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诈骗案例(1).ppt
第六节 金融诈骗罪,一.集资诈骗罪(一)客观构成要件1.使用诈骗方法.(1)虚构经营业绩,隐瞒财务真相.(2)以高回报为诱饵.2.非法集资3.数额较大.4.主体:自然人或单位,(二)责任形式:故意,非法占有目的.(三)认定1.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2.集资诈骗罪与诈骗罪(1)对象不同(2)行为方式不同(3)行为主体不同.,3.本罪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1)行为方式不完全相同(2)目的不同.4.本罪与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1)行为方式不同(2)目的不同.,二.贷款诈骗罪(一)客观构成要件1.行为方式:五种.2.行为主体:自然人.单位呢?有争议(二)责任形式:故意,目的(三)认定1.罪与非罪(1)看行为方式是否是欺诈,(2)看所贷款项的用途和去向.三.票据诈骗罪(一)客观构成要件1.行为方式五种.2.行为主体:自然人或单位.(二)责任形式:故意,目的(三)认定,1.盗窃支票行为的定性2.本罪与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1)使用他人伪造的票据进行诈骗,在非共犯时,仅对票据诈骗论处;在共犯情况下,属于牵连犯.(2)先伪造票据,后诈骗,若数额未达较大,因不构成诈骗,以伪造一罪论,若达到较大,按牵连犯处.,3.内外勾结实施的票据诈骗的定性.四.金融凭证诈骗罪1.行为:使用4种伪造变造的金融凭证诈骗.2.与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的牵连.3.变造存折用以质押骗取财物的,可定诈骗罪.,五.信用证诈骗罪(一)信用证特点:1.银行信用;2.独立于买卖合同;3.单据交易;4严格相符原则.(二)行为方式四种(三)本罪与伪造变造金融凭证罪,牵连关系.,六.信用卡诈骗罪(一)客观构成要件1.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骗取财物.(1)信用卡:作广义的理解.(2)什么是使用?包括取现和消费,教材观点:限于消费.若使用信用卡作质押骗取他人财物,定诈骗罪.,2.使用作废的信用卡(1)作废卡包括:超过有效期;挂失,利用时间差.(2)什么是使用?对机器和自然人有别.3.冒用他人信用卡(1)冒用:指非持卡人以持卡人名义使用.,(2)捡拾后冒用(3)擅自使用代为保管的他人信用卡(4)骗取他人信用卡而使用(5)对机器和自然人有别4.恶意透支(1)超过限额(2)超过期限,(3)催收不还(4)数额较大(二)责任形式:故意,目的.(三)认定1.盗窃信用卡并使用,定盗窃.2.盗窃作废的信用卡并使用,定信用卡诈骗.3.盗窃后没有使用,无法定罪.,4.盗窃后使用,又恶意透支的,以盗窃罪和信用卡诈骗罪并罚.5.抢劫信用卡(1)当场提取现金的,定抢劫罪;(2)抢劫信用卡,没有使用的,可定抢劫罪,因抢劫罪的成立不要求数额.(3)抢劫后并使用的,在机器上使用,定抢劫罪和盗窃罪;对人使用,定抢劫罪和信用卡诈骗罪.,(4)抢劫信用卡,当场取和事后取款的,当场取得部分,定抢劫;对事后部分,如是对机器,定盗窃,如是对人,定信用卡诈骗罪.6.盗划信用卡.(1)重复刷卡的,定盗窃;(2)捡拾后使用的,定信用卡诈骗;(3)收到止付通知后使用的,定贪污或职务侵占罪.,7.银行信用卡业务人员持信用卡在取款机上取款后,利用便利,非法删除提款记录,达到非法占有目的,定贪污或职务侵占.8.单位持卡人擅自使用单位卡的定性.(1)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职务之便,使用的,定贪污或职务侵占罪.,(2)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恶意透支的,仍是职务侵占或贪污罪,因为财产受到损失的最终是单位.9.实践中常见的信用卡犯罪手段.,七.有价证券诈骗罪1.行为对象:国库券或其他有价证券.2.行为:如换取本息.3.数额较大.4.主体:自然人.5.主观:故意,非法占有目的.6.本罪与伪造变造有价证券罪,牵连关系.,八.保险诈骗罪(一)客观构成要件1.行为:五种.复保险:善意的,没有超过保险金总额的,为合法.恶意的,超过保险金总额的,为非法,因为保险只是一种保障,而不能作为牟利的一种手段.,2.受益人单独造成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的,可认定为保险诈骗罪.3.投保人受益人将他人作为被保险人的替身而杀害,然后骗取保险金的,属于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4.行为主体.投保人,被保险人与受益人.受益人只出现在人身保险中.(二)责任形式:故意,非法占有目的.,(三)保险诈骗着手的认定教材的观点是:开始实施骗取保险金的行为,是着手,之前实施的造成保险事故等行为不是保险诈骗的着手.(四)共犯认定198条第3款规定:保险事故的鉴定人,证明人,评估人故意提供虚假的证明文件,为他人诈骗提供条件,的,以保险诈骗的共犯论.183条规定: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故意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进行虚假理赔,骗取保险金归自己所有的,定职务侵占或贪污罪.(五)数罪的认定198条第2款.,1.仅实施了制造保险事故的犯罪行为,而没有向保险人索赔时,是否认定为数罪.教材的观点:不成立数罪.2.单位制造保险事故的,对单位能否进行数罪并罚.观点:对单位的直接责任人员或主管人员并罚.,注意刑法修正案:第,条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