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doc
一、 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某路与某路交汇处西南角,一期总建筑面积约74000,1#、7#、8#、9#、10#楼基础筏板厚度为1000, 2#、3#楼基础筏板厚度为1400厚,依据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的定义该部为大体积砼。二、 编制此方案的目的为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的原则,确保工程质量,所以编制此有争对性的专项施工方案。三、 编制依据 (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 (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三)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四)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95)(五)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JGJ6-99)(六)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四、大体积混凝土的材料、配比、制备及运输1 . 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除应符合工程设计所规定的强度等级、耐久性、抗渗性、体积稳定性等要求外,尚应符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特性的要求,并应符合合理使用材料、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混凝土绝热温升值的要求。为满足上述要求我们采取下列措施:(1)混凝土采用由本公司搅拌站供应的商品混凝土,因此要求混凝土搅拌站根据现场提出的技术要求,提前做好混凝土试配。(2)混凝土配合比应提高试配确定。按照国家现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及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中的有关技术要求进行设计。(3)粉煤灰采用外掺法时仅在砂料中扣除同体积的砂量。另外应考虑到水泥的供应情况,以满足施工的要求。2 . 大体积混凝土的制备和运输,除应符合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的要求外,尚应根据预拌混凝土运输距离、运输设备、供应能力、材料批次、环境温度等调整预拌混凝土的有关参数。3.原材料的要求:(一)配制大体积混凝土所用水泥的选择及其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a 所用水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的有关规定,当采用其他品种时,其性能指标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b 应选用中、低热硅酸盐水泥或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所用水泥其3d天的水化热不宜大于240kJ/kg,7d天的水化热不宜大于270kJ/kg。c 当混凝土有抗渗指标要求时,所用水泥的铝酸三钙含量不宜大于8%。d 所用水泥在搅拌站的入机温度不应大于60。e 水泥进场时应对水泥品种、强度等级、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凝结时间、水化热等性能指标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检。(二)骨料的选择,除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a 细骨料宜采用中砂,其细度模数宜大于2.3,含泥量不大于3%;b 粗骨料宜选用粒径531.5mm,并连续级配,含泥量不大于1%;c 应选用非碱活性的粗骨料;d 当采用非泵送施工时,粗骨料的粒径可适当增大。(三) 粉煤灰和粒化高炉矿渣粉,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 1596和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 18046的有关规定。(四) 所用外加剂的质量及应用技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19和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 外加剂的选择除应满足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a 外加剂的品种、掺量应根据工程所用胶凝材料经试验确定;b 应提供外加剂对硬化混凝土收缩等性能的影响;c 耐久性要求较高或寒冷地区的大体积混凝土,宜采用引气剂或引气减水剂。(五) 拌合用水的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 63的有关规定。4 . 