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与园林绿化探析毕业论文.doc
长江大学毕业设计(论文)题 目: 竹子与园林绿化探析 专 业: 园 林 姓 名: 指导教师: 院系站点: 仙桃职业学院 长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2011年3月1日指导教师姓名左乾乾职称职务讲师工作单位仙桃职业学院指导教师评语:指导教师 (签章) 年 月 日答辩委员会意见:答辩委员会主任 (签章) 年 月 日答辩成绩: 院(系)、站点盖章 毕 业 论 文 任 务 书班 级 园林0801 学生姓名 陈昊昊 学 号 510202080029 指导教师 发题日期: 2010 年 11 月 17 日 完成日期: 2011 年 3 月 8 日题 目 竹子与园林绿化探析 本论文的目的、意义 竹子不仅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更因它四季常青、秀丽挺拔、风姿卓雅等优美的景观特色,也有着极好的观赏价值。竹子在中国园林中的应用历史久、范围广、景观奇、影响深,和松、梅并誉为“岁寒三友”,和梅、兰、菊有“四君子”之称,形成了具中国特色的“本于自然,高于自然”的古典风格园林植物景观,在中国乃至世界园林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国内利用竹子为主要景观特色的风景区,都因为其景观别具一格,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景观令人叹为观止,创造了很好的经济、社会效益。本文通过对竹子的园林绿化史进行解析,对竹子在城市园林中的绿化进行探讨,更进一步合理利用竹子的自身优特点,加大对城市的绿化。 学生应完成的任务 A对竹子在园林中的绿化史有所了解 B 了解竹子对改善城市绿化的意义 C 对本专业的认识有一定的了解 D 掌握竹子在园林绿化中的环境理论基础 1、 参考资料 1、陈双林,洪宜聪,范弘达,竹与中国园林绿化评述J.福建林业科技, 2、董文渊,21世纪中国竹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机遇J. 3、关传友,中国竹文化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目 录摘要1前言21引言32竹子的特性及竹子发展史32.1竹子的特性33 竹子与中国古代园林的发展史43.1萌芽阶段43.2发展阶段43.3全盛时期43.4成熟阶段54竹子在城市住宅区中的应用54.1 应用概述54.2 应用特点分析64.3 竹子在城市道路绿化中的应用74.4 应用概况74.5 应用特点分析84.6 竹子在城市公共用地中的应用95 竹子在造园中的应用105.1 竹子造园史略105.2 古典园林中竹子造景115.3 传统造园手法在现代公园中的应用126 竹子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前景展望13参考文献15致谢16摘要:本文首先对竹子在园林绿化中的发展历史和应用进行综述,然后从城市、住宅区、道路和公共设施各方面对竹子应用状况进行实地调查研究,最后对竹子应用状况进行客观分析与总结。通过对竹子应用状况进行客观分析与评价。关键词:竹类;栽植;园林应用;探讨;发展趋势前 言近年来,随着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等检查评比活动的不断深入,城市广场建设迎来了一个高峰期。各种性质、各种形式、各种内容的绿化丰富多彩,绿地作为城市外部公共空间体系的一种重要组成形态,和城市建筑街道、绿地、公园等人文产物以及城市自然山水共同构成了城市富有特色的外部空间环境。在绿化中大量的应用到植物。竹类植物集文化、美学、景观价值于一身,在中国园林中发挥着其他植物所无法比拟的作用。在悠悠几千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竹子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与灿烂的古代文化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形成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中国竹文化,人们称赞竹子是 “东方美的象征”,人们誉中国为“竹子文化的国度”。 