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镜湖新区洋江西路新建工程(绿洲路行政区域界限)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 资源ID:2826543       资源大小:845.50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镜湖新区洋江西路新建工程(绿洲路行政区域界限)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本报告简本仅供建设项目审批公示用镜湖新区洋江西路新建工程(绿洲路行政区域界限)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杭州一达环保技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绍兴市环保科技服务中心二一四年七月目 录第1章 前言11.1 建设项目特点1第2章 项目概况及污染源分析22.1 项目概况2第3章 环境质量现状63.1 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63.2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63.3 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63.4 生态环境质量现状6第4章 环境影响分析74.1 建设期环境影响分析74.2 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9第5章 污染防治措施及总量控制125.1 污染防治措施汇总125.2 总量控制14第6章 公众参与156.1 公众调查156.2 公示情况156.3 公众参与调查综合结果15第7章 项目建设合理性分析177.1 选线合理性分析177.2 环保审批符合性分析17第8章 结论与建议188.1 综合评价结论188.2 建 议18第9章 联系方式199.1 建设单位联系方式199.2 环评单位联系方式19第1章 前言1.1 建设项目特点洋江西路是镜湖新区东西向主要干道之一,是连接镜湖新区与柯桥的纽带,随着绍兴的整体快速发展,加之市府的北移,使得镜湖新区车流量增加,开发节奏加快,与柯桥连接方向(东西向)的交通增加,连接东西向的道路建设就变的尤为重要,洋江西路是镜湖新区内的区域性主干道路,起着连接柯桥、袍江两大城市组团的融合功能。为有效缓解东西向交通压力,完善新区路网结构,因此,绍兴市城北新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提出了镜湖新区洋江西路新建工程(绿洲路行政区域界限),以充分提升道路整体功能。项目建议书于2014年1月由绍兴市镜湖新区管理委员会经济发展局批复。在此基础上,绍兴市城北新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委托杭州一达环保技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参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该项目主体工程属于“T 城市交通设施”中的“1、道路新建、扩建”,因此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属于交通运输类环评;同时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管理办法的通知(浙政办发2012132号)和绍兴市环保局关于贯彻落实国家、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文件分级审批制度的意见(绍市环发20095号),该项目环保审批权限为绍兴市环境保护局。我单位技术人员对本项目沿线区域进行了实地踏勘及现状资料收集工作,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等文件和相关规范的要求,编制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稿)。同时根据专家的评审意见,我单位进行了认真修改,完成了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供环保主管部门审查、审批,为项目实施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第2章 项目概况及污染源分析2.1 项目概况2.1.1 项目基本情况(1) 项目名称:镜湖新区洋江西路新建工程(绿洲路行政区域界限)(2) 建设单位:绍兴市城北新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3) 总投资:9354万元(洋江西路新建工程(绿洲路行政区域界限)(4) 建设性质:新建(5) 工程内容及规模:镜湖新区洋江西路新建工程(绿洲路行政区域界限)位于绍兴市镜湖新区,工程规划东起绿洲路,西至鲤鱼江,全长1295米(桩号东起点K0+000、终点K1+295),路幅宽36米,为城市主干路,规划时速为60km/h。