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地理(2).ppt
国际贸易地理International Trade Geography,主讲人:阮骐时间:Spring,2008地点:城市学院9号楼,Characteristic for this course,Interesting This course studies on the basic international knowledge from the point of geography.Easy for reading This course only introduce the basic outline.,Characteristic for this course,Need some knowledge background or at least some interest.You have known the world shape.Introduce a good software can help you know the world shape.E.g.Google-earthUseful This course can help us understand many things,esp.some important countries in the world.,Arrangement for the teaching,This course will be divided into two part.The first part is the macro knowledge.The teacher will be in charge of introducing.The another part is micro knowledge by region.We will study some important countries in world.This part will depend on you.We can divide into 15 groups.Each group will be assigned to find the information about a country and then share with us.,Reference,1、竺仙如 国际贸易地理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俞坤一 马翠媛 新编世界经济贸易地理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3、中国国家地理 4、National Geographic 5、Discovery Channel6、大国崛起记录片,前 言,国际经贸地理的产生与发展 早期世界政治经济地理面貌与国际贸易的发生,发展 人类第一次进行国际贸易的历史可追溯到部落崩溃奴隶社会兴起之初的年代。奴隶制时代奴隶和奢侈品 贸易中心:奴隶制国家大都市 West 腓尼基,伽太基 古希腊,古罗马 East 殷商王朝,Continue,二.国际贸易是随着世界政治经济地图的变化逐渐发展的,主要分成三个阶段:1、15世纪末伟大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近代国际贸易的序幕;2、18世纪末产业革命使世界进入了现代国际贸易的时代;3、二战后,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革命各国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国际贸易大发展。,Continue,国际贸易的产生原因及过程:生产的进步阶级和私有制国家形成使人们由最初的物物交换发展成为集团之间的贸易:最终越出国界,发展成国家之间的贸易。,第一章 绪论,一.国际经济贸易地理的研究对象 国际经济贸易地理就是研究世界上个国家(包括国家集团)、各地区商品生产的地域分工和交换的地理分布与地理格局的特征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学科 贸易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及商品流通的规律和特点的关系。,Continue,1、分析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地理条件对国际经济贸易所起的作用,这是最基本的因素。,2、国际经济贸易地理研究的核心和重点是国际贸易地理分布、地理格局。因为国际商品的流向和流量及结构的变化是和其生产力发展水平紧密联系的。,Continue,二.国际经济贸易地理的学科属性:肯定的讲国际经济贸易地理属于综合性的学科(边缘学科)。地理学科和经济学科的关系上既是自然地理、区域地理、经济地理的分支又是国际贸易的分支。但国际贸易是以地理为基础。,Continue,三.国贸地理的研究内容(一)影响国际经济贸易的诸因素 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人口及劳动力发展的素质、社会综合经济基础的发展等。,Continue,(二)对进出口商品结构的研究 进出口商品是对外贸易的物质基础,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实力、技术水平和商品竞争力大小的标志,所以对商品的种类、流向、流量的地理研究是国际贸易地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如:我国改革开放后国际交往不断扩大,对外贸易越来越突出,地位不断提高。1978年中国对外贸易额206亿美元,2006年超过1.7万亿美元,从世界第32位提高到世界第三位。贸易地区从近邻扩大到五大洲的每一个角落。