以竹造园,竹因园而茂,园因竹而彰;以竹造景,竹因景而活,园因竹而显。从古至今,竹类因其特殊的美感在中国园林景观设计中成为最具特色、不可缺少的植物 造景材料之一。现代都市人的生活节奏日趋加快,人们生活的模式不再是以前“单位家庭”两点一线的模式,而是愈来愈追求自然,渴望自然那清新、豁达,充满阳光与无私的氛围,去暂时地避开都市的喧嚣与繁杂。因此,让人们去享受“世外”的那分清闲、“大自然”的博爱;去享受绿色带给人们的那份美的暇思“生命”、“永恒”。 竹类是植物中形态构造较独特的植物类群之一。我国是世界上竹类的分布中心之一,有着极为丰富的竹种 资源。据记载全世界竹类植物约有70余属,800余种。而我国自然分布的竹种就约有40余属,400余种。在园林置景中,左右逢源:如寺庙园林多取其佛性 而喜植紫竹、观音竹、圣音竹等;一般园林中的墙根、假山坡脚与筑篱,则取矮生形的箬竹;而景区景点的曲折通幽之处,则往往取用密集多姿、秀雅宜人的凤尾 竹、琴丝竹等;居住生活区庭院、公共绿地等常用“岁寒三友”松、竹、梅,不但取其形美,更重其意美。绿化与其周围的建筑物、街道、周围环境,共同构成该区域城市文化活动的中心。有了准确的定位后才能在具体的设计中在“意”的指引下,运用景观元素通过“形”表现出来,让人们去用各自的理解与思维在“形”的表现下自由地遐想与发挥。1 引言:竹类植物集文化、美学、景观价值于一身,在中国园林中发挥着其他植物所无法比拟的作用。本文从竹类植物的园林艺术特色及其绿化特性,中国竹子造园的历 史、竹类植物的栽植、配置及艺术手法等方面,对竹类植物在园林中应用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竹类植物在园林造园实践中的应用前景及其发展趋势。在悠悠几千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竹子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与灿烂的古代文化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形成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中国竹文化,人们称赞竹子是 “东方美的象征”,人们誉中国为“竹子文化的国度”。 以竹造园,竹因园而茂,园因竹而彰;以竹造景,竹因景而活,园因竹而显。从古至今,竹类因其特殊的美感在中国园林景观设计中成为最具特色、不可缺少的植物 造景材料之一。2竹子的特性及发展史2.1 竹子的特性竹是多年生木质化植物,具地上茎(竹杆)和地下茎(竹鞭)。竹杆常为圆筒形,极少为四角形,由节间和节连接而成,节间常中空,少数实心,节由箨环和杆环构成。每节上分枝。叶有两种,一为茎生叶,俗称箨叶;另一为营养叶,披针形,大小随品种而异。竹花由鳞被、雄蕊和雌蕊组成。果实多为颖果。竹类的一生中,大部分时间为营养生长阶段,一旦开花结实后全部株丛即枯死而完成一个生活周期。 竹类植物根据地下茎的生长情况可分为三种生态型,即单轴散生型(就是由鞭根(俗称马鞭子)上的芽繁殖新竹)、合轴丛生型(就是母竹基部的芽繁殖新竹。民间称“竹兜生笋子”。)、复轴混合型(就是既由母竹基部的芽繁殖,又能以竹鞭根上的芽繁殖)。竹类的种类繁多,我国有500余种,大多可供庭园观赏。常见栽培观赏竹有:散生型的紫竹、毛竹、刚竹、桂竹、方竹等,丛生型的佛肚竹、孝顺竹等,混生型的箬竹、茶杆竹等。 竹类大都喜温暖湿润的气候,一般年平均温度为1222度,年降水量1000毫米2000毫米。竹子对水分的要求,高于对气温和土壤的要求,既要有充足的水分,又要排水良好。散生竹类的适应性,强于丛生竹类。由于散生竹类基本上是春季出笋,入冬前新竹已充分木质化,所以对干旱和寒冷等不良气候条件,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对土壤的要求也低于丛生竹和混生竹。丛生、混生竹类地下茎入土较浅,出笋期在夏、秋,新竹当年不能充分木质化,经不起寒冷和干旱,故北方一般生长受到限制,他们对土壤的要求也高于散生竹。 不同类型的竹种,繁殖方法不同。