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最新文档煤场、料渣场扬尘污染控制技术规范.doc

    • 资源ID:2846865       资源大小:761.50K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最新文档煤场、料渣场扬尘污染控制技术规范.doc

    煤场、料渣场扬尘污染控制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标准编制组二一五年一月项目名称:煤场、料渣场扬尘污染控制技术规范下达任务文件:河北省环境保护厅标准编制单位:河北省环境科学学会标准编制组成员:序号姓名职务/职称专业所 在 单 位1于 海高 工经济管理河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2耿媛媛工程师环境工程河北环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3韩 鹏助理工程师环境工程河北环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4刘晨鹤助理工程师环境科学河北省环境科学学会5王 婷工程师环境工程河北环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6程 飞工程师环境工程河北省清洁生产技术服务中心7史晓宇/会计电算化河北省环境科学学会8王金利工程师统计学河北省众联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9沈绍进助理工程师环境科学河北环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10杜鹏芳高 工环境工程河北省清洁生产技术服务中心11柳领君工程师环境科学河北环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12闫 宁正高工放射化工石家庄市环境监测站13杜 静正高工环境工程河北省环境科学学会14胡俊明正高工环境工程河北省环境保护厅15白进杰高 工环境工程河北省环境科学学会科技标准处项目管理人:李红彦目 录1 任务来源及工作过程11.1任务来源11.2工作过程22 规范编制的必要性、编制原则和技术路线42.1 制定煤场、料渣场扬尘污染控制技术规范的必要性和意义42.2 标准制定的原则、方法和技术依据42.2.1 制定原则42.2.2 编制依据42.2.3 技术路线52.3 主要内容63.煤场、料渣场粉尘扩散因素及起尘机理探讨73.1 粉尘扩散的影响因素73.1.1 气象条件73.1.2 粉尘扩散的内部因素93.2 起尘机理113.2.1 尘粒的受力分析113.2.2 尘粒的起动过程124.煤场、料渣场扬尘防治技术措施155. 防风抑尘网与棚化设计175.1防风抑尘网设计参数175.1.1 防风抑尘网种类175.1.2.防风抑尘网设计175.2封闭棚化设计参数216.扬尘控制的管理措施221 任务来源及工作过程1.1任务来源颗粒物是空气环境中的主要污染物,按照颗粒物粒径大小可以分为总悬浮颗粒物(TSP指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m的悬浮颗粒)、可吸入颗粒物(PM10指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m的悬浮颗粒)及呼吸性颗粒物(PM2.5指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2.5m的悬浮颗粒)。扬尘污染属于颗粒物污染的一种,其主要来源于固体物料的研磨、粉碎、装卸过程中,可通过呼吸进入人体,进而危害人的呼吸系统,引起呼吸道疾病。而物料装卸过程中的尘源扩散往往构成扬尘污染的主体。我省处于我国北方地区,年平均温度较低,降水量偏少,气候寒冷干燥,风力较强,蒸发量大,因风力作用造成的物料损失很大,为物料储运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造成了料堆场周边的环境污染,给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为落实省委、省政府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和省政府河北省钢铁水泥电力玻璃行业大气污染治理攻坚行动方案要求,突出和强化标准倒逼机制,发挥地方标准在控制污染排放、调节行业准入和压减落后产能中的积极作用,推荐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控制煤场、料渣场扬尘的产生以及对环境污染和对人体健康的损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环境保护部与31个省(区、市)签署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等,结合我省煤场、料渣场扬尘的实际情况,提出制定“河北省煤场、料渣场扬尘污染控制技术规范”申请。