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海口恒大外滩首期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

    • 资源ID:2813088       资源大小:609KB        全文页数:3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海口恒大外滩首期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

    海口恒大外滩首期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海口外滩城房地产有限公司编制单位:海口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编制时间:二一四年三月目 录第1章 建设项目概况11.1 建设项目的地点及相关背景11.1.1 建设项目地点11.1.2 建设背景及建设内容11.1.3 总平面布局21.1.4 项目其它系统规划41.1.5 项目用地开发现状、权属71.2 项目工程分析71.2.1 工艺流程与产污环节71.2.2 环境污染因素分析81.3 项目与法律法规相符性81.3.1 项目的合法性分析81.4 总图布置合理性8第2章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概况102.1 海口市自然环境概况102.1.1 地理位置和气候气象102.1.2 水文、地形、地貌、地质102.2 海口市社会环境概况102.2.1 行政区划102.2.2 社会经济概况112.3 项目所在地的环境概况112.3.1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112.3.2 噪声环境质量现状112.3.3 海水环境质量现状112.4 评价范围与环境保护目标122.4.1 评价范围122.4.2 环境保护目标12第3章 环境影响预测及主要控制措施143.1 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情况143.1.1 施工期143.1.2 营运期143.2 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153.2.1 施工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53.2.2 运营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53.3 污染防治措施及达标排放情况163.3.1 施工期环保措施结论163.3.2 营运期环保措施结论163.4 环境保护投资估算173.5 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183.6 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183.6.1 环境管理183.6.2 环境监测19第4章 公众参与204.1 公众参与的作用204.2 公众参与方法204.3 调查内容21公众参与调查结果254.5 综合结论26第5章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275.1 结论275.2 建议27第6章 联系方式28第1章 建设项目概况1.1 建设项目的地点及相关背景1.1.1 建设项目地点海口恒大外滩首期项目位于项项目位于海口市滨海大道新港居住片区北侧,项目用地北临海甸溪、南靠渡海路、西邻海口外滩中心二期。,地理位置见图1-1。图1-1 地理位置图1.1.2 建设背景及建设内容海口新港位于海口市南渡江支流海甸溪出海口,距秀英港7公里,曾是海南物资主要集散地,也是旅客出入海南岛的主要港口。2005年,海南省政府开始推进海口秀英港、海口新港和马村港“三港合一”,新港结束了它的港口使命。按照海口滨海核心区新港片区规划,未来新港片区规划结构为“一带一园一区”。“一带”是指沿海休闲旅游带,将海口市歌剧院、世纪公园、滨水绿带等最能体现滨海休闲风情的功能要素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一园”是指由世纪公园和滨海公园组成的文体休闲公园,为海口市民和外来游客提供一个公共休闲绿意空间;“一区”是指新港居住片区。海口恒大外滩首期项目位于海口市滨海大道新港居住片区北侧,项目用地北临海甸溪、南靠渡海路、西邻海口外滩中心二期。项目原为海口外滩中心三期项目范围,现由海口外滩城房地产有限公司开发建设。项目总用地面积:62293.55。拟建总建筑面积:348987.57。其中地上建筑面积:272353.09,地下建筑面积:76634.48。建筑密度:22.35%,容积率:4.33,建筑绿地率:35.60%,地下停车位2167辆,地面停车位114辆。