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浅议鹤鸣山道教文化旅游与开发.doc

    • 资源ID:2861526       资源大小:142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浅议鹤鸣山道教文化旅游与开发.doc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 目: 浅议鹤鸣山道教文化旅游与开发 姓 名: 学 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专 业: 旅游管理 班 级: 学 号: 指导教师: 职称: 讲师 年 月 日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目 录摘要关键词AbstractKey words一、 鹤鸣山道教文化旅游资源的类型(一)道教宫观建筑(二)道教仪式(三)道教音乐(四)道家仙人神话传说极其遗踪二、 鹤鸣山道教文化旅游开发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一)开发现状1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情况2景区游客接待情况3客源市场状况(二)鹤鸣山道教文化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1道教资源利用率较低, 旅游市场有效供给不足2服务配套设施不完善3旅游从业人员道教文化修养偏低4道教文化旅游商品开发力度不强5没有深入发掘道教文化,景区特色不明显三、关于开发鹤鸣山道教文化旅游资源的思考(一)充分整合道教文化旅游资源,提高旅游市场的有效供给(二)加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景区的接待能力(三)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道学修养(四)积极开发道教文化旅游商品(五)注重对道教思想的研究和开发四、结语致谢参考文献浅议鹤鸣山道教文化旅游与开发旅游管理专业学生 何晓芳指导教师 王建喜摘要: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本土宗教,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它积淀了底蕴丰厚的道教文化旅游资源。道教瑰丽的宫观建筑、玄妙的雕塑绘画、神秘的法事礼仪、香烟缭绕的祈祷氛围等,构成了静态或动态的旅游景观,吸引着无数的游客和信士。由此,名目众多的道教旅游产品的开发蜂拥而起,形成我国宗教旅游的一大板块。成都大邑鹤鸣山道教旅游资源多彩多样、历史悠久、特色鲜明,本文在深入分析鹤鸣山道教旅游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如何正确开发鹤鸣山道教旅游资源。关键词:鹤鸣山;道教旅游;道教文化;开发Study On Tourist Resources Of Taoism In HemingMountain Culture And Its ExplorationStudent majoring in tourism management He Xiaofang Tutor Wang JianxiAbstract:Tourist industry is a typical kind of cultural economy industries. It is a main world t rend that using culture to develop tourist industry, trade and economy. Furthermore, culture is the core and essence of tourism. Daoism is one of the three integrant 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must be the important core of Chinese tourism. Both philosophical Daoism and religious Daoism, they hold tourism aesthetics which insist s that man is an integral part of nature. That is , in tourism , excursionist should peace and be quiet , he observes , tastes the beauty of the landscape on his own initiative , be on intimate terms with the material world , then he and the material world are assimilated , excursionist forget s the exist of the material world , and the material world forgets excursionists exist , in other words , synergetic whole is made up of excursionist and the material world. Hemingshan has a king of tourism resources, long history, How to exploit hemingshans resources is the key in the article.Key words: Heming mountain;Taoist tourism;Taoist culture;development.