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市、县级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doc
-
资源ID:2810653
资源大小:180.50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开展市、县级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doc
贵州省国土资源厅贵州省环境保护局文件黔国土资发2007131号关于开展市、县级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各市(州、地)国土资源局、环境保护局:为促进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的地质灾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逐步治理历史遗留的矿山环境问题,改善矿区人民生产、生活环境。根据矿产资源法、环境保护法、贵州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的规定,按照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规划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开展省级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5119号)和关于印发全国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7)83号)的要求。省国土资源厅和省环境保护局决定开展全省各市(州、地)和重点县(市、区)的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编制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组织领导各市(州、地)国土资源和环境保护管理部门要从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目标的高度,充分认识编制规划的重要意义。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部署具体治理任务,依法监督检查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工作,全面推进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各地国土资源和环境保护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规划编制工作,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和落实规划编制机构和人员,落实编制工作经费,为规划编制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二、编制工作的基本要求(一)各市(州、地)和重点县(市、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委托的规划编制单位,应具有地质灾害勘查或设计乙级以上资质(含乙级)。(二)编制单位在编制规划时,须开展区内矿山地质环境的基础资料调查研究,结合矿产资源规划评估工作,加强新时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对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的要求与影响的分析,深入调查与研究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现状和趋势、规划目标、保护与治理的总体布局和区域重点,为编制规划奠定坚实的基础。市、县级规划编制工作按照矿产资源规划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1999356号)的有关规定执行,与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做好衔接,具体操作规程可参考贵州省市、县级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编制指南(见附件)。规划要力求结合实际,有所创新,科学实用。规划内容要重点突出,目标明确,任务具体。规划成果要科学规范。(三)在规划研究与编制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各有关部门的作用,广泛征求专家和社会公众意见。(四)重点县(市、区)由各市(州、地)根据矿山环境实际情况进行确定。三、工作进度安排(一)各地要在2007年11月正式启动市、县级规划的编制工作,2008年9月完成规划的编制工作,2008年底完成规划的审核和上报同级政府批准实施工作。(二)各地国土资源和环境保护管理部门要按照贵州省市、县级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编制指南要求开展工作。(三)市级规划经省国土资源厅和省环境保护局审核同意后,由各市(州、地)人民政府(行署)批准实施。县级规划经市(州、地)国土资源和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后,由县(市、区)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联系人: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环境处 杜国模 电话(传真):08516856462 E-mail: tinghjc 省环境保护局自然生态保护处 莫景智 电话(传真):08515573362 E-mail: mojingzhi_001 二七年十月八日附件:贵州省市、县级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编制指南一、前言为规范和指导市、县级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的编制,切实推进我省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使规划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提高规划的编制水平,特制定贵州省市、县级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编制指南,供各市、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编制时使用。