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剖析报告.doc

    • 资源ID:2825127       资源大小:666KB        全文页数:4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剖析报告.doc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剖析报告第一部分 专业基本情况专业名称: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代码:600101所属院系:化学工程系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始建于2004年,同年开始招收五年一贯制高职学生,2005年开始招收高中后三年制学生,现有在校生127人。生源全部来自江苏省内。本专业拥有一支双师素质高、梯队完善、教学与科研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6名,校内兼课教师1名,其中副教授、高级工程师4名,副高及以上职称人数占专任教师的57.1%,讲师3名;中青年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数3人,占中青年教师的75%。现有专业带头人1人,骨干教师5人,双师型教师6人,占专业专任教师的100%;行业、企业专家、一线能工巧匠在内的兼职教师7名,占50%;专兼教师总人数14人。本专业团队教科研水平较高,发表论文30余篇,承担院级以上教科研项目10项,编写校内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教材5本。教学设施完备,处于同行领先水平。本专业建有较为齐全完善的校内实训室,包括建设有一个省级现代分析测试中心、环境监测与治理实训分中心、化学物料识用与分析实训分中心、工业分析实训分中心、化工模型展示及管道拆装实训分中心、化工单元过程实训分中心、化工设计实训分中心、化工仿真实训分中心等8个校内实训分中心,共65个实训室,总资产达1443.67万元,总面积6720平方米,完全满足学生实训的需要。其中校企合作共建的省级现代分析测试中心、环境监测与治理实训分中心为本专业学生核心技能的培养提供了全面可靠的实践平台。2009年以化学及分析检验主干实训平台为主的“应用化学实训中心”被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评为全国示范性实训基地。为适应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教学需要,强化人才培养质量和特色,改善办学条件,形成良性互动的校企合作新机制,实现互利双赢,在综合考虑企业所在行业企业规模及性质等方面基础上,我院先后与江苏扬农化工集团、扬州联环药业集团、扬子江药业集团、扬州环境监测中心站、中国石化集团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等15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其中深度合作企业4家(江苏扬农化工集团、扬州联环药业集团、扬州环境监测中心站、中国石化集团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形成了全面的、稳定的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在完成本专业学生工厂实习、顶岗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环节方面提供足够保证,同时也是学生就业、教师访问工程师、企业锻炼、专业横向服务的重要合作对象。近年来,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以学院“区园企校共发展”的办学新模式、“双导向四融入一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积极推进“学生为主体、能力培养为目标、职业活动为导向、工作任务为驱动、项目训练为载体、素质教育渗透教学过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依托行业企业,开展了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系统化导向的课程改革,形成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组织开展了专业调查与企业走访,召开了行业企业专家研讨会,逐步形成了 “三段四进”的专业人才培养方式。近年来,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 99%以上,所有毕业生除获得毕业证书以外,还取得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级考试一级证书、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证书或学院英语三级、化学检验工中级工证书,部分学生还获得化工总控工中级工以及化学检工高级工证书。近三年来本专业学生参加全国化学检验工技能大赛共取得团体一等奖3项,个人一等奖3项。经过近十年的改革与发展,本专业为社会培养了300多名毕业生,毕业生在专业工作岗位上顶岗速度快、培训周期短、专业素质高,受到用人单位好评。第二部分 专业改革与建设取得的成果一、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一)专业设置本专业通过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职业资格要求、企业岗位、毕业生工作情况、同等高职院校办学情况等的调研;认真学习、深刻理解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教育部关于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教高【2009】3号),坚持走“立足扬州,面向江苏和长三角地区”的办学定位,在学院“成为行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成为高技能人才全面发展的新高地、成为本区域高等职业教育的排头兵”的发展战略、“就业导向、类群集聚、行业主导、服务地方”的专业建设理念的指引下,明确专业办学指导思想,确定专业培养目标。1、专业设置区域产业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给环境带来了严重污染,尽管污染减排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环境问题依然形势严峻,成为约束经济发展的瓶颈。