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级运动解剖学3(1).ppt
,(一)下肢骨连接与运动 由下肢带关节和自由下肢关节两部分组成。,三、下肢骨连接与运动,1、下肢带关节与运动 下肢带关节包括耻骨联合和骶髂关节,两关节构成骨盆。骨盆的连接 由两块髋骨、一块骶骨和一块尾骨以及连接它们的关节、韧带和软骨构成。,(1)耻骨联合,由两侧的耻骨联合面借纤维软骨连接而成。韧带:上有耻骨上韧带,下有耻骨弓状韧带,前后方有耻骨前后韧带加固。,(2)骶髂关节,由骶骨、髂骨相对应的耳状面构成平面关节,活动范围很小。韧带有 骶髂骨间韧带:位于骶粗隆和髂粗隆之间。骶髂前、后韧带:在腹背侧前后加强此关节。骶结节韧带:连接坐骨结节与骶骨尾骨侧缘。骶棘韧带:连接坐骨棘与骶尾骨侧缘。还有髂腰韧带。如图下,(3)骨盆的运动,骨盆以上下关节为轴可进行各种运动 A、以下肢为支点时:绕两侧髋关节共同的额状轴做前倾后倾,如体前屈和体后伸。绕一侧关节的矢状轴可向下向上的转动,如上下台阶动作。绕一侧关节的垂直轴做侧向转动,如竞走。,B、骨盆与下肢一起对脊柱的运动绕额状轴可前后倾:如仰卧举腿绕矢状轴可侧倾:如鞍马侧摆腿绕垂直轴可做回旋:如双杠前摆转体180,(4)骨盆的整体观,分部 骨盆以骶骨岬、弓状线、和耻骨联合上缘为界分大骨盆和小骨盆。,性别特征男女骨盆在 形态上有显著差异。,倾斜度 人体直立时骨盆呈倾斜位,小骨盆入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称骨盆倾斜度,男性为50-55,女性为55-60。,结构特点 在力的传递过程中,骨盆后面形成两个负重骨弓,即“立弓”,经骶髂关节传到髋骨;“坐弓”传到坐骨结节。如上图,拱形结构既坚固又省材,能承受较大负荷而又可缓冲震 荡,保护内脏器官,2、自由下肢关节与运动,由髋关节、膝关节和足关节组成。,(1)髋关节关节的基本结构 由髋骨的髋臼和股骨头构成球窝关节。关节的辅助结构A、髋臼唇:加深关节窝,增大关节的稳定性。股骨头几乎全纳入髋臼内。,B、韧带股骨头韧带 位于关节腔内,连接髋臼和股骨头,营养股骨头的血管从韧带中通过。,髂股韧带 是人体最强大韧带之一,呈人字形位于关节囊的前面,起自髂前下棘,止于股骨转子间线,可限制大腿过度后伸,和维持人体直立。,耻股韧带位于髋关节内侧,限制大腿外展和外旋。坐股韧带位于髋关节后面,限制大腿内收和内旋。如图,髋关节的基本运动,髋关节非常稳固,因精确的对合结构,厚而紧的关节囊和强有力的韧带以及发达的肌肉使之成为人体中稳固性很强的关节。,髋关节的特点,通过专门训练可提高其灵活性和运动幅度。,(2)膝关节,关节的基本结构,由股骨、胫骨、髌骨关节面组成的椭圆屈戍关节,股胫关节:由股骨和胫骨相应的内、外侧髁关节面构成椭圆关节。股髌关节:由股骨的髌面和髌骨关节面构成滑车关节。股胫关节头大,关节窝浅,使两关节不相适应,关节囊薄而松弛。,关节的辅助结构,A、半月板半月板位于胫骨内外侧髁平台上,分内侧外侧。形状:内侧半月板呈“C”形,外侧半月板呈“O”形;血供:半月板的血供差。在边缘和前后角有血供,中间几乎无血管区。易损伤,半月板的功能 传递负荷,吸收震荡,保护相连骨关节面,增强润滑,减少摩擦,维持关节的稳定和调节关节的内压的作用。,B、滑膜襞 是关节囊滑膜层向腔内皱褶而成,最大位于髌韧带两侧的翼状襞,襞内充满脂肪组织,起填充、防震和加固关节的作用。C、关节囊 髌上囊,髌下深囊,有减少摩擦的作用。,D、韧带,内侧副韧带:起止点分别是股、胫骨内侧髁。与关节囊和半月板相连。外侧副韧带:起自股骨外侧髁,止于腓骨头。髌韧带:是股四头肌肌腱的延续,止于髌尖和胫骨粗隆。前、后交叉韧带:位于关节囊内。如图腘斜韧带:位于关节囊后方,从后面加固膝关节。,关节的基本运动,关节的运动特点,A、膝关节伸直时关节吻合,侧副韧带紧张,关节只能屈伸;当屈膝时股骨两侧后部进入关节窝,侧副韧带松弛,关节可轻度旋转。B、因承受压力大,上下杠杆长,容易损伤。C、股、胫关节面因宽大可增大接触面,提高稳定性。D、是人体最大的关节,辅助结构多,应进一步提高其稳定性和改善应力。,(3)足关节与运动,由踝关节、跗骨间关节、跗跖关节、跖趾关节和趾间关节(五个关节)组成。踝关节与运动 A、关节的基本结构 由胫骨下关节面和胫、腓内、外踝关节面共同形成的叉状关节窝与距骨滑车构成屈戍关节(单轴)。关节头前宽后窄,关节囊前后薄而松弛。如图,内侧韧带:一条位于踝内侧,呈扇形,起于胫骨内踝,止于距、跟、舟骨的内侧,限制足的外翻(如跟胫、距胫、胫舟部)。外侧副韧带:有三条互不联系的韧带:距腓前韧带、距腓后韧带和跟腓韧带,三条均起于外踝,止于距、跟骨,有防止小腿移位和限制足过度内翻的功能。