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气体设计示例.doc
手术部医用气体设计示例1. 概况洁净手术部除手术室外通常还包括预麻室、麻醉恢复及ICU(重症监护)等功能用房。手术室设置8种医用气体系统:氧气、真空吸引、压缩空气、氧化亚氮(俗称笑气)、氮气、二氧化碳、氢气和麻醉废气排放系统。预麻室设置氧气、压缩空气、真空吸引和氧化亚氮4种医用气体。麻醉恢复和ICU设置氧气、真空吸引和压缩空气3种医用气体。2. 系统说明2.1 洁净手术部所用氧气由医院集中氧气站单独供给。要求供气压力0.6MPa,经手术层的二级减压箱减压至0.45MPa,再送往手术室及其他功能用房。2.2 洁净手术部所用真空吸引由医院集中吸引站单独供给,要求供气压力-0.03-0.07MPa。2.3 洁净手术部所用压缩空气由医院集中压缩空气站单独供给。要求供气压力0.60MPa,经手术层的二级减压箱减压至0.45MPa,再送往手术室及其他功能用房。2.4 笑气采用2*2瓶组自动切换汇流排供气。笑气减压至0.45MPa,送往手术室及其他功能用房。2.5 氮气采用5*2瓶组自动切换汇流排供气。氮气减压至0.95MPa,送往手术室及其他功能用房。2.6 二氧化碳采用2*2瓶组自动切换汇流排供气。二氧化碳减压至0.4MPa,送往手术室及其他功能用房。2.7 氢气采用2x2瓶组自动切换汇流排供气。氢气减压至0.40MPa,送往手术室及其他功能用房。2.8 麻醉废气排放采用射流原理(或气环泵),射流原理以压缩空气作动力源,通过射流技术的废气终端收集气体,管道汇总后排至室外安全处(气环泵抽吸收集麻醉废气,排至室外安全处)。3. 技术参数表气体终端输出压力与流量及终端数量配置表气体管道设计参数表 4. 用气点末端支线管径表4.1 普通病房、门诊及治疗室等:4.2 手术室、重症监护、抢救室:5. 施工说明5.1 真空吸引干管采用热镀锌钢管或非金属管,进入室内支管采用紫铜管。5.2 紫铜管的连接除阀门附件外均采用银基钎焊,热镀锌钢管采用丝扣连接,PVC管采用专用胶粘接。5.3 所有医用气体管道(真空吸引、麻醉废气除外)、阀门附件和仪表安装前必须清洗内部并进行脱脂处理,用无油压缩空气或氮气吹除干净,封堵两端备用,禁止存放在油污场所。5.4 凡进入功能房间的医疗气体管道必须做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汇流排间的高压汇流管、切换装置、减压出口、低压输送管路和二级减压出口处都应做导静电接地,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欧,接地做法由电气专业设计并施工。5.5 超压排放:所有正压系统均设超压排放安全阀,开启压力为高于最高工作压力0,02MPa,关闭压力为低于最高工作压力0.05MPa。5.6 报警与显示:在手术部控制室设置各种医用气体超压欠压报警装置,在每间手术室终端面板上设各种气体压力状态显示。5.7 医气管道安装应单独做支架,不允许与其他管道共架敷设;其与燃气管、腐蚀性气体管的距离应大于1.5m且有隔离措施;其与电线管平行距离应大于0.5m,交叉距离应大于Q.3m,如空间无法保证,应做绝缘防护处理。手术部、ICU医用气体系统设计图手术部医用气体管道设计示例 ICU医用气体管道设计示例手术部麻醉准备室医用气体设计示例手术部麻醉回复室医用气体设计示例氮气、笑气、二氧化碳、氦气、氨气汇流排间设计示例1.简介适用规模:大型医院供气压力:二氧化碳供气压力: 0.40 0.4 SMPa 氮气供气压力: 0.95 0.1MPa 笑气供气压力: 0.45 0.50MPa 氢气供气压力: 0.4 0.45MPa 氦气供气压力: 0.45MPa 管道材质:可选用医用紫铜管和不锈钢管(并进行脱脂处理)。注: 1.二氧化碳:每瓶 40L, 压力 P=15MPa,折合标况 6.0/立方米。 2.笑气: 每瓶 40L,压力 P=15MPa,折合标况 6.0/立方米。 3.氮气: 每瓶 40L,压力 P=15MPa,折合标况 6.0/立方米。 