,按综合国力划分可把世界分成:1、超级大国 2、发达国家 3、发展中国家 根据世界银行公布2005年全球80%的国民生产总值集中在13%的世界人口中,其中主要是北美、欧洲和日本。世界富有国家的人均收入平均为30480美元。,(三)国际贸易地理分布、地区差异和地区格局的研究,Continue,四.国贸地理的基本任务三大任务 1.文化教育 2.理论研究 3.实践应用,Continue,五、国贸地理的学习和研究方法1、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2、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定性分析3、数理统计法定量分析4、地图法养成正确读地图的习惯5、计算机模拟法数据的积累和模型的建立6、实地考察法旅游是一种很好的方式,Continue,六、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1、防止“地理环境决定论”和“人定胜天论”2、正确处理时间和空间的关系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4、正确处理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关系,第二章 自然和人文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第一节 自然环境与国际贸易 自然环境是指由地形、气候、河流和湖泊、动物和植物土壤和矿藏等自然要素组成的一个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一、地理位置和疆域1、位置a、划分:经纬位置;经济地理位置;政治地理位置。b、前者属于科学范畴;后两者属于社会历史范畴2、疆域海陆兼备国家;内陆国;岛国,二.地形与气候,(一)地形1地形分类陆地地形:平原、高原、山脉、丘陵和盘地海底地形:大陆架、大陆棚、大陆坡、海沟和洋底2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多样的地形发展多种经营(2)独特的地形发展旅游业(3)盆地、洼地对环境的影响(4)海底大陆架对经济的重要作用(5)高山地带火山地震频繁地热资源丰富(6)气候的垂直变化,可以发展垂直型农业,Continue,(二)气候1.气候分类类型:热带气候、亚热带气候、温带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地域性: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季节性:气温、降水、风向2.气候对人类经济贸易活动的影响(1)气候类型的多样性、空间分布的地域性和时间变化的季节性使得农作物的生长具有多样性、地域性和季节性。(2)气候的差异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和价格。(3)气候的差异影响着居民的消费习惯。(4)灾害性气候直接影响着国际贸易正常运行。(5)气候影响对外贸易中商品的包装、储存和运输。(6)适宜性气候可成为一种资源,为人类的经贸活动获得更大的效益。,三.河流和湖泊,1、水资源与国际贸易 世界海洋占地球总面积的71%,但真正能利用的水只有2.7%。它们存在于江、河、湖及冰川高山和地下水中。,Continue,世界各大洲水资源概况:亚洲地形总的特点是:1、山高水长、河流众多,水资源极其丰富。2、内流区域面积广大。欧洲河流特点:1、河网密布、水量较大。2、通航里程较长。,Continue,非洲河流特点:多峡谷、急流、瀑布水利资源丰富,但由于高原地形不利于航行。美洲河流特点:1、流程长 2、流域面积广 3、水量大。,Continue,2、河流和湖泊的功能(1)航行功能:长江、尼罗河、密西西比河、亚马孙河、伏尔加河、多瑙河、莱茵河、圣劳伦斯河欧洲河流总体运用较到位,尤其是莱因-美因-多瑙河的沟通,促进了欧盟及国际贸易的发展。(2)灌溉功能:中国的三峡、埃及的阿斯旺水坝、巴基斯坦的曼格拉大坝、乌兹别克斯坦的土库曼大运河、美国的田纳西河水利枢纽工程(3)发电功能:三峡、葛洲坝、美国的胡佛水电站、大古利水电站、俄罗斯的克拉斯诺雅尔斯水电站、巴西和巴拉圭的伊泰普水电站从整个世界的水电资源的分布和开发来看不均匀;中国、俄罗斯、美国、巴西、刚果五国水能蕴藏量就占世界一半。我国仅开发5.5%,潜力还很大。,Continue,2.矿产资源与国际贸易 矿产资源的储量,规格,品种,地理分布,组合结构,不仅严重影响着一个国家与地区的经贸活动,而且强烈地影响着整个世界的国际分工,商品交往,货物流向,贸易格局和贸易运输等。(1)波斯湾地区石油王国(oil empire)(2)美国,俄罗斯,(1)各地经纬位置不同必须注意其商品流向,才能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2)海陆位置的不同直接影响国际贸易的发展(3)经济地理位置的变化,会使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产业结构和布局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国际贸易。(4)地理位置的优劣影响经济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与转移。(5)政治地理位置更直接影响对外贸易。,四.