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大唐新能源陕西元梁山风电场kV升压站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公告环评报告.doc
-
资源ID:2822260
资源大小:854.50KB
全文页数:3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大唐新能源陕西元梁山风电场kV升压站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公告环评报告.doc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大唐新能源陕西元梁山风电场110kV升压站项目建设单位大唐靖边新能源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彭刚联系人秦波通讯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高新一路正信大厦A座联系电话029-83151730传真/邮政编码710075建设地点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立项审批部门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文号陕发改新能源20111539号建设性质新建 改扩建 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D4420电力供应占地面积(平方米)13064绿化面积(平方米)/总投资(万元)3094.95(静态)环保投资(万元)31.5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1.01%评价经费(万元)3投产日期2013年工程内容及规模:一、建设的必要性大唐新能源陕西元梁山风电场110kV升压站项目(以下简称“元梁山风电场升压站项目”)位于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东南部元梁山风电场内,是大唐新能源陕西靖边元梁山风电场(以下简称“元梁山风电场”)的电力并网配套工程。1、元梁山风电场工程概况元梁山风电场位于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整个工程总体规划装机容量99MW,面积约100km2,分两期建设。一期风电场总装机容量49.5MW,风电场面积40km2,设计安装1.5MW风电机组33台,箱变33台。拟新建一座110kV升压站,一、二期风电场共用,规划容量2×50MVA;本期安装1台主变压器,容量50MVA,预留一台主变压器位置,以满足二期风电场的总容量的输入。目前,元梁山风电场工程已完成建设,并投入试运行。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于2010年9月20日委托核工业二三研究所对该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于2010年12月21日取得榆林市环境保护局的批复,批复文号榆政环发2010305号。2、元梁山风电场升压站项目的规划相符性元梁山风电场升压站项目是元梁山风电场的电力并网配套工程。元梁山风电场总装机容量49.5MW,全场采用一机一变,风机出口电压经箱变升至35kV,再经110kV升压站升压至110kV后接入当地电网,实现风电场电力接入榆林电网的规划。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可以实现开发当地风能资源、发展清洁能源、调整区域电力结构、促进地区经济建设的目标。3、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首先,本项目属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中鼓励类项目(第四项电力 第十条 电网改造与建设),工程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其次,风力资源是我国鼓励和支持开发的清洁能源,元梁山风电场符合陕西清洁能源发展的规划,本项目作为元梁山风电场的电力并网配套工程也满足清洁能源发展的规划。同时,榆林市境内已建成多条330kV输电线路、110kV输电线路、35kV输电线路,为风电场的系统接入和并网发电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元梁山风电场升压站项目的建设符合榆林地区电网规划。综上所述,大唐新能源陕西元梁山风电场110kV升压站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能源发展规划,同时也满足榆林地区城市规划和榆林110kV电网规划,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二、建设规模及主要内容1、地理位置本期新建元梁山风电场升压站位于元梁山风电场西南侧,呈矩形布置,包含在元梁山风电场用地范围内。地理位置示意图见图1,元梁山风电场升压站与元梁山风电场位置关系示意图见图2,站址现状见图3。图2 升压站与风电场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3 本项目站址现状图2、工程概况本期新建一座110kV升压站,安装1台主变压器,容量50MVA。升压站已于2013年建成,并投入试运行。本次环境影响评价属于补充环评,主要对升压站项目现状进行评价,元梁山风电场部分不在本次评价范围内。大唐新能源陕西元梁山风电场110kV升压站项目由主体工程、辅助工程和环保工程组成,占地约13064m2,在靖边元梁山风电场建设用地范围内,不新增用地。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见表1。