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某市中心城市绿地系统规划.doc

    • 资源ID:2833921       资源大小:149.50KB        全文页数:5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某市中心城市绿地系统规划.doc

    丽水市中心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第一章 概况与现状分析第一节 城市概况一、地理位置丽水市地处浙江西南山区、浙闽两省边界地区,辖区面积1.73万平方千米。市政府驻地莲都区,位于东经119°38120°08,北纬28°2628°44。东南部与青田县接壤,南邻云和县,西与松阳县交界,东北与缙云县,西北与武义县相连,南北长70.45千米,东西宽51.3千米,总面积1502.10平方千米。二、自然条件(一)地形地貌丽水市位于浙闽隆起区。地貌以中山、丘陵为主,峡谷众多,间以狭长的山间盆地为基本特征。境内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3573座,其中1500米以上的山峰244座。市区(莲都区)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四面群山环抱,中间陷落为起伏丘陵盆地。整个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山脉多呈西南东北走势。在市区面积中,河谷盆地平原面积60.32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4.67%;低丘36.46万亩,占14.90%;高丘76.53万亩,占31.30%;中、低山面积71.23万亩,占29.12%。(二)地质地质构造单元属华南褶皱系,浙东南褶皱带。区内伴有断裂,形成一系列凹陷盆地和沟谷。受燕山运动火山喷发影响最大。境内中山、低山主要由含角砾凝灰岩、流纹岩和英安质凝灰岩组成;盆地周边的丘陵地带及中心基底部分为火山喷发间歇期间沉积物紫色粉砂岩;盆地中心及河谷地带由第三纪、第四纪的洪积冲积物组成。盆地表层均含水,属上层滞水,水量不大,一般地下水位埋深0.61.2米。(三)水文市域内有瓯江、钱塘江、飞云江、灵江、闽江、交溪等水系,为六江之源头区。瓯江贯穿本市九县(市)区,干流经四县(区)进温州入东海,全长388千米,境内长316千米,流域面积18217平方千米,支流发达,市区(莲都区)境内有大溪、好溪、太平港、宣平港及松阴溪,境内江河径流丰富,山区性河流特征突出。(四)气象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热量丰富、降水充沛、四季分明、冬暖春早、雨热同期等特征。气象灾害种类较多,灾害出现频率较高。主要气象灾害有:盛夏的高温干旱;春夏的冰雹、大风、强雷雨等强对流天气;春夏之交的梅汛期暴雨;夏季的热带风暴以及冬季的低温冰冻等。莲都区年平均气温18.113.6,年降雨量13601660毫米以上,年相对湿度7585%,无霜期256192天,气温稳定10°的天数252205天,积温56903860,日照时数17751988小时,年总辐射量102.1110.0千卡/厘米2。极端最高气温43.2,极端最低气温-8.2。(五)土壤土壤类型主要有红壤、黄壤、紫色土、粗骨土和水稻土等。红壤广泛分布于海拔800米以下的山地,面积占36.93%;黄壤分布于海拔700800米以上的山地,面积占24.37%;紫色土、粗骨土呈斑状分布,面积分别占1.40%、24.34%;水稻土则分布于各山谷、河谷、小盆地,面积占11.91%。(六)生物适宜的气候,广阔的山林,生物资源丰富。珍稀生物资源居全省首位,有“华东古老植物的摇篮”与“动物王国”之称。已知的植物资源有种子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等3500多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植物42种,其中一级保护植物有百山祖冷杉、红豆杉、南方红豆杉、伯乐树、长喙毛莨泽泻、中华水韭、莼菜等7种,二级保护植物有长柄双花木、福建柏、七子花、香果树、鹅掌楸、华东黄杉、长序榆、白豆杉等35种。百山祖冷杉为世界上仅有的三棵。全市已知的野生动物有2618种,其中脊椎动物有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505种,总数约占全省三分之二。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有61种,其中一类保护野生动物有华南虎、梅花鹿、黄腹角雉、云豹、金钱豹、黑麂、金雕、白颈长尾雉等9种;二类保护野生动物有猕猴、短尾猴、金猫、穿山甲、苏门羚、斑羚、大灵猫、小灵猫、虎纹蛙等12种。另外,昆虫类有2113种。据统计,全区有林内大型真菌800种以上,其中可供食用的真菌281种,食药兼用真菌43种。以香菇、木耳、茯苓为主的大型真菌生产是丽水传统的林副业生产,是全国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三、城市生态环境丽水市莲都区四面群山环抱,中间为丘陵盆地,大溪好溪绕城而过,山青水秀,具有优美的自然景观构架,为城市提供了巨大的氧源及良好的通风廊道。市政府一贯坚持生态立市,建设园林城市的政策,丽水城市的生态环境总体质量良好。