沿线跨越江渡庵,需建简支梁桥1座,全长80米。项目总用地面积约70亩(4.5995公顷),涉及拆迁面积2000平方米,工程总投资9354万元。项目建成后将完善镜湖新区的路网结构,有效改善行政区域周边的通行能力,同时缓解镜湖新区连接柯桥方向的东西向道路的交通压力。(6) 建设周期:2014年7月2015年12月2.1.2 道路工程设计2.1.2.1 平面布置镜湖新区洋江西路新建工程(绿洲路行政区域界限)位于绍兴市镜湖新区,工程规划东起绿洲路,西至鲤鱼江,全长1295米。2.1.2.2 横断面路面形式为三块板形式,道路宽36米,具体形式为:3.5m(人行道) +4.5m(非机动车道)+2.5m(绿化隔离带)+15m(机动车道)+2.5m(绿化隔离带)+4.5m(非机动车道)+3.5m(人行道)=36m。2.1.2.3 纵断面该区域最低标高按高于百年一遇洪水位考虑,即道路侧石边按5.30米以上进行控制。最大纵坡2.50%,最小纵坡0.30%。2.1.2.4 路面结构车行道:路面结构自上而下依次为4CM AC13C细粒式沥青砼(掺量2.5KG/T)、8CM AC25C粗粒式沥青砼(添加0.7%PSBR抗车辙沥青添加颗粒),20CM厚5%水泥稳定碎石上基层、18CM厚3%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及60CM塘渣垫层下为素土夯实。 人行道:采用青石板结构,具体自上而下依次为6cm厚青石板,4cm1:3水泥砂浆,10cmC10细石砼,5cm碎石垫层,下为素土夯实。2.1.2.5 交叉口设计 相交道路由东往西依次有川城路、规划市政道路、规划金川路等3条道路。相交道路详见下表。表2-1工程相交道路一览表序号名称位置(m)红线宽度道路性质方位距离备注1川城路K0+03012m支路平面丁字交叉现状2规划市政道路K0+34024m支路平面十字交叉规划3规划金川路K0+82036m次干路平面十字交叉规划2.1.2.6 管线工程(1)雨水工程管位:雨水管布置在车行道内,距人行道侧石0.5m。管材:管道采用二级钢筋混凝土管,橡胶圈接口。管基:管道采用120度混凝土基础,进入塘渣层时采用360度混凝土基础。出水口:采用一字式出水口,距离道路边线5米。(2)行道下设置DN200燃气管以及10*de110信息管(包括移动、联通、电信、网通、有线等弱电管)。(3)绿化隔离带下设置de80路灯管;人行道下设置DN300给水管及10孔10KV电力管;(4)污水:根据镜湖新区远期污水规划及绍兴市排水管理有限公司关于排污管网铺设及泵站建设的相关意见,项目规划有DN400城市排污重力管线。2.1.2.7 附属工程 1、 照明工程 车道的照度分别为10LX。路灯为86盏,采用光电程序控制方式,建议采用环保节能型灯具。2、 绿化景观工程道路绿化不仅美化市容,保护及改善道路环境,起到蔽荫、防尘、防风、净化空气、减少交通噪音和调节小气候的效果。行道树建议采用法国梧桐、香樟或广玉兰,树冠大叶茂,树干分支点高度应大于3米,株距8-10米。绿化分隔带内应种植灌木及草本花卉,起到隔离、遮光和行车诱导的作用,灌木高1.2-1.5米,株距2-3米。2.1.3 桥梁工程2.1.3.1 桥梁技术指标桥梁设计基准期:100年;设计速度:60km/h;设计汽车载荷:采用城市A级;洪水频率:百年一遇洪水位值为5.3米;抗震设计:本地区属抗震设防烈度6度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0.05g;桥梁抗震设防类别为甲类。抗震设防措施等级为7级2.1.3.2 平面布置项目沿线需跨越汇渡庵及小支流交汇处,需建简支桥梁1座,全长80米(4×20米梁桥)。2.1.3.3 桥梁结构(1)上部结构设计: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无梁板结构。单幅梁底宽14m,两侧悬臂长1m。跨中及边跨最低梁高各为70cm,中墩墩顶处梁高为160cm,梁底面呈抛物线型变化,边跨梁端设加厚块压重,支点处梁高为1.3m,为克服最不利荷载组合下端支点可能出现的上拔力,分别在单幅梁端布置7根抗拔锚栓。板梁采用C40混凝土,顶面设单向1.5%横坡。(2)下部结构设计:桥墩:采用墩厚1.1 m的墙式墩,与梁底同宽,承台厚1.5 m。桥台:采用盖梁式桥台,盖梁厚1.5 m。桩基:桥墩与桥台均采用直径1 m的钻孔灌注桩,其中单个桥墩承台下设置8根桩,桥台下设置5根桩,均呈梅花型布置。