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石小学远程教育为农服务讲义2.doc
平石小学远程教育为农服务讲义新农村建设知识一、填空1、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2、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市(农民)。4、 (生产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也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基本前提。5、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6、 推进城镇化建设,要按照循序渐进、(节约耕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推进。7、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作出了自(2006.01.01)起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的决定。8、 农业税的取消标志着在我国延续了(2600年)的农业税从此退出历史舞台,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件大事。9、 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10、促进广大农民生活宽裕,最基础和根本的是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11、“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其中,(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12、努力发展农村经济,必须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13、村委会是由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和村委会委员组成的农村群众的(自治组织)。14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首要目标有:(一、保障农产品供给:二、增加农民收入;三、促进可持续发展。)15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要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16、从2006年开始,农村税费改革重点将转向以(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管理体制)为主要内容的合理配套改革。17、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特征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18、优化农业生产布局,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19、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20、我们要建设的新农村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推进的新农村。21、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出发,把能源、资源、(农业、信息)等关键领域的重大技术开发放在优先位置。2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在(农村、西部地区)。2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思路是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推进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24、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在努力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文化教育、科技知识教育和在各方面的继续教育)。二、简答1、 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答:(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由我国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水平低,农业科技水平、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与发达国家比较,存在较大差距。(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扩大内需、发展经济的有效途径。目前,中国最应启动内需的地方就是农村,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能创造需求,有效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的难点和关键在农村,建设新农村是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有利于改革发展的大局。(5 国家重视新农村建设有处于社会的稳定,有处于改革的大局,国家重视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有处于构建和谐社会。符合“三个有利于”判断。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需要。是缩小城乡差距,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根本途径。(6)体现了中国公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体现了我们所学过的那些知识和观点?(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在农村,必须加快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2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众多。这是我国的重要国情。要让广大农村居民也能安居乐业,共享经济繁荣的成果。(3)实现共同富裕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根本目的。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实现共同富裕的重点、难点在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利于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逐步实现共同富裕。(4)中国共产党是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是社会主义事业的脊梁和中流砥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共产党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5)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是硬道理。要继续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还得加快农村的发展,加强农村建设。(6)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设方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等。3、你认为应该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呢?(或:请你为我市新农村建设提出几条建议)(1)统筹城乡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2)建设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建设现代农业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3)深化农村改革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措施。(4)发展农村公共设施是新农村建设中必须突出解决的问题。(5)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是新农村建设中要解决的又一个重点问题。(6)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新农村最重要、最关键的目标。(7)培育新农民、提高农民素质是建设新农村的前提和首要环节。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的兴衰,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败。(8)加强党的领导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保证。4、请你从经济、政治、文化三方面谈谈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1经济方面,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加大农村科技普及和推广,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落实国家农村经济政策,加大对农村的扶贫力度,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2政治方面,完善和发展村民自治制度,加强农村的民主和法制建设,打击各种违法犯罪现象,保持农村社会稳定。3文化方面,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村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消除各种迷信思想的影响,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的思想阵地,武装农民的头脑。5、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青少年应该怎么做?1肩负“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树立远大的理想,立志成材,发扬艰苦奋斗和创新精神,努力学习,通过深造,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将来要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去。2向父母建议:要利用农闲时间,学习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专业技能和思想道德水平。3向政府建议:要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统筹城乡发展,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公共设施和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培育新农民、提高农民素质等。6、 请你描述一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前景。(1)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工厂林立,特色农业活跃,家家户户有了宽敞的住房,拥有小轿车,人们重视生活质量。(2) 乡风文明:人人安居乐业,农民的孩子免费高中教育,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自主创业、创新、创优能力增强。(3) 村容整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繁荣,绿水青山与人相伴。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4) 管理民主:民主法制日益健全,民主权利得到保障;人民积极参与、关心政治。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假如请你参加一项社会调查,请完成以下内容:(1) 调查的目的:帮助人们认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了解影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因素,提高人们的参与意识,自觉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共创美好家园。(2) 调查的方法:(至少三项)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座谈、走访等。(3) 当前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有哪些?(至少三项)。收入、就业、教育、医疗、社会治安、社会保障等。(4) 当前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因素有哪些?(至少三项)。农业不发达,农民不富裕,农村不繁荣,农业的基础不稳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等。(5) 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出的金点子有:(至少三项)。1加大对农村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2科教兴农,提高农民文化素质;3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4城市积极带动农村发展。8、 党和政府为什么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问题?(国家实行“两免一补”有什么重要意义?)(1) 是实现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2) 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3) 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需要。(4) 发展农村教育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5) 体现了党和政府支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6) 有利于公民平等地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实现教育公平、体现社会公正,有利于加强和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从而提高全民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7) 宪法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8) 义务教育不仅是适龄儿童和少年应该履行的义务,而且是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履行的义务。9、 谈谈你对免征农业税的认识。(1) 可以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推进新农村建设。(2) 有利于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3) 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统筹城乡发展。(4) 有利于进一步增加农业投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10、请你就如何促进农民增收工作向有关部门提合理化建议。(1)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农业的方针政策。(2) 依*科技进步,加强农业科学技术推广,让科学技术成为农民增收的决定性因素。