一般丛生竹的竹兜、竹枝、竹杆上的芽,都具有繁殖能力,故可采用移竹、埋蔸、埋竿、插枝等方法;而散生竹类的竹杆和枝条没有繁殖能力,只有竹蔸上的芽才能发育成竹鞭和竹子,故常采用移竹、移鞭等方法繁殖。3 竹子与中国古代园林的发展史3.1萌芽阶段竹子是我国古典风格园林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国的造园史从公元前11世纪周文王“筑灵台、灵沼、灵囿”开始,可以说是最早的皇家园林。据尚书禹贡“东南之美会稽之竹箭”,说明古人懂得欣赏秀丽的竹林风光更早。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大兴土木,为建“上林苑”从山西云冈引种竹子到咸阳(见拾遗记“始皇起虚明台,穷四方之珍,得云冈素竹”),至三国时期,曹操在邺城的元武苑中也建有竹园。这是竹子用于造园的最早记载。当时的种竹、建竹园大多只限于营建狩猎场和战略物资基地,竹子造园还处于萌芽状态。 3.2发展阶段到了魏晋、南北朝,中国园林从萌芽期进入了发展期。当时的文人、士大夫受政治动乱和宗教处世思想影响,崇尚玄淡,寄情山水,游访名山大川成了一时之风尚,讴歌自然景物和田园风光的诗文及刚萌芽的山水画,刺激了园林,产生了有别于皇家宫苑的“自然山水园”,竹子随即融入了造园之中。当时的皇家园林和官宦私家园林中的竹子造景也相应得到发展。水经注介绍北魏著名御苑“华林园”称:“竹柏荫于层石,绣薄丛于泉侧。”洛阳伽蓝记记录了洛阳显宦贵族私园“莫不桃李夏绿,竹柏冬青”。3.3全盛时期由唐代文人王维规划的“辋川别业”中有“斤竹岭”、“竹里馆”等竹景;“寿山艮狱”是北宋皇帝宋徽宗赵佶亲自参与规划的,从宋徽宗本人所写艮狱记中可知是北宋山水宫苑以竹造景的典型。南宋定杭州为行都,改称临安,贵族、官僚、富商聚居江南,皇家宫苑、私家园林之盛不言而喻,为后来发展的江南园林起了推动作用。竹子在唐宋两代运用较为广泛。北宋李格非所写洛阳名园记共评述了19座私园,对其中的归仁园、董氏西园、富郑公园、苗帅园等10座宅园作了专门的竹子景观描述。从南宋周密吴兴园林记也可了解到吴兴的宅园“园园有竹”。竹子造园进入了一个全盛时期。3.4成熟阶段明清园林继承了唐宋传统,且逐渐形成地方风格,其中以宅园为代表的江南园林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园林发展的一个高峰。竹子与水体、山石、园墙建筑结合及竹林景观,是江南园林、岭南园林的最大特色之一。沧浪亭、狮子林等苏州六大名园及扬州个园、惠州逍遥堂等在竹子造园上运用相当成功,许多造园手法仍为今人造园所采用。明清时期刊行多册造园技术理论书籍,有王象晋群芳谱、屠隆山斋清闲供笺、李渔闲情偶寄?居室部等,最有影响的要数计成的园冶、文震亨的长物志,都对竹子造园作了详尽、精辟的论述,为后人推崇、仿效。明清园林,特别是竹子园林发展进入成熟阶段。 4竹子在城市住宅区中的应用4.1应用概述竹子在居住环境中的应用由来已久,尤其体现在古代文人自己建造的宅院内,诗人白居易曾说“水宫旨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吾师。”,他在自己的宅院池边不但种植了成片的竹子,而且还“持刀剁密竹,竹少风来多,此意人不会,欲令池有波”,他之所以用刀使密竹变稀,为的是求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既有景观又有诗意。宋代的薛野鹤更是提出了“住宅须要三分水,二分竹,一分屋,消受如许清福,一身不尘矣”的古代住宅要求。宋代苏东坡有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至今在江南许多农家宅院的内外都有种竹的习惯,可见竹子在我国尤其在南方居住环境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步入现代社会,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使得城市高楼林立,城市居民也很少再有自己私人的小庭院,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居住环境要求日益增加,竹子在住宅区中的应用范围也日益扩大。