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黄龙县界头庙风电场kV升压站工程环评公众参与环评报告.doc
-
资源ID:2824899
资源大小:3.36MB
全文页数:3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黄龙县界头庙风电场kV升压站工程环评公众参与环评报告.doc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名称: 黄龙县界头庙风电场110kV升压站工程建设单位(盖章): 大唐黄龙新能源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2016年8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工程名称黄龙县界头庙风电场110kV升压站工程建设单位大唐黄龙新能源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张军联系人彭飞通讯地址陕西省延安市黄龙县锡龙酒店3楼联系电话18092928372传真/邮政编码715700建设地点陕西省延安市黄龙县界头庙立项审批部门/批准文号/建设性质新建 改扩建 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电力供应(D4420)占地面积(平方米)12600绿化面积(平方米)/总投资(万元)3359.27环保投资(万元)45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1.35%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工程内容及规模:1、项目建设必要性风能作为清洁、可再生能源,大规模的开发可以有效缓解能源紧张、调整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延安市黄龙县界头庙风电场地貌属黄土高原梁状丘陵沟壑区,地势明显高于周围环境,风能资源丰富,并且对外交通便利,开发风电场符合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和能源产业发展方向。所以黄龙风电场项目的建设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由大唐黄龙新能源有限公司建设的陕西省延安市黄龙县界头庙风电场一期49.5MV工程和黄龙中电工程风电有限公司建设的中电工程延安黄龙金家山风电场工程(为二期工程)均已编制完成环评文件并取得陕西省环保厅批复,批准文号分别为陕环批复2012186号和2015685号。(大唐黄龙新能源有限公司和黄龙中电工程风电有限公司都隶属于中电工程集团)根据延安黄龙风电场工程建设内容可知,延安市黄龙县界头庙风电场一期49.5MV工程、中电工程延安黄龙金家山风电场工程(为二期工程)将共用1座110kV升压站(黄龙县界头庙风电场110kV升压站,位于界头庙镇)。因此,建设黄龙县界头庙风电场110kV升压站工程是十分必要的。升压站规划两台主变压器容量为2×50MVA,以满足黄龙县界头庙风电场一期49.5MV工程、中电工程延安黄龙金家山风电场工程(为二期工程)风机装机总容量需求。该110kV升压站非电磁部分已在陕西省延安市黄龙县界头庙风电场一期49.5MV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中进行环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目录以及环评批复相关要求,黄龙县界头庙风电场110kV升压站及3条35kV架空输电线路,属于“电磁辐射”项目,还应另行委托有资质单位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依据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电磁辐射建设项目和设备名录可知,电压在100千伏以下的送、变电系统处于豁免水平,可免于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所以,3条35kV架空输电线路可不履行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手续。因此,本次环评仅针对黄龙县界头庙风电场110kV升压站电磁部分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综上,大唐黄龙新能源有限公司于2016年7月正式委托核工业二四研究所编制黄龙县界头庙风电场110kV升压站工程电磁部分环境影响报告表。我单位在接受委托后,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升压站站址进行实地踏勘、收集相关技术资料,根据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技术导则的要求,在对现场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黄龙县界头庙风电场110kV升压站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2、延安市黄龙县界头庙风电场一期工程与本项目关系延安市黄龙县界头庙风电场一期工程内容为:设计装机容量49.5MV,范围面积55km2,计划安装单机容量2.0MW风电机组24 台,单机容量1.5MW风电机组1台,箱变25台,110kV升压站1座(按总体规划容量100MVA 设计,预留二期1台主变及相应间隔)。经查阅该项目环评文件,已包括对黄龙县界头庙风电场110kV升压站施工期、运行期的水、气、声、固废、生态环境方面环境影响评价,并且于2012年6月,该项目取得陕西省环保厅环评批复文件(陕环批复2012186号)(见附件);但未包括黄龙县界头庙风电场110kV升压站的电磁环境影响评价。故本次环评仅包括黄龙县界头庙风电场110kV升压站的电磁环境影响评价部分,不涉及黄龙县界头庙风电场110kV升压站在施工期、运行期的非电磁环境评价。