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龙会小流域实施方案.doc

    • 资源ID:2812116       资源大小:2.05MB        全文页数:11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龙会小流域实施方案.doc

    水保方案乙 第 号*县龙会项目区中央预算内投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龙会小流域实施方案(报批稿)项目责任主体: 编制单位名称: 二0一0年十一月目 录1综合说明71.1项目背景71.1.1项目来源71.1.2 前期规划的基本情况71.1.3工程建设的意义及必要性81.1.4 编制过程91.2小流域选择及概况91.2.1 小流域选择91.2.2 小流域概况91.2.1小流域自然概况101.2.2社会经济情况101.2.3土地利用情况111.3 建设任务、目标与规模111.3.1建设任务111.3.2建设目标121.3.3建设规模121.4 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121.4.1工程设计原则与深度121.4.2工程措施及总体布置131.5 施工组织设计131.5.1工程施工条件131.5.2 工程进度安排141.6 水土保持监测141.7 技术支持141.8 工程管理151.8.1 工程建设期管理151.8.2工程运行期管理151.9工程招标151.10节能减排161.11环境保护161.12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161.12.1投资概算的编制原则及依据161.12.2 工程总投资171.12.3 资金筹措方案171.13效益分析172项目背景及设计依据192.1 项目背景192.1.1 项目来源192.1.2 项目背景192.1.3 实施方案编制过程20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02.3设计依据222.2.1 设计依据222.2.2相关数据来源243 小流域选择及概况253.1小流域选择253.2小流域概况263.2.1 基本情况263.2.2 自然概况263.2.3 经济社会情况293.2.4 土地利用303.2.5 水土流失及防治情况314 项目任务、目标与规模364.1建设任务364.2建设目标364.2.1 治理水土流失目标364.2.2 改善生态环境目标364.2.3 发展农村经济目标364.2.4 其他目标374.3建设规模375 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415.1 水土保持分区415.2 总体布置415.2.1指导思想415.2.2 布设原则425.2.3措施总体布局425.3 工程措施设计435.3.1坡耕地改造工程设计445.3.2小型水利水保工程设计505.3.3田间道路工程设计605.3.4保土耕作设计615.4 措施数量汇总645.4.1 典型图斑设计645.4.2 措施数量确定666 施工组织设计676.1 工程量676.2 施工条件16.3 施工工艺和方法16.3.1坡改梯工程16.3.2小型水利水保工程56.4 施工组织形式96.5 施工进度107 水土保持监测17.1 监测内容17.2 监测点布设17.3 监测时段与方法27.3.1监测时段27.3.2监测方法38 技术支持48.1 技术支持方案48.2 技术培训48.3 技术推广59 工程管理69.1工程建设管理69.1.1 组织机构69.1.2项目管理69.2工程运行管理810 工程招标设计1010.1招标依据1010.2招标内容及方式1010.3招标方案1211 节 能1311.1设计依据1311.2能耗分析1311.2.1耗能系统概况1311.2.2工程能耗特点1411.2.3能耗指标与耗能分析1411.3节能措施1511.3.1基本原则1511.3.2各设计阶段中的节能1611.3.3工程施工实施阶段中的节能1611.3.4工程运行管理中的节能1711.4节能效果分析1712 环境保护1812.1 环境概况1812.2 主要环境影响分析1912.3 控制污染的初步方案2012.4 环境保护建议与结论2013 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2113.1投资概算2113.1.1投资概算总述2113.1.2编制原则与依据2213.1.3 投资概算2213.2 资金筹措3114 效益分析3214.1生态效益3214.2社会效益3414.3经济效益35附表:1、工程特性表2、小流域土地利用现状及调整表3、小流域社会经济基本情况表4、小流域水土流失现状表5、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及数量汇总表6、小流域现状及治理措施图斑统计表7、小流域综合治理进度安排表8、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量和投工汇总表9、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效益成果表附图:1、小流域土地利用现状图;2、小流域水土流失现状图;3、小流域工程措施布设图。 4、典型图斑平面设计图5、梯田工程典型断面设计图;6、蓄水池定型设计图;7、沉沙凼定型设计图;8、排灌沟渠典型断面设计图;9、作业便道典型断面设计图;10、山平塘整治典型设计图。附件:1、*县财政局配套承诺文件;2、相关镇乡、村投工投劳承诺。3、关于“*县龙汇河项目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应为“*县龙会河项目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的说明。