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0MW低热值资源综合利用电厂330kV送电线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
资源ID:2826887
资源大小:5.76MB
全文页数:17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300MW低热值资源综合利用电厂330kV送电线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陕中圣环评报告 评价证书类别:甲级SZSHPS-2013-052 评价证书编号:3607黄陵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300MW低热值资源综合利用电厂330kV线路送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 陕西中圣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二零一三年十二月西安黄陵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300MW低热值资源综合利用电厂330kV线路送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单位:陕西中圣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赵建奇项目负责人: 审 核: 审 定: 环评报告主要编制人员及职责:姓 名从事专业环评证书编号编制章节签 名马敏杰环境工程A36070441200第4章、第6章、第10章第14章高明强环境工程A36070076第1章、第2章、第3章、第7章宋海燕环境工程A36070077第8章、第9章 黄炜环境工程A36070087第11章、第12章程钢环境工程A36070112第5章、第13章目 录前言11总则31.1编制依据31.2评价等级51.3评价范围61.4评价标准91.5环境保护目标102.工程概况122.1项目规模及组成122.2 330kV输电线路工程132.3黄陵330kV变电站扩建工程172.4工程投资203工程分析213.1环境影响识别213.2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分析213.3工程特点233.4主要的环保问题234区域环境概况274.1自然环境概况274.2社会环境概况285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305.1电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305.2声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365.3生态环境现状376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416.1施工期工程简况及环境影响因素分析416.2环境空气影响分析426.3水环境影响分析426.4声环境影响分析436.5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436.6生态环境影响分析446.7对环境敏感点的影响分析446.8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结论477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487.1营运期电磁环境影响分析487.2营运期声环境影响分析1117.3水环境影响分析1127.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1178.环境保护措施1188.1电磁环境保护措施1188.2声环境保护措施1198.3环境空气污染防护措施1208.4水环境保护措施1208.5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措施1208.6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218.7需采取的其他环保措施1248.8环保拆迁1249项目可行性分析1269.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269.2与产业政策的符合性分析1269.3与电网规划的符合性分析1269.4选址选线可行性分析1279.5与当地规划的可行性分析12710水土保持12910.1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12910.2工程建设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分析13010.3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13110.4水土流失预测成果13210.5 水土流失危害分析与评价13310.6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13410.7水土保持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13811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14211.1施工期的环境管理和监督14211.2运行期的环境管理和监督14211.3环境监理14211.4环境监测计划14311.5环保设施竣工验收内容及要求14312环境经济损益分析14612.1环保投资估算14612.2环境经济损益分析14613公众参与14813.1公众参与方式14813.2公开环境信息14813.3公众意见调查15213.4 