4.氦气: 每瓶 4OL,压力 P=15MPa,折合标况 6.0/立方米。 5.氢气: 每瓶 40L,压力 P=15MPa,折合标况 6.0/立方米。2.主要设备明细表 设备级管道平面图系统轴侧图氧气汇流排间设计示例1.简介 技术参数:供气压力0.50.55MPa 。 管道材质:可选用医用紫铜管和不锈钢管(并进行脱脂处理)。 2.主要设备明细表序号设备名称型号级规格单位数量1自动切换氧气汇流排5瓶*2组22氧气远程压力报警器-个23分气缸-个24浓度报警器-个2氧气汇流排间设备及管道平面布置图氧气汇流排系统轴测图制氧站(2*10立方米/h)设计示例1.简介 技术参数:供气压力 0.50 0.55MPa 。 管道材质:可选用医用紫铜管和不锈钢管(并进行脱脂处理)。2.主要设备明细表 3.说明制氧机、氧气管道、氧气储罐均应有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10欧。氧气站(2*10立方米/h)轴侧图氧气站(3*10立方米/h)设计示例1.简介 技术参数:供气压力0.50一0.55MPa。 管道材质:可选用医用紫铜管和不锈钢管(并进行脱脂处理)。2.主要设备明细表3.说明 制氧机、氧气管道、氧气储罐均应有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欧。 氧气站(3*10立方米/h)工艺平面图氧气站(3*10立方米/h)轴侧图液氧站设计示例 1.简介 技术参数:供气压力 0.5 0.55MPa 管道材质:可选用医用紫铜管和不锈钢管(并进行脱脂处理)2.主要设备明细表序号设备名称型号及规格单位数量1立式低温液氧储罐v=5000L个22消化器Q=300 立方米/h P=1.6MPa个23减压装置Q=300 立方米/h P1=1.6MPa P2=0.50.55MPa个14分气缸-个15自动切换氧气汇流排5瓶*2(每瓶容积40L,压力15MPa,折合标况6.0立方米)组16氧气远程压力报警器-个17浓度报警装置-个13.说明氧气管道应有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欧。液氧站设备及管道平面图液氧系统轴侧图水环式真空泵站设计示例1.简介 真空吸引系统抽气量: 280m立方米/ h 技术参数:抽气压力-0.07-0.02MPa 管道材质:可选用镀锌钢管和不锈钢管 2.主要设备明细表水环式真空泵站工艺流程图水环式真空泵站工艺平面图水环式真空泵站轴侧图水环式真空泵站循环水系统图压缩空气站设计示例1.简介 供压缩空气气体用量:2.6立方米/min 技术参数:供气压力0.8MPa 管道材质:可选用医用紫铜管和不锈钢管 2 主要设备明细表压缩空气站工艺流程图压缩空气站工艺平面图压缩空气站系统轴侧图压缩空气站剖面图洁净手术部医用气体设计工程实例1.工程概述五层中心手术部和六层汇流排间医疗气体设计及施工。2.系统说明2.1 中心手术室设十种气体:氧气、笑气、二氧化碳、高纯二氧化碳、混合气、压缩空气、氨气、氮气、真空吸引、麻醉废气排放;急诊抢救室和门诊手术室设三种气体:氧气、压缩空气、真空吸引。2.2 氧气、压缩空气、真空吸引三种气体接自本层院方医用气体管井(应由供气中心气站单独引管供手术部),笑气、二氧化碳、高纯二氧化碳、混合气、氢气、氮气六种气体接自六层汇流排间,麻醉废气采用压缩空气射流形式,直接排至室外。2.3 气体管道必须先通过本层的医气阀门箱或医用气体阀门报警箱后才可进入手术室及功能房;手术室设声、光报警信号,监控各种气体超、欠压情况2.4 除麻醉废气采用高强度PVC 管、真空吸引采用无缝不锈钢管外,其余医气管道采用脱脂紫铜管。无缝不锈钢管采用不锈钢焊条氮弧焊连接;铜管连接采用银焊。2.5 手术室气体管径设置:除注明外,麻醉废气室内支管为DN20,真空吸引室内支管为DN20,氧气、笑气、二氧化碳、高纯二氧化碳、压缩空气、氢气、氮气室内支管均为DN15 。2.6 管道穿墙壁应敷设在套管内,套管内的管段不得有焊缝;管道与套管之间应采用不燃性密封材料封口。