表1 本项目组成表项目名称大唐新能源陕西元梁山风电场110kV升压站项目建设单位大唐靖边新能源有限公司建设性质新建类别组成具体内容主体工程110kV升压站地理位置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主要建筑物主控楼、生活楼、附属工程等。建设规模主变容量1×50MVA。辅助工程消防工程消防泵房占地193.19 m2,消防水池1座,容积200 m3。站内道路进站道路0.5km环保工程生活垃圾通过垃圾箱收集,运至市政部门指定地点。变压器废油设有事故油池一座,容积50m3,统一收集由有资质单位处理。生活污水化粪池容积4m3,污水处理装置1项,污水经处理后不外排。工程占地面积13064m2(1)电气工程建设规模 本期工程上1#主变压器1 台,容量为50MVA,型号SZ11-50000/110 YN d11,额定电压115±8×1.25%/35kV; 110kV:110kV配电装置采用户外、单母线接线形式,新建间隔3个,分别为1#主变进线间隔、PT间隔、出线间隔; 35kV:35kV配电装置为户外型、单母线分段,规划建设共14个间隔。本期配设7个间隔,分别为主变进线间隔1个、35kV线路间隔3个、消弧消谐间隔1个、SVG无功补偿间隔1个、站用变间隔1个; 升压站的无功补偿:本期在35kV I段母线上装设动态无功补偿装置1 套,无功补偿容量暂按照主变容量25%选择,即12MVar。(2)土建工程建设内容110kV升压站内主要包括:主控楼、生活楼、110kV配电装置区和35kV配电装置区、车库、检修间及备品间、消防水泵房、油品库、锅炉房、化粪池、污水处理系统、避雷针、篮球场等设备。各个区间均有站内道路沟通。风电场主变和配电装置采用户外敞开式布置,站内未利用空地均设计为绿地。站内道路主干道宽4.5m,次要道路宽4.0 m,沥青混凝土路面,道路宽及转弯半径满足运输及消防要求,消防车可直通站内各建筑物。升压站围墙为370mm厚、高2.5m的实体砌筑砖墙。(3)总平面布置升压站站区为矩形布置,长140m,宽90m,占地约13064m2。新建110kV升压站是整个风电场的控制中心,也作为工作人员生活办公的场所。升压站110kV配电装置场地设在升压站的北面,采用户外普通中型软母线单列布置,1回110kV出线朝北架空出线。升压站平面布置如图4。图4 升压站平面布置示意图(4)环保设施在升压站内设有化粪池一座(4m3)、事故油池一座(50m3)和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一套。 工程运营期产生的废水主要为值守人员的生活污水。升压站是整个风电场的控制中心,也作为工作人员生活办公的场所。升压站包含主控楼和综合生活楼,本项目评价范围内综合楼常驻风电场维修和办公人员12人,生活污水产生量按12人计,产生量约为2.5m3/d。在升压站内设有化粪池一座、事故油池一座和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一套。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排入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后的污水用于站内及风电场绿化,不外排,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工程运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值守人员生活垃圾和变压器废油。生活垃圾:人员配备按12人计,则升压站的生活垃圾产生量约2.16t/a。站区内设带盖的垃圾箱,生活垃圾运到市政部门指定位置统一处置。升压站内设置污油排蓄系统,变压器下铺设卵石层,四周设有排油槽并与事故油池相连。废油由有资质单位回收处理,生活固体废物运至市政部门指定地点。图5 污水处理设施3、工程总投资和环保投资本项目静态总投资3094.95万元,其中环保投资为31.5万元,占静态总投资的1.01%。具体投资项目见表2。表2 本项目环保投资一览表序号项目明细投资额(万元)1化粪池0.62污水处理装置183事故油池64环境监测及环评费6.95总计31.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1、评价工作等级(1) 电磁环境参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工程(HJ 24-2014)的中的电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见表3)。本项目新建110kV升压站为户外式,因此电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表3 电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分类电压等级工程条件评价工作等级交流11kV变电站户内式、地下式。三级户外式二级(2) 声环境本项目所处声环境功能区类别属于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规定的2类。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 2.4-2009)中评价等级的划分原则,确定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根据输变电工程的特点,升压站为声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重点。本次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见表4。