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扬尘污染危及环境和人体健康,已成为世界污染难题。2010年5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33号),意见指出,要把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作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重点区域,到2015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形成区域大气环境管理的法规、标准和政策体系,使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下降,重点企业全面达标排放,重点区域内所有城市空气质量达到或好于国家二级标准,酸雨、灰霾和光化学烟雾污染明显减少。2011年7月21日环境保护部印发了关于未纳入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污染物排放控制与监管问题的通知(环发201185号),明确规定:对于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中没有规定排放限值的污染物,排污行为不得造成环境质量超标,不得损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通过进一步落实排污者的环境保护责任、严格执行现行环境管理制度和排放标准、加强环境质量监控,确保环境质量达标。2013年9月12日国务院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国十条”。第一条就提到了大型煤堆、料堆要实现封闭储存或建设防风抑尘设施。目前国家尚未出台有关煤场、料渣场扬尘污染控制技术规范。我省乃至全国的煤场、料渣场主要以露天式的粗放型管理为主。煤场、料渣场颗粒物面源污染的监管一直处于无序状态,普遍采用的防风抑尘网投资大,其优化改进方案缺乏技术支持;洒水抑尘也因其冬季结冰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对扬尘污染治理日益重视,对有效防尘抑尘方法需求迫切。因此,河北省煤场、料渣场扬尘污染控制技术规范的制定是我省扬尘防治的需求,是我省环境主管部门强化监督管理工作的需要,是对我省完成“十二五”环境保护节能减排重点任务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实际意义,是非常必要的。河北省煤场、料渣场扬尘污染控制技术规范的提出,也为便于从“规范煤场、料渣场的建设和管理,加强对扬尘的排放控制,保障人体健康,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等环节”提供切实可行的技术支撑。1.2工作过程2014年2月17日,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关于征集2014年河北省地方标准修订项目的通知,面向全省征集2014年度河北省地方标准修订项目要求。依照文件精神,河北省环境保护厅科技处将煤场、料渣场扬尘污染控制技术规范编制工作委托河北省环境科学学会。学会在承接任务后成立煤场、料渣场扬尘污染控制技术规范编制组。编制组召开内部会议,初步确定标准内容,同时明确了研究内容、技术关键、技术路线、时间进度、考核指标和最终提交的成果形式。至此,本项目的制订工作全面开始启动。任务承接后,编制组依照工作计划首先进行文献查阅,现场调研考察、咨询,进一步深入了解我省扬尘控制防治技术现状。2014年2月28日,河北省环境保护厅在石家庄市组织召开了河北省煤场、料渣场扬尘污染控制技术规范编制初审论证会。由河北省环境保护厅、河北省众联能源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石家庄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河北科技大学单位组成了4人评审专家组,专家组认真听取了编制单位河北省环境科学学会的汇报,详细审阅了编制组提交的开题报告材料,经过充分讨论,提出了专家组意见。