中国传统住宅形式以一家一户为单位,步入现代社会以来,城市化急剧发展,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传统的住宅模式很难适应城市的发展,居住的模式逐步向多层、高层住宅发展。在一个城市中,生活居住用地的比重一般会占到城市建设中用地的40%一50%。住宅区是城市中在空间上相对独立的各种类型和各种规模的生活居住用地的统称。它包括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住宅街坊和住宅群落等。伴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逐步提高,住宅区绿化具有三个方面的主要作用:使用功能、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使用功能是指具有可活动性,如游戏、运动、散步、健身、消闲等;生态功能是指具有生态平衡、气候调节的作用,如住宅区小气候的形成(包括降温、增湿、导风等)、环境污染的防治与质量的改善(包括噪声减弱、空气降尘、减菌和吸收二氧化碳等)、水土保持等;景观功能包括可观赏性与美化环境。现代住宅区多为多家多户(少则居住组团的300一700户,多则居住区的1000至15000户),服务范围明显增大,往往是很多人共用一块绿地,且由于住宅区中建筑物及构筑物的体量、色彩、高度等与我国传统的建筑、构筑物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即构成美学原理中的变量参数一数量、形状、位置、间隔、尺寸和规模都发生了变化,因此,在把传统的园林配置方法应用到现代住宅区中的时候应特别注意到这些变化。4.2应用特点分析通过实地的调查,笔者发现城市较早的住宅区由于当时只考虑解决居住问题,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不高,竹子的利用更是少之又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其生存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住宅区中的绿化才被逐步重视起来,新建的住宅区都非常重视对居住坏境的营造,竹子依托自身特点在居住环境中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竹子在城市住宅区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以竹为主题的住宅区绿化:此类住宅区的绿化设计突出了竹文化的理念。此居住区的典型代表为新世纪花园,整个小区对竹子的利用非常到位:首先,小区的住宅单元出入口两旁对植了丛生竹,把竹子引入了宅前院落中;其次,在住宅的拐角处、小区中的变电所、停车场等较为生硬的地方都用竹子做了软处理,既起到了遮掩作用,也美化了环境。在小区组团中心,设计者精心设计了一个以竹、水、石为主题的小公园,把当地的文化、竹文化浓缩在一个小公园内,起到了较好的效果;最后,小区组团中的命名也体现出了竹子文化。以竹为配景来组织景观:采用配景来装点住宅区,竹子布置于墙边、建筑的拐角处、路旁、溪边等。小区绿地中种植了毛竹,竹子的围合下不仅起到了遮挡的作用,而且使得环境更加优美。4.3竹子在城市道路绿化中的应用4.4应用概况道路作为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交通运输的通道,又是人们户外活动的重要场所。道路是人们在户外滞留时间最多的空间。因此,道路环境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水平,而道路绿化是改善城市道路环境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道路绿地造景植物的选择是城市绿化中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的城市绿化的效果,竹子由于其自身所具有的诸多优势,正在被人们广泛地应用于城市的道路绿化中。植物生长:竹子是世界上生长最快的植物,其易成活,且竹子属于常绿植物,不开花,一两年才换一次叶子,叶子的净化作用比其他树木要强。它能吸附粉尘和有毒气体,在降低气温、促进气体交换和疏导水分等方面都有较强的作用。