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背阴坡隧道隧道岩溶处治专项施工方案.doc

    • 资源ID:2854636       资源大小:544.50KB        全文页数:3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背阴坡隧道隧道岩溶处治专项施工方案.doc

    目录一、编制依据及工程概况11.1编制依据11.2隧道概况11.2.1工程概况11.2.2地层岩性21.2.3地质构造及地震动参数31.2.4水文地质31.2.5隧道施工中的主要地质问题4二、出口反偏压进洞施工及洞顶截水处置42.1实施进洞施工方案42.1.1施作天沟52.1.2明洞开挖52.1.3暗洞段边仰坡顺层清方及防护62.1.4洞口DK951+440-+400段左侧砼条形地基加固62.1.5棚洞施作62.1.6大管棚施作62.1.7洞身开挖及支护72.1.8反压回填72.2自然水沟截、排水处置方案72.2.1回填土石72.2.2防排水设施8三、坍方、突水突泥预防及处理103.1坍方预防及处理103.1.1断层破碎带施工坍方预防措施103.1.2断层及破碎带坍方处理103.2突水突泥预防及处理133.2.1岩溶地段施工预防措施133.2.2洞穴充填物的处理20四、隧道突水突泥应急预案234.1总则234.1.1编制目的234.1.2编制依据234.1.3编制范围234.1.4基本原则234.2应急组织244.2.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244.2.2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其职责244.3可能发生的紧急状况以及危害程度274.4应急救援物资274.5主要抢险料具27五、预警与预防285.1发生源控制285.2预警行动285.3应急处置285.4应急级别划分295.5应急响应295.6应急报告305.7接警与通知305.8应急启动315.9事故救援程序315.10抢险方案325.11应急恢复345.12应急结束345.13信息发布与公众教育345.14事故报告和处理345.14.1事故报告345.14.2处理流程355.15急训练与演习355.15.1培训355.15.2演练35背阴坡隧道专项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及工程概况1.1编制依据1、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200号)2、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3、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4、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5、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401.1-2003)6、铁路工程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标准(TB10503-2005)7、铁建设【2010】120号文关于进一步明确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铁路隧道设计施工有关技术规定的通知8、现场踏勘收集到的地形、地质、气象和其它地区性条件等资料;9、供借鉴的客运专线铁路特殊围岩隧道及反偏压隧道进洞施工科研成果10、沪昆客专(贵州段)CKJZTJ-12DK950+752背阴坡隧道施工图1.2隧道概况1.2.1工程概况背阴坡隧道隧道位于云贵高原侵蚀低山丘陵区,最大埋深137m。穿越北西向展布的脊状山梁,两端为沟谷。地面高程1711m1872m,相对高差约155m,自然坡度2030°,局部陡峻,植被发育。本隧进口里程为DK950+099,出口里程为DK951+440,全长1341m,隧道位于左偏曲线上及纵坡为25的单面上坡上,位于盘县富源北区间,隧道区基岩大多裸露,隧道洞身主要通过三叠系下统永宁镇组第一段及缓坡地带有少量覆土,工程地质条件较差。区内线路进口端穿越高速公路,且有机耕道与乡镇公路相通,交通便利。