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专业成长的几个问题.ppt
转型期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专业成长的几个问题,陶红教授,提要,二、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专业需求与发展规律,三、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教师成长路径,四、思考:学术职业与教师生涯,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与发展进程,3,*,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与发展进程,(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基本特征,(一)应用型本科时代的到来,(三)应用型本科的发展进程,4,*,(一)应用型本科时代的到来,孙诚(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在我国现行高等教育体系中,研究型大学和高职(专科)院校的定位相对明确,而地方普通高校作为夹心层,定位常有“高不成,低不就”的困惑,其中尤以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为典型。因此,推动这类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将极大地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优化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通过试点推动、示范引领,引导和推动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建成一批地方本科转型示范学校,以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主要任务,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探索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应用技术转型高等学校发展道路。,*,2014年3月22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透露,教育部将把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职业教育类型转变。,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我们要向德国、瑞士以及美国社区学院学习,把研发中心放在学校,把学校的培养放在企业。,*,驻马店共识,2014年4月,178所地方高校,31个行业企业、33个政府部门和外国高校聚集驻马店,参加“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的应用技术大学”。发表了驻马店共识“愿意成为这一改革的积极探索者和实践者。”中国应用技术大学的时代正悄然来临,抓住机遇、转型发展。这既是全国新建本科院校的共同使命与挑战,也是其再上台阶的必然选择。,鲜明的办学定位服务地方经济(专业定位面向区域的特色技术专业),应用型本科院校服务于地方或区域经济发展,是从事应用性教育,培养应用性人才为目标的大学。它与研究型大学的定位不同,重在为地方、企业、社区培养有知识和职业能力的应用性人才。其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规格、教学内容,以及科学研究都要适应地方社会经济的现状和发展。,*,(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基本特征,鲜明的培养目标应用型人才(强调理论的研究成果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应用为根本,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的学生是面向一线岗位,解决实际问题和维持工作正常运行的高技术应用性人才。最大特点是具有较强的技术思维能力,擅长技术的应用,能够解决生产实际中的具体技术和管理问题。学生是现代技术的应用者、实施者和实现者。,*,(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基本特征,鲜明的办学特色校企合作办学(具体途径:一是共同开展专业建设,二是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三是共享教学资源,四是共同研发科技项目,五是共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六是共建就业创业平台。),办好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政府和企业的支持。“有为才有位”,学校在与政府和企业的联系和合作过程中,积极开展与政府、行业、企业联合办学,并为其服务。培养方案中要有到企业实习的学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来自生产中实际需要解决的问题,其科研应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学校与企业界建立互利互惠的合作机制。),*,(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基本特征,例如,德国应用科技大学与企业关系紧密,学校以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为培养目标,企业则向学生无偿提供实习和实训环境,政府给予立法保障支持,使产学合作制度化,规定学校、企业、个人在合作过程中的具体责任和义务,为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提供必要的条件,实现“双赢”。,*,(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基本特征,德国应用科技大学,鲜明的师资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教授一般都有2年以上的教学和5年以上在企业工作的经历,许多教师在教学的同时还创办了公司或参与企业的工作。),在中国,目前尚无统一的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准入机制和考核标准,目前各高校充分发挥有限的教育资源,全方位、多层次促进“双师型”教师发展的经验值得借鉴。如利用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培训教师,校企合作挂职锻炼,引进有技能经验的技术人员,扩大兼职教师的比例等。将引进优秀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专兼职教师作为校企合作的重要内容,并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企业接受培训、挂职工作和实践锻炼。在教师绩效考核、职务(职称)评聘等方向“双师型”教师倾斜。意见,*,(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基本特征,鲜明的专业培养内涵强化实践教学(强调以应用理论和实践为基础的教学,教学内容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强调案例教学,突出教学方法与训练方法的应用特色。),注重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将实习实训时间纳入教学总体安排。例如,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学生在第5学期都要到工业界实习6个月,到第8个学期,进入毕业设计阶段,80%以上的学生的毕业设计都是在企业完成的。积极推行基于实际应用的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和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运用真实任务、真实案例教学的率要达到100%,主干专业课程用人单位的参与率达到100%。意见,*,(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基本特征,鲜明的科学研究应用技术研发(探索先进技术辐射扩散和产业化的途径,与中高职院校联动,提升小微企业技术应用水平。改革学校和教师的科研绩效评价和考核机制,建立以成果转化情况和技术成果突破性、带动性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健全由市场和用户广泛参与的开放评价机制。