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杭州铁路东站枢纽地区彭埠单元十九号支路天城路明桥环评报告.doc
-
资源ID:2854407
资源大小:5.98MB
全文页数:5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杭州铁路东站枢纽地区彭埠单元十九号支路天城路明桥环评报告.doc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名称:杭州铁路东站枢纽地区彭埠单元十九号支路(天城路-明月桥路)道路工程 建设单位: 杭州铁路及东站枢纽建设指挥部(杭州市城东新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浙 江 环 龙 环 境 保 护 有 限 公 司ZHE JIANG HUAN LO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LTD(国环评证乙字第2022号)二一六年二月目 录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12、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83、环境质量状况154、评价适用标准185、建设项目工程分析206、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297、环境影响分析308、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419、结论建议44附图目录:1、道路平面图;附件目录:1、关于杭州铁路东站枢纽地区彭埠单元十九号支路(天城路-明月桥路)道路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杭发改投资2012713号),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2012年9月12日;2、项目延期通知书(编号:YQ2015004),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2015年1月19日;3、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选字第330100201500040号),杭州市规划局(杭州市测绘与地理信息局),2015年2月6日;4、关于彭埠单元十九号支路(天城路-明月桥路)道路工程项目建设用地的预审意见(杭土资预2015248号),杭州市国土资源局,2015年12月22日;5、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登记表,2016年1月14日;6、检测报告。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杭州铁路东站枢纽地区彭埠单元十九号支路(天城路-明月桥路)道路工程建设单位杭州铁路及东站枢纽建设指挥部(杭州市城东新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法人代表黄锡刚联系人倪工通讯地址杭州市城东新城东宁路9号联系电话13003618248传真邮政编码310000建设地点江干区彭埠单元,北起天城路,南至明月桥路立项审批部门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文号杭发改投资2012713号建设性质新建 改建 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E481铁路、道路、隧道和桥梁工程建筑用地面积(平方米)5600绿化面积(平方米)总投资(万元)2480其中:环保投资(万元)27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1.1%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2018年3月1.1项目由来城东新城,位于杭州城东部,是杭州城市东大门,东连下沙副城,南接钱江新城,跟西湖风景区5公里,距杭州萧山机场18公里,由秋涛(石桥路)、德胜快速路、沪杭高铁和艮山西路围合而成,规划总用地面积9.3平方公里,共分为天城、彭埠二个规划单元。城东新城将形成以现代化交通枢纽为依托的城市副中心,以高端办公、商业休闲、居住生活功能为主体,以旅游服务功能为辅,融合杭派与海派意向的国际化时尚都市门户。现代综合交通枢纽、现代化的都市门户、新的城市副中心等功能定位,决定了这一地区具备强大的人流、物流集散功能,要求建设完善的综合交通体系。本项目是该区域的城市规划支路,也是这一地区综合交通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该项目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可能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务院1998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建设单位特委托浙江环龙环境保护有限公司(国环评证乙字第2022号)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参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该项目属于T城市交通设施第138类中的“城市道路”,本项目为城市支路,故编制报告表。我公司在现场踏勘、资料收集的基础上,通过对有关资料的整理、分析和计算,编制了本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提请审查。