该隧道出口设置明洞段DK951+467-DK951+440。明暗交界处为DK951+440,洞口段DK951+440-DK951+400段左侧部分无覆盖层,不具备成洞条件。设计对表土层进行顺层清方,再进行水泥土反压回填的方式创造成洞条件,然后对该段采用大管棚超前支护和台阶法开挖施工进洞。洞口段DK951+440-DK951+400段线路右侧山坡体,背斜沟谷深切,植被发育,地面坡脚呈5575°,相对高差约有30m;凹形山坡体常年积水冲击坡体并形成一条大的自然冲沟;该处正对背阴坡隧道明洞段,施工应对该自然冲沟进行施做截水设施并引排至右侧山坡体既有冲沟内,以防护隧道明洞安全。1.2.2地层岩性隧道区基岩大多裸露,隧道洞身主要通过三叠系下统永宁镇组第一段及缓坡地带有少量覆土。地层由老到新描述如下:<4-2>松软土:灰褐色,软塑,为粉质粘土,厚02m,主要分布于隧道出口低洼处,属级普通土,E组填料。<4-3>粉质黏土(Q4dl+pl):灰褐色,硬塑,厚02m,主要分布于隧道出口低洼处,属级普通土,C组填料。<6-3>粉质黏土(膨胀土)(Q4dl+el):红褐色,硬塑,具有膨胀性,夹含20碎石角砾。主要分布于缓坡地带,属级普通土,E组填料。<29-1>三叠系下统永宁镇组第一段上部为灰岩夹泥岩,下部为砂岩夹泥岩:灰岩夹泥岩为浅灰深灰色,薄至厚层,强风化层节理发育,岩体破碎,多呈碎块石土状,厚25m,属级软石;B组填料;弱风化层岩层较完整,多呈短柱状,石质坚硬,属级次坚石,A组填料。 <29-3>砂岩夹泥岩为浅灰、棕红色,薄中厚层,细砂、泥质结构,砂岩含泥质重。强风化层呈半岩半土状,厚25m,属级软石,C组填料;弱风化层节理发育,多呈碎块状、短柱状,石质较软,属级软石级次坚石,B组填料。该段地层含数层石膏,不能用作建筑骨料。1.2.3地质构造及地震动参数(一)地质构造隧道位于亦资孔向斜东翼的单斜地层中,隧区内岩层产状为N1545°NW。节理产状为N10°E/90°、N80°E/90°,较规则,以构造型为主,节理间距多数小于0.4m,多呈密闭型,部分为微张裂隙,少有填充物。节理发育,岩体被节理切割成块状。(二)地震动参数根据新建铁路沪昆客运专线玉屏至昆明段工程场区地震动参数区划报告,隧址区地震平均场地峰值加速度为0.05g,根据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1.2.4水文地质(一)地表水测区地表水以山间沟水为主,水量较小,雨季时沟内水量明显增加,灰岩地区岩溶、裂隙发育,主要以季节性水流为主。(二)地下水特征本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土层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岩溶水。1、第四系松散土层孔隙水主要赋存于坡面及槽谷中的第四系坡洪积、残坡积层中,该类地下水受第四系分布面积及厚度控制,测区此岩土层分布面积小且厚度小,一般为厚02m,局部厚达25m。该岩土层主要为粘土层,富水性差,水量贫乏,受大气降雨补给。2、基岩裂隙水基岩孔裂隙水主要分布于碎岩段砂岩夹泥岩中,位于隧道进口段300m范围内。隧区岩体受构造影响,岩体破碎,使区内岩体形成了较好的地下水含水体。地下水较丰富。3、岩溶裂隙水隧道灰岩段灰岩裸露,岩溶化程度较高,以溶沟溶槽为特征。地下水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以网络状岩溶裂隙、岩溶管道下渗至地下。隧道中地下水较丰富。隧道开挖可能会揭穿岩溶排水管道,可能产生突水突泥等灾害。(三)隧道涌水量预测隧道正常涌水量Q2359m3/d,雨洪期最大涌水量Q=5726m3/d。1.2.5隧道施工中的主要地质问题 1、突然涌水:隧道洞身通过岩溶中等发育的地层,该段岩体节理较发育,岩体较破碎,可能赋存一定的岩溶水,因此,可能出现突然涌水现象。本隧为岩溶隧道,以灰岩,泥灰岩为主,地表岩溶漏斗发育,全隧均为可溶岩,隧道最大埋深约137m,洞身穿越脊状山梁,位于亦资孔向斜,西翼的单斜地层中,可岩溶段岩溶中等发育,有较丰富的地下水。二、出口反偏压进洞施工及洞顶截水处置2.1实施进洞施工方案方案步骤:施作天沟 明洞开挖 边坡顺层清方 条形加固基础 棚洞施作 大管棚施作 洞挖进洞 反压回填。2.1.1施作天沟在明洞开挖之前,先施作天沟。由于坡面陡峭,天沟开挖前,采用人工清除树木杂草,用全站仪将洞口边仰坡开挖线放出,在边仰坡开挖线外5m外用白灰标出截水沟位置。截水沟采用从顶部往两侧人工开挖施工。