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12Y第五章构件式玻璃幕墙结构设计.doc

    • 资源ID:2849613       资源大小:800.50KB        全文页数:6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12Y第五章构件式玻璃幕墙结构设计.doc

    第五章 框支式玻璃幕墙结构设计 第一节 构件构造设计 型材壁厚是构件局部稳定必须考虑的问题。铝合金型材壁厚过薄会导致型材的局部屈曲失稳(皱折失稳),根据弹性理论,板在纵向均匀受压下,屈曲的平衡微分方程为: 4 W 4 W 4 W 2 W D( + 2 + )+ N =0 (5-1) X4 X2Y2 Y4 X2式中: W板的挠度; N板单位宽度上所受压力; D板的柱面刚度,D=Et3/12(1-2)。从上式可导出临界应力为: 2E t er=K()2 (5-2) 12(1-2) b式中: E弹性模量; t壁厚; 泊松比; K稳定系数; b型材宽度。 当板四边简支,在纵向不均匀受压时稳定系数最小值Kmin近似为: 2 4 当0< , Kmin 3 1-0.5 2 4.1 当<1.4 , Kmin 3 1-0.474 当1.4<4 , Kmin62受纯弯曲时=2 Kmin6×22=24,而较精确值为23.9。式中:=(-,)/对于腹板考虑翼板有弹性嵌固作用,并取嵌固系数为1.61,当E为0.7×105N/mm2、0.2=110 N/mm2时则腹板受纯弯曲时其临界应力为: 23.92E ter=1.61×()2=246.8(100t/b)20.2 (5-3) 可得出: 12(1-2) bb/t=100(248.6/110)1/2×(110/0.2)1/2=150(110/0.2 )1/2如果取t=2.5mm、则 b 可为375 mm 。当梁长与型材高之比大于10:1,按无限长梁考虑时,在剪应力作用下腹板(考虑嵌固系数1.24)临界剪应力为: 2E t er=1.24×5.34()2=42.78(100t/b)1/20.2/(3)1/2 (5-4) 可得出: 12(1-2) b b/t=100(74.1/110)1/2×(110/0.2)1/2=82(110/0.2)1/2 如果取t=2.5mm、则 b 可为205 mm 。腹板在上边缘受横向压应力作用时,其临界应力为: 100tc.er=100(-)2 0.2 (5-5)可得出: b b/t=100(100/110)1/2×(110/0.2)1/2=95(110/0.2)1/2 如果取t=2.5mm ,则 b 可为237.5 mm 。当梁在弯曲应力、剪应力和横向压应力c同时作用下, 矩型板临界条件为: c ( + )2+()2 1 (5-6) er c.er er对铝合金型材壁厚JGJ102-2003规定:1 横梁A横梁截面主要受力部位的厚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截面自由挑出部位(图5-1a)和双侧加劲部位(图5-1b)的宽厚比b0/t应符合表5.1的要求。 表5.1 横梁截面宽厚比b0/t限值截面部位铝型材钢型材6063-T56061-T46063A-T56063-T66063A-T66061-T6Q235Q345自由挑出171513121512双侧加劲504540354033 图5-12)当横梁跨度不大于1.2m时,铝合金型材截面主要受力部位的厚度不应小于2.0mm;当横梁跨度大于1.2m时,其截面主要受力部位的厚度不应小于2.5mm。型材孔壁与螺钉之间直接采用螺纹受力连接时,其局部截面厚度不应小于螺钉的公称直径;3)钢型材截面主要受力部位的厚度不应小于2.5mm.B横梁可采用铝合金型材或钢型材,铝合金型材的表面处理应符合规范第3.2.2条的要求。钢型材宜采用高耐候钢,碳素钢型材应热浸镀锌或采取其他有效防腐措施,焊缝应涂防锈涂料;处于严重腐蚀条件下的钢型材,应预留腐蚀厚度。