项目建设内容为10栋建筑及小区道路、绿化等配套设施。其中6栋为4142超高层住宅楼(1491套),2栋为沿海23层商业建筑,2栋为30层公寓(1456套)。商业建筑中配套一个建筑面积3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个建筑面积100的居委会,一个建筑面积250的社区物业管理中心,一个建筑面积60的公厕,结合地下室处配建一处开闭所,建筑面积200。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下表1-1。表1-1 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表指标内容数值规划用地面积()62293.55总建筑面积()348987.57地上计容总建筑面积()269728.69其中住宅建筑面积()162093.97计算容积率公寓建筑面积()87329.43计算容积率商业建筑面积()20305.29计算容积率公建(商业)与居住建筑面积比8%:92%以地上总建筑面积为100%计太阳能补偿总建筑面积()1850.00住宅建筑面积,不计入容积率屋顶楼电梯间总建筑面积()774.4不计入容积率地下室建筑面积()76634.48不计入容积率建筑基底面积()13922.51建筑密度(%)22.35容积率4.33绿地率(%)35.60机动车停车位(个)2281其中地面停车位114地下停车位2167户数2947其中:住宅1491户、公寓1456户说明:商业建筑中配套一个建筑面积3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个建筑面积100的居委会,一个建筑面积250的社区物业管理中心,一个建筑面积60的公厕。同时还需要结合地下室的设计配建一处开闭所,建筑面积200。1.1.3 总平面布局1、建筑物功能布局项目总平面图见图1-2。项目规划定位:高档住宅、甲级商务、精品专卖购物商业及休闲餐饮为一体的城市商住综合体。图1-2 项目总平面图项目的临海甸溪楼为2幢23层楼的商业建筑,以现代建筑风格形成“滨海特色商业步行街”,提供餐饮服务及精品卖场;高尚居住组团由规划区南部的3栋42层居住建筑(编号由西向东分别为5#楼、6#楼、7#楼)和北部的3栋41层居住建筑组成(编号由西向东分别为1#楼、2#楼、3#楼)。公寓组团由2幢30层4#、8#号公寓建筑组成。4#、8#建筑物设二层裙楼作为商业建筑,提供其特色精品专卖店及社区配套服务。2、动线布局项目内商业和住宅动线采分流处理,项目用地西南面为住宅板块,公寓设在东侧板块。整个项目地块共有4个主要出入口,东南西北侧各设置一个。保证住宅商业的人流、车流依据4个单体围合而成的中央花园进行交通组织,车辆可直接进入地下车库,地面为人行动线及消防车动线,保证小区内的安全性与安宁性。车流由两侧地下车库出入口进入地下车库。可通过电梯到达地面。3、停车及地下室布局地下一至二层为地下车库、设备用房及人防设施,共可安排车位2167个,加上地面停车位114个,一共可提供2281个停车位。1.1.4 项目其它系统规划1、给水工程(1)室外给水系统从城市给水干管上引两根管径为DN250mm的给水管进入本项目,并在地块内形成环状管网,给水引入管在室外设总水表及倒流防止器。室外给水管网担负本项目室外消防、低区生活给水、地下生活泵房水箱及消防水池补水。(2)给水方式住宅、商业的1-3层利用市政压力直接供水。住宅的15F为设备层,将生活给水系统竖向分为两个区。采用水池-水泵-屋顶水箱联合供水方式。生活水泵采用串联供水方式。生活泵及生活水池设在地下室和设备层。2、排水系统采用雨水、污水、废水分流制排水系统。室内生活排水系统采用污、废分流制。考虑排水系统的防虹吸技术措施。公共卫生间排水系统设置环形通气管系统或器具通气管系统。首层及首层以上的污水直接排至室外,首层以下的污水先排至污水集水坑内,再经潜污泵提升后排至室外。生活废水经废水管道系统收集后,自流排至市政管网。根据海口外滩中心修建性详细规划中的污水工程规划:规划区排水体制采用分流制,建设污水管网专门收集生活污水。结合地形地势,按就近原则接入市政污水管,保证规划区内污水都能靠重力顺利排放。规划区内的生活废水可以直接排入污水管网。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商业餐饮含油污水经室内外二级隔油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地下室排水不能靠重力流接入市政下水道的需提升至市政下水道。其它尽量保证靠重力流顺利排放。目前,用地周围市政道路渡海路有市政污水管道,项目区内的污水可就近接入市政污水管道。3、雨水工程根据海口外滩中心修建性详细规划中的雨水工程规划:室外暴雨重现期按P=2 年计,合计雨水量Q=1167L/S,雨水排入周边市政雨水管渠。见图2.4-1。规划区内的雨水应尽可能靠重力流排放,故雨水管的布置应遵循以下要求:根据地形,道路坡向,雨水干管的位置来布置雨水管渠。