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除应符合现行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范JGJ 55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a 采用混凝土60d或90d强度作为指标时,应将其作为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依据。b 所配制的混凝土拌合物,到浇筑工作面的坍落度不宜低于160mm。c 拌和水用量不宜大于175kg/m3。d 粉煤灰掺量不宜超过胶凝材料用量的40%;矿渣粉的掺量不宜超过胶凝材料用量的50%;粉煤灰和矿渣粉掺合料的总量不宜大于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用量的50%。e 水胶比不宜大于0.55。f 砂率宜为3842%。g 拌合物泌水量宜小于10L/m3。 h 在混凝土制备前,应进行常规配合比试验,并应进行水化热、泌水率、可泵性等对大体积混凝土控制裂缝所需的技术参数的试验;必要时其配合比设计应当通过试泵送,此内容由商混站负责。 i 凝土配合比时,应根据混凝土的绝热温升、温控施工方案的要求等,提出混凝土制备时粗细骨料和拌和用水及入模温度控制的技术措施。为满足上述要求我们材料选择为: (1)水泥:考虑普通水泥水化热较高,特别是应用到大体积混凝土中,大量水泥水化热不易散发,在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与混凝土表面产生较大的温度差,便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当表面拉应力超过早期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温度裂缝,因此确定采用水化热比较低的矿渣硅酸盐水泥,标号为42.5#,通过掺加合适的外加剂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混凝土的抗渗能力。(2)粗骨料:采用碎石,粒径5-25mm,含泥量不大于1。选用粒径较大、级配良好的石子配制的混凝土,和易性较好,抗压强度较高,同时可以减少用水量及水泥用量,从而使水泥水化热减少,降低混凝土温升。 (3)细骨料:采用中砂,山砂 (45%)+人工砂 (55%),平均粒径大于0.5mm,含泥量不大于5。选用平均粒径较大的中、粗砂拌制的混凝土比采用细砂拌制的混凝土可减少用水量10%左右,同时相应减少水泥用量,使水泥水化热减少,降低混凝土温升,并可减少混凝土收缩。(4)粉煤灰:由于混凝土的浇筑方式为泵送,为了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便于泵送,考虑掺加适量的粉煤灰。按照规范要求,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大体积粉煤灰混凝土时,其粉煤灰取代水泥的最大限量为25%。粉煤灰对水化热、改善混凝土和易性有利,但掺加粉煤灰的混凝土早期极限抗拉值均有所降低,对混凝土抗渗抗裂不利,因此粉煤灰的掺量控制在10以内,采用外掺法,即不减少配合比中的水泥用量。按配合比要求计算出每立方米混凝土所掺加粉煤灰量。(5)外加剂:设计无具体要求,通过分析比较及过去在其它工程上的使用经验,混凝土确定采用"山峰牌"(减水剂),每立方米混凝土2kg,减水剂可降低水化热峰值,对混凝土收缩有补偿功能,可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5.制备及运输a 混凝土的制备量与运输能力满足混凝土浇筑工艺的要求,并应用具有生产资质的预拌混凝土生产单位,其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预拌混凝土GB/T 14902的有关规定,并应满足施工工艺对坍落度损失、入模坍落度、入模温度等的技术要求。b 多厂家制备预拌混凝土的工程,应符合原材料、配合比、材料计量等级相同,以及制备工艺和质量检验水平基本相同的原则。c 混凝土拌合物的运输应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输车应具有防风、防晒、防雨和防寒设施。d 搅拌运输车在装料前应将罐内的积水排尽。e 搅拌运输车的数量应满足混凝土浇筑的工艺要求,计算方法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f 搅拌运输车单程运送时间,采用预拌混凝土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预拌混凝土GB/T 14902的有关规定。g 搅拌运输过程中需补充外加剂或调整拌合物质量时,宜符合下列规定:(1) 当运输过程中出现离析或使用外加剂进行调整时,搅拌运输车应进行快速搅拌,搅拌时间应不小于120s;(2) 运输过程中严禁向拌合物中加水。h 运输过程中,坍落度损失或离析严重,经补充外加剂或快速搅拌已无法恢复混凝土拌和物的工艺性能时,不得浇筑入模。五、施工技术措施准备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应进行图纸会审,提出施工阶段的综合抗裂措施,作好关键部位的施工作业技术交底。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在混凝土的模板和支架、钢筋工程、预埋管件等工作完成并验收合格的基础上进行。施工现场设施应按施工总平面布置图的要求按时完成,场区内道路应坚实平坦,必要时,应与市政、交管等部门协调,制订场外交通临时疏导方案。施工现场的供水、供电应满足混凝土连续施工的需要,当有断电可能时,应有双路供电或自备电源等措施。