2.7 医用气体管路、阀门、仪表安装前应清洗内部并进行脱脂处理,用无油压缩空气或氮气吹净。2.8 医用气体输出口采用插拨式快速接头,且各种接头互不通用2.9 进入手术室的医气管道必须接地,其接地电阻小于等于4欧。2.10 为便于检查气体管路的种类,在各配管的主要地方要做好色环标志,且在管道分支等处用异色箭头表示气体的流动方向。2.11 医疗气体配管与其他管道间距应符合<< 氧气站设计规范>> GB 5 0030 一91 及<<压缩空气站设计规范>> GB50029 一2003 的要求。2.12 医气管道应与燃气管、腐蚀性气体管的距离大于1.5m 且有隔离措施;与电线管道平行距离应大于0.5m,交叉距离应大于0.3m,如空间无法保证,应做绝缘防护处理。2.13 各种气体气源压力、输出口压力、输出口流量及使用房间见下表:2.14 医用气体采用独立的支吊架,其间距如下表。不锈钢管、铜管与支吊架接触处,应做绝缘,以防静电腐蚀。手术室、ICU医用气体系统设计实例医用气体设计施工说明1.医院医用气体总体要求1.1.医用气源,不论气态或液态,都应按照用量要求贮备足够的备用量,一般不少于3d。由机组供应气源的站房,必须设备用机组。1.2医院供氧系统,通过管道将气态氧气送至医院门诊、急诊、住院部、手术部、重症治疗部以及医院有关的氧气使用部门使用。供气压力0.50.55MPa,使用压力0.40.45MPa。1.3医院负压吸引系统,由真空泵房通过管道接至医院门诊、急诊、住院部、手术部、重症治疗部以及医院有关的负压吸引使用部门。吸引系统负压在大气环境下在0.02MPa(150mmHg)(绝对压力)-0.07MPa(525mmHg)(绝对压力)范围内,其中牙科门诊应根据所选用的牙椅单独配置真空泵房或对医院总的负压系统调压后共用医院总的负压吸引系统。1.4医院压缩空气系统,由医院空气压缩站通过管道将压缩空气送至医院门诊、急诊、住院部、手术部、重症治疗部以及医院有关的压缩空气使用部门使用。供气压力0.8MPa,并通过减压稳压后治疗使用压缩空气压力0.40.45MPa,或者根据其他的用户要求减至不同压力。1.5为保证医院供气的可靠性,在医用气体管井处设有报警装置。当系统压力低于报警压力时,应有声、光同时报警。报警压力误差不大于3。声报警要求在55dB(A)噪声环境下,在距1.5m范围内可以听到。光报警为红色指标灯。供氧欠压报警装置,必须采用本质安全型电路并应符合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GB3836.4的要求。1.6氧气管道必需接地,可与楼房接地网相连接,接地电阻小于10欧。吸引系统应有可靠的接地,可与楼房接地网相连,接地电阻小于110欧。1.7除吸引管道外,其他医用气体管道及附件安装前必须全部脱脂,并用无油压缩空气或氮气吹扫干净,封堵两端,不得放置在油污场所。1.8管道穿墙和楼板均设套管套管大小见下表管道穿墙时钢套管尺寸表(mm)1.9氧气管道敷设1.9.1氧气是乙类助燃气体,管道经过的建筑部分应有良好通风,并且在氧气管道入户处应设置能紧急切断总供氧干管的阀门。1.9.2氧气管道不允许和燃气、燃油管共架敷设,必须共架时要保持大于0.5m的管距,共架部分不得有阀门及连接接头。1.9.3为防止漏电火花击穿管道造成事故,氧气管道不允许和导电线路、电缆共架敷设,也不允许与导电线路、电缆交叉接触。1.9.4氧气管道须可靠接地,接地电阻小于10n。1.9.5氧气管道穿过墙壁或地板时,应敷设在套管内。在套管内的管段不得有焊缝及连接接头。1.9.6氧气管道不宜穿过不使用氧气的房间,当必须通过不使用氧气的房间时,则在该房间内的管道上不应有法兰或螺纹连接接口。1.9.7氧气管道脱油。凡是用氧气的管道、管件、仪表、阀门和其他一切接触氧气的附件,都必须事先进行脱脂,脱脂后管道用不含油空气或氧气吹净。1.10管道的连接除阀门附件外均采用焊接连接,阀门附件采用法兰或丝扣连接,不锈钢管采用氢弧焊接,铜管采用银基钎焊。1.11医疗气体管道支吊架的间距见下表。管道公称直径4-8 8-1212-2020-2525>50-80支吊架距离(m)1.01.52.02.53.06.01.12真空吸引管道宜采用镀锌钢管,坡向总管和缓冲真空罐的坡度不应小于3。