此外,虽然竹子属于浅根性植物,但竹子的屏障还具有较好的防风、抗震、防噪声能力。竹子道路景观的营造:道路植物不仅是简单意义上的绿化,而是具有美学意义上的景观设计。竹子作为道路绿化的植物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首先,丰富统一街道立面,同时还可以弥补建筑在色彩、质感上的不足。随着建筑装饰材料的不断更新,建筑风格的不断变化,建筑色彩也千变万化。建筑与建筑之间往往缺少一种基色去协调,统一它们,而竹子能起到这种作用。同时竹子的自然色彩、质感和建筑上的人工色彩形成一种对比,加强了景观效果;其次,分割、组织道路空间:道路空间的分割和形成主要由道路、铺装、绿地植物和其他小品设施来完成,其中,只有绿地最为活跃。通过竹子中较为矮小的竹种如碧竹、菲白竹等竹种的形态,对街道空间进行虚或实的分割,结合其它因素,把个空间组织成一流畅合理的整体。竹子作为软材料,同时还在建筑与道路之间起着缓冲作用最后,竹子可以随时间而变化。其不同季节形成的不同景象,春之笋、夏之荫、秋之爽、冬之静更是给人一种震撼。竹类植物的这种变化为弥补建筑立面生硬的外形的不足之处。实用功能:竹类植物能够通过在平面上的分割、立面上的遮拦,达到人车分流,各行其道;也可以通过竹类植物遮拦不好的地形地物,如厕所、变电站、垃圾站点等。生态效益: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道路绿地相当于一个链条把各个绿地相互连接起来。大中城市中拥有的大量的人口、汽车和动力设备在不断地向大气释放能量,树木通过叶面蒸发水分把大量土壤液态水转化为气态水,既增加了空气湿度又降低了气温,起到了改善小气候的作用。道路绿化植物也可以吸收汽车尾气排出的有毒气体,对空气起到净化作用。生物多样性:竹子在城市道路绿化中的应用时要充分考虑到生物多样,避免单纯的竹林。生态学告诉我们: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就越稳定。为城市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应保持绿地植物的多样性,可使昆虫的食物受到限制,由此带来多重营养结构和食物链能有效控制昆虫数量。在选择与竹子进行搭的植物时,考虑不同植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其相互作用影响,这样既可以保证道景观富于变化,又能够有效防止病虫害。4.5应用特点分析总体上看,竹子在城市道路绿化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道路绿化主景:在道路绿化带中种植大量的竹子,形成小型的竹子园。以竹子作为配景:作为配景,竹子在城市道路绿化中主要用于:道路交叉口:道路交叉口通常是人们视线的交汇点,因此其布置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人们对城市整体形象的认识。竹子在道路交叉口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体现在:第一,利用小型竹林可以遮挡从道路上看到的不雅景观。沿视线区域布置了一小片淡竹林,从道路各个方向看去,破旧的房子都被密的竹林所遮掩住,景观效果也很好;第二,强化景观效果,道路交叉口处选择秆形、颜色、独特的竹子等种植,起到较好的效果。 道路绿化的外围:用毛竹、淡竹等较为大型的竹种布置于道路绿化带的最里层,可以遮挡道路两侧较为不雅的建筑物或构筑物,同时可以增强道路绿化带的层次感。如在双山路的一段就采用了这种手法。意境的营造:在城市中一些道路较窄,绿化较为困难,为了能够使这些地段也能够创造出较好的视觉效果,设计师利用中国古典的绘画艺术手法,把在中国绘画艺术中占有独特地位的竹子绘画应用到这些地方,创造了较好的艺术效果。在贵和饭店对面,有四幢居民楼,它们的侧面对着道路,.从道路上看显得单调、乏味,设计者在四面墙上用中国画手法画了整墙的梅、兰、竹、菊,还分别题写了“竹报平安、幽香、秋绝、傲骨”的字样,白墙蓝边,使单调、乏味的空间变得活泼自然。4.6竹子在城市公共用地中的应用4.6.1 应用概况城市作为人类的聚居地,所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经济活动以及文化活动都需要有丰富而多样的公共性设施予以支持。