据2011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全国地表水总体为轻度污染,湖泊(水库)富营养化问题仍突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稳定,酸雨分布区域无明显变化;相比之下,农村环境形势严峻,部分地区农村生活污染加剧,工业和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江苏省生态环境状况亦不容乐观。据2011年江苏省环境状况公报,全省废水排放量59.18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4.96亿吨,生活废水排放量34.20亿吨。全省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仍处于轻度污染。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评价,124个国控断面中类断面占35.5%,劣类断面占19.9%。13个省辖市饮用水源主要来自长江、太湖、京杭大运河(苏北段),11个省辖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长江干流水质较好,干流10个监测断面水质符合地表水类标准,主要入江支流水质总体处于轻度污染。太湖湖体高锰酸盐指数和总磷年均浓度分别达到地表水类和类标准要求,氨氮年均浓度达类标准要求,但总氮年均浓度仍劣于地表水类标准。全省二氧化硫排放总量105.38万吨,烟尘排放总量49.14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45.29万吨。全省13个省辖城市中,有12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盐城市受可吸入颗粒物影响,环境空气质量未达标。农业污染呈逐渐加重的趋势。江苏省大多数城郊土壤都有着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某城市连片农田多达7000公顷的面积受镉、铅、砷、铜等多种重金属污染,致使10%的土壤基本丧失生产力。由于化肥的过量使用,造成土壤酸化板结,土壤耕地力下降。化肥的过量使用还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加重了水环境污染。研究表明,目前太湖水体富养化过程,农业面源污染的贡献率已超过工业的点源污染。扬州市环境质量总体稳定,据2011年扬州市年度环境质量公报,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酸雨发生频率持续下降。淮河流域水环境质量得到初步改善;南水北调源头水质较好;境内长江扬州段、高邮湖、宝应湖、邵伯湖水质稳定,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优良;声及辐射环境质量保持平稳。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城市内河水质尚未得到根本改善,水质现状为劣类,为有机污染,市区地表水环境质量年度综合达标率为53.6%。2011年,全市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监测断面共68个,其中,以地表水为水源的有21个,以地下水为水源的有47个。乡镇饮用水源综合达标率为91.8%,地表水源的达标率为92.3%;地下水源的达标率为90.9%。面对日趋严重的环境形势,国家明确提出了“能耗降低20%,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为完成日益迫切的减排任务,改善环境质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2006年,环保支出项目被正式纳入国家财政预算,且投资力度逐年增加,2005-2009年环保产业年产值稳步增长,年增长率15%-17%左右,2005-2009年中国环保产业年投资总额与年产值如图1所示。“十二五”期间国家环保投资将达3.1万亿,环保产业市场巨大且前景良好,预计“十二五”末期年产值将达到2万亿以上,到2020年环保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图1 2005-2009年中国环保产业年投资总额与年产值2008年,我省节能环保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50亿元,位列全国第一。环保装备产品630亿元,资源循环利用900亿元,环保服务65亿元,已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江苏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2年)中明确提出了我省环保产业发展目标,至2012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5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至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成为新兴支柱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800亿元,产业规模继续保持国内领先地位,将我省打造成产业布局合理、领军企业带动、品牌效应明显、充满创新活力的世界节能环保产业重要基地。“十一五”期间,扬州市环保产业也有了较大的发展,水污染治理成套设备、大气污染治理成套设备、固体废物处理设备、噪声控制设备等环保设备制造已经初具规模,以扬州天雨环保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扬州市江都环保产业园正在迅速崛起。扬州市加强资源循环利用,使其逐步向市场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扬州杨庙环保产业园规划3.6平方公里,是以垃圾焚烧发电、灰渣制砖、医疗废弃物处理、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工业废油处理、餐饮垃圾处理、危险品处理等废弃物综合利用与安全化处置产业群。扬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重点发展节能装备和环境装备及产品,大力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环保服务业发展,努力实现城市生产、生活与废弃物集中处理、循环利用同步。到2015年,扬州市节能环保产业产值达1000亿元。2、人才需求分析随着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环境管理越来越严格,环保标准也越来越高,要求企业必须达标排放,一些污染较重的企业为了避免停产关闭,开始重视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需要清洁生产审核、ISO14000环境管理的专业人才,污染治理设备的运行,需要环境监测技术、污染控制技术的专业人才。