公众参与结论15814评价结论与建议16014.1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结论16014.2工程分析16014.3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6014.4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16114.5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16114.6环境保护措施16414.7公众参与16514.8要求与建议16514.9综合结论166附件:附件1-关于<黄陵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300MW低热值资源综合利用电厂330kV线路送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委托书,黄陵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附件2-延安市环境保护局关于2×300MW低热值资源综合利用电厂330kV线路送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标准的复函延安市环境保护局;附件3-关于黄陵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330kV输电线路路径项目的规划意见黄陵县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局;附件4-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陕西省林业厅;附件5-关于黄陵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330kV输电线路建设临时占用桥北林业局国有林地的批复陕西省林业厅;附件6-关于黄陵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330kV输电线路建设临时占用林地的批复延安市桥山林业局;附件7-关于对黄陵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300MW低热值资源综合利用电厂330kV输电线路压覆矿产资源的请示的复函,黄陵县国土资源局;附件8-关于2×300MW低热值资源综合利用电厂330kV输电线路项目选址的批复,黄陵县旅游文物局;附件9-关于2×300MW低热值资源综合利用电厂330kV变电站扩建间隔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的函,黄陵县国土资源局;附件10-国家电网公司关于陕西黄陵2×30万千瓦低热值资源综合利用电厂接入电网意见的函,国家电网公司;附件11-关于330千伏彬县变等输变电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意见的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附件12-关于陕西省电力公司330千伏黄陵变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陕西省环境保护厅;附件13-关于黄陵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300MW低热值资源综合利用电厂330kV线路送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评估报告的函,陕西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附件14-关于黄陵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300MW低热值资源综合利用电厂330kV线路送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初审意见,延安市环境保护局;前言黄陵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现有两个矿井,总产能13.0Mt/a,两矿井地面分别配套建设同规模选煤厂一座,目前已达到设计产能。现有两座矿井选煤厂生产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煤矸石、煤泥和中煤。另外,两对矿井采煤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矿井水,除矿井地面生产部分回用矿井水外,目前仍有大量处理后矿井水外排入地表水体,既对地表水环境带来压力,又浪费水资源。为合理利用公司矿井选煤厂低热值煤矸石、煤泥、中煤资源,减少煤矸石外排占地,以及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矿井水资源综合利用率,减轻矿井水外排对环境的压力,黄陵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拟建设2×300MW低热值资源综合利用电厂工程对选煤厂煤矸石、煤泥、中煤和矿井水生产产生的矿井水进行综合利用,同时,电厂燃用煤矸石、煤泥和中煤,有利于提高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具有节能环保意义,可以大大减少煤矸石带来的环境污染,变废为宝,促进资源的综合利用,将地方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政策和西部大开发战略。(该电厂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已经编制完成并报环保部审批)为配合电厂电能的及时送出,同时缓解延安地区缺电的局面,为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能源保证,黄陵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拟建设2×300MW低热值资源综合利用电厂330kV线路送出工程(以下简称:黄陵电厂送出330kV输变电工程),计划于2015年运行。本次建设内容包括330kV输电线路工程和330kV黄陵变扩建工程。本工程符合国务院发布实施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2005年12月2日 国务院 国发200540号)中提出的“加强能源、交通、水利和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的原则。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1年第9号令)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修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1年本)有关条款的决定中被列为鼓励类项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等有关规定,本工程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黄陵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于2013年1月完成了本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明确了工程的规模和方案,2013年五月二十七日委托我公司承担本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接受委托后,我公司立即组织环评技术人员开展了全面的现场调查和资料收集工作,并依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技术资料,按照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技术导则的要求,编制完成了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在报告书编制过程中,我们得到了陕西省环保厅、延安市环保局、黄陵县环保局、陕西省电力设计院和相关部门以及建设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在此表示衷心地感谢!1总则1.1编制依据1.1.1项目简介黄陵电厂送出330kV 