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实施方案.docx
XX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实施方案XX园建立科学的园所管理体系,始终坚持去除教育生态中各环节的形式化,秉承“儿童在前,教师在后”的教育观,儿童发展与教师成长并重,保持课改活力,立足“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成长”的办园理念,把幼小科学衔接思想贯穿于各年龄段,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旨在实现幼小科学衔接。一、工作目标(一)年度工作目标:1 .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聚焦幼小双向衔接、科学衔接、有效对接,坚持“以幼儿发展为本”理念导向,深化新时期学前教育质量内涵,促进每一名幼儿身心和谐发展。2 ,围绕幼儿园入学准备指导要点,明晰幼儿园教育边界,科学实施各年龄段全域的幼小衔接教育,将观察与解读儿童能力作为教师核心素养,将游戏作为培养核心素养重要途径,将学习自主权交还给幼儿。3 .以幼儿园一日活动为课程载体,支持、追随儿童自发的学习,让儿童兴趣决定课程内容,秉承我园“自然的进入学习,自主的进行探索,自由的想象创造”的教育理念,在园本“大课程”基础上,建构“人、物、活动”三个维度的幼小科学衔接“大资源”体系,多途径做好儿童幼升小“四个准备”,形成科学的幼小衔接课程框架,同步提升教师研究儿童、理解儿童的基本功,获得师幼共同成长。4 .根据儿童需求,因地制宜不断完善和优化教育环境,满足儿童好奇心与探索欲,为儿童多方面能力的持续提升赋能。5 .与小学建立科学的“幼小研究共同体”,逐步形成幼儿园向上、小学下延的互动与整合式研修体系。6 .多途径争取家长认同与支持,使其成为幼小科学衔接的“同盟军”,形成家、园、校共育合力。(二)分学期工作目标上学期工作目标:1 .幼儿维度:支持儿童成为主动的、有能力的学习者,逐步具备适应小学的学习与生活能力,减缓幼小衔接坡度。2 .教师维度:立足儿童可持续发展,与小学建立研修对接、实践对接,科学规划与实施各年龄段幼小衔接教育,保证教育的连续性,使每一名儿童都成为“了不起的儿童”。3 .课程维度:践行“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将课程目标隐含在环境之中,创设适合儿童发展需要的教育环境,结合“绿色、生态、健康、和谐”园本教育宗旨,以园本“大课程”为依托,逐步建构多维度的幼小科学衔接“大资源”体系,支持儿童自发学习、主动建构知识,在体验中积累经验。4 .家长维度:有针对性地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消除家长疑惑,让其转变观念,在感同身受中理解科学的幼小衔接对儿童的重要意义。下学期工作目标:L幼儿维度:集中精力观察、发现儿童,科学调整一日生活的时间安排,尊重儿童决定,接受儿童想法,保证儿童的探索需要。认识到儿童是主动、有能力、掌控节奏的学习者,形成多方面能力的科学衔接。5 .教师维度:坚持不懈开展观察、解读儿童游戏的实操研训I,认同游戏是儿童特有的学习方式,努力发现儿童游戏背后的学习,牢固树立“儿童在前,教师在后”的教育观,持续践行“幼小研究共同体”的经验成果,和儿童共同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成长。6 .课程维度:追随儿童,由儿童的兴趣决定课程的内容,有效利用“大资源”体系,在相互连通、相互补充的教育环境中,呈现儿童发现与反思、教师发现与支持的痕迹,获得师幼共同成长。7 .家长维度:巩固与深化家长对科学幼小衔接的感受与领悟,使其在逐渐信服的过程中成为幼小科学衔接的“同盟军”。二、现状分析1 .已有做法我园始终坚持“多向共研,科学衔接”的幼小衔接工作思路,联合家园社区小学,立足真体验、解决真问题,长期架构“纵深式”学习和交流的桥梁,持续探研幼小科学衔接工作的方向和具体实施策略。在省市区教委、教研、省幼教发展中心等多方指导与支持下,有目的、有计划的结合幼儿的家庭教育情况、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多途径提升幼儿综合能力,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2 .经验成果(1)在XX幼教发展中心引领下,聚焦强化儿童身心全面协调发展、尊重儿童个体差异、理解儿童特有的学习方式和特点、重视儿童学习品质等基本原则,开展了“大课程”研发工作,支持和满足儿童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得经验的需要,并不断根据儿童发展需要,开展持续、深入的实践探研与科学、实际的课程调整。(2)从“一玩”、“三忌”、“五多”三方面,做了大量科学的幼小衔接工作。“一玩”就是玩游戏。“三忌”即忌急、忌多、忌快。