江苏环保产业的迅猛发展,迫切需要大量的环保专业技术人才,2008年,我省节能环保企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就已经达到50多万。目前,环保行业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主要有三类:一是技术研发人才,主要从事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和实验数据采集分析工作,做环保产业的技术源头,为工程项目提供技术支持。二是工程技术人才,主要从事方案编制、工程设计、装备制造、工程施工、安装调试、运行维护、污染物质监测等方面工作。三是环保服务人才,环保设备和产品的营销,需要一定的专业技术背景和商务技术沟通能力,依托技术说明,进行市场开拓;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重视,室内环境检测和治理公司应运而生;伴随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出现了大量的第三方运营公司;社会上各类环保咨询、培训机构不断涌现;建设项目的报批,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以上这些都是与环保产业协调发展起来的新兴服务业,迫切需要大量的环保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市场调研发现,伴随着环保产业发展所需要的三类人才中,面向生产一线的第二、第三类环保人才的需求比例近80%。以扬州市为例,2005-2010年人力资源市场招聘会招聘的岗位数中环保产业岗位所占比例稳步提升,从业人数逐年增加,我院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对口率也逐年上升,2005-2010年扬州市环保岗位数比例与我院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对口率如下图所示。图2 近年扬州市环保岗位数比例与我院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对口率3、专业定位经过对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工矿企业、学生就业单位及行业主管部门调研论证,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工矿企业、环保公司、城镇污水处理部门、环保机构等单位;主要从事环境监测、分析检验、污染治理设施运营和环境工程设计等工种岗位工作。本专业定位如表1所示。表1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定位服务面向环保、能源、化工、冶金、水利等就业部门各类工矿企业、环保公司、城镇污水处理部门、环保机构等就业岗位工矿企业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操作、监测与分析、工业水处理等岗位各类专业环保公司工程安装、调试、运行管理、工程没计与咨询等岗位城镇污水处理部门污水处理操作、监测、管理等岗位环保机构监测岗位岗位证书化学检验工、水环境监测工、大气环境监测工、除尘设备运行工、废气处理工、废水处理工、固废处理工等(二)专业人才培养要求1、职业岗位群分析根据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专业定位,本专业毕业生可从事的主要职业岗位群分别是环境监测、环保设施运营(烟气处理系统运营、水处理系统运营、固体废物处理管理)、分析检验人员、环境工程设计,职业群岗位工作职责及职业资格要求见表2。表2 职业群岗位工作职责及职业资格要求序号职业岗位具体工作职责职业资格要求备注1环境监测1、环境因子监测和分析。2、各类环境监测布点方法、样品保存技术。3、各类通用仪器、监测仪器的操作。4、各类指标的监测方法、质控措施及数据统计技术。5、填写监测报告。大气环境监测工水环境监测工社会劳动保障2烟气处理系统运营1、熟悉烟气处理工艺及设施,了解整体运营及工段操作。2、烟气处理设施运营及记录。3、烟气处理设施管理及异常情况处理。4、出具报告并反馈结果。5、安全、成本及质量意识。除尘设备运行工废气处理工社会劳动保障3水处理系统运营1、熟悉水处理工艺及设施,了解整体运营及工段。2、水处理设施运营及记录。3、水处理设施管理及异常处理。4、出具报告并反馈结果。5、安全、成本、质量意识。废水处理工社会劳动保障4固体废物处理管理1、生产管理及固废收集。2、固废前处理技术。3、固废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4、固废的最终处置。5、安全、成本、质量意识。固废处理工社会劳动保障5分析检验人员1、原料、中间产品及成品的分析检验。2、产品质量纠纷的抽检和送检。3、试剂试液配制、标定;仪器维护、校正。4、出具检验报告单。5、及时汇报和妥善处理质量问题或异常现象。化学检验工社会劳动保障6环境工程设计根据设计任务书或技改任务要求,结合企业具体条件,参与水处理工艺设施或大气污染控制系统的设计与技改,编制出设计说明书。设计员或技改员综合素质要求2、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道德素养好、职业素质高,敬业精神强、团队意识浓,具备本专业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掌握本专业所需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初步的社会创业知识,既懂环境监测方法和污染物治理技术,又懂得常见分析监测仪器和污染治理设施设备的安装、维护、检修与性能检定,能够从事环境监测部门、环保企业、生产企业的环保部门、化工及石油化工企业的化验部门、各种企业的质检部门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3、专业人才能力本专业的毕业生须具备如下三方面的能力素养。(1)专业技术能力职业基本能力a. 掌握工程图的识、读能力及制图能力;b. 熟练掌握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的能力;c. 掌握计算机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能力;c. 掌握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的能力。职业核心能力a. 环境监测能力:能参与环境监测方案实施、选择监测方法、提供准确监测数据,能够比较熟练使用常用的分析、检测仪器设备,分析操作正确;b. 污染防治能力:能参与污染治理方案拟定,进行工艺设计,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管理;c. 