3、升压站接入方案 延安市黄龙县界头庙风电场110kV升压站出1回110kV线路,接入黄龙 110kV变电站;新建架空线路20km;该线路工程建设单位为延安市供电局,不属于本次评价范围。4、工程概况 4.1 项目简况 项目名称:黄龙县界头庙风电场110kV升压站工程 工程组成:新建1座110kV升压站,主变规模2×50MVA 建设地点:延安市黄龙县界头庙镇 工程性质:新建投资总额:3359.27万元4.2 工程组成 依据陕西省延安市黄龙县界头庙风电场一期49.5MW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可知,黄龙县界头庙风电场110kV升压站建设地点位于延安市黄龙县界头庙镇西石林村,升压站最大电压等级110kV,主变建设规模为2×50 MVA。黄龙县界头庙风电场110kV升压站涉及主体工程、公共工程、环保工程如表1所示。由于风电场的3条35kV架空输电线路处于豁免水平,可免于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所以,可不履行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手续。本次环评仅针对黄龙县界头庙风电场110kV升压站电磁部分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表1 工程基本组成一览表类别工程名称工程内容备注主体工程主变电区主要用于安装SZ11-50000/110 YN d11主变压器、110kV高压断路器、110kV高压隔离开关、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35kV断路器、35kV高压隔离开关、避雷器等。其中,主变建设规模2×50MVA(一期、二期分别1台50MVA),电压等级110/35kV。本次环评内容配电装置35kV配电装置:室内配电室布置; 110kV配电装置:户外架构布置。进出线110kV出线1回;35kV一期出线8回,二期出线9回。建筑用房设置主控楼,二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786.92m2;生活楼,二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539.52m2,35kV配电室、汽车库、检修间、备品间面积220m2,及消防水泵房193.19m2,还有辅助楼、篮球场等。属于黄龙县界头庙风电场一期49.5MW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内容消防系统设置200m3消防水池,采用钢筋砼结构建造;并采用固定消防方式,设置感温、感烟火灾探测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站区道路站内主干道宽4.5m,次要道路4.0m。公共工程给水站内打深水井取水,建设联合泵房,用于站内生产、生活用水、消防用水。排水站内生活污水、雨水分流,生活污水经生活污水装置处理后,用于站场绿化;雨水通过雨水管网直接排入站外。环保工程事故油池在厂区东部设事故油池,其有效容积为28m3污水处理生活污水经过化粪池(容积为4m3)处理后排入防渗污水收集池(容积为50m3),非冬季,升压站处理后的污水可用于站区内绿化,冬季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储存于污水收集池,不外排。4.3 升压站地理位置与周边环境情况 黄龙县界头庙风电场110kV升压站位于延安市界头庙镇西石林村省道201东侧。升压站占地面积140m×90m,海拔1500m左右,场地地貌类型以梁、峁、残塬为主,升压站四周为农田。距离西石林村最近村民住户230m,周围30m范围内无环境敏感保护目标。升压站站址地理位置见图1、四邻关系见图2。黄龙县界头庙110kV升压站图1 地理位置示意图黄龙县界头庙110kV升压站230m西石林村住户图2 四邻关系图4.4 升压站建设内容及规模 本工程建设110kV升压站1座,占地面积12600m2,升压站是风电场的控制中心,也作为工作人员生活办公的场所。升压站内主要设置:生活楼、主控楼、辅助楼、35kV配电装置室、110kV室外配电装置架构、污水处理装置、事故油池、主变压器系统、无功补偿设备及基础等。各个区间均有站内道路沟通,混凝土路面。风电场主变和110kV配电装置采用屋外敞开式布置,站内未利用空地设计为绿地。(1)主变部分:黄龙县界头庙风电场110kV升压站主变本期建设规模2×50MVA,三相双绕组油循环自冷有载调压电力变压器(型号:SZ11-50000/110 YN d11),电压等级110kV/35kV,升压站规划建设110kV出线1回,一期建设35kV出线8回,二期建设35kV出线9回。本期110kV、35kV电气主接线均为单母线分段接线,考虑变压器本身的损耗、部分线路损耗及部分负荷无功消耗,在站区西侧配置电容无功补偿装置。 (2)建筑部分主控楼:二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占地面积约为400m2,建筑面积为786.92m2。一层主要布置有蓄电池室、工具间、接待室、办公室等;二层主要布置主控室、通讯室、会议室、办公室等。生活楼:二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占地面积约为250.24m2,建筑面积为 539.52m2。一层主要布置有宿舍、库房等;二层主要布置有宿舍、活动室及客房等。检修间及备品间等:油品库、车库、检修间及备品间、消防水泵房为单层砖混结构。室外配电装置-主变基础:拟采用天然地基上的浅埋基础进行设计,主变(油坑)基础采用片筏基础。根据主变压器厂家提供的主变压器基础外形尺寸,平面上呈“方形”布置,长8m,宽6m,基础下设厚100mm的C15素混凝土垫层,基础埋深定为2.5m,边坡拟采用1:1;屋外变电架构及设备支架均采用300环形钢筋混凝土杆,架构及支架基础均采用杯口式钢筋混凝土重力式独立基础,C30细石混凝土二次灌浆。事故油池:本次升压站设置1座事故油池,其有效容积为28m3;110kV室外配电装置架构:钢筋混凝土环形杆,钢筋混凝土杯口基础;其他生产生活设施:污水处理装置、无功补偿设备及基础、避雷针等。