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建荣文化康体城停车场工程送审稿++环评报告.doc
-
资源ID:2822761
资源大小:577.50KB
全文页数:5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建荣文化康体城停车场工程送审稿++环评报告.doc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名称:建荣文化康体城停车场工程 建设单位(盖章):哈尔滨市松江避暑城投资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编制日期:2016年7月河南金环环境影响评价有限公司编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目 录建设项目基本情况1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18环境质量状况22评价适用标准27建设项目工程分析28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31环境影响分析32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43结论与建议45附件50附件1 营业执照50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5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建荣文化康体城停车场工程建设单位哈尔滨市松江避暑城投资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全振生联系人李四维通讯地址哈尔滨市松北区中源大道904大厦联系电话0451-87175472传真-邮政编码150028建设地点哈尔滨市呼兰区避暑城建荣文化康体城内立项审批部门审批文号建设性质新建改扩建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E47212 铁路、道路、隧道和桥梁工程建筑占地面积(m2)184632.44绿化面积(m2)22767.07总投资(万元)5000其中:环保投资(万元)75.0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1.5%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2017年10月工程内容及规模:一、评价任务由来松花江避暑城是近年来哈尔滨市政府实施“北跃”城市发展战略,推进松花江北岸地区开发建设的重点新区开发项目,是哈尔滨市江北开发的核心区、示范区。项目规划总面积约32平方公里,处于松花江、呼兰河两条水系交汇处,区域自然环境优美,空间开阔,地势平坦,适宜进行大规模的新区开发建设。哈尔滨建荣文化康体城综合体是松花江避暑城已入驻项目之一,该项目由一家马来西亚跨国集团投资建设,项目总投资约80亿元,占地106万平方米,是由美国迪斯尼乐园设计团队担纲设计的以海洋为主题的集科普教育、休闲旅游、商业服务、文化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大型文化旅游项目。本项目是建荣文化康体城停车场工程,位于建荣文化康体城内,是建荣文化康体城的配套项目。项目将新建一处大型综合性生态停车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查清本项目所在地区环境现状,落实国家相关环保政策,促使本次环评工作的形成。二、项目地理位置及占地本项目位于松花江避暑城中部东侧,哈尔滨市呼兰区避暑城建荣文化康体城内。项目所在地东侧为避暑城超级堤;南侧为避暑城海棠东路(海洋路);西侧为康体城主题酒店;北侧为避暑城雅兰路。具体地理位置见附图1。本项目在避暑城的位置见附图2。三、工程概况本项目是建荣文化康体城停车场工程,为新建项目。本项目将新建一处大型综合性生态停车场,主要包括停车场、景观广场、公交场站以及场区绿化、场区道路、公厕等配套附属设施。1、建设规模本项目所建大型综合性生态停车场,全部位于地上。本项目总占地面积184632.44平方米,其中水系面积22587平方米,陆地面积162045.44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停车场、景观广场、公交场站以及场区绿化、场区道路、公厕等配套附属设施,总用地面积162045.44平方米,停车场总停车泊位数4073个。本项目占地情况参见表1。表1 本项目占地面积一览表建设内容占地面积(m2)备注大型综合性生态停车场停车场106400.62总停车泊位数4073个。