大体积混凝土的供应能力应满足混凝土连续施工的需要,不宜低于单位时间所需量的1.2倍。 用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设备,在浇筑混凝土前应进行全面的检修和试运转,其性能和数量应满足大体积混凝土连续浇筑的需要。混凝土的测温监控设备宜按本规范的有关规定配置和布设,标定调试应正常,保温用材料应齐备,并应派专人负责测温作业管理。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应对工人进行专业培训,并应逐级进行技术交底,同时应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和交接班制度。后浇带或跳仓方留置的竖向施工缝,宜用钢板网、铁丝网或小木板拼接支模,也可用快易收口网进行支挡;后浇带的垂直支架系统宜与其它部位分开。大体积混凝土的拆模时间,应满足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对混凝土的强度要求,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应大于20;当模板作为保温养护措施的一部分时,其拆模时间应根据本规范规定的温控要求确定。大体积混凝土有条件时宜适当延迟拆模时间,拆模后,应采取预防寒流袭击、突然降温和剧烈干燥等措施。六、施工准备工作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要求比较高,特别在施工中要防止混凝土因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差产生温度应力裂缝。因此需要从材料选择上、技术措施等有关环节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才能保证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顺利施工。基础底板钢筋及柱、墙插筋应分段尽快施工完毕,并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基础底板上的地坑、积水坑采用组合钢模板支模,不合模数部位采用木模板支模。将基础底板上表面标高抄测在柱、墙钢筋上,并作明显标记,供浇筑混凝土时找平用。浇筑混凝土时预埋的测温管及保温随需的塑料薄膜、草席等应提前准备好。项目经理部应与建设单位联系好施工用电,以保证混凝土振捣及施工照明用。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后勤人员、保卫人员等昼夜排班,坚守岗位,各负其责,保证混凝土连续浇灌的顺利进行。七、施工要求(1) 大体积砼的浇筑施工要点每一施工段水平面不留设施工缝,浇筑方向由北向南方向推进,一次连续浇筑施工完毕。(2)大体积砼的施工时间安排由于本部份工程施工时间正好是中考和高考时间,不能进行夜间施工,所以本工程的施工区段划分为各幢楼的筏板和局部的杭浮板,以设计图的施工后浇带作划分,各段砼的工程量在650900m3之间,本工程筏基砼浇筑阶段计划每小时供应量60m3砼,采用3台HBT60拖式泵车计划在9至12小时内完成筏形基础相应区段内砼的全部浇筑。(3)大体积砼的浇筑方法每一浇筑带内砼采取斜面分层的浇筑方法,斜面坡度控制在1:61:10之间,浇筑过程中采取自下而上斜面分层浇筑,每层厚度300mm向前推进,直至浇筑结果,操作时注意控制流淌坡度,以保证每层砼之间间隔浇筑时间控制在3h 内,大体积砼浇筑过程中采取的几项技术措施如下:混凝土的振捣在每一浇筑带的前布置4台插入式振捣器,其中3台振捣器布置在泵管出料口处,负责上部砼的振捣,其余布置在中部及坡角处,为防止集中堆料,先振捣出料的砼,使形成自然坡度,然后行列式由下而上再全面振捣,严格控制振捣时间、振动点间距和插入深度。砼的泌水处理本工程在浇筑、振捣过程中,上涌的泌水和浮浆将顺砼坡面下流到坡角坑度,由此在混凝土垫层施工时,沿基础基坑长方向上做成1/1000的坡度,使大部分泌水顺垫层坡度流向基坑西面,此时可用潜水点至坑顶端,此时改变混凝土浇筑方向,即从另一顶端往回浇筑,与原斜坡相交形成集水坑,随着浇筑砼的推进集水坑逐步在中间缩成水潭,此时可用潜水泵将积水排至坑外明沟。砼的表面处理大体积浇筑完成后45h左右,初步按标高用长括尺括平,在初凝前(本工程砼初凝时间为6h)用铁滚筒碾压数遍。再用木抹抹平压实,以闭合收水裂缝,浇筑完毕12小时内覆盖两层双层订袋,并加盖塑料布一层。 在大体积混凝土工程除应满足设计规范及生产工艺的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1 大体积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为C30,可利用混凝土60d或90d的强度作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强度评定及工程验收的依据。2 大体积混凝土的结构配筋除应满足结构强度和构造要求外,如温度应力超标时还应结合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方法配置控制温度和收缩的构造钢筋。3 设计中已采用减少大体积混凝土外部约束的技术措施,既设计中已将筏板用后浇带分为七个近似正方形的区域。 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前,宜对施工阶段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的温度、温度应力及收缩应力进行试算,并确定施工阶段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的升温峰值,里表温差及降温速率的控制指标,制定相应的温控技术措施。 