地理位置与国际贸易,第二节 人文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人文地理环境,是指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自身所创造的全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是一种“软环境”对外贸工作尤其重要 人文地理环境范畴:(1)国家(2)居民(3)宗教和风俗(4)法律(5)语言,Continue,一、国家政治因素对世界经济贸易影响最直接、最深刻的因素1、分类(一)按政治地位和作用可分成:a、第一世界-美国 b、第二世界-发达国家 c、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一般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二)按经济制度可把世界分成:a、计划经济国家 b、市场经济国家 c、转轨经济国家,Continue,(三)按综合国力划分可把世界分成:a、超级大国 b、发达国家 c、发展中国家 根据世界银行公布2005年全球80%的国民生产总值集中在16%的世界人口中,其中主要是北美、欧洲和日本。世界富有国家的人均收入平均为30480美元。,2007年世界GDP前八强,Continue,发展中国家:面积占世界60%,人口占世界80%,总体上是资源丰富、位置重要、人口众多、潜力重大。尤其是石油、热带经济作物即稀有矿物资源非常丰富。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2006年所有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收入为1650美元。分配不均,大体分成四类:1、高收入的石油输出国 2、中等收入的新工业化国家 3、经济正在转型(正腾飞)国家 4、最不发达的低收入国家,Continue,据世界银行公布的2003年占世界人口63%的贫穷国家已达67个。他们的国民生产总值之和占全球国民生产总值的6%,生活在绝对贫困线以下的人口高达17亿。全球最穷的十国为;1、卢旺达2、埃塞俄比亚3、刚果4、塞拉利昂5、布隆迪6、几内亚比绍7、尼日尔8、厄立特里亚9、尼泊尔10、莫桑比克,Continue,2、各种类型国家对世界经济贸易格局的影响(1)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由于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占绝对优势,他们仍然利用自己垄断地位力图维持旧的国际经济秩序,谋取单方面利益。表现在:a、利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制定和推行有利于发达国家的条约和协议,如有反对轻者制裁,重者军事干涉。b、通过贷款附加种种政治和经济条件以达到干涉其内政和控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目的。,Continue,c、利用世界贸易组织的某些条款,对内加强立法,加强管理贸易。对外推行贸易自由化,使其产品顺利打入发展中国家市场。d、积极组建地区性组织,对内实行一体化,对外实行贸易保护。e、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实行单边主义,对自己有利的就实行,不利的就拒绝。,Continue,(2)发展中国家在新形势下,加强合作,对加速发展和提高发展中国家的应变能力以迎接全球化和自由化的挑战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发展中国家在平等、团结、互补和发展的原则基础上加强合作,使其经济融于世界经济。应采取的措施:a、在国内采取经济保护,并对外国企业进行监督、限制、大力发展自己的产业结构,充分利用本国自然资源行使主权。,Continue,b、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市场上争取主动权,采取一致的行动,打破国际垄断资本对世界市场和价格的垄断,从而保证其原料和初级产品的价格取得重要成果。c、要求国际金融组织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的基金,放宽贷款的条件,从而使其国际货币金融制度得到改革。d、要求联合国及国际组织减免其债务,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大的帮助。e、发展中国家组成地区性经贸集团,以保护本地区资源、稳定能源和原材料的产品价格,保护本国市场,提高本地产品的竞争力。,Continue,目前的主要组织:万隆亚非会议、不结盟运动、七十七国集团、阿拉伯马格里布联盟、非洲统一组织、中部非洲经济共同体、中美洲民主共同体、南锥体(又称南方共同市场)、石油输出国组织等。,Continue,3、二战以来,“和平与发展”为世界的潮流 特征:“地区经济一体化”(Local Economy Integration)和“经济全球化”(Globolization)欧盟(EU European Union)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 North America Free Trade Area)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 Asia 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世界贸易组织(WTO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欧佩克(OPEC 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Continue,二、居民全世界65亿人口1、世界人口状况(1)世界人口分配不均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为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俄罗斯、巴基斯坦、日本、孟加拉、尼日利亚。