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广东省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 资源ID:2810168       资源大小:10.54MB        全文页数:4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广东省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证书编号:国环评证甲字第2801号广东省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写本)委托单位: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编制单位: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二零零九年十一月目录1.广东省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概述11.1.广东省石化产业现状11.1.1.广东省石化产业发展现状11.1.2.广东省石化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31.2.广东省石化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31.2.1.石化产业经济形势较严峻31.2.2.世界石化产业加快转移31.2.3.市场潜力依然较大31.3.规划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41.3.1.规划指导思想41.3.2.发展思路和目标41.4.规划发展的主要任务41.4.1.做大做强惠州大亚湾石化基地41.4.2.加快推进茂名石化扩建和基地建设41.4.3.加快推动湛江石化基地建设51.4.4.支持中石油新建揭阳大型炼化项目51.4.5.抓好一批重大化工项目建设51.4.6.加快调整产品结构52.规划区污染源与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现状62.1.规划区污染源现状62.1.1.惠州大亚湾区62.1.2.茂名分公司炼油厂区62.1.3.湛江东海岛新区62.1.4.揭阳(惠来)大南海国际石化综合工业园62.2.规划区生态环境现状及其演变趋势72.2.1.大气环境质量现状与趋势分析72.2.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与趋势分析72.2.3.海域环境质量现状与趋势分析82.2.4.海洋生态与渔业资源现状与趋势分析92.2.5.陆地生态环境现状与趋势分析103.规划方案的资源环境压力及评价指标体系123.1.惠州大亚湾石化基地与中海油炼化一体化扩建项目123.2.茂名石化基地143.3.湛江石化基地163.4.揭阳(惠来)石化基地183.5.评价指标体系和环境目标204.污染控制和环境保护目标234.1.污染控制要求234.2.环境敏感区234.2.1.大亚湾石化基地234.2.2.茂名石化基地264.2.3.湛江东海岛及其周边区域264.2.4.揭阳石化基地274.3.环境保护目标275.区域石化产业发展环境影响评价295.1.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295.2.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305.3.陆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315.4.海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325.5.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326.区域石化产业发展环境风险评价337.石化产业发展的综合论证347.1.规划方案的协调性分析347.2.发展目标与定位的合理性347.3.空间布局的适宜性347.4.发展规模的合理性347.5.石化产业发展的综合分析358.区域石化产业发展调控方案与对策368.1.区域石化产业准入条件368.2.石化产业发展调控方案369.综合结论与建议379.1.综合结论379.2.规划调整的意见与建议371. 广东省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概述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国发200916号)和省委省政府贯彻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的要求,编制出广东省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09-2011年)。根据规划,广东省石化工业将充分发挥沿海港口和市场区位优势,加快石化工业的结构调整、总量扩张和产业升级。以大型炼化项目为核心,集约布局建设大型石化基地,优先发展石化中下游产品加工,提升高附加值、高技术、低污染的精细化工产品的比重。在产业布局上,一是做大做强惠州大亚湾石化基地,二是加快推动茂名和湛江石化基地建设,三是支持中石油在我省新建大型炼化项目(揭阳惠来大型炼化项目)。广东省石化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四大石化基地分布现状及评价范围详见图1-1。1.1. 广东省石化产业现状1.1.1. 广东省石化产业发展现状广东省石化产业己基本形成从上游原油开采、炼油、乙烯生产到下游合成材料、精细化工、橡胶加工等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具有一定规模,石化产业产值居全国第三位,成为我国重要的石化产业基地之一。(1)总量规模较大。2005年以来,全省石化产业累计完成投资约1100亿元,带动我省石化产业总量规模稳定增长。2008年,全省石化工业实现增加值1938亿元,占我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2.7%;生产汽油、煤油和柴油三大类成品油1835万吨(其中销往西南794万吨)、乙烯202万吨,成品油和乙烯产量尚不能满足本地消费需要。(2)产业集聚较明显。近年来,我省石化产业逐步向园区集聚发展。依托大型炼油化工一体化龙头项目,惠州大亚湾石化区和茂名石化区等大型石化基地已初具规模;精细化工、专用化学品、橡胶加工和塑料加工等行业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珠海正成为石化下游深加工和基本有机原料生产基地;汕头是我国聚苯乙烯主要产地。(3)技术装备处于国内先进水平。