温控指标宜符合下列规定:1 混凝土浇筑体在入模温度基础上的温升值不宜大于50; 2 混凝土浇筑块体的里表温差(不含混凝土收缩的当量温度) 不宜大于25;3 混凝土浇筑体的降温速率不宜大于2.0/d。4 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宜大于20。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应做好各项施工前准备工作,并与当地气象台、站联系,掌握近期气象情况。必要时,应增添相应的技术措施,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的施工采用整体分层连续浇筑施工(图1-1)图1-1 推移式连续浇筑施工5.1.3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设置水平施工缝时,除应符合设计要求外,尚应根据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温度裂缝控制的要求、混凝土的供应能力、钢筋工程的施工、预埋管件安装等因素确定其间隙时间。后浇带施工:后浇带的设置和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宜规定合理的工期,在不利气候条件下应采取确保工程质量的措施。钢筋加工在现场钢筋场进行,柱、墙插筋施工,柱、墙插筋应保证位置准确。基础底板钢筋及柱、墙插筋施工完毕,组织一次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方可浇筑混凝土。3、混凝土浇筑(1)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用混凝土运输车运到现场,采用2台混凝土输送泵送筑。(2)混凝土浇筑时应采用“分区定点、一个坡度、循序推进、一次到顶”的浇筑工艺。钢筋泵车布料杆的长度,划定浇筑区域,每台泵车负责本区域混凝土浇筑。浇筑时先在一个部位进行,直至达到设计标高,混凝土形成扇形向前流动,然后在其坡面上连续浇筑,循序推进。这种浇筑方法能较好的适应泵送工艺,便每车混凝土都浇筑在前一车混凝土形成的坡面上,确保每层混凝土之间的浇筑间歇时间不超过规定的时间。同时可解决频繁移动泵管的间题,也便于浇筑完的部位进行覆盖和保温。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间歇时间不得超过6h,如遇特殊情况,混凝土在4h仍不能连续浇筑时,需采取应急措施。即在己浇筑的混凝土表面上插12短插筋,长度1米,间距50mm,呈梅花形布置。混凝土浇筑时在每台泵车的出灰口处配置34台振捣器,因为混凝土的坍落度比较大,在1.5米厚的底板内可斜向流淌1米远左右,2台振捣器主要负责下部斜坡流淌处振捣密实,另外12台振捣器主要负责顶部混凝土振捣。由于混凝土坍落度比较大,会在表面钢筋下部产生水分,或在表层钢筋上部的混凝土产生细小裂缝。为了防止出现这种裂缝,在混凝土初凝前和混凝土预沉后采取二次抹面压实措施。现场按每浇筑100方(或一个台班)制作3组试块,1组压7d强度,1组压28d强度归技术档案资料用;l组作仍14d强度备用。防水混凝土抗渗试块按规范规定每单位工程不得少于2组。考虑本工程不太大,按规定取2组防水混凝土抗渗试块。5、混凝土测温根据业主及设计要求,对基础底板混凝土进行温度检测;基础底板混凝土中部中心点的温升高峰值,该温升值一般略小于绝热温升值。一般在混凝土浇筑后3d左右产生,以后趋于稳定不在升温,并且开始逐步降温。规范规定,对大体积混凝土养护,应根据气候条件采取控温措施,并按需要测定浇筑后的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度,将温差控制在设计要求的范围内;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温差不宜超过25度;本工程设计无具体要求,即按规范执行。表面温度的控制可采取调整保温层的厚度。(1)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时应设专人配合预埋测温管。委托书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测温管的长度分部为两种规格,测温点约布置见附图2。测温线应按测温平面布置图进行预埋,预埋时测温管与钢筋绑扎牢固,以免位移或损坏。每组测温线有2根(即不同长度的测温线)在线的上断用胶带做上标记,便于区分深度。测温线用塑料带罩好,绑扎牢固,不准将测温端头受潮。测温线位置用保护木框作为标志,便于保温后查找。 (2)配备专职测温人员,按两班考虑。对测温人员要进行培训和技术交底。测温人员要认真负责,按时按孔测温,不得遗漏或弄虚作假。测温记录要填写清楚、整洁,换班时要进行交底。 (3)测温工作应连续进行,每测一次,持续测温及混凝土强度达到时间, 强度,并经技术部门同意后方可停止测温。(4)测温时发现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与部门温度之差达到25度或温度异常,应及时通知技术部门和项目技术负责人,以便及时采取措施。(5)测温采用液晶数字显示电子测温仪,以保证测温及读数准确。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里表温差、降温速率及环境温度及温度应变的测试,在混凝土浇筑后,每昼夜可不应少于4次;入模温度的测量,每台班不少于2次。