景观广场7034公交场站7000配套建设调度室800m2。场区绿化22767.07场区道路18584公厕259.75均为一层建筑,建筑面积分别为82.69m2、177.06m2。小计162045.44水系水系22587项目总占地合计184632.442、建设内容本次工程项目组成主要包括主体工程、公用工程、辅助工程和环保工程。建设项目组成见下表。表2 建设项目组成一览表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及内容主体工程停车位包括主停车场、小型备用停车场、大巴停车场、北侧备用停车场,总占地面积106400.62m2。主停车场:占地面积30797.35m2。主停车场标准车位1759个、无障碍车位18个。小型备用停车场:占地面积30797.35m2。小型备用停车场大巴车位16个、标准车位119个。大巴停车场:占地面积30797.35m2。大巴停车场车位316个。北侧备用停车场:占地面积30797.35m2。北侧备用停车场标准车位1845个。注:大巴车位13*3.5米;标准车位6*2.5米;无障碍车位6*5米。无障碍车位所占比例为1%。北侧停车场划分为四组,主停车场划分为四组,每组之间用边石进行分隔。景观广场位于场址中央,总占地面积7034m2。为人行道铺装和绿化结合。公交场站位于场址南侧,总占地面积7000m2。新建800m2调度室。场区道路新建道路18584 m2。停车场内道路根据需要分为7.0米、11.0米和18.0米宽三种,其中车行道外侧部分路段需要设置2.0米宽的人行道及绿化带。公厕公厕共两栋,均为单层建筑,位于项目用地东侧,临中央行人景观广场两侧布置。总建筑面积259.75平方米。其中广场南侧公厕建筑面积82.69平方米,建筑高度4.5米;广场北侧公厕建筑面积177.06平方米,建筑高度4.5米。辅助工程场区道路道路:新建道路18584m2。停车场内道路根据需要分为7.0米、11.0米和18.0米宽三种,其中车行道外侧部分路段需要设置2.0米宽的人行道及绿化带。出入口:南侧设置3个出入口(主停车场出入口A、小型备用停车场出入口B、公交场站出入口);北侧设置1个出入口(北侧备用停车场出入口C);变电设施本工程照明配电箱本着就近取电源的原则,各配电箱电源由建荣文化康体城内邻近箱变内的低压柜引出,电缆采用YJV-0.6/1KV型,电压为220/380V。公用工程供水本项目所需的用水主要是公厕用水和绿化用水。公厕用水和绿化用水由建荣文化康体城内现有供水管网供给。排水公厕单独配建一座50立方米防渗化粪池。公厕产生的生活污水排入防渗化粪池暂存,污水水质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要求(COD500 mg/l、SS400mg/l),定期由吸污车运至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绿化用水全部蒸发、下渗或被植物吸收,无外排。供暖本工程需要冬季采暖的设施是公厕和公交场站调度室。本项目以华电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第三发电厂为热源,避暑城区域内新建换热站,为采暖设施进行供热,供热方式为连续供暖。本项目供热面积为1059.75m2。另外,2处公厕入口处均设置电热门幕。盥洗室等处需要生活热水供应,按节能要求设置太阳能热水器,冬季辅助以电加热。太阳能集热板设置在顶楼屋面。供电本工程照明配电箱本着就近取电源的原则,各配电箱电源由邻近箱变内的低压柜引出,电缆采用YJV-0.6/1KV型,电压为220/380V。配电系统为三级负荷。环保工程施工期废水在建设临时设施后,应设置沉淀池,临时防渗旱厕等处理设施。施工机械冲洗水经沉淀池处理后排入临时防渗旱厕,生活污水等经沉淀后排入临时防渗旱厕,禁止随意排放。废气洒水抑尘、防尘布苫盖、建筑垃圾及时清运、采用商品混凝土施工、施工场地四周建设围挡等噪声选用低噪声施工机械设备,高噪声设备处设置临时隔声屏障;对动力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的维修、养护等。运输车辆在经过道路两侧居民区等敏感点时要限制车速、减速行驶,夜间运输要禁止鸣笛。固废建筑垃圾送往哈尔滨市指定建筑垃圾填埋场处置;生活垃圾可用垃圾桶收集后由市政环卫工人运送到指定垃圾场处理。营运期废水公厕产生的生活污水经排水管道进入防渗化粪池内暂存,定期由吸污车运至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废气加强车辆管理,减少汽车怠速时间,可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公厕安装机械排风系统。噪声进出车辆采取进出口处设置禁鸣标注、绿化降噪措施;公厕排风装置排风扇选用低噪设备,并安装减震垫。固废生活垃圾由市政部门统一清运进行卫生填埋。