道教旅游在中国的传统旅游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的道教文化、艺术早已融入中华文化之中。今天道教文化作为中国的本土宗教文化在旅游文化中占据了一定的地位。道教崇尚自然的生活方式,追求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恰恰与今天人们回归自然的旅游动机极为吻合。道教文化旅游能够使游客领略到风光的自然美,道义的哲理性,建筑的艺术性和体验道教氛围的神性。 鹤鸣山是五斗米教(道教)的发源地,道教在此发展的历史久远,道教文化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因此鹤鸣山道教文化旅游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一、 鹤鸣山道教文化旅游资源的类型鹤鸣山,一作鹄鸣山(鹄与鹤古音相近,可作通假),海拔1300米,面积6平方千米,在今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西北二十五公里的鹤鸣山三丰村境内,距成都一百四十五公里,属岷山山脉。鹤鸣山是道教的发源地,三国志张鲁传云:“张鲁字公祺,沛国丰人也。祖父陵客蜀学道鹄鸣山中,造作道书,以惑百姓。”鹤鸣山是张陵入蜀创教之地,在张陵的二十四治教区中称为鹤鸣神山治。自张陵肇开鹤鸣山道教之源后,鹤鸣山道教发展不绝如缕。鹤鸣山道教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我们将其大体上分为以下几类:(一)道教宫观建筑道教丰富的建筑遗迹,为名山平添了奇幻的色彩和迷人的魅力,正所谓名山借宫观增色,宫观借名山增辉。鹤鸣山最早的建筑上清宫,即天师祖庭,为汉安征士张陵所建。后经扩建增饰,到民国时期,已拥有上清、天师、紫阳、迎仙、文昌等上百间殿宇,文化大革命中则被严重破坏。经过各方努力,鹤鸣山道观1985年被成都市政府批准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又被批准为道教开放点。鹤鸣山道观先占地68亩,并由当地政府拨款和海内外信众捐助修复了紫阳、斗姥二殿,新建了迎仙阁、延祥观、三圣公、天师殿等。钟天地之灵秀,蒙道教之神奇,名山上的道教宫观和因宫观而闻名的名山,构成了旅游胜地、休憩林园。名山宫观的这种相互衬托,人文旅游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的相互渗透、互为补充,使道教旅游资源能够进行综合性开发成为可能。(二)道教仪式道教注重符篆斋醒,降妖驱鬼、祈福攘灾之术。天师通过画符捉鬼为民治病,且时有灵验之说。长期以来天师道的符、篆、斋、醛中存在的部分合理性己经成为一个未解之迷,增加了鹤鸣山道教文化旅游产品的神秘性,它正吸引着道学研究者和广大信徒、游客前往鹤鸣山作实地科研考察或道教文化旅游。(三)道教音乐道教音乐是道教在斋蘸活动时使用的音乐,又称“法事音乐”或“道场音乐”。道教音乐不但有很长的发展历史和较高的艺术水平,还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和群众基础,而且它的产生、发展和我国的民族音乐有密切的关系。如著名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原为张天师梵文乐谱。它包含有独唱、吟唱、齐唱、鼓乐、吹打乐和器乐合奏等多种音乐形式。在斋醮法事中,这些形式不断更换,灵活地组合,恰如其分地表现出召神遣将的声势磅礴的场面;镇压邪魔剑拔弩张的威风;盼望风调雨顺、求福祈愿的心情;清静无为的仙界缥缈的意境。由于历代统治者的重视,鹤鸣山道教音乐得到了有力的保护和大力的挖掘,使其能再次为世人所熟知,并成为高品位的道教精神文化旅游资源。(四)道家仙人神话传说极其遗踪鹤鸣山道教文化积淀深厚,是道教的洞天福地,也是无数高道理想的修炼之所。鹤鸣山的山山水水都饱含道教文化的神韵,而且灵气十足的鹤鸣山也是儒学的传播场所,多种文化在鹤鸣山相互碰撞,形成了多种文化交融的文化特色,也催生了众多高品位的道教文化旅游资源。常言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鹤鸣山灵秀的山水、神奇的传说、深厚的道教文化底蕴,给游人以无穷的遐想与回味。鹤鸣山流传的众多关于天师降魔救人的神话故事,加强了景点的吸引力,也加强了人们对景区神秘感的探求欲。