6.0.3 测温元件的选择应符合以下列规定:1 测温元件的测温误差不应大于0.3(25环境下);2 测试范围:-30150;3 绝缘电阻应大于500M;6.0.4 温度和应变测试元件的安装及保护,应符合下列规定:测试元件安装前,必须在水下1m处经过浸泡24h不损坏;测试元件接头安装位置应准确,固定应牢固,并与结构钢筋及固定架金属体绝热;测试元件的引出线宜集中布置,并应加以保护;测试元件周围应进行保护,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下料时不得直接冲击测试测温元件及其引出线;振捣时,振捣器不得触及测温元件及引出线。测试过程中宜及时描绘出各点的温度变化曲线和断面的温度分布曲线;发现温控数值异常应及时报警,并应采取本应的措施。6、混凝土养护(1)混凝土浇筑及二次抹面压实后应立即覆盖保温,先在混凝土表面覆盖二层草席,然后在上面覆一层塑料薄膜。(2)新浇筑的混凝土水化速度比较快,盖上塑料薄膜后可进行保温保养,防止混凝土表面因脱水而产生干缩裂缝,同时可避免草席因吸水受潮而降低保温性能。(3)柱、墙插筋部位是保温的难点,要特别注意盖严,防止造成温差较大或受冻。(4)停止测温的部位经技术部门和项目技术负责人同意后,可将保温层及塑料薄膜逐层掀掉,使混凝土散热。五、主要管理措施1、拌制混凝土的原材料均需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同时要注意各项原材料的温度,以保证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与理论计算基本相近。2、在混凝土搅拌站设专人掺入外加剂,掺量要准确。3、施工现场对商品混凝土要逐车进行检查,测定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温度,检查混凝土量是否相符。混凝土温度应控制在30之内,同时严禁混凝土搅拌车在施工现场临时加水。4、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间歇时间不得超过35h,同时已浇筑的混凝土表面温度在未被新浇筑的混凝土覆盖前不得低于 度。5、试验部门设专人负责测温及保养的管理工作,发现问题应及时向项目技术负责人汇报。6、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基槽内的杂物清理干净。 7、加强混凝土试块制作及养护的管理,试块拆模后及时编号并送入标养室进行养护 七、 特殊气侯条件下的施工1 工部份大体积混凝土计划是在夏季施工,所以施工过程中可能遇炎热、大风或者雨天气时,所以必须采用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的技术措施。炎热天气浇筑混凝土时,宜采用遮盖、洒水、拌冰屑等降低混凝土原材料温度的措施,混凝土入模温度宜控制在30以下。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保湿保温养护;条件许可时,应避开高温时段浇筑混凝土。大风天气浇筑混凝土,在作业面应采取挡风措施,并增加混凝土表面的抹压次数,应及时覆盖塑料薄膜和保温材料。雨天不宜露天浇筑混凝土,当需施工时,应采取确保混凝土质量的措施。浇筑过程中突遇大雨或大雪天气时,应及时在结构合理部位留置施工缝,并应尽快中止混凝土浇筑;对已浇筑还未硬化的混凝土应立即进行覆盖,严禁雨水直接冲刷新浇筑的混凝土。八、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和温度应力计算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必须进行温度和温度应力的计算,并预先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控制温度差值,控制裂缝的开展,做到心中有数,科学指导施工,确保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1、温度计算 搅拌站提供的混凝土每立方米各项原材料用量及温度如下: 水泥:367kg,19。 砂子:730kg,20,含水率为3%。 石子:1083kg,19,含水率为2%。 水:195kg,18。 粉煤灰:35kg,19。 外加剂:27kg,19。 (1)混凝土拌合物的温度 T0=0.9(mceTce+msaTsa+mgTg)+4.2Tw(mw- msa-gmg)+c1(samsaTsa+gmgTg)-c2(samsa+gmg)÷4.2mw+0.9(mce+msa+mg) 式中 T0混凝土拌合物的温度()。 mw、mce、msa、mg 水、水泥、砂、石的用量(kg)。 Tw、Tce、Tsa、Tg 水、水泥、砂、石的温度()。 sa、g 砂、石的含水率(%)。 c1、c2 水的比热容(kJ/kg.K)及溶解热(kJ/kg)。 当骨料温度>0时, c1=4.2,c2=0; 0时, c1=2.1,c2=335。 为了计算简便,粉煤灰和外加剂的重量均计算在水泥的重量内。 T0=0.9(429×19+730×20+1083×19)+4.2×18(195-3%×730-2%×1083)+4.2(3%×730×20+2%×1083×19)-0÷4.2×195+0.9(429+730+1083)=19.04 (2)混凝土拌合物的出机温度 T1=T0-0.16(T0-Ti) 式中 T1混凝土拌合物的出机温度(); Ti搅拌棚内温度()。 T1=19.04-0.16(19.04-24)=19.8 (3)混凝土拌合物浇筑完成时的温度 T2=T1-(tt+0.032n)(T1-Ta) 式中 T2混凝土拌合物经运输至浇筑完成时的温度(); T1温度损失系数(h-1); 混凝土自运输至浇筑完成时的时间(h); tt混凝土转运次数; Ta运输时的环境气温()。 T2=19.8-(0.25×0.7+0.032×3)19.8-(20)=19.85 混凝土拌合物浇筑完成时的温度计算中略去了模板和钢筋的吸热影响。