意见),教师所从事的科学研究主要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行业、区域岗位需要的技术技能创新与应用作为主要目标,为其提供新产品、新方法、新工艺,绩效表现形式以专利为主。通常与企业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企业提供研发经费、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大学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和科技平台,助推企业技术升级。,*,(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基本特征,(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基本特征,(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基本特征,*,德国亚琛应用技术大学与贝鲁、英飞凌、西门子等企业合作研发新型火花塞。贝鲁公司提供研究资金,同时向大学购买该火花塞的专利。此项研发推动了亚琛地区企业创新。,2011年,荷兰30余所应用技术大学与产业界合作,共开发近300项技术,如大学与企业知识共享的PAAK项目,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PID项目,发展农业教育KIGO项目,推动医疗健康和护理的IomMw项目。,1.鲜明的办学定位服务地方经济2.鲜明的培养目标应用型人才3.鲜明的办学特色校企合作办学4.鲜明的师资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5.鲜明的专业培养内涵强化实践教学6.鲜明的科学研究应用技术研发,*,小结: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基本特征,新设置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按其原来的专科层次上的办学基础,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由原先的师范专科学校升格而成;第二类是主要由财经、工科类的高职(专)升格而成;第三类是由少量的成人高校合并或者改制而成。其既包含了公办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也包含了民办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从整体上看,我国应用型本科十余年来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三)应用型本科的发展进程,(三)我国应用型本科的发展进程,*,1.合并组建,稳步发展阶段(20002004年),我国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多属于新建本科院校,诞生于2000 年左右的院校是合并组建的高峰期,2004年为新建本科院校首届毕业生的毕业之年,需接受教育部的学士学位授予权的评估工作,培养的首批毕业生顺利毕业并取得学士学位标志着应用型本科院校已基本能够完成教学工作,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其人才培养呈现出比较浓厚的依附现象,一是效仿传统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缺乏明确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陷入“升格化专科”和“传统本科”之间的摇摆局面,形成了本科化的专科教育。,(三)我国应用型本科的发展进程,*,2.凝练特色,快速发展阶段(20052008年),首要任务就是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贯彻,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应用型本科院校逐渐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进一步明确办学指导思想,凝练自身的办学特色,对照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指标体系,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专业建设、教学管理等方面快速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社会声誉也逐步提升。这一阶段,对不少应用型本科院校,尤其是新建的本科院校,有过快、过热发展之嫌,过分追求所涉及指标的数量,忽视了质量的重要性,为今后发展留下了结构性的矛盾,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三)我国应用型本科的发展进程,*,3.抢抓机遇,转型发展阶段(2009年至今),迎来了有利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的良机,如,在办学特色上,教育部提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在办学层次上,教育部开展了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计划;在办学平台上,教育部和各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先后实施了“2011 计划”和“协同创新计划”这些机遇的出现,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意味着谁抓住了机遇,谁就占有了发展的先机,谁就创造了转型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广阔平台。2011年,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工作意见明确规定:“新建本科高校重点考察其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切实体现“为区域(行业)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贵校即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四)广东民办应用型本科概况,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是学校教育的两大主题。学校既是学生发展的场所,也是教师发展的场所。,“没有教师的协助及其积极参与,任何改革都不能成功。”雅克德洛尔,二、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专业需求与发展规律,23,*,二、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专业需求与发展规律,(二)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专业发展规律,(一)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专业需求,教师专业发展是当今教师教育改革的主流话题。教师专业发展历程,就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提升专业素质的过程。转型期应用型本科院校以本科教育为主体,以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突出特征,这一培养目标的确立,对转型期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特殊要求。,25,*,(一)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专业需求,宽广厚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应用型人才属于行业专门人才,特定的学科专业知识、丰富的行业知识、扎实的理论功底、广阔的学术视野。全面、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及相应的技能、技巧,熟悉学科专业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而且要善于根据现代科技发展趋向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不断将本学科的前沿知识与最新成就及时应用于教育教学及专业实践。