C应根据板材在横梁上的支承状况决定横梁的荷载,并计算横梁承受的弯矩和剪力。当采用大跨度开口截面横梁时,横梁上、下两部分应按各自承担的荷载和作用分别进行计算。2立柱A立柱截面主要受力部位的厚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铝型材截面开口部位的厚度不应小于3.0mm,闭口部位的厚度不应小于2.5mm;型材孔壁与螺钉之间直接采用螺纹受力连接时,其局部厚度尚不应小于螺钉的公称直径;2)钢型材截面主要受力部位的厚度不应小于3.0mm;3)对偏心受压立柱,其截面宽厚比应符合规范第6.2.1条的相应规定。B立柱可采用铝合金型材或钢型材。铝合金型材的表面处理应符合本规范第3.2.2条的要求;钢型材宜采用高耐候钢,碳素钢型材应采用热浸镀锌或采取其他有效防腐措施。处于腐蚀严重环境下的钢型材,应预留腐蚀厚度。C上、下立柱之间应留有不小于15mm的缝隙,闭口型材可采用长度不小于250mm的芯柱连接,芯柱与立柱应紧密配合。芯柱与上柱或下柱之间应采用机械连接方法加以固定。开口型材上柱与下柱之间可采用等强型材机械连接。D多层或高层建筑中跨层通长布置立柱时,立柱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支承点每层不宜少于一个;在混凝土实体墙面上,连接支承点宜加密。每层设两个支承点是直支承点宜采用圆孔,下支承点宜采用长圆孔。E在楼层内单独布置立柱时,其上、下端均宜与主体结构铰接,宜采用上端悬挂方式;当柱支承点可能产生较大位移时,应采用与位移相适应的支承装置。F横梁可通过角码、螺钉或螺栓与立柱连接。角码应能承受横梁的剪力,其厚度不应小于3mm;角码与立柱之间的连接螺钉或螺栓应满足抗剪和抗扭承载力要求。G立柱与主体之间每个受力连接部位的连接螺栓不应少于2个,且连接螺栓直径不宜小于10mm。H角码和立柱采用不同金属材料时,应采用绝缘垫片分隔或采取其他有效措施防止双金属腐蚀。 第二节 构件设计计算 一 . 杆件设计计算 1.立柱 JGJ102-2003第6.3.6规定:应根据立柱的实际支承条件,分别按单跨梁、双跨梁或多跨铰接梁计算由风荷载或地震作用产生的弯距,并按其支承条件计算立柱的轴向力。单跨梁(简支梁)(图5-2) 图5-2 幕墙立柱每层用一处连接件与主体结构连接,每层立柱在连接处向上悬挑一段,上一层立柱下端用插芯连接支承在此悬挑端上,计算时取简支梁计算简图是对结构作了简化,假定立柱是以连接件为支座的单跨梁(也可以认为是以楼层高度为跨度的简支梁),这样按简支梁计算弯距与剪力。而实际上每层只有一个支座(即相邻两跨共用一个支座),由于简支梁跨中弯距最大,而跨中剪力为零,而支座剪力最大,弯距为零,弯距控制截面无剪力,剪力控制截面无弯距,只分别按弯距效应和剪力效应进行验算。但在验算立柱与主体结构连接时不能用简支梁两支座中一个反力进行计算,而应取两支座反力之和(一跨只有一个连接点)。简支梁计算: 材料截面设计最大正应力值 =N/A0+M/1.05Wfa(fS) (5-7)式中:材料截面设计最大正应力值; N轴力(N); A0构件净截面积(mm2); M弯距(N.mm); W截面抵抗矩(mm3); fa(fS)铝型材(钢材)强度设计值(N/mm2)。 轴力 N=G L B (5-8)式中:G幕墙单位面积自重(N/mm2); L跨度(m); B分格宽度(m); 弯距 M= MW+0.5ME (5-9) 风荷载产生的弯距 MW= qW L2/8 (5-10a) 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弯距 ME= qE线L2/8 (5-10b) or 弯距M=( qW+0.5qE线)L2/8 (5-11) 风荷载线荷载设计值 qW=W.B (5-12a) 地震作用线荷载设计值 qE线= qE(面)B (5-12b)式中:MW风荷载产生的弯距设计值(N.mm); ME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弯距设计值(N.mm); qW风荷载线荷载设计值(N/m); qE线地震作用线荷载设计值(N/m)。 