雨水管渠的覆土深度应尽量控制在0.7m-2.5m左右,浮土不足0.7m的管段需作加固处理。雨水管渠的最小坡度应保证不低于规范要求的最小坡度。目前,用地周围市政道路渡海路有市政雨水管道,项目区内的雨水可就近接入市政雨水管道。4、天然气供应工程规划区供气采用中压B级和低压两级供气系统,中压B级管道供气压力P0.150.20Mpa,低压燃气管道供气压力P0.005Mpa。中压燃气管道将气送至用气单位或居民住宅区,各用气单位、居民住宅区设中低压调压室或用箱式调压器将中压燃气按规定调成低压后再供应至各燃气用户。燃气管道采用钢管或铸铁管,管网大小按高峰小时用气量计算。5、通风设计工程(1)地下层机动停车库:根据防火分区的划分设置机械排烟兼排风系统,排烟量按换气次数6次/h确定。没有直通室外车道的防火分区同时应设机械补风系统,补风量为排烟量50。所有送风机、排风机(兼排烟机)均设置于通风机房内。(2)设备用房如水泵房、电梯机房等均设置机械通风系统。电梯机房夏季采用风冷单冷型分体式空调机降温;(3)变配电间设置机械通风或空调系统,通风量或制冷量按设备发热量计算。(4)住宅及公共卫生间设置集中排风系统,每层卫生间废气经排风竖井集中排放。(5)住宅厨房设置专用垂直烟道集中排放系统,脱排油烟机将油烟气通过竖道排至屋面高空排放。6、供电规划因本工程位于海边,供配电系统不宜布置在地下底层;拟在地下一层车库与高层建筑区域设10kV变配电站,分别由电业引入二路10kV独立电源,高供高量,地下一层车库10kV变配电站,安装4台2000KW变压器,高层建筑区域设二个10kV变配电站,安装4台2000KW变分别向各低压用户单元配电;共计安装变压器总容量16000KW,变压器负载率为0.75。10kV独立电源进线应满足一级负荷供电,要求当其中一路电源故障停电时, 由另一路电源供给全部一、二级负荷供电。区域设柴油发电机房。拟设置2座柴油发电机房,一座为商业建筑柴油发电机房,在商业建筑8#楼地下一层内设1台500KW发电机,供商业建筑重要负荷;另一座为住宅公寓柴油发电机房,在2#楼地下一层内设2台1000KW发电机,供住宅公寓等重要负荷。7、防雷工程设计根据国标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中的分类标准,本项目属第二类防雷建筑物,按此类建筑物的防雷要求进行防雷设计。1. 保护接地型式采用TN-S制。2. 各单体建筑物因地下车库联成一个整体,采用联合接地体,即防雷接地、安保接地、弱电设备工作接地皆合用联合接地体,利用结构桩基及承台内主钢筋作为接地体,接地电阻R不大于1欧姆。3. 设置总等电位联结,配电间、设备机房和卫生间设局部等电位联接。4. 楼内所有不带电之金属外壳及金属管道均应作等电位联接。5. 居住单元用户配电箱进线开关均设漏电保护开关,照明回路也带保护接地PE线。6. 按第二类民用建筑设置防雷接地。7. 利用建筑物外围柱内主钢筋作为引下线,利用建筑物桩基及承台内主钢筋作为接地极。8. 凸出屋面金属构件、管道均应与避雷带联接。8、空调系统住宅楼空调按设置分体式空调机设计。9、环境卫生工程生活垃圾的收集采用分类收集并分类运输。各楼层设置分类废物箱。项目在项目用地东南角及西侧的绿化地中设置垃圾收集点一处。1.1.5 项目用地开发现状、权属项目用地范围现状为原海口新港货用码头仓库,现状为空地,部份空地上现状堆置着周边居民丢弃的生活垃圾。用地西侧为外滩中心二期用地,目前现状为外滩中心二期的一幢三层的办公楼及停车场。目前该用地表面主要为硬化的水泥地。项目用地红线北面为海甸溪入海口的新港海域;用地红线西面约15m外是外滩中心二期项目;用地红线南面外约30m是滨海花园小区和椰城花园小区;用地红线东南面约23m目前是武汉大厦;用地红线东北面约18m是原新港客运办公楼(目前已空置)。1.2 项目工程分析1.2.1 工艺流程与产污环节建设项目拟进行施工和运营,故工程分析按项目施工期和营运期两方面进行。基本工艺(或工作)及污染工序流程见图1-3。基础工程主体工程装饰工程设备工程工程验收运行使用噪声、扬尘噪声、扬尘噪声、扬尘噪声、废弃物噪声、废烟气生活污水、建筑垃圾生活污水、生活垃圾 施工期 营运期图1-3 施工期、营运期工程工艺流程及产污节点图1.2.2 环境污染因素分析(1)施工期污染源拟建项目建设施工期主要污染源是建筑垃圾、施工机械噪声、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2)运营期污染源水污染源主要是项目生活污水、固废污染源主要为生活垃圾、噪声污染源主要为水泵、地下停车场机动车和柴油发电机的噪声、废气污染源气主要污染源为汽车尾气、发电机废气和餐饮油烟。1.3 项目与法律法规相符性1.3.1 项目的合法性分析(1)项目建设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3年修改本)及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修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有关条款的的决定修正)(2013年2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第 21 号令)产业政策的要求。