(3)村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4)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增加外出务工收入。(5)搞活农产品流通,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6)深化农村改革,为农民增收减负提供体制保(7)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为农民增收提供智力支持和安定的社会环境。11、我们党和政府为什么要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于坚持执政为民。党和政府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体现,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3)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我们党和政府发展发农村经济,建设发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是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12、怎样才能解决好“三农问题”?(1)免征农村税,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2)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多种经营,拓展农村就业领域,增加农民收入。(3)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4)举办各种科技培训班,推进科技下乡,强化科技种养。(5)青少年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努力学习,关心“三农问题”,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法制宣传活动,为提高农民工的素质,加快城镇化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13、破解三农问题,青少年应怎么做?要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明确时代所赋予的崇高使命,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法律知识,关心“三农”问题,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法律宣传,为提高农民工的素质,加快城镇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做出贡献。14、党和政府为什么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问题?(国家实行“两免一补”政策有什么重要意义?)(1)是实现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2)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3)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4)发展农村教育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5)劳动者是生产力的主体,加强农村教育工作是我们党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6)体现了党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7)有利于公民平等地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实现教育公平、体现社会公正,有利于加强和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从而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15、为了促进“三农”事业的发展,党和政府做出了许多实事,请列举两个例子。近三年连续通过三个“中央一号文件”关注农业,指导农业发展。对农村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16目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还有一些不和谐的现象,请你列觉一、二加以说明。你认为应该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呢?例如:农业不发达,农民不富裕,农村不繁荣;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比较低;农村水电、道路、交通、信息通信等基础设施条件比较差;农村商品市场总量不足,分布不尽合理等等。(举一二例,言之有理即可)建议见第四或三小题。 17、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如何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1)采取综合措施,广泛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扩大养殖、园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绿色食品的生产,努力开拓农产品市场。(2)大力发展区域经济,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带动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发展。(3)继续完善现有农业补贴政策,保持农产品价格的合理水平,逐步建立符合国情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4)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素质,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开辟增收途径。(5)因地制宜地实行整村推进的扶贫开发方式。(6)对缺乏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人口实行易地扶贫,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建立求助制度。三、问答题我国当前农村存在的问题,原因,对策:问题:1、农民收入增长缓慢。1998-2005年的五年间,农民人均纯收入一直处在低水平上徘徊,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年平均增长5.5%,远远低于同期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增收最慢的一个时期。2。、农村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农民看病难,吃药难,受教育难,上学难,社会保障难,文化享受难等等问题。3、农民自身的问题:农民整体文化程度低,整体素质不高,思维方式较为保守和僵化。4、农村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5、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现状不容乐观。基层干部和一些党员不能起到带头作用,个别村甚至连正常办公地点都没有,成为“无办公用房、无办公设施、无活动场所”的“三无”支部。原因:1、近年来,农民收入虽然逐年增多,但城乡居民收入扩大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民增收渠道不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依然是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为突出的矛盾。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觖决,将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2、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不足,导致农村基础设施脆弱,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的渠道变窄。3、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但由于历史原因,大多数农民受教育的年限比较短,文化程度比较低,特别是一些有文化、有技能的农村青壮劳力都在外务工,留守人员多为年龄较大或年龄较小的老人或儿童,难以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担。 4、随着农村的不断发展,各项改革也在不断深化。但是城乡二元结构仍未彻底打破,土地、资金等影响农村发展的因素未能得到有效、合理地配置,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农村综合改革和其他各项改革的任务仍然相当艰巨。5、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现状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有的党员干部“双带”作用发挥不好,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不强;有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不能成为领导农村发展的核心。对策:1、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1)继续加大农村剩余劳力的转移力度。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就业,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开展定向培训和订单培训,促使农村劳动力尽快就业;要切实保护好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免费为外出务工农民提供政策咨询和就业服务。(2)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精品农业、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深入实施科技农业,提高科技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使农民在农业链的延伸中获得更多的收入。(3)积极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和广大农民自主创业。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和在乡农民自主创业,是解决农民增收难的客观需要。要制定出台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和农民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引导农民领办、创办、合办民营企业,就地吸收消化本地富余劳动力,在致富自己的同时实现共同富裕。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 (1)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投入,探索建立长效的管养机制。(2)继续推进农村公路建设。要继续抓好农村公路建设,逐步把乡村公路延伸到规划的农民集中居住点。(3)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要做好农村改水工作,优先解决农民饮水安全问题,让农民都能饮用上清洁、安全的自来水。(4)加强农村能源建设。要积极推广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以民用沼气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厨,切实改善农民群众的生活和居住环境。3、培养新型农民,不断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1)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抓好教育是建设新农村的基础,要大力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要稳定农村教师队伍,注意调动和保护长期在农村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的积极性,促进城乡教育事业均衡协调发展。(2)加强农民的技能培训。要充分发挥基层农技部门和科技人员的作用,分期分批对农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等的培训,促进科学种田;要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增强农民就业创业的能力。(3)加强农村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要认真实话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积极开展“文明家庭”、“和谐村组”等的创建活动,提倡移风易俗,反对封建迷信,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 4、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改革,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动力。(1)深化农村土地使用权制度改革。要在切实保护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不受侵犯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有序推进土地经营权合理流转,解决当前农村部分外出务工家庭“土地抛荒”、“胡种胡收”的现象,切实提高土地利用效率。(2)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要全面推行农户“贷款证”制度,加大小额贷款的支农力度,积极为农民申办小额贷款提供信用担保,解决农民发展生产和创业致富过程中资金不足问题。(3)深化村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在坚持林权集体所有的前提下,积极鼓励农民通过招投标、竞买、租赁等方式取得林地使用权,落实林地管护责任,促进林业产业健康发展,不断增加农民收入。5、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先锋模范作用。(1)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要切实加强以村级党组织为重点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改进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方式和活动方式,深入开展农村“三级联创”活动,进一步丰富“三级联创”的内涵,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2)加强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不断提高农村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进一步提升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3)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要进一步搞好村务、财务和党务“三公开”,积极推行村务民主听证制度,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建立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真正实现农民群众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构建民主和谐的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