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简介:石碶街道南新塘河截污工程环评报告.doc
-
资源ID:2825027
资源大小:1.63MB
全文页数:4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简介:石碶街道南新塘河截污工程环评报告.doc
目 录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1二、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4三、环境质量状况10四、评价适用标准13五、建设项目工程分析17六、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22七、环境影响分析24八、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29九、六项原则符合性分析31十、结论与建议33附图:附图1 项目地理位置图附图2 项目周边环境概况图(噪声监测点位图)附图3 项目所在区域生态环境功能分布图附件:附件1 石碶街道批复函附件2 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石碶街道南新塘河截污工程建设单位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政府石碶街道办事处法人代表傅学军联系人吕杰通讯地址宁波市鄞州区石碶街道联系电话*传真/邮政编码315153建设地点宁波市鄞州区石碶街道立项审批部门宁波市规划局鄞州分局批准文号建设性质新建扩建。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4620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截污管总长2406米绿化面积(平方米)/总投资(万元)860其中:环保投资(万元)75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8.7%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2015工程内容及规模:1、项目概况南新塘河截污工程是为了减少河道两侧居民生活污水直排河道造成对河水的污染,将河道两侧居民小区及村庄生活污水通过新建的截污管引入污水主干道,再排至鄞西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以保护区域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活环境而建设本项目。截污管总长约2406米,总投资约860万元,计划在2015年投入使用。为了科学客观地评价项目建设过程中以及建成后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有关规定,该项目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受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政府石碶街道办事处委托,浙江环耀环境建设有限公司承担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本公司在现场踏勘、监测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根据环评技术导则及其它相关文件,编制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报请环保主管部门审查、审批,以期为项目实施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2、建设规模及内容本项目位于鄞州区石碶街道,为南新塘河的截污纳管工程,将河道两侧居民小区及村庄的生活污水通过新建的截污管引入污水主干道,从而排至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南新塘河段从机场路至南塘河、南塘河至鄞县大道,沿岸敷设截污管道,DN300倒虹管约136米,DN400截污管约1.92公里,DN500截污管约0.35公里,本工程截污管均敷设在河道内。3、污水管道布置及施工方法 一、工程概况1、本工程为南新塘河截污工程,工程内容主要为沿南新塘河敷设截污管道,将截流污水排入石泉路、鄞县大道污水干管中。2、非开挖施工管材采用PE100级聚乙烯管材(PN为1.00Mpa),采用热熔对接接口。开挖施工管材采用PE管缠绕B型结构壁管材,采用承插口电熔焊接连接方式。3、陆地上的截污井采用钢筋砼结构。4、河道内的截污井采用PE检查井。5、本工程陆地上钢筋砼截污井采用重型球墨铸铁井盖(绿化带下采用轻型球墨铸铁井盖),河道中PE井采用复合材料盖板,并与PE进行固定,在盖板上采用盆栽美化处理。二、截污井及截污管施工1、河中管道施工要求:(1)考虑到管道的安全性,对位于河道内的管道需进行围堰施工,方便现状污水口与管道之间的接口施工,并采用水下C20砼进行包管,并用钢丝网片、土工布及松木桩对管道及管基进行固定处理。(2)对于河道内的截污井需进行围堰,以方便管道与检查井的接口施工。2、路上管道管顶覆土厚度小于0.7m时采用360°砼包管。三、非开挖水平定向钻进施工工艺非开挖定向穿越施工技术是在不开挖路面或其他形式的情况下,从起点钻一个与设计轨迹尽量吻合的导向孔,其垂直及平面误差控制在1.5%以内。