(2)项目建设符合海口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符合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符合海口市核心滨海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相容。(3)项目目总图布置和内部规划基本合理可行;从选址区周边环境状况来看。项目用地范围处于50年一遇风暴潮与最高天文潮位的组合水位分析淹没0.2-0.6m范围区。对于目前项目用地标高,50年一遇风暴潮对本项目影响是项目建成后风暴潮增水淹没最高达0.6m。项目应通过加强对风暴潮防治措施及应急预案的建设,城市基础建设应落实新港片区规划中的外滩中心北侧沿海建设防洪堤的建设,该堤为海口市滨海防潮堤的一段,为级堤防,达100年一遇防洪标准。1.4 总图布置合理性4、项目总图布置合理性分析根据项目的设计,项目备用发电机房布置于2#、8#楼地下室独立机房内,水泵房设于各楼层地下室。具体位置详见(图1-2 项目总平面图),并采取各种隔声、减振等措施,因此本项目备用发电机房的设置符合要求,布置合理。根据项目垃圾收集点的布置,项目设置2个垃圾收集间。一个位于东南角绿地间,一个位于项目西界的绿地间,具体位置详见总平面布置图1-2。垃圾收集点离最近建筑物为约16m距离。根据当地的气象条件,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垃圾收集点位于项目的侧风向,并用绿化带进行遮挡和隔离,四周设置绿化隔离带的宽度不小于3m,可减少对小区敏感点的影响。综上,总图布置是基本合理的。第2章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概况2.1 海口市自然环境概况2.1.1 地理位置和气候气象海口市位于北纬19°570420°511,东经110°1018110°2305,地处海南岛的北部,横跨南渡江下游东西两岸。项目所处的海口市地处低纬度热带北缘,属于季风性热带季风气候区,春季温暖少雨多旱,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多台风暴雨,冬季冷气流侵袭时有阵雨。全年日照时间长,辐射能量大,年平均日照时数2000小时以上,太阳辐射量可达11到12万卡。年平均气温23.8,极端最高气温38.9,极端最低气温2.8。年平均降雨量1639mm,年平均蒸发量为1847.7mm,年平均相对湿度85%。2.1.2 水文、地形、地貌、地质海南岛最长的河流南渡江穿过海口市中部而入海。南渡江主流在市区长75km,流域面积1300k,年径流量60.99亿m³。南渡江流经市区的支流水系有鸭程溪、昌旺溪、三十六曲溪、铁炉溪。境内还有演州河、演丰河、白石溪、罗雅河、美舍河、五源河、芙蓉河等小河流。有凤谭、铁炉、东湖、风圮、云龙、丁荣、岭北、玉凤、沙坡等水库,总库容量15000多万m³。海口市属于海滨岗地,由于海蚀及构造作用,形成台阶式地形,市辖区范围内最高为第四级阶地上的群山岭,高程69.8m。一级阶地分布于沿海,标高5m以下,宽约0.3-0.6km,地势平坦。二级阶地标高为18m至25m之间,宽度达2.8km,地形平坦;三级阶地标高为30-40m,宽度约0.4-0.3km,为宽坦平低岗地;四级阶地为本市地形较高之洪积层,标高在80m以内,西部自北向南,西北部和东南部高,中部南渡江沿岸低平,东和东北部为沿海小平原,境内最高处为马鞍岭,海拔222.2m ,最低点为南渡江出海口,海拔0.4m。2.2 海口市社会环境概况2.2.1 行政区划海口市位于海南岛北部,东与文昌相邻,南与定安接壤,西接澄迈,北濒琼州海峡。陆地面积2304.84平方公里。设秀英、龙华、琼山、美兰4个县级区,辖23个镇、18个街道办事处、159个居委会、248个村委会。常住人口204.62万人,户籍人口160.44万人。2.2.2 社会经济概况2012年海口市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0.58亿元,增长9.4%;来自海口的公共财政收入210.43亿元,增长14.4%,其中地方公共财政收入73.17亿元,增长20.1%;固定资产投资510.38亿元,增长29.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6.26亿元,增长12.