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赤柯园区kV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公告环评报告.doc

    • 资源ID:2824455       资源大小:1.26MB        全文页数:7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赤柯园区kV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公告环评报告.doc

    检索号:5961-H/HK/2015200(3)K-A02 密 级:无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名称: 赤柯(园区)220kV输变电工程 建设单位(盖章)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衢州供电公司 编制单位: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编制日期: 2015年9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有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做一个汉字)。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厂界距离等。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注 释一、 本报告表应附以下附件、附图: 附件1 环评委托书附件2 可研评审意见 附件3 发改委前期路条文件附件4 500kV夏金变环评批文附件5 站址及线路协议附件6 关于衢州市220kV赤柯(园区)途径烂柯山-乌溪江风景名胜区的意见 附件7 公示证明附件8 信息公开张贴样张附件9 检测资质附件10 监测报告图1-1 项目地理位置示意图图1-2 变电站总平面布置及周边环境示意图图1-3 变电站周围环境照片示意图图1-4 本期线路工程路径示意图图1-5 本工程线路与烂柯山乌溪江风景名胜区相对位置关系图图1-6 本期线路工程塔型示意图图1-7 本工程线路与乌溪江饮用水源保护区相对位置关系图图7-1 变电站厂界噪声排放预测等声曲线图图9-1 类比变电站监测布点图图11-1 11-8 现场公示图图12-1 本工程所在地生态功能区划图二、电磁环境影响专项评价目 录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11.1前言21.2工程内容及规模51.3变电站概况61.4给排水71.5输电线路概况71.6有关的区域规划文件、意向91.7电网规划和建设必要性111.8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112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123环境质量现状164评价适用标准215建设项目工程分析236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277环境影响评价287.1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287.2运行期环境影响评价318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419电磁场环境影响专项评价439.1电磁环境现状评价439.2电磁环境预测评价439.3 环境保护目标影响分析5610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5810.1环境管理5810.2环境监测5811 信息公开5911.1 张贴项目信息表5911.2 证明6011.3 结果6012与生态规划的相符性分析6113结论与建议64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赤柯(园区)220kV输变电工程建设单位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衢州供电公司企业负责人李陟峰联系人高峰通讯地址衢州市新河沿6号联系电话0570-3841893传真-邮政编码324000建设地点变电站站址位于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廿里镇西塘村西侧,赤柯山村以东偏北,距离衢州市区约15km;输电线路全线位于衢州市衢江区、柯城区、龙游县境内。项目前期审批部门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号浙发改能源2015300号建设性质新建 改扩建 技改 行业类别及代码D4420占地面积变电站占地面积:1.1776hm2,塔基占地面积:6900m2总投资(万元)11594其中:环保投资(万元)125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1.08%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2017年1.1前言1.1.1编制依据1.1.1.1采用的法律(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1日;(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9月1日;(5)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4月1日;(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年3月1日;(8)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9)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年6月29日;(10)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1996年4月1日。