表4 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划分依据所处功能区项目评价工作等级建设项目所处的声环境功能区为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规定的1类、2类地区,或建设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达3dB(A)5dB(A)(含5dB(A)),或受噪声影响人口数量增加较多。2类区二级评价(3) 生态环境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 19-2011):依据项目影响区域的生态敏感性和评价项目的工程占地(含水域)范围,将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如表5所示。表5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表 影响区域生态敏感性工程占地(水域)范围面积20km2或长度100km面积2km220km2或长度50km100km面积2km2或长度50km特殊生态敏感区一级一级一级重要生态敏区一级二级三级一般区域二级三级三级工程不涉及特殊及重要生态敏感区,元梁山风电场升压站项目占地面积约13064m2,远小于2km2,确定本项目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4) 水环境元梁山风电场升压站项目施工与运营期会产生少量的生活污水,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排入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后的污水用于站内及风电场绿化,不外排,不会对周边水环境产生影响。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2.3-93),本项目环评不进行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评价等级低于三级,因此本项目对水环境影响仅进行简要分析。2、评价范围(1) 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工程(HJ 24-2014)的电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规定以及本项目电压等级确定评价范围。根据这一原则和本项目特点,将评价范围作如下规定:元梁山风电场升压站项目:升压站围墙外30m范围区域。(2) 噪声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 2.4-2009),对于以固定声源为主的建设项目(如工厂、港口、施工工地、铁路站场等),一般以项目边界向外200m为评价范围,可满足一级评价的要求;二级、三级评价范围可根据项目所在区域的声环境功能区类别、相邻区域的声环境功能区类别及噪声敏感目标等实际情况适当缩小。元梁山风电场升压站项目:升压站围墙外200m范围内区域。(3) 生态环境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 19-2011):“生态影响评价应能够充分体现生态完整性,涵盖评价项目全部活动的直接影响区域和间接影响区域。评价工作范围应依据评价项目对生态因子的影响方式、影响程度和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关系确定”。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工程(HJ 24-2014)中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变电站、换流站、开关站、串补站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站场围墙外500m。根据这一原则和本项目特点,将评价范围作如下规定:元梁山风电场升压站项目:升压站围墙外500m范围内区域,重点评价工程扰动区域。3、环境保护目标经现场调查,元梁山风电场升压站站址周边现状为黄土梁、荒漠,站址区域较为开阔,工程评价范围内无居民区等环境敏感点。本项目在选择升压站站址时,为了既保证工程质量,又保证工程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最小,就选址用地问题,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对工程区域地方国土资源局、发改委等部门进行了工程汇报、征询意见、调查收资等工作,并根据相关部门的意见对工程站址进行优化,避让了相关环境敏感区。通过资料收集分析及现场踏勘,本升压站项目评价范围内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天然林、森林公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域,也没有噪声环境和电磁环境的居民保护目标。项目现状照片升压站门口升压站主变升压站110kV构架区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主要环境问题为电磁影响、噪声影响及扬尘。由于110kV升压站现已建成并投入试运行,存在电磁影响和噪声影响。通过现状监测数据可知,110kV升压站厂界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中2类标准限值的要求;工频电场强度和工频磁感应强度均低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中频率为50Hz的电场、磁场公众曝露控制限值,即以4000V/m作为公众曝露工频电场强度限值,以100mT作为公众曝露工频磁感应强度限值。综上所述,本项目环境现状基本符合国家标准。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1、地理位置靖边县位于陕西省北部偏西、榆林市西南部,地处鄂尔多斯台地南缘与黄土高原北端的过渡地带、毛乌素沙漠南缘、无定河上游,地跨长城南北。