人口小国:加拿大(3140万)、帕劳(2万)、摩纳哥(3.2万),Continue,六大洲人口分布 单位:亿,Continue,(2)人口增长过快世界人口的增长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a、史前时期增长缓慢b、资本主义时代飞速增长世界每增加10亿人口所需的时间:,Continue,(3)城市人口所占比例不断增加 主要原因是产业不断调整,第三产业比例不断上升成为一个国家的主体产业的结果。目前城市人口已占世界中人口的50%以上。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2%,发达国家已占73%。我国的上海市2005年人口已达1780万人,成为世界第五大城,仅次于墨西哥、圣保罗、东京、纽约。,世界大城市人口发展趋势(单位:百万),Continue,(4)、人口增长很不平衡:a、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1980年1985年,0.64%;1988年,0.5%从2000年的12亿,50年后预计维持为12亿,其中德国、日本、俄国人口下降。b、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1980年1985年,2.01%;1988年,2.1%从2000年的48 亿,50年后预计增为78亿两个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同时也是世界上贫穷人口最多的地区:南亚 贫穷人口在19872005年增加了5000万,达到6亿非洲 贫穷人口在19872003年增加了6500万,达到3.5亿,Continue,(5)、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老龄化”:根据联合国的规定,65岁以上老年人占全国人口的10%以上者为老龄化国家或城市。根据联合国的分析:21世纪为老龄化时代。,Continue,(6)、世界人口的分布亚洲、欧洲人口最多,约40亿多,占75以上,人口密度也最多;大洋洲人口最少,约2700万多,约占0.5%,人口密度最小。二次大战后,国际人口流动趋势:发展中国家 西欧、北美、大洋洲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三大人口密集区:(1)、东亚、南亚以及东南亚 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岛、东南亚、中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北海道除外)。(2)、西欧 利物浦汉堡巴塞尔巴黎 这一四边形范围内 6亿多人口,伦敦达1千多万(3)、北美洲的大西洋沿岸及五大湖地区。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东南,1亿多人口 纽约1500万,Continue,2、世界的种族和民族:种族:依据肤色来划分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的共同体。世界上有2000多个民族。人口在1亿以上的民族有汉族、印度斯坦族、美利坚族、俄罗斯族、孟加拉族、大和族、巴西族。各个民族有着自己不同的风俗习惯。,Continue,三、宗教和风俗1、宗教宗教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作用和影响比较大 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 基督教人数最多,势力范围最广,宗教势力最强。佛教形成的时间最早。伊斯兰教的教派最复杂,而且自成体系并有很强的势力。,Continue,a、基督教简介基督教分成三派即天主教、东正教、新教(基督教)。基督教的经典是圣经,包括新约全书和旧约全书天主教神职人员的排列:教皇、红衣主教、大主教、主教、神甫。现任教皇约瑟夫拉青格,为罗马天主教的第265任教皇。基督教的重要礼仪是进行洗礼和圣餐等圣事。斋期为星期五和圣诞节的前一天。(七礼:圣洗、坚持、告解、圣体、终傅、神品和婚配)主要节日:圣诞节 复活节 狂欢节,Continue,b、佛教简介大传佛教、小传佛教 因果报应合十礼 顶礼注意:(1)、头是神圣的,脚是低下的,不可随便摸头,不可用脚指东西。(2)、僧侣不吃荤腥,荤指大蒜大葱等气味浓烈,刺激性强的东西,腥指鱼和肉等食品。(3)、佛像是神圣的,佛寺历来被教徒视为清净的圣地,注意整洁。历史上到山门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严禁带一切荤腥的东西入寺。(4)、东南亚的僧侣过午不食、不予不取。节日 佛诞节(浴佛节、花节、泼水节)成道节,Continue,c、伊斯兰教分成两派:逊尼派和什叶派经典:可兰经或译为古兰经伊斯兰教的三大朝圣中心:麦加、麦地那、耶路撒冷。麦加的清真寺为世界上最大的清真寺。总面积16万平方米,能同时容纳30万人做祈祷。每年10月底11月初在麦加举行朝圣大典。伊斯兰教的主要节日:开斋节 古尔邦节(宰牲节)圣纪节,Continue,2、风俗风俗习惯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在长期生活实践和社会交往中所形成的礼仪形式、爱好和禁忌、节假日等约定俗成的风气和习惯。具有多样性、稳定性和广泛性特点从事外贸工作要特别注意外商的爱好和禁忌,Continue,四、法律法律的确定性和强制性,直接影响了对外贸易。1、加入WTO后,我国政府和企业都必须严格遵守国际约定。如“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2、善于利用我国发展中国家的身份,为我国产品的出口争取更多利益。3、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有礼有节的解决某些发达国家对我国实施的不公平贸易。