(3)升压站站总平面布置为矩形,长、宽分别为140m、90m。 升压站平面布置见图3。图3 升压站平面布置由黄龙县界头庙风电场110kV升压站平面布置可知,升压站主要分为站前区和生产区。站前区主要布置有办公楼、生活楼、辅助楼及篮球场等建筑物。主控室布置在办公楼2楼,其北侧正对生产区,方便管理。生产区的一期工程由西向东依次布置SVG室、35kV配电室、主变压器、110kV构架区;二期同一期一样由西向东对称布置(未建成);高电压的配电装置区紧临东侧围墙布置,出线方便。配电装置区均设有环行道路和大门相通,便于设备运输、安装、检修和消防车辆通行。进站道路从变电站西南侧道路引入,路面宽度为4.0m,站区大门设在升压站西侧,采用电动伸缩大门。4.5 给排水(1)给水系统水源及给水因升压站附近无供水管网,拟在升压站打深水井取水,并在站区设置200m3消防水池,供升压站生产、生活及消防用水,运行期也可满足升压站生产、生活、消防用水的需要。 用水量运行期间,界头庙110kV升压站水资源消耗主要为工作人员生活、绿化、消防用水。按照风电场定员15人、绿化面积3200m2计,生活用水量标准取80L/人d,绿化用水标准取2.0L/m2d,则生活用水、绿化用水日用水量分别为1.2m3/d、6.4m3/d。升压站总用水量为7.6m3/d。(2)排水系统本工程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地面排水方式采用地面自然散流排渗,室外雨水由道路雨水口收集后经雨水管网自流排出厂外。风电场运行期生活污水主要产生于升压站内,生活污水量约0.96m3/d。 (3)污水处理本项目运行期污水主要产生于升压站内。生活污水主要包括粪便污水、洗涤污水等,设化粪池(容积4m3)处理后排入污水收集池(容积50m3),冬季储存于污水收集池中不外排,非冬季节将污水用于升压站区内绿化;生产污水主要为事故状态时排放的油污水等,排入事故油池暂存,定期送往有资质的单位处理。4.6 采暖、通风及空调 升压站站内所建主控楼及其他生产和辅助生产建筑物冬季采暖采用电暖气。 升压站的控制室、值班室、继电保护室、远动通信室及其他工艺、设备要求的房间设置空调。空调房间的室内温度、湿度应满足工艺要求。 35kV配电室、采用自然进风、机械排风的通风方式,通风按不少于每小时15次换气计算,同时考虑事故排风机兼作正常通风用。事故排风机的开关应安装在门口便于操作的地点,室内安装电源插座,作为检修临时通风电源之用;深井泵房、汽车库及材料备品库等房间采用自然进风,自然排风的通风方式。4.7 职工定员 本升压站拟配备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15人,其中:管理人员3人;运行部4人,负责风电场生产、运营工作;维修部5人,负责风电场设备日常维护、检修等工作;综合人员3人。5 编制依据5.1 法律法规、部门规章(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9月1日;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1日;(5)中华人民共和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年7月1日;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3年修正),2013年6月29日; (8)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 (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年3月1日; (10)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2009年8月27日;(1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13年修正),2013年6月29日;(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29日;(1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33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5年6月1日;(1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2011年1月8日;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7号,基本农田保护条例,2011年1月8日; (1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1号,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08年8月1日; (17)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21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2013年5月1日;(18)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1997 令第18号,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1997年3月25日;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239号,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及实施细则, 1998年7月1日;5.2 技术规程、评价标准和导则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2.1-2011);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2.3-1993);(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 