,系统的高等教育科学知识,主要指高等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理念转变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充分发挥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师就必须通晓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掌握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个体差异性,具备比较系统的高等教育科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包括学生发展、课堂互动、个体差异、教学评价、教学策略等。,丰富独特的实践性知识,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不能“纸上谈兵”。在长期的教育教学与专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能够把已有的学科知识、教育科学知识与具体的教学情境、行业实践结合起来体验、感悟和建构的、富有“个人特征”的实践性知识,包括情境知识、案例知识、策略知识、自我知识等,也是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专业知识的重要构成部分和突出特征。只有将理论知识运用于产学研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升华,才能内化为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体系,真正体现出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特色。,29,*,(一)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专业需求,扎实的教育教学能力,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有效履行教育教学基本职责,成功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直接制约和影响着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效率。既包含传统本科院校教师应具备的教学组织能力、教学设计及教学实施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教学评价能力,也有自身对专业实践教学能力的特殊要求。实践教学是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能够融教学、实践于一体,才能担当起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任。,较强的应用性研究能力,科学研究是高校的一项基本职能,科研能力是高校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色与重点在于“应用”,这就要求教师要更为关注科研的实用性与实践性,大力开展产学研合作,以高质量的应用型科研成果反哺教学,以科研促进教学,以教学带动科研,在研究中解决问题,以科研服务社会,实现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良性互动。,面向地方的社会服务能力,立足地方、服务区域,是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宗旨,也是地方高校的生存之基和活力之源。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应充分认识自身在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肩负的重要使命,牢固树立为地方服务的意识,密切关注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加强对地方的资源、文化、经济等各方面的研究,积极主动地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努力解决当地生产建设和实际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在服务地方中求发展,在为地方服务中实现自身的价值。,33,*,(一)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专业需求,教师的专业情意结构,专业情意是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专业行为的动力与导向。教师专业化的成熟境界意味着专业情意的健全。在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不断地丰富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而且还要逐渐健全自身的专业情意,日益升华对应用型本科教育工作的情感,才能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强大支撑,为专业持续发展提供持久动力。,先进的教育理念,理念是实践的指南,专业理念为教师专业行为提供了理性支点,它指导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统摄着教师专业结构的其他方面。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的专业理念表现为教育理念,是教师关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如应用型本科教育观、大学生观和应用型本科教育活动观等。,高尚的专业情操,专业情操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学术研究、社会服务等专业活动带有理智性的价值评价的情感体验,如自豪感、光荣感、责任感、使命感等。它是构成教师价值观的基础,也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专业情意发展成熟的标志。良好的职业道德态度,高尚的职业道德行为,不仅可使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愉悦地感受职业生命,促进专业主动发展,而且能够陶冶大学生的心灵,塑造大学生的人格,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合适的专业性向,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的专业性向主要是指教师适合应用型本科教育工作的个性倾向或成功从事应用型本科教育工作所应具有的人格特征,包括对待教育科研、服务地方、文化传承创新工作的态度、动机、兴趣、人格、情绪和品格等。这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出色完成职业使命必备的心理与素质基础,也是教师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专业自我的形成,专业自我是指教师个体对自我从事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工作的感受、接纳和肯定的心理倾向。包括自我形象、职业动机、工作满意度、任务认知以及职业前景期望等。这种倾向对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的教育行为和工作效果都有显著的影响。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教师主体选择的过程,专业自我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动力,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追求专业自我确立的过程。,39,(二)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1.动态性,2.差异性,3.连续性,40,1.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动态性,首先,教师的专业发展存在着质与量的变化。无论量的改变是外显的还是内隐的,或大或小,它都不是静止不动的。这一量变最终会导致教师质的提高,指向教师的成熟与进步。,其次,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它可能会经历一个挫折期。教师在工作上遭遇挫折,工作满意度下降,出现“职业倦怠”。