4、关于调整*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等机构成员的通知(威府办发【2002】31号);5、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1综合说明1.1项目背景1.1.1项目来源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快我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实现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和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008年,*县被纳入四川省2009-2011年坡耕地水土综合整治试点工程储备项目县,并委托四川省水土保持学会编制完成了*县龙会河项目区坡耕地水土综合整治试点工程实施方案。该方案经四川省水土保持局组织专家评审,并纳入了四川省2009-2011年水土保持重点工程规划(四川省水土保持局,2009年4月)。2010年,根据上级安排,*县小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建设正式拉开帷幕。1.1.2 前期规划的基本情况根据*县龙会河项目区坡耕地水土综合整治试点工程实施方案(四川省水土保持学会,2008年8月),*县龙会河项目区位于*县城东北部,属浅丘地貌。项目区涉及高石、龙会2个镇、22个行政村、111个经济社,幅员面积79.59km2;总人口4.4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26万人,农业人口密度为535人/Km2。项目区水土流失面积4658.40hm2,占幅员面积的58.53%。多年平均土壤侵蚀总量20.54万t,侵蚀模数为4409t/km2.年,为中度水力侵蚀区。经规划设计,项目区水土流失治理以坡改梯为主、配以坡面水系、小型蓄排、引水工程、作业道路建设,需实施坡改梯1400.00hm2(土埂坡改梯1190.00hm2,石埂坡改梯210.00hm2),蓄水池264口,排灌沟渠66.68km,沉沙凼1082个,山平塘整治8座,田间便道49.54km。项目设计建设年限为3年,共需投资3386.21万元,其中:中央投资2708.35万元,地方配套677.86万元。该方案通过四川省水土保持局组织的专家评审,并报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川省水利厅立项。2010年11月,*县水务局委托四川省水土保持学会编制2010年实施方案。1.1.3工程建设的意义及必要性 一、工程建设的意义坡耕地是水土流失的主要来源地之一。其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土地生产力,改善山丘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一项重要工程,是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对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推进丘区新农村建设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防洪安全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工程建设的必要性长期以来,项目区坡耕地面积大、水土流失严重,土层日益减薄,土壤质地差,耕层土壤保水、保肥效果低,致使投入大、产出低,严重制约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同时,由于水土流失严重,项目区内的溪沟、塘堰等,泥沙淤积严重,有效蓄水量逐年减少。为此,开展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整治,迫在眉睫,十分必要。1.1.4 编制过程工程技术人员深入小流域,通过走访群众、图斑摄影、图斑勾绘、治理措施现场布置、初步放样等,就项目选址、群众意愿、措施布设、预计达到治理效果等,进行了现场分析和比对。最后,确定了措施布设原则、治理目标等,对各图斑以1/1000、1/2000等比例进行平面设计,将外业措施分别落实到了图纸上,并结合现行物价情况,做出了项目概算,完成了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1.2小流域选择及概况1.2.1 小流域选择根据*县龙会河项目区坡耕地水土综合整治试点工程实施方案(四川省水土保持学会,2008年8月),龙会河项目区共划分5个重点治理片,分别为钢铁片、少理片、兴望片、兰田片、和平片。考虑到少理片、钢铁片地处内威公路一侧,具有交通便利示范效果好、坡耕地坡度相对较缓易治理等优点,故率先选择在少理和钢铁片开展治理工作,对今后推进整个项目区坡耕地治理工作的开展,具有良好的示范和带动效应。结合本次上级下达的计划治理任务(470 hm2)以及行政村划分情况,2010年项目共涉及政权、互助、钢铁、杨岭、郭林、龙会等6个村,拟名为“龙会小流域”。1.2.2 小流域概况龙会小流域地处龙会河项目区南端、*县城东部,紧邻内威公路,距离县城仅8km。小流域幅员面积18.04km2,水土流失面积862.27hm²,占小流域土地总面积的47.80%;小流域坡耕地面积505.93hm²,占耕地面积的51.99%,坡耕地是本次项目治理的重点。1.2.1小流域自然概况小流域出露岩层主要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成土母质多为紫色沙,页岩分化而成。地貌以中丘为主,耕地分布多数在山丘坡面。自然植被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低山常绿针叶林组成,有马尾松、湿地松林、柏木林等;经济作物有甘蔗、龙都早香柚、柑桔、橙等;栽培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红薯等粮食作物为主,每年5月农作物换季时,坡耕地基本无覆盖,一遇暴雨就产生较严重的水土流失。