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浅谈第四次中东战争.doc

    • 资源ID:2861303       资源大小:25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浅谈第四次中东战争.doc

    浅谈第四次中东战争内容提要:一九七三年十月六日,埃及和叙利亚发动了反对以色列侵略、收复失地的正义战争。这次战争,虽然是一次规模有限、持续时间很短的局部战争,但是由于双方都有大国作后盾,并使用了一些现代化武器装备,不仅在不同程度上分别反映了苏美两霸的军事思想和作战原则,同时,也体现了现代战争突然、速决、剧烈和消耗巨大等战争特点,为我们研究未来反侵略战争提供丰富的内容。现将第四次中东战争简要情况作一介绍。关键词:中东战争 历史渊源 战争经过 看法一、战争渊源(一)中东地区的地理概况中东地区,位于欧、亚、非三洲的交界地带。中东地区是亚、非、欧三大洲的交通枢纽和咽喉地带,是欧洲的翼侧。在历史上,中东地区不仅是新老帝国主义侵略亚非国家的重要门户,而且是南下印度洋的重要通道之一,当前是苏美两霸争夺的焦点。埃及境内有一条世界著名的苏伊士运河,它沟通了两洋(印度洋、大西洋),四海(地中海、黑海、红海、阿拉伯海),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中东地区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石油资源,有“石油海洋”之称。据美国公布的材料,世界总储油量为八百七十八亿吨,中东地区储油量五百零六亿吨,占世界总储油量的百分之五十八以上。中东地区年产石油将近十一亿吨,百分之九十以上供出口,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供应基地。(二)阿、以国家的历史纠结一九六七年“六·五”战争后,六年多来,埃、叙为了收复失地,进行了不懈的斗争,指望美、苏出面“政治解决”中东问题。但是,美苏两霸为了保持各自在中东的势力和既得利益,既争夺又勾结,千方百计地束缚阿拉伯人民的手脚,竭力维持“不战不和”的紧张局面,使阿拉伯国家处于“欲战不能、欲和不得”的困境,从中大发战争之财,埃、叙军民对此强烈不满。为了打破“不战不和”的僵局,埃、叙两国领导人秘密商定,乘联大开会之际,于一九七三年十月六日,向以色列发动突然袭击,爆发了第四次中东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的实质,是阿拉伯国家反对以色列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中东地区各种矛盾,特别是阿、以民族矛盾激化的结果。这次战争,以埃及的西奈半岛和叙利亚戈兰高地为主要战场。阿拉伯方面参战的有十一个国家:埃及、叙利亚、摩洛哥、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利比亚、苏丹、约旦、科威特、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以埃、叙为主,巴勒斯坦武装力量也参战。以方就是以色列一个国家参战。二、战争经过战争分三个阶段:(一)埃、叙两面夹击,以军仓卒应战(十月六日至九日)十月六日十四时半,埃、叙军队乘以军过“赎罪日”之际,在西、北两线同时发起猛烈进攻。西线:埃及出动飞机,火炮,对西奈半岛以军的重要目标进行了重点突击,在空军、防空部队和炮兵的掩护下,埃军进行了激烈的渡河战斗。当日仅用一小时就渡过了运河,占领了“巴列夫”防线上的第一个支撑点,尔后继续投入兵力,扩张战果。二十四小时内,埃军攻占坎塔拉和夏特两城。开战时,以色列在埃军绝对优势兵力进攻下,战斗失利。九日,埃军一线部队已全部到达东岸,攻占福得港以南、伊斯梅利亚以东和陶菲克一线,控制了运河以东十至十五公里地区。北线:叙军在航空兵和炮兵火力掩护下,向戈兰高地实施突击。在叙军绝对优势兵力的打击下,战斗第一天以军防线被突破。经过四天激战,埃、叙两线作战取得了巨大胜利,逼得以总理梅厄向美国呼救。(二)西线埃军进攻受阻,北线以军反击得手(十月十日至十五日)北线:十日,以色列按着重点用兵、先北后西、各个击破的方针,加强了局势严重的北线,一面使用第一线兵力仓卒应战,一面从纵深抽调战略预备队,并快速动员后备力量,在北线反击,越过一九六七年停火线约三十公里,形成直接威胁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的态势。直至伊拉克、摩洛哥等国援军赶到,才阻止了以军的反攻,形成对峙局面。西线:十日,埃军突然停止了进攻,巩固既得阵地,调整部署,出现了“战斗间隙”。以军抓住这个有利战机,在基本稳住北线战局后,主力立即向西线转移,进行了一次坦克大会战。由于以军充分利用了埃军的“战斗间隙”,迅速把作战重点由北线转向西线,使以军在西线的兵力增至二十三个旅,巩固了纵深防御,加上地形对以军有利,埃军攻而不克,十五日被迫退到原出发地区转入防御。