2.1.3.4 挡土墙在桥位上处设置浆砌挡墙,在路段上设置干砌挡墙。桥头设置搭板,以克服桥头跳车现象。挡墙走顶C20砼,墙身M7.5砂浆浆砌块石,碎石垫层,外露部分M10砂浆勾凸缝,并要及时回填墙址前的基坑。基底砌筑前对基底须清除腐殖土,对垫层须夯实。2.1.3.5 其余附属结构机动车道设置1.5%桥面横坡,人行道设1%的横坡。桥面铺装为7cm AC20C中粒式沥青砼+8cm钢筋混凝土,考虑桥面防水要求,在两层铺装层之间设置1mm厚防水涂料。桥台处设置RG80型钢伸缩缝。中墩设置盆式橡胶支座,桥台处设置板式橡胶支座。栏杆采用菱形的镂空栏板,栏杆柱头的设计中将春秋时期的坡塘铜层融入其中。为减小台后由于路基沉降给行车带来的不利影响,台后设置钢筋混凝土反搭板,长8m,厚40cm,宽度与行车道相同。2.1.4 工程占地及拆迁情况项目位于镜湖新区,根据绍兴市国土资源局出具的关于镜湖新区洋江西路新建工程(绿洲路行政区域界)项目用地的预审意见,该项目总面积4.5995公顷,其中耕地3.4583公顷、其他农用地0.1032公顷、集体建设用地0.1927公顷,国有建设用地0.8453公顷。项目用地绍兴市中心城区扩展边界内,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需进行规划局部调整,规划调整方案需上报国土资源局审批。本项目用地符合供地政策,可参照划拨用地目录按划拨方式供地。涉及占用标准农田3.5024公顷,需按规定程序做好标准农田置换工作;涉及占用的耕地必须落实“占补平衡”,由建设单位缴纳相关费用委托市里补充落实,待符合报批条件后按规定程序办理农转用及土地征收报批手续。本工程涉及拆迁的房屋全部为村民房屋,共计2000平方米。拆迁集中桩号为K0+240至K0+340段。拆迁费用标准根据绍兴市市区房屋拆迁管理实施办法的相关标准进行拆迁补偿。拆迁实行货币化安置,项目拆迁主要为村居,拆迁后不会遗留污染问题。2.1.5 工程土石方平衡工程大部分路段需填高,部分路段还需土方填低洼处,预计需填方2.86万方。工程挖方主要来自道路基础建设、桥梁桩基建设和沿线管线埋设,预计挖方产生量约为1.4万方,由于项目填方多于挖方,并且挖方全部可以利用,工程土方可以在工程内部平衡,不另外设置弃土、弃渣场,不够部分1.46万立方填方由专业土方公司提供,建设单位不另外开辟取土场。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外如有不能作为填方的,应运送至绍兴市建筑垃圾转运站集中进行综合处理。2.1.6 交通量预测根据绍兴市市政设计院有限公司的设计资料,预测本项目交通量混合车型近期至2016年为6336辆/日;中期至2022年为9504辆/日;远期至2030年为12672辆/日,小、中、大车型比取85:10:5,昼夜小时交通量之比取5:1。表 2-2 预测交通量道路时间2016年2022年2030年洋江西路(绿洲路行政区域界限)昼间平均(辆/h)360540720夜间平均(辆/h)72108144日平均(辆/d)6336950412672表2-3 预测车型比组成时间昼间(辆/h)夜间(辆/h)年份小车中车大车合计小车中车大车合计20163063618360617472202245954275409211510820306127236720123147144第3章 环境质量现状3.1 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项目所在地区域附近王城西桥断面水质均不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III类功能区要求。主要超标因子为BOD5和氨氮,分析超标原因主要为周边生活污水排放。3.2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项目所在地区域周围环境空气质量较好,各监测点SO2、NO2、PM10浓度均较小,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要求,且评价区内SO2、NO2、PM10仍有一定环境容量。3.3 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工程沿线各监测点位均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相应功能区标准要求。3.4 生态环境质量现状根据对道路沿线地区的实地踏勘和调查分析,道路沿线现状以农田、村落、河流为主。基本上属于乡村生态系统,植被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基本上为次生植被或人工栽培的作物。第4章 环境影响分析4.1 建设期环境影响分析1、 建设期水土流失影响分析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凡是被扰动的地表,由于土壤疏松,雨水冲刷后均会产生水土流失。