“五多”便是多陪伴成长,多习惯养成,多培养阅读,多注重品质,多增加信心。此项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目前“小班抢着来,大班争着退”的现象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入园率则逐年攀升。与此同时引领帮带园所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增进与小学的衔接,收获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认同与赞誉,可以说我们始终在探究幼小科学衔接工作的路上。3 .存在问题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指出:“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儿教育是根本之根本。”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强调:“幼儿园应该和小学密切联系,相互配合,注意两个阶段的相互衔接J而在实际工作中,幼小衔接存在着诸多问题。(1)幼小衔接上的断层,使得衔接呈现单向性当前大多数幼儿园把幼小衔接当做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幼儿综合能力与各方面习惯上向小学靠拢,但大多数小学对了解初入学儿童的特点、采取的教育方式等方面却与幼儿园出现断层,形成衔接上的一边倒。幼小衔接既不是幼儿园小学化,也不是小学幼儿园化,双向准备才是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有效途径。(2)部分家长的教育观念落后,影响孩子顺利过渡。家长是儿童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陪伴者,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部分家长忽视了幼儿阶段能力发展的重大意义,简单地将幼儿教育与功利化的知识、技能教育等同起来,难以理解幼儿园开展自主游戏活动对儿童发展的重要价值。因此往往会有抵触情绪,也产生了很多质疑,这部分家长给幼儿园、小学的教学活动造成无形的压力,致使幼小衔接难以顺利进行,有的甚至形成阻力。三、重点任务1 .建立“大资源”体系,更新课程架构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一切可利用的资源都是课程资源。树立“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幼儿园课程建构与有效实施的基本途径与必要环节,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的理念。本着开放性、经济性、合作性、因地制宜的原则,建立“人、物、活动”三个维度的幼小衔接“大资源”体系,循序渐进地建设基于游戏的幼儿园课程,支持儿童发展,获得师幼共同成长。2 .做好“四个准备”,轻松升入小学幼儿园和小学的差异主要是生活环境的变化、学习内容的变化、师生关系的变化以及教学方法的变化,为保证儿童轻松升入小学,做好“四个准备”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在丰富的活动中让儿童循序渐进地做好“心理准备”、“体能准备”、“能力准备”、“习惯准备”。3 .回应家长困惑,获得家长支持解除家长种种疑惑,让其转变观念,采取适合本园家长特点的针对性措施。通过多层面渗透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开展“唤起童年记忆”系列活动、以及各种体验式、观察式、互动式等活动的展开,帮助家长更深入地发现儿童的能力,尝试去理解儿童的需要,多途径地了解幼儿园课程的全貌、认识幼儿园课程的价值,逐渐从情感上接受、认可,在发现中引发育儿观的转变,真正成为幼小科学衔接的“同盟军。”4 .幼小打破壁垒,实现双向衔接幼儿园与小学间的断层,始终是形成幼小科学衔接的壁垒,去形式化,必须共同打破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对“幼升小”传统的认知的观念壁垒,打破幼儿园与小学在儿童发展、课程、教学、管理方面的机制壁垒,打破幼儿园与小学在缺乏循证研究、协同合作上的信息壁垒,形成教育合力,真正意义上为幼儿可持续发展助力,四、幼小共同体建设1 .仪式开启新篇章只有幼小科学对接才能达到共识,才会在探究中携手发展。举行幼小共同体建设启动仪式。宣读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双方代表表态发言、签约仪式、揭牌仪式等达到宣传与凝聚成员意志的作用,开启走向幼小多向科学衔接新篇章。2 .双向衔接促提升推进幼小科学有效衔接,树立科学导向,减缓衔接坡度,积极开展幼小衔接系列专题活动,科学实现衔接的有效性。