沟身采用C25砼浇筑。天沟位置和断面形式按照设计图纸实施。2.1.2明洞开挖明洞采用采用机械和钻爆法开挖方式从上向下分层开挖。边开挖边作防护。洞口和明洞段永久边仰坡采用C20砼嵌补防护。洞口和明洞段临时开挖坡面采用喷砼防护,喷砼厚度为8cm。明洞段明暗分界直立开挖面防护采用喷锚网防护。喷射C25砼厚度为10cm,钢筋网采用8钢筋网,网格间距为25cm*25cm,开挖范围内锚杆采用25纤维锚杆,锚杆长度6m,间距1.0m,其余范围内锚杆采用22砂浆锚杆,锚杆长度8m,间距1.0m*1.0m。洞口及明洞基础以下悬空部分及<4-3>地层范围采用C20砼换填,深入W3中1m,并与DK95+460,DK951+466线路左侧明洞边墙底设置3#、4#预加固桩对基地进行加固。3#、4#预加固桩尺寸3.0m(长)*2.0m(宽),桩长18m,预加固桩钢筋伸入明洞外墙60cm,具体按“长昆客专玉昆段施隧咨217-05/05”图施作。在DK951+466线路右侧设置5#预加固桩,预加固桩尺寸2.0m(长)*2.0m(宽),桩长18m,具体按“长昆客专玉昆段施隧咨217-05/05”图施作。为加强预加固桩与端墙的整体性,于加固桩平行于线路侧边端墙范围内设置接茬钢筋,接茬钢筋采用22钢筋,间距0.5m(横向)*1.0m(竖向)布置。2.1.3暗洞段边仰坡顺层清方及防护DK951+440-+400段拱部需要反压回填和施作棚洞的部位边坡上的土层进行清方后,对棚洞拱架与边坡接触处每榀拱架采用2根长度为3.5m22砂浆锚杆加强边坡与拱架之间的整体性。2.1.4洞口DK951+440-+400段左侧砼条形地基加固当明洞开挖支护完成后,为了保证DK951+440-+400段施工棚洞架立拱架基础承载力满足要求,减小沉降,对于DK951+440-+400暗挖段左侧在W3强风化层基础上挖出宽度为1m,深度置于W3地层不小于50cm,纵向长度为40m的基坑,浇筑C20素砼对该段地基实施加固和找平处理。2.1.5棚洞施作当加固条形基础达到7.5Mpa后,在此基础上架立22工字钢拱架,间距为0.6m,棚洞拱架位置以保持与洞身开挖初期支护拱架间距为72cm为准,见附图,棚洞拱架纵向采用间距为0.5m,22钢筋连接,暂时不浇筑砼,等洞挖初期支护施作完成后在浇筑砼至要求厚度。2.1.6大管棚施作对DK951+440-+400段线路右侧具有覆盖层具备成洞条件的拱部部分采用108壁厚不小于6mm的钢管,间距为40cm,长度为40m,施作超前支护大管棚。施作大管棚时,先施作导向墙,导向墙纵向长度为1m。大管棚采用管棚机打眼,仰角控制在2度左右。管棚注浆采用M10水泥浆液。2.1.7洞身开挖及支护当棚洞和大管棚施作完成后,然后采用三台阶七步开挖法进行洞口段DK951+440-+400段洞身开挖支护。开挖过程中注意每步开挖进尺不能超过1榀拱架的间距的1.5倍。挖一榀,支一榀。拱架采用22工字钢,间距为0.6m,纵向采用22螺纹钢筋连接牢固,初期支护拱墙喷射C30耐腐蚀纤维砼。随着洞挖向前推进,纵向每2m及时灌注棚洞砼,使得初期支护和棚洞及时形成整体受力骨架。2.1.8反压回填随着棚洞砼的浇筑向前推进,纵向每5m一回填。线路左侧回填采用土石回填,纵向设台阶分三次及时回填至设计高度和厚度,以平衡线路右侧偏压作用力,确保支护结构的稳定性。2.2自然水沟截、排水处置方案DK951+400 处明洞右侧背斜山体形成自然冲沟,按照“以截为主,防排结合”的原则,对该冲沟下端与隧道洞身形成的淤水坑进行回填土石,抬高汇水面高程,并通过在棚洞拱顶部反压回填的水泥土表面施以浆砌水沟的方式,引排积水至左侧山坡体既有冲沟内,完成对明洞段右侧自然水沟积水的排放处理,保护隧道安全。具体实施方案如下:2.2.1回填土石对自然冲沟下端与隧道洞身交互范围,形成的淤水坑进行土石回填;据现场实际调查,该地段冲沟淤水范围大致呈三角形,隧道洞顶至淤水坑底面相对高度有35m;采用全断面回填的方式进行。回填可按照路基填筑的施工方法进行,但不能进行大范围振动碾压,以免对洞身形成侧压,影响其稳定和安全。(1)地基处理:清除地表淤泥、软质土及种植土,对淤水区内基底回填以50cm厚砂砾石或块石土层,小型振动机压实;砂砾石粒径一般不大于10cm,块石最大粒径不得大于15cm;(2)回填土石:基底处理完成后,优选湿砂土和隧道内出渣碎、块石分层进行床体回填。分层厚度不得大于0.5m,小型振动机局部进行振动压实。回填高度达到隧道拱顶以下30cm处,以上到隧道洞顶上部反压回填顶面进行回填水泥土并与洞顶反压回填水泥土相顺接。