规划的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土地复垦规定及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暂行办法(贵州省政府33号令)、贵州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12010)、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62015)及贵州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规划规范性引用文件: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002002)、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1995)、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18337.2200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9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484893)、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2001)、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技术设计规范(DZ/T0239)、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40)、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土地复垦技术标准(试行)(UDCTD)、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1)。规划中有关术语和定义:矿山环境:指采矿活动影响到的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的深度和范围内的客观实体的集合。矿山环境问题:指矿业活动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产生的环境演变、破坏和污染等问题。矿山环境影响评估:指对矿山建设及生产活动可能影响范围内的环境问题、矿山环境现状评估、演化趋势预测和综合评估。矿区生态重建(恢复):指将人类破坏的矿区生态系统恢复成具有生物多样性和动态平衡的本地生态系统。其实质是将人为破坏的矿区环境恢复或重建成一个与当地自然界相和谐的生态系统。矿山环境保护:指勘查、开采矿产资源必须遵守有关环境保护、矿山安全的法律法规,防止污染环境和事故发生,探矿权人、采矿权人应负责对污染和破坏的矿山环境进行治理恢复,给他人造成损害的,应当赔偿损失,并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矿山环境治理:指对矿山建设及生产活动造成的环境破坏,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制订保护措施,采用工程和生物措施使环境得以恢复,达到新的环境平衡的技术工作。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指当地人民政府为促进本行政区内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因矿产资源开发引发的环境问题,逐步治理历史遗留的矿山环境问题,从而保护和改善矿山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规划。二、组织机构与任务分工为加强市、县级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组织协调,各市(州、地)、重点县(市、区)应组成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各地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应由各级国土资源、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共同编制、报批。其中,各地国土资源部门负责本地矿山环境现状及发展趋势、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分区、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工程等专题研究,编写规划文本;各地环保部门负责本地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对策措施、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控制指标等专题研究,参与编写规划文本。三、工作阶段安排前期准备阶段(2007年11月以前):组成工作领导小组,按照贵州省市、县级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编制指南要求,收集规划基础资料,编制规划大纲,完成规划编写的前期准备工作。规划编制阶段(2007年11月2008年9月):2008年6月以前完成本地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初稿,2008年9月以前向有关部门、单位、领导、专家征求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规划审定阶段(2008年10月2008年12月):根据专家意见和建议对规划初稿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形成本地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送审稿,报有关部门进行审批。四、总体要求(一)规划是市、县级人民政府为促进本行政区内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因矿产资源开发引发的环境问题,逐步治理历史遗留的矿山环境问题,从而保护和改善矿山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制定。