如图,B、关节的辅助结构,C、关节运动与运动特点,因只有一个运动轴(屈戍),可绕额状轴做屈(跖屈),伸(背屈),幅度50-80。由于距骨前宽后窄,当足跖屈时窄的后部进入关节窝,足可做轻度的内收外展运动。踝与距下关节联合运动可完成内翻、外翻运动,总幅度60。由于外踝比内踝低、内侧和肌肉韧带强,足内翻大于外翻,故外侧韧带更容易受伤。,跗骨间关节,由距跟关节、距跟舟关节、跟骰关节、楔骰舟关节组成。足骨之间还构成跗跖关节、跖骨间关节跖趾关节、趾骨间关节。由于这些关节间关节囊紧、有许多韧带加固,除跖趾关节和趾骨间关节可屈伸外,其余的活动很小。,(4)足弓,组成:由7块跗骨和5块跖骨,以及连接它们的韧带、肌腱构成。当人体直立时,仅以跟结节,第1和第5跖骨三点着地,形成穹窿状,既稳定,又分散冲击力。,分类:内侧纵弓:高,由跟、距、足舟、楔骨和第1-3跖骨构成,该弓曲度大、弹性好,缓冲力强,称弹性足弓。外侧纵弓:低,由跟、骰、和第4、5跖骨构成,该弓曲度小、弹性差,与维持直立有关,又称支持足弓。横弓:由楔、骰和跖骨底构成。,足弓的作用,足弓作为弓形结构,可支持负重,缓冲震荡,保护足底血管神经。它弹性好,有利完成走、跑、跳等基本的动作技能,足弓关节多,并多为短骨,显示它的灵活轻便特点,方便运动。人足弓个体区别很大,扁平足血管神经易受压迫,易疲劳。但良好的体育锻炼可提高足弓的功能,纠正扁平足。,(二)运动下肢骨的主要肌群,按位置可分下肢带肌(骨盆肌)、大腿肌、小腿肌和足肌。按肌肉对关节所产生的作用可分运动髋关节、运动膝关节、运动足关节的作用肌。,下肢肌的分部,1、运动下肢带关节的主要肌群 2、运动自由下肢关节的主要肌群,(1)运动髋关节的肌肉 按位置属于下肢带肌,以扇形和羽状为主。近固定时使髋关节做各种运动;远固定时可使骨盆绕髋关节运动。,使髋关节屈的作用肌主要有:髂腰肌、股直肌、耻骨肌、缝匠肌、阔筋膜张肌。肌拉力线从髋关节冠状轴的前方跨过,近固定时髋关节屈,远固定时骨盆前倾或 体前屈。,A、髂腰肌,位置与形态:位于骨盆内侧,由腰大肌、髂肌组成。结构:腰大肌为单羽状,髂肌呈扇形。,起止点:腰大肌起于腰椎体侧面和横突,髂肌起于髂窝;止于股骨小转子。功能:此肌是一块强有力的肌肉,近固定时使大腿屈和外旋;远固定时两侧髂腰肌使脊柱前屈、骨盆前倾,一侧收缩使脊柱同侧倾。,练习方法:正踢腿、悬垂举腿、仰卧起坐、仰卧剪腿,跪后撑发展伸展性。,B、缝匠肌,位置与形态:位于大腿前内侧层,呈扁带状,肌纤维从大腿外上方向内斜行,是人体最长的肌肉,跨过了髋和膝关节,为双关节肌。此肌在体育运动中容易“主动和被动不足”。,起止点:起于髂前上棘,止于胫骨粗隆内侧面。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屈和旋外,并使小腿屈和旋内;远固定时两侧缝匠肌同时收缩使骨盆前倾。练习方法:踢毽子,并可增加膝关节的稳定性。,C、阔筋膜张肌,位置与形态:位于大腿上部前外侧,为棱形肌。起自髂前上棘,止于胫骨外侧髁。近固定时使大腿在髋关节屈、外展和旋外。远固定时体侧屈、两侧同时收助骨盆前倾。,使髋关节伸的作用肌,有臀大肌、半腱肌、半膜肌、股二头肌长头、大收肌、臀中肌和臀小肌的后部。如图 A、臀大肌位置与形态:位于骨盆后外侧,臀部皮下。呈四方形,是人体最粗大、最有力的肌肉。结构:肌束平行排列,可分上部和下部肌束。,起止点:起于髂骨翼外面、骶尾骨背面。肌束斜向外下止于股骨的臀肌粗隆。,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在髋关节处伸、旋外;上部肌束使大腿外展;远固定时,一侧肌肉收缩使骨盆转向对侧,两侧同时收缩使骨盆后倾,维持人体直立。练习方法:后踢腿、俯卧背腿、后蹬跑、跑斜坡、蛙跳可发展 臀大肌力量。正压腿 可提高其伸展性。如图书上,B、股二头肌,位于大腿后面外侧浅层,为棱形结构:有长短两头,肌束平行排列。起止点:长头起自坐骨结节,短头起于股骨粗线外侧唇下半部;止于腓骨小头。,功能:近固定时长头使大腿伸,并使小腿屈和旋外;远固定使大腿在膝关节处屈(下蹲),小腿伸直时则使骨盆后倾(下桥)。练习方法:后踢腿跑,正压腿可提高其伸展性。,C、半腱肌、半膜肌位于大腿后面内侧,一半是肌腱;半膜肌位于半腱肌的深层。都起于坐骨结节,止于胫骨。功能同上,但小腿旋内。练习方法同股二头肌。,使髋关节内收的作用肌,称内收肌群,主要有耻骨肌、短收肌、长收肌、大收肌和股薄肌。肌拉力线从髋关节矢状轴内下方通过。近固定使髋关节内收,远固定时使骨盆前倾。,A、耻骨肌位置和形态:位于大腿内侧上部,为长方形短肌起止点:起于耻骨上支,止于股骨粗线。功能:近骨固定时使大腿在髋关节处屈、内收;远固定两侧收缩使骨盆前倾。