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资料】第十一章 学前教育社区化的发展趋势.ppt
第十一章 学前教育社区化的发展趋势,一.当今世界社区学前教育的发展,(一)社区教育的发展,起源:1844年丹麦教育学家科维隆在乡村创建国民高等教育学校发展:美国为适应各层次的人群提供适当的社区教育社区教育的特点:(1)地域性(2)开放性(3)实用性(4)综合性(5)双向性(6)非正规性,(二)社区学前教育的发展,1、美国的社区学前教育2、澳大利亚的社区学前教育,二.我国社区学前教育的兴起,(一)起步:陶行知1927 年搞乡村教育实验晏阳初 1926 年开展“平民教育”实验梁溯溟 1928 年在山东邹平开展“乡村建设,(二)发展:,广大社区为学前儿童的优生.优育.优教.创设环境在不断发展与提高正规学前教育机构幼儿园、托儿所、学前班的同时,发展非正规的多样化形成的社区学前的新摆式,三.我国城市在社区学前教育,(一)发展社区学前教育的必要性父母需要上班、年幼的孩子无法照料家长比较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儿童的发展与健康成长,需要一个良好的饿社区环境,(二)城市社区学前教育的特点,城市社区人群居住集中,便于社区学前教育的管理共同的生活意识为社区优先育人环境奠定了群众基础城市社区资源丰厚,为社区学前教育提供了人力、物力保证,(三)城市社区学前教育概况,积极创设条件,为更多的学前儿童提供保育教育机会以“三优”工程为龙头,形成社区学前教育工作网络优化街道地区的社会环境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儿童家庭提供帮助。为儿童提供活动环境,四.我国农村学前教育,(一)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各种形式幼儿园:接受3、4、5岁年龄儿童学前班:接受入小学前一年的儿童,也可接收入小学前两年的儿童幼儿班:接受36岁的儿童草原流动幼儿园,巡回辅导班游戏点学前教育基础儿童游戏场家庭辅导家长学校二、依靠农村社区发展学前教育,五.社区玩具图书馆的建设,(一)玩具图书馆在国外1972 年正式成立全英玩具图书馆协会(二)玩具图书馆在中国(三)建设和发展我国社区玩具图书馆的意义玩具图书馆是丰富儿童娱乐活动,促进儿童发展的重要场所。玩具图书馆的活动有助于培养儿童适应社会的能力儿童玩具图书馆有利于培养儿童爱读书的好习惯儿童玩具图书馆也是宣传科学育儿知识的良好场所,(四)社区儿童玩具图书馆的组织形式,馆址的选择与设施的配备玩具和图书种类的选择(五)童玩具图书馆的活动形式1.儿童在玩具图书馆进行活动2.儿童把玩具和图书借回家里使用(六)儿童玩具图书馆的组织管理儿童玩具图书馆的组织玩具图书馆的管理制度玩具图书馆的经费来源,六.我国学前教育社区化发展的趋势,(一)学前教育的价值1.对儿童发展的价值:(1)促进大脑发展。(2)有助于改善儿童的健康和营养状况2.对社会的价值(1)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学前教育,有助于幼儿更好地接受教育(2)学前教育的投资可降低基础教育的成本,并提高其效率,(3)学前教育的广泛实施,减少了社会中的不平等现象(4)学前教育的实施消除性别的不会,(5)学前教育有助于重要的社会道德 观念和社会价值观念的保持和巩固(6)学前教育的实施,将社会的目光集中到儿童(7)改善教育状况可使父母、家庭和整个社区都收益,复习题,名词解释社区教育简答社区教育的共同特点城市社区学前教育的特点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形式论述题学前社区教育的价值,以下为附加内容,以下为附加内容,让更多的农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刘天金20130507 陕西,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这是一项基础性工程、创新性工作,要大抓特抓、坚持不懈。让更多的农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目标)生产更多更好更安全的农产品供给社会(方向),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二、什么是新型职业农民三、如何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深刻背景农村劳动力持续转移,“人走村空”问题愈演愈烈 2012年我国农民工数量达到2.6亿,每年新增900-1000万。四川抽样调查:26%举家外出农户20%留守农户转移比例平均60%,高的70-80%,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深刻背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老人农业”“妇女农业”“小学农业”问题日益凸显陕西抽样调查:72%“80后”“90后”青壮年劳动力(农民工)55岁 务农农民平均年龄63%妇女83%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四川抽样调查:务农农民50岁以上54%,60岁以上30%,70岁以上13%;妇女60%;初中及以下90%。,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深刻背景农村新生劳动力离农意愿强烈,农业后继乏人问题步步紧逼新生代农民工76%不愿再回乡务农85%从未种过地(国家统计局2010年10省调查:90%的新生代农民工没有从事过一天的农业生产活动),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二)紧迫课题“谁来种地”“地如何种”?,党的十八大: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国务院常务会议:要采取有效措施,使一部分年轻人愿意在农村留下来搞农业,培养和稳定现代农业生产队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稳定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充分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经营积极性,使务农种粮有效益、不吃亏、得实惠。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动,农户兼业化、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农民利益诉求多元,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势在必行。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要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农业生产经营队伍,积极培育新型农民。聚焦“谁来种地”“地如何种”,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二)紧迫课题“谁来种地”“地如何种”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农村劳动力结构性不足:“不是没人种地,而是这地由什么人来种”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不是种不过来,而是怎么种得更好”,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三)历史使命回答好“谁来种地”“地如何种”的问题,历史性地落在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上。