(二)规划是市、县级国土资源、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法保护和治理矿山环境的重要依据,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法管理和保护矿山环境的指导性文件,其主要规划目标要纳入市、县级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中实施。(三) 编制规划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省和本行政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以建设和谐社会为目标,根据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对本行政区内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做出时间和空间的总体安排和部署,并制定出相应的政策措施。(四)规划属专项规划,其组织编制机关是市、县级国土、环保行政主管部门。(五)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所采用的名词术语、各种符号、文本格式等均应标准化,符合国家、行业的有关标准和规定。(六)规划编制时,要先加强基础研究。各地要充分利用区内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的成果资料,结合矿产资源规划评估工作,加强新时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对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的要求与影响的分析,深入调查与研究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现状和趋势、存在的主要问题、规划保护与治理的总体目标、布局和区域重点,为编制规划奠定坚实的基础。(七)要妥善处理好规划作用与市场作用的关系,资源开发与生态环保的关系,政府投资与社会投资的关系,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等重大关系。(八)规划编制工作按照矿产资源规划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1999356号)等有关规定执行,与当地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做好衔接。规划要力求结合实际,有所创新,科学实用。规划内容要重点突出,目标明确,任务具体。规划成果要科学规范。(九)规划编制时,加强重大工程研究。重大工程是实现规划目标的重要手段,是落实规划任务的重要支撑。要在加强规划基础研究的同时,研究提出一批重大工程,做好论证筛选。(十)规划编制时坚持开门编规划。在规划研究与编制过程中,充分发挥地方各有关部门的作用,广泛征求专家和社会公众的意见。(十一)规划编制单位要具有地质灾害勘查或设计乙级以上资质(含乙级资质)。五、基本内容及要求(一)总则主要说明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的、任务、编制依据及规范性引用性文件、规划的适用范围、完成本次规划编制的工作概况及质量评述。(二)社会经济概况简要介绍本地区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发展概况以及地质环境背景概况等。1、自然地理:包括规划区地理位置、交通条件、气象水文、国土资源概况。其中国土资源概况:概述区内土地资源(国土面积、土地使用情况、矿山资源用地面积等)情况。2、社会经济发展概况:概述区内人居环境概况,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概况,以及矿产资源对经济发展贡献等。3、地质环境背景:阐述区内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与地震、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条件概况以及工程地质条件概况等。(三)矿山环境现状及趋势分析介绍本地区矿产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及其危害以及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现状等。1、矿产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叙述区内矿种、矿产资源分布情况、矿产资源储量及开采能力、现有开采量、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情况、目前实际开采的矿种数、各矿种的实际生产能力、实际生产的矿山数及其生产能力、矿山建设规模、已开采量及年度开采量、上年开采现状、开采方式及工艺方法以及“三废”的排放情况等。2、矿山环境问题现状及其危害:通过调查详细说明区内矿山开采引发的地质灾害,矿业开发对生态环境、土地资源及地貌景观的占用和破坏,矿业开发对水环境(包括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影响破坏及造成的危害(水位下降、井泉干涸等)以及矿山“三废”对环境的污染等矿山环境问题现状,以及所造成的危害和影响等。3、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现状:分别从政府管理力度、投入的治理工程、投入的治理资金等措施以及取得的成效几个方面,详细说明区内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的现状,并结合目前区内矿山环境问题现状,详细说明其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四)矿山环境影响评估根据矿山环境的评估原则,按照评估的精度要求以及相关的评估技术要求,对区内矿山环境问题作好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1、矿山环境的评估原则(1)评价矿山建设及生产活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地质灾害对矿山环境的影响破坏程度;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论证矿山环境对矿山建设及生产活动的适宜程度;(2)矿山环境影响评估的地域范围,不仅限于矿山开采区,还应包括受采矿活动影响的地区;(3)生产矿山、改(扩)建矿山以矿山环境现状和预测评估为主,新建矿山以矿山环境预测评估为主;(4)矿山环境影响评估分级进行,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与矿山开发影响特征对矿山环境影响评估分为三级,参照附录E执行。