2.2.2防排水设施(1)落水处消力水池土石回填完成后,应开始在落水处(集中汇水面)施做消力水池。消力水池采用C20素混凝土,可设置成长3.0m,宽2.0m,深度不小于1.5m;消力水池须伸入回填土石顶面以下20cm,出露回填水泥土顶面高度不得小于100cm,落水处消力池正对矩形截面排水沟,出水口采用200钢管进行预埋,且钢管突出消力水池外侧面长度不小于20cm。水从消力水池流出后经一、二级排水沟引排至左侧山体自然冲沟内。(1)施工缝防水处理土石回填至拱顶处以下0.3m位置与上部水泥土回填接缝处应做防水处理,可在接缝位置表面浇筑一层厚10cm强度等级为C15的无砂砼,并设置2%的排水坡,坡向山体侧;沿山体侧纵向预埋100打孔波纹管一道;波纹管设置3%排水坡度通向落水处消力水池内;施工时须注意在消力水池底板以上20cm位置预留排水孔口。(2)排水沟设置水泥土回填到顶面处应按照设计意图进行施工一、二级排水沟,排水沟通过洞顶并与左侧山体自然冲沟相续接;一、二级排水沟均采用M10砂浆浆砌片石铺砌,矩形截面尺寸按底宽80m,高1m设置。水泥土回填到顶,排水沟开槽深度为1m,并与落水处消力水池相接,施工开槽后,应在槽口底部铺筑15cm厚砂、碎石垫层,砂垫层应采用中、粗、砾砂,不含草根、垃圾等杂质,用作排水固结时含泥量不得大于3%,碎石垫层应采用级配良好的未风化砾石或碎石,其最大粒径不得大于50mm,含泥量不得大于5%且不含草根、垃圾等杂质。砂、碎石垫层铺筑时定要考虑预留排水坡度,可采取设置3%5%的排水坡度,消力水池处砂、碎石垫层厚度可适当增厚。水沟砌筑底板厚度不得小于25cm,底板顶面应采用毛石(可不去棱角),毛石突出底板厚度不得小于2cm,以起到防冲作用。排水沟出水口,正对下部应设置跌水坎以防止冲刷沟槽或溅水,跌水坎采用C20素混凝土,外形尺寸设置:长2.0m,宽1.5m,高度为1.0m,壁厚15cm,底板厚度不得小于20cm,出水口从坎檐往下15cm开槽口,宽度为30cm;水从跌水坎出溢后经二级排水沟引排至左侧山体自然冲沟,完成排水。三、坍方、突水突泥预防及处理3.1坍方预防及处理3.1.1断层破碎带施工坍方预防措施断层破碎带严格按“早预报、先治水、前支护、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步步为营,稳步前进”的原则组织施工。通过手段主要是超前帷幕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快衬砌等。当通过注浆加固后,涌水量仍较大,实测水压大于设计水压时,二衬采用加强型复合式衬砌。超前地质预测、预报、超前探水采用综合地质预报方法进行超前地质预报,探明掌子面前方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的活动态势。主要探测断层破碎带地段岩石的强度、岩性、岩层的破碎、松散程度、涌水压力和涌水量等情况,为正确选择开挖方法、注浆参数及采取相应的技术参数提供依据。3.1.2断层及破碎带坍方处理1、当隧道有坍方或其他危险迹象时,必须立即在危险地段设立明显标志或派专人看守,并迅速报告施工领导人员。情况严重时,应当停止工作将人员撤出危险地段。若坍方造成人员被围岩伤亡时,应将情况层层上报,以便相关抢险机构组织抢险工作。2、抢险人员接到命令后迅速进入隧道坍塌现场,先观察作业面是否处于安全稳定状态,有人员被困堵时,要立即利用通风设备、给水管线输送空气、食用水给被救护人员。采取先护后挖的方法救援。用管棚支护或密布钢架支撑,防止继续坍塌并利用管棚跟进快速挖掘导坑,尽快打通被堵地段。待初步查明坍塌情况及确定坍塌原因,根据地质、前期施工围岩、支护体系情况,逐步实施清方、支护、喷锚等防护措施,消除安全隐患,防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坍方处理要点:(1)如坍方已造成冒顶或洞顶开裂等现象,必要时要对地表进行处理,并做好防排水、防止坍方的扩大。(2)对于小坍方,纵向延伸不长、坍穴不高。采取喷射混凝土或锚喷联合支护和小管棚对未坍方的边墙、拱部进行加固(见附图3-1-1),以防止坍方的进一步发展和扩大。利用坍方发生后围岩处于相对的暂时稳定状态,抓紧时间沿坍塌面设外层初期支护,然后进行清碴。图3-1-1 隧道拱部小型坍方处理示意图(3)对于大型的坍方,一般不采取清碴的方法,可采用“注浆+管棚”(见图3-1-2)的整体加固处理方法,稳固岩体和坍体,待基本稳定后利用管棚支护,按照先上部后下部的顺序清理和衬砌,管棚主要布置在拱部,必要时延伸至边墙。