1.1.1.2 采用的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33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3)国家环境保护局1997第18号令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4)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2000年12月20日;(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74号风景名胜区条例;(6)浙江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2012年1月1日;(7)浙江省人民政府第288号令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8)浙江省人民政府第289号令浙江省辐射环境管理办法;(9)环境保护部 环办2012131号环保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输变电类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监管工作的通知;(10)环境保护部 环办2012134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11)国家发展改革委第21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订);(12)浙江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2003年8月19日;(13)衢州市区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14)龙游县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1.1.1.3有关的标准(1)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2)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4)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5)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1.1.1.4有关的技术导则(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工程(HJ24-2014);(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11);(4)山岳风景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HJ/T 6-1994)。1.1.1.5有关规范和设计规程(1)110kV750kV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 50545-2010);(2)220kV500kV变电站设计技术规程(DL/T5218-2005);(3)废矿物油回收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607-2011)。1.1.1.6工程设计资料本次环评所采用的工程资料见表1-1。表1-1 本次环评的工程资料一览表序号工程资料名称编制单位编制日期1赤柯(园区)220kV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2014年10月1.1.1.7环评委托书和相关批准文件(1)环评委托书(附件一);(2)浙电经研规201535号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关于衢州赤柯(园区)220kV输变电工程可研报告的评审意见(附件二);(3)浙发改能源2015300号关于印发2015年浙江省220千伏交流电网项目前期和核准工作计划的通知(附件三);(4)浙环辐201028号500kV夏金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函(附件四);(5)站址和路径协议(附件五);(6)关于衢州市220kV赤柯(园区)途径烂柯山-乌溪江风景名胜区的意见(附件六);(7)公示证明(附件七);(8)信息公开张贴样张(附件八);(9)检测资质(附件九);(10)监测报告(附件十)。1.1.2 评价因子表1-2本工程评价因子一览表评价阶段评价项目现状评因子单位预测评价因子单位施工期声环境昼间、夜间等效声级LeqdB(A)昼间、夜间等效声级LeqdB(A)运行期电磁环境工频电场kV/m工频电场kV/m工频磁场T工频磁场T声环境昼间、夜间等效声级LeqdB(A)昼间、夜间等效声级LeqdB(A)地表水pHa、COD、BOD5、NH3-N、石油类mg/m3pHa、COD、BOD5、NH3-N、石油类mg/m3pHa值为无量纲1.1.3评价工作等级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T2.1-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工程(HJ24-201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 2011)确定本次评价工作的等级。