根据敷设管材大小,用回扩器分级逐渐扩大,扩孔完毕,将管线同回扩器相连,采用前拉的办法将管线拉入孔内,通过回拖从孔中拉出管线,完成管线铺设。水平定向管道铺设施工工序如下:现场勘察-导向孔轨迹的选用-导向孔钻进-扩孔-拉管 钻进泥浆四、地基土分析结论1、管道主要工作区位于典型的软土层,管壁四周土性主要为淤泥质粉质粘土,具有流塑状态、高压缩性、含粉粒团的特点。管道施工在流塑状态的土层中作业,应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塌方。2、如发现地质异常,应立即与相关部门联系。五、大开挖PE管施工工艺及沟槽回填1、管道应直线敷设。2、管道承口应放在检查井的进水方向,插口应放在检查井的出水方向。3、沟槽回填从管底基础部位开始到管顶以上0.5m范围内采用粗砂回填,整平、夯实,除绿化带内用原土夯实外,其余采用塘渣夯实。4、沟槽回填从管底基础部位开始到管顶以上0.5m范围内必须人工回填,严禁机械推土回填,管道0.5m以上部位的回填,可采用机械从管道轴线两侧同时回填、夯实或碾压。5、PE管环刚度8KN/m2。6、处于绿化的沟槽回填土,表层50cm范围内不宜压实,但可将表面整平。六、管道管材选择1、截污管及大开挖PE管施工采用缠绕B型结构壁管材(内表面光滑,外表面为中空螺旋形肋),采用承插口电熔焊连接方式。2、非开挖施工管材采用PE100级聚乙烯管材(PN为1.00Mpa),采用热熔对接接口。七、闭水试验本工程范围内所有污水管道都必须做闭水试验。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为新建项目,无原有污染源。二、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1、项目地理位置本项目位于鄞州区石碶街道,项目为南新塘河截污工程,将河道两侧居民小区及村庄生活污水通过新建截污管引入石泉路、鄞县大道污水干管中。本工程全长2406m,具体位置详见附图1(项目地理位置图)、附图2(周围环境概况图)。2、地形、地貌、地质宁波市位于浙江省东部沪杭甬金三角、工商贸发达地带,居全国大陆海岸线的中段,长江三角洲的东南隅,宁绍平原东端。宁波高新区地处宁波城区东侧,高新区东临宁波深水良港,南接杭甬高速公路,西靠宁波市区,北连杭州湾跨海大桥,是宁波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载体和长江三角洲南翼的科技创新基地。宁波国家高新区规划以道路氛围7大居住社区,其中6个为纯居住社区,1个为居住、办公混合社区。宁波高新区规划构建布局合理、配制完善、服务高效的三级公共服务网络,即市区级居住社区级基层社区级三级体系。宁波地区位于杭州湾南岸浙江东部沿海,甬江两岸,属宁绍滨海冲积平原之边缘,地形平坦。平原上河网分布密集,局部线路切割在25m左右的残积丘陵及横切平原上向程150m纵梁山脉边缘地带。工程位于宁波的海岸冲积平原及海蚀阶地地区,地层为第四纪海岸冲积的粘土质土壤及砂质土壤互层,上层为深灰色不定型淤泥质粘土类土壤,厚度达25m以上,呈松软状态,偶有夹薄镜片状510cm,绿色细沙层或因河道残积下来的较大范围的砂质土壤,地下运动近于平衡状态以及地表人工河网交割,地基常年受地下水浸染,形成地基以下34m土壤长期呈湿软状态。在接近山麓边缘地带,以流纹岩风化为主的砂砾层,厚度不均,随距山坡远近而异。在分水岭坡积斜坡信残积丘陵地带,表层覆盖较薄的黄色砂粘土,厚度12m。在山坡地带,上层为厚度1520cm的以流纹岩为主风化破碎的岩屑及粘土质土壤混合物,在生因上属第四纪上部坡积层,下部基本岩层为白垩纪晚期喷出的燕山系流纹岩、安山岩、火山块集岩及细粒花岗岩,组织细密,岩性坚脆。本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六度。 3、气象、气候特征属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强。冬季以晴冷干燥天气为主,春末夏初雨水多,俗称梅雨季,夏秋七、八月间,天气晴热少雨,但有台风入侵,带来大风大暴雨灾害性天气,对本区影响很大。全年地面主导风向为西北风,次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各占全年频率11%和10%,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本区主要气象要素为:年平均气温16.2;年平均降水量1414.1mm;年平均蒸发量1196.55mm;年平均相对湿度81%;年平均气压1016.5hpa;年平均风速2.5m/s;年平均雨日174天。4、水文特征奉化江为感潮河流,属不规则半潮型,百年一遇高潮位3.71米,历史最高水位3.31米,多年平均高潮位1.18米,多年平均低潮位-0.51米,平均潮位0.36米,历史最低潮位-1.72米。常水位为1.13米,涨潮最高流速为0.8m/s,平均流速为0.74m/s;落潮最大流速0.74m/s,平均流速0.47m/s,最大流量151m3/s。姚江与奉化江汇合于宁波三江口成为甬江,其干流自三江口向东北经江南、镇海招宝山、外游山,注入东海。甬江流域面积5544平方公里,集水面积4254平方公里,多年平均降水量1400mm,年径流总量为35亿立方米。甬江干流长26公里,江宽130220米,均深4.47.0米。甬江为感潮河流,属弱潮河口潮差小,河床坡度平缓,潮坡沿程变形缓慢,潮型为不规则半日潮型。根据镇海站多年实测资料,最高潮位为4.98米(吴淞高程);平均高潮位为2.94米,平均低潮位为1.18米,最大潮差3.55米,平均潮差1.75米。