1.13医用气体管道与电线管平行距离应大于0.5m,交叉距离应大于0.3m;如空间无法保证,可用PVC绝缘管包起来,以防静电击穿。管道的支吊架固定卡应做绝缘处理,以防静电腐蚀而击穿管道。1.14管道压力试验根据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5-97管道检验、检查和试验执行,压力试验除真空管道外如试验压力大于0.6MPa时应采用液体为试验介质。对采用液体为试验介质系统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排水装置,并在试验完成后必须将系统的水排净。1.15管道吹扫与清洗根据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S50235-97管道的吹扫与清洗执行,管道的施工与验收应按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S50235-97执行。1.16氧气及吸引系统应按医用中心吸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YY/T0186一94和医用中心供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YY/T0187-94通用技术条件执行。1.17医用气体管道验收时应做错接测试,特别是手术部、重症监护、抢救等区域的医用气体管道。1.18一般医用气体的氧气、氮气、一氧化二氮采用医用紫铜管或不锈钢管;压缩空气宜采用医用紫铜管或不锈钢管;真空吸引气宜采用镀锌钢管输送。管材标准:流体输送用不锈钢无缝钢管GB/T14976-2002、无缝铜水管和铜气管GB/T18033-2000.2.洁净手术部医用气体要求手术部医用气体除满足上述要求外,还应满足以下要求:2.1凡进入洁净手术室的各种医用气体管道必须做接地,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欧。2.2洁净手术部壁上终端装置应暗装,面板与墙面应齐平严密装置底边距地1.0一1.2m,终端装置内部应干净且密封。2.3设在手术部区域内的手术部专用医用气体汇流排间应设在手术部非洁净区,并应设机械通风,正常通风为6次h;事故排风为12次h。2.4洁净手术部用气应从医院中心供给站单独接入,中心站气源必须设双路供给,并具备人工自动切换功能。3.氧气站要求氧气站医用气体除满足上述要求外,还应满足以下要求:3.1氧气站可以单独设置在屋顶上或庭院里,并远离明火和不受太阳直接辐射。3.2液氧站气源应设超压排放安全阀,开启压力应高于最高工作压力0.02MPa,关闭压力应低于最高工作压力0.05MPa,气体排至室外安全地点,并应设超压欠压报警装置。3.3分子筛制氧站3.3.1制氧站的取风口宜布置在室外的洁净区,以保证空压机进气及制取氧气的质量。 3.3.2 医院采用分子筛制氧机组制氧作为医院中心供氧站时,供氧应符合医用氧气标准,且氧气的浓度应大于等于 90 。 3.3.3 采用分子筛制氧机组的医院中心供氧站内设氧气汇流排时,氧气汇流排间与机器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1.5h 的墙和丙级防火门隔开。 3.3.4 采用分子筛制氧机组的医院中心供氧站内,氧气储罐与机器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1.5h 的墙和丙级防火门隔开。 4.真空吸引站及配管系统设计要求真空吸引站医用气体除满足上述要求外,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4.1 设在病房楼内的真空吸引泵房,当采用机械送、排风时,宜保持真空吸弓 【 泵房负压状态,排风大于送风,泵房内外压差维持在5Pa 。 4.2 真空吸引泵站排放的气体应增加后处理设备,对排放气体进行过滤和消毒处理后方可排入大气。