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汉济渭工程周边生态环境及其可持续性发展研究.doc
文章编号: 167124768 (2004) 0220028203引汉济渭工程周边生态环境及其可持续性发展研究权全, 李智录, 席思贤(1.西安理工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48; 2. 陕西省水利水电工程咨询中心, 陕西 西安 710001)摘要: 陕西省关中地区严重缺水的状况不容忽视, 经多方论证, 实施省内调水工程是缓解关中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唯一出路。环境保护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省内实施引汉济渭工程必然会对周边的环境有所影响。 本文就省内“引汉济渭”工程对环境以及生态的影响做了分 析, 进一步阐述了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该工程实施的必要性。关键词: 引汉济渭; 南水北调; 生态环境中图分类号: TV 213. 4文献标识码: B为了发挥陕西省“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的优势, 使陕西省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大步伐迈进, 西安 理工大学水电学院师生和陕西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联合组成了省内“南水北调”工程暑期社会实践调研队。此活动历时 30 d, 并在人口密集的西安 市钟楼做问卷调查, 足迹遍布安康市周边地区、西 安市以及周至县等地, 总行程近 1 000 km 。 对陕 西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引汉济渭”周边生态环 境及可持续发展作了调研活动, 笔者就考察过程 中的几点思考与体会和大家一起探讨。地面裂缝不断增加扩展, 水文地质灾害日趋严重。关中不仅是陕西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核心地 带, 而且也是欧亚大陆桥的中枢, 在我国西部大开发中具有承东启西的重要作用, 由于缺水, 不仅严 重制约了陕西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而且大大降低 了渭河河道的稀释自净能力, 进一步加剧了渭河 水质的污染程度, 已使人们的生存环境受到很大 危害, 解决其缺水问题迫在眉睫。2陕西省“南水北调”工程是缓解关中地区缺水问题的唯一出路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 发源于甘肃, 流经关中地区缺水问题不容忽视关中地区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商贸活 动的中心, 历史上曾是 13 个王朝的都城所在地, 据 2000 年资料统计, 该地区集中了全省 64% 的 人口 ( 2 310 万人) , 56% 耕地 ( 2 628 万亩) , 72% 的灌溉面积 (1 441 亩) 和 81% 的国内生产总值 ( 1345 亿元)。 2003 年 6 月 6 日陕西省发布了 2002年全省环境状况公报, 有关人士指出: 进入 20 世 纪 90 年代, 关中地区的经济发展, 在很大程度上 靠超采地下水和挤占农业及生态用水来维持。 由 于缺水, 不仅严重制约了陕西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而且造成西安、咸阳等地区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1陕、甘、宁三省, 横贯关中平原, 流域集中了西安、宝鸡、咸阳、铜川、渭南、和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 示范区、闫良飞机城以及一批小城。可见渭河流域 是关中地区的生命之河。根据对渭河水资源一次供需平衡分析得出结论: 渭河流域现状年缺水量为 19. 77 亿 m 3 , 缺水 率 27. 3% 。2010 年缺水量达 26. 01 亿 m 3 , 缺水率33. 2% , 2020 年缺水 28. 01 m 3 , 缺水率为34. 7% ,其渭河干流地区最为突出。 在解决水源短缺的问题下对渭河流域水资源进行二次供需平衡分析, 结果可以看出, 在强化节量为 46 m 3 s, 三河口水库取水和输水工程加大水、充分挖掘本流域水源潜力的情况下: 2010 年,供需状况比较 2000 年有较大改善, 全流域缺水13. 29 m 3。 缺水率由现状的 27. 3% 降为 16. 8% , 为中度缺水, 供需矛盾有所缓解, 缺水程度以渭河 北岸和南岸的关中东部较为严重, 分别缺水 4. 79亿 m 3、4. 54 亿 m 3 和 3. 93 亿 m 3。流量为 18 m 3 s, 两水源汇合后的干渠加大流量为 64 m 3 s。 整个工程的施工只是在山体上有隧洞的破坏, 其它都是科学的规划, 并无什么大的危险。3. 1. 2从生态环境情况分析 陕西省南水北调东、中、西三条线路地处秦岭山区, 人烟稀少, 规划黄金峡、三河口和陈家坪三 座骨干水库工程, 库区多为峡谷地形, 淹没损失相 对较小, 输水工程多采用隧洞形式, 地面建筑不多, 工程占地很少。三项工程共计淹没迁移人口约3 900 人, 永久占地约 3 700 亩。 