评审会进一步明确了工作内容,技术关键、技术路线、时间进度、考核指标以及最终提交成果的形式等。开题论证会之后,承担单位对调研过程实地调查情况进行了汇总、分析,对堆存扬尘中降尘量、颗粒物发生机理进行定量分析研究,根据模拟计算研究颗粒物迁移规律及对环境影响程度,结合当地气候地理特征,通过现场调研分析,编制完成了煤场、料渣场扬尘污染控制技术规范(初稿)及编制说明,并提交河北省环保厅科技处。河北省环保厅科技处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对标准内容进行了技术审核,并提出修改意见。对于编制组根据有关单位和专家的意见对标准及编制说明内容进行了调整,对专家提出的“研究不同物料不同粒径不同风速下的起尘量,不同含水率时的起尘量,不同堆存方式、垛型起尘量,不同作业方式下的起尘量”进行了阐述;对专家提出的“针对不同粒径物料给出具体的污染防治措施”的建议,技术规范中分别按粉状料和块状料给出污染防治措施;对于专家提出的“煤场、料渣场扬尘污染控制环境管理内容增加”,已在规范报告中增加。通过修改后形成了煤场、料渣场扬尘污染控制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第一稿)及编制说明。2 规范编制的必要性、编制原则和技术路线2.1 制定煤场、料渣场扬尘污染控制技术规范的必要性和意义我省煤场、料渣场扬尘污染严重,近几年部分城市大气颗粒物源解析研究结果表明,扬尘是造成城市颗粒物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2014年9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中新增了扬尘污染防治的条款(第53条),2001年3月国家环保总局会同建设部下发了关于控制城市扬尘污染的指导意见,要求进一步加强城市扬尘污染控制。与此同时,我省一些重点行业如钢铁、电厂、水泥等针对扬尘污染采取了很多措施。尽管控制扬尘污染已引起各级政府及环境保护部门的重视,并在积极采取防治措施,但由于对扬尘的污染特点、防治技术等研究还比较少,更缺乏具有普遍指导作用的扬尘污染防治技术规范,因此煤场、料渣场扬尘污染还难以得到有效控制。本标准的主要作用在于为各料场正确地估算扬尘的污染程度并制定有效的、适合当地技术经济条件的扬尘污染防治措施提供技术方法。2.2 标准制定的原则、方法和技术依据2.2.1 制定原则(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我省的产业政策,与现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政策方针相一致;(2)充分考虑技术规范的适用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明确控制范围和技术方法;(3)分类指导原则:对不同行业、不同堆存形式提出不同的控制技术规范;(4)技术措施与管理措施相结合:不仅对扬尘污染控制提出技术规范,而且从管理的角度予以规定。2.2.2 编制依据(1)技术依据:国内外在扬尘污染控制方面及相关领域中的研究成果。(2)规范性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实施,2011年更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修订);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1997年1月1日实施);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2012年12月5日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3年9月12日发布);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2013年9月7日);环境保护部与31个省(区、市)签署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2014年1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33号)(2010年5月14日);关于未纳入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污染物排放控制与监管问题的通知(环发201185号)(2011年7月2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北省钢铁水泥电力玻璃行业大气污染治理攻坚行动方案的通知(冀政函2013154号)(2013年11月26日);中共河北省委 河北省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2013年9月6日)。