电磁环境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工程(HJ24-2014)中有关规定,本工程 220kV变电站采用户外布置,电磁环境评价等级为二级;220kV输电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15m范围内无电磁环境敏感目标,电磁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声环境本次评价的变电站位于声环境功能区的2类区,输电线路位于声环境功能区的1/4a类区。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规定:建设项目所处的声环境功能区为GB3096规定的1、2类地区,或建设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达3dB(A)5dB(A)(含5dB(A)),或受噪声影响人口数量增加较多时,按二级评价。因此,本次环评的声环境评价等级为二级。生态环境本工程220kV输电线路经过烂柯山乌溪江风景名胜区中的烂柯山风景区及九龙湖风景区,根据风景名胜区分级保护,本工程线路穿越烂柯山乌溪江风景名胜区二级、三级保护区及外围保护控制带,属重要生态敏感区,位于保护区的线路长度共约6.2km,本工程实际扰动面积及影响范围远小于2km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11),本工程生态评价等级为三级。根据2015年1月1日实施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工程(HJ24-2014)有关生态的描述,结合输变电工程的特点,本工程生态评价等级可向下调整不超过一个级别。因此,本项目生态环境评价以分析说明为主。地表水本工程送电线路运行期无废水产生;变电站污水主要为生活污水,产生量约为43t/a,经化粪池处理后定期清运,不外排。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2.3-93),本项目水环境影响评价以分析说明为主。大气本工程施工期间的施工扬尘影响很小,本次环评以施工扬尘对大气环境影响进行分析说明为主。环境风险评价本工程变电站的主变压器含有用于冷却的变压器油,其数量少、闪点大大高于55,属于非重大危险源。本次环评对变电站的风险评价做一般分析。1.1. 3评价范围 工频电场、工频磁场: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工程(HJ24-2014),确定以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40m带状区域、以变电站站界外40m范围内区域。 声环境: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工程(HJ24-2014),确定以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40m带状区域;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主变噪声衰减到围墙外50m基本接近背景值,本工程以变电站站界外50m范围内区域。 生态环境: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工程(HJ24-2014),输电线路确定以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300m带状区域,输电线路经过烂柯山乌溪江风景名胜区二级、三级保护区及外围保护控制带段,输电线路确定以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1000m带状区域作为评价范围;变电站以变电站站界外500m范围内区域。1.2工程内容及规模1.2.1建设规模本工程包括220kV赤柯(园区)变电站工程、500kV夏金变220kV间隔扩建工程、220kV赤柯(园区)夏金输电线路工程和衢州乌溪江入赤柯(园区)变220kV输电线路工程。500kV夏金变于2010年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并取得了浙江省环境保护厅的批复,批准文号浙环辐【2010】28号(见附件四),目前正在开展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由于500kV夏金变已按最终规模进行了评价,本次500kV夏金变间隔扩建对电磁环境影响很小,间隔扩建运行期无噪声影响,本期间隔扩建工程在站内预留场地内进行,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因此本次评价内容不包括夏金变间隔扩建。本工程的组成及建设规模详见表1-3。表1-3 工程的构成及规模序号工程名称性质规模进展阶段1220kV赤柯(园区)变电站工程新建本期主变2×240MVA,户外布置,电压等级220kV/110kV/35kV,220kV出线4回,110kV出线5回,35kV出线1回。可研最终主变3×240MVA,户外布置,电压等级220kV/110kV/35kV ,220kV出线6回,110kV出线12回,35kV出线8回。规划评价本次变电站按最终规模3×240MVA评价。