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环境工程专业论文22309.doc

    • 资源ID:2827546       资源大小:56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环境工程专业论文22309.doc

    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中文题目:生态校园建设的探讨外文题目:Ecological campus construction of the discussion摘 要高校校园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活动场所,人口密度相对较高,近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如何在高校校园面积一定,人口迅速增加的情况下,解决人地关系的矛盾,建设与人和谐的生态校园已成为各高校正在面临的问题。根据高校控制性详细规划,本着科学人文生态的理念,以建设具有时代特色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校园为目标,通过对高校的自然环境概况绿地现状、校园交通状况环境保护几方面给的分析,为高校现在和未来的建设进行探讨规划,从校园的布局资源的合理利用、校园的绿化等角度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和原则,最后提出普遍适用高校环境污染的防治、校园绿化景观、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校园生态功能区域的划定。 关键词:高校校园 可持续发展 生态校园 建设 探讨 Ecological campus construction of the discussionAbstract The campus as an important education activity places, the density of population is relatively high,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enrollment expansion, how in the campus certain area, population increase quickly, solve the contradiction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human and land, construction and people the harmonious ecological campus has become the colleges are facing. According to the university regulatory detailed planning, in the scientific humanism ecological idea, by the construction to have the time featur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campus as the goal, through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university natural environment, green space present situation, the campus traffic,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o the analysis of several aspects, the university now and the future of the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planning, in the layout of the campus, the rational utilization of the resources, the campus greening author puts forward relevant strategies and principle, finally proposes the comm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ampus afforestation landscape water resources, water recycling, ecological function area to delimit the campus.Keywords: Campu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cological campus, construction, discussion 第一章 绪论1.1 生态校园的概念国际上,早在19世纪末,奥姆斯特德、霍华德等人就从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公园系统(park system)”和“花园城市(garden city)”等理论并开展了相关实践,对后世的城市规划和生态规划产生了深远影响。1950年代在西方逐渐兴起的以绿道(greenway)运动为代表的生态网络构建逐渐成为自然资源保护的新热点。