由于城市公共设施的多样性,往往会丰富城市的景观环境,展示城市的形象特征。城市公共设施一般包含有建筑、场地、绿地及附属设备等。根据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I37一90)规定,城市公共设施用地分为八类:行政办公用地、商业金融用地、文化娱乐用地、体育用地、医疗卫生用地、教育科研设计类用地、文物古迹类用地和其他类用地。当前,竹子在城市公共用地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大专院校、科研设计单位和文化娱乐用地中(如图书馆等)。如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的校园绿化中就广泛种植了竹子,据调查统计,在校区中所种植的竹子就有16种之多。由于各类公共设施用地性质的不同,建筑、场所、以及附属设施所占面积的比例各不相同,竹子的利用也有所不同,当前竹子在章丘市公共用地中的应用方式主要为:4.6.2以竹为主体景观由于公共设施用地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形成像风景区中的大面积的竹林景观,只能根据实际情况创造出各种小型的竹林景观,但同样也可以可取得雅致、清幽的效果。这种类型一般集中在教育科研设计类设施用地和文化娱乐用地。竹林中竹子可以为单一的竹种,也可为各具特色的竹种,林下也可保留有喜荫植被,以免单调乏味,竹林中也可设桌、凳,微风吹动,竹影斑斑,是很好的观赏、休息和游乐场所。4.6.3竹子与其他要素的组合形成的景观由于很多公共设施用地主要以建筑和场地为主,绿化用地占很少一部分,竹子在这些公共设施类用地中的绿化要根据单位性质做出精心布置,竹子在城市公共设施用地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与建筑的组合:由于建筑所构成的形体空间属于硬质景观,其布局会存在缺陷,用竹子的自然形态和质感软化生硬的建筑线条,竹子在建筑的衬下更显得幽雅潇洒,两者刚柔相济,相得益彰。建筑、走廊、台阶等生硬部分其与外界隔离的墙面常作此类处理。在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的主体建筑的外围,设计者建筑物的四周种植了毛竹、刚竹等竹种,主体建筑掩映在竹子的包围,不仅弥补了建筑物造型上的缺陷,也蕴含着虚心求知的深层次含义。把一些竹子如淡竹、箬竹、早园竹等对植于建筑物出入口的两侧,以衬托整、肃穆的气氛,规整中不显呆板。在墙边配置竹子,可围成墙为纸、竹为画的动画面。与假山、岩石等的组合:中国传统的竹子造景手法被应用到了公共设的用地中,并起到了良好的效果,竹子与假山、岩石相配,或在墙边、池畔、前栽培,使呈自然景色或衬托全景。如在山东旅游职业学院校园内,布置着一些由山、岩石、紫竹组成的大型“盆景”,给整个校园增添了生气。4.6.4竹子的室内引入利用竹子固有的色泽与肌理,把现代建筑与竹子的自然美相结合,创造出心旷神怡、超凡脱俗的感性空间。当人们从嘈杂繁闹的城市中走近时,会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如餐厅里,楼梯旁、柱廊旁都用塑料竹子做了精美的装饰,尤其是楼梯旁四周用塑料竹子围成的景观模仿古典园林的石小品的造景手法。其面积虽然不大,精心设计和巧妙布局,使人感觉以小见大,自然得体,注重朴素形式的完美,注重田园气息的散发,竹材质地和色彩,都按自然美的规律加以运用,每根竹杆挺拔直地,一劈为二后,竹青层朝外,圆弧状排列,屋柱也用草绿色的毛竹斗拼而成,使人们宛如置身于生机勃勃的密竹林深处。窗框和门框的内侧,用长短竹筒竹节拼镶成传统的回织或米字纹案,得体而规范。这些图案的色彩运用淡黄或淡茶色,它们和草绿色的墙面有地配合,给人一种温柔、轻快、亲切的情调。厅室内的桌、椅、橱及壁饰均用筒竹节镶拼或用竹编工艺编制,完全区别于现代机械加工的情调。体现了竹艺饰的自然情趣和清新的风格,置身在这富有民族民间情趣的环境中,犹如欣赏中国民间乐曲“二泉映月”那缠绵动人的旋律5竹子在造园中的应用5.1竹子造园史略竹子作为我国传统的观赏植物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周朝时期,我国就已有关于竹林的记载了。秦始皇为建“上林苑”,从山西云冈引种竹子到咸阳。