丽水中心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尚属清洁水平,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大气的主要污染源有工业扬尘、汽车尾气等。瓯江的好溪干流及支流水质状况良好,各断面水质基本符合I、II类水标准。地表水质量较以前有所好转,水体的主要污染源包括城市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郊区农业面源污染。影响城市声环境质量的主要噪声源是生活、交通噪声源,前者影响面大,后者声级高。第二节 经济及社会条件一、城市性质、发展方向及城市形态(一)中心城市性质长三角南翼地区山水人居与生态旅游城市,特色制造业基地和浙江西南部中心城市。(二)中心城市用地发展方向与城市形态在规划期内,实现“城市南进、产业东扩”,中心城市向联城花街地区、碧湖平原和富岭七百秧地块拓展,形成以大溪为纽带,以南明山为核心的“一江双城”城市结构形态。其中“一江”是城市生态空间,引山接水。“双城”是城市功能空间,北城建成浙西南行政、商贸、教育、卫生、文化、科研中心及生活居住为主的城市功能区,南城建成以特色制造业基地为主体兼顾生活居住的产业功能区。1北城结构布局为“二轴、三心、三片”(1)“二轴”:指大溪生态景观轴和花园路公建发展轴。(2)“三心”:为丽水市行政商业主中心、滨江商务副中心和中山街城市商业中心。(3)“三片”:指联城花街科教旅游居住片区、水东岩泉物流居住综合片和主城商贸行政文化中心片。(4)重点规划建设滨江商务副中心与商贸中心,完善现有城市中心体系结构;建设大溪生态景观轴,建设滨江景观带,改善城市生活休闲空间;城区沿江向东发展;完善教育设施布局,提高科研发展能力;利用资源与交通优势,大力发展物流业;形成社区构成合理、服务便捷的城市生活环境。(5)规划人口规模2010年26万人,2020年34万人。用地规模2010年1840万平方米,2020年2550万平方米。2南城结构布局为“一心、二带、三片”(1)“一心”:指城市南部地区中心,位于水阁东侧南北向干路和金丽温高速公路之间,七百秧组团(工业区东扩区块)北部,配置有行政、办公、文化、娱乐、商务等服务与管理设施。(2)“二带”:为丽龙高速公路与金丽温高速公路沿线形成的防护景观林带。(3)“三片”:指水阁工业组团;富岭组团,以综合居住为主;七百秧工业组团(工业区东扩区块)。(4)加快建设南部次中心,带动南部富岭、七百秧地区的发展,大力推进产业建设;加快交通建设,改善周边交通,发展居住区,保持产业发展与居住建设的平衡,以产业基地为依托,发展水阁富岭国际物流区。(5)规划人口规模2010年5.6万人,2020年24万人。用地规模2010年1933万平方米,2020年3744万平方米。二、城市历史文化丽水市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晚期,这里就有人类聚居生息。至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丽水开始独立设县,唐后,丽水均为府、县所在地。1986年3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丽水县,设立县级丽水市,隶属丽水地区。2000年5月20日,由国务院批复撤消丽水地区,设立丽水市(地级市)。2000年7月18日,撤销县级丽水市,设立市辖莲都区,行政区域不变。莲都区较早就设立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体育馆等文化设施。文物古迹主要有南明山摩崖石刻、灵鹫寺石塔、厦河塔、谭宅、处州府城墙、丽水中共浙江省委机关旧址、银场山采矿遗址、天妃宫后寝、水障、吕步坑窑遗址、洞天楼、仁寿寺大殿、陈村石塔、三岩寺摩崖石刻、括苍古道摩崖、新四军办事处旧址等。三、经济、社会发展现状2005年市区(莲都区)国内生产总值80.77亿元,占全市的26.40%。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4年增长15.4%。其中第一产业生产总值8.53亿元,比上年增长1.8%;第二产业生产总值33.64亿元,比上年增长17.5%。第三产业生产总值38.60亿元,比上年增长16.9%。第一、二、三产业产值之比为10.5:41.7:47.8。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16万元。全年财政总收入9.7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09亿元。效益农业发展态势良好,粮食、瓜果蔬菜、食用菌、茶叶等主导产业均有良好的增长,取得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可喜成绩。以纳爱斯为代表的地方工业发展迅速,形成以竹木加工、医药、羽绒、五金、鞋革等为主支柱的特色工业体系。第三产业增加值主要来源于传统的商贸流通、餐饮、邮电通信、交通运输,近年来旅游业、房地产业和金融保险业发展较快。第三节 绿地现状与分析一、城郊生态绿地现状分析规划区内耕地、园地、林地等生态绿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达90%以上。耕地以水田和旱地为主。园地包括果园、桑园、茶园等。森林覆盖率高达80.1%,素有“浙南林海”之称。丽水市莲都区四周群山起伏,地貌类型多样,融山地丘陵、峡谷溪流、盆地田园等多种地貌景观为一体,加之植被繁茂、生物多样,形成了优越的生态环境。