2.2.3 技术路线本研究对堆存扬尘中降尘量、颗粒物发生机理进行定量分析研究,根据模拟计算研究颗粒物迁移规律及对环境影响程度,结合当地气候地理特征,通过现场调研分析,制定扬尘污染控制技术规范。本技术规范编制的技术路线如图1.1所示。图1.1 规范编制技术路线2.3 主要内容防治煤场、料渣场扬尘污染技术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扬尘的定义、主要扬尘源排放因子的确定方法、扬尘污染源的防治技术及使用方法等。3.煤场、料渣场粉尘扩散因素及起尘机理探讨物料在堆存、运输、装卸过程中所产生的粉尘和扩散现象相当复杂,它与装卸堆存转运物料的种类及含水量、堆放方式、粒径大小、周边地形以及气象条件等诸多因素有关。现有堆料场大多为露天堆场,属于开放性尘源,产尘点多、涉及面广,粉尘受到风力和机械力时会产生很大浓度,因此,了解粉尘扩散因素,探索起尘规律对于料堆场空气颗粒物污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1 粉尘扩散的影响因素3.1.1 气象条件粉尘在大气中的运动,与气象条件关联最为密切。大气边界层是直接影响粉尘扩散的大气层,而靠近地面几十米的近地面层对粉尘扩散更为显著。在边界层内,不仅温度、风向、风速和湿度都随高度的变化较为明显,而且地形和表面粗糙度差别也很大。因此,粉尘在大气中的运动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影响大气污染的气象条件主要包括风、温度、大气稳定度、混合层高度等几个方面。(1) 风速和风向风速表征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水平输送速率,是大气水平扩散能力的指标;风向则影响污染物水平输送的方向。一般来说,风速小,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输送,污染源和污染源下风向加重污染区域。相关研究表明,风速完全静风时由于没有混流混合,空气污染不是最重;在微风(v在1m/s左右)时,空气污染最严重。风速在2-6m/s时,污染随着风速增大而减小;当大风时(v大于等于8m/s)时,可能刮起扬尘,春季大范围大风可能造成沙尘暴,污染更重。KIM等对2001年春天韩国汉城的4个不同监测点的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发现,TSP浓度与风速存在一定关系,风速的增加通常能促进颗粒物浓度的增加。(2) 温度温度是常规的一个气象参数。多篇文献表明单独的温度与污染物浓度之间的关联性不强。樊守彬等分析夏季持续高温天气对北京市大气PM2.5的影响时指出持续高温比非持续高温更利于污染物的扩散,这是由于持续高温期间活跃的光化学反应对细粒子的产生起到重要作用。(3) 大气稳定度大气稳定度是反映大气湍流扩散能力的一个物理量。通常是大气越稳定,大气湍流越弱,稀释扩散能力越小;反之大气越不稳定,大气湍流就越强,稀释扩散能力越好。大气稳定时通常是逆温状态,气温随垂直高度的升高而增高,空气上重下轻而不产生空气交换,污染严重。蔡新玲等研究西安十年天气状况,研究表明稳定度频率变化与湍流强弱变化有关:夜间湍流减弱,故大气层结较稳定;午后太阳辐射强,对流旺盛而大气层结多不稳定。采用国际通用的Pasquill稳定度分类方法,把稳定度分为强不稳定、不稳定、弱不稳定、中性、较稳定、和稳定六级。它们分别表示为A、B、C、D、E、F,而大气的扩散能力也依次顺序逐渐减弱。(4) 混合层高度混合层高度是反映大气扩散能力的一个物理量。通常混合层高度越高,稀释扩散范围越大,污染物浓度越小。所以,混合层高度是计算污染物浓度一个很重要的参数。在国家标准(GB/T13201-91)文件中对混合层高度做了规定,当大气稳定度为A、B、C和D时,可采用下面的公式计算:H=asU10/f (3-1)当大气稳定度为E和F时:H=bs (3-2)式中:U1010米高度处平均风速,m/s;大于6 m/s时取6 m/s;as,bs混合层系数;f地转参数,由公式f=2sin来确定。地球自转角=7.27×10-5rad/s;为地理纬度。相关研究表明,自2003年上海混合层高度呈上升趋势,与风速频率相同。韩素芹研究天津20002004空气质量时发现,NO2、SO2、PM10浓度与混合层厚度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即最大混合层厚度越大浓度越低。