输变电工程包括:330kV 黄陵变扩建工程、330kV 输电线路工程、光纤通信工程;不包括电厂的升压站工程(电厂升压站工程环评包含在黄陵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300MW低热值资源综合利用电厂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建设地点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境内。项目简介见表1.1-1。表1.1-1 黄陵电厂送出330kV输变电工程简介序号名称内容简介1330kV黄陵变扩建工程本期扩建330kV出线间隔2回,新增330kV SF6罐式断路器3台(HGIS)2330kV输电线路工程新建330kV双回电架空路约2×28.5km,单回架空线路32km1.1.2法律法规、部门规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7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1996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1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9号令,2011年3月27日,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修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1年本)有关条款的决定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2号,2008年10月1日;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7号,1999年1月1日;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及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39号,1998年7月1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年11月29日;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局第18号令,1997年3月25日;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2006年2月14日,环发200628号;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务院国发1996第31号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号,1988年6月10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1号,2008年8月1日。1.1.3技术规范、导则及评价标准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 24-1998);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 50545-2010);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 2.1-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 2.3-19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 2.4-200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 19-2011);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 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HJ/T 10.2-1996);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 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J/T 10.3-1996);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GB 15707-1995);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路、变电站工频电场和磁场测量方法(DL/T 988-2005);高压架空送电线、变电站无线电干扰测量方法(GB/T 7349-2002);高压架空送电线路无线电干扰计算方法(DL/T 691-1999);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2011);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输电线路对电信线路危险和干扰影响防护设计规程(DL/T 5033-2006)。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628号)。1.1.4与项目有关的文件关于对黄陵电厂送出330kV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标准的复函,延安市环境保护局,2013号黄陵电厂送出330kV输变电工程监测报告,陕辐环监字【2013】036号1.1.5工程资料及环评委托书黄陵电厂送出330kV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陕西省电力设计院;关于委托编制黄陵电厂送出330kV输变电工程环评报告的函,黄陵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2评价等级1.2.1电磁环境本项目电压等级为330kV,根据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 24-1998),按照该规范规定的电磁环境影响初步评价的内容开展评价。