施工期水土流失的重点区域为路基填、挖坡、临时堆土(渣)场等区域。加强对本工程的施工场地的土石管理,并尽快进行植被恢复,以减少水土流失量。2、 建设期声环境影响分析根据噪声衰减预测分析,昼间机械设备作业噪声的影响距离基本在50m范围内,而夜间机械设备作业噪声的影响距离较远,一般情况下在150m范围内。施工中,应设置临时隔声围栏。原则上夜间应禁止施工,如确因工程需要在夜间施工的,施工单位应报当地环保管理部门,办理夜间施工许可证后方可施工,并应告示附近民众。项目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及敏感点有一定的影响,但在采取环评提出的措施后影响可得到减缓。施工期结束后,项目对周围环境的施工噪声影响将消除。3、 建设期环境空气影响评分析施工工地的扬尘主要有施工路面及堆场扬尘、水泥混合搅拌扬尘,车辆行驶扬尘、沥青烟气、车辆尾气等。本工程所在地区风速相对较小,只有在大风及干燥天气施工,施工现场及下风向将有较多的NOx、CO和烃类物质影响存在,因项目施工时间较短,施工期汽车产生的NOx、CO和烃类物质对周围环境及敏感点影响较小。工程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不涉及沥青熬炼、搅拌过程,故沥青烟浓度较低。4、 建设期水环境影响分析建设期对水体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和施工现场施工物料流失对水体的影响。项目建设时,应设置临时化粪池和隔油池,粪便污水经化粪池处理、食堂油污水经过隔油池处理后与环卫部门联系,进行定期清运。施工生产废水不直接排入水体,设置专门排水通道、临时沉淀池沉淀,使排水通畅,尽量节约用水、重复利用,产生的泥浆废水经沉淀回用,沉淀后泥浆建设单位应遵守绍兴市区建筑泥浆处置管理暂行办法(绍政办发201298号)要求处置,杜绝泥浆废水进入水体。因此项目施工废水对周围水环境影响较小。5、 建设期固体废物影响分析本项目建设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来源于:施工场地临时堆放的土方。筑路施工过程产生的弃方。施工人员日常生活产生的生活垃圾。上述固废若随意堆放或处置不当,遇到降水则会污染水体,造成大量水土流失,从而对农田、植被、水利工程及附近河流产生潜在危害。尤其是在梅雨和台风雨等雨量较密集的季节。6、 文物、景观影响分析项目建设期间,在地下挖掘施工中要注意文物保护,一旦发现有价值的文物如古钱币、陶瓷、青铜器等应停止挖掘保护好现场,及时报告文物管理部门,决不能使文物流失。工程路基填挖、桥梁基础开挖及废弃渣料临时堆置等填挖作业将造成对局部植被和景观环境的影响,应及时采取一定的工程防治和植被恢复措施。4.2 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1、 营运期声环境影响分析本工程路沿线执行的声环境质量标准涉及2类、4a类。根据预测:(1)达标距离根据预测,在两侧空旷的情况下的达标距离详见表7.1-5。(2)对现状敏感点影响结论营运近期:袁川村和绿城小区超标量为0.42.2 dB。营运中期:袁川村和绿城小区超标量为0.33.4 dB。营运远期:袁川村和绿城小区超标量为0.434.6 dB。对超标的住户实施中空隔声窗等措施后,预测沿线村庄声环境均能达标。(3)对规划敏感点影响结论以中期噪声影响预测结果为依据,道路红线外15m处昼间4a类区无超标点,夜间4a类达标距离至少为距道路红线22 m。本工程两侧如规划住宅等噪声敏感建筑,则建议噪声敏感建筑退让道路红线22m,如未能达到该距离,则需采取有效的隔声降噪措施。综上,本工程投入运营后,道路噪声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沿线的声环境质量,但采取上述措施后,预计这种影响可控制到可接受范围内2、 营运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在营运期,项目道路建成后,经对项目道路的预测计算,汽车尾气对沿线大气环境的污染影响不明显,从营运初期至远期的不同时期均可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一级标准要求。随着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深入和预期绿色环保车型的发展,预计至远期,机动车尾气污染对沿线环境的实际影响将能控制在一个稳定达标的水平上。3、 营运期水环境影响分析在营运期水污染因素主要是路面径流。由于量小、污染物浓度较低,径流对沿线水质影响较小;车辆在行驶中,由于高速或操作处理不当,易发生交通事故。尤其是装运危险品的车辆发生事故,造成危险品大量外溢,对附近水体将产生较大影响。