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着力解决农业生产力发展问题,明确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着力完善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农业生产关系,进一步强调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现代)家庭经营+合作组织+社会化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新型职业农民 新型生产经营主体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现代农业,新型职业农民是伴随农村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完善产生的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基本细胞,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支撑,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基本力量。,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四)重大意义不失时机地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是有利于促进农民从身份向职业的转变,在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中加快剥离“农民”的身份属性,使培育起来的新型职业农民逐步走上具有相应社会保障和社会地位的职业化路子,解决有人愿意在农村留下来搞农业的问题;,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四)重大意义不失时机地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二是有利于促进农民从传统农业生产向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的转变,在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中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使培育起来的新型职业农民逐步走上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经营的现代化路子,解决务农种粮有效益、不吃亏、得实惠的问题;,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四)重大意义不失时机地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三是有利于促进农民从传统小农生产向社会化大生产的转变,在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中加快培育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使培育起来的新型职业农民逐步走上“家庭经营+合作组织+社会化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组织化路子,解决保供增收长效机制的问题。,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过程,就是激活农民自身活力和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的过程,就是培养高素质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者的过程,就是培育“三农”事业发展未来的过程。,农业部部长韩长赋 应对农业后继乏人问题的挑战,必须在稳定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的基础上,大力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更多的农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世界性课题比如在英国,农场主平均年龄达到59岁。欧盟一直关注农民老龄化和培养青年农民问题,在CAP新一轮改革议案中提出,将2%的直接支付专门用于支持40岁以下的青年农民从事农业。,世界性课题法国经验 统筹农村劳动力转留 加强农业后继者培养 重视农业劳动力教育培训,切实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放在三农工作突出位置予以推动落实。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是伴随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农业劳动力供求结构已进入总量过剩与结构性、区域性短缺并存新阶段,关键农时缺人手、现代农业缺人才、新农村建设缺人力问题日显普遍,“谁来种地”“地如何种”事关13亿人的饭碗。,各级农业部门要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作为一项重要职责和基本任务,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将其放在三农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需求导向、综合配套”的原则,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以推动落实,培养和稳定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壮大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二、什么是新型职业农民,(一)基本表述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必然要求传统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变。从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农业生产经营现状及发展趋势看,新型职业农民是指以农业为职业、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的现代农业从业者。,二、什么是新型职业农民,(二)主要类型生产经营型: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专业技能型:农业工人、农业雇员等社会服务型:农村信息员、农产品经纪人、跨区作业农机手、统防统治植保员、村级动物防疫员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