,最后,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活到老,学到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教师专业成长与知识结构变化,专家教师 经验教师 职初教师 原理知识(学科的原理、规则,一般教学法知识)案例知识(学科教学的特殊案例、个别经验)策略知识(运用原理于案例的策略,核心是反思),42,2.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差异性,教师个体的发展与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既有外部的客观因素,也有个体的内在因素。即使是处于相同的学校环境,受过相同的教育培训,不同的教师还是会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轨迹,体现出个体的差异性。教师的个性决定了对于同样环境不同的认知、反应和态度,决定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因人而异、分层发展,教学技能层面的变化,44,3.教师专业发展具有连续性,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连续过程。前一个阶段是后一个阶段发展的基础,后一个阶段是前一个阶段的延续和进步。每个阶段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促进,不断完善。教师专业发展受生命因素、个人环境因素、组织环境因素和自身因素共同的影响,它是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45,3.教师专业发展具有连续性,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经提出过一个公式,即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这也就说明了教师专业发展不仅需要外部支持,而且需要自身努力。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理论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律,教师群体的专业生涯阶段,1.职前教育期:入职以前 2.入门见习期:1-2年 3.热情建构期:2-7年 4.专业挫折期:5-12年 5.稳定更新期:8-25年 6.消退离岗期:25-30年,一年两年,站稳讲台;三年四年,走向成熟;五年六年,成为骨干;七年八年,形成风格;九年十年,树立品牌。,3.教师专业发展具有连续性,47,三、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教师成长路径,积极参加在职进修和岗位培训(学习者+反思者),强化专业技能培训(学习者+创造者),注重科研能力提升(研究者),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合作者+反思者),与专家型教师的交流(学习者),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专业成长路径,48,1.与专家型教师的交流,专家型教师所具有的教学常规和教学策略是可以教给新手教师的。新教师掌握这些知识后,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其教学。通过与专家型教师的交流,可以大大缩短新手型教师的成长时间,使新手型教师少走弯路。新手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学习的一个重要形式是参加专家教师的观摩课,然后对专家教师的课进行研讨、分析,学习专家教师驾驭专业知识、有效教学监控和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育机智和教学能力。,漫谈教师专业化发展,学习是教师发展的基础,学习专业发展的基础,反思专业发展的动力,50,2.强化专业技能培训,一方面,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到合作企业实习或挂职进行继续教育,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操作水平,了解本专业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了解本专业对员工技能操作水平的要求,熟练掌握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据此研究技能教学的新方法、新途径,最终把到企业顶岗学到的新知识、新技能及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另一方面,确保能够驾驭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手段,发挥先进的教学实验实训设施和场地的作用,实行双向互动式兴趣教学,以便使教学改革和专业设置更有针对性、实用性、实效性,真正做到有的放矢。,51,3.积极参加在职进修和岗位培训,教师岗位培训和在职进修,参加各种类型的课程进修班和骨干教师进修培训班。一方面学习现代教学理论,使教师学会如何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计划、选择恰当教学方法、灵活处理课堂突发事件,并能够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改进自己的教学活动,提高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聆听专家型教师、心理学家或教育方面的专家学者做报告、授课等。,52,4.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首先,合作是建立教师专业信念的有效途径之一。其次,有利于挖掘和共享教师群体的资源。最后,有利于提升教师实践反思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谓共同体,就是组织成员“在共同目标的引领下,在同伴支持和知识共享的基础上,通过对话、分享、协商、反思等实践活动,以达到有意义学习为目的,以促进个体发展为旨归,以追求共同事业为目标的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漫谈教师专业化发展,学会对话,54,5.注重科研能力提升,新手型教师在反思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一方面要培养其反思型教学研究能力,对反思者个人及其指导者的个人经验、知识和价值观念进行主观的反思研究;另一方面还要进行客观反思研究,将个人的反思过程、成果推己及人,进行普遍的一般规律甚至是类的研究,与主观研究的行动研究和经验总结法相对应,客观反思研究要多采取教育实验法等干预性理论研究法,注意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教学反思,反思型教师是指能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以研究和批判的态度不断分析、反思教育现象,及时调整自己,创造教育新经验,提出教育新思想的教师。,反思:教师成长的强劲动力,56,四、思考:学术职业与教师生涯,(二)个性化的专业发展规划,(一)有效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重新审视教师的工作性质,重新审视教师的学校生活。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校生活不是单调性、平庸性、重复性、事务性的,而是学习性、反思性、研究性、合作性、创造性的。,(一)有效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1.树立理想、明确目标,(一)有效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2.学会经营,创造职业发展的机会,3.将理想分解成可操作的小目标,4.认识自我,制定实施方案,(二)个性化的专业发展规划,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教师成长路径与定位院校教师要实现专业的自主发展,需要制定个性化的专业发展规划:首先要进行评估,包括自我评估和环境评估。自我评估是对自己能力、兴趣等因素进行分析,通过评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弱势,可以在确定发展规划是扬长避短;环境评估是收集专业发展的信息。第二步是确立目标,教师应该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是倾向于学术、教学还是行政。确定目标和方向后,为了达到目标选择策略,策略包括具体的实施措施,还包括了应采取的步骤和阶段。最后进行反思,针对存在的问题加以完善。,(二)个性化的专业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