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3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134元,分别增长13.2%和13.1%;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3%;城镇登记失业率1.32%;人口自然增长率8.18;全面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2.3 项目所在地的环境概况2.3.1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本报告空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引用海口市环保局公布的环境质量公报海口市2013年第二季度环境质量状况中的监测数据,如下所述:海口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100%,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一级标准 77天,二级标准14天。全市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5)平均浓度分别为5ug/m³、16ug/m³、35ug/m³、17ug/m³,一氧化碳(CO)24小时平均浓度一级标准达标率100%,臭氧(O3)日最大8小时平均浓度一级标准达标率91.2%。2.3.2 噪声环境质量现状通过对项目用地四周进行监测,项目用地东侧、南侧、西侧、北侧昼夜间噪声值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2.3.3 海水环境质量现状本报告海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引用海口市环境保护局公布的2013年海口市环境质量报告书中的国控点的四二四医院点的监测数据,监测点位各项目监测结果,除悬浮物超标外,其它因子均低于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中的第二类标准。悬浮物最大超标超标倍数为0.5倍。2.4 评价范围与环境保护目标2.4.1 评价范围(1)环境空气评价范围:评价范围为项目占地并向四周延伸200m范围及其敏感点。(2)声环境评价范围:评价范围为项目占地并向四周延伸200m范围内及其敏感点。(3)水环境评价范围本项目生活污水经预处理达白沙门污水处理厂入网标准后排入渡海路市政污水管网,主要评价范围为污水接管可行性。(4)生态环境评价范围生态环境评价范围为项目占地范围。2.4.2 环境保护目标项目环境敏感点统计表详见表2-1。.项目用地外环境关系图2-2。表2-1 环境保护目标表环境保护目标方位规模与项目距离(m)保护环境要素与保护等级备 注宝岛家园小区南900人120大气环境:(GB3095-2012)一级标准声环境:(GB3096-2008)2类标准居住区滨海花园小区东南350人30居住区椰城花园小区东南650人35居住区武汉大厦东南260人23办公区新港小区东南2150人40居住区居民片区楼东600人100居住区海甸溪出海口海域北-邻近海水环境:(GB3097-1995)二类标准;/图2-2 项目用地外环境关系图第3章 环境影响预测及主要控制措施3.1 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情况3.1.1 施工期(1)大气环境本工程施工期的空气污染主要是扬尘和粉尘污染。建筑材料在运输、装卸、搅拌过程中有大量的粉尘散落到周围空气环境中;建筑材料在堆放期间由于受风吹会引起扬尘污染。(2)水环境施工人员集中,会产生一定的生活污水。另外,冲洗施工机械、工具、地面等的废水及水泥砂浆和石灰等废液。(3)声环境在项目施工建设阶段,主要的噪声源是各类机械的辐射噪声和运输材料车辆的交通噪声,噪声声级为70100dB(A)。(4)固体废物建筑垃圾主要成份为废弃的沙石、水泥、木屑、碎木竹、弃砖、废纤维、碎玻璃、废金属、废瓷砖等。危险废物主要为装修过程产生的废弃油漆桶。3.1.2 营运期(1)大气环境项目运营期的废气污染源主要为:停车场汽车尾气、柴油发电机废气和居民厨房油烟、餐饮油烟等,以及生活垃圾所散发的恶臭。(2)声环境项目运营期主要噪声源为地下泵房、地下室排烟风机、电梯间以及汽车出入停车场的交通噪声和人员社会活动噪声等。(3)固体废弃物本项目运营期的固体废物主要是生活垃圾、发电机的维修固废、隔油池废油渣等。(4)水环境项目的水污染源主要为生活污水。项目的用水单位主要为小区居住人员、物业工作人员的生活用水、商业用水、绿化用水等。3.2 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3.2.1 施工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建设施工期生活污水、施工扬尘、固废等,在采取一定防治措施后,对拟建项目所在地环境影响很小;但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将对施工场地周围的环境敏感点有一定的不利影响。