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08°17109°20,北纬36°5838°03。东与本省横山县相邻,南与子长县,安塞县、志丹县、吴旗县相连,西与定边县相毗,北与内蒙古鄂托克前旗、乌审旗接壤。县城距榆林市184km,全县面积5088km2。大唐新能源陕西靖边元梁山风电场位于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元梁山风电场升压站位于元梁山风电场的西南侧。2、地形、地貌、地质靖边县位于陕西省北部偏西、榆林市西南120km处,地处无定河上游、毛乌素沙漠南缘,地跨长城南北。全县呈菱形状,南北长为116.2km,东西宽为91.3km,总土地面积5088km2,地势南高北低,按地形地貌分为三个区域,即北部风沙草滩区,地势平缓;中部黄土梁峁涧区,谷坡平缓;南部丘陵沟壑区,山梁起伏,沟壑纵横,河谷狭窄,分别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本项目所在区域地貌单元为黄土梁峁涧地区,梁缓涧宽,梁峁涧发育有较平坦的封闭或半封闭涧地。本项目所在区域地质构造单元上属华北地台的鄂尔多斯台斜、陕北台凹的中北部,隶属华北板块中的鄂尔多斯晚古生代中新生代上迭式盆地,是由周缘河套、渭河、银川及山西断陷带所围限的相对构造稳定区。第四系下伏的基岩构造型式主要表现为断裂构造,中生代地层单斜缓倾,褶皱构造不发育,具地台构造特征。由于本区黄土广覆,断裂在地表的迹象和证据较少,主要根据水系变化、沟壑深切、航磁异常及影像特征等综合分析推断。据遥感地质调查,区内主要断裂均为隐伏状的基底断裂,对工程建设的影响甚微。3、气候、气象靖边县所处地区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变化明显,年平均气温7.8,极端最高气温36.4,极端最低气温-28.5,昼夜温差大。年平均降水395.4mm,主要集中在7、8、9月份,无霜期120天左右。本项目所在区域位于靖边县东南部,地处陕北高原。年平均风速2.3m/s,大风5.8天,主要出现在3-5月,最大风速24.0m/s。风电场区域主导风向为NW,次主导风向为WNW。4、河流、水系靖边县是中国138个水土保持重点县之一,县境内河流均属于黄河水系,较大的河流有8条,多发源于靖边县南部白于山区,白于山分水岭以北有红柳河、芦河、大理河、黑河、圪垌河,分水岭以南有周河、杏子河、秀延河。流域面积为4354km,占全县总面积的85.6%。2007年陕西省地矿局908大队勘测,探明靖边县储水总量为3.53亿m3,可利用总量为2.18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总量为1.23亿m3,可利用量为0.6亿m3;地下水资源储量为2.83亿m3,其中可开采量为1.58亿m3。目前共有各类中小型水库35座,淤地坝1075座,总库容量10亿m3,居陕西省第一位。本项目距离最近的常胜湾水库3.35km以上,工程建设不会对水库造成影响。5、生态资源截至2013年,靖边县林业用地470万亩,育苗面积2万亩。以灌木为主的森林覆盖率达37.34%,活立木蓄积量105.6万m3。乔灌木树种达27科37属54种,陆生野生动物达30种,两栖类动物达10余种,中国林蛙、荒漠猫、石貂等重点保护动物均有分布。湿地生态系统发达,金鸡沙湿地、芦河湿地、海则滩湿地已被列入第一批陕西省重要湿地保护名录。本项目所在区域地表植物稀少,以耐碱、耐湿的矮生草本植物为主,无珍稀濒危保护动植物,因此对当地生态资源影响较小。6、矿产资源靖边县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以靖边为中心的陕甘宁盆地中部天然气田控制面积4300km2,控制储量3200亿m3,属世界级整装大气田。在气田的开发利用方面,年净化能力50亿m3的中国最大的天然气净化厂已投入营运,靖边至北京、西安、银川的输气管线已建成投运,是“西气东输”的重要枢纽。靖边南部山区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已探明储量约在1亿吨以上。到2010年11月止,全县石油年产能达300多万吨,境内有年加工原油150万吨的榆林炼油厂。县境内北部煤炭资源分布面积广,煤层厚,储量大,是神府煤田连接部分,已探明优质煤储量达35亿吨,具有重要的开采价值,煤炭资源的勘探开发工作已启动。本项目占地面积较小,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可知工程区域内无稀有矿产资源,工程建设不会对当地矿产资源造成影响。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1、人口与行政区划靖边县辖16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214个行政村,5个社区,总户数10.37万户,总人口34.4万人,农业人口29.53万人,常住人口36.32万人。2、社会经济概况2014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28.19亿元,增长9.3%;财政总收入100亿元,增长12.4%;地方财政收入20亿元,增长18.4%;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33205元、13086元,增长10.4%和3.2%。3、交通运输靖边地区优势明显,2002年建成了中国第一条沙漠高速公路榆林至靖边高速公路,2005年靖边至定边王圈梁高速公路建成通车。G65包茂高速公路和G35青银高速公路在靖边县城交汇,穿越靖边的交通大动脉太原至中卫(银川)铁路通车运营,靖边已经成为中国县级城市少有的“旱码头”,成为中国西部交通运输的重要枢纽。本项目周边有包茂高速、G307、吴定高速、S204 等多条公路,对外交通十分便利。