图 3-1-2. 管棚施作顺序(4)坍体为碎石土或砂松土,可采用小导管注浆,钢架支护,边墙竖井施工的方法进行处理(见图附3-1-3)。为防止坍碴下沉,坍方规模扩大,可在碴体及坡面码砌一层砂袋进行防护。 图 3-1-3 管棚注浆孔布置图3-1-4. 全断面开挖坍体表面封闭示意图图3-1-5. 台阶法开挖坍体表面封闭示意图3.2突水突泥预防及处理3.2.1岩溶发现和处理程序隧道开挖过程中,现场技术人员应详细做好地质调查记录,对开挖掌子面存在正常设计溶洞揭示位置时,应及时通知现场监理工程师确认,并报项目部提请设计单位进行现场地质核对。如碰到特殊地质情况,比如溶洞揭示、断层影响带等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的情况时,严禁私自回填或作其他措施处理,须第一时间通知现场监理进行现场确认,并报项目部提请设计代表进行现场核对,由设计单位出具体施工方案后,方可按照要求进行施工。现场技术人员须做好相应的技术准备:现场拍摄附有尺寸的照片、描绘地质柱状图、描述溶洞、断层概况。3.2.2岩溶地段施工预防措施1、岩溶地段施工预防措施洞内突水突泥对隧道施工的危害很大,施工中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水、排水措施。根据涌水量的大小,提前封堵和疏排,同时做好应急准备,一旦发生涌水,要尽快安装设备,迅速排出,以防大量地下水涌入洞内,造成危害。2、涌水预测根据本集团公司在类似地质条件隧道施工中的成功经验,以超前探水为主,相似比拟法预测为辅。3、施工方案施工中认真研究设计文件,加强地质调查,进行超前钻孔探测,采用综合物探手段预测预报,判明水源补给、涌水量和突出水压等情况,针对性地采取帷幕注浆、超前注浆或管道引排等方案。4、施工顺序地质预探、预报,根据设计文件,在开挖进入富水地段前,加强地质预探、预报工作,准确掌握前方地下水含量、压力、分布,并结合预测结果设置超前探水孔,判断是否有发生涌水的可能。根据水源补给、涌水量和突出水压等预测预报情况,分别采用帷幕注浆、超前注浆和管道引排等方法,排除部分地下水,减少水量,降低水压。采用分部开挖施工,并辅以超前小导管预注浆止水(浆液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穿越突水段。按顺序分步开挖隧道断面,施作支护。铺设复合式防水层,全断面模筑钢筋混凝土。涌水在较厚断层泥中往往导致突泥,而且使隧道周围岩体产生空隙以至大体积的空洞,危害更大。施工中,首先要依靠地质超前预报作出判断,根据断层规模,提前采用超前帷幕注浆或超前小导管注浆进行封堵,以加固地层并堵水。出现突泥时,必须尽快采用钢筋、钢管和型钢为骨架,填塞草袋,劈柴和木板堵口;用喷混凝土将其封闭加固;然后沿开挖面周边设长、大超前钢管支护,压注水泥水玻璃浆液;同时在此断面附近设置监控量测点,监控量测围岩的收敛变形情况。5、处理原则岩溶处理措施首先应保证施工中人员、机械设备的安全,隧道修成后长期运营安全可靠。一般岩溶地段处理应遵循“以疏为主、堵排结合”的原则。对于隧道穿过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带、断层破碎带等地段,预计地下水较大,根据超前地质综合评判和超前探水的情况,采用“以堵为主,限量排放”的原则,达到施工安全、堵水有效、防水可靠、经济合理的目的。在岩溶发育地段,设计中强调尽量维系岩溶暗河的既有通路,严禁随意封堵溶洞、暗河。对于注浆材料,选择普通水泥、TGRM水泥基注浆材料或化学浆液,少用、慎用水玻璃,提高浆液材料的耐久性。6、岩溶处理措施岩溶处理主要以注浆加固、填充封闭、疏导、跨越等措施,施工时根据岩溶形态、规模、充填物情况、含水情况等综合确定处理方案。其中注浆方式包括超前帷幕注浆、后注浆、局部注浆、补注浆等四种方式。主要注浆机具为凿岩台车(钻孔插角较大孔)、水平钻机(钻孔插角较小孔)、注浆泵、搅拌机等。超前帷幕注浆封堵根据超前地质综合评判和超前探水,隧道掌子面及附近可能出现大的溶洞,内部填充了大量的泥砂,且含有丰富的地下水,一旦揭穿,可能发生大规模的突水、突泥,则采取超前帷幕注浆封堵的方法。(实施帷幕注浆的标准:探孔出水量大于10m3/h时)注浆加固范围应为隧道开挖轮廓线以外12倍洞径,每循环注浆段长应取30m左右,注浆孔孔径为90108mm,注浆终止压力应为水压力的2倍3倍,浆液扩散半径为2.0m。根据注浆压力,第一循环砼止浆墙厚度应为1.03.0m,注浆方式可根据水压大小、成孔难易,采用袖阀管后退式注浆和安装孔口管分段前进式注浆。