2.4-2009);(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11); (6)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 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J/T 10.3-1996); (7)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 电磁辐射环境监测仪器与方法(HJ/T 10.2-1996); (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工程(HJ 24-2014);(9)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10)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1)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12)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 (1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14)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 (15)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试行)(HJ681-2013);5.3 工程资料及委托书 (1)陕西省延安市黄龙县界头庙风电场一期49.5MW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北京国庄国际经济技术咨询有限公司,2011年4月;(2)陕西省延安市黄龙县界头庙风电场一期49.5MW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核工业二三研究所,2012年9月;(3)黄龙县界头庙风电场110kV升压站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见附件),大唐黄龙新能源有限公司,2016年7月。6 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 6.1 评价因子 本次评价仅包括升压站运行期间产生的电磁影响,其环境影响评价因子见表2。表2 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因子评价阶段评价项目现状评价因子单位预测评价因子单位运行期电磁环境工频电场kV/m工频电场kV/m工频磁感应强度µT工频磁感应强度µT6.2 评价标准 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执行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表1中“公众暴露控制限值”规定, 即环境中电场强度以4kV/m作为控制限值;磁感应强度以0.1mT(100T)作为控制限值。 7 环境影响评价等级 本项目升压站最大电压等级为110kV,升压站为户外式布置,变电站周边30m区域内无电磁环境敏感目标,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工程(HJ 24-2014)中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原则(表3),本次电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为二级;对升压站电磁环境现状进行实测并评价,电磁环境影响预测采用类比监测方式。表3 电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标准分类电压等级工程条件评价工作等级交流110kV变电站户内式、地下式三级户外式二级8 评价范围 本项目升压站电压等级110kV,升压站为交流变电站,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工程(HJ24-2014)中相关规定,本项目升压站电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见表4。表4 黄龙县界头庙风电场110kV升压站电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序号评价项目评价范围备注1工频电场升压站站界外30m范围内区域/2工频磁感应强度/二、工程投资根据建设单位提供资料,本工程总计投资3359.27万元,其中环保投资45万元,占总投资的1.35%。表5 环保投资估算表环保设施费用(万元)备注施工期1施工废水沉淀池5.2因黄龙县界头庙风电场110kV升压站工程环保投资全部为非电磁部分投资,故表中环保验收均纳入陕西省延安市黄龙县界头庙风电场一期工程进行验收,不在本项目范围内。2洗车污水隔油沉淀池2.93旱厕24施工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处置费用1.5运行期1化粪池5.52食堂油烟净化器33防渗污水池84厂区事故油池55垃圾桶0.56站区绿化114合计45/三、项目选线可行性分析1、选址可行性分析根据现场勘查,本工程拟建升压站站址围墙外的30m范围内,无民房及环境保护目标,通过现状监测及类比分析可知,项目建成投运后产生的工频电磁场及噪声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对站址所在地的电磁环境和声环境产生影响较小。综上,本工程在环保角度上选址基本可行。2、产业政策可行性分析本工程属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3年第21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鼓励类第四项电力第10条电网改造及建设,符合国家有关的产业政策。