2、评估精度要求(1)一级评估应有系统、完整、翔实的基础资料,进行矿山环境影响定量评估;(2)二级评估应有系统、齐全、翔实的基础资料,进行矿山环境影响半定量评估;(3)三级评估应有齐全、翔实的基础资料,进行矿山环境影响定性评估。3、评估技术要求(1)矿山环境影响评估应在评估区环境条件和开采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矿业活动特点,根据经批准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或矿山开采设计,对矿山环境问题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2)现状评估是对矿山环境现状和已有的矿山环境问题进行评估;(3)预测评估是对矿业活动可能引发(加剧)的环境问题以及矿山环境对矿业活动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估;(4)综合评估是在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的基础上,进行影响程度分类(表1)和综合评估;表1 矿山环境影响程度分类表影响程度分类地质灾害危险性程度水土资源环境及地质地貌景观影响破坏程度危害对象损失与治理难度严重大影响大、破坏严重城镇、人口密集区、风景名胜区、大中型工矿企业所在地和交通干线、重点水利电力工程等。损失大、治理难度大、难以恢复中等中影响较大、破坏较重村庄、一般交通线和工程设施、资源环境功能规划要求较高地区。损失较大、治理和恢复较难。一般小影响小、破坏轻一般地区、资源环境功能规划要求较低地区。损失小、易治理和恢复。(5)根据矿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危害等因素,评估矿山环境对矿业开发的适宜度。适宜程度分为适宜、基本适宜、适宜性差三类(表2)。表2 适宜程度分类表适宜程度分类说明适宜矿山地质环境条件简单,矿山开发对地质环境影响破坏一般,矿业活动引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小,本身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小,易于防治和生态恢复;矿区及周边社会环境条件一般。基本适宜矿山地质环境条件较复杂,矿山开发对地质环境影响破坏较严重,矿业活动引发(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或本身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较大,防治难度和生态恢复难度中等;矿区及周边社会环境条件较复杂。适宜性差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矿山开发对地质环境影响破坏严重,矿业活动引发(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大或本身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大,防治难度大,生态恢复难度大;矿区及周边社会环境条件复杂。4、评估指标及方法(1)矿山环境问题评估指标参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国土资发200469号)和附录F。(2)矿山环境影响评估方法根据实际情况选定,一般采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相关分析法和工程类比法等。5、评估内容(1)矿业活动可能引发(加剧)的地质灾害,包括地面塌陷(采空塌陷、岩溶塌陷)、地面沉降、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等。(2)对水环境的影响,包括水均衡破坏、水环境污染、水位下降、井泉干涸等。(3)对土地(植被)资源的影响破坏,包括改变土地利用功能、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石漠化)、地质地貌景观破坏等。(4)矿山环境问题对矿业活动的影响。(五)规划的范围、规划期和规划目标1、规划的范围和规划期规划的范围为各市(县)所辖行政区。规划基准年为2006年,近期为:2007年2010年,远期为:2011年2015年。所采用的资料截止到2006年底。2、规划的规划目标根据本行政区实际情况,在充分调查研究,认真分析研究区内已有成果和资料的基础上,确定规划的目标任务。(1)客观分析本行政区内的矿山环境现状,摸清矿山环境问题及其危害。(2)评估采矿活动对矿山环境造成的影响、预测矿山环境发展趋势。(3)在对矿山环境现状进行评估的基础上,明确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分区。(4)提出规划期内矿山环保与治理的目标任务,确定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控制指标。如矿山环境综合整治率指标,废弃矿山恢复治理率指标,“三废”治理及综合利用率指标等。(六)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1、规划的原则与部署(1)规划的原则全面规划、统筹安排、因地制宜、突出重点:依据区内矿产资源分布特点、矿山环境现状、保护及治理分区,全面规划,统筹安排,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把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工程结合起来,将典型矿山环境问题作为突破口,集中投入,搞好示范性治理工程,以便带动区内矿山环境修复治理工作,促进资源开发、社会发展和环境友好的良性循环;轻重缓急、分步实施:根据区内矿山环境保护及治理分区,优先考虑:国有大中型老矿山、闭坑矿山和责任人无法查清的历史性矿山;矿山环境问题严重威胁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生态功能区;重要城市周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主要交通干线及干河两侧直观可视范围内破坏严重的露天开采闭坑矿山;矿山环境易修复治理,能在短期内取得显著环境效益的矿山。