预测2220kV赤柯(园区)夏金输电线路工程新建本期本期新建线路全长约2×36.0km,采用同塔双回路架设;导线采用2×JL/G1A-630/45钢芯铝绞线,地线采用两根36芯OPGW光纤复合地线;全线共使用109基塔。可研评价新建线路全长约2×36.0km,采用同塔双回路架设;导线采用2×JL/G1A-630/45钢芯铝绞线。预测3衢州乌溪江入赤柯(园区)变220kV输电线路工程新建本期本期新建线路路径全长约1.5km,其中衢州侧线路路径长约0.7km,乌溪江侧线路路径长约0.8km,均采用单回路架设;导线采用2×JL/G1A-400/35钢芯铝绞线,地线一根采用36芯OPGW光纤复合地线,另外一根采用JLB40-150铝包钢绞线;全线共使用6基塔。可研评价新建线路路径全长约1.5km,其中衢州侧线路路径长约0.7km,乌溪江侧线路路径长约0.8km,均采用单回路架设;导线采用2×JL/G1A-400/35钢芯铝绞线。预测1.2.2地理位置本工程220kV赤柯(园区)变站址位于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廿里镇西塘村西侧,赤柯山村以东偏北,距离衢州市区约15km;新建220kV赤柯(园区)夏金输电线路工程、衢州乌溪江入赤柯(园区)变220kV输电线路工程全线位于衢州市衢江区、柯城区、龙游县境内,沿线经过赤柯山、九龙村、十都村等地区。本工程地理位置示意图见图1-1。1.3变电站概况1.3.1变电站平面布置 本次220kV变电站220kV屋外配电装置布置在站区南侧,110kV屋外配电装置布置在站区北侧,生产综合用房布置在站区东侧,主变场地布置在110kV配电装置与220kV配电装置之间。变电站工程已按最终规模一次征地,围墙内占地0.8815 hm2,全站总征地面积1.1776 hm2。变电站总平面布置及周边环境示意图见图1-2,变电站周围环境照片示意图见图1-3。1.3.2 变电站选址合理性分析本工程220kV赤柯(园区)变站站址周围为农田和山地,场区地势开阔,地势较为平坦,变电站周围40m范围内无敏感点。站址土地隶属于赤柯山村,土地性质为园地,目前变电站站址选择已取得了相关部门同意意见。站址周边交通便利,电力设施较为完善。站址周围无其它军事设施、电台、文物古迹、矿产资源等。因此,本次变电站选址是合理的。1.4给排水 变电站用水考虑从临近自来水管网接入,引接水管采用DN100镀锌钢管,引接距离约1km,能满足变电站用水要求。站区内场地排水拟采用管道有组织排水的方式排放,生产及生活污水采取集中回收,经处理后回用。变压器事故排油经水封井、事故排油管排至事故油池,事故油池内的废油交由有资质单位回收。1.5输电线路概况1.5.1输电线路路径走向方案220kV赤柯(园区)夏金输电线路工程本次220kV线路从赤柯(园区)变夏金、夏金间隔出线后穿过上横塘村,经西塘村北侧、吴家村北侧、庵前村北侧、大松树底村北侧向东跨越乌溪江。后沿溪洛渡左岸-浙江金华+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平行架设,跨域乌溪江后向东经天苍岭村北侧、龙井底水库北侧,避开大茶园,跨越上山溪后至白西坑水库西侧。线路在此处穿越原500kV双龙-九龙线路后沿该500kV线路平行架设,东北方向行进经水平圳村北侧、周家村南侧、东门坂西侧、上西方村东侧、上何村西侧至筲箕坞东侧,后转向北经西垄村南侧、天井垄北侧后,在500kV线路和衢石线、南衢线220kV线路之间平行架设至500kV夏金变,形成赤柯(园区)夏金220kV线路。本工程新建双回线路路径长度约2×36km,线路路径曲折系数为1.29,线路地形:山地80%,丘陵20%。本工程可研阶段线路路径示意图见图1-4。衢州乌溪江入赤柯(园区)变220kV输电线路工程衢州侧:本次220kV线路从赤柯(园区)变衢州间隔东南方向出线后,左转向东北方向走线,至上横塘村西侧,左转向北接至原衢州-乌溪江42#-43#之间,利用老线路进入衢州变。 乌溪江侧:本次220kV线路从赤柯(园区)变乌站间隔东南方向出线后,右转向西南方向走线,至芙蓉塘水库西侧,右转向西接至原衢州-乌溪江39#-40#之间,利用老线路进入乌溪江站。 本工程新建线路路径全长约1.5km,其中衢州侧线路长约0.7km,乌溪江侧线路长约0.8km,均采用单回路架设。 线路地形:平地20%,丘陵80%。本工程可研阶段线路路径示意图见图1-4。1.5.2 线路路径合理性分析220kV赤柯(园区)夏金输电线路工程220kV赤柯(园区)夏金输电线路与溪洛渡左岸-浙江金华+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平行架设,且在500kV线路和衢石线、南衢线220kV线路之间平行架设至500kV夏金变,不需新开辟线路走廊,减少了占用新的廊道空间,有利于当地规划。本工程线路避开了烂柯山-乌溪江风景名胜区特殊保护区和一级保护区范围,在其二级、三级保护区及外围保护控制带走线,穿越长度约为6.2km,本工程线路与烂柯山-乌溪江风景名胜区保护区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见图1-5(a)(b),除此之外本工程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等生态敏感点。根据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衢州供电公司与衢州市规划局衢江分局对接,衢州市规划局衢江分局现已将本次220kV赤柯(园区)输变电工程纳入烂柯山乌溪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范围内。本工程线路跨越乌溪江段线路北侧民房密集,南侧为乌溪江饮用水源保护区,如若向北侧绕行线路需穿越居民区,不符合当地规划要求,向南侧绕行则对饮用水源保护地造成影响。经过对线路路径选择进行多方案比较,本方案线路路径最短,不但减少了塔基数,避开了乌溪江饮用水源保护区,达到了节约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同时考虑了对沿线村庄的避让,减轻对居民的环境影响。