4、人文景观及文物古迹靖边县境内文物遗址和人文景观丰富。位于县城东北58km处无定河北岸的统万城,是东晋(公元317至420年)时匈奴贵族赫连勃勃建立的“大夏国”国都,是中国重要的古代都城遗址。虽经战乱等人为破坏和1500 多年的风雨侵蚀,但部分城垣保存完好,已被列为国家、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境内还有秦、明朝长城遗址和汉代、唐朝的古墓群。毛主席、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转战陕北时曾在小河、天赐湾、青阳岔生活战斗了46个日夜,至今革命前辈的旧居保存完好。本项目距离小河会议遗址约4.6km,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无人文景观及文物古迹等。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一、环境质量现状本项目位于榆林市靖边县,属于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处靖边县中部黄土梁峁涧区,所处区域人烟稀少,无工业污染源。站址周边植被稀少,现状为荒漠。二、环境问题1、声环境由于升压站布置于黄土梁峁上,远离村庄居民点,本项目无环境保护目标,仅在升压站厂界四周布设监测点。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工程(HJ 24-2014)中规定,站址的布点方式以围墙四周均匀布点监测为主,如新建站址附近无其他电磁设施,则布点可简化,视情况在围墙四周布点或仅在站址中心布点监测;若运行后尚未进行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则应以围墙四周均匀布点监测为主。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工程(HJ 24-2014)规定,在站址四周共布设8个现状监测点,每一侧分别布设2个监测点,本项目环境现状监测点示意图见图6。2015年12月11日,西北电力节能监测中心对110kV升压站周围声环境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见表6。图6 监测点位示意图表6 升压站厂界噪声监测结果测点监测位置测量值(dB(A)昼间夜间1升压站南侧东段41.539.12升压站南侧西段41.939.23升压站西侧南段41.839.94升压站西侧北段40.640.25升压站北侧西段42.640.36升压站北侧东段42.740.67升压站东侧北段42.239.48升压站东侧南段40.839.8由监测结果可知,元梁山风电场110kV升压站四周噪声昼间为40.642.7dB(A),夜间为39.140.6dB(A),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中2类标准限值的要求。2、电磁环境2015年12月11日,西北电力节能监测中心对110kV升压站周围进行了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环境现状监测,监测结果见表7。表7 本项目所在区域工频电磁场(1.5m)监测结果测点监测位置工频电场强度(V/m)工频磁感应强度(mT)1升压站南侧东段0.3100.1362升压站南侧西段0.3480.1363升压站西侧南段18.630.1234升压站西侧北段13.230.1595升压站北侧西段39.530.2986升压站北侧东段45.830.3577升压站东侧北段1.5040.1648升压站东侧南段0.8340.131监测结果表明,本项目所在区域的工频电场强度为0.31045.83V/m,工频磁感应强度为0.1230.357mT,均低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中频率为50Hz的电场、磁场公众曝露控制限值,即以4000V/m作为工频电场强度控制限值、以100T作为工频磁感应强度控制限值。3、生态环境根据陕西省生态功能区划,本项目所在区域的生态功能属于神榆横沙漠化控制生态亚区。该区域包括横山县北部,榆阳区西南部,靖边县东部地区。本项目区域内无原生植物和保护动物,地表植物稀少,以耐碱、耐湿的矮生草本植物为主,例如:沙蒿灌丛、草原沙地锦鸡儿、柽柳、羊草及围沙植被等,覆盖率低。根据现场调查站址区域评价范围内无工业污染源,植被稀少,主要为荒草;评价区内野生动物组成简单,种类较少,主要以长爪沙土鼠、跳鼠等啮齿类为主,其它常见动物有野兔、松鼠、麻雀和喜鹊等。目前升压站已建成并投入试运行,升压站周边生态环境基本恢复。4、监测质量保证4.1监测仪器1)工频电磁场测试仪器型 号:PMM8053A型工频电磁场测试仪测量范围:电场0.01V/m100kV/m,磁场:1nT10mT频率范围:5Hz100kHz仪器编号:242WM40211/142WK30603计量检定证书编号:XDdj2015-3716有 效 期:2015.10.262016.10.252)噪声测量仪型 号:2250型声级计测量范围:25135 dB(A)仪器编号:2579832计量检定证书编号:ZS20151491J有 效 期:2015.10.82016.10.74.2 监测质量保证1)监测单位:西北电力节能监测中心2)人员及数据保证:监测人员持证上岗、监测数据及报告三级审核。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2、声环境质量评价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中2类;3、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类水域标准;地下水质量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类标准。