欧美国家早在20世纪5060年代就开始致力于生态规划和建设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诞生的生态基础设施(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和绿色基础设施(green infrastructure)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的提高,生态城市、生态社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从环境生态学1的角度来看生态校园就像一个小型的生态城市:一个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保护三者保持高度和谐、技术和自然达到充分融合、城乡环境清洁、优美、舒适,从而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类的创造力、生产力,并促使城镇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的稳定、协调与永续发展的自然和人工环境复合系统。 生态校园也称绿色校园或可持续校园,是运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进行规划、设计、营建、运行的结构布局合理,生物多样性丰富、功能及安全高效、环境优美、生态文化普及、个系统关系协调的人与自然相互和谐的可持续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 1.2 生态校园的含义校园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它与城市一样。是由人工化的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态系统共同组成2.一个符合生态学基本规律的校园应该在设计和建设中充分融入生态与环境保护的思想。具有合理的布局结构;科学的功能区结构的规划与合理的数量分配;有足够的绿地系统,丰富的适应本地环境的物种,保证生物物种的多样性;环保节能的建筑系统;能够处理全部或大部分校园内产生的污染物质,并能达到废物回收及综合利用3;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能源,广泛使用节能产品;校园建筑、景观风格与周围的环境和谐统一,凸显创意与美感;人文,在校园建设中结合学校历史,融入城市氛围,加大人文教育力度,塑造高雅校园环境的同时展示高尚文明的师生精神面貌。推行生态教育和系统管理,最终实现并保持校园的可持续发展。高等教育在教育系统中起着龙头作用,是现有一切产业发展的智力源泉。校园作为一个生态系统,与城市一样,是由人化的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态系统结合共同组成。校园的社会职责与功能决定了它是一个以人为主体的生态系统,由人工和自然生态环境复合而成。大学校园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生态规划,建设和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广大师生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推动城市居民生态意识,从而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好城市的生态问题。生态问题本质上是认识问题4,对于大学校园生态系统的规划建设与管理,不应当仅仅停留在当前的生态认识的一般水平上,更多的应该是积极的探索和引导,因此,对大学校园进行生态的探讨,创建生态校园,具有必要性和积极的意义。1.3 生态校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迅速增长,求学者的增长速度也不断加快,生态 校园建设中有出现了如下的问题。(1) 校园拥挤日益严重随着各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原有的校园教学资源严重不足,师生占地面 积、生均绿地面积、生均建筑面积、生均道路面积等均已大幅度降低,水电供应、物质供应和固体废弃物的处理等也日趋紧张,形成了不同程度的校园拥挤。 (2) 不良的风气对校园的侵蚀 校园虽然是区域的文化中心,有较高的文化地位,但是频繁的对外交流,使得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的风气也侵蚀着校园,致使校园内鱼龙混杂,不利于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 (3) 环境污染充斥着校园 校园作为城市文化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环境质量的整体水平比城市其它地段优良,但是校园中还是普遍存在着环境污染的现象5:区域环境污染影响校园环境的质量,导致校园污染加重;校园消费产生的生活污水、实验污水、生活垃圾和其他固体废弃物,直接污染校园环境;交通工具的迅速增加,导致交通拥堵交通污染和噪声污染;校园活动和科研活动所排放的废弃物,使得校园环境进一步恶化。 (4) 生态校园建设中存在的严重误区的探讨 现在的校园建设并未从生态校园的角度来对校园的各项进行精雕细琢的探讨,校园环境上只是满足一定的绿化面积,环境质量不高,且为求建设的速度和环境效果的速成,大量运用草坪以及移栽的树木替代原有的植被系统,更有甚者,盲目开山填河,不考虑原有的地形、地貌,不仅丧失了原有的自然特征,还已造成水土流失或塌方等危及安全的隐患。1.4 生态校园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全球信息时代的到来及我国经济发展的加速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空前的机遇,使得高等教育在教育体系中起着龙头作用,且有很强的导向性,高校是为国家输送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重要基地,实现有一切产业发展的智力源泉。正因如此才引发了高校校园建设的高潮。