(三)西线以军转入进攻,北线继续对峙(十月十六日至二十四日)西线:以军根据美国间谍卫星和高空侦察的情报,以一支特遣队乔装偷渡运河,突入西岸。以军到达西岸后,迅速建立了桥头堡,摧毁了埃军在陶索姆、伊斯梅利亚地区的对空导弹基地和高炮阵地。十八日,潜入西岸的以军沿运河西岸往南发展进攻。二十二日,联合国曾作出停火决定,但以军无视联合国安理会的决定,继续扩大突破口,不断往西岸增加兵力,使以军在西岸的兵力继续增加,阻止了埃军二线部队的增援,包围了苏伊士城,切断埃第3军团后路,达成了对第3军团的合围,打乱埃军的战略部署,扭转了战局。北线:基本上仍是对峙状态,二十四日,双方转入停火谈判。三、战争结果在这次战争中,阿方击毙敌人五千余人,俘五百余人,击毁敌坦克近千辆,击落飞机二百余架,击毁舰艇三十余艘。但是,阿方损失更大,伤亡一万五千余人,被俘九千余人,被击毁坦克二千余辆,被击落飞机四百余架,被击毁舰艇二十九艘,一并丧失运河西岸一千九百多平方公里和戈兰高地四百四十平方公里的土地。在战争结束时签署的和平协议是自1948年的战争以来,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首次公开进行对话。这场战争震惊了整个以色列,在两面战线大量敌军的突袭下,以色列还未开始动员,在紧急情况下,以色列仍然迅速在一天内站稳了脚步,并在两周内便进行了反攻直接威胁了两个国家的首都。不过,以色列也承受了比例极高的人员伤亡,以人口比例而言,以色列在三周内便承受了美国十年越战的伤亡比例。为了报复美国支援以色列,由沙特阿拉伯领导,在10月17日决定每个月减低石油产量5%,并威胁彻底禁运。四、对此次战争的几点看法第四次中东战争,在战略指导上双方都具有许多值得重视的经验和教训,对研究未来反侵略战争有很大参考价值,从军事学术研究的角度,对以下几个问题作一些初步探讨。(一)突然袭击会影响战争进程,但没有正确的战略指导是不能取得战争最后胜利的。第四次中东战争,埃、叙突然袭击之所以成功,打得以色列措手不及,在战争初期造成极大被动,主要原因:一是埃、叙从政治到军事,从战略到战役战术,采取了一系列的严密伪装措施和迷惑手段;二是以色列轻敌麻痹和分析判断错误。但是,战场形势很快发生了变化,以军不仅顶住了埃、叙优势兵力的进攻,而且还顺利地转入攻势作战,其原因除了以军战略战术灵活、指导正确外,主要是由于埃、叙领导人制定的战略目的有限,既没有打到底的决心,又无全面战争的准备,只是通过有限的军事行动,引起两霸干予进行政治解决,并把整个战争的胜利,寄托在突然袭击上。因埃、叙战略指导上的过失,导致战争过程中的不良后果:在战略目标上,各有各的打算,埃及的战略目标是夺取西奈半岛,叙利亚的战略目标是夺取戈兰高地,都是以夺取地方为主,而不是以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主;在作战协同上,互不相顾,没有“一盘棋”的思想,在对以色列重点反攻时,缺乏协调一致的行动,出现了严重失调现象;在作战行动上,消极保守,不敢大胆地向纵深穿插迂回,扩大战果,贻误了战机;在作战方法上,一线平推,多路出击,分散兵力,形不成拳头,被西方称为典型的“压路机滚碾战术”;在兵力部署上,顾前不顾后,埃及第2, 3军团不仅接合部间隙地比较大,而且一线部队过河后,河西岸墓本上没有多少兵力防卫,结果被以军所乘,使自己陷入困境,丧失主动,被迫接受谈判。第四次中东战争表明,对突然袭击如丧失警惕,毫无准备,确实会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但突然袭击只能取得战争的暂时胜利和局部优势,而决定战争最后胜利的在于指导战争的人们,能否善于在客观物质基础上,实施正确的战略指导和全体参战人员的智慧、勇敢及顽强战斗到底的精神。(二)现代化侦察通信工具的使用,并未失去隐蔽作战行动的可能性。战前,阿、以双方仅是一河之隔,相距二百米,对峙六年之久,相互情况都掌握得比较清楚,但在这样的情况下,也能隐蔽作战企图,达成突然性。其原因除埃、叙利用了以色列轻敌麻痹情绪、巧妙伪装隐蔽作战行动外,主要是以色列对情况分析判断错误。临战前,美、以情报机关通过各种手段,已经获得埃、叙部队调动频繁的情报,但以对这些大量情报没有采取“去伪存真”的分析态度,却产生错觉,做出了错误的结论,使以色列遭到了严重损失。以色列当局在总结这次教训时认为:遭受突然袭击的原因不是由于缺少可靠的情报,而是因为我们做出了错误的判断,特别是对敌方作战意图的判断。以色列也利用埃军战略指导上的弱点和初战获胜的骄弛情绪,在大量使用现代化侦察工具条件下,仍成功地偷渡到运河西岸,突入了埃军的后方,扭转了战局。这说明,在现代战争中,对方大量使用电子技术、雷达、卫星等比较先进的侦察技术,能获得比过去更及时更准确的情报,能迅速发现各种军事行动,但只要决心正确,措施得当,行动巧妙,仍然可以隐蔽自己的军事行动,达成战争的突然性。