能够进行环境工程单元操作等基本知识及相关计算;d. 能胜任环保设备的选型、安装、运行、维护等工作;e. 能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与管理工作;职业发展能力a. 工业分析:工业原料、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产品成分分析能力;b. 具有化工生产操作能力;c. 专业领域的最新知识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能力。(2)专业知识要求公共基础知识a. 具备够用的计算知识和语言文字表达知识;b. 具有适度够用的英语听、说、读、写知识,能借助工具书翻译专业外语资料;c. 具有良好的组织、管理知识;d. 具有较全的强身健体知识。职业基础知识a. 具备与专业知识密切相关的化学知识;b. 具备与污染治理、环境监测相关的微生物知识;c. 具备与专业密切相关的电子、电工知识;职业核心知识a. 具备与污染治理相关的环境工程知识;b. 具备与环境监测和工业分析相关的仪器分析知识;c. 具备分析仪器的日常维护与管理的知识。(3)职业基本素质要求思品素质: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立场、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使其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遵纪守法;文化素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身心素质: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具备健全的人生观和择业观;职业素质: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责任意识与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适应职业变化能力以及开拓创新能力。4、毕业生质量要求(必须获得的证书)(1) 获得化学检验工(中级)或污废水处理工(中级)以上职业技能资格证书;(2) 取得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等级考试一级证书或省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等级证书(或等级相当的计算机应用等级证书)或以上证书;(3) 取得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三级证书(或等级相当的其他外语等级证书)或以上证书;(4) 获得本专业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必修学分和素质拓展学分;(三)专业人才培养模式1、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学院“双导向四融入一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引领下,引入职业标准,深化改革,企校联动,建设“三段四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见图3。“三段四进”中的“阶段一”是第一学年,学生以公共基础课为主,同时初步补习中学化学知识、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由于近三年我院环境监测 与治理技术专业的录取生源结构中文科生占有较大比重,理科生中具有化学背景的比例也偏低,因此很有必要指新生入学初期实施高中化学的补习,为后续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的学习打基础,此为“一进知识入门”; 在此基础之上,通过专业基础课的理论和操作学习,实现学生的“二进操作入门”。“阶段二”是第二学年至第5学期,学生学习专业核心课,在此期间,实践技能训练主要包含两方面:一方面,第二学年的第一学期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2周的工厂认识实习,以增加学生对就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了解,为学习领域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另一方面,在整个“阶段二”中,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安排学生在综合实训室及“校中厂”进行相关综合技能训练和由企业兼职教师直接指导的岗位操作实训。此为“三进技能晋级”。“四进” 是指“阶段三”的第6学期,主要安排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学生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实习内容以环境监测、污染治理技术、设备安装调试、环保设施运营管理、环境工程设计等职业岗位项目为主。图3 “三段四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2、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2009级、2010级、2011级的人才培养方案结构基本一致,主要由公共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专业拓展学习领域以及实践教学组成,专业学习领域的大部分课程都采用项目化设计,把知识、能力、素质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实现与企业要求相一致的要求。表3为2009、2010、2011级人才培养方案的修改情况。表3 2009、2010、2011级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改情况2009级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改情况序号原教学计划课程拟修改教学计划课程修改原因1化学分析物理常数与常量组分分析实施项目化教学改革,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工作岗位能力要求确定的课程名称和教学内容。2仪器分析微量与半微量组分分析实施项目化教学改革,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工作岗位能力要求确定的课程名称和教学内容。