(2)规划的部署根据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的原则,分别作出近期和远期保护和治理规划。2、矿山环境保护(1)矿山环境保护的原则:分别从矿山地质灾害、矿业开发对生态环境、土地资源及地貌景观的占用和破坏、矿业开发对水环境的影响及破坏以及矿山“三废”对环境的污染四个方面,明确提出矿山环境保护措施和具体要求。(2)矿山环境保护的总体要求:学习和引进矿山环境保护的先进技术经验,提高矿山环境保护水平;以矿山环境影响评估为基础,提出保护措施并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对具有重要价值的地质遗迹和人文古迹、城镇、重要设施,应采取有效措施予以保护;采取合理的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矿山环境问题的发生、发展。对采矿活动所产生的固体废物,应使用专用场所堆放,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二次环境污染及引发次生地质灾害。应根据采矿固体废弃物的性质、贮存场所的工程地质情况,采用完善的防渗、集排水措施,防止淋溶水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宜采用水覆盖法、湿地法、碱性物料回填等方法,预防和降低废石场的酸性废水污染。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采取地下帷幕灌浆隔水、地表防渗或污水处理等措施避免或减轻对水资源、水环境的破坏。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控制或避免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3)新建矿山环境保护: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提出切实做到矿山生产区和生活区分离、城区和矿区分离,确保人居环境的安全,提高人居环境的质量;推荐合理的开采工艺和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矿山环境问题的发生;要对废弃物(排)放、堆存造成的矿山环境问题制订预防性环境保护措施;明确所执行的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矿山环境问题监测方案,实施对矿山环境问题的动态监测。(4)已投产生产矿山环境保护:根据矿山生产实际情况,采取边开采边治理的方式,及时开展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对于露天开采的矿山,宜采取内排和剥离-排土-造地-复垦一体化技术;严禁采用渗井、废坑、废矿井或用净水稀释等手段存、排放有毒、有害的废水;对存放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废水、废液的淋浸池、贮存池、沉淀池必须制定防水、防渗漏、防流失等措施;矿石、废碴土的堆放要有序、合理,要明确边坡稳定角,必要时应采取加固措施;露天矿山开采应根据地层条件,选择合理的坡角范围以避免崩塌、滑坡、地裂缝的发生;对地下开采的固体矿山,应提出预留矿柱、矿墙或采用充填开采法将固体废渣及时回填;地下液体矿产开采,应确定允许开采量,或加大回灌采用合理的人工补给。(5)拟闭坑矿山环境保护:对矿产开发过程中的坑、井、巷道等闭坑后必须预先做出封闭或者堵实方案,预防遗留问题的发生;对存在滞后隐患的矿山环境问题,应设计跟踪监测方案,根据监测资料分析预测其变化趋势,及时采取防治措施。3、矿山环境治理(1) 矿山环境治理原则:分别从矿山地质灾害、矿业开发对生态环境、土地资源及地貌景观的占用破坏、矿业开发对水环境的影响及破坏以及矿山“三废”对环境的污染四个方面,明确提出矿山环境治理标准、治理措施(方式)、治理进度安排,并提出对矿区存在或可能出现地质环境问题的监测内容、监测措施等。(2)矿山环境治理技术路线:在进行区内矿山环境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充分收集区内矿产资源分布、开发利用、矿山企业分布、矿山环境问题现状、社会经济条件状况以及与矿山环境相关的农林、水利、耕地等环境资料,进行区内矿山环境影响评估,并根据区内不同矿种、不同开采方式以及不同的矿山环境问题,提出相应的治理方法和处理措施。(3)矿山治理的主要内容:采矿诱发的地质灾害、矿区潜在地质灾害体以及采空区的防治;矿业开发对生态环境、土地资源及地貌景观的占用和破坏的土地复垦、生态环境的恢复重建;矿业开发对水均衡的影响和破坏、水及水环境污染的防治;矿山“三废”对环境的影响和污染的防治;其它矿山环境问题治理。4、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分区(1) 规划分区的原则及方法:根据区内的具体情况,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矿山环境问题,结合矿山环境现状评估分区,特别考虑到矿山环境问题对人居环境、工农业生产、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按照“区内相似,区间相异”的原则,划分出不同等级的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区域。(2)矿山环境保护规划分区:根据上述划分原则,将矿山环境保护区具体分为:重点保护区和重点预防区(相当于一般保护区)。重点保护区: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旅游风景名胜区、城市饮用水源地、基本农田保护区、重要交通干道直观可视范围内以及其它不允许开采的区域等。重点预防区:主要是指进行矿产资源开发,容易引发一系列矿山环境问题,造成较大生态破坏,严重危害到人居环境、生态系统、工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区域等。(3)矿山环境治理规划分区:根据上述分区原则,将矿山环境治理区具体分为重点治理区和一般治理区。重点治理区:主要是指历史时期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造成极大破坏,矿山环境问题对生态环境、工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造成较大影响的区域。