如反倾销,反补贴。4、应重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5、完善我国国内的法律体系,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公平有序的环境。,Continue,五、世界主要语言语言:世界上使用语言最多的13种有汉语、英语、俄语、西班牙语、日语、法语、阿拉伯语、德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印度斯坦语、孟加拉语、印度尼西亚语等。汉语、英语、俄语、西班牙语、法语、阿拉伯语等六种语言为联合国的正式语言和工作语言。,Continue,六、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第三次科技革命:二战后以新能源、新材料、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生物工程和海洋工程为代表的科技大发展。科技对国际贸易作用:1、市场扩大。2、促进产业结构调整。3、“创造性毁灭”。4、制成品在贸易中比重上升。5、降低成本。,第三章 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和转移,从历史考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先形成的地区是在欧洲,因此世界贸易中心首先在欧洲形成。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断的提高,国际贸易中心由区域贸易中心向世界贸易中心发展。第一节 产业革命前的区域贸易中心奴隶制社会:四大文明古国封建社会:东方: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 西方:欧洲区域贸易的发展是在欧洲封建社会鼎盛时期即11-15世纪随着商业城际之间和国际间的集市贸易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Continue,1、佛兰德尔毛纺织手工业中心“香槟集市”当时较为典型的具有全欧洲意义的最大的集市贸易中心。这个集市贸易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区域贸易中心的形成,这个中心就是位于比利时西南部的佛兰德尔、德国北部的汉萨同盟地域和意大利北部的威尼斯、热那亚和佛罗伦萨。2、汉萨同盟德国北部3、意大利北部的威尼斯、佛罗伦萨、热那亚、米兰形成了以地中海沿岸为中心的世界贸易中心,第二节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和世界贸易中心的产生,一、地理大发现1、1487年巴托罗缪迪亚士到达非洲好望角2、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3、1497年达伽马新航路的发现4、1519年-1522年麦哲伦的环球航行,Continue,地理大发现对国际贸易影响:第一、地理大发现促使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使欧洲获取了发展资本主义生产的大量货币资本和工业原料。第二、地理大发现结束了新旧大陆之间相互隔绝彼此孤立发展的局面,扩大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有助于资本主义统一市场的形成。第三、地理大发现促进了新旧大陆之间生产要素之间的流动。第四、地理大发现后,地中海沿岸的贸易地位日益下降,原来经济还十分落后的大西洋沿岸的西、葡、荷、比、英、法处于欧洲去非洲的海上交通要道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到迅速的发展。因此,世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向大西洋沿岸转移。,Continue,二、第一次产业革命 产业革命首先是从纺织业开始的,主要标志是1733年英国兰开夏的钟表匠发明了飞梭;1764年珍尼纺纱机(带动纱锭越来越多);1769年水利纺纱机的发明和运用(极大的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织布的效率);1776年瓦特发明了蒸汽机;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制造了世界第一艘轮船,英国仿造成功并大规模的使用;1814年英国人斯蒂芬逊发明了蒸汽机车,使得陆上运输进入铁路时代;1825年英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铁路。至19世纪40年代,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机器大工业占优势的国家。意义:一次产业革命后,地中海的优势失去了欧亚中心的地位,而大西洋沿岸的英法西葡荷成为世界贸易最发达的地区。,Continue,三、第二次产业革命 原因:1873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使得还不太成熟的产业找到很大的打击,从而促使各国进一步提高生产率,孕育了新技术的诞生。二次科技革命首先产生于美国和德国,是从冶金技术开始的。主要标志是电和内燃机的发明、利用和新的炼钢技术。其中电和发电机的应用,导致了新能源的使用。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大大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和新兴工业部门的产生。