城郊生态旅游用地主要有北部的白云山森林公园和三岩寺风景区,南部的碧湖农田保护区和通济堰风景区,西部的东西岩风景区,中部的南明山风景区和大溪滨水廊道,再加上遍布东南西北部的生态林区,这些丰富多元的生态空间构成统一整体,形成丽水山水生态城市与园林城市特色。二、城区各类绿地现状分析根据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城市绿地分为五大类:公园绿地G1,包括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街旁绿地;生态绿地G2;防护绿地G3;附属绿地G4,包括居住绿地、公共设施绿地、工业绿地、仓储绿地、对外交通绿地、道路绿地、市政设施绿地、特殊绿地;其他绿地G5。丽水市城市绿地现状指标构成见表1-1。表1-1 城市绿地统计表(2005年末)序号类别代码类别名称绿地面积(hm2)绿地率(%)(绿地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人均绿地面积(m2/人)绿地占城市总体规划用地比例(%)1G1公园绿地157.186.818.402G2生产绿地32.191.391.723G3防护绿地41.001.772.19小计(G1+G2+G3)230.379.9712.314G4附属绿地350.3415.1718.71中计(G1+G2+G3+G4)580.7125.1431.025G5其他绿地27278.601457.19合计(G1+G2+G3+G4+G5)27859.311488.2174.75备注1:“其他绿地”指城市建设用地以外、城市总体规划用地以内的生态林地。备注2:2005年现状城市建设用地2310hm2,现状人口18.72万人。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用地37270hm2。表1-2 城市绿化基本指标对照表指标现状值省级园林城市标准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建成区绿地率(%)25.1434.53538绿化覆盖率(%)30.139.5404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m2/人)8.408.5912道路绿化普及率(%)95959595城市干道绿化带占道路总面积比(%)20252525居住区(新区)绿地率(%)30303030居住区(旧区)绿地率(%)20252525生产绿地占建成区面积比例(%)1.39222(一)公园绿地(G1)现状1现状公园绿地数据丽水市城市现状公园绿地面积共计157.18万平方米,其中综合公园3个,面积116.00万平方米;社区公园3个,面积4.37万平方米;专类公园2个,面积9.13万平方米;带状公园1个,面积15.55万平方米;街旁绿地13处,面积10.85万平方米,另有若干零星街头绿地面积1.28万平方米。2公园绿地规模构成分析根据公园面积大小规模划分公园绿地等级的标准如下:全市性公园大于10万平方米;区域性公园510万平方米;社区公园15万平方米;街旁绿地小于1万平方米。丽水市城市现状公园绿地规模构成见表1-3。表1-3 丽水市城市现状公园绿地规模构成表类型公园数量(个)占总数量比例(%)公园面积(hm2)占总面积比例(%)面积<1.0万平方米12544.763面积1.05.0万平方米52312.378面积5.010.0万平方米2916.1010面积>10.0万平方米314123.9579总计22100157.181003公园绿地建设存在问题(1)公园绿地规模构成不合理。从规模构成来看,面积大于10万平方米的大型公园绿地数量虽只占总数的14%,但面积却达到79%,且均偏于城市一角。而面积小于1万平方米的小型公园绿地面积只占总数的3%,但其数量却达到54%,具有数量多,分布广,规模小的特点。由此可见,丽水中心城区公园绿地布局不合理,特别是花园路以西,括苍路以东,囿山路以北,灯塔街以南的大片老城区,绿地尤其缺乏。另外,公园绿地类型不齐全,现状以全市性公园、带状公园、街旁绿地为主,而与居民生活更为息息相关的区域性公园、社区公园和专类公园等类型较缺乏。(2)公园绿地功能不尽合理。缺少符合现代城市居民休闲、体育健身和参与性的活动设施,无法满足居民游憩活动的需求,公园设计水平有待提高。(3)公园绿地建设缺乏地域文化特色。丽水现有的众多文物古迹、古树名木等历史文化遗产,成为城市中的“孤岛”,周边建筑物、构筑物、交通干道等对其干扰严重。公园绿地建设应与文物保护相结合,在促进文物历史文化保护、开发、利用的同时,大大拓展公园绿地的文化内涵和功能。(4)植物景观多样性较低。现状植物群落结构简单,缺少以乔木为骨架,以木本植物为主体,乔、灌、竹、草、藤复层多样的地带性植物群落。从而大大降低了植物景观的多样性、稳定性和绿地的生态功能。(二)生产绿地(G2)现状丽水中心城市共有13个苗圃,生产绿地面积总计32.19万平方米,面积比例达到现状建成区的1.39%。现有苗圃在苗木生产和资源培育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苗木品种不够丰富,多是些香樟、广玉兰等常见树种,而银杏、玉兰等珍贵树种较少,植物品种相对单一。丽水市生物资源丰富,特别是植物资源,城市生产绿地应该有效地利用当地资源优势,把这种生物多样性转变为栽培应用的多样性,同时突出特色植物的生产与应用推广,为挖掘城市绿化发展潜力和强化城市绿化的地方特色作出贡献。(三)防护绿地(G3)现状丽水中心城市现状防护绿地主要包括公路防护林、铁路防护林和水系防护林,面积总计41.0万平方米。