小流域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15.6,多年平均降雨量1107mm,降水主要集中在410月,暴雨集中在夏秋季。10年一遇3-6h最大降雨量139.7mm,24h最大降雨量191.4mm,5年一遇3-6h最大降雨量116.0mm,24h最大降雨量158.95mm。小流域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坡耕地、疏幼林地是水土流失的主要来源地。据调查,小流域幅员面积18.04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862.27hhhPPKKKKKKKhhhkm²,占小流域土地总面积的47.79%,其中:轻度流失335.27hhhPPKKKKKKKhhhkm²,占流失面积的38.88%;中度流失339.20hhhPPKKKKKKKhhhkm²,占流失面积的39.34%;强烈流失180.27hhhPPKKKKKKKhhhkm²,占流失面积的20.91%,极强烈流失7.53hhhPPKKKKKKKhhhkm²,占流失面积的0.87%。年土壤侵蚀总量2.68万t,土壤侵蚀模数为3110t/km²·a,为中度水力侵蚀区。1.2.2社会经济情况龙会小流域涉及政权、互助、钢铁、杨岭、郭林、龙会等6个村,幅员面积18.04km2,总人口9600人,其中农业人口8400人,农业劳动力5900个,农业人口密度532人/km²。小流域主要以农作物生产、畜牧业生产为主。2009年农业总产值共计10188万元,粮食总产0.55万t,平均粮食亩产265kg,农业人均产粮651kg,农业人均纯收入4250元。1.2.3土地利用情况小流域幅员面积1804.33hm2,现有耕地972.73hm2,园地86.60hm2,林地558.27hm2,荒草地7.53hm2,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63hm2,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15.80hm2。耕地中水田278hm2,旱平地189.20hm2,坡耕地505.93hm2;水田主要分布在冲沟,坝坪地主要分布在山丘丘脚,坡耕地则主要分布在山丘坡面,山丘顶部多为林地或草地。小流域农业人均耕地0.12hm2;农业人均基本农田0.06hm2;耕地中占耕地面积的51.97%,人均坡耕地0.06hm2。多年以来,小流域群众在水田、坝坪地种植水稻、玉米、油菜、甘蔗等农经作物,产量较高,已完全能满足粮食需求。在坡耕地多种植红苕、玉米、小麦等,产量较低,且耕作不便。由于水田、坝坪地产量高,而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产量低,因此,群众对坡耕地的管理与耕作较为粗犷。本次小流域坡耕地综合整治项目,就是要以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为主,配套池、凼、路、渠等设施,建设基本农田,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1.3 建设任务、目标与规模1.3.1建设任务根据项目规定,建设任务主要是坡耕地整治为核心(土埂梯田、石埂梯田、保水保土耕作),同时配套建设蓄水池、沉沙凼、排灌沟渠、作业道路等工程,整治山平塘,充分发挥工程系统的综合效益。小流域疏幼林和荒草地,不在本次项目综合治理范围内。该部分由小流域所在镇、村,组织群众实施封禁治理等措施加以治理,故在本方案中不再提及。1.3.2建设目标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470hm2,使小流域坡耕地土壤流失量由治理前的1.55万t减少1.38万t,同时增加蓄水灌溉设施,提高土壤涵蓄水能力。治理后,小流域新增基本农田面积73.60hm2,农业人均增加基本农田0.13亩,达到0.07hm2;农业人均粮食产量达到672kg(治理前651kg),年人均粮食产量增加21kg。1.3.3建设规模经实地踏勘、现场规划,*县龙会河项目区2010年小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整治面积470hm2。 1.4 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1.4.1工程设计原则与深度在设计中坚持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做到土石埂相结合;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重点整治规模集中、易于改造、坡度较缓的坡耕地;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的原则,尊重群众意愿,助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本方案达初步设计深度。1.4.2工程措施及总体布置本次坡耕地整治项目以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核心,配套建设蓄水池、沉沙凼、渠道、山平塘整治、作业便道等设施。根据地貌情况,在每个山头第二台地布设地背沟,或规范建设原有引水沟渠,拦截坡面径流;在宽阔台地或两山之间的低洼之处,建蓄水池,确保灌溉用水;对丘脚山平塘进行有效整治,增加蓄水;作业道路连接各山头,或在山坳之间穿插而过,尽量在现有道路的基础上建设,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在两渠交结、渠水进池、渠道末端之处,修建沉沙凼。经布设,小流域共需整治坡耕地470hm2,其中石埂梯田13hm2、土埂梯田60.60hm2、保水保土耕作396.34hm2,建设蓄水池6口、沉沙凼17个、排灌沟渠4km、作业道路2km,整治山平塘2座。