反过来说,要避免遭受突然袭击,不仅需要采取各种手段,全面地了解敌情,包括敌方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方面的情况,更重要的是对所获得大量情报,进行正确的分析判断,及时查觉敌人真实企图,及早做好相应的准备。(三)单纯依靠所谓“坚固防线”,是阻挡不住对方进攻的。以色列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侵占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后,在国防上,制定了永久占领的政策,在军事战略上,转用新的防御战略。以军参谋长巴列夫极力主张战略防御,他把全部精力用在修建坚固防线上,认为只要在前沿构筑坚固的工事,就可挫败敌人的进攻。因此,仅在西奈半岛方向上,就花费巨资,在运河东岸修筑了坚固防线,不惜折毁运河东岸的铁路,用钢轨加固防线上的支撑点工事,吹嘘“巴列失”防线为“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断定埃军在没有空中优势情况下强渡运河等于“自杀”。由于以色列在战略指导上单纯依靠“坚固”防线,忽视了机动作战,致使所谓“坚不可摧”的巴列夫防线,不到二十四小时内就瓦解了。失利后,以色列迅速成立了最高军事指挥小组,负责调整作战计划和实施集中统一指挥,纠正原来单纯依靠所谓“坚固”防线,而忽视机动作战的倾向,决定在坚守防御的同时,适时地实施大纵深的反攻和进攻,特别强调了机动作战。在西奈半岛方向上,以军充分利用三个山口有利地形和预设战场,有效阻止了埃军的进攻。当发现埃第3军团接合部间隙很大和后方兵力空虚的有利战机时,大胆地向埃军纵深穿插迂回,实施机动作战,扭转了战场被动局面,夺取了战场的主动权。事实说明,单纯依靠绵亘的堡垒防线,是挡不住对方进攻的,只有把坚守防御与机动作战紧密结合,而且根据战争发展变化的情况,灵活运用坚守防御和机动作战两种作战形式,才能有效地制止对方的进攻,摆脱被动局面。(四)迅速转入战时体制,是摆脱被动局面的重要关键。转入战时体制的速度,决定于战前准备工作的程度,战前有一个良好的战备基础,就能加快转入战时体制的速度。以色列因国小人少,平时不可能维持庞大的军队,它根据自己险恶处境,为应付紧急情况,建立了完善的快速动员体制,制定周密的后方动员予案。在战争爆发十五分钟后,以色列的电台、电视台连续宣读了最高司令部的各项命令,进行了全国战争总动员。由于以色列在埃、叙突然袭击情况下,能迅速转入战时体制,及时动员人力物力支援战争,扭转了两面夹击的被动局面。从以色列由被动转为主动的经验表明,对于战略防御的国家,平时有周密的战略计划,完善的动员体制,有快速的反应能力,是对付突然袭击的有效办法。(五)现代化战争,对后方依赖性增大。第四次中东战争中,阿、以双方由于苏美两霸提供了大量的技术兵器,有些是首次用于战场,使物资消耗巨大,增大了对后方的依赖性,在武器装备和作战物资的消耗上创造了战争史上最高纪录。战争只打了十八天,在范围有限的战场上,双方消耗总值达一百亿美元以上,平均每天消耗达六亿美元。损失的坦克和飞机等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一年的消耗量。经过一周战斗后,余下的装备,以色列只能维持两周作战,埃及只能维持十天,叙利亚只能维持七天。由于阿、以双方作战物资达到了极限,负担不了沉重的消耗,不得不接受停火。由此可见,后勤保障问题,是战争胜败的一个重大问题。西方军界得出的结论是,现代条件下战争,谁要想赢得战争的最后胜利,谁就要拥有最好的后勤保障。(六)诸军兵种的密切协同,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诸军兵种协同作战,是现代战争客观规律决定的,是第四次中东战争的一条重要经验。在战争初期,埃军仅四天时间顺利完成第一阶段战略任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较好地实现了诸军兵种的协同作战,充分发挥了整体威力。以军在西奈半岛经过多年经营,修筑了一条比较坚固的防线,突破这条防线成了战争初期的关键问题。由于埃军战前进行多次诸军兵种协同作战训练,战争一开始就投入了空军、海军、防空军和陆军各兵种的协同作战,取得战争初期胜利。由此可见,诸军兵种按照统一意图,密切配合,互相支援,步调一致,充分发挥整体威力,这既是现代战争客观要求,又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参考资料(1)第四次中东战争(馆藏书) 格哈尔德.康策尔曼 商务印书馆(2)中东战争全史田上四郎 解放军出版社(3)话说第四次中东战争 赵逸著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4)烽火十月:第四次中东战争 军事科学出版社

    注意事项

    本文(浅谈第四次中东战争.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