,B、短收肌位置于形态:位于耻骨肌与长收肌深面 C、长收肌位置和形态:位于耻骨肌内侧,为三角形扁肌起止点:起于耻骨上支,止于股骨粗线内侧中部。功能:近骨固定时使大腿在髋关节处屈、内收;远固定两侧收缩使骨盆前倾。,D、大收肌位置于形态:位于短收肌深层,为最大内收肌,三角形。起止点:起于坐骨结节、坐骨支和耻骨下支;止于股骨粗线内侧唇。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在髋关节处内收、伸;远固定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E、股薄肌位置于形态:位于大腿内侧浅层,为带状长条肌。起止点:起于耻骨下支;止于胫骨粗隆内侧。功能:近骨固定时使大腿在髋关节处内收,使小腿在膝关节处屈、旋内;远固定两侧收缩使骨盆前倾。,使髋关节外展的作用肌,主要有臀中肌、臀小肌、臀大肌的上部、阔筋膜张肌和梨状肌。肌拉力线从髋关节矢状轴外上方跨越。近固定时使大腿外展,远固定时使骨盆侧倾。,A、臀中肌、臀小肌,位于臀部外侧,大部分被臀大肌覆盖,臀小肌在臀中肌深层。均为羽状扇形。结构:呈放 射状排列。起止点:两肌起于髂骨 翼外面;止于 股骨大转子。,功能:近固定时大腿在髋关节处外展,前部可屈和旋内,后部可伸和旋外;远固定时使骨盆同侧倾,前部两侧同时收缩使骨盆前倾,一侧收缩使骨盆同侧旋转,后部两侧同时收缩使骨盆后倾,一侧收缩使骨盆对侧旋转。练习方法:负重侧踢腿,侧控制腿可发展其力量。体侧屈可发展其伸展性。如图书上,B、梨状肌位于小骨盆内,呈梨形。功能使大腿外展和旋外。,使髋关节旋外的作用肌,主要有髂腰肌、臀大肌、臀中肌和臀小肌后部、梨状肌等,肌拉力线从髋关节垂直轴后或外侧跨过。近固定时使大腿在髋关节处外旋;远固定时使骨盆向对侧旋转。,使髋关节旋内的作用肌,主要有 臀中肌和臀小肌前部级束。,(2)运动膝关节的作用肌,按位置属于大腿的肌肉,起自股骨或骨盆,止于小腿骨。按膝关节的运动形式可使膝关节屈和伸、旋内和旋外。,使膝关节屈的作用肌 主要有半腱肌、半膜肌、股二头肌、股薄肌、缝匠肌、腓肠肌。各肌拉力线从膝关节冠状轴的后面跨过,近固定时使小腿在 膝关节处 屈,远固 定使大腿 在膝关节 处屈。,使膝关节伸的作用肌,A、股四头肌位置与形态:位于大腿的前面,是人体中最大的肌肉,共有四个头,即股直肌-位于大腿前、股中肌-位于股直肌深层、股外肌-外侧面和股内肌-内侧面。结构:为羽状肌,股直肌是双关节肌,起止点股直肌起于髂前下棘股中肌起于股骨体前股外肌起于股骨粗线外侧唇股内肌起于股骨粗线内侧唇四头合成一强有力的腱,由前和两侧包绕髌骨,并在髌骨下方形成髌韧带,止于胫骨粗隆。髌骨的存在加大了股四头肌作用力矩和旋转力矩。,功能:近固定时使小腿伸,股直肌使大腿屈;远固定时可使大腿在膝关节处伸。维持人体直立。练习方法:立定跳远、负重深蹲、悬垂直腿上举、纵跳摸高、连续跨跳。俯卧反弓可发展股四头肌的伸展性。,使膝关节旋内的作用肌,主要有半腱肌、半膜肌、股薄肌、缝匠肌、腓肠肌的内侧头。各肌拉力线从膝关节的垂直轴前面内侧通过。近固定在小腿处于屈位时膝关节旋内。,使膝关节旋外的作用肌,主要有大腿后外侧的股二头肌和小腿后面外侧腓肠肌外侧头。二肌拉力线从膝关节的垂直轴外侧通过。近固定小腿处于屈位时膝关节旋外,(3)运动足关节的主要肌群,运动踝关节的主要肌群,起自小腿或股骨内、外上髁肌腱跨越踝关节止于足骨上。近固定使踝关节屈、伸、内翻和外翻。,A、使踝关节屈的作用肌 主要有小腿三头肌、胫骨后肌、拇长屈肌、趾长屈肌、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A)小腿三头肌,位置与形态:位于小腿后面浅层,由腓肠肌和比目鱼肌合成。两肌特别发达。结构:腓肠肌有内、外侧两个头,双关节肌,呈棱形;比目鱼肌一个头,形似比目鱼,为羽肌,单关节肌。,起止点:腓肠肌内、外侧头分别起于股骨内、外上髁,比目鱼肌起自胫骨和腓骨的后上部;三头向下成跟腱,止于跟骨结节。,功能:近固定使踝屈(跖屈,绷脚尖),腓肠肌还可以屈膝关节;远固定膝关节处拉大腿向后,或固定踝关节和膝关节,防止人体向前倒,维持人体直立的功能。,练习方法 负重提踵、一些脚尖跳可发展小腿三头肌力量,勾脚压腿可发展其伸展性。,(B)胫骨后肌,位于小腿三头肌深层,为羽肌。功能:近固定使足内翻,并协助足跖屈。远固定时使小腿靠近踝关节,足尖站立。可维持足弓。,(C)拇长屈肌,位于小腿三头肌深层外侧,为羽状肌。近固定屈拇趾,并协助足跖屈和内翻;远固定时使小腿在踝关节处屈,即维持足尖站立。,(D)趾长屈肌,位于小腿三头肌深层内侧,为羽状肌。近固定时可屈足趾,并协助足跖屈和内翻;远固定时小腿在踝关节处屈,即维持足尖站立。