1.5 施工组织设计1.5.1工程施工条件小流域距县城8km,县道内高(内江至*县)地处小流域南端,各村已全通水泥路或泥石路,道路网络初步形成,交通便利;小流域内小水塘、山平塘11座,用水方便;电力网络已实现全覆盖。建设所需的水泥、机砖、沙石、块石等,均可在*县城购得。水、电、道路、建设材料等均能满足项目实施的需要。小流域“馒头山”居多,坡面较缓,施工机具能进入施工场地,工程施工所使用挖土机、推土机和胶轮车等机具,由专业队伍自行出具或租用解决。1.5.2 工程进度安排从小流域的气候特征和农时季节来看,如安排在今年12月至2011年5月内实施,可避开农忙时节和汛期,既不与农时争劳力,又能减少施工期的水土流失。所以,本项目安排在2010年 12月至2011年5月内集中完成。1.6 水土保持监测本项目以效益监测为主,拟采用调查法和典型地块相结合的方法,监测点位选择在钢铁村的074号图斑(计划实施石埂坡改梯),选择知识水平相对较高的农户,将其地块作为监测点位,监测时段分施工准备期和工程运行期,监测时段为3年,即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对项目实施前后的保土效益、增产增收效益、生态效益等进行监测,及时掌握不同时间、不同区域、不同施工方式下的工程质量及其效益情况,为今后治理水土流失提供科学依据。1.7 技术支持结合小流域地貌和水土流失特点,拟开展坡耕地治理与坡面水系工程配置相结合的课题研究,为丘区坡耕地治理、水土流失防治提供样板,积累经验。主要是在治理坡耕地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建设沟渠、池、凼、路等配套工程,实现层层设防,步步拦蓄,做到“进出有路、拦截排灌有沟渠、蓄水有池、沉沙有凼”,形成立体综合防护体系。1.8 工程管理1.8.1 工程建设期管理为实施好该项目,*县人民政府及时成立了“*县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加强领导,落实项目配套资金,协调工程实施中的具体问题,督导项目实施。同时,将根据相关要求,严格实行项目责任主体制、投劳承诺制、工程招投标制、项目公示制、工程监理制、区级报帐制、合同管理制、竣工验收制等管理制度。1.8.2工程运行期管理项目实施完毕,将按照“谁所有、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进行产权确认,落实各项工程的建设管护责任,明晰管护责任人、管护制度、管护责任,确保项目长期发挥效益。1.9工程招标依据本项目实际情况,需要招标的项目可分为项目设计、工程监理、工程施工3个部分。由业主采取委托招标的形式,委托据有相应资质的招标代理机构,办理招标事宜。项目勘测设计投资5.89万元、工程监理投资3.37万元,均采用比选的方式确定服务单位。坡改梯、蓄水池、沉沙凼、排灌沟渠、田间道路、山坪塘整治工程,计划投资168.42万元,该部分采用比选招标方式确定施工企业。保土耕作部分未纳入招标范围,由*县水务局组织小流域群众完成。1.10节能减排项目从设计理念、工程布置、机械设备选用、施工组织设计等多个方面进行了优化设计,选用了符合国家政策和节能标准的先进设备,并合理安排了工期和施工进度,符合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设计要求。经计算,本工程的经济效益分析计算,万元GDP能耗约为0.56t标准煤,低于2015年0.78t标准煤/万元GDP能耗标准,从能源消耗和产出看,工程属节能投资项目。1.11环境保护本项目对环境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期施工作业产生的扬尘、噪声等对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方案就施工期如何防治环境污染提出了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噪声和振动污染控制措施、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在此基础上,对项目建设提出了环保建议。本项目竣工投入使用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明显,原本就属于环保项目,因此,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本项目是可行的。1.12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1.12.1投资概算的编制原则及依据本方案概预算严格按照关于颁发<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和定额>的通知(水总【2003】67号文)以及内江市2010年第四季度工程造价信息编制。1.12.2 工程总投资经概算,项目共需总投资187.52万元,其中坡改梯工程投资116.41万元,占总投资的62.08%,蓄水池工程投资5.06万元,占总投资的2.70%;排灌沟渠工程投资30.81万元,占总投资的16.43%;沉沙凼工程投资0.76万元,占总投资的0.41%;作业道路工程投资6.81万元,占总投资的3.63%;山平塘整治工程投资4.72万元,占总投资的2.51%;保水保土耕作措施投资3.85万元,占总投资的2.05%;独立费用13.64万元,占总投资的7.27%,基本预备费5.46万元,占总投资的2.91%。1.12.3 资金筹措方案项目总投资187.52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资150万元,地方配套37.52万元,不足部分由小流域群众投劳解决。1.13效益分析项目建成后,将产生较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经预测,各项措施发挥效益后,年直接经济效益达30.13万元,效益费用比R =1.55,大于1,该项目合理可行。