绿化绿化面积为22767.07m2,绿化率12.3%。本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停车场、景观广场、公交场站以及场区绿化、场区道路、公厕等配套附属设施。具体建设内容如下:(1)停车场工程本地块为交通场站用地,共区分5个停车区域,分别为:主停车场、小型备用停车场、大巴停车场、北侧备用停车场。各区域之间用绿化分隔。车位数量:小型备用停车场大巴车位16个、标准车位119个;主停车场标准车位1759个、无障碍车位18个;大巴停车场车位316个;北侧停车场标准车位1845个。合计总停车泊位数4073个。车位尺寸:大巴车位13*3.5米;标准车位6*2.5米;无障碍车位6*5米。无障碍车位所占比例为1%。技术标准新建道路等级:城市次干路I级标准路面类型:沥青混凝土路面标准轴载:BZZ-100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时设计年限:15年路面结构达到临界状态的设计年限:15年基本地震烈度6度路基工程设计路基标高按道路两侧建筑物、停车场出入口、相交路口标高及规范要求进行控制设计。本停车场路基主要为建筑垃圾,根据停车场场平高程,将多余建筑垃圾清除外运,停车场结构层以下30cm,建筑垃圾碾压夯实,其上换填30cm 6%石灰土至结构层。停车场路基压实度采用重型击实标准,土基回弹模量30MPa,按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 D30-2004中的有关规定执行。一般人行道基底压实度93(重型击实标准)。停车场路面工程本项目所在地区标准冻结深2.00m,路面设计需考虑最小防冻厚度问题。在满足道路技术要求前提下,本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便于施工,节约资金的原则,选择路面结构。面层:采用沥青砼路面结构方案。基层:选择以水泥、石灰、粉煤灰为主要材料的三灰结构。这种半刚性路面基层温度收缩、干缩系数小,刚度比较适当,抗拉强度高,水稳定性与抗冻性好,且施工比较容易,材料来源充足。停车场路面结构由上至下为:4cmAC16C型中粒式沥青混凝土6cmAC20C型中粒式沥青混凝土20cm三灰碎石(9.5%石灰、1.5%水泥、19%粉煤灰、70%碎石)20cm二灰土(10%石灰、20%粉煤灰、70%土)总厚度50cm。(2)景观广场景观广场占地面积7034平方米,采用素土作为基础层,厚度15厘米,压实系数大于0.93;干硬性水泥砂浆作为粘结层,厚度10厘米;地面采用彩色地面砖铺设。在广场东西两侧各设置10处石椅,选用花岗岩石材,每个石椅长2米,均匀布设,周边布置砼暗管排水设施。地块中央设置行人景观广场,为人行道铺装和绿化结合。本地块设置两座景观桥供行人通行,一座位于中央广场西侧,一座位于备用停车场北侧,可与G-4地块相通。(3)公交场站公交场站面积7000平方米。将新建5条公交线路。本项目将为公交新建800m2调度室。(4)场区绿化生态性原则坚持生态优先,实现哈市城市绿化体系的总体建设目标。建设高标准的城市绿化体系,构成兼顾景观与生态功能的绿色长廊。坚持生物多样性,采用丰富的植物品种,坚持以树为主,乔灌花草结合,实现优化配置。协调性原则协调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关系,保证生态效益的充分发挥。协调保护与开发、景观与生态、投入与产出、建设与养护的多重关系,保证绿化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协调各功能地块的总体景观建设,保证城市绿化体系结构得以良性的整体发展。绿化设计方案运用丰富的植物元素与人工造景手法,充分考虑植物的层次、色彩等各项特性,结合植物生长变化创造出多维空间。景观广场绿化方案:直线型人行园路穿插、拼接联系几何形式广场,配以阵列式高大乔木,后部为六排品字形排列窄冠杨,形成背景屏障,前部布置为景观黑松及紫丁香等开花、观叶植物。整个广场为现代简约主义时尚风格,与建荣文化康体城其他室外景观遥相呼应。停车场绿化方案:在停车场双排停车位之间布置1.5米绿化隔离带,种植株高大遮阴乔木。(5)场区道路道路工程概述停车场内道路根据需要分为7.0米、11.0米和18.0米宽三种,其中车行道外侧部分路段需要设置2.0米宽的人行道及绿化带。停车内道路结构基本以沥青结构为主,部分停车位采用植草砖形式,其余均为划线式。其中,植草砖停车位共有2443个,划线式停车位共有1630个。对于植草砖式停车位,在停车位与沥青道路之间铺设JQ1010型花岗岩边石,边石完全下卧,相邻两个停车位之间铺设JQ1010型花岗岩边石,边石完全下卧。沥青道路与人行道或绿化带之间铺设JQ2518花岗岩边石,边石外露15cm。停车场道路主要服务对象为来往停车区内的游客,故各交叉口不做无障碍设计。