叶堤在研究重庆污染的研究中指出,大气污染程度与混合层高度呈负相关性,较低的混合层高度是造成地面污染物蓄积,导致持续污染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3.1.2 粉尘扩散的内部因素粉尘起尘除了受气象条件的影响外,粉尘自身的特性对起尘影响也很大。其中,粉尘的粒径对起尘风速起决定作用,而粉尘的含湿量、氧化程度、饱水分含量和吸水率等都对堆料场粉尘起尘有不可忽视的影响。(1) 粉尘粒径前人利用风洞实验,研究露天堆煤场粉尘排放因子与风速、表面水分含量、粒径之间的相关性,得出了如下的关系式: (3-3)式中:Qp煤尘排放因子(mg/m2·s);A比例常数;Q粒径小于200µm的粒子所占比例;W表面层水分含量();U风速(m/s)。根据煤场的调查资料,一般贮煤场堆煤粒径分布情况见表3-1。表3-1 贮煤场堆煤粒径分布粒径范围/m平均粒径/m质量分数/%累计百分数/%2000300091.59091.591000-200015003.09094.68450-10007252.82097.50300-4503750.46797.97200-3002500.08998.06150-2001750.32098.38100-1501240.39698.7775-100860.24899.0250-75630.34899.3740-50450.07299.4430-40350.27599.7230200.27599.99可起尘部分中<250m的约占2.023%,<100m的约占1.614%,<10m的约占0.622%。可见影响煤场及其外围环境的煤粉尘粒径范围一般考虑200微米以下的部分,再大的煤粉尘颗粒在湍流扰动和重力沉降作用下传播距离一般在排放源附近只有几十米或更短,不作为扩散量考虑。(2) 粉尘含湿量影响粉尘起尘的一个重要参数是物料表层的含湿量,粉尘浓度随含湿量的增大而减小,如图3-1所示,从图中得知,当含湿量较小时,粉尘浓度随含湿量递减而迅速的增大;当含湿量增大到20左右时,粉尘浓度随含湿量递增而减小的速度减慢;而当粉尘含湿量达到40左右时,扬尘浓度将可以控制在2mg/m3。根据该理论数据,若能使粉尘的含湿量高于其值40%时,则粉尘的起尘量将大大减少。图3-1 粉尘浓度与粉尘含湿量的关系(3) 粉尘氧化程度不同粉尘,其氧化程度不同,被水润湿的程度也不同。研究表明,优质煤会呈现较强的疏水性,例如大同煤块、神木煤块等;而煤化程度低的劣质煤种则较易被水浸润。主要原因在于,随着氧化程度的提高,碳含量逐渐增加,氧含量逐渐减少。煤种不同,在相同条件下粉尘飞散量随着煤的氧化程度的提高而减少。在经常使用的煤种肿,褐煤煤尘飞散量最大,烟煤次之。原煤煤尘飞散量较氧化后的煤要小,因为粉尘氧化后机械强度降低,而且粉尘粒度随着氧化程度的加深会逐渐变小。对于港口码头或露天煤矿,煤的贮存期越长,氧化程度就会越深,亲水力也越强,粉尘的起尘量也就越高。3.2 起尘机理3.2.1 尘粒的受力分析根据布伦特(BruntD)的估算,当风速超过1m/s时,空气的流动必然为湍流。据此,料堆场由于刮风所引起的扬尘可看作湍流对尘粒的搬动。在湍流作用情况下,气流作用于单颗尘粒上的力主要有:迎面阻力或拖曳力、上升力、冲击力和尘粒的重力。如图3-2所示。图3-2 尘粒的受力分析(1) 拖曳力(FD)该力由两部分构成:由气流和尘粒表面摩擦而产生的摩擦力FD1可以看作是第一部分力。摩擦力FD2由于只有一部分尘粒表面直接和气流相接触,但并不通过尘粒重心,方向也与气流方向不相同,第二部分为作用于尘粒上的风压力,即由于尘粒顶部的流线发生分离,在尘粒背风面产生涡流,因而在其前后产生了压力差所造成的压差阻力,又称形状阻力FD2:,如果尘粒接近球体则形状阻力将通过尘粒重心。拖曳力的一般表达式: (3-4)式中:空气密度(g/cm3)ur气流与尘粒的相对速度(cm/s);d尘粒的粒径(cm);CD-阻力系数,决定于雷诺数及颗粒形状。(2) 上升力(FL)该力源于尘粒的旋转和气流速度的切变,公式为: (3-5)式中:尘粒旋转速度(r/s);ur气流与尘粒的相对速度(cm/s);d尘粒的粒径(cm);空气密度(g/cm3)。该力与近地层的风切变有关。(3) 阻碍粒子运动的力(fi)阻碍粒子运动的力有重力w和粒子间的力fi(静电力、毛细管力、范德华力等)。(4) 粉尘的热泳、电泳、光泳及其他作用力粉尘粒子的热泳、电泳以及光泳都只会对超细粉末颗粒才发生显著作用,对于我们目前探讨的港口码头粉尘起尘而言这些力都可以忽略不计。粒子起尘与否和上述前三种力的相对大小密切相关。其判断条件为:FD+FL>w+fi 起尘FD+FL<w+fi 不起尘3.2.2 尘粒的起动过程通过风洞实验的观察,人们发现对于粉尘的起动和起尘过程是两个不同含义的概念。