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为新建项目,不存在原有污染情况。根据现场踏勘,黄龙县界头庙风电场110kV升压站站址所在区域无电磁辐射污染源,周边环境主要为农田,生态环境良好。本次建设的110kV升压站工程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为升压站运行产生的工频电磁场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1. 地理位置黄龙县界头庙风电场110kV升压站工程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龙县界头庙西石林村S201东侧,地理位置见附图1。2. 地形、地貌黄龙县地处鄂尔多斯地台陕北构造盆地的最南边沿。褶皱、断裂极不发育,为一向北倾斜、倾角1°3°的平缓单斜。局部有较小的平缓褶皱,断裂以断距很小的正断层为王,多集中在县东南部。(1)地层岩性根据本阶段勘探揭露,场址区地层以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为主,主要由风积的黄土状粉土夹粉质粘土层组成。 (2)地震场址区位于鄂尔多斯周缘较稳定地台区,属古老的地台,未见岩浆岩生成和岩浆活 动。无论从新构造的展布、活动性,还是从史前地震灾害上看,场址区构造运动的特点是:新构造少,活动弱,而且地震极少,地震强度低。场址区属构造稳定区。3. 主要河流黄龙县属黄河流域。主要山脉大岭为最大分水岭,构成东往黄河、西往洛河两个区域性水系,主要河流16条,均为出境河。发源自黄龙山区的湄水河、石堡河、仕望河、 仙姑河等水系,呈放射状分流注入黄河和洛河。本工程升压站场址区地下水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性潜水,地下水埋藏深,埋深在100m300m。施工及生活用水可开采地下水。4. 气候和气象黄龙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区,其特点是四季明显,干旱、多风、降水少。多年平均气温12.5,年平均降水量为515mm,多年平均风速为2.5m/s。社会环境简况:1、黄龙县社会经济黄龙县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被誉为镶嵌在黄土高原上的一颗绿色明珠,黄龙县委、县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依托资源优势,进行全方位幵放,多元化开发,发展地方特色经济,初步构筑起了以烤烟、苹果、畜牧为基础,核桃和马鹿为重点,旅游为后续的产业开发新格局。黄龙县城楼房鱗次栉比,街道宽阔平坦,水电、通信、交通、教育、文化、体育、 卫生等设施完备,商业、金融、保险业务网点齐全。洛韩路横穿东西,渭清路纵贯南北, 城镇综合服务和辐射带动功能日益增强,招商引资环境更加优化。经过多年实践和发展之后,基本建立了以农副产品加工、木材加工、轻化工和建材为主的工业体系,为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创造了条件。以黄龙泄湖森林公园建设为龙头的旅游开发项目,展现了广阔的发展前景。2、界头庙镇社会经济界头庙镇位于黄龙县城南20公里处,渭清公路穿境而过,系黄龙县的“南大门”。 全乡辖12个行政村45个村民小组,1248户5127 口人,其中农业人口 4616人。界头庙镇地域辽阔,总面积19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7509亩,主导产业以核桃、苹果、玉米三大产业为主。界头庙镇是黄龙县新品种核桃和苹果的优生区,利用这一优势,该乡紧紧围绕“一 基两业”发展战略,全力发展“核桃、苹果、畜牧、烤烟”四大产业。3、环境敏感目标本次评价区范围内无国家、省、市、县确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水源保护区等特殊环境敏感目标,调查未见珍稀、濒危保护物种。根据黄龙县国土资源局文件项目选址内未探明有矿产资源,项目选址未压覆矿产资源;根据黄龙县武装部文件项目选址区域内无重要军事设施。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一、环境质量现状1、电磁环境质量现状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工程(HJ 24-2014)和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试行)(HJ681-2013)的有关规定,我单位委托陕西瑞淇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于2016年8月2日,对黄龙县界头庙风电场110kV升压站四周的电磁环境现状进行了实地监测(具体见专项评价)。监测结果表明:本升压站四周的工频电场强度值为3.14029.24V/m,工频磁感应强度为0.02520.0532T,均小于GB8702-2014中规定的标准限值。综上,黄龙县界头庙风电场110kV升压站的电磁环境质量现状良好。2、声环境质量现状2016年8月2日,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导则-声环境(HJ 2.4-2009)和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的要求,对本工程拟建升压站站址周围的声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监测。监测项目为等效连续A声级,运行工况见表6,监测结果见表7。表6 运行工况运行工况变压器电压(kV)电流(A)有功(MW)无功(MVar)1号主变高压侧6910418131号主变低压侧203261612表7 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 单位:dB(A)编号测点位置描述昼间值夜间值执行标准达标情况1界头庙风电场东42.639.0GB3096-2008中2类标准昼间60 dB(A),夜间50 dB(A)达标2界头庙风电场南41.838.93界头庙风电场西43.338.14界头庙风电场北45.040.6由以上结果可知,本工程声环境现状监测昼间值为41.845dB(A),夜间值为38.140.6dB(A),满足GB3096-2008中相应标准限值要求,项目所在地声环境质量现状较好。