但那时竹子的种植只是为了营建狩猎场和战略物资基地,竹子造园还处于萌芽状态。魏晋、南北朝时竹子随即融入了造园之中。当时的皇家园林和官宦私家园林中的竹子造景也相应得到发展。洛阳伽蓝记就记录了洛阳官宦贵族的私园“莫不桃李夏绿,竹柏冬青”。竹子在唐宋两代运用较为广泛。唐代文人王维所建的“辋川别业”中就有大片竹林环绕着一座幽静建筑物的“竹里馆”,以及山岭上遍种竹林,一弯溪水绕过,一条山道相通,满眼青翠掩映溪水涟漪的“斤竹岭”。宋代艮岳中竹子景观为特色的景点有“斑竹麓”和“胜筠庵”。北宋李格非所写洛阳名园记所评述的私园中,绝大多数都有竹子景观,并有“三分水、分竹、一分屋”之说。明清在造景的手法上,竹子与水体、山石、园墙建筑结合,以及竹林景观是江南园林、岭南园林的最大特色之一。例如:苏州网师园的竹外一枝轩、沧浪亭的“翠玲珑”和“倚玉轩”、拙政园的“海棠春坞”等名园及扬州个园的“春山”等,在竹子造园上运用相当成功,许多造园手法仍是现代园林造景的经典。5.2古典园林中竹子造景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配置作为园林中重要的一个环节,被要求在姿态和线条方面既要显示自然天成之美,也要表现出绘画的意趣。在造景中,竹子能与自然景色融成一体,在庭园布局、园林空间、建筑周围环境的处理上有显著的效果,易形成优雅喧嚣的景观及令人赏心悦目的环境。有关竹子造景艺术手法在明代计成所著的园冶中有提到:“结茅竹里,浚一派之长源”;“竹坞寻幽,醉心即是”;“移竹当窗,分梨为院,溶溶月色,瑟瑟风声”;“藉以粉壁为纸 仿古人笔意,植黄山松柏、古梅、美竹,收以圆窗,宛然镜中游也”等。在众多文人的诗词歌赋及绘画中,我们也可以了解到一些竹子在园林中的造景手法。这些艺术手法显示出古人对于植物与道路、建筑、山石、水体等景观元素之间关系巧妙的处理。竹与路 古典园林中的园路强调“曲径通幽”,竹林小径力求含蓄深邃,忌直求曲,忌宽求窄,讲究“蹊径盘而长”。在道路两侧配以一些高大乔木状的竹类,如毛竹、麻竹等,修竹夹道,创造出绿竹成荫、万竿参天、云雾缭绕的生动景色。竹林深处以一茅舍为赏景佳处,形成返璞归真的野趣。王维对“辋川别业”的 竹里馆 所描述的:“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就是这样一幅画面。 竹与水 水是园林的灵魂。唐代白居易对竹情有独钟。他对以竹林为主的履道坊宅园中“履道幽居竹绕池”这样竹与水的巧妙布局极为赞赏,写下“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的诗句。他的“竹径绕荷池,萦回百余步”也使人们了解到古典园林中文人们习惯围绕着水池种植竹子,使两者相互呼应。竹与石 由于古代文人爱竹赏石的思想对园林竹石的配置有着积极的影响,两者常常被结合在一起或布置于廊隅墙角,或独立成景,起到软化生硬线条和点景的作用。扬州个园的竹石小品最为有特色,园内的季假山都配置了不同的竹种。春景以刚竹与石笋相配;夏景以纤细柔美的水竹与太湖石组合;秋景以大明竹配以黄石;冬景由宣石配植斑竹和腊梅。竹与建筑 建筑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园林中的建筑多为木结构,与自然环境中的山水、植物相得益彰。姿态细腻、秀丽的竹类可与亭、堂、楼、阁及其他建筑配植,既可衬出建筑物之秀丽,又可柔化硬质建筑物之质感,同时也可以营造出幽静的环境。竹窗是白居易描写在屋檐下当窗种竹,以竹为画框的景象,“开窗不糊纸,种竹不依行。意取北檐下,窗与竹相当”。移竹当窗的手法以“框景”为基础,把一个空间的景物引入另一个空间,增加了园林空间的层次感,产生了幽远深邃的意境。5.3传统造园手法在现代公园中的应用在现代公园中,竹子造景在继承古典园林的传统技法上,又力求将传统的园林艺术与现代人的审美、游憩需求完美结合。以北京紫竹院公园的“筠石苑”为例,可以看出传统造园手法,从空间布局到叠山理水,从花木配置到借景生情,其应用是非常广泛和成功的。首先,“筠石苑”继承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观,在竹子配置上,因地制宜、适地适竹。在满足竹子生态要求的小环境中栽植竹子,并在竹丛间配植多种色叶树。其次,由于古典园林以竹造景手法多体现在小型的园林空间中,所以“筠石苑”也利用其优势巧妙的沿用了古典造园中的精华之处。