1.2评价依据1.2.1国家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1.1起实施);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9.1起实施);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2016.1.1起实施);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修订)(2008.6.1起实施);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3.1起实施);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2013.6.29修订);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9.1.1起施行);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3.1起施行);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0)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修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有关条款的决定,2013.5.1起实施;11)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2006.2;12)关于加强城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环办(2008)70号,2008.9.18;13)地面交通噪声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107号),2010.01.01;14)关于加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改善城乡声环境质量的指导意见(环发)2010144号),2010.12.15;15)关于切实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环办2013104号),2013.11.15;16)关于发布环境空气细颗粒物污染综合防治技术政策的公告,2013.09.13;17)环境保护部关于拆迁活动是否纳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问题的复函,环函2010250号;18)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目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33号,2015年6月1日起施行。1.2.2地方法律法规1)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321号令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2014.3.13起实施);2)浙江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2003.6);3)浙江省水污染防治条例,(2013.12.19);4)浙江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2013年修正)(2013.12.19),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1号;5)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固体废物环境管理的通知,浙环发200976号,(2009.10);6)浙江省环境污染监督管理办法(2014 修正)(2014.03. 13),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321号;7)浙江省环境保护厅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实施细则(试行),浙环发201428号;8)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管理办法的通知,浙政办法201486号;9)浙政办发201280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大气复合污染防治实施方案的通知;10)关于印发浙江省大气污染防治2013年实施方案的通知,浙生态办发20131号;11)杭州市污染物排放许可管理办法;12)杭州市环境噪声管理条例,2010.4.1;13)杭州市建设工程渣土管理办法(2003年8月29日杭州市人民政府令第192号公布,根据2010年11月5日杭州市人民政府令第262号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杭州市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及处理办法等32件市政府规章部分条款的决定修改);14)杭州市城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杭州市政府令第190号,2003. 