施工机械噪声较高,昼间噪声超过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的情况出现在距声源100m范围内,夜间施工噪声超标情况出现在200m范围内。项目施工期间周边的声环境敏感点有:项目边界南面、东南侧约40m90m的范围内均为居住区等声环境敏感点,敏感点均在昼夜间施工噪声影响范围之内。因此施工噪声会对周围环境敏感目标产生较大的影响;一般项目施工基础开挖、土石方及打桩阶段会产生较大噪声源。项目应提高工作效率、尽量基础开挖、土石方及打桩阶段施工时间,将噪声影响减至最低。项目昼间12:00-14:00、夜间22:0006:00禁止高噪声源设备施工。施工单位应文明施工,遵守相关的施工规定,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尽量缩短工期,将施工期影响尽量降到最低限度。在场地边界修筑挡土墙、截水沟和沉淀池等设施,防止水土流失。3.2.2 运营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水环境影响分析:项目产生的粪便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餐饮含油废水经隔油池处理后达达白沙门污水处理厂入网限值,与其它生活污水排入渡海路市政污水管网后,最终进入海口白沙门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深海排放。项目产生的废水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较小。大气环境影响分析:拟建项目运营期主要大气污染物为地下停车场废气、发电机废气、餐饮油烟。停车场废气由换气系统于地面2.5m排气筒排放,发电机废气经排气筒于地面2.5m排气筒排放,排气筒设置应远离人群聚集区;油烟废气经净化装置处理达标后在由专用烟道楼顶排放。上述废气的排放量较小,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较小。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收集送垃圾处理站处理。旧电池、日光灯管、杀虫剂容器等危险废弃物应由专门危废垃圾筒统一收集,然后委托具有危废处置资质的单位外运处理。固废处置率100%。社区卫生服务站产生的医疗垃圾主要包括废弃的棉球、棉签、棉条、纱布,一次性输液管、输液瓶等,这些卫生服务站的医疗废物应收集筒集中收集并及时交由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产生的固体废物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较小。声环境影响分析:备用发电机组、水泵设于地下室并采取减振降噪等措施;商业冷却塔选用超低噪音冷却塔,进行固定减振,安装隔声罩等减少风机机组噪声;通过加强交通管理,设置绿化带进行隔声。项目噪声可达标排放,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较小。日照影响分析:项目建成后,项目区域内外日照时数均在2小时以上。加上海口所属纬度较低,阳光照射充足,因此,项目建设对项目区域内外日照采光影响较小。3.3 污染防治措施及达标排放情况3.3.1 施工期环保措施结论项目产生的施工噪声通过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减少使用噪声较大的设备等措施减轻 对环境的影响小。项目施工期产生的的大气环境问题,通过使用商品混凝土、对施工区域实行封闭施工、严禁大风天气施工等措施减轻施工期产生的粉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项目施工期产生的粪便污水使用环保型化粪池进行收集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施工废水经过沉淀后回用于工程。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建筑垃圾、多余的土方运往海口市环卫部门指定的地点进行处理;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交由市环卫部门处理。3.3.2 营运期环保措施结论水环境方面项目产生的粪便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餐饮含油废水经隔油池处理、卫生服务站废水经消毒池消毒预处理达白沙门污水处理厂入网限值,与其它生活污水排入渡海路市政污水管网后,最终进入海口白沙门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深海排放。大气方面餐饮油烟废气通过专用排烟管道在楼顶排放。并确保其油烟去除效率和油烟废气达标排放。