4、植被、生物多样性鄞州区境内以山丘植被为主,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部亚地带,大面积原始常绿阔叶林已绝迹,演化成次生植被类型。现状植被主要可分为15个植被型、23个群系。乔木林包括:由马尾松、柏、杉木等形成的针叶林;由楠木、槠栲类、木荷等构成的常绿阔叶林;次生阔叶林及针叶林中混有落叶阔叶林构成的混合林;以毛竹为主的天然竹林。灌丛主要由白栎、白映山红和柃木等组成。草丛主要由白茅芒、黄背草和野古草等构成。经济林主要有柑桔、杨梅、枇杷、茶叶、桃、李、梅、梨等。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交通等):1、宁波市概况宁波简称“甬”,位于东海之滨,中国海岸线的中段,是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副省级计划单列城市和有制定地方性法规权力的“较大的市”。全市辖象山、宁海二个县,余姚、慈溪、奉化三个县级市。市区设海曙、江东、江北、镇海、北仑、鄞州六个区。全市总面积9365km2,总人口535万,其中市区面积1033km2,人口120万。如今的宁波是浙江省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和14个中央计划单列市(副省级)之一,人均收入居全国第四位,消费水平居全国第二位。宁波港地处我国海岸线中段,杭州湾口南岸,具有建设亿吨级大港的自然条件,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大型深水良港之一。2000年全港吞吐量已超过亿吨。位居大陆港口第二位。作为中国第四大港,宁波港是上海国际航运枢纽港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世界79个国家和地区400多个港口开通了航线,在长江三角洲十六城市中居第5位。宁波城市综合实力在全国265个地级以上城市中居第20位。其中“经济发展指标”居11位,“环境与基础设施指标”居14位。2、鄞州区概况历史沿革与行政区划鄞州区历史悠久,是我国最早的建制县之一,自秦始皇二十五年建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最早的县城分别在今奉化白杜、宝幢同岙,后有很长一段时期在今鄞江镇、后鄞县、贸县、句章汇集三江口一带,并先后定名为明州、宁波。1995年起鄞县开始在原石碶、钟公庙二镇基础上建县中心区。2002年,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区”,成为宁波市六个城区之一。鄞州区现有20个镇(乡、街道),新城城区由石碶、钟公庙和下应三个街道组成。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鄞州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全区现有工业企业15000多家,已形成以轻纺、服装、机械、电子、汽配、食品为主的工业体系,有国内知名企业中国雅戈尔集团、杉杉集团、奥克斯集团、欣达集团等,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国前列。2011年实现生产总值达到816.6亿元,比上年增长12.3%。财政收入185.8亿元,比上年增长28%。增幅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连续15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1.3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513.4亿元,增长14.2%,其中工业增加值495.5亿元,增长14.6%;第三产业增加值271.8亿元,增长10%。三次产业比重依次为3.8%、62.9%和33.3%。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达到101133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14939美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2%。人口鄞州区下辖17个镇、1个乡、4个街道办事处,454个行政村,30个农村居民委员会,31个农村社区居委会,全区区域总面积为1406平方公里。2011年末总户数33万户,户籍总人口81.2万人,其中非农人口26.9万人,农业人口54.3万人。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口密度为603.3人/平方公里。全年出生6306人,人口出生率为7.81;死亡4995人,人口死亡率为6.1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62,比上年低0.04个千分点。3、石碶街道概况鄞州区石碶街道地处中国沿海开放城市浙江省宁波市的南郊,紧邻宁波市新汽车南站,辖区内有宁波国际机场、宁波轻纺城市场,沪杭甬高速公路、甬金高速公路、214省道、鄞县大道、鄞州大道、机场专用公路穿境而过,是宁波市重要的“形象窗口”。街道区域面积34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9.3平方公里),下辖16个行政村、4个社区、1个渔业社,常住人口5.3万,外来流动人口超10万。