排放的气体中细菌数量不得超过 500个/立方米。 4.3 吸引气流方向应有不小于 0.003的坡度。 4.4 储气罐的总出口与真空泵之间,应设置气体过滤器。 5.空气压缩站要求空气压缩站医用气体除满足上述要求外,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5.1 空气压缩站的取风口宜布置在室外的洁净区,以保证空压机进气的质量。 5.2 医院使用压缩空气的品质应符合下列指标:相对湿度:20 % ; 含油量:< 0.003ppm ( 3mg /立方米) ; 细菌总数:0.3m 以上的细菌数 35 个立方米; C02 的含量:< 1 OO0ppm ( 1 0009 /立方米) ; CO 的含量:< 10ppm ( 109 /立方米)。 5.3 设在病房楼内地下室的空气压缩站,当采用机械送、排风时,宜保持空气压缩站正压状态,排风小于送风,站房内外压差维持5Pa 。 医疗气体设计中的几个问题摘要:医疗气体设计在医疗建筑的设计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由于目前国内从事医疗气体设计的专业院和专业人员较少,且设计资料和设计经验较为欠缺,所以在设计中需要不断的总结设计经验和查阅国外的设计资料。笔者对近年来设计的几家国内一流的大型医院的医疗气体设计进行了总结,详细介绍了如何确定医院气体终端数量,气体终端耗气量和同时使用率,以及如何设计氧气站几方面的内容。关键词:医疗建筑 医疗气体 气体终端出口 耗气量 同时使用率氧气站 汇流排 液氧罐 医疗气体的设计在现代化医院的设计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合理的设计和设置医疗气体设备对于医院保证医疗质量及时抢救病人生命和减轻患者痛苦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医院常设计的医疗气体有氧气(O),真空吸引(V),压缩空气(A),氮气(N2)笑气(N20),可根据医院的性质和需要来选择医疗气体的种类。笔者参阅了了日本医疗气体协会编写的医疗用气配管及设备基础,并对台湾康宁医院及国内几家新近建设的大型现代化医院如: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同泰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及天津泰达国际医院的医疗气体设计进行了汇总和对比,对医疗气体设计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总结,希望能给同行们在设计的过程中带来一定的借鉴作用。一、医疗气体终端出口的数量 不同的科室因为功能不同,需要的医疗气体的种类和出口数量都是不同的。现代化医院科室的分工更加细化,医疗手段日新月异,我们在设计之初要充分了解每间科室对医用气体的基本需求,在此基础上深入到科室去了解他们一些特殊的需求,这个工作很费时间却很有必要,它直接关系到每种医疗气体的中心站房的容量以及每个科室的气体配置能否满足日后的使用要求,这个过程需要在不断调研的基础上不断总结,才能设计出和医疗技术发展步调相吻合的气体设备。笔者对不同医院的科室设置的医疗气体终端的种类及数量绘制成表,如下表:表1 部门病室供给气体终端数量部门氧气笑气压空吸引氮气组合手术部手术室墙面11111壁式出口天花21121伸缩型柱型气体出口区域控制箱麻醉诱导室11111外科准备室111产科分育部分娩室墙面1111壁式出口天花1111伸缩型气体出口区域控制箱新生儿室111早产儿室211观察室211小手术室21121重诊监护ICU2114CCU222病房部单人病室111双人病室222三人病室222四人病室333处置室111护士站111区域开关箱及报警器中央放射线部体外震波碎石111X线诊断室111CT室111MRI111放射化学实验室11临床检查部供血室111血液检查室11EEG(脑电图)11ECG(心电图)11EMG(肌电图)11DSA (血管摄影)11心导管室11111心脏功能室111洗肾病床111肺功能室111肺呼吸治疗211生化学室111耳鼻咽喉检查室11急救室11111检查室111直肠镜检查室111吸入疗法111治疗室111内/儿科111暂留观察室111注射室11石膏室1牙科牙疗椅1其他药剂室11尸体解剖室11实验室111隔离室111注:表中的配置是相对国内目前平均的医疗水平较为超前的一种配置,不同的医院,可根据医院的性质,经济状况,和使用需求来适当调整气体终端出口的种类和数量。