本工程线路路径方案已征求了当地规划部门、地方政府的意见,目前已经取得相关部门对本工程路径的书面同意,符合当地规划的要求。可见本工程线路路径的选择是合理的。衢州乌溪江入赤柯(园区)变220kV输电线路工程本工程线路综合协调了本线路与沿线已建、拟建送电线路、公路及其它设施之间的矛盾。线路较短,仅1.5km,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且线路走廊两侧40m评价范围内无敏感点。因此,本工程线路路径是合理的。1.5.3 导线、地线及杆塔220kV赤柯(园区)夏金输电线路工程本工程导线采用2×JL/G1A-630/45钢芯铝绞线,地线采用两根36芯OPGW光纤复合地线。全线共计使用109基塔,塔型分别为2F2-SZC1、2F2-SZC2、2F2-SZC3、2F2-SJC1、2F2-SJC2、2F2-SJC3、2F2-SJC4、2F2-SDJ,共8种塔型。衢州乌溪江入赤柯(园区)变220kV输电线路工程本工程导线采用2×JL/G1A-400/35钢芯铝绞线,地线一根采用36芯OPGW光纤复合地线,另外一根采用JLB40-150铝包钢绞线。全线共计使用6基塔,塔型分别为2B2-J3、2B2-J4、2B2-DJ。220kV赤柯(园区)夏金输电线路工程、衢州乌溪江入赤柯(园区)变220kV输电线路工程塔型图见图1-6。1.5.4导线对地和交叉跨越距离 220kV赤柯(园区)夏金输电线路主要穿越500kV线路2次、跨越110kV线路3次、35kV线路8次、10kV线路7次、低压线6次、通信、广播线6次、公路20次、水库3处(农业灌溉用水)、乌溪江1次(景观用水),普通河流池塘10处(农业灌溉用水);衢州乌溪江入赤柯(园区)变220kV输电线路主要交叉跨越35kV电力线1次、公路2次、池塘1次。根据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的要求,导线对地和交叉跨越距离见表1-4。表1-4 导线对地和交叉跨越距离对地距离非居民区6.5m居民区7.5m交叉跨越房屋建筑物6.0m公路(地面)6.5m弱电线和电力线4.0m对树林自然生长高度的垂直距离4.5m非通航河流至百年一遇洪水位4.0m至冬季冰面7.5m 注:本工程线路跨越水库3处,分别为白西坑水库、花垅水库、千塘垅水库,跨越处宽度约为5080m,跨越的水体主要功能为农田灌溉用水,线路跨越水体时均能够一档跨越,不在水体中立塔。本工程跨越乌溪江1次,跨越乌溪江水体主要功能为景观用水,不属于乌溪江饮用水源保护区域(本工程线路与乌溪江饮用水源保护区相对位置关系见图1-7),跨越处宽度为350380m,本工程线路跨越水体时采用一档跨越,不在水体中立塔,属于烂柯山乌溪江风景名胜区三级保护区范围,本工程线路跨越水体时采用一档跨越,立塔位置远离其水体区域。1.6有关的区域规划文件、意向赤柯(园区)220kV输变电工程为新建工程,线路路径和站址选择取得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原则协议。变电站站址和线路走廊的规划许可意见及上述意见的落实情况见表1-5(工程批复文件见附件五、附件六)。表1-5 赤柯(园区)220kV输变电工程的批复文件一览表工程相关部门意见落实情况220kV赤柯(园区)变电站工程衢州市衢江区廿里镇人民政府原则同意衢州市国土资源局衢江分局原则同意衢州市规划局衢江分局原则同意220kV赤柯(园区)夏金输电线路工程、衢州乌溪江入赤柯(园区)变220kV输电线路工程衢州市规划局原则同意,要求尽量利用现有廊道,并结合乡镇意见进行方案优化线路已按要求实施衢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我局同意衢州市220kV赤柯(园区)输变电工程位于烂柯山-乌溪江风景名胜区范围内路径衢州市规划局衢江分局原则同意该线路走向要求尽量利用现有廊道,沿线注意与乡镇村做好衔接线路已按要求实施龙游县规划局该线路出线尽量不干扰现状220kV线路,为规划备用220kV线路留有走廊空间,同时,要求并入衢石线与南衢线高压走廊本工程线路综合协调了本线路与沿线已建、拟建送电线路之间的矛盾,在500kV线路和衢石线、南衢线两条220kV线路之间平行架设衢州市衢江区廿里镇人民政府原则同意-衢州市衢江区全旺镇人民政府原则同意衢州市衢江区大洲镇人民政府线路方案一,大洲镇区域内线路南移,尽量和溪洛渡左岸-浙江金华+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靠近,施工和设计时与乡镇村做好衔接本工程采用方案一,线路从大洲镇南侧走线,与溪洛渡左岸左岸-浙江金华+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平行架设,施工和设计时将与乡镇村做好衔接衢州市柯城区石室乡人民政府同意-龙游县詹家镇人民政府原则同意-衢州市衢江区横路乡办事处建议该线路路径跨越乌溪江段移至800kV以北,尽量靠近800kV本工程线路路径跨越乌溪江时,在溪洛渡左岸左岸-浙江金华+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北侧走线1.7电网规划和建设必要性衢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核心区用电负荷由220kV衢州变(2×150 MVA)、航埠变(2×150 MVA)主供,两座变电所还需兼供衢州城网负荷。衢州变主变已达到最终规模,航埠变受110kV接线方式限制,新扩主变后主变容量无法得到充分利用。110kV变电所6座,分别为巨化总变、园区变、元立变、高新变、中宁变、华友变。其中巨化总变和园区变由衢州变供电,其余四座110kV变电站由航埠变提供电源。航埠2013年最高负荷已达到214 MW,负载率为71%,随着市区负荷快速增长,主变负载率将进一步增高,预计2015年航埠变负荷将达到266 MW,负载率为88.6%,到2017年主变负荷将接近满载,供电能力明显不足。