,(E)腓骨长肌(F)腓骨短肌,位于小腿外侧,腓骨短肌位于腓骨长肌的深面。为羽状肌。,B、使踝关节伸的作用肌,主要有胫骨前肌、趾长伸肌、拇长伸肌和第三腓骨肌。近固定时使踝关节伸,远固定时拉小腿向前。(下蹲),使足内翻的作用肌拇长屈肌、趾长屈肌、胫骨前肌、胫骨后肌。使足外翻的作用肌腓骨长肌、腓骨短肌、第三腓骨肌。,运动足趾的作用肌,按位置属于小腿肌和足肌。各肌的拉力线从冠状轴前、后方跨过,近固定时使足趾产生屈和伸运动。使足趾屈的作用肌拇长屈肌、拇短屈肌、趾长屈肌、趾短屈肌。使足趾伸的作用肌拇长伸肌、拇短伸肌、趾长伸肌、趾短伸肌等。,(三)常用的下肢皮肤、肌性和肌腱标志 1、臀股沟 5、半腱肌、半膜肌腱 2、腘窝横纹 6、股二头肌腱 3、臀大肌 7、小腿三头肌 4、股四头肌 8、跟腱,(四)发展下肢主要肌肉力量练习和伸展性练习举例 1、发展下肢主要肌肉力量练习杠铃负重半蹲:可练习股四头肌、臀大肌负重屈小腿:可练习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腓肠肌坐姿抗阻力腿屈伸:练习股四头肌抗阻力内收腿:大收肌、长收肌、短收肌、股薄肌 2、发展下肢伸展性练习举例后压腿:髂腰肌、缝匠肌、股四头肌搬前腿:臀大肌、股后肌群坐位体前屈:臀大肌、股后肌群、小腿三头肌、腰背肌纵劈叉:前腿的臀大肌、股后肌群、小腿三头肌;后腿的髂腰肌、缝匠肌、股四头肌、胫股前肌,四、躯干骨的连接和运动躯干的主要肌群,(一)躯干骨的连接和运动 躯干骨由椎骨、肋骨和胸骨所组成。躯干骨借其连结构成脊柱和胸廓。1、脊柱的连接与运动 脊柱是躯干的中轴和支柱,并参与构成胸、腹、盆腔的后壁,具有支持体重、传递重力、缓冲震荡、保护器官和运动的功能。成人24块椎骨、骶尾各一块,加上椎间盘、韧带构成,长度为身高的40%,男性约70厘米,女性65厘米,老年人短。,(1)脊柱的连结一般椎骨的连结:包括椎体间的连结、椎弓间和突起间的连结。A、椎体间的连结:第一椎间盘 位于相邻椎体之间,是纤维软骨,共23个(第1、2颈椎无椎间盘,腰5骶1有)。总厚度是脊柱的1/4,胸的中部最薄,颈次之,腰最厚,最厚17.1毫米,不同年龄厚度不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厚。一天中早上厚。,椎间盘由纤维软骨环和髓核构成,坚韧而富于弹性,受压时变形,解压时恢复。具有承受压力、缓冲震动、保护 脑和脊髓,增大 脊柱运动幅度的 功能。,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纤维变粗变脆,髓核变性,失去弹性,纤维破裂,髓核突出压迫脊神经。预防时多从事体育锻炼,增强竖脊肌的力量,保持正确的用力姿势,不过度负荷。,第二韧带 前纵韧带 是人体中最长的韧带,很坚韧,起于枕骨大孔,止于第1、2骶骨,紧贴椎体和椎间盘前面,从上向下逐渐变宽增厚,其作用是限制脊柱后伸。有人测定此韧带可承受140-180公斤拉力。,后纵韧带 位于椎体和椎间盘后方,构成椎管前壁,较细且较弱,起于第二颈椎,止于骶管,其作用是限制脊柱前屈。,B、椎弓连接黄韧带(弓间韧带)椎弓连接填充椎板之间空隙,其作用是限制脊柱过度前屈。C、突起间的连接横突间的连接 相邻两横突借横突韧带相连,有限制脊柱过度侧屈的作用。,d、棘间、棘上韧带 颈锥的棘上韧带扩展为板状称项韧带(194页),两韧带均有限制脊柱过度前屈的功能。,其它关节的连接,A、寰枕关节 由寰椎的上关节凹和枕骨髁构成椭圆关节,左右寰枕关节在功能上联合,使头屈伸、侧屈和环转。两关节被十字韧带加固,寰椎的横韧带可承受11.45公斤的拉力。如图,B、寰枢关节:由三个结构上独立,功能上联合的关节构成,只能使头绕垂直轴做回旋运动。C、上下关节突关节:相邻上下关节突借关节囊连成活动很小的平面关节。如图D、腰骶连接:第五腰椎和骶椎构成,连接与其它椎间基本相同,但两侧有髂腰韧带加强。骶骨与尾骨借软骨相连,有轻微的运动。如图,(2)脊柱的整体观,1、从前面看:第2颈椎到骶椎逐渐增大,第二骶骨以下逐渐减小。2、从后面看:棘突在背后形成以纵脊,两侧有沟。儿少不正确的姿势可导致侧弯。,3、从侧面观:有4个生理弯曲,颈、腰曲向前凸,胸、骶曲向后凸。胸曲骶曲在胚胎时形成,颈曲在出生后3-4个月,腰曲在1岁左右形成。,(3)脊柱的运动,1、脊柱构成人体躯干中轴和支柱,具有支持负重的功能,脊柱是一弓形结构,有良好的弹性,可传递压力,缓冲震荡,它是运动的杠杆。2、脊柱各椎骨间运动幅度虽然有限,但整个脊柱运动范围很大。绕额状轴可屈伸;绕矢状轴侧屈;绕垂直轴旋转,还可以环转。