陕西省南水北调的调水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工程所在地秦岭山区蕴藏着丰富的植物资源 和金丝猴、大熊猫等多种野生珍稀动物, 国家已建成珍稀动物自然保护区和植被生态自然保护区 多个。汉江水系水生生物品种多, 共有 6 科 94 种, 黄金峡段记载有种鱼 45 种, 没有珍稀种和特 有 种。调水区水质良好, 均可达到地表水环境 质量标准¦ 类水质。调水工程对调水河流下游的水文条件势必产生一定的影响, 引汉济渭工程引水量 15. 25 亿 m 3 , 约占石泉断面平均年径流 量的 14. 7% , 占白河断面出境水量的 6. 3% , 但 对汉江干流河道外用水影响甚微。汉江干流规划的黄金峡梯级、电站尾水位与下游已成石泉水库 的正常蓄水位相衔接, 不阻断汉江水道, 因此, 对下游河段的水生动植物以及其它生态环境基本 不产生影响。3. 2 工程对关中受水区的影响陕西省南水北调工程对解决关中地区缺水问 题, 改善渭河中下游和黄河干流的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规划工程多采用隧洞 及过沟建筑物形式, 对地面扰动和对植被破坏较 小, 但仍应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在此我们也应清楚 的认识到, 调水与否, 都要搞好环保工作。 调与不 调不是“环保”的条件, 因为要保护自己的家园, 所以要环保。 北方的环保投资也不能作为南水北调 的一个投资负担。2001 2010 年: 我省实施引乾济石、引红济石、引汉济渭应急工程, 年均调水量 6. 75 亿 m 32011 2020 年, 在全面实施节水灌溉后,设 了 一 批 水 源 工 程, 并 加 大 了 污 水 回 用 量,建但2010 年流域内可供水的消耗量达到 35 亿 m 3 以上 (不含抽黄) , 而陕西省渭河流域水资源的可利 用量为 37. 4 亿 m 3 , 消耗量接近可利用量, 流域内水资源的开发潜力已接近极限, 但供需缺口达12. 70 亿 m 3 ,流域内水资源已无力支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必须实施对外调水。所以说关中缺 水逼陕西“南水北调”, 实施跨流域调水是解 决关中地区近期和中期缺水问题的惟一出路。3陕西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社会实践调研所带来的思考陕西省“南水北调”中线引汉济渭工程的原理 就 是 从 汉 江 干 流 黄 金 峡 水 库 抽 水 200 m , 经16. 24 km 渠道, 进入汉江支流子午河, 进入三河 口水 库 ( 高 坝) 进 行 调 蓄 补 水, 再 从 水 库 死 水 位617 m 设闸取水, 以 63. 25 km 的越岭隧洞自流进 入渭河支流黑河金盆水库正常蓄水位以上。 通过对陕西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社会调研以及问 卷调查, 笔者提出几个值得探讨的问题。3. 1 工程的实施对调水区的影响3. 1. 1从水源情况分析 陕西省“南水北调”中线引汉济渭工程的取水点分别选自汉江干流的黄金峡梯级和子午河中游规划的三河口水库两处。 引汉济渭工程的低线调 水量为 15. 25 亿 m 3 , 高线为 23. 25 亿 m 3。工程采取干、支流两处分散取水方式: 干流的取水点选于规划的黄金峡梯级库区内的金水沟 内; 支流的取水点选于子午河中游段汶水、蒲河、椒溪河三条支流汇河口以下的三河口村。 引汉济 渭工程总体布置拟定混合方案。 其方案主要由黄 金峡枢纽、三河口水库 ( 高坝)、黄金峡水源泵站、 干支渠输水渠道 (包括越岭隧洞)、电站 (金盆电站 扩机) 及抽水站的输变电等工程组成。本阶段各方案工程规划, 暂按低线蓄水量规 模设计, 相应黄金峡梯级取水和输水工程加大流0 亿 m 3 , 4.其 中 引 汉 济 渭 工 程 先 期 调 水 5.07亿 m 3 用于补充咸阳潼关渭河南区的城镇居民生 活 和 工 业 用 水, 剩 余 0. 93 亿 m 3 调 入 渭 北 泾东, 缓解该地区尖锐的缺水矛盾。2011 2020 年: 在先期应急工程的基础上,全 面 实 施 引 汉 济 渭 工 程, 规 划 总 调 水 量 15. 0 亿 m 3 , 根据渭河流域规划水平年的缺水情况, 其 中 13 亿 m 3 用 于 城 镇 居 民 生 活 和 生 产 用 水,2 亿 m 3 增加河道内生态环境用水。 陕西省渭河流域引调区外水源后, 2020 年为河流域供需矛盾基本得到解决, 从而支持整个区 域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综上可见, 陕西省“南水北调”选定的三项工 程, 在经济上是合理的, 技术上是可行的。 按照低线需水量规模计算, 三项工程的单位调水量投资 最高为 5. 6 元, 在国内仍属偏低。越岭遂洞的最大顾生态环境, 追求风险效益。子午河的丰富水量调水后必然为关中的美景锦上添花。结语国际上认为, 一个地区的人均水资源量少于1 700 m 3 将出现用水紧张, 少于 1 000 m 3 将面临 缺水, 少于 500 m 3 则属严重缺水, 而关中人均占 有水量不足 400 m 3 , 属严重缺水地区。 水是国民 经济的命脉, 现代社会的水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 属性, 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体现出经济、社会和生 态价值。目前, 地球上一个地区水资源的多少不仅 是决定地区人口密度的重要因素, 而且是衡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 缺水已成为制约关中经 济发展的瓶颈, 省内“南水北调”工程就是均衡调 整水源的关键。