8.1,根据2004年7月21日杭州市人民政府令第206号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杭州市机动车辆清洗站管理办法等24件市政府规章部分条款的决定修改);15)杭州市建筑工地文明施工管理规定,(杭州市人民政府令(第113号),根据2010年11月5日杭州市人民政府令第262号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杭州市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及处理办法等32件市政府规章部分条款的决定修改)杭州市政府;16)杭州市城市排水管理办法(于2000年12月29日以杭州市人民政府令第163号发布,根据2012年5月18日杭州市人民政府令第270号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杭州市外商投资企业土地使用费征管暂行规定等23件市政府规章部分条款的决定第3次修改);17)关于印发杭州市建设工程推广应用预拌砂浆管理办法的通知,杭政办函201132号,2011.02.12;18)杭州市产业发展导向目录与空间布局指引(2013年本);19)杭州市区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图;20)浙江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2015);21)杭州市主城区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杭政函201451号,杭州市人民政府;22)杭州市主城区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报批稿),2008.11。1.2.3技术规范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7)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点(修改版)(浙江省环保局2005.04);8)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1.2.4技术文件1)关于杭州铁路东站枢纽地区彭埠单元十九号支路(天城路-明月桥路)道路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杭发改投资2012713号),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2012年9月12日;2)项目延期通知书(编号:YQ2015004),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2015年1月19日;3)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选字第330100201500040号),杭州市规划局(杭州市测绘与地理信息局),2015年2月6日;4)关于彭埠单元十九号支路(天城路-明月桥路)道路工程项目建设用地的预审意见(杭土资预2015248号),杭州市国土资源局,2015年12月22日;5)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登记表,2016年1月14日;6)杭州铁路东站枢纽地区彭埠单元十九号支路(天城路-明月桥路)道路工程项目建议书,杭州市工程咨询中心、杭州市发展规划研究院,2012年8月。1.2.5其它依据1)项目设计单位提供的其他工程资料;2)建设单位与环评单位签订的环评技术合同。1.3工程内容及规模1.3.1工程概况本次工程位于江干区彭埠单元,基本情况介绍如下:表1.3-1 路段基本情况汇总表道路名称道路起迄道路等级长度(米)宽度(米)用地面积(平方米)总投资(万元)十九号支路(天城路-明月桥路)道路工程北起天城路南至明月桥路城市支路35016560024801.3.2主要技术指标本次工程主要技术指标如下:表1.3-2 路段基本情况汇总表道路名称十九号支路(天城路-明月桥路)道路工程道路等级城市支路道路标准段宽度16m设计行车速度30km/h设计荷载BZZ-100型标准轴载路面类型沥青混凝土路面1.3.3工程建设内容1)平面设计平面线位充分考虑与规划用地、现状以及规划道路的衔接,合理设置交叉方式。平面布置充分考虑沿线过街设施、无障碍设施、建筑物出入口等因素。2)纵断面设计本工程所处区域地形平坦,地面自然坡度较为平缓。道路纵断面设计标高主要根据道路两侧地势、周边已建道路标高、建成区域内地坪标高、城市防洪标高、桥梁控制标高及相交道路等控制性标高来确定,并结合地下管线、排水要求综合考虑。3)横断面设计根据规划,红线宽16米,具体布置为:3.0米(人行道)+10米(机非混行车道)+3.0米(人行道)=16米。道路横断面设计方案如下:图1.3-1道路横断面图4)路面设计道路纵断设计可根据规划标高、现状道路标高并结合周围地块标高,以保证行车顺畅并满足路面排水要求的原则进行。路面拟采用沥青混凝土结构,具有降低灰尘污染、减轻路面反射光线和便于养护维修等特点。参考附近工程的地质情况,具体采用以下路面结构:表1.3-3 路面结构路面名称结构机非车行道路面结构4cm AC-13 C型细粒式沥青砼8cm AC-25 C型粗粒式沥青砼25cm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0cm级配碎石垫层人行道路面结构6cm10×20cm透水砖人行道铺装2cmM10水泥砂浆15cm5%水泥稳定碎石5)管线工程十九号支路(天城路-明月桥路)道路工程作为市政道路,将埋设众多管线,主要涉及有:雨污水管、电力管、弱电共同沟、路灯管、燃气管等。除平面位置严格按规范布置管位外,管线综合原则为:压力管让重力管,支管让干管,小管让大管。由于目前弱电管线部门较多,建议各管线同沟敷设以节约地下管位资源,人孔或手孔可加以区分,以便检修。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不涉及管线(如高压线等)迁移。1.3.4土石方工程1)土石方平衡根据经杭州市江干区农林水利局核定同意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登记表,项目弃方800m3。弃方直接外运至城东新城范围内地块进行处置。表1.3-4 工程土石方工程量一览表(单位:m3)名称挖方填方弃方十九号支路(天城路-明月桥路)320024008002)取、弃土场设置该道路工程不设专用取土场和弃土场。开挖产生的弃方直接由工程运输车辆运走,外运至城东新城范围内地块进行处置。1.3.5临时用地由于本项目处于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可研中未明确施工场地、便道、临时堆放场所等临时用地的位置,要求建设单位对临时用地的选址尽量选择在本工程的占地红线范围内。除此之外,要求初步设计阶段应补充施工场地、便道、临时堆放场所的环保防护措施。