,(4)脊柱的功能椎间盘增加了脊柱的运动幅度;脊柱的生理弯曲可维持身体重心平衡与稳定;容纳和保护脊髓;构成了胸腔、腹腔和盆腔的后壁,并保护腔内器官;脊柱提供较大肌肉附着面积,有利躯干肌群的固定和发力。,(5)影响脊柱运动幅度的因素,椎间盘的厚薄、关节突的方向、棘突的长短与方向、韧带的位置与强弱和脊柱周围的结构,以及体育锻炼、性别、年龄等。,2、胸廓的连结与运动,由12个胸椎、12对肋骨和一块胸骨,以及连接它们的关节、韧带、软骨组成。,(1)胸廓的连接,胸肋关节 由胸骨的肋切迹与第2-7肋软骨连接构成平面关节,第1肋软骨与胸骨成软骨结合,第8-10肋软骨与上位软骨相连并形成肋弓,第11、12肋前游离成浮肋。依靠辐射状韧带连接。,肋椎关节,由肋头关节面与相应的胸椎肋凹构成。由肋结节关节面与横突肋凹构成。两关节在功能上是联合的通称肋椎关节。运动或吸气时肋骨上提、外翻,胸廓扩大;呼气时肋骨下降内翻,胸廓缩小。,(2)胸廓的整体观,胸廓可分两口、三径、四面1、上下口,上窄下宽。如图2、三径是横径、矢状径(前后)和垂直径。成人胸廓的特点是横径大于矢状径,4:3的比例,新生儿横径几乎等于1:1,6岁以后由于肺部的发达横径逐渐增大。13-14岁以后男女胸廓大小有区别。体育运动可促进胸廓的发育,如体操、游泳项目。3、四面是前、后壁、两侧壁。,保护心肺及重要血管和神经;参与呼吸运动的功能;富于弹性的胸廓为足球运动提供了较大的冲击力;另外还是一些肌肉的起止点。胸廓的运动是吸气时肋骨上提,外翻,胸腔扩大;呼气时肋骨下降,内翻,胸腔变小。,(3)胸廓功能及运动,第四节 运动躯干的主要肌群,按其位置可分:颈肌、背肌、胸肌、和腹肌。根据肌肉对关节产生的作用可分:运动脊柱的作用肌、运动胸廓的作用肌。多数肌肉还兼有保护胸、腹腔内器官,和调节腹内压的作用。,1、运动脊柱的主要肌群,主要位于躯干上,按位置属于颈肌、背肌和腹肌。它们多起止于躯干、上肢带、下肢带。多呈扁阔形且体积较大。可使脊柱屈伸、侧屈、和回旋运动。(1)使脊柱屈的肌肉 包括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腰大肌等。各肌的拉力线从冠状轴前方通过。上下固定均使脊柱屈。,胸锁乳突肌A、位置与形态:位于颈部两侧,为一长肌,左右两侧的胸锁乳突肌成一“V”字。B、结构:有两个头,两头向后上方汇合为一个肌腹。C、起止点:起于胸骨柄和锁骨的胸骨端;止于颞骨乳突。,D、功能:维持人体头的直立下固定时,一侧收缩头颈向同侧屈,头转向对侧;两侧同时收缩使头和颈部脊柱屈或伸(根据肌纤维合力作用线跨过寰枕关节额状轴前方或后方定,或视头部重力垂直线通过寰枕关节额状轴前方或后方定)。上固定时上提胸廓助吸气。,斜角肌 位于颈椎两侧,包括前、中、后3个斜角肌。起于第2-7颈椎横突,止于第一肋的上面和第二肋骨外侧面。下固定时两侧同时收缩使颈屈,一侧收缩使颈屈;上固定时提肋助吸气。,腹直肌,A、位置与形态:位于腹前壁正中线两侧,前后被腹直肌鞘包裹。为扁长带状肌。,B、结构:肌纤维被3-4条横行的腱划分隔,腱划与腹直肌鞘前壁相连,防止腹直肌收缩时移位。C、起止点:起于耻骨联合上缘;止于第5-7肋软骨前面和胸骨剑突。,D、功能:腹直肌有较大的生理横断面,杠杆臂较长,有相当大的肌力,是脊柱强有力的屈肌。上固定时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下固定时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屈,两侧收缩使脊柱屈;还有降肋和协助呼吸的作用;无固定时两头起。维持人体直立。E、练习方法:仰卧举腿、仰卧起坐、两头起。下桥可发展伸展性。,腹外斜肌,A、位置与形态:位于腹前外侧壁浅层,为扁阔肌,在腹肌中最宽,肌纤维由外上向内下斜行。B、结构:外半部是肌腹,上部肌束与前锯肌的肌齿交叉,下部与背阔肌肌齿交叉,内半部是腱膜,腱膜的下缘增厚构成腹股沟韧带。,C、起止点:起于5-12肋骨的前面;肌束向前下方斜行,后部肌束止于髂嵴,与腹直肌外侧缘成腱膜,构成腹直肌的鞘前壁,于腹部正中形成白线。,D、功能:上固定时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下固定时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屈,并向对侧旋转;两侧收缩使脊柱屈、向下拉胸廓、协助呼气。E、练习方法:负重体侧屈、负重转体,体侧屈可发展其伸展性。,腹内斜肌,A、结构:肌束方向与腹外斜肌交叉:后部肌束斜向前上方,中部肌束水平向内,下部肌束移行为腱膜,在腹直肌外侧缘构成腹直肌前后壁,并在正中线与对侧腹内斜肌相连形成白线。