根据微观粒子运动理论的解释,在风力作用下,当平均风速几乎等于某一临界值时,个别突出的尘粒受湍流流速以及压力脉动的影响开始振动或前后不停地摆动,但并不离开原来位置。当风速继续增大达到或超过某一临界值之后,振动也随之加强,拖曳力和上升力也相应增大并足以克服重力的影响,旋转力矩促使一些不稳定的尘粒首先沿着堆场的床面滚动或滑动。这些粒子群中的小粒子具有较好的湍流跟随性,在大气环境中呈现悬浮状态,并在气流的强烈带动下,随着气流一起运动。由于尘粒中的几何形状和空间位置的多样性以及受力状况的多变性,在滚动过程中,一部分粒径较粗的尘粒,相对应的粒子惯性力也较大,在得到初始动能后,并没有跟随气流一起移动,而是沿着自身的轨迹运动,在空中滑移跳跃一段时间,当在空中遇到凸起的尘粒或被其他运动的尘粒碰撞时,会继续获得一部分冲量,获得冲量的尘粒就会迅速改变自己的运动方式,由水平运动转变为垂直运动,随风扩散到一定距离后便慢慢的沉降下来。堆放在露天场的静止堆料须在一定风速作用下才能开始运动。当风速增大到某一个临界值,堆料表面的颗粒从气流中获得足够的水平动量,才能脱离静止状态,这个使颗粒开始运动的临界风速称为起尘速率。对于尘粒的起尘速率,Bagnold提出了流体起动值和冲击起动值两种概念。所谓流体起动值,是指来流中完全无其它尘粒,堆面尘粒的起动完全由于风对尘粒的直接作用时的临界风速;若来流中含有尘粒,这些尘粒撞击堆面也可能引起堆面尘粒的蠕移或起跳,在这种情况下,堆面尘粒的起动主要是气流中原有尘粒的冲击作用所致,这时的临界风速称为冲击起动值。由于运动尘粒对堆面的冲击作用能促使堆面尘粒排列松动,并使部分堆面尘粒受击溅起,所以冲击作用总是使尘粒更容易起动,所以冲击起动值总是小于流体起动值。根据大量的风洞实验和野外观测经验,Bagnold提出如下观点,采用流体起动风速u0和来流风速u间的关系可估计出粉尘起尘速率见公式3-6: (3-6)其中:u0起尘速率,m/s; p粉尘的密度,kg/m3;g空气的密度,取1.29kg/m3;dp粉尘的平均粒径,m。实际上对于粉尘的起尘速率的计算,到目前还没有准确的计算公式可供参考,大都是通过环境风洞实验来研究其规律。同济大学的丛晓春、张旭博士等实验中,通过多层整流网和开启风门大小来调节风速,从没有尘粒起动的状态下开始,逐渐增大来流速度,同时观察尘粒的起动情况,从而确定起尘速率。得出结论:不同粒径下的起动风速值主要集中在24m/s范围内,同时粒径从80mm到315mm所对应的起动风速值变化平缓,故断定在3级自然风力下,即可造成颗粒细粉尘的起动,当风速低于起动风速时,颗粒不起尘;当风速超过起动风速时,起尘量随着风速的增大呈高次方增大。据有关资料分析,堆场起尘量主要与堆场物料中可起尘部分的粒径分布及堆料场所在地的风速大小有关。煤炭可起尘部分是指粒径小于26mm(平均粒径为4mm)的煤颗粒,它一般在煤炭中占24.5%,可起尘部分中<100m的约占10.01%,<75m的约占7.84%,<10m 的约占0.71%。一般认为,煤粒的起动风速为4.4m/s(50m高处),则其地面风速相应为2.94m/s。起尘粒径与风速的实验室试验结果是:当风速达到1m/s时,起尘粒径以1550m居多,当风速达5m/s时,起尘粒径在15200m,以75m居多,当风速达到10m/s时,起尘粒径以150m居多。以此分析,当TSP明显增多时,风速已达5m/s左右,当降尘明显增大时,风速已达10m/s左右。4.煤场、料渣场扬尘防治技术措施堆场扬尘是指各种工业料堆(如煤堆、砂石堆以及矿石堆等)、建筑料堆(如砂石、水泥、石灰等)、工业固体废弃物(如冶炼渣、化工渣、燃煤灰渣、废矿石、尾矿和其他工业固体废物)、建筑渣土及垃圾、生活垃圾等由于堆积和装卸操作以及风蚀作用形成的扬尘。堆场扬尘的控制,主要有以下一些措施:(1) 采取密闭存储即棚化、仓化措施。这主要针对原料堆,利用仓库、封闭堆场、储藏罐等形式,避免风蚀作用。(2) 对于一些原料堆,装卸作业频繁,应在密闭车间中进行。(3) 堆场露天装卸作业,应采取洒水等抑尘措施。(4) 采用防尘网和防尘布覆盖物料堆,必要时进行喷淋。(5) 临时性废弃物堆,应设置高于废弃物堆的围挡;长期存在的废弃物堆,应当构筑围墙或挖坑填埋。废弃物堆应当定期洒水、喷洒稳定剂或者进行植被绿化。(6) 开展废物综合利用,积极开发新工艺,将工业粉尘、炉渣、矿渣等用于建筑材料制造、筑路等用途,减少堆放量。5. 防风抑尘网与棚化设计5.1防风抑尘网设计参数5.1.1 防风抑尘网种类根据防风抑尘网的移动性能的不同,防风网可分为固定式防风抑尘网和移动式防风抑尘网。(1)固定式防风抑尘网防风抑尘网目前主要以固定式为主,根据目前国内外关于堆场的尘粒飞散预测与控制研究(包括风洞试验)的研究结果、国内外防风抑尘网工程现状得出的防风抑尘网的形状与防尘效果及其防尘范围的关系,固定式防风抑尘网结构目前主要有三种结构形式:全网结构、网墙结构和网百叶窗结构,考虑到堆场有大型设备的使用,防止防风抑尘网不小心被撞坏,通常采用有防撞墙的网墙结构。