二、终端出口的气体消耗量的取值以及气体出口的同时使用率笔者在此对比了国内的设计取值和日本的设计取值,表中括号内的为日本的设计取值。表2气体使用量及同时使用率氧气l/min笑气l/min压缩空气l/min氮气l/min吸引l/min同时使用率0.350.4MPa0.81.1MPa300500mnHg%手术室810(5)6(4)20(20)30(142420)4560(35)100(50)ICU810(510)/(4)20(20)/30(20)100(50)CCU810(5)/20(20)/20(15)100(30)早产儿室34(3)/(20)/(10)40(50)新生儿室34(3)/(4)/(10)/(10)20(20)分娩室56(5)3(4)/45(35)100(50)门诊56(5)220(20)1030(15)20(50)一般病室34(3)/(20)/10(10)20(10)牙科56(5)(5)20(40)/(20)给排水设计手册中还提到了一种确定同时使用率的方法,就是手术室,ICU,分娩室等几个重要部门按100%考虑,其他部门的使用率按照出口的数量来确定:输出口个数134121320214041以上同时使用率100%75%50%33%25%从以上对比的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到,国内的终端气体出口的设计耗气量要比日本偏高,个人认为随着国内医疗水平的提高,医疗设备的先进水平逐步和国际水平同步,气体的损耗会有所下降,终端出口的气体设计取值应该也有下调的空间。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同时使用率的取值,笔者认为重要部门按100%取值,其他部门按输出口个数取值更加符合中国目前医院的现实状况,由于国内医疗机构相对日本而言,有患者多,医院少这个特点,所以同时使用率要比日本偏高。三、氧气系统的设计和选型贮存氧气的设备可选用氧气瓶,可搬式液氧罐和固定式液氧罐。在国内,我们通常是根据医院的规模来确定的氧气贮存的形式和贮量,一般可按下表选用:病床数100200300400500氧气站的容量氧气瓶6只×2组氧气瓶8只×2组可搬式液氧2只可搬式液氧4只固定式液氧罐2500升以上在设计规模较小的医院,或者在方案设计时按上表选用较为方便,当医院规模较大,或者需要精细计算时向大家推荐日本医疗用气配管及设备基础所采用的计算方法。依据气体终端出口的数量和同时使用百分率,可以计算出氧气的流量。氧气的贮量为7天的氧气用量。例如:设某医院一天的氧气消耗量是163422L/d,氧气的贮存量按7天的消耗量来考虑Q=163422×7=1143,954L采用氧气瓶:一个氧气瓶的存氧量按7000L考虑,有效系数为0.9,则需要的氧气瓶数量 n=1143954/7000×0.9=182个采用可搬式液氧罐:一个液氧罐的存氧量按132000L考虑,有效系数为0.9,则需要的氧气瓶数量 n=1143954/132000×0.9=10个。无论采用氧气瓶还是可搬式液氧罐,都需要分成两组(这两组气瓶我们称之为汇流排),每组均为7天的存量,并且考虑10%的富裕量。两组气瓶可实现自动切换。通常,当氧气一周的耗量超过1000,000L时,我们采用固定式液氧装置,并且同时设置氧气汇流排,气瓶的数量可按两天的氧气消耗量来计算。结束语由于医疗气体的设计和建筑给排水设计的其他内容相比,设计资料较欠缺,设计实例较少,所以需要同行们不断总结,经常交流设计心得。在此也诚恳的希望得到同行们的批评和指教。 