,B、起止点:起于胸腰筋膜、髂嵴、腹股沟韧带外2/3;止于下3个肋骨下缘、白线。C、功能:下固定两侧同时收缩使脊柱前屈,并下拉肋骨助呼气和增加腹压,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屈和同侧旋转;上固定一侧收缩牵拉骨盆绕脊柱垂直轴向对侧回旋。D、练习方法:同腹外斜肌,(2)使脊柱伸的作用肌,包括头夹肌、斜方肌、竖脊肌。肌拉力线从脊柱冠状轴的后方通过。下固定或无固定使脊柱伸,如背越式跳高动作。头夹肌 位于斜方肌深面,功能使颈伸,完成头后仰,一侧收缩使头同侧屈。,竖脊肌A、位置与形态:为脊柱的强大伸肌,位于躯干背部脊柱两侧深层,是背部最长、最大的肌肉。B、结构:肌束向上分3列:外侧列为髂肋肌;中间称最长肌;内侧称棘肌。C、起止点:起于骶骨背面、髂嵴后部;外侧列止于肋骨,中间列附于椎骨横突,向上可到颞骨乳突,内侧列附于椎骨棘突。,D、功能:下固定时两侧同时收缩使脊柱伸,一侧收缩使脊柱侧屈;上固定时两侧同时收缩使骨盆前倾。此肌是重要的姿势肌,它与腹直肌共同维持躯干的正直姿势。E、练习方法:俯卧两头起、提拉杠铃、负重体屈伸、向后抛铅球可发展其肌肉。腰方肌 为四方形扁肌,位于胸廓下线与骨盆之间;功能两侧收缩伸脊柱腰段,一侧收缩同侧屈。,(3)使脊柱侧屈的作用肌 包括同侧的胸锁乳突肌、竖脊肌、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斜角肌、腰方肌。(4)使脊柱回旋的作用肌 腹外斜肌、腹内斜肌、颈段的胸锁乳突肌。上固定时,同侧腹外斜肌与对侧的腹内斜肌共同收缩使脊柱回旋转向同侧;下固定时,同侧腹内斜肌与对侧的腹外斜肌共同收缩,使脊柱回旋转向同侧。,2、运动胸廓的作用肌,主要有隔肌和肋间肌。它的收缩与舒张可改变胸廓的直径和横径,使胸廓扩大和缩小,形成吸气和呼气。故称呼吸肌。(1)隔肌位置形态:位于胸腹腔之间,为穹隆形扁肌,上邻心、肺,下邻肝、胃。隔上有三孔,即主动脉、腔静脉和食管孔。,结构:隔的周围为肌肉,中央为腱膜,肌束由周围向中央移行。起止点:起于胸廓下口的周围,前自胸骨剑突,两侧为肋骨和肋软骨(6肋),后至腰椎前面(腰3)。止于中心腱。,功能:隔肌收缩,隔穹隆下降,胸腔容积增大,引起吸气;隔肌舒张,穹隆上升,胸腔容积减小,引起呼气。此外还参与维持腹压,承托胸、腹腔器官的作用。练习方法:深呼吸和气功运动可增强其力量。,(2)肋间肌,分肋间外肌、肋间内肌。在肋间空隙内,为扁肌,共11对。肋间外肌:位于肋间浅层,两侧呈“V”字,起于上位肋骨下缘,止于下位肋骨的上缘。功能上提肋、助吸气。,肋间内肌:位于肋间深层,两侧呈倒“V”字,起于下为肋骨上缘,止于上位肋骨的下缘。功能降肋、助呼气。与上相反。肋间肌对呼吸运动的强度和范围随呼吸运动的深浅而变化。协助呼吸的肌肉还有:斜角肌、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胸锁乳突肌、胸大肌、胸小肌等。经常进行长跑、长距离游泳、深呼吸可发展呼吸肌的力量。,躯干的特殊结构:腹白线、腹直肌鞘、腹股沟韧带。(三)发展躯干主要肌肉力量和伸展性练习举例1、发展躯干主要肌肉力量练习:如图:悬挂仰卧起坐、俯卧体屈伸、直立负重体侧屈、仰卧减腿。212页图2、发展躯干主要肌肉伸展性练习:下桥、仰卧举腿过头、仰卧体侧转髋、侧屈振腰。,五、颅骨的连结和头肌,(一)颅骨的连结和运动 颅大部分以缝的形式相连,小部分以软骨连接形式,以关节形式连接的为颞下颌关节。,颞下颌关节:由下颌骨的下颌头与颞骨的下颌窝构成,腔内有关节盘,关节囊松弛,囊外有韧带加固,关节面呈球窝状。运动时左右两侧同时,如上提、下降、前伸、后缩和侧向运动。,(二)颅的整体观,颅容纳人体重要器官脑。1、颅的前面一对眼眶,一个骨性鼻腔和口腔。,2、侧面可见外耳门,下方有乳突。3、底面后部中央有枕骨大孔,其两侧有一对椭圆形的枕髁,枕骨大孔后上方有枕外隆凸。,4、颅底内面从前向后有三个窝即颅前窝(容纳大脑额叶)颅中窝(容纳大脑颞叶),其中部有垂体窝颅后窝(容纳小脑、脑桥及延髓),五、体育运动对关节、骨骼肌的影响,(一)体育运动对关节的影响 1、增加关节的稳定性使关节面的骨密质增厚,承受力更强。关节软骨增厚,提高关节的缓冲能力。关节囊和关节韧带的胶原组织增生,抗拉伸能力增强。关节周围的肌肉力量增大,关节更稳定。,2、提高关节的灵活性,坚持采用各种科学、有效拉伸手段,使关节囊、韧带及关节周围的肌肉等软组织在力的作用下被伸展,增加关节的灵活性,提高关节运动幅度,这对减慢组织的退行性变化、延缓衰老、提高动作质量、防止运动损伤有重要意义。,(二)体育运动对骨骼肌的影响,1、肌肉体积增大,重量增加,脂肪成分减少经常锻炼的人骨骼肌重量可占人体体重45-50%,表现在各种围度的增加。