一旦发生危险品车辆事故,将造成道路周边水环境污染。因此要求管理部门加强危险品运输的管理,设置限速和警告标志,不定期进行检查,防患于未然。4、 社会环境影响分析镜湖新区洋江西路新建工程(绿洲路行政区域界限)的建设对有利于消促进镜湖新区及绍兴地区道路交通建设,提高城市交通效率,为加强城市组团之间的联系创造良好的条件,有利于加快镜湖新区的发展,是贯彻绍兴大城市发展战略,完善城市功能布局的重要举措。项目的实施是完善绍兴城市总体规划,推进绍兴城市化进程,改善绍兴的投资环境、居住环境,提高绍兴城市品位等方面具有十分显著的社会效益。5、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1)土地占用项目用地符合供地政策,由国土部门按划拨方式供地。目前工程涉及占用标准农田共计3.5024公顷,需按规定程序做好标准农田置换工作;涉及占用的耕地必须落实“占补平衡”,由建设单位缴纳相关费用委托市里补充落实,待符合报批条件后按规定程序办理农转用及土地征收报批手续。(2)对动植物影响本工程建设区域的植物资源主要为人工植被,包括蔬菜和绿化植被,植被类型常见。工程对土层以及土壤的改变导致供给能力的下降,造成植被间接破坏,使植物生产能力下降,植被覆盖率下降,生物多样性降低,从而导致其环境功能的下降。因此工程应注意土地的恢复补偿工作,加强道路沿线的绿化措施,使其对于植物生境的影响降到最小程度。此外,汽车尾气中含有NOx、CO、TSP等,对植物会产生影响。道路工程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很少有直接导致某物种灭绝者,本工程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主要是对物种的阻隔影响和栖息地影响。本工程不是封闭式道路,对沿线生物阻隔影响很小。评价范围内没有珍稀动植物聚集栖息地,不会对栖息地造成直接的侵占、分隔、改变,以至破坏栖息地生存条件,且同样生境在周边广泛存在,因此工程建设对本地区生物的多样性影响较小。第5章 污染防治措施及总量控制5.1 污染防治措施汇总表5-1 项目污染防治措施汇总表阶段防治类型主要污染防治措施施工期废水污染施工排污(1) 开展施工期水环境保护教育,让施工人员了解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性。(2) 严格检查施工机械,保证机械设备的完好性,防止油料发生泄漏污染水体。施工机械修理场所应设置简易的隔油沉淀池,对施工机械冲洗及维修产生的油污水进行收集处理。(3) 施工产生的泥浆废水需由泥浆处置单位按绍兴市区建筑泥浆处置管理暂行办法(绍政办发201298号)要求进行处理。(4) 设置专门的临时材料堆放场,堆场四周挖有截留沟,并有防雨棚,堆场距水体50m以上,防止泥土和散体施工材料阻塞水渠或现有的灌溉沟渠及水管。(5) 严格管理桥梁施工所用机械包括船只,防止油料泄漏;禁止将污水、垃圾及船舱油污水抛入水体,应收集后和工地上的污染物一并处理。施工人员排污 施工场地设置简易厕所、隔油池和化粪池, 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如粪便、食堂废水、洗漱废水等,必须在施工队伍生活污水中污染物含量高的粪便污水经化粪池处理、食堂油污水经过隔油池处理后与环卫部门联系,进行定期清运,严禁排入附近河道。噪声污染(1) 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选用低噪声的施工工艺。(2) 加强施工机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保证车辆及施工机械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以降低噪声源强。(3) 合理安排项目施工时间时段,建设施工应避开休息时间。(4) 在道路附近村庄、住宅等附近的施工场地设置临时作业场所隔声围栏,强噪声设备置于单独的工棚内。(5) 禁止使用冲击式打桩机。(6)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工程进度,缩短工期,以缩短施工期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废气污染施工地管理(1) 施工工地进出口处及主要道路应当进行硬化处理;(2) 道路工程施工工地应当设置连续、密闭围挡,主要路段高于2.5米,一般路段高于1.8米;建筑材料堆放(1) 材料堆放地点选在环境敏感点下风向,距离在100m以上。(2) 遇恶劣天气加篷覆盖。(3) 注意合理安排粉煤灰堆存地及保护措施,减少堆存量并及时利用。必要时设围栏,并定时洒水防尘。