二、 鹤鸣山道教文化旅游开发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在道教文化日益走出宗教圣殿与世俗文化结合的今天,道教文化这一独具中国特色又极具旅游价值的文化产物已被旅游业开发利用,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和影响,道教文化旅游已成为我国旅游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鹤鸣山所蕴涵的道教文化是发展道教文化旅游的资源优势。(一)开发现状科学开发和利用丰富的道教文化旅游资源,既是适应世界人文旅游资源开发的趋势,也是一项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丰富和提高人们生活文化水平的有益事业。1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情况 鹤鸣山道教文化旅游资源数量众多,内涵丰富,与自然环境和谐并存。1985年鹤鸣山被成都市政府批准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又被批准为道教开放点。鹤鸣山道观现占地65亩,1988-1999年中当地政府拨款上百万,再加上海内外信众捐款,鹤鸣山风景区进行了首期开发、整理、修复并兴建了一批景点,使鹤鸣山有了几十处可供游客游览、礼朝、吃住、娱乐的初具规模的旅游场所。2002年,道观新建了一批档次较高的接待楼,大大的提高了鹤鸣山旅游接待能力。2004 年,道教发源地鹤鸣山恢复建设规划方案编制完成,规划提出了鹤鸣山旅游开发的初步构想:“依托鹤鸣山深厚的道教文化和中医药文化底蕴、绝佳的生态环境和山水灵气,突出天下福地、养生医学之源的资源特色,以天师道理念的道为出发点,以反映道教科学、道教修行、道教仪式、道教建筑、道教音乐、道教饮食等道教文化的道观群、养生苑为面,以鹤鸣山道教名山的宫观胜地和历史遗迹为线,形成点、线、面相互结合的人文和自然景观交相辉映的游览区。”2005年9月,大邑县按照整体设计、错位开发,展示与体验相结合、文化与产业同发展的思路,引进成都恩威投资有限公司,投入12亿,在鹤鸣山建设道源圣城文化旅游项目。目前,道源祖庭宫观主体建设工程已全部完成,建筑群已全部封顶,正在进行全面装修及艺术品安装,计划在今年底全面对外开放;景区门景系统、太极广场等项目已进入施工阶段。景区半雾公路改道建设工程全面展开,鹤鸣桥和栈道桥主体工程已完工,半雾公路新大桥正在进行装修。预计2008年底,道教圣源一期工程将全部完工,届时鹤鸣山的接待能力、景区综合吸引力将大大的提高。2景区游客接待情况鹤鸣山道教文化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主要体现了天师道与张天师的历史风貌。鹤鸣山依据本地拥有旅游资源数量丰富、旅游产品内含多种文化的特点,开发出几大旅游产品:“道教朝圣游,攀岩探险游,仙峰揽胜游,道教建筑游,道教文化体验游。其中“溯道教之源”朝圣之旅,以道教传统祭祀活动为主融合了独具四川特色的民间艺术的道教文化节,天柱、妙高、留仙三峰揽胜探幽成为鹤鸣山的旅游“三绝”产品。这些产品的推出促使鹤鸣山旅游区年接待游客人数逐年增加。鹤鸣山在1987年5月经成都市人民政府同意,批准为道教开放点,届时年接待量不足五万,到2004年仅五月一号一天接待量就超过了5万,景区接待境内外游客量超过了30万人次,景区在2004至2008年间接待游客量实际增长了十多倍。3客源市场状况鹤鸣山旅游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山水文化和攀岩探险旅游资源的开发,多数游客对妙高、览胜诸峰以及东西双涧优美的自然风光、道教文化节等有及其浓厚的兴趣,游客多以个人游的形式出现,游客对鹤鸣山所推出的“道教朝圣游”兴趣不大,对道教文化节的兴趣也集中在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民俗节目,尤其是地方特色浓郁的节目上。因此,道源圣城道教建筑区的游客数量相对较少,团队游客更是很少涉足。笔者采用随机取样的方式对道教建筑区的游客进行了访谈,初步了解了一些游客的旅游感受。大约有百分之七十的游客对道教文化旅游收获甚微,他们只觉得道教圣源建筑古典,而百分之五十的客人申明纯粹只是拜神祈求平安对道教文化不感兴趣,只有少数人能领略张天师“山中宰相”历史地位。致使道教文化旅游难帮助游客在理性上感悟人生,在现实中释放紧张情绪。这需要景区旅游资源开发者对鹤鸣山道教文化进行深度的挖掘,以满足游客不同层次的需求。(二)鹤鸣山道教文化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鹤鸣山的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内涵深厚,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但是,其良好的资源优势并未能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在旅游开发实践中,“旅游资源并不等同于旅游产品,高品位的旅游资源未必就一定能开发出良好的旅游产品。”