随着改革地不断深化,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指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全力以赴,积极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2011年实现生产总值95.7亿元,比去年增长11.1%;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首次超过20亿元,达到22.51亿元,增长15%,占到全区的10.54%,继续保持了全区乃至全市全省领先地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4亿元。工业经济支撑有力,规模以上企业分别完成产值、销售、利润215.63亿元、195.3亿元和15.5亿元,分别增长13.6、12.2和5;合同利用外资9361.71万美元,实际到位外资7061.39万美元,分别完成区下达指标的291.1%和470.8%。新兴产业提质增效,现代贸易业、汽车4S店、物流企业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35.8亿元,同比增长15.1%。4、区域生态功能区划根据宁波市区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报批稿)(宁波市人民政府,2007年10月),本次评价地块其生态环境功能小区属于鄞州新城-鄞州投资创业中心生态环境功能小区,编号3-10212C01,为重点准入区。(1)小区基本特征本生态环境功能小区包括鄞州石碶街道、钟公庙街道、下应街道、邱隘镇、以及云龙镇西北和姜山镇东北的部分区域,其小区总面积83.41km2。区内的石碶街道已经具备相当规模,工业主要有服装、纺织、机械、化工、造纸等乡镇集体企业和宁波市的部分工业企业。钟公庙片区鄞县大道以北部分为原镇区,以南主要为耕地,工业企业以化工、建材为主,布局相对集中,多沿奉化江分布。钟公庙以东鄞州新城区核心地段主要分为行政区、宁波高新科技园区明州园、宁波市高等教育园区南区、商贸生活区四大重点功能区。下应街道工业基础扎实,形成了以汽车配件、五金工具、机械电子、服装绣品、化工化肥、电讯元件、印刷包装等行业格局为主的工业结构。主要问题:河网沿途生活污水的无序排放,导致河网水质污染严重。根据2005年环境统计数据,本小区共有重点企业18家,其中含隶属江东区的2家,2005年CODcr,排量为4377925kg,氨氮排量为33862kg。 (2)生态环境功能定位本小区的生态环境功能定位为浙江省的高教副中心和宁波市的生态宜居城区。鄞州新城区在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中处于南部都市区,是宁波城市化发展的重点地区,近期城市化率达到60以上,远期目标城市化率到达100,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完全建成。地表水水质控制目标为III类,大气环境质量控制目标为二级。CODcr总量控制目标为2049060kg,氨氮总量控制目标为33862kg。 (3)生态环境保护要求 按照功能定位,禁止审批列入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本)中规定的限制类和浙江省工业污染项目(产品、工艺)禁止和发展目录(第一批)中规定的禁止类和限制类建设项目。重点发展物流及金融、商贸、信息、科技、风景旅游等第三产业,适当发展高科技或无污染的工业。占用农保田的开发建设项目要根据相关国土政策审批。 (4)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加强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的调整,以一类工业为主的产业向石碶工业用地、钟公庙工业用地、鄞州投资创业中心、下应工业用地四片集中,其中重点是将新城区的工业向鄞州投资创业中心集中。完善城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保护奉化江、甬江的水域和岸线,按照相关规划建设一定宽度的控制防护带。特别提出对鄞西北渡取水口的保护,严禁在保护区范围内设置任何排污口。完善污水管网与处理设施建设,加大污水管网覆盖区域,区内各企业的废水必须经自行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三级标准(一类污染物执行一级排放标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严禁企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直排内河。加强节水节能的宣传教育,加强餐饮废气和汽车尾气达标排放的监督。对各类固体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最大限度回收利用。严格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制度,加强环境执法力度。加强推广清洁生产工艺,减排污废、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完善绿地生态和道路绿化建设,提高城区植被覆盖率,加强城区内河水质的监测和管理,运用土壤生物工程方法进行河流河岸的修复,促进河网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改善内河水质。