挠度 u=5qWKL4/384EI20mm (5-13) 相对挠度 u/L1/180 (5-14) 型材最小惯矩 I=5qWKL3/384E(1/180) (5-15a) 型材最小惯矩 I=5qWK L4/384E20mm (5-15b) 型材最小截面抵 W=( MW+0.5ME)/1.05fa(fS) (5-16)式中:u挠度(mm); qWK风荷载线荷载标准值(N/mm2); L跨度(mm); E弹性模量(N/mm2);I 惯矩(mm3) W截面抵抗矩(mm3); fa(S)铝合金型材(钢材)强度设计值。采用自上而下安装顺序布置杆件的立柱,按压弯构件验算稳定强度。 材料截面设计最大正应力值 =N/A0+M/W(1-0.8N/NE)fa(fS) (5-17a) NE=2EA/1.12 (5-18b) 迥转半径 i=(I/A)1/2 (5-19a) 轴心受压构件的长细比 =L/i (5-19b)式中:整体稳定系数见表5-2; i迥转半径(mm) 轴心受压构件的长细比。 表5-2 轴心受压柱的整体稳定系数 钢型材 铝型材Q235Q3456063-T56061-T46063-T66063A-T56063A-T66061-T6200.970.960.980.960.92400.900.880.880.840.80600.810.730.810.750.71800.690.580.700.580.48900.620.500.630.480.401000.560.430.560.380.321100.490.370.490.340.261200.440.320.410.300.221300.390.280.330.260.191400.350.250.290.220.161500.310.210.240.190.14 立挺抗剪验算采用SW+0.5SE组合. 剪力设计值 V=VW+0.5VE (5-20a) 风荷载产生的剪力设计值 VW=qWL/2 (5-20b) 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剪力设计值 VE=qEL/2 (5-20c) 或 剪力设计值 V=(qW+0.5qE)L/2 (5-20d) 材料截面设计最大剪应力 =VSS/ItfV (5-21)式中:V剪力设计值(N); VW风荷载产生的剪力设计值(N); VE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剪力设计值(N); 材料截面设计最大剪应力(N/mm); SS验算截面形心轴以上面积对形心轴面积矩(mm3); fV材料抗剪强度设计值(N/mm2); t 验算截面材料厚度(mm); 例5-1南京市一建筑,层高3.2m,建筑幕墙高257.7m, 抗震7度设防,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0g,分格宽1m,选用墙角区立柱截面。解:高度变化系数 ZC=0.616×(257.7/10)0.44=2.564 脉动系数 fC=0.734×(257.7/10)-0.22=0.3597阵风系数 gz=0.85×(1+2×0.3597)=1.461 风荷载标准值 WK=1.461×2.564×2×400=3000 N/m2 风荷载设计值 W=1.4WK=1.4×3000=4200N/m2 风荷载线荷载设计值 qW=B×W=1×4200=4200N/m=4.2N/mm 风荷载产生的弯距 MW=qW×L2/8=4.2×32002/8=5376000N·mm自重标准值 GAK=400 N/m2×1×3.2=1280N自重设计值 N=1.2 NK= 1.2×1280=1536N 地震作用标准值 qEK=E×max ×GAK=5×0.08×400=160 N/m2 地震作用设计值 qE面=1.3×qEK =1.3×160=208 N/m2 地震作用线荷载设计值 qE线=B×qE面=1×208=208 