第二次产业革命对世界贸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继英国之后,美德法都以重工业为主要国家。2、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不平衡的加剧。3、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转变。4、资本主义的生产地域体系开始形成。,Continue,四:世界贸易中心向北大西洋沿岸转移。至20世纪初,欧洲西部和美国东北部成为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地区。,第三节 亚太地区正在兴起的世界贸易中心区,原因:20世纪6090年代,日本、亚洲四小龙、东盟、中国经济的快速、持续的发展。21世纪世界经济贸易中心将向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转移 一、亚太地区的区域范围广义为太平洋沿岸国家狭义为太平洋亚洲及大洋洲。其面积占世界总面积的20%,人口18亿占世界总人口的30%。政治 经济体制上多种多样,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经济正在转轨型国家、经济落后国家。,Continue,二、亚洲成为世界贸易中的自然地理条件1、地域范围广大 自然条件多种多样2、丰富的劳动力资源3、具有丰富的海洋和陆地资源4、重要的交通位置三、亚太地区成为世界贸易中心的经济基础1、亚洲经济增长迅速 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东盟各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均在5%以上,中国达8%以上,亚洲四小龙5-7%。,Continue,2、世界经济贸易中的地位不断上升1995年亚太15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已超过美国。约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25%,其中日本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中国2000年居第七位。日本、中国、台湾成为世界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和地区。金融实力大增,东京、香港、新加坡、上海成为世界最重要的金融中心。吸引外资大大增加,1995年APEC地区引进外资已占全世界的47%。3、科技实力长足增长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宇航国和第五大原子技术国,日本的半导体、计算机存储芯片、机器人等方面已超过美国。4、产业和产品结构日趋高级化,Continue,四、亚太地区成为世界经济贸易中心的政策环境1、亚太各国都采取对外开放,鼓励出口的外向型经济政策亚洲四小龙和东盟各国改变原来实行的进口替代战略,转变为出口导向战略,鼓励出口,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2、开放市场,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主要措施有:a、降低关税 b、取消许可证和配额 c、廉价提供土地资源 d、加快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建设。3、积极推进区域或次区域、密集和非密集区域合作,充分发挥亚太各国经济互补性强这一优势。4、重视教育,大力培养本国人才和吸引外国人才5、美国把经济贸易发展的重点从大西洋沿岸转向亚洲的太平洋,Continue,五、亚太地区成为世界经贸中心所面临的挑战1、亚太各国正处于经济转轨型和调整期,因此较脆弱。2、科技力量不足,产业发展相对滞后。3、面临巨大的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巨大压力。4、全球化和一体化对发展中国家既是一种机遇又是一种挑战。,第四章 世界区域经济集团,第一节 区域集团化概述一、区域集团化的定义及其类型指地理位置相邻或相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一致性或互补性,政治文化背景具有相似性,通过政府间签订条约或协定,并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按议定的规则和程序来管理和协调彼此之间的经贸往来。对内:实行商品、资金、人员的自由流动对外:实行保护主义政策目标:提高成员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分为:全盘一体化和部门一体化;水平一体化和垂直一体化;优惠贸易安排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或经济一体化政治同盟或政治一体化 例如:EU,Continue,二、区域经济集团化形成的背景1、安全需要 例如:欧盟的前身欧洲煤钢共同体2、经济发展需要“马歇尔”计划3、科技发展的需要空中客车4、二战后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产物EU;NAFTA5、贸易保护主义的产物6、地缘经贸关系的扩展降低成本,减少摩擦和障碍7、“南南联合”以增加与发达国家谈判筹码OPEC8、EU和OPEC的表率作用,Continue,三、区域经济集团化的特点1、基于地缘关系的由小倒大2、开放与统一的结合3、从市场开始,走向国与国之间的最终融合“USE”4、集团内部以强国为主导德法“欧盟发动机”;美国5、竞争与合作的有机结合,Continue,四、区域经济集团对世界经济贸易的影响有利:1、集团内部经济贸易的快速增长2、整个世界也受益3、加快集团内部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4、提高整个集团政治地位5、有利于整个世界的政治稳定防止地区性霸权的产生,Continue,不利:1、妨碍国际产业分工2、加大国际贸易发展的阻力产生资源无效率配置3、破坏“南北合作”剥夺了发展中国家发展机会,使得发达国家“强者更强”;发展中国家“弱者越弱”4、使得国际经济和政治纠纷的协调难度增加,第二节 