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民间故事.doc
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民间故事soUTHEAsTAsIANsTUDIEs东南亚研究2010年第5期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民间故事张玉安(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北京100871)关键词民间故事;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分类摘要民间故事的分类研究是一门世界性的学问.本文参考AT分类法,并根据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民间故事的特点,将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民间故事分为动物故事,魔法故事,滑稽故事和连环穿插故事等几大类.通过对这几类故事的分析,可以看出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传统文化受印度文化和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影响较大.中图分类号I343.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099(2010)05008505OnIndonesianandMalaysianFolktalesZhangYu'an(CentreforOrientalLiteraturesStudies,PekingUniversity,Beijing100871,China)Keywords:Folktales;Indonesia;Malaysia;ClassificationAbstract:Classificationoffolktalesisoneofresearchpointsforallthenationsinthefolkliteraturestudies.AccordingtothefolktaletypesofAnittiAarneandSmithThompsonandthefeaturesofIndonesianandMalaysianfolktales,thepaperdividesIndonesianandMalaysianfolktalesintofourcategories:animaltales,magictales,humorousanecdotesandformulatales.Byanalysingonthefolktalesofthesefourcategories,theauthorpointsoutthat,IndonesianandMalaysiantraditionalcultureswereinflueneedlargelybyIndiancultureandIslamicculturefromArabia.对讲述者来说,神话和传说在一定程度上都被认为是真实可信的,曾经发生过的事实.而民间故事则不然,无论是讲故事者还是听故事者,都晓得它是虚构的,其功能主要是娱乐性的,有时也兼备教育功能.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同属马来群岛,其自然,地理,民族,宗教,语言,外来文化影响及历史发展进程等状况都十分相近,其民间文学自然也有诸多相同之处.因此,依据题材,形象,风格和内容的不同,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民间故事可细分为动物故事,魔法故事(民间童话),滑稽故事和连环穿插故事等几大类.动物故事世界各国,各地区都有动物故事.无论是野生动物,还是人类饲养的动物,无论是哺乳动物,爬行动物,还是鱼,鸟,昆虫,都可以充当动物故事中的人物,而且都像人类一样会说话,会思考,有思想,讲道德.