近年来,鹤鸣山的旅游业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与其它宗教名山相比,其旅游业发展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青城山根据自身资源特点,推出“源远流长的道教文化、独具特色的道教养生食物和天下之幽的名山文化”三绝特色旅游产品,年接待游客达一百多万人次。普陀山将海岛风景与佛教相结合,突出“海天佛国”特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旅游产品,年接待游客近三百万人次。“特色就是生命”,有特色的旅游产品才有生命力,才有竞争力,才能吸引更多的旅游者。诚然,鹤鸣山的宗教文化与青城山、普陀山不尽相同,鹤鸣山不能刻意去模仿他们,现实上也没有客观条件可能让鹤鸣山去开发和他们相同的旅游产品。笔者以为,没有进行深入的挖掘道教文化旅游资源是影响鹤鸣山道教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原因。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道教资源利用率较低, 旅游市场有效供给不足鹤鸣山有中国道教文化和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自然生态环境资源、地方土特产资源。针对市场需求,鹤鸣山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滞后,旅游载体和旅游内涵的结合尚有较大的差距,尚未形成值得游客掏腰包的中意产品和参与性活动。鹤鸣山主峰仍停留在观光游,直上直下;鹤鸣山其他峰和周边虽然渐成旅游目的地,但农家休闲低端旅游产品档次低而且竞争激烈,没有超过成都市及周边区县的价格优势和区位优势。2服务配套设施不完善“旅游是一项产业,它首先要求具备可进入性,能解决旅游者进得来,出得去的交通问题,其次要满足旅游者食、宿、行、游、娱、购等综合需求,唯此才能形成产业规模效益。”鹤鸣山景区在旅游开发中结构不尽合理,突出表现在:(1)基础设施不够完善鹤鸣山虽然已经修通了进山旅游公路,解决了可进入性问题,但旅游接待条件还相当薄弱,只能接待少量朝拜香客或公务接待。(2)缺少配套产品鹤鸣山地区住宿条件较差,缺乏高档次的酒店设施,缺乏相应的娱乐设施,这样就削弱了鹤鸣山作为目的地的接待能力,目前大多数团队在鹤鸣山的停留时间一般不会超过四个小时,几乎没有旅游团会选择在鹤鸣山住宿。 3旅游从业人员道教文化修养偏低道教文化旅游是一种文化含量高的旅游形式。道教文化中蕴含着精深的传统文化和深奥的道学哲理,开发者、经营者必须在深入研究道教文化的基础上确定景区的文化主题,并将深奥的道教理义幻成一种能为广大普通游客所喜闻乐见的游览方式,与感官玩乐溶为一体,促使游人去寻找景点中“深奥的理义”。这就要求开发者、经营者通过筛选典型的道教古迹来营造这种“文化”。遗憾的是,至今为止,鹤鸣山很少在把握整个景区道教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对旅游资源进行全方位综合性的旅游开发,出现在鹤鸣山道教文化旅游活动中很少把旅游项目或线路置于鹤鸣山独特的文化氛围中,对旅游线路内的景点也较少挖掘其“深奥的理义”即“文化底蕴”。这种现象在某种意义上说与景区开发者、经营者的中国文化和道教文化素养偏低有关。4道教文化旅游商品开发力度不强旅游商品不仅是旅游经济收入之大户,而且也是旅游文化开发的一面镜子。只有深入挖掘文化旅游资源才能开发出文化含量高的旅游产品,从而再次营造出景区的文化氛围。鹤鸣山道教文化旅游商品的开发尚处初级阶段,旅游商品数量少,文化含量低,市场销售不大。鹤鸣山目前尚未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旅游商品。旅游商品是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旅游地而言,不仅是塑造旅游地形象的重要手段,而且旅游商品销售收入在旅游总收入中所占比重已经作为判断一个地区旅游业发达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鹤鸣山景区的旅游商品主要是山野时蔬,没有其它具有特色的标志性纪念品和商品,严重影响了旅游者的购买行为。景区的旅游收入也仅限于景点的门票收入、香火收入,旅游综合效益不高。5没有深入发掘道教文化,景区特色不明显鹤鸣山丰富的道教旅游文化资源,为开发和建设成有特色的旅游目的地提供了多种选择。然而,目前对鹤鸣山的旅游资源文化内涵挖掘、提炼、利用不够,道教文化特色不特,创意新颖,竞争力强的王牌旅游产品几乎空白。道味不浓,特色不突出。如在天师殿崇真宫内,宫观或景区管理人员以及景区导游基本上都不能对宫观建筑、宫内陈设、法器、绘画等说明其作用或地位影响。文化是旅游的精义所在,所谓“入目三分景,七分在内涵”,旅游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自然景观是有形的,而文化内涵是无形的,只有将这些独特的旅游资源同历史文化脉络整合起来,才能展现其历史文化发展的传承性和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因此,要充分利用和发挥鹤鸣山独特的道教文化资源,促进其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三、关于开发鹤鸣山道教文化旅游资源的思考鹤鸣山旅游资源数量多、文化含量高,为使鹤鸣山旅游业迈上新的台阶,推动国内、国际旅游都有大的发展,鹤鸣山首先应确立景区的道教文化主题,深层次地挖掘资源中的文化内涵,以迎合宗教文化旅游对文化的较高要求。