项目年蓄水保水总量14.80万m³;年保土量1.38万t;坡耕地土壤侵蚀模数由治理前的3110t/km².a降低到500t/km².a以下。同时,梯田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粮食单产增加,稳粮增收、发展产业有了坚实基础,这对改善了小流域生态环境、支持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工程建设特性表名称单位数量名称单位数量一、小流域基本情况塘堰整治座2(一)位置与面积谷坊座小流域位置-县城东部3.植物防护所属流域-沱江流域水土保持林hm2小流域面积km218.04 经果林hm2(二)自然概况种草hm2地貌类型-浅丘区4.封禁治理hm2地面组成物质-5、其他多年平均降雨量mm1107四、施工多年平均气温15.61.总工程量万m39.56 林草覆盖率%35.74 土方万m39.17 5年一遇24h最大降雨量mm158.95石方万m30.37 10年一遇24h最大降雨量mm191.40 混凝土万m30.02 (三)社会经济情况2.主要材料总人口人9600苗木万株农村人口人8448种子kg劳动力人5914水泥t23.83 人口密度人/km2532 炸药t人均耕地hm2/人0.12 砂子m380.75 人均水平农田hm2/人0.06 块石m33640 人均产粮kg/人651 钢筋kg农民人均纯收入元/人42503.施工机械台班8587.05 (四)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4.总投工万工日1.51 主要水土流失类型-5.施工年限年1水土流失面积km28.62 五、投资土壤侵蚀模数t/(km2·a)3110 1.工程静态总投资万元187.52 已治理面积km2工程措施万元168.42 二、设计标准植物措施万元重点工程设计标准其它措施万元三、工程规模独立费用万元13.64 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km24.70 基本预备费万元5.46 1.坡耕地治理工程2.单位治理面积投资万元/km239.90 坡改梯面积合计hm273.63.投资分摊其中:石坎hm213中央投资万元150其中:土坎hm260.6地方匹配万元37.52植物护埂km其它投资万元蓄水池(窖)口6七、工程效益排灌沟渠km4水土流失治理程度%0.55 沉沙池口17年保土效益万t1.38 作业便道km2增加林草覆盖率%保土耕作hm2396.34累计直接经济效益万元542.40 2.小型水利水保工程效益费用比1.55 注:社会经济情况和水土流失状况应说明数据来源和时间年限。2项目背景及设计依据2.1 项目背景2.1.1 项目来源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内需,实现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和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008年,*县被纳入四川省2009-2011年坡耕地水土综合整治试点工程储备项目县,并委托四川省水土保持学会编制完成了*县龙会河项目区坡耕地水土综合整治试点工程实施方案。该方案经四川省水土保持局组织专家评审,并上报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备案。2010年11月,*县再次委托四川省水土保持学会,编制2010年年度实施方案。2.1.2 项目背景长期以来,坡耕地水土流失问题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县地处地处四川盆地东部,属丘陵区,由于自然历史和人口众多的原因,目前仍在耕种的坡耕地面积较大。坡耕地既是山丘区群众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用地,也是水土流失的重要来源地。坡耕地水土流失产生的泥沙,淤积江河湖库,降低了水利设施调蓄功能和天然河道泄流能力,影响了水利设施效益的发挥,加剧了洪涝灾害,制约了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解决其水土流失问题,必须紧紧抓住坡耕地综合治理这个重点,并切实做好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试点工作。实践证明,实施坡耕地综合治理,搞好坡改梯及其配套工程建设,不但能够有效阻缓坡面径流,减轻水土流失,同时能够提高降雨拦蓄能力,涵养水源,变害为利,一举多得。因此,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势在必行。2010年,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决定在全国部分省区市开展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作。*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该项工作,责成县水务局牵头,多部门协调配合,推进该项目的前期工作。2008年8月,*县水务局委托四川省水土保持学会编制完成了*县龙会河项目区坡耕地水土综合整治试点工程实施方案。2010年11月,*县再次委托四川省水土保持学会编制完成了*县龙会项目区中央预算内投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龙会小流域实施方案。2.1.3 实施方案编制过程2010年11月,四川省水土保持学会派出工程技术人员,与*县水务局、龙会镇政府以及相关村社干部一道,深入小流域,就基本情况进行实地踏勘。通过走访群众、图斑摄影、图斑勾绘、治理措施现场布置、初步放样等,就项目选址、群众意愿、措施布设、预计达到治理效果等,进行了现场分析和比对。