路网竖向设计路网竖向设计主要依据建筑物的散水标高,建筑物的地平标高,并根据园区地势,排水管线布设、路表纵向排水要求及道路形成后的视觉效果等因素进行。本项目建设用地场区规划高程为116.5-117.5,道路最大坡度0.2%。横断面设计停车场内道路根据需要分为7.0米、11.0米和18.0米宽三种,道路均采用1%双向直线路拱横坡,遇道路加宽部分,按原坡向顺延。道路外侧的人行道采用1%单向直线路拱横坡,坡向向内。道路结构设计根据不同区域的使用要求,本次设计道路分别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混凝土压力砖和植草砖结构形式。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4cmAC-16C型中粒式沥青混凝土(掺4%SBS改性剂)6cmAC-25F型粗粒式沥青混凝土20cm三灰碎石(9.5%石灰、1.5%水泥、19%粉煤灰、70%碎石)20cm二灰碎石(11%石灰、19%粉煤灰、70%碎石)20cm二灰土(10%石灰、20%粉煤灰、70%土)人行道结构:6cm米石面半透水压力砖 (20*10*6cm)3cmM7.5水泥砂浆20cm C20混凝土碾压路床(重型击实压实度93%)植草砖道路结构:6cm彩色混凝土植草砖 (25*25*6cm)3cm水泥砂浆(M7.5)20cm三灰碎石(9.5%石灰、1.5%水泥、19%粉煤灰、70%碎石)20cm二灰碎石(11%石灰、19%粉煤灰、70%碎石)20cm二灰土(10%石灰、20%粉煤灰、70%土)停车场车位内铺装采用红色植草砖。(6)公厕公厕共两栋,均为单体建筑,位于项目用地东侧,临中央行人景观广场两侧布置。其中广场南侧公厕建筑面积82.69平方米,建筑高度4.5米;广场北侧公厕建筑面积177.06平方米,建筑高度4.5米。本项目所需的水源由建荣文化康体城内现有供水管网供给,给水水压0.2MPa,2处公厕均在室内设生活水箱,生活用水由给水管网补给至生活水箱内,供公厕各用水设施使用。公厕单独配建一座50立方米防渗化粪池。公厕产生的生活污水排入防渗化粪池暂存,污水水质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要求(COD500 mg/l、SS400mg/l),定期由吸污车运至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7)照明工程本工程照明配电箱本着就近取电源的原则,各配电箱电源由邻近箱变内的低压柜引出,电缆采用YJV-0.6/1KV型,电压为220/380V。配电系统为三级负荷。设计标准及参数平均照度:Eav=15lx平均亮度:Lav=1cd/m2总均匀度:Uo(Lmin/Lav)0.4纵向亮度均匀度:UL0.5眩光控制指数:G=5照明方式选择采用低杆照明方式。灯具及灯杆选择:为配合公园整体园艺景观设计,公园照明选用性能好、结构新颖独特、造型美观大方的灯杆,选用高效、节能、长寿命的灯具及光源。灯具种类选择:广场景观照明选用庭院灯、投光灯、照树灯及地埋灯等灯具。停车场照明选用半高杆灯。灯具布置:广场景观照明选用3.5m高庭院灯均匀布置在广场周围及道路两侧,并选用照树灯布置在树木附近。停车场照明选用16m半高杆均匀布置在停车场周边绿地中。其他周边道路照明选用8m路灯,双侧对称布置在道路两侧距路边石0.7m处的人行道中,灯距30m。光源选择:路灯采用高效、节能、长寿命的高压钠灯作为光源。灯具的选择:本项目灯具由建设单位选择性能好,结构新颖独特,造型美观大方,配节能镇流器COS0.9 IP=66的截光型灯具,灯具仰角为15°。照明节能:采用时钟控制器控制灯具的开启与关闭,灯具控制方式按回路分别控制。敷设方式:道路照明线路采用YJV-0.6/1KV-(4×10mm2)电缆,穿PE50管埋地敷设,人行道内埋深0.9m。电缆过路口处设100镀锌钢管保护,在车行道下埋深1.2m。灯杆内配线穿BVV-(2×2.5)mm2护套线。公厕供电停车场公厕采用三级负荷供电。电源引自邻近箱变内的低压柜,可满足项目建成后用电使用要求。低压电源进户配电箱处设电度表计量。3、本项目主要设备表3 本项目主要设备一览表名称规格单位数量备注照明工程庭院灯80W LED套28H=3.5高杆灯12×400W金卤灯套2H=16电力电缆YJV-1KVm3600公厕防渗化粪池50立方米个1电热风幕台2机械排风机台24、投资情况本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人民币。全部由建设单位自筹。5、建设周期及实施进度本项目为新建项目,将于2017年10月完工。6、劳动定员及其他本项目设置管理人员为30人。本项目职工宿舍和食堂均利用建荣文化康体城内现有设施,无新建。停车场年工作天数为365天。四、公共工程1、给排水供水A、水源:本项目所需的用水主要是公厕用水和绿化用水。公厕用水和绿化用水由建荣文化康体城内现有供水管网供给。