重点考虑如下几方面:新中国成立前和计划经济时期建设的国有大中型老矿山、闭坑矿山和无法找到责任人的矿山,矿山环境问题严重;矿产资源开发造成的环境问题随时对当地人民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威胁的矿山;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后社会、环境、经济效益明显。一般治理区:主要是指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造成较大破坏,但破坏程度不如重点治理区强烈;矿山环境问题对生态环境、工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造成一定影响,但影响程度较重点治理区弱的区域,这些区域可作为矿山环境远期治理区。(七)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投资估算1、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投资估算(1)投资估算:对矿区内矿山环境的保护经费和现有矿山环境问题的治理、监测等经费进行投资估算,主要由规划期内所需矿山环境保护与现有矿山环境问题的治理总费用、矿山环境问题现状治理费用以及规划期内预计投入保护和治理费用三部分组成。(2)资金筹措:具体说明区内矿山环境保护资金与现有矿山环境问题治理的资金的筹措方式、渠道等。2、工程效益分析分别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环境效益三个方面,对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的可行性及必要性进行分析。(八)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结合本地区工作实际,说明规划实施的法律、法规保障措施、管理措施,工程运作的市场机制(投资融资机制、竞争机制、激励机制),保证规划目标实现的经济、科技政策(财政税收优惠政策、融资投资机制等),以及保障规划编制的基础资料、研究成果和技术标准、规程规范等。即从管理保障措施、技术质量保证措施、资金经费保证措施和时间进度保证措施方面,进行叙述说明。(九)结论与建议通过规划的编制达到的目的,以及对规划实施的建议等。六、规划的成果要求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编制说明、附图、附表、附件等材料。(一)规划文本规划文本的编写内容参照附录A(规划文本编写大纲)执行,要求文字简练,重点突出,目标具体,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规划文本的幅面采用A4规格,电子文档为Word格式。(二)规划编制说明书规划编制说明书是规划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应包括:规划编制的必要性、目标、任务、目的意义、原则及指导思想、主要内容等;规划编制过程及与其他相关规划的衔接情况;规划研究材料;征求有关部门、地方政府意见及协调情况;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具体参照附录B(规划编制说明编写大纲)执行。(三)规划附图包括矿山环境现状评估图、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图。所有图件参照附录C(规划附图编制要求)执行。(四)规划附表包括矿山环境现状评估表、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分区表和矿山环境治理工程规划表。所有附表格式参照附录D(规划附表编制要求级格式)执行。(五)规划附件附件内容主要包括:1、委托书(双方签字盖章);2、编制单位资质证书(复印件);3、矿区划界批复,矿山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批复;4、矿山调查回访登记表(内容包括:矿山名称、矿山性质、建设规模、开采矿种、服务年限、已开采量及年度开采量、上年开采现状、开采方式及工艺方法、矿渣和尾矿堆放情况、废水排放、矿山环境问题等);5、野外调查卡片(主要是现场调查核实矿山实际情况);6、岩土样、水样试验报告单;7、照片集。七、附录附录A:规划文本编写大纲附录B:规划编制说明编写大纲附录C:规划附图编制要求附录D:规划附表编制要求及格式附录E:矿山环境影响评估分级表附录F:矿山环境问题评估指标表附录A(规范性附录):规划文本编写大纲标题:×××市(县)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20072015年)第一章 总则 1.1 指导思想 1.2 基本原则 1.3 目的任务 1.3.1 目的 1.3.2 任务 1.4 编制依据及规范性引用文件1.4.1 编制依据1.4.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5 适用范围 1.6 工作概况1.6.1 完成工作量1.6.2 工作质量评述第二章 社会经济概况 2.1 自然地理2.1.1 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2.1.2 气象、水文2.1.3 国土资源概况 2.2 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2.3 地质环境背景2.3.1 地形地貌2.3.2 地质构造与地震2.3.3 地层岩性2.3.4 水文地质条件概况2.3.5 工程地质条件概况第三章 矿山环境现状与趋势分析 3.1矿产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3.1.1 矿产资源概况3.1.2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3.2 矿山环境问题现状及其危害3.2.1 矿山地质灾害3.2.2 矿业开发对生态环境、土地资源及地貌景观的占用和破坏3.2.3 矿业开发对水环境系统的影响及破坏3.2.4 矿山废水、废液及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3.3 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现状3.3.1 矿山环境保护现状3.3.2 矿山环境治理现状3.3.3 