以适应未来旅游竞争中人们对旅游资源、旅游服务的需求也更趋向于文化性强、科技水平高、富于参与性的旅游需求。目前鹤鸣山旅游开发比较成功方面是道教朝圣旅游、道教庙会旅游,其他道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很少。为此,就鹤鸣山发展道教文化旅游,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思考性的对策:(一)充分整合道教文化旅游资源,提高旅游市场的有效供给景区应该充分利用鹤鸣山现有的道教文化旅游资源,根据道教文化资源的特色,开展道教专项旅游项目。同时可以根据游客的需要,适当的增加一些参与性的活动内容,设计出一些游客参与性的项目。如在道教重大节日,邀请善男信女和有兴趣的游客到著名宫观参加祈祷庆祝活动,亲身体验和感受道教文化的蕴涵。还可开展一些综合性的旅游文化项目,让游客研习道教医药、道教音乐、道教美术,习练道教书法、气功等。还可以开发道教养生游、道教生活方式游等独具道教特色的旅游项目。这样,可以充分调动游客的积极性,使古老的宗教文化焕发出时代的气息。(二)加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景区的接待能力目前鹤鸣山道教文化设施薄弱,极大的影响了景区的接待能力。所以有关部门必须要加强道教文化设施建设,提升景区质量。对于道教文化旅游来讲,道教文化设施及其周边自然景观都是游客游览的对象,道教文化设施的好坏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游客游览质量的高低。因此,要加强道教文化设施的建设。鹤鸣山的许多道教文化设施由于历史原因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在重建和恢复的过程中,还必须正确处理好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充分发掘道教文化内涵中具有科学价值的“尊重自然”、“爱护生命”、“与自然相协调和谐”的道义。这对于提升鹤鸣山景区质量,开展道教文化旅游都十分重要。除此之外,政府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引进社会资金,在景区内修建与景区性质相对称的高档次接待场所、娱乐设施,提高景区的接待能力,把鹤鸣山直上直下的观光游转变成为目的地。(三)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道学修养发展鹤鸣山道教文化旅游必须提高相关人员的道教文化修养。首先,吸引在全省乃至在全国有相当影响力的道士前来天师府修道或传道授篆,扩大天师府的社会影响,烘托出浓郁的道教文化气息,提高鹤鸣山道教文化旅游资源的文化品位。其次,高薪聘请对道教文化研究有相当成就的学者加入鹤鸣山道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工作,充实旅游资源研发人员队伍,逐步提高他们的道学修养,促进他们对道教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层挖掘。最后,提高景区内导游员的道教文化修养。导游员是鹤鸣山道教文化旅游发展的滞后的“瓶颈”所在,定期对导游员进行道教文化培训,以展现道教文化导游员深厚道学修养的精神风貌,从而更好的引导游客对道教文化旅游资源展开的审美活动。努力提高现有旅游从业人员的思想、道德、业务素质,培养一专多能的旅游人才。要通过学历教育、短期培训、外出参观、系统学习等方式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做出员工培训的中、长远计划,抓好旅游从业人员的队伍建设。(四)积极开发道教文化旅游商品四川风物特产众多,且多与道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鹤鸣山贡茶、川芎、酒、蕨类、磨菇类,这些地方风物与道教的竹文化、茶文化、酒文化、饮食文化等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可以推出这些既富地方特色又具道教文化内涵的旅游商品,达到既弘扬道教文化,又加强宣传促销,提高旅游经济效益之功效。目前鹤鸣山已有的旅游商品十分单调,没有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其实,道教宫观里的许多物品,如香案、木鱼、如意和镇坛木等,对常人来说既神秘有具有新奇感,还有道家典籍、书画和神像、道教音乐、道教饮食等都可以成为具有鹤鸣山道教特色,又有道教旅游商品纪念性、实用性道教文化旅游商品,带动旅游经济的发展。(五)注重对道教思想的研究和开发目前鹤鸣山景区对道家一些哲理、道义上的理论性知识还没有进行系统的整理,其开发仍不能满足游客感受道家环境,了解道家哲理、发展历史以及体会道教庄严神秘感等的要求。