近年来有人研究肌肉体积的增大还包括肌纤维数量的增加,更是细胞内含物的增多和增大。耐力运动可使快肌纤维向慢肌纤维转化,而速度项目无法使慢肌专项快肌。,2、适宜的体育锻炼还可使肌肉的结缔组织增厚运动时肌肉反复牵拉,使肌腱和韧带中细胞增殖,亦使肌外膜、肌内膜、肌束膜、增厚,肌肉变得结实,抗张力强度提高,并增强了肌肉抗断能力。特别是力量性项目。,3、不同素质练习对肌纤维类型影响不同力量项目使肌纤维增粗明显;速度项目使肌纤维增粗但不明显;耐力项目可使肌纤有所增粗,主要增粗的是慢缩肌纤维,并使慢缩肌纤维中的线粒体数量增加,体积增大,有利提高耐力。,4、使骨骼肌细胞结构发生适应性变化因线粒体是细胞供能中心,线粒体数量的增加,氧化合形成ATP的能力也增加;使肌纤维中肌质网增多,肌质网能摄取释放钙离子,控制肌纤维的收缩与舒张,即正常的兴奋性,有利于速度项目的适应;动物实验发现耐力运动后,骨骼肌细胞膜上葡萄糖运载体的基因表达增加,故可使肌细胞对血糖的摄取和利用增加。,5、使肌细胞内的化学成分发生变化长期坚持体育锻炼,使肌肉中肌糖元、肌球蛋白、肌动蛋白、肌红蛋白、水分含量增加,脂肪减少,有利于提高肌肉的收缩能力。使ATP的活性增强,与氧的结合提高,肌肉内氧化反应状况得以提高;肌糖元可增加肌肉中能量储备;肌红蛋白增加,使肌肉中存氧能力提高,减缓乳酸的生成,延缓疲劳的参生;此外,耐力运动使肌纤维中脂滴和肌膜上的脂肪减少,减少了肌肉收缩时的粘滞阻力,提高肌肉收缩时的效力。,6、肌肉中的毛细血管数量和分支吻合增多肌肉中毛细血管平均分配数量在系统训练后增多,静力训练比动力负荷增加要多,静力负荷迂曲的行程明显,分支吻合丰富。在剧烈运动中,肌肉中毛细血管开放数量增多,为安静时的二三十倍,肌肉的血液供给得到改善,从而提高肌肉工作能力,并有利于持久工作。,第三节 人体运动的 解剖学分析与应用,一、动作分析的基本理论,(一)肌肉工作的协作关系 人体每一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共同完成,同一动作,不是一块肌肉收缩就能完成的,各肌肉所起的作用不同,如有原动肌、对抗肌、固定肌和中和肌。1、原动肌 以主动收缩直接完成动作的肌肉。即完成动作时起主要作用的肌肉或肌群。例如2、对抗肌 与原动肌作用相反的肌肉。位于原动肌对侧。,3、固定肌 将原动肌定点骨加以固定的肌肉。如手握哑铃弯举动作固定肩关节的肌肉:三角肌、胸大肌、背阔肌。4、中和肌 当原动肌对动点有两种以上功能时,为了有效发挥其中一种功能,需借助其它肌肉抑制另外的功能。这个其它就叫中和肌。如手握哑铃屈肘,旋前圆肌紧张起着抵消肱二头肌做旋后动作。,3、分工与协作在完成一个动作时,不同的肌肉起着不同的作用,这就是分工。参与工作的肌肉所起的作用不可能单独,只能相互配合,这就是协作,离开协作关系动作就很难完成。肌肉的协作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原动肌与对抗肌会发生变化,伸肌可由原动肌变成对抗肌。,(二)单关节肌和多关节肌的工作特点,1、单关节肌的工作特点:单关节肌收缩产生的肌力主要作用该关节。对临近关节可能有间接作用。2、多关节肌的工作特点多关节肌的“主动不足”:多关节肌已对一个关节作用时,就不能再充分作用于其他关节,会产生力量不足。(实质是肌力不足)如屈大腿再伸小腿多关节肌的“被动不足”:多关节肌作为对抗肌出现时,已在一个关节被拉长,在其它关节不能充分拉长,叫多关节肌的“被动不足”。如 在体育运动中,要注意发展这些肌群的力量和伸展性,对提高成绩和预防损伤有重要意义。,(三)肌肉工作的性质,根据肌肉收缩时的变化,分动力性工作和静力性工作。一、动力性工作或等张收缩 动力工作是指肌肉收缩产生的力使环节位置改变,肌肉长度有变化称动力工作。又分:向心工作:又叫克制工作,其特点是肌力大于阻力;环节运动朝肌拉力方向运动;肌肉收缩时变短、变粗、变硬。离心工作:又叫退让工作,其特点是肌肉力矩小于阻力矩;环节朝肌拉力相反的方向运动;肌肉变长、变细、变硬。如屈膝缓冲中的股四头肌。,2、静力工作或等长收缩 肌肉虽持续收缩,但长度不变,环节运动在某位置上固定,以维持一定的姿势。它又可分:支持工作:肌肉收缩或拉长到一定程度后,长度不再变化,肌拉力矩与阻力矩相等,使运动环节保持一定姿势称支持工作。如:双杠直角支撑髋关节的屈肌和腹肌在做支持工作。加固工作:指位于关节周围的肌肉同时持续收缩,以对抗关节由于外力作用而分离的工作。如悬垂动作(拔河)肩、肘关节周围肌肉做加固工作。固定工作:肌肉收缩使关节两侧相互对抗的肌肉同时持续收缩叫加固工作。如手倒立的屈、伸肘肌。