N/m=0.208 N/mm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弯距 ME= qE线×L2/8=0.208×32002/8=266240 N·mm弯距组合值 M=MW+0.5ME=5376000+0.5×266240=5509120 N·mm 型材最小截面抵抗矩 W=M/(1.05fa-N/A0)=5509120/(1.05×85.5)=61366mm3型材最小惯矩 I=5qWL3 /384E(1/180) = 5×3×32003/384×0.7×105×(1/180)=3291429mm4型材最小惯矩 I=5 qWL4 /(384E×20) =5×3×32004/(384×0.7×105×20)=2925714mm4要选用W61366mm3、I3291429mm4的型材。 例5-2北京市中心一幕墙立柱高160.5m,层高3.3m,8度设防,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20g.,立柱:A=1800mm2,A0=1600mm2,IX=4200000mm4,WX1=54000mm3,WX2=49000mm3,SS=35000mm3,t=4mm,立柱左侧分格宽1500mm,右侧分格宽1200mm,采取自下而上安装程序布置杆件,验算强度、挠度、抗剪强度。解:高度变化系数 ZD=0.318×(160.5/10)0.6=1.682 脉动系数 fD=1.2248×(160.5/10)-0.3=0.5326阵风系数 gz=.080×(1+2×0.5326)=1.652 风荷载标准值 WK=1.652×1.682×1.2×450=1500N/m2 风荷载设计值 W=1.4WK=1.4×1500=2100N/m2 风荷载线荷载设计值 qW= W ×(B1+B2)/2=2100×(1.2+1.5)/2=2835N/m=2.835N/mm 地震作用标准值 qEK=E×max×GAK =5×10.16×400=320N/m2 地震作用设计值 qE面=1.3× qEK =1.3×320=416N/m2地震作用线荷载设计值 qE线= qE面×(B1+B2)/2=416×(1.2+1.5)/2=561.6N/m=0.5616N/mm风荷载产生的弯距 MW= qW×L2/8=2.835×33002/8=3859144 N·mm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弯距 ME= qE线×L2/8=0.5616×33002/8=764478 N·mm先进行SW+0.5SE组合弯距组合值 M=MW+0.5ME=3859144+0.5×764478=4241383 N·mm自重标准值 NK= GAK ×(B1+B2)/2×L=400×(1.2+1.5)/2×3.3=1782N自重设计值 N=1.2 NK= 1.2×1782=2138N采用SG+SW+0.5SE组合型材截面设计最大正应力值 =N/A0+M/(1.05W)=2138/1500+4241383/(1.05×49000) =83.86N/mm285.5 N/mm2风荷载线荷载标准值 qWK= WK ×(B1+B2)/2=5500×(1.2+1.5)/2=2025N/m=2.025N/mm挠度验算采用SW挠度 u=5qwkL4/384EI=5×2.025×33004/384×0.7×105×4200000 =11.77mm20mm相对挠度 u/L=11.77/3300=1/2801/180抗剪验算采用SW+0.5SE组合 风荷载产生的剪力 VW= qWL/2= 2385×3.3/2=4678N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剪力 VE= qE线L/2=561.6×3.3/2=927N剪力组合值 V=VW + 0.5VE= 4678+0.5×927=5142N 型材截面设计最大剪应力值 = V×SS/I×t=5142×35000/4200000×4=10.97N/mm249.6 N/mm2例5-3 上例改为自上而下安装顺序布置杆件,按压弯构件验算。