竹径通幽 在“筠石苑”中,道路设计与地形设计巧妙的结合,曲折有致、起伏顺势,并将园中十个景点有机地组织起来,形成了动态的游赏路线。道路两侧丛植翠竹,与朴素的路面相互掩映。游人沿着小路漫步于各个景点中,感到周围景色时隐时现、或明或暗,别有情趣。移竹当窗、粉墙竹影 “筠石苑”中建筑属南国风格,多为黛瓦粉墙、飞檐翼翘、棕柱褐窗,显得玲珑清雅,且与竹林景观融洽和谐,营造出南国竹乡的意境。“友贤山馆”是园中最大的一组江南建筑,建筑装修材料多采用竹和竹制品精心设计。形式依旧是青瓦棕柱、粉墙漏窗、花街铺地、自然山石与竹林环境协调统一。白壁粉墙前修竹几竿或几丛,竹竿摇曳,竹影婆娑,宛如一幅极富诗意的水墨画。“移竹当窗”体现在“筠石苑”中以园门、漏窗作为取景框,竹子景观随游人的位移变化而变化,形成明显的韵律节奏感。园门的形式不仅限于白粉墙式,也包括富有民族特色的竹门,门的质感与所框出的竹子,以及门前所植竹丛相互掩映,十分协调。竹径绕池 白居易所描写的“竹径绕荷池,萦回百余步景观在“筠石苑”中的“竹深荷净”景点中得以再现了。水池中种满荷花,夏日香气连连。池岸边种植了层层绿竹,千竿挺秀,倒影于水中。竹林藉由反映在水面上的光影变化效果,加倍其美感,形成“秀”、“美”的意境。竹叶的声响与水流涓涓、更添幽静风凉之感。驳岸曲折自然、参差错落,迎春、箬竹、芦苇等植物穿插装点其间,虚实相间,既丰富了空间层次的变化,又增加了自然情趣。青竹白石 在山石周围装点以翠竹,使画面更增加了古朴雅致的意蕴。“筠石苑”的入口就是以竹与石的搭配作为标志,层层竹林掩映着刻有“筠石苑”三字的假山石,成群的翠竹姿态特别引人入胜。同样的手法还有多处,如景点“斑竹麓”等。此外,竹林作为背景还可以表现假山石和雕塑的形态与质感。例如:“筠石苑”中竹石小品,错落有致地布置于溪边竹林前,七个高低不同的“石剑”,其坚硬的线条与质感被竹林柔化,同时在柔和惬意的气氛中多了几分刚毅。6竹子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前景展望6.1 把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竹种(如斑竹、紫竹)较大范围地引入到城市园林绿化中,并加大对竹类植物抗污染性以及大规模林绿化应用方面的研究。6.2 改善竹子所营造环境的使用状况,对竹子所营造的环境要体现人文关怀,在充分尊重竹类植物生长规律的前提下,加强竹子所营造环境的配套设施建设。6.3把竹子的园林绿化引入室内,积极开发竹子盆景艺术,创造出丰富并有韵味的景观效果。6.4 地被、花坛及屋顶花园配植 在庭园的边角余地、花坛和屋顶花园中,可用个体矮小、枝叶茂密的竹类如菲白竹、著竹、铺地竹和紫竹等,密植成小型竹类专园。6.5 为使人们对竹子有一个理性、全面的认知,有必要在种植竹子的地方如住宅区、学校、景区等)设立专门的标示牌来标示竹种名称、生态习性、有关竹子的传说等等,增强人们对竹子的认识。6.6由于公共建筑中很多的建筑单体都有现代的建筑厅廊天井,因此,可以考虑把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竹子引入室内,创造出丰富的竹子景观。6.7由于小型竹种(菲白竹、菲黄竹、磐竹)的根鞭系统仅分布在20-30cm深的土壤中,使得它在屋顶花园的绿化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参考文献1北京市园林局,北京园林优秀设计集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关传友,中国竹子造园史考J:竹子研究汇刊,3李宝昌,江南园林竹子造景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4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5朱建宁,法国著名城市景观设计大师亚历山大·谢美道夫及其作品J.中国园林,致 谢在论文撰写的过程中,我得到了左乾乾老师的耐心、细致的指导。无论是在论文的选题、结构、资料的查找,还是在具体言语的运用上都得到了左乾乾老师极大帮助,整篇论文倾注了左乾乾老师的无数心血,并得到众多老师的帮助。在此,谨向他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