3/新增:清洁生产合成单元过程本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包括化工、制药等行业企业的环保部门,有必要学习清洁生产主要途径、实现清洁生产的行动步骤,从而通过三废监测等结果提出推行清洁生产的关键因素。2010级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改情况序号原教学计划课程拟修改教学计划课程修改原因1化学原理化学及生物物料识用分析典型学习任务、工作岗位能力要求确定的课程名称。2电工及仪表化工电器及自控仪表识用与操作一方面,原课程为外系授课,内容的针对性不强及教师在化工类电仪的自控方面的熟识程度不高。另一方面,实施项目化教学改革,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工作岗位能力要求确定的课程名称和教学内容。2011级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改情况序号原教学计划课程拟修改教学计划课程修改原因1清洁生产合成单元过程取消与环境影响评价进行内容整合2微量与半微量组分分析污染物物性分析分析典型学习任务、工作岗位能力要求修改的课程名称。污染物化学分析3微量与半微量组分分析污染物仪器分析分析典型学习任务、工作岗位能力要求修改的课程名称。二、课程体系和课程改革(一)专业课程体系结构近几年,本专业高度重视教学改革与专业建设,在深入调研了环保、石油化工、制药等行业,确定本专业环境监测、环保设施运营、分析检验等典型工作岗位的基础上,对各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养进行分析,归纳出本专业各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并由此归纳出本专业职业能力行动领域。进而根据知识点的属性将知识、技能进行合理解构与重构,使职业行动领域转化为专业学习领域,初步形成了新的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构建了相应的课程体系。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构建流程如图4所示。图4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构建流程图1、职业行动领域确定在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深入调研了若干家企业,确定典型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在调研基础上,召开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讨会,通过头脑风暴、专家论证确定了本专业可从事的工作岗位及其职业能力要求,见表4。表4 专业工作岗位、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开发表工作岗位工作任务描述职业能力分析检验1. 原料、中控、产品检验2. 试剂准备3. 仪器维护4. 查找解决质量问题分析文件理会能力、随机取样的能力、化学分析能力、仪器分析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常见故障处理能力、仪器设备维保能力、工艺及质量分析能力、沟通能力环境监测1. 制定监测方案2. 样品采集和保存3. 样品分析4. 编制监测报告5. 数据上报、归档资料收集分析能力、方案设计能力、环境监测布点技术、采样技术、特殊样品现场固定能力、样品保存技术、样品前处理能力、化学分析及试剂配制能力、分析仪器操作能力、数据处理能力、结果评价能力、办公软件与专业软件应用能力、资料整理、归档能力环保设施运营烟气处理系统运营1. 了解工艺及设施特点2. 整体运营及工段操作3. 设施管理及定期维护4. 异常状况处理资料检索能力、办公软件与专业软件应用能力、烟气处理工艺分析识图能力、DCS识用与操作能力、烟气采集预处理能力、化学分析及试剂配制能力、分析仪器操作能力、设备运行与操控能力、简易设备拆装能力、事故应急处理能力、沟通表达能力水处理系统运营1. 了解工艺及设施特点2. 整体运营及工段操作3. 设施管理及定期维护4. 异常状况处理资料检索能力、办公软件与专业软件应用能力、水处理工艺分析识图能力、DCS识用与操作能力、水样预处理能力、化学分析及试剂配制能力、分析仪器操作能力、设备运行与操控能力、简易设备拆装能力、事故应急处理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固体废物处理管理1. 固废收集与运输2. 固废破碎与分选3. 固废处理4. 固废处置资料检索能力、办公软件与专业软件应用能力、企业生产工艺分析能力、固废收运技术、固体废物预处理方法选择能力、设备操作能力、处理方法选择能力、设备操作能力、三废监测和控制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环境工程设计1. 诠释设计要求,做好设计准备2. 资料收集,工艺选择及流程设计3. 设备选型及管道布设4. 设计优化,编制概算,形成设计说明书计算机及相关软件应用能力、文献检索与分析能力、工作计划编制能力、识图与制图能力、环境工程设计与计算能力、设备选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同时,邀请企业专家一起讨论分析了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不同职业发展阶段的行动能力要求以及关键事件调查,并分析归纳其职业行动领域,如表5所示的职业成长阶段关键事件行动领域分析,其中包括典型工作岗位、职业成长阶段、关键事件、职业行动领域分析。表5 职业成长阶段关键事件行动领域分析表典型工作岗位职业成长阶段关键事件职业行动领域环境监测初学者任务:常规监测因子的检测环境及三废样品采集、分析和实时监测;清洁生产管理。独立工作者任务:1:复杂环境监测因子的检测任务:2:监测方案的制订熟练者(技术骨干)任务:工艺、技术难点的分析与解决专家任务:1:环境生产管理环保设施运营初学者任务:1:环保设施操作运行任务:2:常见仪器仪表的操作环保设施操作运行及故障排除独立工作者任务:1:环工单元操作任务:2::环保设备的安装与调试熟练者(技术骨干)任务:运营异常问题的分析及处理专家任务:工艺、技术难点的分析与解决分析检验初学者任务:原料、中控、产品的简易分析产品分析及质量控制独立工作者任务1:复杂样品的分析任务2:分析方案的制订熟练者(技术骨干)任务1:质量控制任务2:工艺、技术难点的分析与解决专家任务:分析方法标准的改进环境工程设计初学者任务1:简单环境工程图纸的识读与制图任务:2:协助参与项目设计旧工艺的改进和新工艺的设计独立工作者任务:1:环境工程施工图的识读任务:2:工艺流程图的绘制任务:3:工艺设计2、职业行动领域转换成学习领域由教育专家和企业专家共同研讨,分析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职业行动领域,形成可以在学校组织实施的学习领域,见表6和图5。