(4) 施工工地内堆放水泥、灰土、砂石等易产生扬尘污染物料的,应当在其周围设置不低于堆放物高度的封闭性围拦;工程脚手架外侧必须使用密目式安全网进行封闭;(5) 道路与管线施工堆土超过48小时的,应当采取覆盖等扬尘污染防治措施;沥青铺浇工程道路沥青混凝土采用商购,不得在现场熬制或拌合,路面沥青铺浇时应采用密封式机械。运输扬尘(1) 加强运输管理,保证汽车安全、文明、中速行驶。(2) 科学选择运输路线。(3) 运输道路应定时洒水,每天至少两次(上、下班)。(4) 粉状材料应罐装,密闭运输,粉煤灰采用湿装湿运。汽车运输及施工机械维修(1) 加强汽车维护,保证汽车正常、安全运行。(2) 加强对施工机械的科学管理,合理安排运行时间,发挥其最大效率。(3) 应加强交通管理,确保道路畅通,使车辆常处于正常的行车状态,减少车辆低速、怠速运行概率,从而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量。固废污染(1) 临时堆放的土方(如表层土、待回填土方)则选择远离水体的地方进行妥善堆放,并以植被覆盖,减少对生态环境和周边景观影响。(2) 对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应由专人加以收集,由环卫负责清运。其中餐厨垃圾应执行绍兴市区餐厨垃圾管理办法(试行)有关规定。生态影响(1) 在投标文件中,工程承包商要承诺其对物种多样性保护,以及环境保护所应承担的义务,所作的施工组织和计划中应含有落实和实施措施(管理措施、工程措施)的内容,精心设计和组织施工,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2) 工程建设管理部门应充分认识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施工前加强承包商、施工人员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工作。(3) 项目对水生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建设期水土流失进入项目附近河流,导致水中SS的增加,项目建筑材料应远离水体堆放,防止随雨水流入附近水体。(4) 项目对陆生植物生态的影响主要是道路建设使得原有的树木和绿地受到破坏,施工是应严格按照设计文件确定征占土地范围,进行地表植被的清理工作,避免超挖破坏周围植被。其他(1) 施工中应重点保护电力、通信、燃气等各类管线和水利排灌设施,在施工前应全面踏勘,与有关部门协商,做好管线的衔接工作。(2) 承包商做好运输计划,在施工期必须加强对现有道路的交通管理,避开在道路交通高峰时运输材料。(3) 合理选择运输建筑材料的道路,尽可能避开居民密集区。(4) 运输筑路材料可能会引起现有道路的交通拥挤,影响交通安全。建议采用分期分段施工与及时疏通交通相结合等减缓措施。(5) 文物保护:在地下挖掘施工中要注意文物保护,一旦发现有价值的文物如古钱币、陶瓷、青铜器等应停止挖掘,保护好现场,及时报告文物管理部门,决不能使文物流失营运期废水污染 路面上由于汽车尾气、粉尘和漏油等,路面径流中含有石油类、COD等水环境污染物,如进入附近水体会对水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必须加强防范,其具体措施主要包括:严禁各种泄漏、散装超载的车辆上路行驶,防止撒落的材料经雨水冲刷后造成水体污染;环卫部门须做好路面清洁工作,防止生活垃圾随降水进入雨水排水沟,进而排入附近河道;定期维护路面径流、桥面径流收集系统和排水系统。噪声污染管理和规划措施(1) 建议规划部门对道路两侧用地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相应的环境噪声标准,合理确定住宅楼等敏感建筑的建设地点。(2) 合理规划布局合理规划布局是目前交通噪声防治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环评针对项目沿线实际情况提出规划布局方面的防治措施:建议对道路两侧用地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相应的环境噪声标准,合理确定噪声敏感建筑的建设地点,沿街第一排建筑物不宜规划建设住宅,在靠近道路一侧可布置商业用房或其他噪声敏感度较低的建筑。工程设计措施(1) 纵坡设计中,尽可能减少上坡的坡度,降低车辆爬坡时的声级增加值。(2) 加强软基处理,减少路桥连接处因沉降引起的高差。要求加强桥与桥墩之间的减震处理。声学技术措施安装隔声窗:根据运营期声环境预测结果,针对超标住户实施中空隔声窗改造(可降低室内噪声20dB)。传播途径噪声削减在道路两侧种植绿化带,绿化带宜根据当地自然条件选择生长迅速的常绿植物。敏感建筑物噪声防护根据镜湖新区规划,工程沿线区域规划有商住、居住用地,处于4a类、2类声功能区。本环评认为沿街第一排建筑物不宜规划建设对噪声较敏感建筑,若要建设则建设开发单位应结合环评预测,给超标范围内加装隔声门窗以保障室内声环境达到使用功能要求。