站立时的屈膝和伸膝肌。,(四)杠杆原理及其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人体在运动中的动作都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肌收缩为动力来完成的。从力学角度肌肉的工作完全是遵循杠杆原理。1、杠杆原理 人体骨杠杆有三点:支点、力点和阻力点O(支点)关节中心F(力点)作用肌在骨上附着面的中心R(阻力点)环节与重物的总重量的作用点。,OA(力臂)支点至肌拉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OR(阻力臂)支点至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肌力矩肌拉力与拉力臂的乘积阻力矩阻力与阻力矩的乘积在肌肉工作中,肌力矩和阻力矩的关系大致有三种情况:肌力矩等于阻力矩肌肉做静力工作。肌力矩大于阻力矩肌肉做向心工作。肌力矩小于阻力矩肌肉做离心工作。,2、骨杠杆类别,分平衡杠杆、省力杠杆、速度杠杆。第一类杠杆平衡杠杆支点在力点和阻力点之间。在人体内很少。如头和颈,支点是寰枕关节;阻力点在前面;力点在后面。,第二类杠杆省力杠杆阻力点在支点和力点之间。例如:直立提踵动作,体重通过距骨在跖趾关节处为支点,力点是跟腱处;阻力点为距骨处。因阻力在中间,用较小的肌拉力就能克服较大的阻力,省力。,第三类杠杆速度杠杆(费力杠杆)力点在支点和阻力点之间。人体四肢这类杠杆比较多。例如:手臂负重弯举,肘关节中心为支点;手持重物为阻力点,肌拉力在肘关节冠状轴的前面。这类杠杆因力臂总是小于阻力臂,需用较大的肌力才能克服阻力,较费力。但可用加快速度克服阻力。,3、体育运动中杠杆原理的应用,省力:即通过缩短阻力臂减少阻力。如提拉杠铃。增速:在投掷和击打动作时,通过增大阻力臂增大速度而求效果,在棒垒球、曲棍球、网球、冰球等棒、杆、拍都起到增大阻力臂的作用。发展肌力:用增大阻力臂发展肌力,如仰卧起坐手抱头、练腹肌伸膝等。,二、动作分析的内容和步骤,(一)动作分析的步骤与要求1、确定动作名称如原地纵跳、推铅球、俯卧撑等动作解剖学分析2、描述动作要领以精练的文字介绍动作的具体做法和要求,做到图文并茂3、划分动作阶段和确定动作的开始阶段把动作完整连贯地划分若干动作单位进行分析。如原地纵跳按动作单位功能的特点分:准备姿势、起跳、腾空、落地4个阶段。周期性动作分单位,复杂动作以关键动作为主。,4、分析各阶段各环节的运动状况(1)指出各环节在相应关节处的运动:要求写出全身所有参与完成动作的环节在相应关节处的运动。(如肩带或上臂、小腿)(2)说明环节的受力情况、原动肌及工作性质:环节运动受力有两种:一是肌力,二是外力,根据肌力矩和外力矩的大小和作用方向就可判断环节运动方向、原动肌及工作性质。如下四种情况,受力、原动肌、工作性质:(四种情况)肌力矩与外力矩方向相反,且肌力矩大于外力矩,环节顺着肌拉力方向运动,原动肌位于环节运动的同侧,且做向心(克制,肌力矩大于阻力矩)工作。如屈肘哑铃肌力矩与外力矩方向相反,且肌力矩小于外力矩,环节朝着外力方向运动,原动肌位于环节运动的对侧,且做离心(退让)工作。如侧平举慢放下,肩关节内收,原动肌为三角肌、冈上肌做慢速运动离心工作。,肌力矩与外力矩方向相反,且肌力矩等于外力矩,环节不运动,原动肌位于环节运动的对侧,且做静力工作。如侧平举不动,三角肌、冈上肌伸肌群静力工作。肌力矩与外力矩方向相同,肌力矩与外力矩共同作用环节,使环节做快速运动,此时原动肌位于环节运动的同侧,且做向心(克制)工作。如侧平举快速放下,背阔肌、胸大肌向心工作。,(3)指出各环节原动肌的工作条件:环节产生运动的原动肌的定点和动点可以随着环节运动方向的改变而改变,使原动肌的固定条件发生变化,即近固定与远固定,上固定下固定。(4)分析肌肉工作的协调关系:任何动作皆由原动肌、对抗肌、中和肌和固定肌等协同配合完成。故动作分析时也要分析它们的协调关系。即与外力的关系。(5)分析原动肌的杠杆类型:由平衡、省力和速度杠杆。(有时不分析)(6)分析原动肌的“主动不足”与“被动不足”,5、小结(1)对分析的动作进行简要评价。(2)指出原动肌和对抗肌的名称,并提出发展它们的练习方法。(3)指出动作的合理性,讨论影响动作质量的因素,易范错误和改进意见。,(二)动作分析制表是动作分析的关键环节,表格内容有:,三、静力性动作实例分析(一)静力性动作的解剖学分析1、手持哑铃侧平举(1)动作要领描述:两足开立与肩同宽,身体直立,两臂侧平举90,且保持在水平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