待引汉济渭工程一期竣工时, 关中地区超过 2 400 万人的用水问题将得到很大改 善, 解决关中地区水的问题, 就是解决西北地区开 发与发展的问题, 生态环境才有可能得到改善, 由 此带来的经济效益不言而喻。4长 度 为 63.25 m , 但 埋 深 在 700 m以 上 洞 段 仅16. 4 km , 总 结、借 鉴 国 内 外 超 长 遂 洞 的 施 工 经验, 调水工程在技术上也是可行的。 陕西省“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促进关中地区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 以改善地区生态环境为根本和切入点, 坚持开 源、节流与保护并重, 通过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措 施的优化组合, 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 完全符合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要求。陕 西省“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应该以“水 源、人类、经济”三者协调发展为出发点, 对水资源 环境进行远景规划和可持续性发展。 设想该工程 实施后, 除了解决西安、咸阳等地的生活用水、农用水以外还可开发旅游、航运、以及养殖事业, 照参考文献:1汤宝树, 等. 解决我省关中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C .陕西省水资源开发利用学术厂研讨会论文集, 1999. 2.薛惠峰, 等. 水资源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M . 西 安: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2崔耀武. 陕西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初探 J .北水力发电, 2003, 19 (1) : 53254.西3The study on eco- en v ironm en t an d susta inable deve lopm en t of the wa ter d iver s ionf rom the Han to the W e i R iverQ U A N Q u an 1 , L I Zh i2lu 1 , X I S i2x ian 2( 1. X ian U n ive r sity o f T ech no lo gy, Sh aan x i X ian 710048, C h in a; 2. Co n su lt in g C en te r o f H y2d ropow e r E n g in ee r in g o f Sh aan x i P ro v in ce, Sh aan x i X ian 710001, C h in a)A bstra c t: T h e w a te r sho r tage o f th e Gu an zho n g reg io n in Sh aan x i P ro v in ce w a s a seve re p ro b lem ,w h ich w o u ld no t b e n eg lec ted. It w a s po in ted o u t b y dem o n st ra t io n in va r io u s a sp ec t s th a t w a te r d i2ve r sio n w ith in th e p ro v in ce is th e o n ly m ea su re to m it iga te th e co n f lic t o f w a te r dem an d an d supp ly. T h e w a te r d ive r sio n w o rk m u st b e affec t in g th e en v iro nm en t a ro u n d th e d ive r sio n w o rk , w h ich cau sed so c ia l a t ten t io n in th e p ro v in ce. T h e im p ac t s o f th e w a te r d ive r sio n f rom th e H an to th e W e i R ive r o n th e eco lo gy an d th e en v iro nm en t w e re co n du c ted, an d th e n ece ssity o f th e w a te r d ive r sio n sho u ld b e b u ilt o n th e b a sis o f su sta in ab le deve lopm en t w a s show ed in th e p ap e r.Key word s: w a te r d ive r sio n f rom so u th to no r th w ith in th e p ro v in ce; en v iro nm en t p ro tec t io n; su sta in2ab le deve lopm en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