B、用水量:本项目用水主要为公厕用水和绿化用水。公厕用水:本项目两个公厕合计使用人数为1000人,公厕用水量按5L/人·d、360d/a计算,公厕用水量为5m3/d、1800m3/a。绿化用水:本项目绿化面积22767.07 m2,绿化用水量按2L/m2·d、180d/a计算,绿化用水量为45.5m3/d、8190m3/a。合计用水量为9990t/a。排水本项目建成后所排废水主要是公厕产生的生活污水。废水按用水量80%计算,污水排放量为4m3/d、1440m3/a。公厕单独配建一座50立方米防渗化粪池。公厕产生的生活污水排入防渗化粪池暂存,污水水质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要求(COD500 mg/l、SS400mg/l),定期由吸污车运至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绿化用水全部蒸发、下渗或被植物吸收,无外排。2、供热本工程需要冬季采暖的设施是公厕和公交场站调度室。本项目以华电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第三发电厂为热源,避暑城区域内新建换热站,为采暖设施进行供热,供热方式为连续供暖。本项目供热面积为1059.75m2,采暖期燃煤量按40kg/m2计,则本项目采暖期燃煤分担量为42.39t/a。大气污染物分担量为:烟尘0.023t/a,SO2 0.065t/a,NOx 0.125t/a。另外,2处公厕入口处均设置电热门幕。盥洗室等处需要生活热水供应,按节能要求设置太阳能热水器,冬季辅助以电加热。太阳能集热板设置在顶楼屋面。3、供电本工程照明配电箱本着就近取电源的原则,各配电箱电源由邻近箱变内的低压柜引出,电缆采用YJV-0.6/1KV型,电压为220/380V。配电系统为三级负荷。五、平面布置1、总平面布置原则根据用地形状及区域内功能联系需要,进行总平面布置。停车泊位以行列式布局为主,既可使停车场从整体上看整齐有序,又便于布置道路和管网,形成开放性的场区空间,更便于游客出入停车场以及找寻自己车辆。2、总图布置本地块为交通场站用地,共区分5个停车区域,分别为:主停车场、小型备用停车场、大巴停车场、北侧备用停车场和公交场站。各区域之间用绿化分隔。小型备用停车场和公交场站为2个出入口;其余区域均为3个出入口。对于各停车区域,大于500个停车位的停车区域均设置分组,便于停车管理和疏导。北侧停车场划分为四组,主停车场划分为四组,每组之间用边石进行分隔。具体平面布置见附图3。停车分组示意图见附图43、竖向布置场区竖向布置系统在综合考虑场地排水要求以及场区地形、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条件,确定为平坡式系统。场区排水采用管道系统排水,排水组织方式为自由式向外排水。4、管线综合布置场区的管线均采用埋地敷设的方式进行布置。六、产业政策本项目的建设不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中限制和淘汰类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七、选址合理性分析1、项目位于哈尔滨市呼兰区避暑城建荣文化康体城内,用地符合国家规定。2、项目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废气、废水对周围环境将产生一定影响,但通过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可使该项目的环境影响降低。3、项目所在地具有方便的交通运输和水电条件,便于项目的施工建设。在严格落实本报告表提出的污染防治措施,保证各项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前提下,项目选址合理。八、环保投资本项目环保投资具体情况参见下表。表4 环保投资一览表时段处理项目投资(万元)施工期施工围挡设施、降尘措施10.0施工期固废处理、降噪措施10.0运行期绿化30.0生活垃圾收集、处理5.0防渗化粪池15.0公厕排气装置5.0总 计75.0项目总投资5000环保投资比1.5%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为新建项目,项目所在地原为空地,无现有污染。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一、地理位置本项目位于哈尔滨市呼兰区,呼兰区地处黑龙江省南部,松花江北岸,呼兰河下游,距哈尔滨市区25公里,地理坐标东经126º34´,北纬45º54´。二、地形地貌呼兰区全区幅员面积2197平方公里,地势平坦,东北略高,西南略低。呼兰河横贯西南,东有漂河,少陵河,西有泥河,“一江四河”形成呼兰肥沃的堆积和冲积平原。