最后,确定了措施布设原则、治理目标等,对各图斑以1/1000、1/2000等比例进行平面设计,将外业措施分别落实到了图纸上,并结合现行物价情况,做出了项目概算,完成了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小流域人口密度大,耕地中坡耕地多,农业基础设施差,生产用水困难,农作物产量低,农村经济落后,改造坡耕地、发展农业经济,成为了小流域群众最为急迫的愿望。实施坡改梯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对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缓解人地矛盾,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等具有重要意义。(1)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能较大程度地减少小流域水土流失。坡耕地是水土流失的主要来源之一,坡耕地自身斜坡面的不稳定性,加上多年的耕作扰动,在自然和人为的破坏下,原有的埂坎不是很单薄,就是很低矮(甚至低于迎土面),有的还出现滑坡和破碎现象,使坡耕地水土流失较严重。与此同时,由于坡耕地单产低,投入大、产出小、少路而耕作不便,加之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都外出打工,因此,小流域群众对水田较为珍惜,对坡耕地的经营管理力度就大大削弱,坡耕地水土流失也由此而日益严重。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是在水力侵蚀区的坡耕地上,运用径流调控理论,采取拦、排、蓄相结合,以道路、水系为主线,修筑土、石埂,降缓坡地坡度,稳定坡体土壤,使土壤涵养水份能力增强,扼制坡耕地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坡耕地水土流失量控制在500t/km2.a左右。(2)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是解决耕地质量差的问题和提高土地生产能力的有效途径。随着水土流失发生,土壤中氮、磷、钾等有机质的不断流失。坡耕地不仅单产低,其地力也会持续下降。投入大、产出小,致使小流域群众对坡耕地耕种的意愿逐年减弱。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后,可建设基本农田,增强了耕地水土涵养能力,使昔日的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变成了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新建的蓄水池、排灌沟渠等雨水集蓄工程,可增强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使农作物旱涝保收。这将有力激发小流域群众对坡地耕种的兴趣,有利于小流域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3)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可有效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小流域有山平塘11座,年可供水25.3万m3;小流域沟冲发育,水源条件较好。但坡耕地均集中在山丘的坡面上,蓄水工程极少,灌溉用水极为不便,其收成多于气候有关。目前,小流域现有坡耕地急需解决灌溉条件。因此,通过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可增加基本农田,提高土地单产能力,在保证粮食供给的前提下,就能有更多的耕地用于发展经济作物,进一步增加群众收入。(4)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对改善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项目实施后,将坡地改成了水平梯地,既降低了耕地的坡度,使土地平整,又使土层变厚,疏松了土地,再配上地埂、灌排水沟、蓄水池、沉沙凼、便民路,这样大大减少了水土流失,增加了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实现粮食增产,群众增收,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促进了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环境良性循环,蓄水、保土效益显著。综上所述,实施坡改梯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十分必要,既可减少水土流失,又可改善小流域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库区移民增加收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环境良性循环,是深受各级政府及小流域群众欢迎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2.3设计依据2.2.1 设计依据1、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办法;2、规范性文件四川省2009-2011年水土保持重点工程规划(四川省水土保持局,2009年4月)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规划;四川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总体规划;3、相关文件与资料关于抓紧编报2010年中央预算内投资水土保持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四川省水土保持局、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经处,川水保发201036号文)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编写提纲(四川省水土保持局,2010年11月);*县水土保持规划(2001-2030年);*县龙会河项目区坡耕地水土综合整治试点工程实施方案(四川省水土保持学会,2008年8月)。