1.2.2声环境本项目所处声环境功能区类别属于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规定的2类。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 2.4-2009)中评价等级的划分原则,本次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见表1.2-1。表1.2-1 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划分依据所处功能区项目评价工作等级建设项目所处的声环境功能区为GB3096规定的1类、2类地区,或建设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达3dB(A)5dB(A)(含5dB(A)),或受噪声影响人口数量增加较多2类区二级评价由表1.2-1可知,本次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按二级评价进行。1.2.3地面水环境 本项目为输变电工程,施工期时会产生少量的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污水水质简单。运行期时项目中输电线路部分不产生污水,仅变电站产生少量的站区生活污水,且水质简单。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 2.3-1993)中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级判据,评价等级低于三级,因此本项目对水环境影响仅进行简要分析。1.2.4生态环境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 19-2011)总则中评价工作分级,依据影响区域的生态敏感性和评价项目的工程占地(含水域)范围,包括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将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如表1.2-2所示。表1.2-2 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表影响区域生态敏感性工程占地(水域)范围面积20km2或长度100km面积2km220km2或长度50km100km面积2km2或长度50km特殊生态敏感区一级一级一级重要生态敏感区一级二级三级一般区域二级三级三级本工程项目建设区占地包括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永久占地包括线路塔基占地,临时占地包括施工料场,牵张场等。本工程永久占地2hm2,临时占地2.96hm2,总占地面积4.96hm2,即工程占地0.496km22km2。占地类型有农田、林地,影响区域生态敏感性为一般区域。综上,确定本次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1.3评价范围由工程分析章节分析可知:根据项目特点,该工程对电磁环境、声环境以及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为变电站部分的影响。1.3.1变电站工程评价范围(1)电磁环境评价范围根据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以变电站地址为中心的半径为500m范围内区域为本变电站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的评价范围;以变电站围墙外2000m或距最近带电构架投影2000m内区域为无线电干扰评价范围。(2)声环境评价范围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 2.4-2009),对于以固定声源为主的建设项目(如工厂、港口、施工工地、铁路站场等),一般以项目边界向外200m 为评价范围,可满足一级评价的要求;二级、三级评价范围可根据项目所在区域的声环境功能区类别、相邻区域的声环境功能区类别及噪声敏感目标等实际情况适当缩小。本工程将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定为变电站围墙外200m范围内。(3)生态环境评价范围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中对评价工作范围的要求,本工程变电站站址围墙外300m范围区域。1.3.2送电线路工程评价范围(1)电磁环境评价范围以送电线路走廊两侧30m带状区域为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的评价范围;以送电线路走廊两侧2000m带状区域为无线电干扰评价范围。根据国务院第239号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第十条,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为导线边相向外侧延伸所形成的两平行线内的区域,在一般地区330kV线路为15m。由此本项目送电线路电力设施规划控制区为距边相导线15m范围内,称为线路走廊。本项目为330kV线路工程分为单回架空线路和同塔双回架空线路,单回架空线路两边导线相距为18.0m同塔双回线路最远的两个边相距离为19.0m,所以走廊宽度单回为48.0m,双回为49.0 m。工频电场、工频磁场评价范围见示意图1.3-1,1.3-2。(2)声环境评价范围送电线路声环境评价范围为高压走廊外30m以内的区域。(3)生态环境评价范围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中对评价工作范围的要求,本工程线路部分永久占地为塔基占地,临时占地为牵张场,将输电线路部分评价范围定为线路走廊外200m范围内。 双回线路评价范围 19m30m15m30m15m 高 压 走 廊(47.8m) 评 价 范 围 (109m) 图2.3-1 本项目330kV同塔双回送电线路评价范围示意图 单回线路评价范围 18.0m30m15m30m15m 高 压 走 廊(48.0m) 评 价 范 围 (108m) 图2.3-2 本项目330kV单回送电线路评价范围示意图1.4评价标准根据本工程所处区域的环境功能区划,经西安市环保局确认,本次环境影响评价执行以下标准,包括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1.4.1环境质量标准1.4.1.1电磁环境工频电场工频电场执行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 24-1998)中规定的标准,以4kV/m作为居民区工频电场评价标准。