表6 职业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的转换表职业行动领域学习领域产品分析及质量控制污染物物性分析污染物化学分析污染物仪器分析环境及三废样品采集、分析和实时监测实施清洁生产管理环境监测环境化学变化与对策污染物物性分析污染物化学分析污染物仪器分析环境影响评价环保设施操作运行及故障排除环境工程原理与设备操作DCS识用与操作(电仪及自控)固废物污染控制与治理水污染控制与治理大气污染控制与治理旧环保工艺的改进新工艺的设计环境工程初级设计(含CAD)图5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学习领域分析图3、形成“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理实一体、工学结合、双证融通、素质教学”课程体系分析本专业学习领域,通过知识的解构与重构,结合职业素质与职业成长规律,构建起本专业基于环境监测与治理的工作过程系统化导向的“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理实一体、工学结合、双证融通、素质教学”新课程体系,见表7。表7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导向”的环境监测和治理专业课程体系a)基本能力(基础学习领域)大学英语、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技术、法律基础、体育、择业与就业b)专业能力(专业学习领域)1化学及生物物料识用2DCS识用与操作(电仪及自控)3环境工程原理与设备操作4环境化学变化与对策(环境化学)5污染物物性分析6污染物化学分析7污染物仪器分析8环境监测9噪声污染控制与治理10固废物污染控制与治理11水污染控制与治理12大气污染控制与治理13环境影响评价14文献检索15环境工程初级设计(含CAD)16化工(环境)专业英语17化工安全管理与应用18工厂实习19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20毕业论文21顶岗实习22拆装c)职业拓展学习领域化工工艺概论、现代分析技术、室内环境检测等4、课程体系分析本专业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专业拓展限选课、专业拓展任选课几部分,三年的总学时为2777,第一学年主要进行公共学习领域的学习,第二学年主要进行专业学习领域的学习,第三学年第一学期主要进行专业拓展课程,第二学期主要是顶岗实习、毕业论文环节。实践实训环节占十分重要的地位,占总学时的50.0%,由校内校外两个实训环节完成。职业素质和专业文化类课程穿于整个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结构的具体分析详见表8。表8 课程体系结构分析表学时/学分分配及比例课程类型学 时学 分总学时理论学时实验学时比例总学分比例必修课公共学习领域544544019.6%38.024.2%专业学习领域94368425934.0%60.538.5%选修课专业限选课10070303.2%6.54.1%公共任选课909003.6%6.03.8%实践课11000110039.6%46.029.3%总计277713881389157.0百分比50.0%50.0%/1)课程体系结构体现了“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理念课程改革的重点是打破原有的学科式课程体系,按照目标岗位(群)的实际工作过程设立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均依据岗位中的典型工作任务采用具体的项目或任务作为学习载体,并按照完成该项目或任务的工作过程来编排教学内容,在完成项目或任务的过程中传授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成学生主动学习,提高了学习的目的性、针对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专业课程体系体现了“理实一体、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为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课程改革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特别加强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教学平台采用职场化实际操作和视频录相虚拟仿真相结合方式,教学过程推行理实一体化,强调操作性、职业性、综合性,“教、学、评、训”相结合。部分综合技能的训练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或在校内实训基地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指导并实施,采取边工作边学习、工作与学习交替进行的方式、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之路。在开发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主干课程时,邀请企业专家组建课程开发小组,共同开发课程,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采用企业的实际监测或治理项目并经改造成为教学内容,并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企业文化、企业职业素质要求。3)课程体系体现了“双证融通、素质教学”的教学要求本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是以两条线相互穿插来安排课程,一条线是以毕业证书发放要求来组织实施教学,一条线是以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来组织教学,这两条线是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在各门课程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上同时也体现了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只有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为学生与企业的零距离就业提供可能。在教学和管理过程中不仅强调学生的专业知识与能力,还注重学生多种能力与品质的综合培养。