各类地貌相对比差在20-30米之间,为波状平原。海拔最低点为113米,最高点团山子189.5米,平均在115-150米。三、水文、气象呼兰境内江河纵横、湖泡沟渠密布,水域面积391885.5亩(包括滩涂、苇地)占全县面积的10%。流经境内的江河有松花江、呼兰河、泥河、漂河、少陵河等。呼兰县的两条排涝沟:自然沟和四排干由西向东穿过全区,在区外汇合后,于呼兰镇下10km处提升入呼兰河。呼兰区处在中纬度地带,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区气候差异不大,南部气温略高,年积温差异不超过100,年平均气温3.3。年平均降水量505.4毫米,由东向西降水逐渐递减,相差50毫米左右。全年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2661.4小时,年平均日照百分率61%。春季风速较大,全年最多风向为西南风。全年无霜期平均144天。初霜日期平均为9月26日,终霜日期平均在5月4日。全年气温以7月份最热,月平均23.1;全年1月份最冷,月平均气温-19.4。冻土深达197厘米。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一、区划及人口呼兰撤县设区前辖呼兰、康金、对青山、沈家、二八、石人、白奎、方台、大用、莲花、长岭、双井、乐业13个镇,杨林、许堡、孟家3个乡,共16个乡级政区。下辖12个街道、194个行政村(581个自然屯)。2004年2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呼兰县,设立哈尔滨市呼兰区,原呼兰县乐业镇和对青山镇划出,全区辖3乡11镇。同年10月28日,经市政府批准,撤销呼兰镇设立呼兰、兰河、腰堡和利民4个街道。2009年11月25日,经省政府同意,市政府批准呼兰区撤销康金镇、双井镇,设立康金街道、双井街道。将利民街道和呼兰街道划为4个街道,即利民街道、学院路街道、呼兰街道、建设路街道。2014年,呼兰区辖腰堡、兰河、利民、呼兰、学院路、建设路、康金、双井、长岭、沈家10个街道,方台、白奎、石人、二八、莲花、大用、利业镇7个镇,许堡、杨林、孟家3个乡,170个行政村,48个社区。二、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哈尔滨市呼兰区2016年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内容,呼兰区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先后跨越200亿元、300亿元两大台阶,预计实现326亿元,年均增长10.3%;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相继突破六个亿元关口,从8.5亿元增加到14.6亿元,年均增长11.3%;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20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8倍,年均增长10.7%,区域经济运行保持在中高速增长的合理区间。利民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五年入区企业102户,集聚形成了生物医药、绿色食品、商贸旅游、文化教育、地理信息等优势主导产业,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牵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大力推进老城区改造和新城区开发建设,增设4个街道,老城区改造棚户区1平方公里,新城区拓展12平方公里,“跨河北扩、沿江东拓”的城市骨架全面拓展。沿松花江景观大道通车使用,高铁站建成运行,地铁2号线加速向利民开发区延伸,阳明滩大桥北部联络线启动建设,与哈尔滨主城区融合发展的大格局已经形成。新改扩建呼兰河大桥、朱家立交桥和呼兰大道等“44路10桥1广场”,建设萧红纪念馆、历史文化公园,城市功能品位显著提升。”三、科技、教育、文化哈尔滨市作为文化名城,建有太阳岛公园、兆麟公园及沿江的斯大林公园等十多处休闲、娱乐、旅游的场所。哈尔滨市现有高等院校24所,在校学生6万人;各类科研机构350多家,科技人员28万人,科技教育实力列中国大城市的第七位。哈尔滨市作为中国科技文化中心城市之一,拥有多学科、高层次的管理和技术人才,拥有各行各业熟练工人近200万人,高素质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四、交通运输哈尔滨机场是国际重要航空港,通航40多条国内外航线;哈尔滨火车站处于5条铁路干线交汇点上,西北接西伯处亚铁路直通欧洲,向东连接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南下可达北京并连接国内各大城市与世界各地往来;哈尔滨高速公路直达北京、大连、大庆、绥化、绥芬河等,7条主要公路呈放射状通往东北各地。