防护绿地建设普遍存在林带厚度、密度不足,树种单一,缺乏层次、色彩变化等问题,未能很好地起到生态防护、卫生隔离、美化环境的作用。(四)附属绿地(G4)现状1居住绿地现状据统计,城区居住绿地面积为87.49万平方米。居住绿地建设状况良莠不齐,新建小区如怡景花苑、东苑小区、花园二村、城中花园等绿地率较高,达到30%以上,建设较早的居住小区如白云社区、北郭桥社区等绿地率相对较低,为20%左右。居住区绿化质量、景观效果、休闲游憩设施等方面有待加强完善。2单位附属绿地现状根据对丽水城区主要单位的附属绿地统计表明:单位附属绿地面积为168.21万平方米,其中绿地率超过30%的有73个。绿地建设根据各单位的性质,绿地率相差较大,总的情况是文、教、卫、政府用地等绿地率较高,工厂、企业及早期公建等绿地率较低。3道路绿地现状丽水中心城市道路绿地面积为94.64万平方米,道路绿化普及率为95%。城市干道如花园路、大洋路、人民路等绿地率较高,达到25%以上,其他道路尤其是老城区道路绿地率较低。城市行道树以香樟、法国梧桐、杜英等为主。道路绿地现状存在道路两侧建筑普遍过于逼近道路,分车绿带单薄,绿化空间不足;行道树品种单一,花灌木、色叶树应用极少,缺乏特色与色彩变化;各道路绿化水平不均衡,绿地率差异较大等问题。第四节 建设园林城市的优势、制约因素分析一、建设园林城市的优势(一)建设园林城市的巨大动力2003年浙江实施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的重大战略,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丽水旅游资源生态优势明显,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生态立市、工业强市、绿色兴市”的三市并举的发展战略,坚持以生态市建设为龙头,积极开展国家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园林城市、优秀旅游城市“五城联创”活动。在城市性质定位中,“山水人居”和“生态旅游”作为城市生态特色和历史文化的体现,这些都成为推动丽水快速发展城市绿化、建设园林城市、改善优化旅游发展环境的巨大动力。(二)政府决策机构的重视丽水市委市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非常重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自然景观保护。在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取得成功的同时,提出了“积极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目标,把园林绿化建设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动员,全民参与。园林绿化建设项目和投资逐年增加,绿地建设和绿线控制力度加大,为提高园林绿地建设水平和加快园林城市进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政府决策机构的重视是建设园林城市的重要保证。(三)快速持续发展的经济后盾丽水位于浙江西南山区,历史上区域经济欠发达。近几年,丽水通过“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交通、水利、电网等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改善,与其周边及长三角发达城市的联系大为加强,区域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据统计,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305.9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3%,“十五”时期年均增长13.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3.8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37.1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25.0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0%、16.0%和16.4%,“十五”时期年均分别增长3.4%、18.9%和14.0%。全市人均生产总值12189元,比上年增长13.8%,“十五”时期年均增长13.5%。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平稳发展,为建设园林城市提供了坚实的经济支柱和后盾。(四)适宜的自然环境条件丽水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降水丰富,低温霜期短,有利于植物生长。境内群山起伏,有山地丘陵、峡谷溪流、盆地田园等多种地貌,丰富多样的地貌类型,为众多植物种类提供了多样的生长条件和环境。(五)良好的城市园林绿化基础近年来,丽水中心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据统计,至2005年末,城市绿地总面积达到580.71万平方米,绿地率为25.14%,绿化覆盖率为30%,人均公园绿地8.40平方米。