然而由于不同的民族有各自喜爱和不喜爱的动物,因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动物故事中的代表性动物也不尽相同.在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受印度文化影响较大的地区,动物故事的主角多是鼷鹿(Kancil).鼷鹿是一种虽然弱小但是富有智慧的动物,它可以成功欺骗甚至战胜强大的敌人,保全自己.根据鼷鹿在故事中扮演的角色,鼷鹿故事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四种:一是鼷鹿扮演傲慢的角色,在与弱小动物的比赛中落败;二是鼷鹿扮演公正法官的角色,处理动物之间发生的各种纠纷;三是鼷鹿扮演恶作剧的角色,捉弄其他动物;四是鼷鹿扮演丛林之王的角色,赢得各类动物的尊重.下面按这四类角色分别描述鼷鹿故事:1.鼷鹿扮演傲慢的角色,在与弱小动物的比赛中落败一开始,鼷鹿为了自己的生存,常常运用计谋成功逃避强大动物的威胁.日子一久,鼷鹿便滋生收稿日期】20100429作者简介】张玉安,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教授.?85-东南亚研究2010年第5期soUTHEAsTASIANsTUDIEs出傲慢自大的情绪,尤其在面对比自己弱小的动物时.一次,鼷鹿看见田螺背着房子慢吞吞地走路觉得非常可笑,便提出和田螺赛跑.不料,貌似笨拙的田螺找来自己的兄弟,一路埋伏.于是,每当鼷鹿气喘吁吁地跑到一个地方,都看见前面有一只长相一样的田螺慢腾腾地爬着.结果骄傲的鼷鹿输了,从此再也没脸去见田螺.马来半岛上非常普及的小鼷鹿的故事(HikayatSangKancil)就属于这一类.2.鼷鹿扮演法官的角色,处理动物之间发生的各种纠纷后来,小鼷鹿成为丛林里的法官,自称是苏莱曼先知的大臣,负责解决所有动物之间的纠纷,有时甚至出面调解人世问的争执.一个商人控告说,有个孤儿因为闻到他家的饭菜香味而长胖.小鼷鹿便吩咐这个孤儿到帘子后边数钱,并让商人听到数钱的声音,最后评判说,商人听到数钱声的价值顶替了孤儿闻到的饭菜香.小鼷鹿和水獭仔的故事(PelandukdenganAnakMemerang)便属这一类故事.3.鼷鹿扮演恶作剧的角色,捉弄其他动物有时,鼷鹿为了一己私利,也会做出一些损人利己的事情来.在马来人和爪哇人家喻户晓的小鼷鹿的故事中,鼷鹿似乎是一种坏而狡猾的动物.它捉弄其他动物,还杀害了无辜的小鳄鱼,最后被比它更小的动物打败.但鼷鹿从中体会到安拉的伟大,从此悔过自新,变成一个聪明智慧的法官,并总是得到苏莱曼国王的赞赏.在类似的恶作剧里,鼷鹿的形象似乎并没有受到太多的损害.恶作剧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出现在故事里的其他动物都很无知,愚蠢,尤其是那些凶猛的老虎,鳄鱼.因此每次鼷鹿的恶作剧成功,都会引起听众和读者的开怀大笑.4.鼷鹿扮演丛林之王的角色,赢得各类动物的尊重要成为一个被大家公认的丛林之王,鼷鹿就要征服丛林里的猛兽.精明的小鼷鹿(HikayatPeukJenaka)的两个版本(Iiden,1885,1893)都讲述了一只鼷鹿如何挫败了所有动物而成为丛林之王的故事.最初鼷鹿用往身上蹭榕树胶或在碎茅草中打滚的办法获得神力,接着它用智慧调解了山羊和老虎这一对仇家,从此声誉日隆.而后,森林里的动物不堪巨魔的侵扰,纷纷向鼷鹿求助.鼷鹿运用计谋杀死了巨魔,于是几乎所有的动物都向鼷鹿俯首称臣并向它敬献贡物.猴子因不肯臣服而被追捕,于是去找大象,狮子和鳄鱼求救,但大象,狮子和鳄鱼均已被鼷鹿挫败.为了惩罚猴子,鼷鹿骗它去捅蜂窝,猴子被蛰得全身肿起.于是鼷鹿当众宣布,谁不臣服于它,下场将与猴子一样,从此鼷鹿的宝座更加稳固了.学者PhilipFrickMcKean在其马来一印尼民俗中的鼷鹿:两种分析方法及东南亚欺骗角色的重要性一文中,运用结构主义研究法,通过对鼷鹿故事文本叙事结构的分析得出结论:爪哇人和马来人所追求的理想是,鼷鹿在危难中所表现出的冷静的智慧(coolintelligence)和不动声色地解决问题,最后实现和谐(平衡)的状态¨.鼷鹿故事在印度尼西亚的很多地区都存在.在巽他地区有模仿爪哇鼷鹿故事的故事集,但是故事的主角不是鼷鹿,而是乌龟.在亚齐有一个包含26篇故事的故事集,主角仍是鼷鹿,然而除了少数几篇,其中大多数的鼷鹿故事都是其他地区所没有的.