迥转半径 i=(4200000/1800)1/2=48.3 构件的长细比=L/i=3300/48.3=68 整体稳定系数 =0.762 型材截面设计最大正应力值 =N/A0+M/W(1-0.8N/NE) =2138/(0.762×1500) +4241383/1.05×49000×1-0.8×2138/(3.141592 ×0.7×105×1500/1.1×682) =84.3N/mm285.5 N/mm2 单元式幕墙由于竖框为组合框,对插的两竖框不可能同时伸缩验算时要分别验算,即取每根竖框承受单元组件一半的荷载(作用)计算,其中W值小者起控制作用。 B 双跨梁(L=L1+L2,L1L2)(图5-3)幕墙立柱每层有两处连接件与主体结构连接,每层立柱在楼层处连接点向上悬挑一段,上一跨立柱下端用插芯连接支承此悬挑端上,计算时取双跨梁计算简图是对结构作了简化,假定立柱是以楼层处连接点为端支座,梁底连接点为中间支座的双跨梁,共三个支座,实际上每层只有两个支座(上一跨的C支座与A支座共用一个连接点)。双跨梁中间(B)支座有负弯距,两跨各有跨中弯距,其中中间(B)支座负弯距起控制作用,三个支座均有剪力,其中B以座+(-)剪力中有一个最大,起控制作用,由于B支座同时有剪力和弯距,除分别验算弯曲效应和剪切效应外,还需验算弯距与剪力同时作用下的折算应力。在对立柱与主柱结构连接验算时,B支座反力起控制作用。由于实际上A支座与C支座的反力都是通过A支座传给主体结构的,如果用A支座水平作用进行连接验算,水平作用应取A支座与C支座反力之和。 图5-3 双跨梁计算: B支座弯距 Mb = -q(L13+L23)/8L (5-22a) or Mb = -q L22 /8×(n2-n+1)/n2 (5-22b) 长跨跨中弯距 M2 =qL22/2×(1/2+Mb/ qL22)2 (5-23) A支座反力 Ra= qL1/2+Mb/ L1 (5-24a) B支座反力 Rb= qL1/2-Mb/ L1 +qL2/2-Mb/ L2= qL/2-Mb/ L1-Mb/ L2 (5-24b) C支座反力 Rc=qL2/2+Mb/ L2 (5-24c) B支座剪力 Vb左= -(qL1/2-Mb/L1) (5-25a) Vb右=(qL2/2-Mb/L2) (5-25b) 型材截面设计最大正应力值 b=N/A0+Mb/(1.05W) fa(fS) (5-26a)型材截面设计最大剪应力值 b= Vb×SS/I×tfV (5-26b)折算应力 zs=(b2+3b2)1/21.1fa(fS) (5-26c)长跨挠度 u2=qwkL24/EI (5-27a)挠度计算系数 =4Mb/qL22 (5-27b) 挠度系数 表5-300.013020.050.012240.100.011460.150.010690.200.009920.250.009150.300.008390.350.007630.400.006880.450.006150.500.00542验算立柱连接时,水平作用产生的拉力取B支座反力( Rb )或A支座反力( Ra )与 C支座反力( Rc )之和。C 铰接多跨梁a 单支点铰接多跨梁(多跨静定梁)(图5-4)(其支承条件和图5-2一样,只是取不同计算简图) 图5-4 幕墙立柱每层用一处连接件与主体结构连接,每层立柱在连接处向上悬挑一段,上一层立柱下端用插芯连接支承在此悬挑端上,实际上是一段段带悬挑的简支梁用铰连接成多跨梁,这种多跨静定梁计算简图要比取单跨简支梁与实际支承情况更为接近。由于上一跨梁B端以下一跨悬挑端(C点)作支座,上一跨B支座反力就是作用在下一跨C点的集中力,每层梁除作用有均布荷载外,除第一跨起始梁外,悬挑端(C点)还作用一集中力,这样在进行内力分析时,要从起始梁(第一跨)开始,才能逐步顺畅计算。