哈尔滨市是中国内陆开放的中心城市、综合改革配套试点城市,享受国家赋予的一系列倾斜政策,特别是哈尔滨设有经国务院批准的“内陆港”,是国内八大内河港之一,是中国内陆城市的第一个内陆口岸,是没有海岸的港口城市,沿松花江经黑龙江可直接出入日本海,集装箱货物可直接入港入关、出港出关,弥补了没有海港的不足。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本项目环境质量数据来源于哈尔滨市环境保护局2015年哈尔滨市环境质量概要。一、环境空气根据2015年哈尔滨市环境质量概要内容,2015年哈尔滨市环境空气中“细颗粒物年均值为0.070mg/m3,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为0.103mg/m3,二氧化氮年均值为0.051mg/m3,二氧化硫年均值为0.040mg/m3,均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要求;一氧化碳和臭氧未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要求;县(市)城关镇环境空气质量均达标。本项目所在地环境空气中细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均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要求;一氧化碳和臭氧未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要求。二、水环境根据2015年哈尔滨市环境质量概要内容,“哈尔滨市地表水水质总体状况为轻度污染。松花江哈尔滨江段水质为优,类水质断面比例达到100%。松花江哈尔滨江段主要监测指标高锰酸盐指数年均值同比降低4.3%。12条一级支流水质总体状况为轻度污染,其中拉林河、呼兰河、蜚克图河、木兰达河、白杨木河、蚂蚁河、牡丹江、巴兰河、倭肯河9条支流入江口断面水质达到水体功能区规划目标,运粮河、阿什河、少陵河3条支流入江口断面未达标,支流入江口内断面水质达标率为75%,同比持平。市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磨盘山水库水质为类,水量达标率为83.1%,水体属于中营养状态。”“2015年松花江哈尔滨江段12条一级支流水质总体状况为轻度污染,33个监测断面中,类水质断面比例为6.1%,类为51.5%,类为24.2%;类为6.1%,劣类为12.1%。与上一年相比,-类断面比例持平,劣类断面比例下降3个百分点,水质总体无明显变化。支流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本项目所在地主要临近河流为松花江(东江桥-大顶子山、规划类)。2015年松花江哈尔滨江段水质为优,类水质断面比例达到100%。达到水体功能区规划目标。三、声环境根据2015年哈尔滨市环境质量概要内容,2015年哈尔滨市“市区区域声环境质量为一般(三级),等效声级面积加权平均值为58.3分贝,比上年相比降低1.0分贝。县(市)城关镇区域声环境质量均为较好(二级)及以上。”本项目所在地区域声环境质量为一般(三级)。四、生态环境生态环境现状:呼兰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较为完整,经多年的保护与恢复生态系统结构较为稳定。但由于气候及人为等因素影响导致区域野生动物、鸟类、水禽、水生动物的物种及数量有所减少。为了更好的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完整与稳定,湿地保护区将建管理站、瞭望塔、湿地监测站、水文监测站、气象监测站、动物救助站等进一步加强对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生态环境敏感区:本项目所在区域的生态敏感区为黑龙江呼兰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项目东距呼兰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缓冲区100米。黑龙江呼兰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南部、松花江北岸与呼兰河河口区域,它是由呼兰河与松花江交汇而形成,沿松花江北岸带状延呼兰河口湿地于2008年正式立项为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北部与双井镇、方台镇、杨林乡相连,南与哈尔滨市道外区的黄土山乡、巨源镇、宾县的糖坊镇隔江相望。