与对接小学坚持以“全面准备,把握重点,尊重规律”三原则为核心,以游戏性和体验式学习为抓手,规范组织架构与管理,实施“幼儿园向前一步,小学后退一步”的双向衔接教育模式。幼儿园、学校领导及骨干教师牵头,开展每月一次的“幼小衔接共建日”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开展座谈、教学观摩、经验交流,并根据活动不断深入,定期推出成果展示、活动报导。通过幼小联动,共同促进“1+1”双向衔接平台的科学运行,从“活动衔接”走向“课程衔接”、“理念衔接”和“教研衔接”。3 .三方协同共前进根据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要求,针对家园合作,积极完善共育机制,通过两月一次的家园互动研讨、专题讲座等线上线下结合的专家引领,每学期的“小学老师说”,依据实际情况开展的“线上送教”等方式,多渠道传递“幼小衔接”不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年龄转折”教育思想。以幼儿园优质课程为载体,以科学的引领与指导,在教育行为上形成家庭、幼儿园、小学三者合力,以发展的眼光、开放的心态有效促进幼小科学衔接,共同支持幼儿以自信、从容的步伐迈入小学,开启新征程。五、实施步骤第一阶段:1 .管理层面:教育者的教育观念与方法是幼小科学衔接工作开展的保障。幼儿园与小学从管理与教师层面抽派专人实施“幼小共同体建设”,开展启动仪式,成立幼小衔接工作组,通过线上线下多角度调研,共同采集和分享儿童发展数据、家长困惑问题等,深入挖掘分析数据信息,加强循证研究,基于证据推进幼小双向衔接持续常态化和走向深入。2 .教师层面:在“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指导下,摒弃碎片化、大一统的做法,弹性安排一日生活时间。(1)着手建立“大资源”体系。根据儿童发展需求,开始建构“人、物、活动”三维“大资源”体系。将以“人”为载体的课程资源建立重点落在教师教育观念、师幼关系上,通过撰写“观察手记”,理解儿童行为背后的真实意图,避免教师主观意志干扰儿童活动,使教师在不断观察与反思中真正做到“闭住嘴、管住手”,落实“最大程度的放手,最小程度的介入”的教育观,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从根本上支持儿童的探索,发挥能力极限。以“物”为载体的课程资源建立重点落在“自然生态、无限探索”的游戏材料投放上,让儿童对来自于身边生活的天然材质有接触与体验的机会,通过可移动、可组合的积木、滚筒、箱子、梯子、垫子等游戏材料丰富儿童体验。(2)开展定期的“话题对对碰”,基于问题吐槽与解惑,同时分享成功案例;每月的“混龄月小聚”,为各年龄段儿童提供情感、习惯、能力等方面多维度的体验,提升科学衔接能效。(3)开展“快乐的小学生”随机谈话活动,激发儿童他们对小学的好奇与向往,觉得做一名小学生是很自豪的事,为幼小科学衔接充分做好“心理准备”。3 .家长层面:(1)在幼儿园门口显眼处张贴指南,以便家长在等待儿童离园时可以学习;在接送廊道布置游戏故事展板,让家长了解孩子们的游戏;在各班家长群发布指南相关文章,供家长阅读,帮助家长较为系统地学习和了解儿童发展的相关知识,让指南精神逐渐深入人心。(2)针对家长对幼儿园课程的质疑和担忧,开展“唤起童年记忆”互动座谈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园课程的科学性,提高家长参与幼儿园工作的积极性,更能够使家长理解儿童发展需求,重构对儿童成长价值的认知,从而全力支持幼儿园有效科学衔接工作的实施。(3)通过开展“新视角”讲座,让家长了解具有强健体魄的儿童进入小学后坚持听讲45分钟而不会感到疲惫,倡导家长鼓励儿童热爱运动,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家园配合,做好幼小科学衔接的“体能准备”。第一阶段具体时间安排第二阶段:L管理层面:基于幼小共同调研结果的分析,由双方幼小衔接工作组人员牵头,搭建“1+1”双向衔接平台,开展园校际间“课程衔接”“理念衔接”“教研衔接”等多层面的深入探研,开展丰富的幼小联动活动。形成科学的幼小共建与共研。2 .教师层面:(1)持续进行基于“大资源”体系的课程建构,继续建立以“物”为载体的课程资源建立以及深入发掘以“活动”为载体的课程资源。以“物”为载体的课程资源建构方面,根据儿童需求不断完善和优化活动环境,创设开放性的、功能不被限定的儿童可以自由进出的活动区域,提供可以方便儿童在各区域间流动使用的活动材料、符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特点的收纳设施与防护装备,保障儿童活动时的各种需求。以“活动”为载体的资源方面,依托已有“大课程”,建构基于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多元活动案例”体系,把教师的典型经验与科学做法进行整理汇集,形成幼小科学衔接的园本教材。