1.3.6预测交通量综合考虑道路的设计通行能力、所在地的区位、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根据社及文本,车流量预测数据见表1.3-5。表1.3-5 道路不同路段、不同年份、昼夜车流量预测结果路段运行状态预测车流量2018年2024年2032年十九号支路(天城路-明月桥路)昼间小时平均(辆/h)181291431夜间小时平均(辆/h)416799道路车型比见表1.3-6。表1.3-6 车型比例表道路名称时段大型车中型车小型车十九号支路(天城路-明月桥路)昼间(6:0022:00)3%4%93%夜间(22:006:00)4%96%根据设计要求,高峰小时车流量按年均日流量的10%考虑,预测情况见表1.3-7。表1.3-7 道路不同年份高峰期预测车流量表 辆/h路段运行状态预测车流量2018年2024年2032年大中小合计大中小合计大中小合计十九号支路(天城路-明月桥路)高峰时段1013299322162148151823317127661.3.7占地与拆迁数量根据调查,道路红线范围内现状为项目西侧商业用房东亚新干线的施工场地,红线内及周边农居均已经全部拆迁完毕。工程沿线无古树名木及国家保护动物。1.3.8建设工期工程计划于2017年10月开工,2018年3月完工,工期约6个月。1.4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道路位于江干区彭埠单元,道路红线范围内现状为项目西侧商业用房东亚新干线的施工场地,周边现状为白石港、天城路、明月桥路、在建商业用房东亚新干线以及拆迁空地,规划状态项目周边为娱乐康体/商业/商务用地及公园/社会停车场用地等功能,不存在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工程所在地块原为杭州鸿辉建筑装饰有限公司,原有污染源主要为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目前地块内原有建筑均已经拆迁完毕。因此,工程所在地块不存在土壤环境遗留问题。2、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2.1自然环境简况2.1.1地理位置本次工程位于江干区彭埠单元,路段基本情况介绍如下:表2.1-1 路段基本情况汇总表道路名称道路起迄道路等级长度(米)宽度(米)用地面积(平方米)总投资(万元)十九号支路(天城路-明月桥路)道路工程北起天城路南至明月桥路城市支路3501656002480道路工程周边现状见图2.1-1,规划情况详见图2.1-2。 图2.1-1 道路工程周边现状图同协南路天城路明月桥路现状为空地,规划为商业用地现状为空地,规划为商业用地在建小学在建幼儿园在建住宅预计2018年竣工在建花园村拆迁安置房预计2017年竣工钱塘白石嘉苑白石村拆迁安置房2015年底分房现状为施工营地规划为娱乐康体/商业/商务用地现状为空地,规划为商业商务兼容用地现状为施工营地规划为公园/社会停车场用地白石港白石港58m在建商业用房175m205m环站北路1#为噪声监测点位2#图2.1-2 道路工程沿线规划图本项目起点本项目终点2.1.2地质地貌杭州市大地构造处于扬子准地台东部钱塘台褶带,中元古代以后,地层发育齐全,岩浆作用频繁,地质复杂。近期由于现代构造运动趋向缓和,地震活动显得微弱,地壳相当稳定,该区块在杭州市城内为半山、皋亭山褶皱区。其地貌可分为山地、丘陵、平原三部分,自西向东地貌结构的层次和区域过渡十分明显。项目所在地地貌属太湖水网平原亚区,在全新世中、晚期由太湖水携带来的泥沙堆积而成,地势平坦,地面标高4.50-7.50m,表层为冲击、冲-湖积褐黄、灰黄、灰色轻亚粘土、亚粘土、粉砂、细砂及亚粘土层组成。2.1.3气候特征杭州市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夏季常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多为东南风,冬季则受西伯利亚冷气团影响,盛行偏北风。5-6月为梅雨季节,雨量集中期,7-9月为干旱和台风期。杭州气象台基本气象资料统计如表2.1-2所示:表2.1-2 2013年来杭州市气象统计资料年平均气温16.5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35)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829)年平均降水量1419.1mm(春雨、梅雨、台风雨为主)常年梅雨量350550mm年平均蒸发量1260mm年平均相对湿度77无霜期23026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783.9h年平均风速2.6m/s常年主导风向E(11.9)本项目所在地区区域地处亚热带北缘,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454.1毫米,最大年降雨量2374.4毫米(1954年),最小年降雨量为942.2毫米(1967年),最大与最小年降雨量之比为2.52。2.1.4水文特征杭州市内有钱塘江、东苕溪、京杭大运河、萧绍运河和市区的上塘河等江河。钱塘江水系包括新安江、富春江。杭州市主要纳污水体为钱塘江和上塘河,钱塘江杭州段属于径流与潮流共同作用的河段,多年平均流量267亿m3,径流量年际变化很大,最大径流量101亿m3,潮流为往复流,涨潮历时短,落潮历时长,涨潮流速大于落潮流速,七堡断面观测结果为:涨潮时最大流速4.11m/s,平均流速0.65m/s;落潮时最大流速1.94m/s,平均流速0.53m/s,在潮流与径流的共同作用下,河床冲淤多变,导致沿程各段潮夕变化复杂。项目附近地表水体为白石港,河宽12m,水位约3.82m,最终汇入上塘河。2.1.5地下水地下水主要是由大气降水渗入地下而形成,但因地质条件差别,其分布形态在各地不尽相同。按地下水赋存条件及含水层特征可以分成三类:孔隙水赋存于松散的沉积物的空隙中,如砂层、砂砾层,常呈层状分布,运移特点以水平渗透为主。裂隙水赋存于各种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的裂隙中,分布不均一,多以脉状分布为主。岩溶水赋存于可溶岩(如石灰岩)的溶蚀裂隙中,分布极不均一。