鼷鹿故事在罗提岛(Roti),提木尔岛(Ti-tour)和康吉安岛(Kangean)也有,其故事主角是猴子,且大部分故事在其他地区都未见过J.在马来群岛以外受印度文化影响的地区也有鼷鹿故事.其中与爪哇和马来半岛的鼷鹿故事有诸多相似之处的,就是东南亚半岛地区的越南,缅甸等国的鼷鹿故事.虽然故事中的动物主角都换成了兔子,但是大多数故事情节都可以在马来语和爪哇语文本的鼷鹿故事中辨认出来.据考,在美拉尼西亚和东南亚以东的地区,即与印度文化没有关系的地区,还没有发现类似的鼷鹿故事.据此,有的学者认为,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鼷鹿故事源于印度引.二魔法故事神话和传说都有不同程度的幻想性,但神话以神为中心,传说以历史上的杰出人物的活动为中心.魔法故事则不同,它驰骋想象,故事中经常出现幻想的超自然因素,并将超自然因素引入普通民众的生活,因此也称"民间童话".其主人公多是普通劳动者,有些则是陷于某种困境或遇上某种难题的王子或公主.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魔法故事数量很多,常见的大致有以下三种类型:1.以神仙罗刹介入人间生活在亚齐语中,"鼷鹿"一词确实含有奸猾,坏的意思,参见SnouckHurgonje,Vo1.2,Leidun:E.J?86?soUTHEAsTAsIANsTUDIES东南亚研究2010年第5期这些介入人间生活的神仙罗刹都神通广大,法力无边.他们一般都在主人公处于危难时刻出现,常常帮助人们解脱困境,主持人间正义,惩罚社会邪恶.主人公获得他们的救援和奖赏,大多是因为善良,勤劳,或者身处逆境,备受欺凌.而主人公一旦失去原有的优良品质,或换上一位品质恶劣的嫉妒者,贪婪人,就会招来意外的惩罚.如金黄瓜(TimunMas)就是既有罗刹又有神仙,他们先后介入人间生活,互相较量,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引人人胜.其情节大概为:一个寡妇得到罗刹的帮助,喝罗刹给她的椰子汁,生下一个漂亮的女娃,取名"金黄瓜".但罗刹帮助寡妇时提出条件:生女孩就必须让他吃掉,由于求子心切,寡妇一开始答应了.后来寡妇在万般无奈时得到仙人的救助,用神仙给她的四件宝物(黄瓜种子,针,盐和虾酱)使罗刹节节败退,最后罗刹淹没在虾酱变成的大海之中.在红葱和白葱(BawangMerahdanBawangPutih)中,介人人间生活的是一对罗刹老夫妻.罗刹奶奶虽然看起来很凶,但展现的主要是善良的一面;而天天打猎的罗刹爷爷不但吃野兽,也喜欢吃人,表现出来的是凶恶的一面.受气的白葱姑娘勤劳善良,帮助罗刹奶奶干活,得到罗刹奶奶的奖赏;而欺辱妹妹的红葱姑娘贪婪懒惰,对老奶奶出言不逊,则被罗刹爷爷捉住,吃掉了J.概括起来,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这类故事中所出现的神仙罗刹有三个共性:第一,神仙多是深山老林中的修道仙人.第二,罗刹一般都是长相凶恶的巨人,既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行善是为救助好人,而做恶则是为了惩治恶人.当然,神仙和罗刹在同一故事中出现时,其结局自然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了.第三,神仙都是以正面形象出现,而罗刹有时以反面形象出现,有时以正面形象出现,但常常同时兼有正反两面形象.神仙和罗刹在民间故事中频频出现,反映了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民间文学深受印度文学的影响,特别是印度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的影响.2.以动物精怪介入人间生活这类故事的出现大概是由于人类在原始文化的背景上,受"万物有灵"和图腾崇拜观念支配的结果.这类故事的动物精怪有老虎,猴子,蛇,青蛙,老鼠,鸟类等.如卡西姆和蛇的故事(PakKasimdenganUlar)中,介人人间生活的是一条蛇精.卡西姆救了蛇精一命,蛇精答应满足他的一切要求.