第一跨梁A支座有由悬挑端均布荷载产生支座弯矩,简支段的正弯矩最大值不在弯中,第二跨开始还有C端第一跨B支座反力产生A支座负弯矩,由于第一跨B支座反力比其它跨(等跨时)大,这样第二跨A支座负弯矩比其它跨(等跨时) 大,验算立柱与主体结构连接时水平作用取q(a+L),即B支座与A支座反力之和。多跨静定梁计算: 当为等跨时(各跨L、a、q均相等) 第一跨B支座反力 R1B=qL1/2×1-(a1/L1)2 (5-28) 第i跨B支座反力 RiBi=2、4、6-=R1B×1-ai/Li -(ai/Li)i RiBi=3、5、7-=R1B×1-ai/Li +(ai/Li)i (5-29)(ai/Li)i 项,当i4以后,其值很微小,RiB逼近一定值,可近似取: 第i跨B支座反力 RiBi=4、5-= R1B×1-ai/Li (5-30) 第i跨集中力 Pii=2、3、4-=R(i-1)B (5-31) P2P3、P3P4-当i以后,PI逼近一定值,同时Mi逼近一定值。等跨多跨静定梁需验算三个控制截面:(1) 第一跨跨中弯距 M1=qL12/8×1-(ai/Li)2 (5-32) 第一跨B支座剪力 V1B=R1B= qL1/2×1-(a1/L1)2 (5-33) 型材截面设计最大正应力值 =M1/W+N/A0fa (5-34) 型材截面设计最大剪应力值 = V1BSs/Itfav (5-35) 第一跨跨中挠度 U1中=5qwkL14/384EI1-2 .4(a1/L1)2 (5-36) 第二跨C支座挠度 U2c=qwka2L23/24EI×-1+4(a2/L2)2+3(a2/L2)3+(P2a22L2/3EI)×(1+ a2/L2) (5-37) 第一跨总挠度 U1总= U1中+ U2c/220mm (5-38) 相对挠度 U1总/(L1+a2) 1/180 (5-39) (2) 第二跨A支座弯距 M2A= -(P2a2+qa22/2) (5-40) 第二跨A支座剪力 V2A= -P2+ qa2/2×(2+a2/L2); V2A=+P2×(a2/L2)+ qL2/2 (5-41) 型材截面设计最大正应力值 A=M2A/W+N/A0fa (5-42)型材截面设计最大剪应力值 A= V2ASs/Itfav (5-43)折算应力 ZS=(A2+3A2)1/21.1fa (5-44) (3) 第i跨跨中弯距 Mi= qLi2/8×1-(ai/Li)2-Piai×1+(ai/Li)2/2+ ai/Li (5-45) 第i跨跨中剪力 Vi中=+P i (ai/Li) (5-46) 型材截面设计最大正应力值 中=Mi/W+N/A0fa (5-47) 型材截面设计最大剪应力值 中= Vi中Ss/Itfav (5-48) 折算应力 ZS=(中2中+3中2)1/21.1fa (5-49) 第i跨跨中挠度 Ui中=5qwk/Li4/384EI-qwka2iL2i / 32EI-Pi aiL2i / 16EI (5-50) 第(i+1)跨C支座挠度 U(i+1)c=qwkaiLi3/24EI×-1+4(ai/Li)2+3(ai/Li)3+(Piai2Li/3EI)×(1+ ai/Li) (5-51)第一跨总挠度 Ui总= Ui中+ U(i+1)c/220mm (5-52) 相对挠度 Ui总/(Li+ai+1) 1/180 (5-53) 当为不等跨时各跨Li、ai、(qi)三项不等,或Li、ai、(qi)中有一(二)项不等时,要逐跨进行分析 ; 第一跨B支座反力 R1B=qL1/21-(a1/L2)2 (5-54)第i跨集中力 Pii=2、3、4-=R(i-1)B (5-55)第i跨B支座反力 R iB i=2、3、4-=qiLi/2×1-(ai/Li)2-Pi(ai/Li) (5-56)第一跨跨中弯距 M1=qL12/8×1-(a1/L1)2 (5-57) 第一跨B支座剪力 V1B=R1B= qL1/2× 1-(a1/L1)2 (5-58)第一跨跨中剪力 V1中=0 (5-59)型材截面设计最大正应

    注意事项

    本文(12Y第五章构件式玻璃幕墙结构设计.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