此外,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按地下水水力性质及埋藏情况,将地下水又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三类。经环评单位现场调查,项目用地现状周边供水均采用城市自来水。2.1.6土壤植被杭州市土壤总面积为150.27万公顷,其中市区3.19万公顷,全市成土环境复杂多变,土壤性倾差异较大,共有9个土壤类,18个亚类,58个土属及148个土种。土壤分布主要受地貌因素影响,随地貌类型和海拔高度的不同而变化。9个土壤类别为红壤、黄壤、紫色土、石灰(岩)土、粗骨土、山地草甸土、潮土、滨海盐土、水稻土。全市土壤中,红壤分布最广,占土壤总面积一半以上;水稻土次之,约占土壤总面积的14%。红壤呈强酸性酸性反应,pH4.55.5,9类土壤中多数为酸性土壤。杭州市处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带,平均森林覆盖率为62.8%,西部丘陵山地以松、杉毛竹为主要用材林,市区常见多为次生或人造植被。生物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动物有13种,属国家二级保护的动物有55种;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树种有3种,属国家二级保护的树种有18种。经调查,本项目建设所在地无以上保护物种。2.2社会环境概况2.2.1杭州市杭州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杭州湾西端,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是长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和中国东南部交通枢纽。杭州市区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0°16'、东经120°12'。杭州是浙江省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科教和文化中心,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确定的行政级别为副省级的城市。全市面积16596平方千米,其中市辖区3068平方千米。辖8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共84个街道、86个镇、23个乡;946个社区、2069个行政村;其中市辖区共有73个街道、42个镇,882个社区、942个行政村。2014年末,全市常住人口889.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67.79万人,占比由上年末的74.9%提高至75.1%;人口出生率为10.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1。公安部门户籍登记人口715.7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04.27万人,占比由上年末的55.7%提高为56.5%;人口出生率为12.6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94。初步核算,201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201.16 亿元,比上年增长8.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4.3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858.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067.9亿元,分别增长1.8%、8.1%和8.5%。人均生产总值103757元,增长7.7。按国家公布的2014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6891美元。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142.654.3调整为2014年的3.041.955.1。2.2.2江干区江干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东部,东毗“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的钱塘江,西依“水光潋滟、山色空濛”的西子湖,中贯“流过1400多个春秋,踏过1794公里征程”的京杭大运河,面积210.22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1.2万,登记外来人口40.02万,下辖闸弄口、凯旋、采荷、四季青等街道和笕桥、彭埠、九堡、丁桥等镇。江干区历史悠久,物产丰富,人文荟萃,风光秀丽,是杭州最古老的城区之一。当年,在烟波浩渺的钱塘江上,从上游运来的木筏连天,在阳光照耀下金黄一片,无边无际,故有“金江干”之称。江干区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区人民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真抓实干,大力实施“决战东部”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实施重点产业规划,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0.2:30.3:69.5,“十大产业”增加值增长12%。创新型经济加快发展,新增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10家,信息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达48亿元,高新技术产业销售产值增长8%,占工业产值比重达70.1%,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2%。