(2)移动式防风抑尘网可移动升降式防风抑尘网采用电动升降式处理,即在使用时可将防风抑尘网提高到一定的高度,而非作业时间将防风抑尘网降低,不影响作业现场的其它作业。5.1.2.防风抑尘网设计5.1.2.1 防风抑尘网结构、形状目前广泛使用的防风抑尘网一般包括四部分:一是地下基础,可现场浇筑混凝土,也可预制混凝土件;二是防撞墙,防止大型机械运输、装卸过程中撞毁防尘抑尘网;三是支护结构,采用钢支架制成,以提供足够的强度,保证足够的安全,以抵御强风的袭击,同时考虑了整体造型的美观;四是防风抑尘板,现场将单片防风抑尘板组合起来形成防风抑尘网,板与板之间无缝隙,防风抑尘板与支架之间采用螺钉和压片连接固定。防风板的形状有蝶型、直板型等多种形式。根据风洞试验检测,蝶型防风板在一定的开孔率下具有明显地降低风速和紊流度的作用,防尘效果好。目前蝶型防风板在国内外已得到广泛应用。蝶型防风板分为单峰、双峰和三峰三种型式,其中,三峰型有着其他两种型号所不能比拟的优势,安装简便,施工效率高,安装后墙体整体性能好,防风能力强,能大幅度降低施工成本,为施工单位在市场提高竞争力。5.1.2.2 防风抑尘网高度(1)防风抑尘网高度由堆垛高度、堆垛面积和环境质量要求等因素来确定。防风抑尘网靠近料堆设置,要求扬尘量小于国家标准,通过南京工业大学进行的风洞实验,综合计算得出防风抑尘网的高度应比料堆高出2-3m较为适宜。(2)料堆场防风网的高度主要取决于堆垛高度、堆场范围等因素。风洞试验表明:当防风抑尘网的高度为堆垛高度的0.6-1.1倍时,网高与抑尘效果成正比,当防风抑尘网高度为堆垛高度的1.1-1.5倍时,网高与抑尘效果的变化逐渐平缓,当防风抑尘网高度为堆垛高度1.5倍以上时,网高与抑尘效果的变化不明显。因此,防风抑尘网的高度一般在堆垛高度1.1-1.5内选取。根据有关研究表明,墙高为煤堆高度的1.1-1.2较倍为合适。(3)防风抑尘网高度的确定还应考虑所保护堆场范围的大小,使堆场在防风网的有效庇护范围之内。风洞试验表明:对网后下风向2-5倍网高的距离内,堆垛减尘率可达90%以上;对网后下风向16倍网高距离内,堆垛综合减尘效率达到80%以上;在网后25倍网高的距离处有较好的减尘效果;到网后50倍网高的距离处仍有削减风速20%的效果。为了达到环境质量要求,国内的防尘抑尘网大多要求减尘效率达到80%以上,因此,防风抑尘网高度应大于其网后庇护区1/16。5.1.2.3防风抑尘网的平面布置防风抑尘网平面设置主要有主导风向上设置型和四周设置型,也有三面设置的型式。设网方式主要考虑堆场的大小、形状和当地的风向、风频等气象条件。防风抑尘网设在距堆垛2-3倍堆高的距离处为最佳距离。对于由多个堆垛组成的堆场而言,可视堆场周围情况,因地制宜地设置防风网。一般可沿堆场堆垛边上设置防风网。在进行防风抑尘网建设时,不仅要考虑堆场的大小、形状和当地的风向、风频因素,还要考虑堆场的现场设网条件。需对拟设网堆场进行深入的现场调查,主要包括堆场建造物、机械设备、地下管线及其道路等设施,以保证防风网的建设和营运不影响堆场的正常营运和堆场辅助建筑物的相关功能。5.1.2.4 防风板开孔率选择防风板防风抑尘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防风板的开孔透风面积与总面积之比,是设计防风抑尘网的个重要参数。墙的开孔率对受保护堆垛表面风压的影响也显而易见,过小的开孔率会增加墙的风压,过大的开孔率会增大受保护堆垛表面风压。根据风洞试验结果,防风板的开孔率与防风板后风速的降低掩护范围有直接关系。通过风洞试验数据分析,防风板的开孔率为30-50%时均具有较好的防风效果,即网后风速较小。防风板的开孔率为40-44%时,防风网后的风速下降区域最长,即风流再附距离最远,可以达到30-50倍网高的距离,但是在网后10倍网高距离的风速的减低不显著。防风板开孔率为40%-44%时,比较适用于堆场上风向的防风,使其对网后的防风效果明显,风流再附距离较长。根据相关资料表明,最常用的防风板开孔率在30%-40%。5.1.2.5 材质的比较和选择根据使用目的、环境状态的不同,防风抑尘网使用不同的材质。目前国内外较为广泛使用的防风抑尘网材质主要有三种:玻璃钢、金属板、复合材料(主要有聚乙烯和增强树脂)。(1)材质的比较玻璃钢,在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为不饱和聚酯树脂、玻璃纤维、固化剂、促进剂、阻燃剂等材料加热固化而成。这种产品防腐性能好,如用在容器及管道等防腐要求高的环境下使用效果好。其缺点是如长期暴露在室外,在紫外线较强的环境下使用极易老化,且受力状况不好。而防风抑尘网使用在室外,长期受到紫外线照射又作为受力结构固定在钢架上,在大风作用下容易撕裂、脱落,使用过程中返修率较高。且其报废后无法回收,处理方式一般为焚烧和深埋处理。