把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良好的职业道德、环境意识和行为规范,良好的文化修养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社会交际能力,善于与人沟通,富有团队精神与创新意识,良好的学习能力;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承受力,较强的自信心,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好,肯吃苦耐劳,能适应本专业的岗位群工作需要等内容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把素质教育贯穿教学活动的全过程。针对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岗位(群)任职需要,在课程教学中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和学会做事。公共学习领域课程突出基础性、强调工具性、体现发展性,强调“一般能力培养与职业能力培养相结合”;专业学习领域课程突出实用性、强调针对性、兼顾适应性、体现先进性,按照职业活动的特点和要求,设置课程、整合内容,强调“突出职业专业能力和职业关键能力的结合”。专业加大实践环节的比重,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体现素质教育,以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增强创新和团队协作意识,贯穿劳动纪律和劳动安全的教育。开设多门供学生选择的公共选修课,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增加人文教育内容,增强对社会各方面的认识,注意加强学生的专业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的结合。开展第二课堂和专业技能比赛,利用社团活动和校园文化,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以实践教育为途径,增强学生的职业创造能力。重视职业心理辅导,培养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4)素质教学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专业在学生管理过程中不仅强调学生的专业知识与能力,还注重学生多种能力与品质的综合培养,把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良好的职业道德、环境意识和行为规范;良好的文化修养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社会交际能力;善于与人沟通;富有团队精神与创新意识;良好的学习能力;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承受力,较强的自信心;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好;肯吃苦耐劳,能适应本专业的岗位群工作需要等内容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把素质教育贯穿教学活动的全过程。针对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岗位(群)任职需要,在课程教学中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和学会做事;通识课程突出基础性、强调工具性、体现发展性,强调通识课程“一般能力培养与职业能力培养相结合”;专业技术课程中突出实用性、强调针对性、兼顾适应性、体现先进性,按照职业活动的特点和要求,设置课程、整合内容,强调专业技术课程 “突出职业专业能力和职业关键能力的结合”。专业加大实践环节的比重,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体现素质教育,以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增强创新和团队协作意识,贯穿劳动纪律和劳动安全的教育。开设多门供学生选择的公共选修课,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增加人文教育内容,增强对社会各方面的认识,注意加强学生的专业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的结合。开展第二课堂和专业技能比赛,利用社团活动和校园文化,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以实践教育为途径,增强学生的职业创造能力。重视职业心理辅导,培养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二)实践教学体系完善、项目齐全,符合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规律1、加强实践环节教学、建立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为了强化学生能力培养,在专业培养方案中十分强调实践环节的教学。根据能力培养规律,将实践教学设计为多种类型,分布于整个培养过程中。根据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特点,与行业企业专家与技术骨干共同讨论确定 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如图6所示。图6 环境监测与治理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注重将实践课程安排在各个学期中分段实施,形成项目课程能力训练、实训、校内综合实训、校外工厂实习、校外顶岗实习的有机结合,层层递进的实践体系。技能由易到难、由基本到综合、由简单到复杂、由单元到综合,由校内到校外,符合职业资格标准的初级到高级的层层递进,部分学生经过技能培训和大赛达到技师要求。本专业实践总学时1379,占总学时的比例为50.0%,有关的实训环节见表9。表9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实习与实训项目安排表序号课程名称项目主要实训内容1化学综合实训实验室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2化学分析综合实训化学分析的基本操作(天平使用、滴定分析等)3仪器分析综合实训典型污染物样品的仪器分析方法和仪器常见故障排除4工厂实习污染物控制系统及工艺流程实物感知,环境监测方法5环境监测综合实训监测方案的制定和执行,数据处理、分析和评价能力6环境过程实训典型环境工程单元过程的工程化、场景化操作

    注意事项

    本文(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剖析报告.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