结果他的第一个丰衣足食的愿望实现了,第二个当国王的梦想也实现了,但第三个要当太阳的奢求惹恼了蛇精,使自己重新陷入了旧日贫穷的境地J.此外,爪哇故事安德?安德?鲁姆特(AandeLumut)也属于这一类故事,蟹精悠悠亢亢(Yuyukangkang)虽然看起来助人为乐,但终因存心不良,喜欢占姑娘的便宜,被黄姑娘制服,现了原形,原来它也是一个罗刹J.3.属于"异类婚"或"神奇婚姻"一类的故事其实这类故事也属于动物精怪介人人间生活一类,不同的是,动物精怪实现了与人类通婚.这类魔法故事在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数量很多,既有以男性为异类的,如蛇郎型的蛇王子和三公主,本苏与蟒蛇J,神蛙丈夫型的青蛙王子等,更多的是以女性为异类,如天鹅处女型的天鹅仙女,青鸠和纳劳,猎人与女神等."蛇郎"故事以蛇郎的变形来象征男性境遇的突然巨变,并据此进行姐妹间性格品质的鲜明对比.而青蛙王子中的青蛙,就其由丑陋卑贱,受人歧视的异类变成英俊的王子这一点,是与蛇郎故事有相通之处的.但青蛙王子赞美的不是公主同情爱护异类的品格,而是她在父王的劝说下,信守和履行诺言的美德.在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天鹅处女型的故事很多,极富浪漫色彩.其中有的是女性出于对勤劳善良的小伙子的爱慕和对人间夫妻生活的向往,主动以身相许;有的则由于被男方捉到或仙衣被藏无法返回天国等原因,万般无奈才嫁给小伙子.女性返回天国也有多种原因,多数是因为男方违约或女方受天国戒律约束不得不返回天国.女方大多是借仙衣(羽衣,虎皮等)来往于天上和人间,可青鸠和纳劳很特殊,女方是凭着唱神歌的法力上天的.上天前,她边唱神歌,边从脚到头变成了鸟.这类爱情故事有的以夫妻永久分离结尾;有的则是男主人公不畏险阻,携子登天追赶返回天庭的妻子,最后全家团圆;有的故事还以他们的孩子重返人间从事劳动为结局.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天鹅处女型故事中,仙女下嫁的对象几乎都是普通劳动者,而且多为农夫和猎人;而印度,缅甸和泰国的天鹅处女型故事的男主人公多是王子.三滑稽故事印度尼西亚语和马来语的"滑稽"(jenaka)-一词有两个意思:一是诙谐的,幽默的;二是聪明?87.?东南亚研究2010年第5期soUTHEASTAsIANsTUDIES的,机智的.总而言之,滑稽故事就是以机智,滑稽,逗乐的角色为中心人物的故事.就故事来源而言,马来语滑稽故事有两种.一种是本地的原创滑稽故事,例如收集在滑稽故事(CeritaJenaka)中的蠢伯(PakKaduk),倒霉蛋长老(LebaiMalang),笨伯(PakPandir),蚱蜢爹(PakBelalang)和大肚汉(SiLuncai).另一种是从印度,阿拉伯,波斯的滑稽故事改编来的,如玛杰宁的故事(CentaMatJenin),果子狸的故事(CeritaMusangBe咖ng.),马哈舒达传(HikayatMahsyodhak)和阿布?那瓦斯的故事(HikayatAbuNawa$).就主人公的典型特点而言,滑稽故事则可以分为呆傻人物故事和机智人物故事两种.原创滑稽故事里的人物不论是呆傻的,还是聪明,幸运的,通常都是人们讥笑的对象,而通过外来故事改编的滑稽故事,其角色则多是嘲笑当权者的机敏人物.1.呆傻人物故事这类故事之所以会引人发笑,是因为主人公的愚钝或呆傻都被夸张到了超乎常人的程度.比如笨伯竟然用开水给孩子洗澡,把孩子烫死了;为了防止刚买来的盐被别人拿走,竞将盐藏人小河里存放.蠢伯把自己的神鸡换给了国王,然后同国王比赛斗鸡,斗败后还狂欢,以致身上的纸衣,纸裤都破碎了,赤裸裸地成了众人的笑料.傻姑爷希?卡巴延(SiKabayan)又笨又懒,从来不听老丈人的话老丈人让他用矛去刺鹿,他却刺死了一个女人;让他用火去烧蜂窝,他却烧了鹿的尾巴.这些呆傻人物的命运有的很倒霉,有的却很幸运.笨伯最后因吞食刚烤熟的香蕉被烫死,但他也确实幸运了一回:他把粘得的几百只活鸟挂满了身体,竟然被鸟儿带着飞到一个王国,在那里他谎称自己是某王国的国王,与当地国王的女儿成了婚.蠢伯的命运很惨,最后他失手打死了妻子,家破人亡,只能寄宿在朋友家里.