“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环境教育的主题,“生态校园”是21世纪校园建构的主轴。和谐的生态环境是人类心灵的故乡,如果缺乏一个可持续性的生态校园,教育只是一个缺乏灵魂的躯壳。生态校园能够为学生的环境教育提供鲜活的内容与素材,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容易接触到,多给学生有使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感官去接触环境及思考的机会,再从实际操作中学习与环境有关的各项知识。纵观过去,大学校园建设在我国经历了三次高潮,校园生态环境是大学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创建生态大学校园已成为21世纪大学的必然趋势。 大学校园规模迅速扩大,势必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建立新校区和大学城,迅速改变了原有城市郊区的生态面貌,并可能形成城市6新教育中心,引发城市新一轮的扩张,给原有环境带来巨大的生态压力。大学校园与城市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大学校园原有的如后勤服务、师生居住等都由社会承担。大学校园的大型文化体育设施也逐步向社会开放成为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城市的进步,现代化交通的发展与城市地域不断扩张,加剧着城市环境的不断恶化,如大气、河流污染及各种对人类不好的效应的接踵而来,人居环境矛盾突显。人们渴望绿地、渴望森林、渴望回归自然,城市生态建设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学校作为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固然一样重要,生态校园已成为新世纪大学的理想追求。第二章 生态校园探讨的内容 2.1生态校园建设的基本内容 生态校园系统是一个受很多因素影响,并不断变化的动态系统,它包括若干亚系统和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十分重要。因此,校园生态建设7应该是一个动态的综合的探讨,它需要各个感想的基础上,运用系统的分析方法,弄清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反馈调节机制,确保每一 个方面都能获得适度的发展而不超越其允许的限度,实现校园的可持续发展。 (1) 校园绿地系统的建设 校园绿地系统是校园生态系统中具有自净能力的组成部分,对于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丰富美化校园景观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生态校园应制定校园各类绿地的用地指标,选定各项绿地的用地范围,合理安排整个校园内绿地系统的结构和布局形式,研究维持校园生态平衡的绿地覆盖率和人均绿地面积等。保留原有的植物群落,结合人工种植,通过绿化效益估算,合理设计群落结构、选配植物种类。一般要求绿地建设应坚持乔木、灌木和绿地结合,落叶乔木与常绿乔木保持1:1至1:2的比例;乔木与灌木的比例可为1:3至1:5的比例;草地的面积则不宜高于绿地总面积的30%。此外绿化应以乡土树种为主,根据当地的土壤种植相应的树木,多不值香花蜜源植物和多生花卉,吸引虫鸟增加生物多样性8.(2) 校园土地合理利用校园土地利用的空间配置直接影响校园生态环境质量,必须因地制宜的进行土地利用布局的研究,充分考虑各类用地的大小、地形、气候、水文及工程地质等自然因素的制约9。在校园生态探讨中,应综合利用研究用地状况与环境条件的相互关系,提出调整用地结构的建议和科学依据,促使土地利用布局趋于合理。各类用地的选择应根据生态适宜度分析的结果,确定选择的标准,同时还要考虑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及技术、经济的可行性。在恰当的标准指导下,结合生态适宜度、土地条件等因素,划定校园各类用地的范围、位置和大小。在充分考虑土地条件的前提下,按照生态适宜度的等级以及经济技术水平,确定用地的开发次序。(3) 生态校园的道路交通和共享空间的建设在生态校园中,校园道路是指校园中组织教学、安排生活必需的车辆、行人交通往来的道路,是连接校园个组成部分,并与城市交通道路相贯通的纽带。道路系统探讨应创造多层次的交往空间,形成多功能的信息联系和情感交流的场所。在校园这样一个比较特殊的环境中,道路的交通,休闲功能是其功能要素的很重要的一部分。在其线型形态和交通功能外,更应该与“点”状空间如小游园、小雕塑、路边小品以及“面”状的广场空间相结合。在校园共享空间组织上着意创造层次丰富、形式多样的形态,每组建筑群形成具特色的庭院空间,完成从室内空间到公共活动空间的过度,为校园师生提供充满活力、富有人情味的交流场所。(4) 生态校园功能区域分化的建设 生态校园功能区域的分化就是根据校园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功能特点,按照其结构、特点、环境污染、环境负荷及承载能力等问题,划分不同类型的单元。在功能区域划分中,应综合考虑区域生态要素的现状、问题、发展趋势及其生态适应度,有利于师生学习、生活和休息;有利于科研和教学的正常进行;有利于生态环境建设,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良性循环,使校园内的环境容量得以充分利用而又不超过其环境容量的阀值,划分出教研区、学生生活区、教工生活区、体育活动区、游憩休闲区、商业服务区、校办产业区等功能区,充分发挥各地段生态要素的有利条件,利用各要素对生态功能分区的反馈作用,促进功能区内生态要素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5)生态校园环境质量保护 生态校园是城市的一个分支,它的发展和演变具有一定的生态自我调控和修复能力,很大程度依赖人类的控制盒引导。