有关的计算可以参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的附录三。 (4)混凝土最高升温值 Tmax=T2+mce/10+F/50 式中Tmax混凝土最高升温值(); mce水泥用量(kg); F粉煤灰用量(kg)。 Tmax=19.85+367/10+35/50=57.25 该温度为基础底板混凝土内部中心点的温升高峰值,该温升值一般都略小于绝热温升值,一般在混凝土浇筑后3d左右产生,以后趋于稳定不再升温,并且开始逐步降温。 (5).混凝土表面温度 规范规定: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应根据气候条件采取控温措施,并按需要测定浇筑后的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度,将温差控制在设计要求的范围内以内;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温差不宜超过25。 由于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升值理论计算为57.25,因此将混凝土表面的温度控制在33左右,这样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以及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均不超过25。表面温度的控制可采取调整保温层的厚度。 (6).保温材料厚度计算 保温材料采用岩棉被,基础底板的厚度按1.4m计算,保温用的岩棉被厚度计算如下: 0.5H(Ta-Tb)/1(Tmax-Ta).K 式中养护材料所需的厚度(m); H结构物的厚度(m); 养护材料的导热系数(W/m.K); 1混凝土的导热系数(W/m.K),取2.3 W/m.K Tmax混凝土中的最高温度(); Ta混凝土与养护材料接触面处的温度(),当内外温差控制在25时,则取Ta = Tmax -25; Tb混凝土达到最高温度时的大气平均温度(); K传热系数的修正值。 =0.5×1.4×0.05×(33-24)/2.3×(57.25-33)×1.3=0.004(m) 保温材料采用一层4mm厚的岩棉被。1m厚的基础底板由于表面至中心点的距离更近,其表面的温度会更高一些,保温层的厚度可相应减薄些。 2、温度应力计算 混凝土浇筑后18d左右,水化热量值基本达到最大,所以计算此时由温差和收缩差引起的温度引力。 (1)混凝土收缩变形值计算 y(t)=0y(1-e-0.01t)×M1×M2×M3××M10 式中 y(t)各龄期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值; 0y标准状态下的混凝土最终收缩值,取值3.24×10-4; e常数,为2.718; t从混凝土浇筑后至计算时的天数; M1、M2、M3M10考虑各种非标准条件的修正系数,按简明施工计算手册表5-55取用。 根据已知条件和查表5-55,取值如下: M1=1.25,M2、M3、M5、M8、M9均为1,M4=1.21,M6=0.93,M7=0.77,M10=0.90 y(18)= 3.24×10-4(1-2.718-0.01×18)×1.25×1×1.21×0.93×0.77×0.90=0.520×10-4 (2)混凝土收缩当量温差计算 Ty(t)=-y(t)/ 式中 Ty(t)各龄期混凝土收缩当量温差(),负号表示降温; y(t)各龄期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值; 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取1.0×10-5。 Ty(18)=-0.520×10-4/(1.0×10-5)=-5.2 (3)混凝土的最大综合温度差 T=T2+2/3Tmax+Ty(t)-Th 式中 T混凝土的最大综合温度差(); T2混凝土拌合物经运输至浇筑完成时的温度(); Tmax混凝土最高温升值(); Ty(t)各龄期混凝土收缩当量温差(); Th混凝土浇筑后达到稳定时的温度,一般根据历年气象资料取当地年平均气温()。 T=19.85+2/3×57.25+5.2-16.9=8.16 (负值为降温) (4)混凝土弹性模量计算 Ee(1-e-0.09t) 式中 E(t)混凝土从浇筑后至计算时的弹性模量(N/mm2); Ee混凝土的最终弹性模量(N/mm2),可近似取28d的弹性模量; T混凝土从浇筑后到计算时的天数。 E(18)=3.0×104(1-e-0.09×18)=2.406×104N/mm2 (5)混凝土温度收缩应力计算 由于基础底板两个方向的尺寸都比较大,所以考虑两个方向所受的外约束来进行计算。 =E(t)./2.TlmaxH(t,) 式中 混凝土的温度应力(N/mm2); H(t)考虑徐变影响的松弛系数,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中表B.6.1取用; =-2.406×104×1×10-5/2×25×0.251=-0.755 N/mm2 采用42.5号矿渣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在养护温度20左右,龄期18d时的强度可达到设计强度的85%左右,掺加了防水剂以后,龄期18d时的混凝土强度可达到设计强度的95%以上。C30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设计值为2.01N/mm2 ,设计强度的95%为1.91 N/mm2。 K=1.91/0.755=2.5>1.15 满足要求式中K抗裂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