5、鄞西污水处理厂鄞州区鄞西污水处理厂一期处理规模为8.0万m3/d,包括2200进厂污水管道、污水处理(含再生水处理)、污泥处理、臭气处理及DN1800尾水排放管等内容,部分建构筑物按两期建设。一期工程服务范围:高桥镇部分、集仕港镇、横街镇、古林镇、石碶街道部分、望春工业区、鄞江镇、洞桥镇和龙观乡,服务面积约405km2。鄞州区鄞西污水处理厂采用A2/O鼓风曝气工艺,处理服务范围内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设计尾水排放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B标准执行。污水管网系统包括总管、干支管和污水中途提升泵站三大建设内容。一期工程建设污水管线长度约88.45km。污水管网系统分为三个子片区,分别为北片、中片和南片,各片污水经干管收集后,汇入位于机场路上的系统总管,再经规划七路进入鄞西污水处理厂。北片干管由规划一路、通途路、中山西路西延、规划二路学院路联丰路等排污管道组成,总长约18.85km(DN400900);中片干管由规划三路规划四路(规划五路)集北路、甬金高速连接线、规划六路、鄞县大道甬金高速连接线和石碶路延伸段等排污管道组成,总长约21.52km(DN4001800);南片干管由明州大道、S34省道等排污管道组成, 总长约26.71km(DN3001350);同时建设少量支管5.50km;另在机场路上新建1根9002000污水收集总管,最后经规划七路2200总管排入鄞西污水处理厂,总管长约15.87km。本项目位于北片区纳管范围内。鄞西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建设年限为2008-2012年,其中污水泵站和主干管建设目前已建成。至2012年10月,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等工程将全部完工,试通水,本项目施工期为(20142015),届时污水管网均已铺设完成,本项目营运期污水可直接纳管至鄞西污水处理厂。三、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1、环境空气按宁波市空气质量功能区域划分,该地区执行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根据2012年度宁波市环境质量报告书,宁波市区环境空气监测数据见表3-1。表3-1 2012年度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结果 单位:mg/m3项目年最大日均值二级标准(日平均)年平均值二级标准(年平均)SO20.1350.150.0310.06NO20.1450.120.0520.08PM100.7820.150.0960.07由监测结果可知,2012年宁波市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年均值达到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颗粒物浓度年均值未达到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造成可吸入颗粒物超标主要是煤烟尘、城市扬尘及机动车尾气尘。2、水环境质量状况本项目为南新塘河的截污工程,南新塘河属于鄞西河网,根据浙江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浙江省水利厅、浙江省环境保护局,2006年),该区域水环境功能编码330227GA17250901,水质目标为类;项目废水最终进入宁波鄞西污水厂,该厂排污口位于奉化江三江口-澄浪堰段断面,根据上述“划分方案”,该区域水环境功能编码 330227GA17250005,水质按类水体控制,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表3-2 2012年鄞西河网望春断面水质监测结果单位:除pH 外,mg/L项目pHDO高锰酸盐指数BOD5氨氮挥发酚石油类平均值7.443.547.825.814.4180.00100.118均值类别劣根据监测结果,目前地表水现状为劣类水质,内河水体功能要求为类水体,未达到水环境功能区要求,水质较差。 表3-3 2012三江口和澄浪堰断面水质监测结果 单位:mg/L(pH无量纲)断面名称项目pHDOCODMnBOD5氨氮挥发酚石油类三江口平均值7.64.027.035.481.440.00390.344均值类别澄浪堰平均值7.173.547.255.621.440.0040.319均值类别由上表可以看出,2012年澄浪堰断面所测各类水质指标均达到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水质保护目标,说明水质现状属中度污染。三江口断面水质, CODMn、BOD5、氨氮、挥发酚、石油类均达到水质保护目标的类水质标准,属中度污染。3、声环境现状为了解项目所在地噪声环境质量现状,根据该项目所在地的目前状况,本次环评在河道沿岸拟建的检查井附近取4个测点进行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噪声监测点见附图2。监测时间:2014年8月22日。监测频次:昼间一次,夜间一次。监测方法: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有关规定进行。监测结果统计见表3-4。具体噪声监测布点见附图2。 