柴油发电机组的燃烧废气通过排气筒排烟于地面2.5m排气筒排放;排气筒设置应远离人群聚集区。垃圾收集点的恶臭主要来自有机物的腐败分解,因此应及时清运垃圾,特别是夏季气温高,瓜皮果壳等有机成分较多时,更应合理安排垃圾收集和运出时间,必须做到垃圾当天收集,当天运出。固体废物方面项目运营期固废主要是生活垃圾,拟采用袋装、集中收集于垃圾收集点后,由当地的环卫部门清运处理,该措施目前普遍采用,措施可行。卫生服务站的医疗废物应收集筒集中收集并及时交由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噪声方面备用发电机组、水泵置于地下室并采取减振降噪等措施。通过加强临街一侧的绿化措等措施减少交通噪声的影响。3.4 环境保护投资估算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第六十二条指出:“凡属污染治理和保护环境所需的装置,设备,监测手段和工程设施等均属环境保护设施”“凡有环境保护设施的建设项目均应列环境保护设施的投资概算”。根据本项目的特点和区域环境要求,本报告针对所提出的防治措施,对环保投资进行了估算,环境保护总投资1197万元,占总投资的0.53%,见表3-1。表3-1 环保投资估算表 单位:万元序号名称数量金额(万元)备注1化粪池35个175每个有效容积约50m³,5万元/个2隔油池2座102幢商业单体建筑配套建设5万元/个3消毒池1座5万处理量约为3.4m³/d,5万元/个4雨水和污水管网约4000m100PVC双壁波纹管5噪声治理1项200设备间设备基础采用隔振处理;生活泵、消防泵、喷淋泵均设减震基础、橡胶隔振垫、软管接头、静音止回阀。各种空调、通风设备根据需要设置减振装置,设备进出口均设软接头;机组送回风管、风机进口或出口均设置消声器。风机房、水泵房内墙面作离心玻璃棉吸声处理,机房门洞做隔声处理。冷却塔做隔声罩.6施工扬尘控制1项30抑制施工扬尘、类比估算,临时堆土场覆盖80007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排水沟、沉沙池、围堰拦挡300临海甸溪须设置档土墙。设置施工污水沉淀池,围墙四周设置导水沟排入沉淀池处理后循环使用。浆砌石排水沟600m,浆砌石沉沙池3个,全面整地6.5h,临时排水沟300m,编织袋土围堰拦挡300m,地下涌水沉沙池。8垃圾收集暂存设施2间50类比估算9医疗废物收集筒1套5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疗废物委外处置协议10景观绿化22176.5270120元/11不可预计费60以环保投资的5%计12合计1197占总投资的0.53%3.5 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本项目的建成可以吸引新港片区的人气,促进当地的商业繁荣,创造当地浓郁的文化休闲氛围。不仅促进海口市旅游业的发展,提升海口旅游的良好形象。在旅游业的带动下,将对本地区的交通运输业、商业、餐饮业和电信业等带来发展机遇,从而促进海口市社会、经济的发展。3.6 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3.6.1 环境管理本项目的环境管理应设专门的环境管理机构负责,该机构可设置2-3个具有环保工作经验,专职工作人员,主要负责建设期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该机构的职责主要是:(1)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内的各项环境保护方针、政策和法规。(2)负责监督环境实施计划的编写,负责监督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中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的落实情况。(3)在承包合同中落实环保条款,配合环保监理工程师,提供施工中环保执行信息,协调环保监理工程师、承包商及设计人员三者之间的关系。(4)组织制订污染事故处置计划,并对事故进行调查处理。(5)负责受影响公众的环保投诉。(6)积极配合、支持当地环保部门的工作,并接受其监督与检查。(7)营运期的环境管理工作建设由当地环境保护部门承担。3.6.2 环境监测1、施工期环境监测(1)目的:监督检查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噪声、建筑垃圾、生活垃圾、车辆运输等引起的环境问题,以便及时进行处理。(2)监测时段与点位:包括整个施工全过程,重点考虑特殊气象条件的施工日。监测点位为施工涉及到的所有场地,重点监测施工场地。(3)监测项目:大气环境监测因子为TSP;噪声环境监测因子LeqdB(A);此外还有生活垃圾等。(4)监测方式:施工期的环境工作可委托当地环境监测站进行。2、运营期环境监测监测目的是为了控制项目实施后的污染源及环境质量状况,防治污染事故的发生,为环境管理提供依据。