(2)通过丰富的活动,提升儿童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合作与沟通能力,做好幼小科学衔接的“能力准备”。(2)通过开展“新视角大讲堂”,分享幼儿园与小学专家型教师的成功案例,促进幼小科学衔接平稳着陆。3 .家长层面:(1)在唤起家长童年记忆有了情感支持基础上,让家长体验幼儿园的课程模式,感受儿童的感受,体验儿童的体验,从而更加支持幼儿园科学的幼小衔接课程。(2)在家长体验幼儿园活动基础上,开展“线上观察”活动,让家长通过“眼见为实”,发现儿童在活动中展示的能力。(3)让家长了解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循序渐进让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从而做好幼小科学衔接的“习惯准备”。第三阶段:1 .管理层面:幼小衔接工作组人员将一段时间以来在幼小科学衔接方面的做法进行梳理、反思、汇总,形成双向衔接探研集。2 .教师层面:(1)对幼儿园毕业儿童流向备案与跟踪回访,深入了解双向衔接的科学性,为今后工作提供实效性的参考。(2)“大资源”体系归集,同时继续基于儿童需要的建构。(3)开展以“幼小衔接真实体验”为主题的“脱口秀”活动,在互动中获得直接经验,在苦乐分享中为工作减压。3 .家长层面:(1)通过开展“亲子同乐”活动,请家长以与儿童平等的身份参与活动,共同体验幼儿园幼小科学衔接活动中的乐趣。(2)为家长提供了解儿童、了解儿童活动的机会,鼓励并指导家长参与到儿童成长故事记录中去,形成家长与儿童、家庭与幼儿园联系的纽带,也真实呈现家长用心用情记录的儿童成长故事集。六、工作保障L组织保障深入贯彻指南精神,遵循指导意见。与小学互联共建,成立“幼小科学衔接工作组”,科学实施各年龄段全域的幼小衔接教育。2 .制度保障建立幼小衔接制度机制,细化幼小衔接课程理论、健全园校联合教研制度,全面完善政策举措,健全工作机制有序推进幼小衔接工作,确保取得实效。3 ,资金保障强化经费和师资保障,设立幼儿园幼小衔接实践专项经费,用于改善办园条件改善、游戏环境等,确保幼小衔接有序顺利开展。4 .人员保障现阶段我园区级骨干教师7人;市、区级“四有好老师”14人,将优秀的师资团队充实到幼小衔接工作组中,同时充分发挥教师梯队建设,经验教师带动青年教师提升教研能力,全面保障幼小衔接师资队伍研究建设。七、预期成果L园所层面:与小学建立科学的“幼小研究共同体”,多途径争取家长认同与支持,形成家、园、校共育合力。通过新闻媒体、微信公众号的推广交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5 .儿童层面:在一遍遍自主地探索、发现、解决问题和反思过程中,拥有自信、勇气、感受喜悦、挑战,具备表达意愿、遵守规则的能力,获得幼小科学衔接的有效经验,形成活动过程中的图片与视频集锦。6 .教师层面:观察、解读儿童过程中,科学建构了以“一日生活皆课程”理念下的“人、物、活动”三个维度的幼小衔接“大资源”体系,将典型经验与科学做法汇集成多元活动案例、双向衔接探研集,把幼小科学衔接不断引向深入。7 .家长层面:逐渐认同幼儿园课程的科学性,理解儿童的发展需求,收获科学幼小衔接的感受与领悟,发现儿童的了不起,用心用情记录形成儿童成长故事集,真正成为幼小科学衔接的“同盟军”。八、特色亮点L教师成长:刷新教师的儿童观、教育观、课程观,将儿童发展与自身专业成长密切关联,体验与儿童共同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意义。8 .课程建构:根据儿童真实需要,秉承我园“自然的进入学习,自主的进行探索,自由的想象创造”的教育理念,以儿童一日生活为课程载体,深入挖掘“人、物、活动”三个维度的“大资源”体系,依托家、园、校三方教育合力,在不断探研与反思中形成符合幼儿园实际的课程模式。九、指导需求以攻坚的姿态实施幼小科学衔接工作中,在构建“人、物、活动”三个维度的幼小衔接“大资源”体系,家、园、校三方工作开展方面,都是在探研中逐步开展,希望得到专家的有效支持与科学指导。十、对“幼小科学衔接”与“XX游戏推广计划”整合推进的思考实施“幼小科学衔接”和“XX游戏推广计划”整合推进,标志着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去小学化”改革方向和幼儿园与小学双向、科学、有效衔接,是实现学前教育高质量普及的重要途径,对应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的最重要任务,需要幼教人用信念、勇气和锲而不舍精神去为之努力。教师遵循“闭住嘴、管住手、睁大眼、竖起耳”的要求,践行“儿童在前,教师在后”的教育观,建立“一日生活皆课程”的大教育观,回归真游戏、真教研、真教育,收获教师、家长、儿童的共同成长。在实际工作中,根据龙江地域特点科学践行“XX游戏”理念,感悟XX游戏“爱”“冒险”“喜悦”“投入”“反思”的教育真谛,逐步形成有本土特色的游戏课程,使每一名XX孩子都成为“了不起的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