4、生态环境评价执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二级标准和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GB 9137-88)。污染物排放标准1、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中2类声环境功能区标准;施工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2011)。2、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表2中二级标准;3、一般工业固废排放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9-2001)中有关要求;危险废物贮存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7-2001)有关规定。4、项目污、废水禁止排放;5、电磁环境标准执行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中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即频率50Hz的工频电场强度控制限值为4000V/m和工频磁感应强度控制限值为100mT。总量控制指标本项目不存在总量控制问题。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工艺流程简述:升压站施工期:升压站项目施工主要包括施工准备、设备安装调试、施工清理等环节。升压站施工工艺及产污环节见图7。图7 升压站施工期工艺流程及环境影响示意图升压站运行期:工频电场、工频磁场、设备噪声、事故废油110kV配电装置110kV电网35kV配电装置35kV电网110kV主变压器综合楼生活废水、垃圾图8 升压站运行期工艺流程及环境影响示意图主要污染工序:一、施工期1、施工期扬尘施工扬尘主要来自白灰、水泥、沙子、石方、砖等建筑材料的现场搬运及堆放扬尘;施工垃圾的清理及堆放扬尘;人来车往造成的现场道路扬尘。2、施工期废水施工期废水污染源包括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和施工本身产生的废水,施工废水主要包括结构阶段混凝土养护排水,以及各种车辆冲洗水。3、施工期噪声施工期噪声主要来源于包括施工现场的各类机械设备和物料运输的交通噪声。施工场地噪声主要是施工机械设备噪声、物料装卸碰撞噪声及施工人员的活动噪声。物料运输的交通噪声主要是各施工阶段物料运输车辆引起的噪声。4、施工期固体废弃物施工期固体废弃物主要为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施工渣土及损坏或废弃的各种建筑装修材料。施工中将产生一定的生活垃圾,按每日每人产生1kg垃圾计,本段工程期每天最多将产生50kg生活垃圾。生活垃圾运到市政部门指定位置统一处置。二、运营期1、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升压站运行时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电压和电流互感器、架空出线及连接的架空连线等这些暴露在空间的带电导体上的电荷和导体内的电流在升压站内产生工频电场和工频磁场。2、噪声升压站运行时,变压器铁芯产生电磁噪声,同时冷却风机也产生噪声;断路器、互感器、母线等由于表面场强的存在而形成电晕放电,电晕会发出人可听到的噪声。3、废水工程运营期产生的废水污染物主要为值守人员生活污水。升压站包含主控楼和综合生活楼,本项目评价范围内综合楼常驻办公人员12人,生活污水产生量按12人计,产生量为2.5m3/d。在升压站内设有化粪池一座、事故油池一座和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一套。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排入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后的污水用于站内及风电场绿化,不外排,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4、固体废物工程运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值守人员生活垃圾和变压器废油。(1)生活垃圾:人员配备按12人计,则升压站的生活垃圾产生量约2.16t/a。站区内设带盖的垃圾箱,生活垃圾运到市政部门指定位置统一处置。(2)变压器废油:变压器为了绝缘和冷却的需要,装有矿物绝缘油即变压器油,变压器在事故和检修过程中可能有废油的渗漏。在站区设有事故油池,变压器废油先收集到事故油池进行油水分离,然后将废油交有资质的单位收集处理。因此,工程运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不会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较大影响。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内容类型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称处理前产生浓度及产生量(单位)排放浓度及排放量(单位)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值班人员生活污水生活污水2.5m3/d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排入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后的污水用于站内及风电场绿化,不外排。固体废物设备检修、事故排油等非正常工况下所产生的变压器废油废油根据设备具体检修情况及非正常工况产生量不定。