现状已基本形成绿地系统框架,各类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以及城区外围生态绿地等,形成点、线、面结合的绿地系统初步格局。(六)浓郁的城市文化氛围过去的丽水,是“革命老区”,区域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今天的丽水,正一步一步地从农业时代的浙南山乡走向现代化的新城市,深厚的历史积淀、迷人的山乡风情、广阔的山林风光、绿色的生态农业,造就了丽水“艺术之乡、浪漫之都、休闲胜地”的城市形象。二、制约因素(一)城市化快速发展,环境压力空前当前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随着城市人口的膨胀和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城市生存空间日益狭窄,城市加快扩张成为趋势,所带来的环境压力也是空前的。(二)城市风貌特色渐失,千城一面中国的城市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变得越来越相似,城市的迅速发展,破坏了城市景观的整体协调性,失去了自己的特色与个性,千城一面。体现城市特色是我国现阶段城市发展中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三)城市绿地斑块分布极不平衡丽水中心城市虽然绿地斑块数量不少,但小面积零星分布的绿地类型,如街旁绿地占绝对优势,而较大面积的绿地类型,如区域性公园、专类公园等数量缺乏,这对城市绿地生态环境功能的发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不利。(四)城市绿地斑块破碎度高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强,原来较大的自然斑块不断被分割,数量日益增多,而斑块面积却被改造得越来越小,导致了绿地破碎度的增加。绿地多成孤立的斑块状布局,未形成网络系统,一方面,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另一方面,使城市绿地的生态环境功能效益下降。(五)城市绿化材料多样性较低在当前城市绿地建设中存在“重草坪、轻树木,尤其轻乔木”的问题。在城市绿地中林地占有量少,尤其是乔木和林带的占有比例较低,且植物群落结构简单,缺乏以乔木为主,乔、灌、草、藤组成的复层群落,三维绿量较低,从而大大降低了城市绿地景观的多样性、稳定性和绿地的生态功能。第二章 规划总则一、规划编制意义当前,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新时期城市发展对城市绿地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概括起来有三大方面。(一)满足城市生态建设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二)满足游憩休闲及绿色产业的要求。(三)满足城市形象与特色的要求。因此,新时期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已进入了城乡一体的以生态建设为主,满足资源保护、景观整合、旅游休闲等综合功能的区域发展阶段。国家已经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希望通过加强和改进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工作,建立严格的城市“绿线”管理制度,来实现城市绿化服务当代,造福子孙的宏伟目标。二、规划依据(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五)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六)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国发200120号)(七)建设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建城2002240号)(八)建设部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建城1993784号)(九)建设部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建城2000192号)(十)建设部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建城200543号)(十一)建设部112号部长令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十二)国家行业标准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十三)国家行业标准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十四)国家行业标准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十五)国家标准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