医用气体管道系统的设计概述:医疗气体管线供给系统是一个现代化医院重要的且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包括医用氧气系统、负压吸引系统、压缩空气系统、笑气(N2O)、氮气系统及二氧化碳系统和中心工作站等。通过医疗气体中心管道系统工程的合理设计,使医院能以较低的投资获得一个功效强大的供气系统,确保医院的医疗系统高效运行。一、 医用气体的基本种类及用途1.医用气体的基本种类为医用氧气、负压吸引、压缩空气、氮气、笑气(N2O)及二氧化碳等气体。氧气主要用于一般病人吸氧,危急病人吸氧(呼吸机)及用于药物的雾化等;负压吸引主要吸痰、脓及血液之用;压缩空气用于口腔设备及作为呼吸机动力(混合气体用);氮气作为手术气动工具的动力;笑气(N2O)用作为手术时的麻醉气体。二氧化碳气用于腹腔充气及试验室培养细菌。二、 医用气体管道系统及中心工作站(气源)的设置 医用气体管道系统是指医疗用的氧气,负压吸引、压缩空气、笑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集中供给、排放和配管系统。医用气体设置的区域为病房、手术室、监护病房(1CU)、抢救室、急诊、观察室、高压氧仓、妇科人流室、口腔科等医疗场所。为保证医疗供气系统稳定、连续地供气,采用集中管理的中央配管系统设置中心工作站(包括供氧站、真空泵房、空压机站等),通过管道连接医院每个气体终端。 2.中心供氧系统2.1医院中心供氧系统由中心供氧站、管道、阀门及终端送氧插头等组成。氧气气源集中在中心供氧站,气源氧气通过减压装置和管道输送到手术室、抢救室、治疗室和各个病房的终端处,供医疗使用。 2.2中心供氧站中心供氧站供氧方式有:氧气瓶组供氧、液氧供氧和液氧与气瓶组联合供氧及制氧机供氧。氧气瓶组供氧由高压氧气瓶、汇流排、减压装置、管道及报警装置组成。氧气瓶组供氧汇流排,必须设两组(或多组)交替供氧,采用自动或手动切换。氧气瓶可由散装或箱式瓶组供给。采用汇流排气瓶组时气瓶总数不得超过20瓶。瓶装汇流排间地坪应与运输工具高度相适应,一般宜高出室外地坪600mm以上。箱式瓶组应有防止发生火花的轨导吊车。液氧供氧由液氧罐、汽化器、减压装置、管道及报警装置等组成。大于500L的液氧罐应放在室外,室外液氧罐与办公室、病房、公共场所及繁华道路的距离应大于7.5m。液氧罐周围5m范围内不应有可燃物和设置沥青路面。中心制氧机供氧系统由PSA制氧机、高效能空气压缩机、冷却干燥过滤系统及细菌过滤器、氧气浓度显示仪等组成。PSA制氧机采用PSA(Pressure Swing Adsorption)先进技术,利用分子筛压力转换吸附方式,清除空气中的氮气和其它物质,以高纯度(93%±3)的氧气供医疗使用(见附图)。气体储存量的计算是由日用气量及气体容器更换的时间(或气体充填周期)来决定的。气体容器更换时间与医院的性质和管理方法有关,一般为37天。2.3中心供氧系统1)中压输送中心供氧站:0.81.0 MPa氧气经过二级减压后,以0.30.5MPa(可调)送至各医疗用氧气终端。根据病区的要求,可调节末端压力值,同时中压输送气体,相对管经较细。 2)低压输送中心供氧站:0.50.6 MPa氧气经过气体阀箱(包括气体压力表、气体压力接触器、气体压力传感器及报警控制系统)0.20.4 MPa供至各医疗用氧气终端。 2.4中心供氧系统技术要求为保证系统正常供氧,应有供氧欠压报警装置。当供氧系统压力低于报警压力时,应有声、光同时报警;声报警要求在55db(A)噪声环境下,在距1.5m范围内可以听到;氧气管道须有可靠接地,接地电阻小于100。凡是用氧气的管道、管件、仪表、阀门和其他一切接触氧气的附件都必须事先进行脱脂,脱脂后管道用不含油气体吹干。 3.负压吸引系统 3.1负压吸引系统由中心吸引站、吸引管道、负压吸引终端等组成。吸引系统的负压源是中心吸引站的真空泵机组,通过真空泵机组的抽吸使吸引系统管路达到所需负压值,在手术室、抢救室、治疗室和各个病房的终端处产生吸力,提供医疗使用。 3.2中心吸引站中心吸引站有真空泵、细菌过滤器、控制柜、污物接收器、真空缓冲罐(负压罐)组成。