注浆材料可根据溶洞内不同的填充物选用纯水泥浆、TGRM浆、HSC浆等。注浆后应检验注浆效果,达到开挖要求时,每循环开挖25m,留5m作为止浆墙。在帷幕注浆完成后,需设置注浆效果检查孔,当检查孔水量不满足结束注浆的标准时,应在检查孔周边进行补注浆和超前补注浆。图6-16.超前帷幕注浆示意图径向注浆(后注浆)在断层影响带及地质构造带,隧道周边可能存在较大的溶缝与裂隙,或相互连通,隧道周边有可能出现大面积湿渍或渗漏水现象时,则应采取径向注浆进行封堵。注浆加固范围一般为隧道开挖轮廓线外0.51.0倍洞径。在出水部位及其附近钻孔,钻孔机械可以采用风枪或小型液压钻机,钻孔直径为40mm左右,钻孔深度应为3.05.0m,钻孔应呈梅花形布置,在集中出水点处,间距应控制在0.51.0m,在一般渗水处间距应控制在1.01.5m。注浆管采用42mm钢管,根据钻孔出水部位,在钢管前端2.03.0m的范围内钻花孔。注浆材料应选用超细水泥浆、普通水泥浆、TGRM水泥基灌浆料或其他特种注浆材料。如水量较大,水泥浆在地层中凝固困难,可在浆液中加入外加剂,缩短其凝胶时间,或者使用少量水泥-水玻璃浆液及化学浆液。注浆材料配合比应根据现场注浆试验确定。隧道开挖并完成径向注浆后,由于水流径路出现变化而产生新的出水点,其水量超过允许标准,应对出水点及其周边进行径向补注浆。图6-17.径向注浆示意图局部注浆对于部分段落如背斜轴部可能出现一些竖向溶缝、裂隙或小的溶管,导致隧道周边局部出现股状涌水现象,出水受大气降雨影响不大,其处理可采用局部注浆的方法进行封堵(局部注浆标准为:总涌水量小于10m3/h,但个别探孔或开挖后实测涌水点水量大于2m3/h)。局部注浆可采用直接封堵法和间接封堵法。直接封堵法:对于涌水压力P 0.5MPa的股状出水点,如果来水方向可以确定,可采用直接封堵法进行处理。沿着出水部位和出水方向直接钻孔,孔间距应控制在0.51.0m,钻孔深度应为开挖轮廓线外(0.51.0)D(D为隧道开挖孔径)。注浆材料应选用普通水泥浆、TGRM浆,如局部出现漏浆可采用水泥-水玻璃浆液进行封堵。注浆前应做压水试验,以确定注浆压力,注浆压力应大于2倍3倍涌水压力。间接封堵法:对于涌水压力0.5Mpa<P 1.0MPa的股状出水点,或来水方向不能明确判断的出水部位,可采用间接封堵法进行处理。在围岩表面距离出水部位,向出水方向钻斜孔,孔间距控制在0.51.0m,钻孔深度与直接注浆法类似,大部分孔应穿过出水岩层,将水引出。其注浆材料、注浆工艺、注浆结束标准和间接注浆法类似。该法的特点是,钻孔受水的影响较小,且钻孔容易探到出水部位,同时对围岩加固效果好。填充封闭如隧道拱部、边墙或底部存在小型干溶洞或空腔,内部几乎无充填物、无水,可采用砂石料、浆砌片石、干砌片石、水泥砂浆、砼等粗细骨料全部充填,必要时可进行注浆加固。如空腔内有少量水流动,则填充不应完全阻断地下水的过水通道。根据岩溶洞穴大小及洞穴与隧道不同部位的关系,采用跨越、堵塞、加固等处理措施:当隧道与溶洞相交,溶洞规模较大,且含有大量松软冲击物时,先采用长管棚对充填物进行高压劈裂注浆,使其固结后开挖。然后根据情况对隧底充填物作换填处理。无法换填时,可在二次衬砌边墙下部设置桩基础和纵、横向托梁跨越的办法通过。当溶洞与隧道洞体拱部相交,洞壁发育溶蚀裂隙有掉块落石可能时,二次衬砌前先在拱部设置钢筋混凝土护拱,其上回填一定厚度的碎石土防护层。隧道底部先采用块石、碎石夯填密实,仰拱下部用混凝土进行加固并作整平处理。对于空间较小、形态复杂的溶洞,不便用块、碎石回填封闭,可以先采用混凝土隔墙嵌补封闭(预留孔道)后,再用压砂注浆的方法填塞。对已停止发育的干小溶洞,采用混凝土、浆砌片石或干砌片石堵塞,必要时注浆加固防止塌陷。溶洞处理方案见图6-18图6-18. 溶洞处理方案3.2.2洞穴充填物的处理洞穴充填物的特点是松软、下沉量大、强度低、稳定性差,并可能对隧道结构安全留下隐患。当隧道穿越洞穴充填物地段时,可按不同情况采取桩基、换填、注浆、压砂等办法进行处理。岩溶管道水的处理为了不改变地下水的流动规律,溶管水的处理应首先选择连通方案。通过多种地质手段,探明隧道周围溶管的发育方向,对于流动路径比较明确的溶管水,如果确系隧道将溶管截断,可以通过在拱顶、边墙或底部适当部位增加辅助通道将溶管连通,开设过水通道,不改变地下水总的流动趋势。由于溶管水一般含有大量泥砂,并且可能受大气降雨影响,因此这样的辅助管道一方面应有较大的过水断面,另一方面应有一定的坡度,防止泥砂淤积。图6-19.