自作聪明的蚱蜢爹却出奇地幸运,他以藏牛找牛的方式骗得了别人的信任,并且由于多次巧合,相继为国王,船主,罗马阿斯卡兰国算卦,解决了大难题,获得了很多赏赐.好在这位先生见好就收,最后把自己的房子烧了,并谎称他的星相书也被烧了,不能再算命了.从此他不再提心吊胆,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这类呆傻人物的命运多数都很凄惨,从而加强了对主人公的讥讽效果.2.机智人物故事机智人物故事就是以某个机智人物为中心的系列故事,故事中的机智人物一般都有名有姓.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各地区都有深为民众喜爱的机智人物,如两个国家都广为流传的阿布?那瓦斯(AbuNawas)和大肚汉(SiLuncai),还有亚齐地区的马哈舒达(Mahasyodhak),马来半岛的克马拉(Kemala),马杰宁(MatJenin)等.其中流传最广的本土机智人物大概要数大肚汉了.大肚汉出言不逊,得罪了国王,于是国王下令将大肚汉处死.大肚汉凭借自己的聪明和智慧,不但屡屡逃脱国王对他的惩罚,而且多次骗得国王的信任,甚至将公主骗到手.然而他为保全自己,竞使国王和一位商人丧命,最后他原形毕露,被公主杀死.这位心地不善的大肚汉在两国人民的心目中可谓是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悲剧性人物.阿布?那瓦斯的故事是源于阿拉伯的滑稽故事集,在马来群岛的很多地区都非常流行,尤其是在虔诚的伊斯兰信徒中,甚至被认为是本地的民间故事.关于阿布?那瓦斯的系列故事内容多数是揭露与嘲讽仗势欺人的苏丹和官员,或用聪明的方法解决各种棘手的难题.值得注意的是,爪哇巽他地区民众所喜爱的卡巴延具有二元对立的性格.一方面,他愚蠢得连死人和活人都分不清;另一方面,他又聪明得能教育老丈人,让他服输认错.因此卡巴延故事很有可能集合了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两个国家流行的笨伯,蠢伯等果傻人物和大肚汉等机智人物的故事.如果说,在有关苏非的故事中,阿布?那瓦斯以机智人物,而霍加?纳斯鲁丁(KojaNasruddin)以愚蠢人物着称;那么,卡巴延则是阿布?那瓦斯和霍加?纳斯鲁丁的结合.其实,卡巴延的特性如安贫,质朴,清心寡欲,与世隔绝等都是苏非主义者的表现.他有时滑稽,使人发笑,但有时在同一个故事中的表现却令人哀伤.卡巴延像霍加?纳斯鲁丁一样喜欢梦幻.霍加正梦到和一位商人签署一笔巨额合同,妻子把他叫醒吃早饭,他大发雷霆说,合同还没签字呢!在霍加看来,做梦要比吃早饭更重要.卡巴延是个睡虫,也十分相信梦幻.一天他梦见在河中洗澡,而后问他的岳父此梦有何寓意.岳父说,在下游洗,可以当村长;在上游洗,可以当县长;在更上游苏非,即苏非派,伊斯兰教的一个神秘主义教团,表现为脱离伊斯兰教正统,更追求个人与安拉合一.在历史上,苏非神秘主义在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很有影响.?88?soUTHEASTAslANsTUDlEs东南亚研究2010年第5期洗,可以当省长;再往上游一些,就可以当总统了.卡巴延问:在最上游呢?岳父说:那就会被老虎吃掉了.卡巴延说,那刚才我就是在可以当总统的那个地方洗澡啦.其实,卡巴延不会辨别死人和活人的故事也不是没有寓意的.一日,卡巴延在路边遇到一具漂亮女人尸体.他发现,他无论怎么变换自己的位置,这女人总是凝视着他,便以为这女人看中了他.卡巴延正要去吻她,突然闻到一股难闻的气味.卡巴延以为是因为这女人抹的香水不够多,便去找她的主人.主人说,那是死人尸体,不是活人.随即主人转身回屋,但突然放了一个屁,臭味向卡巴延袭来.卡巴延感觉这屁味和那女人的尸臭一样,便把这位主人抱起来,当作死尸扔到了路边.这个故事的含义似乎是:死尸如同活人,而活人如同尸体.那位吝啬的主人实际上不过是行尸走肉而已.据统计,有数十个卡巴延故事都蕴含着苏非派的思想和追求,尤其重在嘲弄人类那些难以悔改的贪婪,欺诈,出尔反尔和相互仇恨,报复的愚蠢行为.卡巴延总是与老丈人对立,并经常和老婆吵架,可丈母娘和奶奶却很喜欢他.他经常欺骗的对象是邻居吉西拉(KiSilah),而他最尊敬的人是伊斯兰教长老.应该指出,阿布?