加强交通噪声管理交通管理部门则应加强路段夜间道路交通管理,设置合理限速和禁鸣标志,加强路段道路交通管理,控制夜间交通违规现象,完善警示标志、信号灯系统,避免堵塞,减少刹车、启动引起的噪声。废气污染(1) 加强道路管理及路面养护,保护道路良好运营状态,减少和避免塞车现象发生。(2) 沥青路面施工和检修时,用商品沥青砼,施工时间要注意,在大风干燥气象下避免施工。(3) 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尾气排放标准,按机动车尾气监测规范,对道路上机动车辆尾气进行监测,超标车辆禁止上路。(4) 道路沿线进行绿化,并做好绿化工程的维护工作,种植能吸收NOx等气体树木,净化空气,提高空气质量。(5) 加强管理,规定车速范围和交通疏导,防止产生事故性排放。(6) 采用智能红、绿灯系统,提高车辆行驶速度,降低废气排放量。(7) 要配备喷水车及保洁车,对路面及时清扫、喷洒清水,清尘抑尘。固废污染在道路两侧人行道上的合理位置设置分类垃圾筒,收集日常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对于道路路面翻修时产生的废弃物,应当加以综合利用,不能利用的作为建筑垃圾合理处置。危险事故(1) 实施有效的危险品运输防护措施,跨河桥粱设计施工时,设置防撞护栏,可有效防止车辆翻入河道中。(2) 在桥面两侧设置集水管,两端设置收集事故污水的集水池,以便在装载危险品车辆发生事故时,能有效地收集危害品,以防其进入水体而引起严重的污染事故。(3) 在道路沿线设置排水明沟,防止在事故中易燃易爆、危险品泄漏后排放地表土壤,再通过径流影响附近水域水质。并在一定距离路段设置危险品堆方场地和集水池,泄漏后的危险品通过排水渠汇入集水池,可减少污染附近土壤、水质的概率。(4) 严格执行危险品运输的有关规定,危险品的运输应办理相关准运证,运输车辆必须有明显标志。(5) 建议该项目营运部门编制有关本路段危险化学品运输风险事故应急计划,配备必要的资金、人员和器材(包括通讯器材、防护器材和处理、处置器材),并对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演练。(6) 机动车运载爆炸物品、易爆易燃化学物品以及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应当经公安机关批准后,按指定的时间、路线、速度行驶,悬挂警示标志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7) 在敏感路段设警示标志,提醒司机注意安全。对于春运及梅雨季节等交通事故多发期,尤其要加强监控。(8) 为了保护沿线水体的水质尽可能少受道路雨水径流和其它污染物的影响,建议设计阶段考虑道路自身的综合排水系统。(9) 一旦事故发生,应及时迅速报警,及时通知有关路政、消防、环保部门,采取应急措施。(10) 加强交通运输车辆的管制,对外地过路货车尤其是危险品运输车辆,不得允许其进入城区。其他(1) 加强道路的绿化委托有资质的绿化设计单位对设计绿化方案,按照现代化城市生态系统的要求设计和实施。(2) 两侧绿化应乔灌草相结合,规划要求结合道路两侧建筑,形成高低错落、进退有序的立体景观空间;道路两侧的公建,应对建筑物立面造型、色彩、夜景灯光、小品绿化等统一规划,营造环境优美的景观风貌。(3) 提高绿化面积:营运期生态恢复主要在于提高绿化面积,增加绿化带以及道路两侧规划公共绿地的绿化面积,科学设计、乔灌木搭配合理的绿化带,可以有效地实现生态补偿。5.2 总量控制本项目为非污染生态道路项目,不需要进行总量控制。第6章 公众参与6.1 公众调查为使公众参与调查能够反映对企业较为全面的意见,且使调查对象具有代表性,在评价范围内村委、企业、村民中发放了调查表。2014年34月,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在评价范围内共发放个人调查表格50份,回收有效表格50份,回收率100%;环评期间对项目评价范围共发放团体调查表20份,回收20份。(1) 个人表调查结果分析认可项目周围环境质量的占2%,认为环境质量一般的占86%,对环境质量不认可的12% ;56 %的个人认为项目周围现存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废气污染,其次是水环境污染;约88 %的个人知道本项目建设;78%的个人最担心项目建成后的噪声影响,其次是空气污染;98%的个人认为本工程建设对本地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100%的个人认为本项目建设对居民生活影响不明显或无影响;96%的个人赞同本项目建设,4%表示无所谓。从回收的调查结果来看,由于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数公众对项目建设持积极的态度。