废油属于危险废弃物,统一收集并交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值班人员生活垃圾生活垃圾2.16t/a站区内设带盖的垃圾箱,生活垃圾运到市政部门指定位置统一处置。噪声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中2类声环境功能区标准。随着距离的增大,噪声衰减很快。电磁升压站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公众曝露:4000V/m,公众曝露:100T。主要生态影响1、施工期本项目位于榆林市靖边县境内,主要工程规模为一座升压站和相应配套设施,占地约为13064m2,占地类型为风电场内的建设用地。工程施工时,会破坏少量地表植被,引起噪声、扬尘等问题。升压站项目施工已经结束,工程施工完毕后及时恢复了站区外植被,增加植被覆盖率。经现场勘察,植被恢复较好,对当地生态影响较小。2、运营期工程建成运行后升压站对生态环境基本无影响,总体来说,本项目的建设和运行对当地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由于本项目已经完工,现场调查时升压站已经投入试运行。调查表明施工单位严格落实了施工期各项生态保护措施,施工范围控制在施工场地内,未破坏周边植被。施工便道尽量利用已有道路,新建便道在使用完成后及时进行了恢复,临时占地现已恢复原状。根据现场调查,本项目所在区域地表植物稀少,以耐碱、耐湿的矮生草本植物为主,植被基本恢复原貌,生长良好。基本未对当地自然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等产生影响。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1、声环境影响分析升压站的可听噪声主要是变压器等高压电器设备运行时所产生的电磁噪声,以及变压器通风冷却用的小型风机所产生的机械动力噪声,以中低频噪声为主,声压级一般在65dB(A)。本期工程中,新建元梁山风电场110kV升压站,主变容量1×50MVA,考虑到运行期会由于电晕产生一定噪声,故对升压站运行期后的噪声进行监测,其监测结果见表6。由表6可知,本项目升压站四周昼间噪声值为40.642.7dB(A),夜间噪声值为39.140.6dB(A),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2类标准限值的要求,即昼间60 dB(A),夜间50 dB(A)。2、电磁环境影响分析元梁山风电场110kV升压站新建一台50MVA变压器,由于升压站已经建成,并投入试运行,现状监测情况即为升压站运营期状况。监测时升压站运行工况如表8所示。表8 本项目监测时气象条件及运行参数气象条件天气气温()湿度(%)风速(m/s)阴-378<3.4运行工况电压(kV)电流(A)有功(MW)无功(MVar)116.5334.92-7.410.76对已试运行的元梁山风电场110kV升压站站址四周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进行现场监测,测试高度均采用距地面1.5m的测试值,工频电场强度和工频磁感应强度监测选择距变电站围墙外5m处。110kV升压站监测点位布设见图6,其监测结果见表7。由表7可以看出,元梁山风电场110kV升压站站址四周距地面1.5m处工频电场强度为0.31045.83V/m,工频磁感应强度范围为0.1230.357mT,均低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频率为50Hz的电场、磁场公众曝露控制限值,即以4000V/m作为工频电场强度控制限值,以100T作为工频磁感应强度控制限值。3、水环境影响分析新建元梁山风电场110kV升压站内包含风电场工作人员的生活楼,运行期间会产生少量生活污水,约为2.5m3/d,站内产生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排入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后的污水用于站内及风电场绿化,不外排。升压站内含油污水主要为设备检修、事故排油等非正常工况产生的污水,水量很小。根据DL/T573-95电力变压器检修导则规定,一般在投入运行后的5年内和以后每间隔10年大修一次,其中包括油箱及附件的检修、变压器油的处理或换油、清扫油箱并进行喷涂油漆等内容。站内设有事故油池、变压器下设有油坑,坑内一般铺设卵石层,其厚度不小于250mm,卵石直径约3050mm,有经常保持完好状态的排水设施。综上所述,升压站在运营期对所在区域水环境影响基本不产生影响。4、固体废物影响分析元梁山风电场升压站项目在运营期间主要固体废物来源于综合楼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综合楼办公人员配备按12人计,则升压站的生活垃圾产生量约2.16t/a。站区内设垃圾箱,生活垃圾运到市政部门指定位置统一处置。变电站内容变压器废油主要为设备检修、事故排油等非正常工况产生的废油。根据DL/T 573-95电力变压器检修导则规定,一般在投入运行后的5年内和以后每间隔10年大修一次,其中包括油箱及附件的检修、变压器油的处理或换油、清扫油箱并进行喷涂油漆等内容。升压站内设有50m3事故油池(其尺寸按总容油量的60%设计)、变压器下设有油坑(其尺寸为一般较变压器外廓尺寸相应增大1m),坑内一般铺设卵石层,四周设有排油槽并与事故油池相连,废油由有资质单位回收处理。综上所述,升压站项目在运营期固体废物对周边环境基本不产生影响。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内容类型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称防治措施预期治理效果大气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