真空泵必须有备用,并能自动切换。一般医用真空泵有往复式真空泵、液环(水环)式真空泵、油润滑滑片式真空泵。l 往复式真空泵:价廉、耐用,但占地大、噪声大、需用冷却水,排气管必须装消声器;l 液环式真空泵:体积小、噪声小,但需用补充循环水。系统需设水分离器,地面必须有排水槽。l 油润滑滑片式真空泵:具有空气冷却、低噪音、震动少的优点。内部单向阀保护吸引系统不被污染,油雾分离器保护环境和减少油的损失。由于该设备是空气冷却,设备机房必须要有良好的通风。负压吸引系统附属设备:l 双重细菌过滤器:防止真空泵及真空罐被污染。l 不中断气流可替换过滤器:2个可交替使用的微粒过滤器。l 污物接收器:收集污染的及液体,保护真空系统正常运转,不中断气流可清理污染物。l 真空缓冲罐:防止真空泵频繁起动。3.3负压吸引系统技术要求吸引系统负压在大气环境下不高于0.02MPa(150mmHg),不低于0.07MPa(525mmHg),并能在该范围内任意调节。医院各病区及各手术室应装有精度不低于1.5级的真空表。传染病房与一般病房若共用一套吸引系统时,则传染病房系统应设置真空罐及过滤器与之隔离。中心吸引站应有报警装置,当负压值高于0.019MPa(140mmHg)或低于0.073 MPa(550mmHg)时,在55db(A)噪音环境下,在1.5m范围内应听到声报警和看到红色的光报警。吸引系统排气口所排出的空气,每立方米细菌数量不得超过500个。中心吸引站室内噪音不超过80db(A),室外不超过60 db(A)。吸引系统应有可靠的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应小于10。 4.医用空气系统(压缩空气系统)4.1医用压缩空气,经压缩空气机房输送至各医疗部门终端供使用。4.2压缩空气站压缩空气站由空压机、储气罐、空气干燥器、三级过滤器及控制柜等组成。储气罐:防止空压机频繁启动。干燥器:空气干燥,使空气的压力露点为+5,即使低温环境也不至于空气出现水珠。过滤器:满足医疗气体使用标准。4.3所输送的压缩空气应无菌、干燥、无油。吸入气体为室外清洁空气,吸气口必须远离各类污气排放口。5.其它医用气体(N2O、CO2、N2)系统5.1其它医用气体(N2O、CO2、N2)由气源站,经双路汇流排减压后,供至医用终端。5.2气源站由于N2O、CO2、N2用气量较小,气源可以是钢瓶供应。气源站由钢瓶气体及汇流排组成,钢瓶气体二组,一用一备。小型气源站位置可靠近用气点,如手术间技术夹层等处,房间应有通风。三、 医用气体常用参数1氧气:单咀计算流量为5 l/min,呼吸机计算流量为1020 l/min,氧气终端压力为0.20.4MPa。同时使用系数:整个病房为0.2-0.4,水平干管为0.4-0.5,每间病房支管为1.0。负压吸引:单咀计算流量为0.25 l/s,手术台负压吸引流量为0.751.0 l/s,吸引压力为-300mmHg-600mmHg。同时使用系数:整个病房为0.20.3,水平干管为0.30.4,每间病房支管为1.0。压缩空气:单咀计算流量为20100 l/min,压力为0.40.5 MPa。一氧化二氮:单咀计算流量为30 l/min,压力0.4MPa。氮气:单咀计算流量为10 l/min,压力为0.80.9MPa。二氧化碳:单咀计算流量为10 l/min,压力为0.40.5MPa。2常用气体管径的选用氧气管径的计算式:式中:d=0.0188 d 管道内径(m)v 气体流速(m/s)Q 气体在工作状态下的实际体积流量(m3/h )Q=Q2 自由状态下体积流量(m3/h )t 气体工作状态时温度p 气体工作状态时的绝对压力(MPa)氧气管道中流速最大不应超过下表中数值:氧气工作压力(MPa)00.10.10.30.30.60.61.61.63.5>10氧气最大流速(m/s)20以下15121084真空管道管径:由于负压管道不易方便精确计算,可参考下表经验数据选取:吸引管道管径估算表管径(mm)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