溶管疏导示意图基底处理如隧道底部为松散或软塑状的粘土或砂粘土沉积物,为了防止列车运行过程中结构产生固结沉降,应加强对基底的处理,隧道底部的处理可采用注浆加固、换填、桩基等方法。如果基底溶洞充填物的厚度小于2.0m(2.0m以下为基岩或微风化地层),可以考虑采用换填方法,换填材料可以选用浆砌片石、砼等。基底注浆加固:如基底溶洞充填物的厚度为隧道仰拱以下2.010.0m,可考虑用注浆加固法,如图6-20所示。钻孔应深入基岩3.0m左右,孔间距为1.02.0m,注浆管宜选用无缝钢管,直径为76108mm,注浆材料宜选用普通水泥或超细水泥浆,注浆压力不应大于1.0Mpa,注浆管上端应和仰拱相连,以提高支护结构的强度和刚度。图6-20.基底溶洞注浆加固示意7、注浆主要参数超前帷幕注浆浆液有效注入范围为开挖轮廓线外5m(水压较小)或8m(水压力较大),平导的注浆范围可按3m或5m考虑,每一循环长度30m,开挖25m,留5m作为止浆岩盘,注浆孔底间距按3m控制,浆液扩散半径2m。径向注浆浆液有效注入范围为开挖轮廓线外5m,梅花形布孔,注浆孔底间距按3m控制,浆液扩散半径2m。上述注浆参数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注浆材料根据地层的情况采用抗分散型TGRM浆、超细水泥浆或一般水泥浆,水灰比0.40.5,其他注浆亦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一般情况下宜采用普通水泥浆,少用、慎用水玻璃。不同地层状况时的注浆材料可按注浆材料选择表选用。表6-14.注浆材料选择表注浆施工方案注浆材料超前预注浆非溶洞体富水地段单液水泥浆、TGRM浆、HSC浆淤泥质溶洞体单液水泥浆、TGRM浆、HSC浆粉细砂层溶洞体单液水泥浆、TGRM浆、HSC浆爆喷型溶洞体TGRM浆、HSC浆、超细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底部加固超细水泥单液浆、TGRM浆、HSC浆径向加固注浆一般地段普通水泥单液浆特殊地段超细水泥单液浆8、岩溶处理注意事项施工过程中必须进行综合详细的地质超前预报工作,调查清楚岩溶的大小和其他发育情况,根据其类型确定正确的处理方案。保证施工期间的安全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观念,确保施工安全。在施工过程中,喷锚支护及开挖面应在无水压和低水压的状态下施工。在进入设计高水压地段施工前,进一步加强工作面前方地质超前预测预报,施工中根据富水情况及水压大小,采用超前帷幕注浆、径向注浆或限量管道排放等手段降低作业面水压。并在开挖时严格遵循“短进尺、弱(不)爆破、早封闭、强支护、勤量测、紧衬砌”的原则。保证隧道支护安全和运营期间的使用安全施工中注意检查溶洞顶板,及时处理危石。当溶洞较高时,应设置施工防护排架或钢筋防护网。在溶蚀地段的爆破作业,应尽量做到多打眼,打浅眼,并控制药量。在溶洞充填体中掘进时,加强超前支护措施,必要时采取预注浆加固地层。溶洞未做出处理方案前,不要将弃碴随意倾填于溶洞中。保证地表生态环境不受影响或少受影响为防止隧道施工可能造成的地下水严重流失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做好地表水、出水点的观测工作,必要时对地表进行处理。同时在岩溶发育地段,尽量维系岩溶暗河的既有通路,使地下水恢复到原有水位。四、隧道突水突泥应急预案4.1总则4.1.1编制目的本项目部管段内背阴坡隧道地质条件复杂,埋深浅,岩溶发育,赋存地下溶洞暗河,涌水量大,独头掘进距离长,部分地段存在有毒气体和瓦斯。为避免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制定中铁二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沪昆客专贵州段工程指挥部第三项目部“隧道突泥、突水应急预案”。4.1.2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493号令)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4.1.3编制范围1、 时间:整个施工期间2、 应急救援范围:沪昆铁路CKGZTJ-12标背阴坡隧道,里程为DK950+038DK951+466。4.1.4基本原则1、 使承担抢险、救援群的人员和队伍分工明确,工作有序迅速开展。