世界主要经济贸易集团概况,一、欧盟(EU)最成功区域集团1、历史欧盟一体化的措施:a、建立关税同盟b、实施共同农业政策,保护成员国的农产品市场c、建立货币同盟2、欧盟扩大后面临的挑战a、新老成员国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经济差距b、预算分配难以令所有成员满意c、新老成员国利益差距的拉开,使欧盟一体化的基础可能发生动摇d、新老成员在决策表决权发生分歧,Continue,二、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1、特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互补性联合2、历史3、其适用的原则具有推广的意义:贸易与投资自由化原则;动态发展原则;人员有限制流动原则;各国法律独立原则。4、影响:有利和不利,Continue,三、亚太经合组织(APEC)地域最广;成员国最多;最具多样性松散的联合体1、历史2、特点:开放性;渐进性和灵活性;非强制性;制度化和非制度化相结合3、成就:茂物宣言4、挑战:分散大于一致a、各成员追求目标不一样b、APEC与次区域贸易集团的关系难以协调c、成员体之间的关系和成员体与区外的双边关系的协调d、区内缺乏领导核心e、缺乏严格制度化约束f、成员体之间有矛盾,第五章 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第一节 环境与环境问题一、环境及环境与人类的关系1、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2、劳动是人类和环境相互交流的媒介3、人类能够能动的改造和利用环境二、环境问题1、资源的破坏和耗竭绿色减少;淡水的污染;矿藏的下降2、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大气;海水污染;核污染3、人口爆炸,Continue,三、对策“可持续发展”战略1、战略的提出:美国生物学家 瑞切尔卡森(Rachel Carson)Silent Spring促使全世界注意农药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1972年,UN通过人类环境宣言;1983年,UN成立“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口号;1992年,UN制定地球宪章2、内涵和目标减少耗用;抑制欲望;环保先行;鼓励循环,第二节 国际经贸活动与环境相互制约的关系,一、贸易影响环境1、有利方面a、引进外资b、进口资源c、引进高效的能源利用技术d、引进环境管理、检测和污染控制技术e、引进农业生产技术,Continue,2、不利方面a、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环境剥削”b、发展中国家“重发展,轻环保”c、发展中国家为出口对资源无节制开发d、重大工程项目论证不够,导致严重环境后果e、海上石油泄漏f、病毒更容易传播,第三节 WTO与环境保护,一、相关规定WTO相关8项规定“环境标志”制度:所谓“环境标志”是一种印刷和粘贴在产品包装上的图形,用以标明该产品不但质量合格,而且在生产、消费处置过程中,也符合环境保护要求。最早采用“环境标志”的国家是德国的“蓝色天使”制度,我国也与1993年开始实施环境标志制度。但是,虽然上诉协议或协定中的有关规定为国际贸易往来中如何保护环境提供了相应的法律依据,但这种出于环保的例外或豁免不应成为构成歧视待遇和设置贸易壁垒的理由,否则就违反了最惠国待遇的贸易准则。,Continue,二、“绿色壁垒”问题绿色壁垒是指一个国家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借口,以限制进口保护本国市场为目的,对外国商品进口设置的带有歧视性的与环保无关的贸易障碍。对技术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尤其不利我国的应对措施:ISO14000认证(1)政府层面(2)企业层面,第四节 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一、环境问题是一个发展问题发达国家:高生产、高消费、先污染、后治理导致发展不当:是指西方发达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从环境效益分析,实质上是本国乃至全球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过程。发展中国家:二战前单一经济;二战后发展优先,以环境换发展如何解决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1、世界环境是一个整体,发达国家和发展中需要共同面对;2、改变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关键发达国家应主动承担责任:缩小工业品和农业品差价;免除债务;取消贸易限制;提供援助,Continue,二、积极开展国际环保合作1、谁污染,谁付费,对环保基金分摊2、环境能力建设:是指人们利用、改善和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能力。