衢州变于1980年建成投产,主供巨化负荷及衢州市区,由于设备严重老化,供电可靠性较低,待崇文变切割巨化变负荷后,将逐步考虑整站改造。建成园区变,可形成夏金园区衢州安仁夏金双环网,符合电网规划设计导则的典型网架,可增强市区220kV网架结构,提高供电可靠性。 目前,市区中南部无220kV变电站,110kV电网无电源支撑点。从网架结构看,由于产业集聚区核心区多数110kV变电站目前仅接入航埠变,单辐射供电,供电可靠性较低,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能力均受到一定的制约,园区变建成后,为市区南部和产业集聚区二期110kV电网优化创造良好的条件,提高供电可靠性。综上所述,为了满足绿色产业集聚区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二期的供电需求,减轻220kV航埠、衢州的供电压力,增强电网的供电能力,同时提高供电可靠性,并为新建的110kV变电所提供合适的系统接入点,因此,建设赤柯(园区)220kV输变电工程是十分必要的。1.8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赤柯(园区)220kV输变电工程为新建项目,根据现状监测,新建工程站址周围及输电线路沿线环境保护目标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和噪声均满足相应的标准限值的要求。2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2.1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本工程位于衢州市衢江区、柯城区、龙游县境内。1、地理位置衢州位于浙江省西部,钱塘江上游,金(华)衢(州)盆地西端,南接福建南平,西连江西上饶、景德镇,北邻安徽黄山,东与省内金华、丽水、杭州三市相交。“居浙右之上游,控鄱阳之肘腋,制闽越之喉吭,通宣歙之声势”。川陆所会,四省通衢。地理坐标为东经118°0115119°2020,北纬28°152629°3000。东西宽127.5 km2,南北长140.25 km2,总面积8844.6km2。2、地形、地貌衢州市地质构造属江南古陆南侧,华夏古陆北缘,即跨越两个一级构造单元,中部为钱塘江凹陷地带。总的地势特征为南、北高,中部低,西部高,东部低,中部为浙江省最大的内陆盆地金衢盆地的西半部,自西向东逐渐展宽。境内平原占15% ,丘陵占36%,山地占49%。3、气候特征衢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有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短、光温充足、降雨丰沛而季节分配不均的地带性特征。常年平均气温在16.317.3,1月平均气温4.55.3,7月平均气温27.629.2。无霜期251261天。年日照总时数沿江平原地区在1900小时以上,山区不足1600h,太阳年辐射量4566.2兆焦耳。每年36月为多雨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1843mm。全年风向沿江平原地区为东北风和东北偏东风,山区地形复杂,风向较乱,台风较难深入境内。4、植被通过对本项目站址及线路沿线调查,本工程变电站站址处目前为山地和农田,场地现在主要为橘树;线路沿线为山地和丘陵,植被主要为橘子、竹林、低矮灌木植被及草本植被,评价区域内无国家保护的濒危、珍稀植物物种。5、烂柯山乌溪江风景名胜区烂柯山乌溪江风景名胜区位于中国东部浙江省衢州市境内,地处衢州市中南部,北接衢州市区,南界丽水市遂昌县,东临衢州市龙游县,西毗衢州市江山市。烂柯山-乌溪江风景名胜区于1996年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风景区面积为160km2,主要包括紫薇山森林公园、乌溪江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地以及烂柯山地块。其范围主要涉及柯城区石室乡的石室村、新东村、荆溪村、响春底村、九龙村和下石埠村,黄坛口乡的黄坛口村、坑口村、紫薇村、黄泥岭村、下呈村、汉都村,以及湖南镇的白坞口村和岩家山村。核心景区包括:烂柯山区块2.1 km2,紫薇山区块30 km2,九龙湖一级水源区块12.3 km2,关公山景区4 km2,九坛沟景区1.6 km2,共计50 km2。依据风景资源的价值和级别特征、生态敏感度分析以及对风景区全面保护和适度开发的要求,结合土地利用方式,划分为特、一、二、三四个等级保护区及外围保护地带。(一)特级保护区,该区包括一级饮水水源地水域与陆域保护范围。(二)一级保护区,该区主要包括紫薇山核心景源视域范围、烂柯山天生石梁视域范围、九坛沟和关公山核心景源视域范围。(三)二级保护区,该区包含风景名胜区内除重点景源之外的其它景区景点资源。主要包括九龙湖二级水源保护区域、紫薇山部分区域、烂柯山部分区域。(四)三级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范围以内,一级、二级保护区范围以外的地带均为三级保护区范围。(五)外围保护控制带范围,风景区外围划分出367km2的外围保护控制带。6、乌溪江饮用水源保护区乌溪江水系为衢州市城区的常规饮用水水源地,黄坛口水库、湖南镇水库及其集水陆域列为衢州市市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主要涉及到三个等级的水源需要进行不同程度的保护。