十六)浙江省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方法(十七)省政府64号令浙江省城市绿化管理办法(十八)浙建城发2000220号文:关于贯彻建设部创建园林城市活动精神的通知(十九)丽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二十)丽水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3)(二十一)丽水统计年鉴(2006)三、规划范围本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范围为1502.1平方公里,与2004年编制的丽水市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即市区(莲都区)行政范围相一致。重点对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至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62.94平方公里内的绿地进行系统规划。四、规划期限与目标(一)总体目标从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出发,突出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整合功能,从区域生态建设和城市生态安全的角度配置城市绿地系统,达到绿量和格局的优化。规划将城郊广阔的生态绿地通过河、溪、渠、路等绿带向城区渗透,并与城区绿地系统融合,形成“点、线、面、环、楔”相结合的城市绿地整体空间形态。充分发挥山林资源优势,突出城市生态特色,建设山水生态城市,创造“天蓝、水清、地绿、气爽”的最佳人居环境,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佳境界。(二)分期目标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创建省级和国家级园林城市标准、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以及实际情况,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分近、中、远三期。1近期目标(20062010年)至2010年,城市人口规模为31.6万人,城市建设用地3773万平方米。规划要求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5%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9平方米/人以上。2009年创建省级园林城市,按照省级园林城市标准落实其他各项指标。2中期目标(20112015年)至2015年,城市人口规模为43万人,城市建设用地5086万平方米。规划要求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8%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43%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人以上。2013年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按照国家园林城市标准落实其他各项指标。3远期目标(20162020年)至2020年,城市人口规模为58万人,城市建设用地6294万平方米。规划要求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0%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45%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人以上。远期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按照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落实其他各项指标。五、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一)规划指导思想坚持“生态立市、工业强市、绿色兴市”的城市发展战略,以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中心。正确认识与处理城市绿地建设与城市生态建设、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休闲及绿色产业发展、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和城市形象特色塑造之间的关系,树立“艺术之乡、浪漫之都、休闲胜地”的城市形象。按照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标准要求,贯彻“林之洋、花之海”的城市绿化美化理念,因地制宜地进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创建类型齐全、指标恰当、布局合理、完整开放的绿地网络体系,充分发挥城市绿地建设对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城市竞争力的贡献。