3、生态环境现状项目所在区域地貌类型主要为中低山区、黄土台塬区,区域植被类型有阔叶林、灌丛、草丛和农业植被等。中低山区植被主要为阔叶林、灌草丛;黄土台塬区塬面大部分为旱地,农作物主要有苹果、核桃、梨、冬小麦、玉米、谷子、糜、 高粱、大麦等,熟制为一年二熟制。黄土塬边坡分布主要为草丛,以黄白草为主。升压站站址生态环境状况良好。4、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为升压站建设工程,根据现场勘察情况可知:升压站站址区域为黄土高原地区的一般山坡地,升压站周边环境无居民点以及其他环境敏感目标,电磁环境、噪声环境现状质量良好。该工程的主要环境问题来自升压站运行期间产生的电磁影响。由于工程所处区域周围电磁环境质量现状总体较好,周边环境无环境敏感点,故本项目现状不存在电磁环境污染问题。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根据现场踏勘、调查,黄龙县界头庙风电场110kV升压站位于黄龙县界头庙镇西石林村,升压站距离最近居民点为230m,超出本次电磁评价范围,升压站产生的电磁场对居民基本无影响。本次评价区范围内无国家、省、市、县确定的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风景名胜、水源保护区等特殊环境敏感目标,调查未见珍稀、濒危和保护物种。综上所述,黄龙县界头庙风电场110kV升压站工程周边环境较好,无电磁环境保护敏感目标。 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本工程环境噪声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2类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1、工频电场、工频磁感应强度:按照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的规定:对公众而言,本工程电场强度的评价标准为4000V/m,磁感应强度的评价标准为100T。2、施工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 12523-2011)标准。3、运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2类标准。4、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所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9-2001)中有关要求。5 、危险废物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中有关规定。总量控制指标无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工艺流程简述(图示):风电场工艺流程:本项目黄龙县界头庙风电场风机叶片在风力带动下将风能转化成机械能,在齿轮箱和发电机作用下机械能转变成电能,发电机出口电压为0.69kV;发电机出口经过风电机组自带的箱式变将电压升至35kV等级后,由风电场3条35kV集电线路接入黄龙县界头庙风电场110kV升压站。本项目升压站接入方案为:建设1回110kV输电线路接入黄龙县110kV变电站,风电场主要生产工艺流程图见图14。本次评价仅包括110kV升压站部分,升压站产污环节图见图15。图14 黄龙县界头庙风电场生产工艺流程图图15 黄龙县界头庙110kV升压站工程产污环节示意图主要污染工序:黄龙县界头庙风电场110kV升压站工程施工期、运行期主要污染工序分为电磁影响和非电磁(水、气、声、固废、生态)影响两个方面。其中,升压站产生的非电磁影响已在陕西省延安市黄龙县界头庙风电场一期49.5MW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中详细论述,这里仅简要引用该报告表中升压站部分污染因素分析,不再做具体污染因素分析。一、施工期污染因素分析升压站土建施工主要包括场地清理、基础施工、设备安装等几个阶段。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有:土地占用、植被破坏、施工噪声、施工扬尘、固体废弃物、施工废水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的排放等。(1)水土流失 本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升压站站址区域,工程施工过程中,扰动原有地貌,破坏植被,从而引发水土流失。(2)噪声 施工过程中,需要动用大量的车辆及施工机械,声源较多,噪声源强大,在一定范围内会对周围声环境产生影响。(3)废水 主要来自施工人员生活产生的生活污水以及施工机械设备冲洗废水,主要污染物为BOD、COD、SS等。施工生活区设临时旱厕,生活盥洗水可收集用于施工场地、道路洒水降尘,对项目区域的环境质量影响较小;施工废水经沉砂池澄清处理后贮存,用于冲洗车辆以及施工道路洒水降尘。 (4)粉尘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主要来源于土方挖掘和现场堆放的回填土以及散放的建筑材料,如石灰、水泥、砂石等,在搬运和施工作业中容易造成飞扬,影响周围空气环境。 (5)固体废物 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以及工程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二、运行期污染因素分析 1、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强度黄龙县界头庙110kV升压站工程建成投入运行以后,在电能输送、电压转换过程中,主变压器和高压配电设备与周围环境存在电位差,形成工频(50Hz)电场,在其附近形成工频磁场。