倘若要更好地发展道教文化旅游,突出道家特色,就必须有一些吸引游客的吸引点,并能满足游客对这种非物质的、无形的道家文化的需求,改变旅游者以游览山水、感受自然为主要目的的传统旅游动机,强化以道教文化旅游为主题的旅游意识。道教哲学是中国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庞杂、严谨的体系,除了极少数有专业知识背景的游客之外绝大多数旅游者对他了解十分有限,作为道教文化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景区管理者或旅游规划部门可以在景区山门专门开辟一出,对游客进行道教基本知识和哲学思想的普及,用广大游客乐于接受的形式,通俗地介绍道教基本教义、哲学等相关知识,作为道教文化游的开始,也为游客在进入景区后接受、消费其他道教文化旅游产品进行心理、知识等的铺垫。使游客在消费、参与旅游产品时能够“知其所以然”。在开发道家思想的时候,促使游客与“道士”进行交流也可以成为一种开发途径。道士们日常生活、修炼都是游客们感兴趣的问题,他们在观看的时候必定存在很多疑问,而目前道观中,游客与道士基本上是不交流的。“道士”也可以成为一道独特的宗教景观,如果他们能对游客进行基本的景观介绍,宗教思想阐述、交流等,这对吸引游客体会道教文化能起到很大作用。四、结语本文对鹤鸣山道教文化旅游作了初步的研究认为鹤鸣山现阶段对旅游资源的开发模糊了景区内的文化主题,冲淡了道教文化的旅游氛围,也减弱了旅游产品的道教文化特色。鹤鸣山景区领导应从战略的高度,重视景区内的道教文化建设,将景区定位为道教文化主题,大力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特别是资源开发者和导游员的道教文化修养,开发出内涵丰富道教文化旅游产品,展现旅游产品中的文化个性,扩大鹤鸣山道教名山的宣传力度,促进鹤鸣山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致谢在本次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得到了院里给位老师的悉心指导,得到了同学的大量帮助,再次,真诚的感谢各位老师,尤其是王建喜老师在学术上的指导和帮助,特别鸣谢杨青兰等同学的支持帮助。参考文献:1 卢世菊.中国道教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研究J.北方经贸,2001(11):98-99. 2 陈传康,王新军.神仙世界与泰山文化旅游城的形象策划J.旅游学刊,1996(1):48-52.3 毛丽娅.论道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四川为例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38-43 .4 胡锐.道教与旅游道教旅游文化初探J.宗教学研究,1999(4):112-115.5 卢世菊.长江流域道教旅游资源及开发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6):112-114. 6 喻学才,马民华.道教与旅游文化研究提纲J.旅游科学,1997(3):40-43.7 卢世菊.道教旅游文化与开发略论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4):72-75.8 袁银枝.试析道教文化旅游资源及开发价值J.宜宾学院学报,2004(3):45-47.9 王敏.论四川道教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4(5):79-82.10 秦永红.道家、道教与旅游可持续发展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2(3):24-28.11 杨丽霞.道教神仙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2):44-45.12 孔令宏.论道家与道教文化旅游J.浙江大学学报,2005(11):27-33. 13 王鹏,杨达源.茅山道教生态旅游资源优势评价及深度开发J.国土与自然研究,2006(3):5-9.14 许宏,张进.浅析道教宫观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J.红河学院学报,2005(1):56-59.15 Gisbert Rinschede. Forms of Religious Tourism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 1992(2) :78-88.16 Butler.Tourisms impacts:the social costs to the destination community as perceived by its residentsJ.J Travel Research,1975(2).

    注意事项

    本文(浅议鹤鸣山道教文化旅游与开发.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