3、防止污染和疾病的扩散 巴赛尔公约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议4、通知义务5、和平解决争端6、减轻人口负担,第六章 世界能源贸易地理,第一节、世界石油生产贸易状况一、世界能源生产消费结构能源结构的变化与生产力发展水平密切相关“薪炭时代”“煤炭时代”“石油时代”石油、天然气消费量上升的原因:1、石油产量迅速增长2、石油可燃性高,热效率大3、运输方式的改进4、垄断产生的低价引发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Continue,近年来,煤炭、石油比重下降,天然气、水能、核能、风能比重上升。能源消费地区差异:北美、欧洲60;亚太其次292002年十大能源消费国家:美国、中国、俄罗斯、日本、德国、印度、加拿大、法国、英国、韩国,Continue,二、世界石油的储藏、生产、消费的地理分布1、石油的储藏六大储油区中东(油田规模大,产量高;地质条件好;分布集中,便于运输;开采条件好;油品好);中南美;欧洲及独联体;非洲;北美;亚太2、石油的开采和加工3、石油的消费和贸易三、能源安全及战略石油储备制度四、石油输出国组织,第二节 天然气与煤炭的生产与贸易,一、天然气比重不断上升欧洲、中东、亚太、非洲、南北美俄罗斯、伊朗、卡塔儿油气共生产量:欧洲、北美、亚太管道运输,Continue,二、煤炭储量:美国、中国、独联体生产阶段:1、18601913煤炭生产大发展2、19141950稳定增长3、19511974走向萧条,被石油取代4、1974以后,缓慢增长产量:中国、美国、印度、澳大利亚消费国:中国、美国、印度,第七章 世界农产品贸易地理,第一节 世界农业生产概况一、农业的基础地位二、战后农业生产的特点(1)农业生产稳定增长,但各国之间发展不平衡发达国家增长缓慢,发展中国家增长较快(2)农业在国民经济的产业构成中所占比重下降(3)农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畜牧业所占比重上升(4)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Continue,(5)发展“绿色农业”已成为一种重要趋势“绿色农业”又称有机农业,是指在生产中完全不使用化学合成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也不使用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品的生产体系。“绿色产品标志”(6)主要农产品产量不断增长,农业生产效率提高,Continue,1、什么是绿色产品?绿色产品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世界各国为适应全球环保战略,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产物。绿色产品也称为环境协调产品,目前尚无公认的权威定义,但绿色产品必须符合以下几方面的要求:一、在其生命周期全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要求,对人体无害,对环境无影响或影响极小。二、产品结构尽量简单而不降低功能,消耗原材料尽量少而不影响寿命,制造使用过程中消耗能源要尽量少而不影响其效率。三、在其使用寿命完结时,其零部件或者能翻新、回收、重用,或能安全地处理掉。简言之,绿色产品就是采用绿色材料,通过绿色设计、绿色制造、绿色包装而生产的一种节能、降耗、减污的环境友好型产品。,Continue,2、绿色产品的标志 环境标志,是对产品的环境性能的一种带有公证性质的鉴定,是对产品的全面的环境质量的评价。在促进环境标志的国际标准化方面,ISO将其定义为:印在或贴在查您或其包装物上合法环境品质或持证用语和(或)象征符号。环境标志又称“环境标签”、“绿色标志”,对企业而言,绿色标志可谓产品的绿色身份证,是企业获得政府支持,获得消费者信任,顺利开展绿色营销的主要保证。企业获得绿色标志即表明该产品的生产、使用及处理过程均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不危害人体健康,其垃圾无害或危害极小,有利于资源再生和回收利用。,Continue,3、绿色标志的实施 绿色标志实施已有20多年的时间,德国于1978年开始采用蓝色天使绿色标志,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绿色标志的国家。从1988年开始,加拿大、日本、法国等国也相继建立自己的绿色标志认证制度。丹麦、芬兰、冰岛、挪威和瑞典等北欧国家于1989年开始实行国家之间统一的北欧绿色标志。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等亚洲国家也已开展了绿色标志工作。目前,世界上已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施或正在积极准备实施绿色标志计划,绿色标志产品种类已达几百种,产品近万种。,Continue,世界各国绿色产品标志的名称、图形不尽相同。我国于1993年5月成立了“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委员会”并实行绿色标志认证制度。虽然绿色标志认证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目前我国获得认证的企业有200多家,涉及到家用电器、建筑材料、儿童玩具、纺织品、食品饮料、办公用品、汽车等方面,但与市场需求相差很远。现在,上海的企业越来越重视绿色产品开发,并取得了可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