地理坐标北纬45°534446°0404,东经126°4100127°1500,保护区沿松花江北岸东西带状延伸,东西长63.5km,南北宽21.3km,周长179.5km,总面积19262h。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内陆湿地生态系统及栖息的珍稀水禽资源,管理机构为黑龙江省呼兰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隶属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人民政府,主管部门为黑龙江省林业厅。保护区内地貌类型依据形态单元可分为岗阜状平原、微倾斜平原和阶地、漫滩,整个地势平坦开阔,西部低平、中部平缓、东部有黄土山,形成东高西低的趋势。区内土壤肥沃,主要发育着黑土、沼泽土等8个土类,19个亚类,34个土种。黑龙江呼兰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核心区位于保护区中心,分布在保护区松花江沿岸连同江心岛屿,由于保护区沿松花江带状分布,核心区长度较长,但宽度不大,面积为7679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9.87%。缓冲区位于核心区的外围陆地及江滩,面积3894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0.22%,是自然性景观向人为影响下的自然景观过渡的区域,主要起隔离核心区与实验区的作用,以缓冲核心区的外来干扰或影响。实验区在缓冲区的外围,保护区西部的沿江地区及松花江主航道向岸边200m宽度,面积为7689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9.91%。松花江避暑城与呼兰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位置关系见附图5。根据黑龙江呼兰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11-2020)(调整后)可知,本项目不在呼兰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范围内,项目距保护区缓冲区最近点距离约为100m。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评价范围内无自然保护区、风景旅游点和文物古迹等需要特殊保护的环境敏感对象,总体上不因本项目的实施而改变区域环境现有功能。具体环境保护目标如下表所示:表5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环境要素敏感目标方位距厂界直线距离(m)环境功能保护时段环境空气区域环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施工期营运期声环境-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4a类(北侧雅兰路、南侧海棠东路)声环境功能区标准地表水松花江E50m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地下水项目所在区域-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的III类标准生态环境呼兰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缓冲区E100m-松花江避暑城区域内-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水体3.黑龙江省地面水环境质量功能区划分和水环境质量补充标准(DB23/485-1998)4.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4a类(北侧雅兰路、南侧海棠东路)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1.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本项目排放标准)3.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 2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