环境质量保护包括污染防治、节约能源等对其的探讨主要从两方面考虑:采用有效的生态技术手段降低生态校园对外界的依赖性。即降低有外界供给的资源能量总和,减轻外界降解处理废物的负担,重视给水排水系统和固体废弃物的处理,空气质量的控制和噪声污染的防治等等。应从生态规律、生态伦理和生态美学相统一的角度去培养、熏陶改变师生的人生观、哲学观、生态观和世界观。强化师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和生态观念,激发师生的生态及环保意识,让师生养成节约能源的好习惯。 2.2生态校园建设的基本原则(1) 以人为本原则在整个校园生态系统中10。人处在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最高层,是顶级消费者。解决生态问题最终的目标是提高人类的生存质量。所以在整个生态校园建设过程中,应从人类的活动与自然环境和自然生态过程的关系出发,把人的需求放在最重要的,中心的位置上加以考虑,即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整个生态校园建设、运行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类材料应以不危害人类生命安全与健康以及对各类人群使用无障碍为前提。(2) 可持续发展原则 校园的可持续发展应包括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与提高,以及系统自我调控能力和抗干扰能力的提高,重点在于实现校园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校园的建设应重视搞好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大气环境、人口容量、经济发展水平、园林绿地系统等各要素的综合平衡。努力创造一个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校园生态系统。(3) 环境友好原则 生态校园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及消费的各个环节都应该坚持环境保护的原则降低对环境的压力。尽量使用环保或再生材料制成的寿命长可反复使用的产品,减少废物产生量;尽量使用物质集约度跟小或是资源丰富的材料制成的物品。在能源消耗方面应尽量使用自然能11,如太阳能、风能等,减少矿物质的使用。校园中产生的水、气、国体废弃物大部分在自行处理,并加以利用,如北京水利水电学校,利用屋顶、透水渗雨暗沟、透水渗雨人行道、下凹式草坪收集雨水,一方面达到浅层地下水的目的,另一方面将雨水集入蓄水池内与中水统一调度解决绿环清洁的需求。这样减少了自来水的用量,更做到了分质用水,增加了睡得充分利用率,降低废水的排量。有机固体废弃物经粉碎、发酵制成肥料使用,热直大的有机固体废弃物焚烧利用其热能等。 (4) 整体优化,功能高效原则校园生态的建设坚持整体优化,功能高效原则,从系统分析原理和方法出发,强调生态探讨的整体性和综合性12,探讨的目标不只是校园结构部分的局部最优,而是要追求校园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的整体最佳效益。追求整体的优化和总体关系的和谐,强调各个部门、各个层次之间的协调;校园内各种单项探讨都要考虑它的全面影响和综合效益,各类人工建筑也不能仅考虑本身的华美,而应顾及到建筑物可能造成的对生态与环境的干扰与破坏。此外,校园生态探讨还需与城市总体建设的目标相协调。校园生态探讨的目的是将师生聚居的校园建设成一个高效和谐的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使其内部的物质代谢、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形成一个环环相扣的网络13,物质和能量得到多层次、多途径的分级利用,废弃物利用回收率高。系统的结构、功能充分协调,系统的能量损失最小,物质利用率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也高。 2.3 生态校园建设的最终目标 近些年,国家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决策的实施,为中国高等教育带来了大好的发展机遇,由此也引发了发展高校新校园建设的热潮。本文着重运用生态学原理到校园规划设计的工作中,探索能够适应21世纪生态文明时代要求的生态型校园规划设计的思想,指导学校走“以人为本”的环境生态化,符合学校建设百年大计的新型生态型校园之路。生态校园的建设充分融入生态与环境保护的思想,构建清幽宁静、人与环境的协调有序,天人合一的结构,保持原有的自然地貌和生态痕迹,维持人、自然植被、建筑群和园林景观及与此有关的一切活动的平衡共处,达到人与自然的互惠互利,自我完善的目的,最终实现学校、社会、自然地和谐共处、持续发展。 第三章 生态校园普遍适用的优化建设 3.1生态校园优化建设的依据(1) 城乡规划法(2) 全国生态建设规划(3)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4)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5) 普通高等学校教育建筑规划面积指标3.2生态校园功能分区的优化建设 生态校园根据其功能和景观的不同而分为五个区,即科研教学区、师生生活区、体育活动区、游憩休闲区、商业旅馆服务区。(1)科研教学区该区包括所有的科研教学用地,区内分布有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和行政楼等建筑。教学楼和实验楼大多位于学院主轴线东侧,从南向北一次布置,通过连廊连接。图书馆和行政楼位大多于学院次轴线上,该区域与师生生活区和游憩区直接联系。