工频磁场工频磁场执行HJ/T 24-1998中推荐的,应用国际辐射保护协会关于对公众全天辐射时的工频磁场限值0.1mT(100T)作为磁感应强度的评价标准。1.4.1.2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2类标准,具体见表1.4-1。表1.4-1 声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dB(A)类别昼夜夜间备注2类60 501.4.2污染物排放标准1.4.2.1电磁环境工频电场工频电场执行HJ/T 24-1998中规定的标准,本次评价以4kV/m作为居民区工频电场评价标准。工频磁场工频磁场执行HJ/T 24-1998中推荐的,应用国际辐射保护协会关于对公众全天辐射时的工频磁场限值0.1mT(100T)作为磁感应强度的评价标准。无线电干扰变电站无线电干扰参照执行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GB 15707-1995)中的规定,330kV变电站在距变电站围墙外20m处(非出线方向),测试频率为0.5MHz,晴天条件下不大于53dB(V/m)。1.4.2.2声环境 施工期噪声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2011)中的规定:建筑施工过程中场界环境噪声不得超过表1.4-2规定的排放限值。 表1.4-2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 单位:dB(A)昼间夜间7055夜间噪声最大声级超过限值的幅度不得高于15dB(A)。当场界距噪声敏感建筑物较近,其室外不满足测量条件时,可在噪声敏感建筑物内测量,并将表2.4-2中相应的限值减10dB(A)作为评价依据。 运行期噪声变电站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中的2类标准,即昼间60dB(A),夜间50dB(A);输电线路边导线外20m处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2类标准,即昼间60dB(A),夜间50dB(A)。1.4.2.3生活污水生活污水不外排。1.5环境保护目标新建黄陵电厂送出330kV输变电工程位于延安市黄陵县境内。工程运行期的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有石头坡村、龙石商砼有限公司。环境保护目标具体见表1.5-1,环保目标与本工程位置关系见图1.5-1、图1.5-2。表1.5-1 环境保护目标情况一览表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及噪声影响类序号环境保护目标名称环境保护目标具体情况相对位置备注行政隶属功能规模方位最近距离1石头坡村江其连家延安市黄陵县店头镇居住5人N15m(水平),45m(垂直)见图1.5-1、图1.5-22龙石商砼工作3040人跨越75m(垂直)注:表中“相对位置”是指环境保护目标相对于送出线路的描述,“方位”是指以线路中线为中心,“距离”为环保目标与线路边导线的距离;保护级别: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 24-1998)所规定的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2类标准。图1.5-1 环保目标与线路位置关系示意图图1.5-2 环保目标与线路位置关系示意图2.工程概况2.1项目建设必要性2.1.1本工程的建设是矿区资源综合利用的需要黄陵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现有两个矿井,分别为黄陵一号矿井和黄陵二号矿井。黄陵一号矿井设计能力年产煤为6.0Mt/a,黄陵二号矿井设计能力年产煤为7Mt/a,两对矿井地面分别配套建设同规模选煤厂一座,目前已达到设计产能。现有两座矿井选煤厂生产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煤矸石、煤泥和中煤。另外,两对矿井采煤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矿井水,除矿井地面生产部分回用矿井水外,目前仍有大量处理后矿井水(二号矿井301.71m3/h,一号矿井366.78m3/h)外排入地表水体,既对地表水环境带来压力,又浪费水资源。为合理利用矿井选煤厂低热值煤矸石、煤泥、中煤资源,减少煤矸石外排占地,以及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矿井水资源综合利用率,减轻矿井水外排对环境的压力,黄陵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拟建设2×300MW低热值资源综合利用电厂工程对选煤厂煤矸石、煤泥、中煤和矿井水生产产生的矿井水进行综合利用,电厂燃用煤矸石、煤泥和中煤,有利于提高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具有节能环保意义,可以大大减少煤矸石带来的环境污染,变废为宝,促进资源的综合利用,将地方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政策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为配合综合利用电厂投产发电后电能的送出,建设本项目是十分必要的。2.1.2延安电网支撑和电力供应的需要从电力市场分析,综合利用电厂所发的电送至330kV黄陵变后可专供延安地区供电,可以进一步缓解延安地区缺电的局面,为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能源保证。从电力保障角度建设本工程也是十分必要的。2.2项目规模及组成新建黄陵电厂送出330kV输变电工程包括:建设内容包括330kV输电线路工程和330kV黄陵变扩建工程,其中330kV线路工程98%的铁塔已组立完成。项目基本组成见表2.2-1。表2.2-1 项目组成 项目名称黄陵电厂送出330kV输变电工程建设单位黄陵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建成投产日期2015年总投资额16450万元环保投资约127.23万元(占总投资的0.7%)330kV输电线路工程线路规模 新建330kV双回架空线路约2×28.5km,煤矿采空区段分为二个单回路架设,长约32km(15.8 km +16.2 km);将原有330kV黄陵变接线交叉线路改接为互不交叉,改接长度约0.8km,为单回架空线路。