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始得西山宴游记》说课稿.doc

    • 资源ID:2861747       资源大小:16.5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始得西山宴游记》说课稿.doc

    始得西山宴游记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文章是始得西山宴游记。我将从教学理念、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等七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一、教学理念(首先是我的教学理念)建构主义理论主张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充当的是指导者、帮助者和探路者的角色,并且强调师生之间的协作与对话。(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将始终贯彻这一教学理念,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二、教材分析(下面我来分析下教材)始得西山宴游记选自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是“感悟自然”板块中的第二篇课文。本专题旨在让学生于阅读中陶冶性情,培养审美能力,并且在此基础上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本文是柳宗元被贬永州后写的一篇游记,是著名的“永州八记”中的第一篇。作者淋漓尽致的描写了西山之“怪特”,抒发作者了寄情山水,聊以忘忧的情怀。三、学情分析(分析完教材,我再来分析下学情)1、高一的学生对文言文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2、学生已经学过江雪和捕蛇者说,所以对柳宗元并不陌生,但是对于文言散文却接触不多,因此会有较强的好奇心理。3、学生已经学过赤壁赋,较易体会作者贬谪之后的苦闷心理,以及在此特殊人生境遇中对自然的感悟。四、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积累文言词汇,了解实词的古今异义,学会翻译文言文。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作者对比映衬、融情于景的写作手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领会作者被贬永州后寄情山水聊以忘忧的情怀 ,增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五、教学重难点(基于以上思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将如下两个方面确定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一是掌握实词的古今异义和虚词的作用。二是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体会作者寄情山水,聊以忘忧的情怀。六、教法与学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本着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法为:诵读法、点拨法、提问法和研讨法在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朗读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和悬念法。教学时数:1课时(我将以一课时的时间来完成本文的教学)七、教学过程1、导入:用ppt展示古诗江雪。并播放音乐故乡的原风景(从柳宗元的诗导入柳宗元的散文,温故知新;而音乐的欣赏能激发学生兴趣,是学生快速进入课文情境。)接下来我通过ppt来介绍柳宗元的生平及本文的写作背景。2、下面我将运用“一读课文,落实词句;二读课文,疏通大意;三读课文,咀嚼鉴赏”的三读教学法,来引导学生学习本文。(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边读边思考,在听读中理清思路。)(1)一读课文,落实词句(三读教学法的第一步是)学生自读:圈出生字、生词,参照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自我解决。 (2)二读课文,疏通大意。 同桌合作,参照工具书及课下注释疏通全文大意,圈画疑难词句,并质疑。在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后,我再进行适当点拨,集体解疑。最后请学生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3)三读课文,咀嚼鉴赏。学生在上述过程中已经完成对文章主体的把握,下面我将结合学法指导,紧扣问题展开,安排学生小组讨论,小组交流后得出结论。(结合板书)问题:1第一段作者写了平日之游,那么作者是如何游的呢?作者的感受如何?.(这一问题比较简单,学生很容易交流得出结论,即“施施而行,漫漫而由”,感到单调与乏味)2第二段着重写了西山之游,那么作者又是如何游的呢?作者的感受又如何呢?(这一问较为直观,学生很快就能从文中找出答案,即“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伐,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感到“心凝神释,与万化冥合”,那么用我们自己的话来表达就是“物我合一”。) 3文中反复出现的一个词是什么,请同学们找出来?为什么会反复出现?(这个问题由易到难,逐层推进,学生很容易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词是“始”字,那么其作用是什么,其实已经深入到文章的主旨,学生可能一时答不上来。我会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再加以点拨学生。作者从“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到“始指异之”,最终感到“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认为西山之游才是真正游览山水的开始。这既是游览的线索,也是精神线索,与大自然的际会才使作者沉醉,达到物我何以的境界。全文以始字贯穿,行文跌宕起伏,结构浑然一体。) 4那么这里作者用了什么手法呢?(这一问问及了本文的写作手法,对学生而言有些许难度。我会在学生小组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再进行适当的点拨。作者游览西山之景,最后抒发了寄情山水,聊以忘忧的情怀。那么学生很自然地就能够回答出是情景交融的手法。) 5作者题为始得西山宴游记为何不直接写西山之游活着全都写西山之游而要先写平日之游呢?(学生对于本文的内容主旨已经把握,所以学生不难回答出是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3、布置作业整理文中古今异义的词,背诵课文,并选择一处自己喜爱的景物,写一篇抒情散文。(本专题的主要学习方式是文本研习 ,而写作是最好的研习,只有不断地进行语言实践,才能对文本的精微之处有独到的体验,才能真正把握文本,达到自由的境界。)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注意事项

    本文(《始得西山宴游记》说课稿.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