目前,现有的科研教学区一般绿化状况相对良好,栽种的树木虽未成林,但长势良好。自然景观的骨架已见雏形,具有较好的生态环境。但是在各楼间隙所布置的各块绿地版块中,有一细节值得注意,许多版块的拐角处由于长期的人为走动而出现了小面积的裸露地,根据以人为本的原则,建议用弧形代替折角设计,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其次,可考虑垂直绿化的方法,选用攀缘类植物对墙体进行立体造景,这样既可以体现人性化的自然生态效果,又可以减少墙体给人的呆板感觉。(2) 师生生活区一般的生态校园的师生生活区位于学校东面和北面较为平缓地带,在校园内成分散的方式分布,该区内的主要建筑物为师生宿舍和食堂以及师生生活服务设施。该区与科研教学区成平行分布置,通过连廊联系,便于师生课余方便往返于教学和生活空间。由于某些生态校园的建校时间比较短,整个校园仍然处于未定式:基础设施建设始终在进行中,学生人数在大幅度增加,教职员工大多采用外聘制,故流动性大。因此,有些校园的教师和学生的生活区并未分开。从长远角度来看,校园将日渐趋于稳定状态,也将拥有一支强大的属于自己的师资团队,故二者的划分是必要的,建议采用组团式布局,便于分区建设实现弹性规划。师生生活区的绿化覆盖率大幅度提高14,树木生长旺盛,但树木种类较为单一,植物景观的季相变化不明显,此外,由于宿舍与宿舍之间的距离不宽,加之宿舍建筑的外形缺乏变化,以致宿舍之间周边绿地差异不大,景观特色不明显,绿地质量普遍不高。为了给学生创造优美的室外交往空间,使生活场所也成为陶冶性情的第二课堂,绿化的任务一是在现有的绿地基础上增加植物种类15,配置一般采用自然式的配置方式,即采用成丛、成群、成林的方式栽植,栽植时以生态学理论作指导,根据各种树木生态习性,以自然植物群落为模本,力求创造丰富多彩的植物景观。 (3) 体育活动区该区主要建筑是体育馆和文娱活动中心,大多布置在校园中部靠近西侧,紧邻师生生活区,通过连廊与各区连接,方便各个功能区之间的联系。区内包括体育馆、室外网球场合篮球场。在体育场和操场包围处,应该其他的规划,建议用建设包括游泳馆、各类球场和其它运动项目的综合性体育馆,这样不仅可以缓解由于校园人数增加带来的体育馆使用紧张的压力,其次由于靠近城市公路,还可以向城市开放,实现资源共享。体育活动区建筑周围为一般的基础绿化,以装饰为主要目的,一般在网球场和篮球场周围绿化基础较好,要达到绿树成荫的效果只是时间问题。但操场和体育馆周围的绿化容易忽视应需加强,几乎没有可利用的树木,建议以常绿树木为主,比如大叶樟、棕榈等,适当配置速生落叶树林,如水杉、春树等。为了增加体育活动区的文化品位,在该区选择适当位置,布置与体育活动和锻炼身体等内容有关的雕塑小品和体育文化墙,创造体育文化氛围,以激发广大师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4) 游憩休闲区生态校园的游憩休闲区大多被科研教学区个建筑所包围,区各种古典建筑为主,有条件的生态校园可以拟建一个人工湖,湖的四周围分布有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绿地版块和廊、亭、桥等。该湖可以作为生态校园的标志性区域,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游憩休闲的地方,更是为校园增添了不少园林气息。游憩休闲区为生态校园内的水景区,以湖为中心,南北划分,总体来讲,进一步提高该区的绿地质量和文化品位是该区需要改进的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应从进一步完善该区的景观环境,根据需要增加休闲娱乐设施和文化景点,并增设岛、桥、廊、亭等景点,湖的西岸,靠近图书馆的位置可以考虑建立纪念像,使这些成为该区内的一个总要的且具有文化内涵的风景点。该区的绿化植物以丰富植物多样性为原则,植物造景采用成丛、成群、成林、成片的自然式配置方式,使之具有科学性又具艺术性。(5)商业旅馆服务区生态校园的商业旅馆服务区,它是学院向社会开放的窗口,一般该区占地面积较小,建筑有商业综合楼、商业旅馆、学院招待所、和各类超市。商业旅馆服务区靠近师学宿舍,期间分布的零星绿化带,为师生的日常生活通过便利的服务。对于商业旅馆服务区值得改进的是可适当的选种一些观赏植物,如杜鹃、月季、紫薇、海棠等,这些植物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能够形成各种专类景区,通过不同空间内选用的不同观赏植物以突出各种空间的景观特色16,做到一年四季花开不断,植物景观时空变化明显。3.3 生态校园水资源的优化利用 生生态校园的饮用水、洗漱用水等大都来自不同的途径,或者经过二次净化,或者直接由外界运输,但长远角度来看,此不以为长久之计,故对水资源的使用方式、效率等有这样几条优化: (1) 雨水的收集与利用雨水资源必须通过有效地收集和利用系统才能发挥预期的功能。这类系统通常包括雨水收集面、过滤装置、雨水贮存槽、雨水利用管线等,且其设计和施工目前都有专业的顾问单位可以提供协助。至于收集来的雨水,由于不适合引用,因此大多建议作为冲厕,浇灌及环境清洁之水源。(2) 中水系统的应用校园内,中水大都来自师生的日常洗漱、洗浴、食堂的洗菜、洗碗等,对于这部分的水,如果情况允许,可考虑利用其冲洗便池、灌溉、冲洗教学用具、汽车等,用单独的管线建立中水系统,可达到节水的目的。(3) 流量计费制的应用目前学院采用的洗浴按水流量计费的措施充分体现了节水的理念,建议继续大力推行。(4) 节水思想教育从调查来看,大学学生节水的意识普遍淡薄,尽管节约用水的字样随处可见,但并未起到应有作用,建议大力推广节水意识,和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学校校内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开辟节水专题栏目,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在学生食堂、宿舍、走廊、教室墙壁特别是在饮水、用水器械旁等显著位置开辟固定宣传专栏,鼓励青少年积极参与以水文化、水历史、水情、节水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活动。