4、相关技术标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GB/T15772-2008);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坡耕地治理技术(GB/T16453.1-2008);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1653.11653.4199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2008);水土保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SL448-2009);水土保持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SL449-2009);小型蓄引排引水工程设计规范(GB/T 16453.4-2008);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sl267-2001);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 水土保持图(SL73.6-2001);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水土保持术语(GB/T20465);土地利现状分类(GB/T21010);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工程量计算规定(SL328);水土保持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SL449-2009);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及定额(水利部水总200367号)。2.2.2相关数据来源1、水土流失数据:水土流失数据参照中科院成都山地所2002年卫星遥感资料,结合工程技术人员现场调研的方法确定。2、社经数据:依据*县2009年年鉴。3、其它数据:依据*县气象站、林业局、农业局、国土局调查资料。4、规划指标及投资:根据关于抓紧编报2010年中央预算内投资水土保持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四川省水土保持局、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经处,川水保发201036号文)精神,确定本项目规划指标及投资额。3 小流域选择及概况3.1小流域选择1、选择原则(1)坡耕地数量较多,耕地质量差,缺乏灌溉设施。(2)小流域相对独立的原则。避免与国家其它生态建设重点项目相互重叠,防止重复投资、重复治理,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央投资效益。(3)坡耕地相对集中的原则。集中成片,突出重点,坡改梯实施起来相对容易。(4)与农业综合开发或其他项目有机结合的原则,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使项目建设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和整体效应,更贴近广大群众的需要,真正起到了“惠民”作用。(5)政府重视,群众积极性高的原则。小流域所在乡镇政府对水土保持工作高度重视,工作基础好。群众治理水土流失积极性高、参与意识强、投劳有保障。2、小流域选择根据小流域选择的原则,结合本次项目计划投资情况,小流域拟选择龙会小流域,涉及龙会镇的政权、互助、钢铁、杨岭、郭林、龙会等6个村,具体理由如下:(1)小流域坡耕地面积大,集中成片,且处于内威(内江至*)公路沿线,如果首先搞好该片的坡耕地治理工作,则具有良好的示范效应,符合项目选择坡耕地相对集中、示范效果好的原则。(2)交通便利。小流域内村道水泥路已形成网络状,方便项目实施。(3)小流域已有农村路网建设、现代农业示范、新农村等项目的注入,有利于项目的整合,有利于集中发挥项目效益。(4)小流域坡耕地水肥条件、耕作条件较差,群众改造坡耕地积极性较高,愿意投工投劳,群众基础好。综上所述,本次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选择在龙会小流域实施。3.2小流域概况3.2.1 基本情况龙会小流域地处*县城东部,距离县城仅8km,紧邻内威公路,交通便利。小流域幅员面积18.04km2,涉及龙会1个镇、政权、互助、钢铁、杨岭、郭林、龙会等6个村。3.2.2 自然概况3.2.2.1 地质、地貌1、地质小流域地质构造上属扬子地台,川东褶皱带,普遍分布的地层多以中生代地层为主,特别是侏罗纪地层遍布境内。出露岩层主要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成土母质多为紫色沙,页岩分化而成,沿河两岸有部分近代河流冲击而成的紫色土,土壤PH值介于5.59之间。2、地貌小流域地处*县东北部,地貌以中丘为主,占42.87%;浅丘占26.53%;中丘谷地占16.6%;河谷阶地集台地占14%;地势总体北高南低,海拔最高385,最低202,相对高差为183,小丘坡缓,坡角一般在32°-45°之间,沟谷坡度比降在1230%

    注意事项

    本文(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龙会小流域实施方案.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