文化创意、中介服务等新兴产业保持良好增长态势。楼宇经常性税收增长30.8%,打造税收千万元楼宇47幢,其中亿元楼宇6幢。重点企业发展稳健,西子联合、祐康集团入选省百强企业,巨星科技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万事利集团、滨江控股、宋都控股等企业加快转型。韩华保险、华鼎菲妮迪国际、中外运敦豪等新引进企业发展良好。新锐医药在港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新增区政府质量奖企业5家。完成“个转企”1192家。2.3项目所在区域生态功能区划根据杭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项目所在区域属于“江干中部交通商贸区生态环境功能小区(110104D10)”,为优化准入区。生态功能区划图详见2.3-1。本项目所在地图2.3-1 项目生态环境功能区划图1)基本特征该小区包括闸弄口街道、笕桥镇、彭埠镇大部分地区,面积28.2km2。境域内有汽车东站、火车东站、艮山门货运站、艮山东路名车长廊、天成路宾馆休闲特色街,主要企业有西子联合控股公司、万事利集团、佑康集团、东华链条集团等。该小区土地利用集约度不高,农村居民点、工业企业等建设用地分散,单位土地产出效率较低;用地性质较为混乱,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交错,农村居民点布局散乱,“城中村”现象较严重;企业众多但现状分布比较凌乱,产业布局需进一步优化调整;第三产业虽然发展较快,但比例偏低,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处于城乡接合部,基础设施配套滞后。2)主要生态环境功能与保护目标该区主要生态环境功能是以交通枢纽中心、商贸、景观居住、城市生态为主导功能,以宾馆娱乐、商业商务为辅助功能。以建设城东现代化商贸居住片区为目标,调整用地结构,加快城中村改造建设,加强路网与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绿地系统、各项配套,营造良好的居住生活环境和城市公共空间将其建设成为集居住、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城市成熟商贸居住功能区。本小区主要环境质量目标是使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水功能区要求。3)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措施优化调整产业布局,有计划有步骤对现有中小企业实施搬迁,引导企业集聚,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改造,逐步开展清洁生产审计工作。加快推进6个“城中村”改造、彭埠镇域整治开发和多层农居公寓建设,形成环境优美、公共服务齐全、基础设施良好的居住功能区块。建设笕桥彭埠城市生态带、笕桥公园、天城公园、艮山公园及各个社区公园,做好沿河沿路整治和防护绿化,提高绿化水平。建设与城市道路路网系统相配套的污水管网系统,建设和睦泵站、九堡泵站、严家弄路污水提升泵站等污水泵站,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做好城区生活小区、集镇区域和集中式农居点、农贸市场的雨污分流、污水纳管工作,辖区内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5%。加快村庄整治和生态村建设,以大项目带动为重点,带动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与建成区接轨,带动社会事业基础设施配套,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加快“两站”地区综合整治和建设,进一步改善周边环境。本工程为城市支路建设项目,符合“江干中部交通商贸区生态环境功能小区”主要生态环境功能与保护目标中“有利于加强路网与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绿地系统、各项配套,营造良好的居住生活环境”要求,道路工程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3年修订)中的鼓励类“城市基础设施城市道路的建设”,不属于杭州市2013年产业发展导向目录与空间布局指引中的限制类和淘汰类项目,属于允许类项目,符合国家及地方产业政策。因此,项目建设符合杭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划。2.4市政污水处理设施杭州七格污水处理厂(即杭州天创水务有限公司)总体规模150万m3/d,其中一期工程规模40万m3/d(包括余杭10万m3/d),二期20万m3/d,三期规模60万m3/d。目前一期工程、二期工程、三期工程设施均已经通过环保竣工验收,七格污水处理厂的日处理能力达到120万吨。四期工程30万m3/d预计于2015年建成,完全可以处理杭州主城区的全部污水。同时,七格污水厂一期、二期、三期的提标改造工程项目刚刚通过环评审批,尾水排放标准由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B标准提高至一级A标准。提标后,七格污水处理厂一期、二期、三期工程处理工艺采用倒置A/A/O活性污泥+深度处理工艺,处理后尾水排入钱塘江。