工频电场、磁场可能会影响周围环境。因此,主变压器、配电装置及有关配件构成的电磁场源,主要污染因子为工频电场、工频磁场。2、噪声黄龙县界头庙风电场110kV升压站站址附近无较大噪声污染源。升压站投入运行后,主要噪声污染源为变电站内的设备(主变压器、断路器、配电装置等),其噪声以中低频为主,噪声源强一般为60dB(A)左右。本次黄龙县界头庙风电场110kV升压站主变选用有载调压变压器,该变压器为低损耗、低噪声降压变压器,在设备招投标时已对设备噪声水平进行严格控制,因此变电站运行时,主变压器噪声级一般60dB(A)(距主变1m位置)。3、水污染源 黄龙县界头庙风电场110kV升压站产生的废水主要来自生活污水和事故油两方面。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升压电站日常运行时,设计劳动定员15人,按每人每天最大用水量80L计,废水排放以用水量的80%计算,变电站日均产生生活污水量0.96m3,其主要成分为BOD5、COD、SS浓度约为150 mg/L、250 mg/L、200mg/L。 对于升压站主变和电容器漏油事故,工程设有一事故油池,有效容积为28m3,事故油池具有油水分离功能,且容量不小于最大油箱油量。当站内主变压器发生事故时,变压器油将全部排至事故油池内,最后由有资质单位进行回收处理,不外排。事故油池应由水泥筑成,并采取防渗措施,上部进行密闭,以满足防渗要求。4、固体废物变电站运行期间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2.19t,设置垃圾桶进行分类收集,定期运往环卫部门指定的垃圾处理场处置。 变电站采用免维护蓄电池,变电站运行和检修时,无酸性废水排放,废蓄电池由生产厂家回收。变压器报废时,由有资质单位进行处置。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内容类型排放源污染物名称处理前产生浓度及产生量(单位)排放浓度及排放量(单位)施工期大气污染土石开挖 车辆运输施工车辆施工扬尘NO2、SO2少量少量水污染物施工废水生活污水BOD5、COD SSBOD5:150 mg/L COD:250 mg/L SS: 200mg/L用于施工场地和道路洒水降尘噪声车辆噪声以及施工机械噪声固废建筑垃圾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外运至垃圾处理场运行期水污染物值班人员 生活污水BOD5、COD SSBOD5:150 mg/L COD:250 mg/L SS: 200mg/L用于站区绿化,不外排油污水SS、石油类/交有资质单位回收处理固体废物值班人员 生活垃圾生活垃圾生活垃圾:2.19t/a外运至垃圾处理场噪声主变压器噪声:60dB(A)电磁辐射工频电场4kV/m;工频磁感应强度0.1mT主要生态影响:本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为施工期的生态环境影响。黄龙县界头庙风电场110kV升压站站址基础开挖、土建施工等作业过程中,会破坏施工场址地表植被。基础开挖和土石方的堆放,会造成地面裸露,在不利气象条件下,可能会产生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由于工程施工期较短,在施工结束后对可绿化的地表进行绿化,且本工程变电站占地面积相对较小,所以对区域的生态环境影响很小,采取相应的生态保护和恢复措施后,尤其是通过施工管理和强化施工期的保护和恢复,本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是可接受的。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本次黄龙县界头庙风电场110kV升压站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仅包括升压站电磁环境影响评价,不涉及升压站施工期、运行期的非电磁部分(如水环境、固体废物、噪声、大气环境等)环境影响评价。黄龙县界头庙风电场110kV升压站施工期的环境影响因素主要为:土地占用、植被破坏、施工噪声、施工扬尘、固体废弃物、施工废水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这些环境影响因素的分析及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已在陕西省延安市黄龙县界头庙风电场一期49.5M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中详细论述,本次报告表中不再进行分析评价。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运行期的主要环境影响为:升压站主变运行所产生的电磁场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主变运行所产生的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对环境的影响。本次评价重点为升压站运行期间产生的电磁环境影响;升压站运行期产生的非电磁部分影响,依据陕西省延安市黄龙县界头庙风电场一期49.5M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中相关内容,仅简要列出。1. 电磁环境影响分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工程(HJ24-2014),黄龙县界头庙风电场110kV升压站工程的电磁环境影响预测采用类比监测方法,通过分析监测结果,说明黄龙县界头庙风电场110kV升压站建成投运后的电磁环境影响水平,进行定量预测。本项目采用已建成投运的110kV祭山梁风电场110kV升压站作为类比监测对象,类比监测结果如下:升压站厂界四周电场强度监测值为4.32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