监测工作可由当地环境保护监测站承担。监测计划为:(1)噪声:靠近道路一侧的住宅楼室内声环境。(2)监测项目:昼、夜等效A声级;(3)监测频率:每年一次。第4章 公众参与4.1 公众参与的作用让公众了解项目的建设目的、规模、地点及项目建设过程、建成投产后可能对周围环境带来的污染情况和拟采取的污染治措施,使公众充分了解拟建项目的实际情况,常常很可能换来公众体谅和支持。通过向当地居民了解其居住、生活、工作环境的感受结果,辅助分析该地区污染特征和各环境要素的现状质量水平,以反映环评的客观程度,保护公众的切身利益。就拟建项目的可行性与否进行了两次现场公示及公众参与决策讨论,充分考虑公众的看法和意见,为维护公众的切身利益找到依据,在环评中充分采纳可行性建议,以减少由于缺乏二者的联系而使公众产生不必要的担忧。4.2 公众参与方法根据国家环保总局2006年2月14 日环发200628号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拟建项目进行了二次公示和公众参与调查。公示采取在项目区域张贴环境信息公告的形式,向公众提供了一下信息:建设项目名称、概要,建设单位名称和联系方式,环评机构名称和联系方式及环评工作程序及主要内容等。公示内容见下表4-1。表4-1 项目公示内容海口恒大外滩首期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示根据2006年3月18日实施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管理办法(环发200628号)第八条相关要求,海口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对海口恒大外滩首期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进行公众参与信息公示,使项目建设可能影响区域内的公众对项目建设情况有所了解,并通过公示了解社会公众对本项目的态度和建议,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一、建设项目名称及概要项目名称:海口恒大外滩首期项目项目概要:海口恒大外滩首期项目项目位于海口市滨海大道新港居住片区北侧,项目用地北临海甸溪、南靠渡海路、西邻海口外滩中心二期。项目总用地面积:62293.55。拟建总建筑面积:348987.57。其中地上建筑面积:272353.09,地下建筑面积:76634.48。建筑密度:22.35%,容积率:4.33,建筑绿地率:35.60%,地下停车位2167辆,地面停车位114辆。项目建设内容为10栋建筑及小区道路、绿化等配套设施。其中6栋为4142超高层住宅楼(1491套),2栋为沿海23层商业建筑,2栋为30层公寓(1456套)。商业建筑中配套一个建筑面积3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个建筑面积100的居委会,一个建筑面积250的社区物业管理中心,一个建筑面积60的公厕,结合地下室处配建一处开闭所,建筑面积200。二、建设单位的名称和联系方式建设单位名称:海口外滩城房地产有限公司 联系人:卢经理 电话:13907579038三、评价单位名称及联系方式评价单位名称:海口市环境科学研究院联系人:吴工 电话:65955961 传真:65955962 地址:海口市海中后街环保大楼四楼邮编:570206 Email:hkess820 四、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和主要工作内容1、工作程序接受环评工作委托现状调查与环境监测公众调查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书评审上报环保主管部门审批。2、主要工作内容通过调查项目及周边地区环境现状,评价区域环境特征,分析项目建设过程中和运营后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因素,预测分析项目存在的污染因素对环境可能构成的影响程度,提出减缓环境影响的有效措施。五、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范围:项目所辖评价范围内,重点范围为新港片区的市民。征询主要事项:以意见征询调查表的形式向公众征询相关事项,见附件(公众参与调查表)。六、公众提出意见的主要方式请您将“公众参与意见征询调查表”填写后,以书信、传真或电子邮件形式反馈给建设单位或环评单位。七、公示时间自公示之日起10个工作日。公示单位:海口外滩城房地产有限公司 海口市环境科学研究院2013年9月2日4.3 调查内容(1)调查范围重点范围为新港片区的市民。(2)调查方法为了解当地公众对本项目

    注意事项

    本文(海口恒大外滩首期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