(二)规划原则1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原则保护自然,改善生态环境,使城市经济发展与城市人口、城市环境、城市资源相辅相成,协调发展,是城市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条件。园林绿化作为城市中自然空间的缔造者、维护者和发展者,其发展规模和建设质量,直接影响到城市结构的变革,预示着城市发展潜力和未来。城市园林绿化空间越大,储量越足,城市的发展前景越大。2城乡一体化发展原则扩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范围,从城市空间和自然过程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出发,充分利用城市外围的大生态环境,通过绿色基质的均布和廊道的贯通,引绿入城,以绿环城,将市域生态空间结构与中心城市园林绿地结构结合在一起,形成区域生态绿化空间从宏观到微观的全方位覆盖,建立健康稳定的城市绿地系统。3构建城市形象特色原则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在构建城市形象特色时,不能仅停留在绿化美化层次上,而要去深入发现、梳理和把握城市的自然禀赋,并加以凸现、张扬,将山地林海、河港湿地、盆地田园等自然元素有机结合到城市空间之中,才能创造出具有生命力的且经得住时间考验的城市形象与特色。另外,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就是保护城市形象特色,城市绿地建设应将城市的民俗风情、传统文化、历史文物等融合其中,充分体现城市的历史文脉和精神风貌,使城市更富文化品味。4结合旅游业发展原则城市绿地建设同城市旅游业发展相结合是新时期城市发展对绿地系统规划的要求。随着社会闲暇时间的大量增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除了满足居民日常游憩要求外,应将城市近郊的林地、农田、水系组织起来,通过建立旅游区、郊野公园、度假区等大型绿色空间,开展休闲健身、野营度假、农业观光等活动,满足城市居民回归自然,特别是双休日郊野游憩的需要。六、规划基本对策综合城市绿地现状分析,适应城市发展的要求,确定丽水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基本对策:以建设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建立绿量适宜、结构均衡、生物多样、景观优美、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城市绿地系统。(一)空间开放化。把森林、农田、湿地、景区等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形成城市与郊区结构合理、功能互补、景观多样的绿色生态网络。(二)布局人性化。绿地设置首先考虑城市居民的活动特点和使用需求,构建与城市居民的行为模式相适应的人性化的城市绿地结构。(三)绿地园林化。绿地以乔木为主体,乔、灌、草相结合组成复层群落,强化三维绿量,提高城市绿地生态效益。(四)景观特色化。从城市空间特征和文化特征两方面来塑造城市景观特色,绿地建设充分体现地域特色及历史文脉。(五)水景生态化。重视滨河绿地建设,沿城市内河构建生态景观廊道,应用生态学原理处理水体景观,使之洁净,富于情趣。(六)休闲产业化。利用城郊大面积的生态绿地,建设风景区、旅游区、度假区等,促进城市休闲及绿色产业发展。(七)目标多样化。绿地规划充分体现区域性、生态性、景观性、文化性、可操作性等目标。七、绿地指标体系规划根据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绿地指标要求,按照浙江省政府对绿地建设的方针政策,结合丽水市城市绿地建设的实际情况,确定丽水市城市绿地指标体系。详见表2-1。备注:2005年现状城市建设用地2310hm2,现状人口18.72万人。2010年近期城市建设用地3773hm2,近期人口31.60万人。2015年中期城市建设用地5086hm2,中期人口43.00万人。2020年远期城市建设用地6294hm2,远期人口58.00万人。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用地37270hm2。表2-2 不同类型城市用地绿地率指标控制表城市建设用地类别名称规划绿地率(%)居住用地新建居住用地30旧城改造的居住用地25公共设施用地行政办公用地35商业金融业用地25文化娱乐用地35体育用地35医疗卫生用地35教育科研设计用地35文物古迹用地35其它公共设施用地30工业用地15仓储用地25市政公用设施用地30表2-3 各类公园服务半径控制表公园类别服务半径(米)服务对象步行到达时间城郊风景游憩用地2000以上30分钟以上城市综合公园100020001530分钟一般公园75010001015分钟社区公园300750510分钟第三章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一、市区(莲都区)生态结构市区(莲都区)四面群山环抱,中间为丘陵盆地,大溪绕城而过,区内植被繁茂、生物多样,生态环境优越。结合莲都区的自然生态环境,以生态林地为主体,以中心城市绿地为核心,以生态绿廊为纽带,以风景区、森林公园、农田保护区为重点,构成“绿屏围绕、绿轴导风、一核八点”的生态结构体系。