杭州七格污水处理厂四期工程建成投运后,加上已投入生产的一、二、三期工程,总处理规模达到每日150万吨处理能力,这大大提升杭城现有的污水处理能力,并减轻城市污水排放所造成的污染危害,有利于进一步改善城市水环境;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城市有机更新,实现城市污水、污泥处理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3、环境质量状况3.1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3.1.1水环境本项目位于江干区彭埠单元,附近地表水体为白石港等,白石港无环境功能区划,根据杭州生态市建设指标体系及阶段规划目标的要求,截至2015年城市水功能区水质全部应达到类标准以上,因此建议执行地表水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水体标准。为了解白石港现状水质,本环评单位于2015年11月24日委托杭州希科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对项目附近白石港断面进行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监测结果见表3.1-1。表3.1-1 白石港水质监测结果(mg/L,pH除外)采样点位检测项目pHCODMn氨氮总磷石油类白石港监测值7.624.24.120.460.08类标准值69101.50.30.5评判级别类类劣类劣类类根据监测数据,白石港现状水质为劣类,不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水质标准,主要超标原因是附近生活污水排放的影响。3.1.2大气环境根据浙江省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方案,项目所在区域大气环境为二类功能区。项目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图见图3.1-1。图3.1-1 项目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图本项目所在地为了解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本次评价收集杭州市备塘路(艮山西路-德胜路)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监测数据进行评价。1)监测点位:项目监测点位于德信东望小区,位于本项目南侧,最近距离约770m。2)监测项目:NO2、PM10、CO。3)监测时间及频次:监测时间为2014年5月11号5月17号,共7天,PM10、CO指标24小时连续监测;NO2指标每天采样4次,获取在02,08,14,20时这四个时间段的小时值。4)采样、分析及评价方法:采样方法按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大气部分)中有关规定执行。监测分析方法按国家有关标准和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有关规定执行。采用单因子评价法进行环境空气污染因子现状评价。5)监测结果及评价:项目所在区域大气环境监测结果见表3.1-2。表3.1-2 空气环境监测结果(单位:mg/Nm3)监测点位监测项目NO2(1小时平均值)PM10(24小时平均值)CO(24小时平均值)德信东望小区统计个数2877浓度范围(mg/m3)0.0460.0730.1140.1260.9771.116标准值(mg/m3)0.200.154达标率(%)100100100最大超标倍数000由上表监测结果表明,评价区域内NO2、CO、PM10浓度均能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限值要求,项目所在地环境空气质量较好。3.1.3声环境根据杭州市主城区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杭环函2014号),本项目所在区域属于2类区(编号203)。项目声环境功能区划图见图3.1-2。图3.1-2 项目声环境功能区划图本项目为了解建设项目声环境质量现状,本评价单位于2015年4月3日13:0015:00以及23:0024:00使用AWA5610B型积分声级计对项目所在地昼间噪声进行了实测,监测结果如下表3.1-3所示,监测时周边情况及天气状况正常,监测点位详见图2.1-1,由于本项目周边均为在建住宅及商业用房,天城路现状车流量较小,因此本项目声环境现状均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表3.1-3 建设项目区域噪声监测结果 单位:LAeq dB(A)编号监测点主要声源昼间夜间标准是否达标1#十九号支路南端环境噪声52.141.72类达标2#十九号支路北端环境噪声56.745.52类达标根据噪声监测结果,道路工程各监测点位现状声环境均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的要求。3.2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1)保护目标根据现场踏勘,道路东侧现状为白石港、施工营地,规划为白石港以及娱乐康体/商业/商务用地,道路西侧为在建商业用房,沿线无环境敏感点。2)保护级别大气环境:维持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 声环境:维持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相应的2类和4a类区标准。水环境:维持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4、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具体标准限值详见表2.4-1。表2.4-1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污染物项目平均时间浓度限值单位PM10年平均70g/m324小时平均150NO2年平均40g/m324小时平均801小时平均200CO24小时平均4mg/m31小时平均10NOX年平均50g/m324小时平均1001小时平均250NMHC*一次值2.0mg/m3*注:根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