线路起点黄陵矿业电厂公司2×300MW电厂330kV门型构架线路终点黄陵变330kV门型构架行政区线路全线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境内导线选型采用2×JL/GIA-300/40钢芯铝绞线,分裂间距为400mm导线排列双回路导线逆相序排列塔型及数量选用18种自立式铁塔,共124基占地面积永久占地20000m2(2hm2),为输电线路新增塔基占地途经地形一般山地53.2%,高山大岭46.8%树木征采情况修剪、扰动、砍伐树木约11900棵工程拆迁无环保拆迁无黄陵330kV变电站扩建工程变电站位置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龙首乡瞿庄村南侧变电站现状概况黄陵变主变容量为2×150 MVA,扩建第三台主变工程可研设计已经完成,扩建后,黄陵变主变容量为3×150 MVA,本次是在扩建工程基础上设计的。本期建设规模扩建2回330kV进出线间隔至黄陵煤矸石电厂,新增3台断路器。占地面积在变电站原有围墙内南侧预留场地进行,不需新征用地。2.3 330kV输电线路工程2.3.1线路规模本次线路工程包括330kV电黄双回送电线路工程及330kV黄陵接线工程。新建330kV双回架空线路约2×28.5km,在煤矿采空区段分为二个单回路架设,长约32km(15.8 km +16.2 km)。由于黄陵变进出线间隔名称排序原因,导致设计330kV黄陵接线时线路自身相互交叉,本工程是将原有330kV黄陵变接线交叉线路改接为互不交叉,改接长度约0.8km,为单回架空线路。2.3.2线路路径2.3.2.1电厂店头镇(联庄)段路径线路自电厂330kV门型构架双回路共塔向东出线,跨越厂区东部直接上山到黑牛沟山梁,向东至田家沟,左转向东北,跨越铁路、沮河、公路、35kV、110kV等线路到石头坡,该段线路长4.8km,采用双回路共塔架设。从石头坡开始,线路进入煤矿采空区范围,为提高线路安全可靠性,保证电厂送出,线路分为两个单回路走线。330kV电黄回线(北侧线路)靠近集贤煤矿,一直向东,避开李章河煤矿炸药库影响范围,经阮家沟北、西沟到葫芦沟,线路右转向东北,避开10t炸药库,沿朴子沟煤矿、仓村煤矿边缘,平行110kV电黄线(双回路共塔),经塬畔至联庄北,与330kV电黄回线合并为双回路共塔走线,此段线路长约16.2km。330kV电黄回线(南侧线路)平行电黄回线,一直向东,避开南侧炸药库影响范围,经胡家塔、西沟南,右转向东北,走110kV电黄双回线、330kV电黄回线之间,经塬畔至联庄北,与330kV电黄回线合并为双回路共塔走线。该段线路单回长约15.8km。具体走径见附图。2.3.2.2店头镇(联庄)黄陵变段路径从联庄开始,采用双回路共塔架设,线路平行110kV电黄线(双回路共塔),经秦家塬,跨越110kV黄店线,下王村跨越110kV店黄双回线至马家塬,先后跨越330kV桃黄线、110kV黄鲁线、110kV电黄线到狄家川,右转向南,跨越黄延高速公路、铁路、210国道、沮河到孟家塬,转向东北,经宋崖窑,从南侧进入330kV黄陵变西侧扩建的间隔,该段线路长23.7km,沿西北高原台地上边坡走线。线路沿线见表2.3-1,具体走径见附图。表2.3-1 线路沿线概况330kV黄陵电厂出线处拟建线路路径拟建线路路径龙石商砼拟建线路路径330kV黄陵变进线处2.3.3导线选型本工程线路导线采用JL/GIA-300/40钢芯铝绞线,每相导线采用水平双分裂形式,分裂间距400mm。2.3.4塔型选择本工程选用18种自立式铁塔,其中双回路铁塔有:直线塔5中(其中直线跨越塔1种),转角塔3种,终端塔1种;单回路塔有:直线塔5中(其中直线跨越塔1种),转角塔3种,终端塔1种,铁塔总数124基,具体见表2.3-2表2.3-4。表2.3-2 双回路铁塔使用情况一览表塔型呼称高(m)水平档距(m)垂直档距(m)转角度数(°)基数3D2-SZC118424006000123D2-SZC218425508000163D2-SZC318427501150043D2-SZC4184211001800023D2-SZCK4554550800033D3-SJC11830600900020123D3-SJC21830600900204053D3-SJC31830600900406043D3-SDJC18302505000906合计64表2.3-3 单回路铁塔使用情况一览表塔型呼称高(m)水平档距(m)垂直档距(m)转角度数(°)基数3A1-ZMC118424006000103A1-ZMC218425508000183A1-ZMC3184275011500123A1-ZMC4184211001800033A1-ZMCK4554550800033A1-JC11530600900020143A1-JC21530600900204033A1-J3530600900406023A1-DJC15303006000902合计67表2.3-4 330kV黄陵变接线改线铁塔使用情况一览表塔型呼称高(m)水平档距(m)垂直档距(m)转角度数(°)基数3A1-ZMC127400600013A1-JC11860090002013A1-JC21860090020402合计42.3.5交叉跨越2.3.5.1线路沿线交叉跨越表2.3-5 线路交叉跨越跨越物名称次数单回路双回路备注铁路22高速公路11国道11公路862电力线(kV)3301111066其中双回共塔线2次351275其中双回共塔线2次10452520低压电力线1055架空弱电线402218河流332.3.5.2导线对地和交叉跨越距离本工程确定导线与地面、建筑物、树木、公路、河流,索道及各种架空线路的距离时,导线弧垂及风偏等气象条件的选取原则,按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规定执行。当选定导线对地面、公路等间距时尚应考虑静电感应影响,限制地面电场强度,使当人体接触线下物体时不致产生难以忍受的暂态刺痛电击或危及生命的持续电感应电流。2.4黄陵330kV变电站扩建工程2.4.1黄陵变基本概况黄陵330kV变电站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龙首乡瞿庄村南侧,北临沮河及西包公路。黄陵变于2000年4月25日建成投运,2007年9月完成扩建2号主变,目前该变电站站区总占地3.8654公顷(57.98亩)。全站目前配备有2两台150MVA变压器,布置在站区中部,预留了第三台主变位置;330kV出线共4回,配电区布置在站区南部;110kV出线共13回,配电区布置在站区北部。黄陵变目前装设2×150MVA主变,均为无载调压变压器。330kV出线4回,两回至洛川750kV变,一回至金锁变,一回至桃曲变;110kV采用双母线接线,共13回出线。2.4.2环评及竣工环保验收回顾2007年3月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对“陕西330kV黄陵变扩建输变电工程”(2号变扩建工程)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并取得了国家环保总局(现环境保护部)的批复,批复文号环审2007241号,2007年7月该站完成2号主变扩建工程。2009年国家环境保护部对全站进行了竣工环保验收,验收文号为环验2009104号(详见附件)。2012年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