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第四章 矿山环境影响评估 4.1 评估原则 4.2 评估精度 4.3 评估方法 4.4 矿山环境影响评估4.4.1 现状评估4.4.2 预测评估4.4.3 综合评估第五章 规划的范围、规划期和规划目标 5.1 规划范围 5.2 规划期 5.3 规划目标第六章 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 6.1 规划的原则与部署6.1.1 规划的原则6.1.2 规划的部署 6.2 矿山环境保护6.2.1 保护原则6.2.2 保护内容 6.3 矿山环境治理6.3.1 治理原则6.3.2 治理内容 6.4 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分区6.4.1 规划分区原则及方法6.4.1.1 规划分区原则 6.4.1.2 规划分区方法6.4.2 矿山环境保护规划分区6.4.3 矿山环境治理规划分区第七章 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投资估算 7.1 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投资估算7.1.1 投资估算7.1.2 资金筹措 7.2 工程效益分析第八章 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8.1 管理保障措施 8.2 技术质量保障措施 8.3 资金经费保障措施 8.4 时间进度保障措施第九章 结论与建议附录B(规范性附录):规划编制说明书编写大纲一、规划编制的必要性二、规划目标、任务三、规划目的意义四、规划原则五、指导思想六、规划主要内容七、规划编制过程及与其他相关规划的衔接情况八、规划研究材料九、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后记附录C(规范性附录):规划附图编制要求附图是规划的一部份,包括矿山环境现状评估图、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图。所有图件要求用计算机成图,制图精度按1:10万精度,打印成纸介质图件时可以根据本行政区的国土面积适当扩大为1:5万或缩小为120万。其编制要求如下:1、XXX市(县)矿山环境现状评估图(1)地理底图:以数字化1/10万地理图作为基本底图,底图的内容包含地形、水系和地物。其中水系表示到4级;居民地至少表示到县级、镇(乡),村按实际需要合理取舍;公路表示到国道、省级道;铁路全部表示;须注明图件的投影参数。(2)评估分区:分区原则以采矿对矿山环境造成的影响为主,兼顾矿区地质环境背景,突出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现状;评估参考指标主要包括已发生矿山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及危害,“三废”排放量及排放去向,压占与破坏土地的面积和类型,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难易程度,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开采方式,矿山企业规模与经济形式,地形地貌、水文气象、植被、区位条件等;矿山环境影响评估分为三级,即严重区、较严重区和一般区。图层及其属性表结构定义见表1和表2。表1 评估分区图层结构定义要素名图层代码类型主要内容评估分区PGQMZ面状包括:严重区、较严重区和一般区表2 评估分区图层属性表结构定义字段名称字段定义类型长度取值取值说明NAME评估分区名称C40CLASS分类代码C563100严重区63200较严重区63300一般区(3)分区表示:对于矿山环境影响评估严重区、较严重区和一般区分别赋予不同的颜色。为了表达矿山环境现状评估分区的层次感,不同级别用同一色调的不同色度表示。用Mapgis软件进行制图时,颜色的选用依照表3规定。表3 评估分区颜色表示分 区Mapgis色号严重区358较严重区101一般区87(4)分区标识:用、分别标识严重区、较严重区和一般区,用数字标识同一级别区的不同位置,并用镶表加以说明,镶表格式见表4所示。表4 评估分区标识代号矿山环境影响评估分区04XXX矿区环境影响严重区2、XXX市(县)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图(1)地理底图:(同矿山环境现状评估图)。(2)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分区:包括矿山环境重点保护区、矿山环境重点预防区、矿山环境重点治理区、矿山环境一般治理区。图层及其属性表结构定义见表5和表6。表5 保护与治理分区图层结构定义要素名图层代码类型主要内容保护与治理分 区BZQMZ面状包括:矿山环境重点保护区、矿山环境重点预防区、矿山环境重点治理区、矿山环境一般治理区表6 保护与治理分区图层属性表结构定义字段名称字段定义类型长度取值取值说明NAME保护与治理区名称C40CLASS分类代码C564100重点保护区64200重点预防区64300重点治理区64400一般治理区(3)分区表示:用Mapgis软件进行制图时,颜色的选用依照表7规定。表7 保护与治理分区颜色表示分 区Mapgis色号矿山环境重点保护区7矿山环境重点预防区4矿山环境重点治理区169矿山环境一般治理区167附录D(规范性附录):附表编制要求及格式附表也是规划的一部份,包括矿山环境现状评估表、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分区表和矿山环境治理工程规划表。所有附表都要求做成EXCEL电子表格形式,表格的内容与结构如下所示。1、矿山环境现状评估表内容包括:序号、图上编号、矿山名称、开采矿种、生产现状、面积、矿山个数、主要矿山环境问题、评估分区等级,表格的结构见表1。表1 XXX市(县)矿山环境现状评估表格式序号图上编号矿山(区)名 称开采矿种生产现状面积(km2)矿山个数(个)主要矿山环境问题评估分区等级大型中型小型合计123452、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分区表内容包括:序号、图上编号、分区名称、面积、所在行政区、保护与治理对象、分区等级,表格的结构见表2。表2 XXX市(县)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分区表格式序号图上编号区划名称面积(km2)所在行政区保护与治理对象区划等级123、矿山环境治理工程规划表内容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