那瓦斯故事对卡巴延故事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例如,有一天,邻居吉西拉给卡巴延出难题,让卡巴延数天上的星星,卡巴延便让吉西拉数羊毛.显然这是一个阿布?那瓦斯式的故事.国王想考阿布?那瓦斯的智慧,让阿布?那瓦斯数天上的星星,阿布?那瓦斯便拿来一桶沙子让国王数.接着,吉西拉又让卡巴延用水把手绑上,卡巴延便让吉西拉先用水做一条绳子.阿布?那瓦斯也有一个类似的故事:当被命令把石头的裂缝缝补起来时,阿布?那瓦斯便要求提供用石头制成的线.毫无疑问,卡巴延是个箭垛式人物.这位爪哇巽他地区的多重性格角色,其身上的箭不但来自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还来自土耳其,波斯和阿拉伯,说不定还有来自印度的.四连环穿插故事在马来群岛地区,还流传一些连环穿插体故事,如卡里莱和笛木乃(HikayatKalilahdanDimnah),聪明的鹦鹉传(HikayatBayanBudi.m0n),巴赫迪尔传(HikayatBakhtiar)和一千零一夜(HikayatSeribusatuMalam)等B.所谓连环穿插故事,就是一个或几个人讲故事,故事中的人物也讲故事,以证明其所讲的道理是真实可信的;在插人的故事中可能还套有别的故事,如此地故事套故事,便使整篇故事变得很冗长,但同时也生动有趣,引人人胜.连环穿插故事的另一个特点是,故事中的动物总是被赋予人性,它们不仅擅长讲故事,而且还能针对主人遇到的各种问题,提出有益的忠告.据廖裕茅博士研究,卡里莱和迪木乃有多种马来文本,可能是经过几次不同途径传人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全书共16章,包括5O几个动物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含有一定的伦理寓意.第一章是"狮子和黄牛的故事",写狮王的两只狐狸侍从卡里莱和迪木乃,为讨好狮王极尽挑拨离间和造谣中伤之能事,使狮王误杀了忠心耿耿的黄牛,后来其诡计被识破,迪木乃被狮王处死.故事告诫君王要防范奸臣,不要听信谗言,误杀忠良.全书在主干故事中插入很多富有寓意的动物故事,讲述安邦治国之道,人生处世之理,如狼与大鼓,小兔与狮子等寓言故事,都有很深的教育意义.卡里莱和迪木乃在马来地区备受欢迎,其中不少故事在流传中产生变异,被看成是马来民族自己的故事.实际上,卡里莱和迪木乃的波斯文本和阿拉伯文本,其本源是印度的五卷书(Paatan.tra).而五卷书的爪哇文本早在l3世纪便已开始在爪哇流传,当时名为丹特拉的故事(TantraCedta).伊斯兰教传人之后,深受阿拉伯影响的丹特丽?卡曼达卡(TantriKamandaka)的新文本便逐渐代替了丹特拉的故事.聪明的鹦鹉传在马来地区有很多文本,其本源是印度的鹦鹉故事七十则(Sukaptati),可能在15世纪马六甲王朝时期就已经从波斯传人.现存最早的文本大概是1600年的,其叙述方式也是大故事套小故事.其中一个文本(HikavatBavanBudiman,Singapura,1958)的故事梗概是:一个大商人的儿子整日与妻子寻欢做爱,不求进取.一日,他买回的鹦鹉和鹩哥开始用讲故事的方式启发他,使他终于醒悟,于是他决定远行经商,把妻子托付给两只鸟儿.丈夫走后,无聊的妻子与一位王子产生恋情,打算前往赴约.开始,鹩哥直言相劝,不幸被她杀掉.于是聪明的鹦鹉连续讲了25个有趣的寓言故事,使她被深深吸引,以至忘记了与情人的约会,直到丈夫远行归来.聪明的鹦鹉不但挽救了主人堕落的灵魂,而且(下转第96页)?89?东南亚研究2010年第5期soUTHEASTAsIANsTUDlEs1期.21杨文瑛:暹罗杂记,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十六年,第55页.22郑甫弘:明末清初南洋华人移民与中国商业文明的传播,南洋问题研究1992年第2期.23玉?文拉帕:和阿公在一起的日子,曼谷:DNH出版社,2001年,第126页.24萨拉辛?韦拉蓬:朝贡和利润,曼谷:泰国丰田基金会,2005年,第175页.25同17,第7页.26同5,第5657页.27同21,第55页."