1、“绿屏围绕”:指遍布莲都区东南西北部的生态林区将中心城市围绕其中,形成生态防护的绿色屏障,造就了城市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2、“绿轴导风”:指依托大溪、好溪、太平港、宣平港、松阴溪等形成的滨水生态景观绿廊,顺应城市主导风向,有利于将新鲜空气引入城区,缓解热岛效应。3、“一核八点”:指以中心城市大型公园绿地为核心,在城市外围分布有南明山风景区、东西岩风景区、三岩寺风景区、通济堰风景区、九龙风景区、白云山森林公园、大山峰森林公园、碧湖农田保护区等八处重要生态景观节点。二、中心城市绿地系统结构根据丽水中心城市自然山水格局及“一江双城”的城市空间发展形态,规划分两个层次确定绿地系统规划结构。(一)第一层次:城市生态绿地系统结构充分发挥丽水中心城市得天独厚的生态和山水优势,形成“一心、一带、人字形拓展”的生态绿地结构。1、“一心”:指依托南明山风景名胜区形成的生态核心绿地,形成南城、北城之间强有力的绿色背景,开放性的生态圈。2、“一带”:指依托大溪、好溪形成的贯穿规划用地的生态景观廊道。3、“人字形拓展”:指依托周边山体、农田、林地形成的楔形绿地,呈“人”字形形态拓展,对各组团形成围合、渗透。(二)第二层次: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结构以生态绿地系统为基础,在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分别确立双城的形态结构。1、北城绿地形态结构:“二环、三线、四片、多点”。(1)“二环”:指绿色山体生态环和环城公路绿色防护环。北城四周景色优美的自然山体,形成了具有优越生态条件的绿色屏障,主要包括南明山风景区、三岩寺风景区、白云山森林公园。环城公路绿色防护环由东环路、北环路、南环路、教工路道路防护绿带围合而成的城市绿色环廊。(2)“三线”:指好溪、大溪交汇而成的两岸三线绿色廊道,主要包括江滨公园、白岩公园、四都滨水公园等带状滨水公园以及水岸防护林。(3)“四片”:指大中型公园绿地构成的绿色片区,主要包括万象山公园、寿元湖公园及民俗乐园、水东公园、厦河塔名胜公园及古城岛休闲公园。(4)“多点”:指社区公园及广场、街旁绿地,包括灯塔公园、厦河湖公园、梅山背公园、城北公园、纳爱斯健身广场、江滨广场、站前广场等均匀分布,最大限度地满足市民的需求。2、南城绿地形态结构:“一环、四片、六带、多点”。(1)“一环”:即生态防护环。南城大部分是工业用地,利用四周山体构筑绿色生态防护环。(2)“四片”:由大中型公园绿地形成的绿色片区,主要包括水阁东公园、七百秧公园、富岭北公园、富岭中心公园。(3)“六带”:指南城依托高速公路、城市主要道路、规划河道形成的六条绿化景观带,形成对城市空间的绿色渗透。(4)“多点”:指结合居住区、工业区布置的社区公园,以及结合公共设施布局的游憩广场、街旁绿地,星罗棋布,就近服务市民。包括富岭东公园、七百秧南公园、七百秧北公园、水阁休闲广场等。第四章 绿地分类规划第一节 公园绿地(G1)规划一、规划原则(一)合理选址,均衡布局公园绿地是供市民休闲、交流的主要场所,应尽量在选址上考虑到满足不同地区市民的使用需要,力求做到大、中、小均匀分布,使广大市民方便、快捷、就近地进入公园活动。公园服务半径确定:1、全市性公园服务半径为全市及周边地区。2、区域性公园服务半径为1000米。3、社区公园及街旁绿地服务半径为300750米。(二)合理功能定位,突出文化特色公园的内容应考虑各种年龄、爱好、文化的居民的不同需要,力求功能的多样性。同时,公园又是自然与人文精神的载体,应注重对人文精神的诠释与表达,结合地域特性和文化元素进行造景,使公园成为既能供人休息、活动,又能对外宣传展示地方特色的实物载体。(三)保护生态,持续发展公园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承担美化城市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作用。由于城市的扩张,对周边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已成不争的事实。作为城市绿地的主角,公园绿地也应承担起恢复、保持原有生物种群状态,营造生态空间的作用。应尽量扩大绿地范围,连点成线,连线成片,形成生态网络,从而最大限度减少人类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二规划目标至2020年,规划公园绿地总面积923.24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15.92平方米。三公园绿地规划建设汇总表表4-1 公园绿地规划建设汇总表类别序号项目名称地点面积(万平方米)备注综合公园G111万象山公园北城54.14扩建、全市性2寿元湖公园北城45.38新建、全市性3七百秧公园南城90.20新建、全市性4水阁东公园南城36.10新建、全市性5处州公园北城7.60已建、区域性6丽阳门公园北城2.07已建、区域性7明星湖公园北城9.84新建、区域性8天宁公园北城4.05新建、区域性9南明山北脚公园北城6.50新建、区域性10水东公园北城7.00新建、区域性11联城公园北城3.00新建、区域性12吴垵公园南城6.60新建

    注意事项

    本文(某市中心城市绿地系统规划.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