2、 减少隧道坍塌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4.2应急组织4.2.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1、本应急救援预案针对背阴坡隧道施工中因地质原因可能出现的隧道坍塌、突泥涌水等危险性,为防止人员伤害、物资损失、工程质量事故。 2、依据风险评价LEC法,其危害程度为重大危险。4.2.2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其职责(一)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由项目经理担任,相关部门负责人及架子队长为现场救援小组成员。组长:翟辉存,副组长:陈道俊、肖辉、李文林、钱书臣组员:刘昆、王力、曾晓川、陈振江、钱文秀、杨友顺组长:负责召集各参与抢险救援部门和现场负责人研究现场救援方案,制定具体救援措施。指挥疏散事故影响区域的人员,调集抢险队伍和施工机械。筹措调集应急救援所需的交通工具、器材和通信设备。负责事故现场新闻管理与信息发布的决定。副组长:负责协助组指挥现场应急救援工作,对信息媒体及周围群众等有关人员的信息发布,当组长不在位的时候代替组长职责。刘昆、王力:具体制定应急预案;具体带领实施应急行动;事故结束后配合进行调查、总结。曾晓川:负责应急行动的物资供应和平时的保管、对下发施工队物资的检查;负责应急行动的设备供应和平时的保养。陈振江:负责处理事故所需的资金调配。钱文秀:车辆调配;负责应急行动的协调;负责应急行动的对外联络。杨友顺:负责组织背阴坡隧道进口施工队员(隧道一队)参加演练;参加应急行动。表5-2-1.应急救援小组及周边医院联系方式序 号部 门联 系 人联系电话1项目经理翟辉存138833305752项目总工肖辉187687902223项目副经理李文林186312356654安质部李强187024375675工程管理部刘昆187686893006物资设备部曾晓川187686893217财务部陈振江187686980008办公室钱文秀187686892889隧道一队队长杨友顺10盘江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赵善群0858-3702571(二)应急救援组织机构以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为基础,下设通讯联络小组、现场抢险抢修组、医疗救护组、疏散协调警戒组、后勤保障组。应救援组织机构见图5-2-1。组长:翟辉存副组长:陈道俊、肖辉、钱书臣、李文林组员:各部门负责人、架子队长通讯联络小组医疗救护小组疏散协调警戒小组后勤保障小组现场抢险抢修小组图5-2-1.应急组织机构框图1、通讯联络组职责:接到报警后,必须立即通知其他部门组织救援。一方面要将事故现场的情况随时报告事故现场指挥,以便指挥决策;另一方面要视人员伤亡情况向当地的紧急救援机构报警,并做好接警的各项工作。人员组成:组长:钱书臣;组员:赵圆圆、王慧、将力、刘豪2、现场抢险抢修组职责:事故发生后,现场抢险抢修组负责事故现场的处置。根据事故发生的实际情况,分析事故原因,及时制定处理方案,采用加固、抢修或排除事故隐患等措施,有效的遏制事故的蔓延。同时,负责现场周围人员和器材物资的抢救,为将事故的损失降到最小,避免事故范围的扩大和再次发生。应急救援人员要具有丰富施工及抢险经验的管理人员及特种工人员。人员组成:组 长:肖辉;组 员:刘昆、白明禄、敖涛3、医疗救护组职责:医疗救护组,负责现场的医疗救护,组织救护车辆及医务人员、器材进入指定地点,组织现场抢救伤员。对事故中的轻伤人员,现场及时进行包扎救治,伤情严重的,专人负责送至附近医院紧急抢救。人员组成:组 长:钱书臣;组 员:王力、尹艳华、杨友顺、刘豪4、疏散协调警戒组职责:负责现场周围人员安全疏散工作,布置安全警戒,保证现场井然有序;实行交通管制。保证现场及工地道路畅通;加强保卫工作,禁止无关人员、车辆通行。人员组成:组 长:陈道俊;组 员:钱文秀、余芳、范谨宁5、后勤保障组职责:为了确保事故救援的顺利实施,后勤保障组负责准备应急救援车辆、物资、资金等所需物资供应。 人员组成:组 长:李

    注意事项

    本文(背阴坡隧道隧道岩溶处治专项施工方案.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