(2) 团体表调查结果分析20份团体调查结果显示,周围团体都对本项目有所了解,认为项目的建设对当地经济建设有利,对于项目建设,100%的团体表示支持,没有团体持反对意见。6.2 公示情况工程第一次公示建设项目公告于2014年2月20日至2014年3月5日在绍兴市镜湖新区管理委员会、绍兴市越城区东浦镇人民政府、绍兴市越城区东浦镇袁川村公告栏张贴公示。工程第二次公示建设项目环保公示于2014年3月10日至2014年3月21日上述地点张贴。上述两次公示时间均为十个工作日,在公示期间,没有收到周围企业或群众对于该项目建设的反对意见。公示内容、公示证明及照片详见附件。6.3 公众参与调查综合结果从回收的调查结果和项目两次公示结果来看,广大群众及附近团体单位对项目的建设总体上是支持的,同时也提出了很多合理的要求与建议。我们将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建设单位,建设单位在听取了公众的意见后表示在生产建设过程中,把环境保护放在第一位,严格执行“三同时”政策,采取环保治理措施,严格控制施工期和营运期噪声和废气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使周边居民生活质量得到保障。因此,只要建设单位切实做好清洁生产和污染防治措施,是能够得到当地群众和周边单位的认可和支持的。第7章 项目建设合理性分析7.1 选线合理性分析镜湖新区洋江西路新建工程(绿洲路行政区域界限)依据绍兴市城市总体规划及绍兴市镜湖新区总体规划建设,项目选址得到规划部门的认可,详见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选字第330602201400013镜号)及规划红线图。项目沿线现状主要是住宅小区、农田和河道。根据预测,项目建设期和营运期对沿线环境影响较小。综上所述,项目选址比较合理。7.2 环保审批符合性分析本环评从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符合性、污染物达标排放符合性、总量控制符合性、项目建成后区域环境质量符合性、清洁生产符合性、风险防范措施符合性、公众参与符合性等方面分析了项目环保审批符合情况,本项目符合各项审批原则。第8章 结论与建议8.1 综合评价结论镜湖新区洋江西路新建工程(绿洲路行政区域界限)为镜湖新区核心区块的主要的东西向通道之一,起着连接柯桥、袍江两大城市组团的融合功能,项目建设有利于促进城市区域联动,同时完善镜湖新区路网格局,为整个镜湖新区形成高效、快捷的道路系统。项目选址符合绍兴市城市总体规划及绍兴市镜湖新区总体规划建设。项目路线不涉及禁止准入区,符合绍兴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工程在施工期和营运期对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水环境、声环境、空气环境等将会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在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的环境保护法规,切实执行本报告书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后,工程环境影响是可接受的。综上,项目符合各项环评审批原则和要求,因此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本工程建设是可行的。8.2 建 议(1) 建议有关部门合理设计本工程沿线垃圾收集点、公厕以及公共停车位。(2) 对地下各类管线的埋设应考虑周全,适当提前,尽量避免将来重复破路埋设。(3) 在建设期应成立环保机构,负责项目在建设期环保方面的日常管理工作。(4) 在建设期对项目进行环境工程监理,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实施。(5) 尽快落实标准农田置换工作。第9章 联系方式9.1 建设单位联系方式建设单位名称:绍兴市城北新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单位地址:凤林西路镜湖新区管委会内联系人:娄志远联系电话:88019161邮编:3120009.2 环评单位联系方式环评单位名称:绍兴市环保科技服务中心单位地址:绍兴市越城区人民西路245号联系人:陈晓清联系电话:0575-85203653传真:0575-85091612邮编:312000

    注意事项

    本文(镜湖新区洋江西路新建工程(绿洲路行政区域界限)环境影响报告书.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