根据衢州市乌溪江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调整可行性报告(2014年2月),一级保护区水域范围为黄坛口水库大坝至山公圩(4600m),陆域范围为大坝至山公圩段的集水面积;二级保护区水域范围为黄坛口水库山公圩至滩头(约7500m),坑口溪凉帽铺村至坑口溪与乌溪江汇合口(约3000m),陆域范围为水域一级、二级保护区的集水面积中扣除划属陆域一级保护区的其余集水面积范围;准保护区水域范围为乌溪江遂昌县与衢江区交界处至黄坛口水库滩头,陆域范围为水域一、二、准保护区的集水面积中扣除划属陆域一、二级保护区的其余集水面积范围。本工程线路经过经过烂柯山乌溪江风景名胜区中的烂柯山风景区及九龙湖风景区,根据风景名胜区分级保护,本工程线路穿越烂柯山乌溪江风景名胜区二级、三级保护区及外围保护控制带,穿越长度共约6.2km,立塔15基,塔基永久占地面积约975m2。线路经过地区已有溪洛渡左岸-浙江金华+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301乡道、307县道、下石埠村、黄坛口村等,车辆过往和人为活动频繁。本工程线路跨越乌溪江1次,跨越乌溪江水体主要功能为景观用水,不属于乌溪江饮用水源保护区域,线路与乌溪江饮用水源保护区相对位置关系见图1-7,线路距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最近距离为520m,跨越处宽度为350380m,本工程线路跨越水体时采用一档跨越,不在水体中立塔,本工程线路跨越水体时采用一档跨越,立塔位置远离其水体区域。该工程所在的烂柯山乌溪江风景名胜区二级、三级保护区及外围保护控制带主要植被为竹林、山地矮林及灌丛,未见珍稀野生保护动物出没。2.2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1、行政区域与人口分布衢州属浙江省辖地级市;已有1800多年的建城史,历史上一直是闽浙赣皖四省边际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素有"四省通衢、五路总头"之称,境辖柯城区、衢江区、江山市、龙游县、常山县和开化县。共有41个少数民族成份,2.08万人口,散杂居在全市120个乡(镇)的山区和边缘地区。在少数民族人口中,畲族群众有1.58万,其次是布依族、苗族和回族。2、社会经济环境2014年,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产总值1121.0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2.6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569.0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69.34亿元。3、交通衢州公路网布,横穿衢州的主要公路有杭金衢高速、黄衢南高速、杭新景高速、龙丽温高速等。另有横向的320国道、纵向的205国道和46省道等。4、历史文化及文物保护衢州市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辖区内柯城区、衢江区、龙游、江山、常山、开化等地出土的石斧、石锛、石刀、石矛等证明,远在新石器时代(约前6000年),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衢州有佛教和道家庙观,还有基督教、伊斯兰教的教堂。衢州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处,省级风景名胜区2处,同时还拥有紫微山、钱江源2处国家级森林公园,1处国家级地质公园和1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根据现状调查,变电站以及输电线路评价范围内无森林公园、文物保护单位等环境敏感区域。3环境质量现状3.1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辐射环境、生态环境)本项目为赤柯(园区)220kV输变电工程,工程的主要环境问题为220kV变电站和配套线路运行产生的噪声、工频电场、工频磁场。为了解拟建的变电站和送电线路工程周围的电磁及噪声环境现状,我院委托南京电力设备质量性能检验中心(CMA证书号:2015100215D;CNAS证书号:L2311)的监测人员于2015年5月对变电站及输电线路周围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及噪声进行了现状监测,情况如下:(1)监测项目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变电站四周及线路沿线环境保护目标距离线路最近处离地面1.5m高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声环境现状值:变电站四周及线路沿线环境保护目标距离线路最近处、离地面1.2m的A声级。(2)监测方法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HJ/T10.21996)。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试行)(HJ681-2013)。(3) 监测仪器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监测仪器采用EFA-300电磁场测量系统,制造商为德国narda公司,检定有效期为2014年12月30日201

    注意事项

    本文(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赤柯园区kV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公告环评报告.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