表3-4 噪声监测结果统计表 单位:dB序号测点位置昼间监测值(Ld)标准值夜间监测值(Ln)标准值执行标准1AW16检查井50.16047.750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2CW55检查井49.87047.8553BW01检查井51.37048.255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4a类标准。4CW35检查井50.27048.655由监测结果可知,本项目建设场界声环境质量能够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相应标准限值的要求,声环境质量较好。4、生态环境本项目处于人类活动频繁区,无原始植被生长和珍贵野生动物活动,区域生态系统敏感程度较低。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根据现场调查,主要保护目标如表3-5所示:表3-5 主要保护对象一览表序号名称方位人口规模距离*1香梅家园南2000人15m2雅渡新村南1500人10m3石碶镇北路二村北400人15m4东方阁北1000人30m5雅戈尔小学西南1500人100m1、环境空气:保护目标为建设区域周围空气环境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2、水环境:项目所在地南新塘河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III类标准;本项目最终纳污水体为奉化江,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IV类标准。3、声环境:保护目标为项目所在地声环境质量。项目所在地声环境质量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和4a类标准。4、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为项目拟建沿线生态环境。四、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按宁波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类,该区域属二类区,常规污染物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标准限值详见表4-1。表4-1 环境空气中大气污染物质量标准编号污染物名称环境质量标准采用标准取值时间浓度限值(mg/m3)1SO2小时平均0.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日平均0.15年平均0.062NO2小时平均0.2日平均0.08年平均0.043PM10日平均0.15年平均0.074PM2.5日平均0.075年平均0.0355CO小时平均10日平均46H2S一次值0.0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居住区)7NH3一次值0.22、水环境根据浙江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表,本项目南新塘河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标准,最终纳污水域奉化江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标准,具体标准值见表4-2。表4-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除pH外,mg/L项目名称CODMnDOBOD5pH氨氮总磷类标准654691.00.2类标准1036691.50.33、环境噪声本项目场界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和4a类标准限值要求,具体指标见表4-3。表4-3 声环境质量标准采用标准标准值昼间夜间2类60504a类70554、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河道底质参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168-1995)二级标准执行。表4-4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168-1995)pH 级别一级二级三级项目 自然背景<6.56.5-7.5>7.5>6.5镉 0.200.300.300.601.0汞 0.150.300.501.01.5砷 水田 1530252030砷 旱地 1540302540铜 农田等 3550100100400铜 果园 150200200400铅 35250300350500铬 水田 90250300350400铬 旱地 90150200250300锌 100200250300500镍 40405060200六六六 0.050.51.0滴滴涕 0.050.51.0污染物排放标准1、废气:项目废气排放参考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废气排放最高允许浓度的二级标准,具体限值见表4-5。