弄"为此书作者对泰语"点心"的汉译.28朱小丹,高旭正,龚伯洪:广州美食,广东省地图出版社,2000年,第44页.29刘权:广东华侨华人史,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22页.3O同4,第9396页.31同5,第62页.32同4,第96页.33同4,第17页.34G?威廉?史金纳:泰国华人社会,曼谷:泰国丰田基金会,2005年,第169页.【责任编辑:郭又新】(上接第89页)成全了主人的家庭.这个故事的爪哇文本叫赞德利(Cantri),其开篇故事改用一千零一夜的开头故事,插入了更多的动物故事,有的内容也有所不同,有些故事则是从五卷书搬过来的.所以赞德利也被看作是五卷书的另一个爪哇文本.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基因图谱.上【注1PhilipFrickMcKean,"TheMousedeer(Kancil)inMalayIndonesianFolklore:AlternativeAnalysisandtheSig-nificanceofaTricksterFigureinSouth-EastAsia",AsianFolkloreSud,Vo1.XXX一1,PP.7184.2AsdiS.Dipodjojo,SangKantjil,TokohTjeritaBinatangIndonesia(鼷鹿:印度尼西亚的动物故事角色),GunungAgung,1966,PP.6268.3JamesDanandjaja,FolklorIndonesia,Grafitipers,1986,P.91.4KUsman,T/munMas,Jakarta:AriesLima,1980.5许友年译印度尼西亚民间故事,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3年,第247250页.6JamesDanandjaja,op.cit.,1986,PP.116117.7NoraHasyati,AndeandeLumut:CeritadariJawa,Bandung:CitraBuda,1985.8蛇王子和三公主,本苏与蟒蛇,见张玉安主编东方神话传说(第七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述民间故事的分类,又一次印证了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某些文化特征,即其文化的多元性和开放性.不难看出,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传统文化,除了本民族固有的内核,更多接受的是印度文化和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影响.这种接受是主动的,自然的,是一种浑然的融合,因而显得更有生命力.释】9JamesDanandjaja,op.cit.,P.110.10天鹅仙女,青鸠和纳劳,猎人与女神,见张玉安主编东方神话传说(第七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I1以上滑稽故事参见LiawYockFang,SejarahKesusastraanMelayuKlasik(马来古典文学史),JilidI,Bab1,Jakarta:PenerbitEdangga,1991.12文中有关卡巴延的故事情节可参见AjipRosidi,SiKabayandanBeberapaDongengSundaLainnya(Jakarta:GunungAgung,1985)和Citra,SiKabayan(Jakarta:ElexMediaMerchandising,2000)等故事集.13参见LiawYockFang,SejarahKesusastraanMelayuK/as/k(马来古典文学史),JalidII,Bab1,Jakarta:PenerbitErlangga,1993.14同13.15梁立基:印度尼西亚文学史(上册),昆仑出版社,2003年,第274278页.?96?【责任编辑:吴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