鼓励学生自己创作、制作节水宣传标语、口号或标示牌等,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 3.4 生态校园的评价体系生态校园从概念到实际的操作,经历的时间很短,但遇到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来评价一个校园是否实现了生态校园的建设目标,其评价体系如何建立,在这方面各国学者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提出了许多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我们评价生态城市的建设成绩,但应该注意的是,生态校园具有动态性与多样性的特征,生态校园的建设是过程和目标的结合,是一个动态过程。目前许多城市都提出了建设生态校园的指标体系,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年曾发布生态2003市建设指标体系(试行),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我国生态校园的建设步伐。但同时应该看到,世界上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适合所有校园建设生态校园的测度标准,因为校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地域性,不同的校园有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基础,千差万别,因此也就不可能用一个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别,因此也就不可能用一个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但是我们可以从生态校园的定义出发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运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进行规划、设计、营建、运行,最终达到生物多样性丰富、功能及安全高效、环境优美、生态文化普及、个系统关系协调的人与自然相互和谐。 参考文献1 赵晓光、石辉主编. 环境生态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5570,147150.2 洪世梅.建设生态大学的思考.教育发展研究,2007, (3):62643 陈岳堂. 高志强.论高效生态校园.高等农业教育,2004,8 (8):41434 严家顺.生态校园规划于建设思考。云南农业大学学报,1998,3 (13):3343365 张庆峰.校园景观生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管理分析. 硕士学位论文 .南京:南京大学.20066 董巍巍.相仁平.寒地城市校园规划.低温建筑技术,2006,2 (1):36377 武汉建筑材料科学院,同济大学,2008,(5):46488 陈岳堂.湖南农业大学校园探讨实践. 学士学位论文 .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3 .9 刘媛.绿色校园的生态绿化以重庆科技学院环境规划为例.林业勘设计,2006, (4):2930 10 张金炜,张椿芳.安徽师范大学新校区生态校园规划实践.山西建筑,2006,32(3):424311 Tabbye M.Chavous.An Intergroup Contact-Theory Framework for Evaluting Racial Climate on Predominantly White Coloege Campuses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2008,36 (3):23925712 倪伟宁.沈阳建筑大学校园的生态意识.山西建筑,2006,32 (22):293013 Tinto,V(1975).Dropout from higher education:A theoretical synthesis of recent research.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45,89125.14 刘媛.绿色校园的生态绿化以重庆科技学院环境规划为例.林业勘设计,2006, (4):2930 15 窦建奇,王扬。山地大学校园规划的原生态设计概念重庆交通学院规划设计实验分析.2006,(12);424416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全国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估(华北卷)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358411致 谢 本次毕业设计立时三个月之久,从选题到初审到中审再到最后的完成,我要感谢的人有很多。最感谢我的指导老师程高歆老师,高老师从材料搜集、选题、到最后定稿各个环节中给与的指引与教导,使我得以最终完成毕业论文设计。论文的顺利完成离不开各位老师同学的关心和帮助,感谢环境科学系的其他相关老师,谢谢他们为我,为我们全体2008级环境科学系学生的毕业设计所付出的辛勤努力。最后,我要向百忙之中抽时间对本文进行审阅,评议和参与本人论文答辩的各位老师表示感谢。

    注意事项

    本文(环境工程专业论文22309.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