表4-5 厂界(防护带边缘)废气排放最高允许浓度序号控制项目二级标准1氨(mg/m3)1.52硫化氢(mg/m3)0.063臭气浓度(无量纲)204甲烷(厂区最高体积浓度)12、废水:本项目污水纳管标准为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三级标准,鄞西污水处理厂污水排放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后排入奉化江,具体纳管及排放指标详见表4-6。 表4-6生活污水排放标准 单位:mg/L,pH除外项目pHCODCrSSBOD5NH3-N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三级标准6950040030035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6960202083、噪声: 本项目施工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营运期项目不产生噪声,具体见表4-7。 表4-7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单位:LeqdB(A)噪声限值昼间夜间7055总量控制指标1、总量控制原则本环评结合环保管理要求,对项目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进行总量控制分析。根据省环保厅(浙环发201210号)关于印发浙江省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总量准入审核办法(试行)的通知、市政府(甬政办发2012295号、290号)关于印发宁波市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工作暂行办法的通知、宁波市“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实施方案(2011-2015)、宁波市环保局建设项目排污总量调剂平衡审核管理规定(试行)确定的实施排放总量控制的五项污染物,即化学需氧量(COD)、二氧化硫(SO2)、NH3-N、氮氧化物和重金属,本项目根据省环保厅和市政府要求实行排污权(或总量)有偿使用、开展排污权(或总量)交易确定排污量。2、总量控制建议值根据工程分析,本项目建成后主要污染物为本项目管道收集的污水和管道污泥。管道收集的污水为沿岸小区及村庄的生活污水,无生产性废水存在;管道污泥主要为生活垃圾、淤泥和树叶未列入国家总量控制目标,根据浙江省关于进一步建立完善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替代区域限批等制度的通知(浙环发200977号),本项目不产生生产性废水,因此本项目污染物不纳入总量控制指标。五、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工艺流程简述(图示)1、工程简述项目截污管铺设流程图5-1 项目截污管铺设工艺流程图2、环境影响因素分析2.1施工期(1)大气环境各类燃油动力机械在场地开挖、场地平整、物料运输等施工作业时,会排出各类燃油废气,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为CO、NOx、SO2,各种运输车辆行驶时会产生尾气。由于底泥长期处于厌氧状态,而且污染物长年积累使底泥腐败发臭,因此在底泥疏浚和运输时,可能有臭味气体散发于大气中。(2)水环境施工引起水污染主要表现在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对水环境的影响、施工机械水面施工时的漏油造成的水体油污染等等。(3)声环境施工机械设备运行时造成一定的噪声污染。(4)固体废物固体废物主要是河道清淤的底泥,据估算,本项目产生的淤泥量约720立方米,根据现场调查及资料,项目清淤底中无工业污染物沉积,不属危险废物,由专门单位回收利用。2.2营运期(1)大气环境本项目截污管均敷设在河道内,营运期无废气产生。(2)水环境营运期水环境影响主要是管网污水收集处理后尾水排放对奉化江水域的影响。工程实施后,在一定的程度上改善了小区、村庄沿岸的河网水质,对水环境起到正面的影响。(3)声环境本项目为河道内截污管,营运期不产生噪声。(4)生态环境对污水收集范围内河网的水生生物有正面的影响。(5)社会环境工程实施后,改善了服务范围内的水环境质量,改善了卫生状况,确保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提升了石碶街道的整体形象。3、污染源强分析3.1施工期污染源强分析3.1.1废气施工阶段,对空气的污染主要来自施工车辆行驶扬尘、堆场扬尘、搅拌扬尘和车辆尾气等。(1)车辆行驶扬尘根据有关文献资料介绍,施工过程中,车辆行驶产生的扬尘占总扬尘的60%以上。车辆行驶产生的扬尘,在完全干燥的情况下,可按以下经验公式计算:式中:Q 汽车行驶的扬尘,kg/km·辆;V 汽车行驶速度,km/h;W 汽车载重量,t;P 道路表面粉尘量,kg/m2。汽车产生的道路扬尘与车速、车型、车流量、风速、道路表面积尘量等多种因素有关。表5-1为一辆10t卡车通过一段长度为1km的路面时,不同路面清洁程度、不同行驶速度条件下,产生的扬尘量。由表5-1可见,在同样路面清洁程度条件下,车速越快,扬尘量越大;在同样车速条件下,路面尘土量越大,扬尘越大。因此,限制施工车辆速度和保持路面清洁是减小扬尘的有效手段。表 5-1 不同车速和路面清洁程度条件下的汽车扬尘 (单位:kg/辆·km)道路表面粉车速 尘量0.10.20.30.40.51(kg/m2)(kg/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