焚烧后会产生刺鼻的气体污染大气环境,如果采用深埋处理的方式,会造成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金属板,常见的有镀锌钢板、彩涂铜板、镀铝锌钢板、不锈钢板、铝镁合金板等,材质表面进行耐腐蚀处理,各方面性能都较为优越,而且可以回收利用,但价格较为高昂。不同的金属板材具有不同的性能,通常使用寿命都较高。复合材料根据不同的材质组合,以聚乙烯和增强树脂为代表,所具有的性能差异较大,增强树脂以其优良的性能,在目前防风抑尘网中使用较为广泛。(2)材质的选择从防腐、防老化方面分析堆场如果含有硫分和挥发分,则容易形成酸性环境,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应将易被无机酸侵蚀的材料排除,选择耐酸性好的材料。此外,在紫外线强度高的地区,应选择抗紫外性能力强的材料。如果是港口堆场防风网,材质的选择还应考虑到沿海地区大气环境的腐蚀性。从造价、运行维护方而分析在材料满足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的前提下,本着节约的原则,应选择价格低廉的材质。防风板材质应选择不易撕裂、不易脱落,减少使用过程中产生诸多的维修费用。从环境污染、后期利用分析材质应该满足国家对环境保护以及清洁生产的要求,所选择的材质应尽量满足能够回收利用,以减少材质达到使用期限后,后期的销毁所带来垃圾清运和处理费用。5.1.2.6 防风抑尘网建设经济效益客观来说,防风抑尘网建设的经济效益是抵偿不了其建设成本的,其建设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更主要的。防风抑尘网建设将减少大风扬尘导致的物料流失,在防治扬尘污染的同时减少了原(燃)料流失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国内外对堆场扬尘进行了很多研究,并建立了起尘量的公式。根据实际工程具体情况,我们选择公式计算起尘量,然后乘以防风抑尘网设计效率,便得到防风抑尘网拦截的尘粒量。通过经济核算,可得出防风抑尘网的建设经济效益。5.2封闭棚化设计参数1大型储煤场要达到环保标准,实行煤棚化储存、全封闭加工。必须设置成全封闭网架钢结构储煤棚;设计成条形封闭煤场或者圆形封闭煤场,采用全封闭环保储煤场储煤棚。可以完成施工图网架优化设计、材料制造加工供货、工地现场安装施工等。3新建及改造工程采用全封闭环保煤场棚化,单体净跨度80-136m,堆煤高度12-40m,满足储煤的要求。大跨度储煤棚储煤场,全部形成封闭,内部抑尘处理,使煤尘达到环保要求。是热电厂及火电厂、煤矿、煤炭集装站、煤炭物流园、选洗煤厂、煤化工项目的首选,环保验收一次轻松通过。全程采用封闭式储运的模式。4储煤棚内要设置足够数量的喷淋洒水装置,定时向煤堆洒水;煤炭装卸时,要启动喷雾或雾泡降尘;选煤机生产要采用封闭式走廊皮带传输;要设置消防报警及消防喷淋装置;要设置自然采光或电力照明系统。最保守措施是安装封闭煤场安全监测系统,全时电脑监测控制一氧化碳及煤堆自燃。5储煤场地面全部硬化,并建设初期雨水收集池(应急事故池可与消防水池合建)。储煤场地面硬化厚度应达到防渗要求;周围设排水沟及沉煤池,收集喷洒及煤堆渗出的煤泥水,经沉煤池澄清后清水回用,严禁将含煤废水随意排放;规范场区排水系统,每天有专人清扫地面,保持场地清洁卫生。6储煤场内必须设置移动式喷淋洒水设备,并由专人负责操作管理,每天喷淋洒水不少于2次。遇有四级以上大风天气,储煤场要增加洒水频次,禁止车辆进出装卸煤炭。7储煤场出入口设置固定的车辆冲洗设施,冲洗进出车辆,确保车身清洁,车轮无煤泥,建冲洗水沉淀池,冲洗水沉淀后循环使用,洗煤生产水循环零排放。8储煤场内及周边要加强绿化植树,营造优美场区环境,实现美化、靓化、绿化目标。6.扬尘控制的管理措施1)建立健全煤尘和物料粉尘污染防治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岗位责任、环保操作规程、煤尘和物料粉尘防治管理制度、煤尘和物料粉尘防治考核制度、煤尘和物料粉尘污染源档案、煤尘和物料粉尘防治设施运行记录台账、监察报告、煤尘和物料粉尘防治设施使用维修保养制度。2)煤尘和物料粉尘防治设施有效运行率达到90%以上。3)企业内部主管部门对生产运行过程中煤尘控制情况和煤尘、物料粉尘防治设施运行情况定期进行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要跟踪落实整改情况,建立检查整改记录台账。4)对各作业环节起尘和煤尘、物

    注意事项

    本文(最新文档煤场、料渣场扬尘污染控制技术规范.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