目前,我省炼油装置规模、技术水平已处于国内前列,乙烯装置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尤其是中海壳牌公司乙烯装置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珠海BP公司精对苯二甲酸(PTA)装置是世界最大的单体PTA装置,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精细化工产业综合技术水平也已处于国内前列,部分重点精细化工门类产品如涂料、胶粘剂、电子化学品等都已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部分省内自主研发的产品如氨基复合材料、气相法白碳黑、呈味核苷酸、稀土热稳定剂、阻燃剂等的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图1-1广东省石化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四大石化基地分布现状及评价范围图1.1.2. 广东省石化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1)环境保护和治污压力大。石化产业是污染物排放总量较大的行业,排放总量受区域环境总容量的制约,总量规模的扩张必然给广东省环境保护带来较大的压力。(2)石化产业链有待完善。中央企业主导的炼油乙烯项目与地方企业石化产品后加工环节脱节,产业拉动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同时,各地发展石化产业的重点仍集中在上中游的龙头项目,对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的精细化工产业发展扶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我省精细化工率有待发展和增强。石化产品结构性矛盾突出。我省乙烯工业侧重于发展合成材料和化纤原料,基本有机原料和工程塑料发展滞后,如甲醇、醋酸、丁辛醇、苯酚、丙酮、丙烯酸及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甲苯二异氰酸酯(TDI)、甲乙酮(MEK)、己内酰胺等基本处于空白状态。(3)创新能力有待提高。我省石化产业领域研发投入仍然较少,生产产品仍以低技术含量产品为主,先进的石化技术和新产品专利仍然主要掌握在国外跨国公司手中。1.2. 广东省石化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1.2.1. 石化产业经济形势较严峻石化产业主要原料价格与金融市场关系密切。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底,原油、丙烯、PTA和硫磺等主要石化产品价格大幅下跌,行业经济效益下滑,生产持续下降,企业库存增加,使我省工业增加值全年增速明显减缓,增幅同比回落5.1个百分点。未来三年内中东、国内尤其是我省周边地区将有不少大型炼化装置建成投产,石化产品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1.2.2. 世界石化产业加快转移由于世界经济整体下滑,世界石化市场总体上供大于求,跨国公司间竞争日趋激烈,国际石化跨国公司正利用其资金、技术、产品和服务上的优势,积极向拥有丰富资源和广大市场的亚洲地区拓展,提高其在亚洲的市场份额。我国和中东原油生产国成为跨国公司投资的重点。1.2.3. 市场潜力依然较大我国经济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初步估计未来三年石化产业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从产品需求看,油品、化肥、农药等属于刚性消费产品,受经济景气指数影响较小,需求仍将适当增长;乙烯及后加工产品,由于成本降低、价格下降,需求将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普通石化产品受经济低速的影响,短期需求可能出现零增长甚至负增长。1.3. 规划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1.3.1. 规划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主线,适度发展以炼油乙烯为龙头的炼化一体化项目,加快发展石化中下游产业,尤其是精细化工产业。加快推动石化产业向园区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提升石化产业国际竞争力。1.3.2. 发展思路和目标(1)依托大型石化企业集团,做大做强石化产业依托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中央企业,加快推进石化龙头项目建设,做大做强石化产业规模。未来三年,石化产业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3%左右,到2011年,我省石化产业增加值约达到2900亿元;炼油能力达到6300万吨/年,乙烯生产能力达到322万吨/年,对二甲苯(PX)生产能力达到160万吨/年,精对苯二甲酸(PTA)生产能力超过140万吨/年。(2)围绕龙头石化项目,延伸发展石化产业链以大型炼化项目为核心,集约布局建设大型石化基地,优先发展石化中下游产品加工,提升高附加值、高技术、低污染的精细化工产品的比重。1.4. 规划发展的主要任务1.4.1. 做大做强惠州大亚湾石化基地做大做强惠州大亚湾石化基地:争取国家支持,促进中海油炼化一体化扩建项目尽快开工建设。重点推动中海壳牌95万吨/年乙烯扩建等项目建设,确保项目按期建成投产。加快完善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延伸产业链,采取积极措施吸引更多的中下游企业进入园区,做大做强惠州大亚湾石化基地。争取到2011年惠州大亚湾石化基地形成2200万吨炼油、200万吨乙烯的年生产能力,将惠州大亚湾石化基地打造成为世界级的大型炼化基地。大亚湾石化基地为2006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大亚湾区内设立的“广东惠州大亚湾石化产业园区”,即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2006年版)中S449034广东惠州大亚湾石化产业园区,核准面积1390公顷。1.4.2. 加快推进茂名石化扩建和基地建设加快推进茂石化1800万吨/年炼油扩建,重点建设茂名石化区,完善石化产业链,争取到2013年,茂名石化区形成1800万吨炼油、100万吨乙烯的年生产能力。茂名石化基地为2003年广东省政府批准设立的广东茂名石化产业园区,即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2006年版)中S449053广东茂名石化产业园区,核准面积13500公顷。1.4.3. 加快推动湛江石化基地建设加快推进湛江东兴炼油配套完善工程等项目建设,在湛江东海岛建设中科合资广东炼化一体化项目,加快该项目前期工作进度,争取尽快开工建设。重点建设湛江石化基地,完善石化产业链,争取到2013年,湛江石化基地形成2300万吨炼油、100万吨乙烯的年生产能力。湛江石化基地主要依托2006年国务院批准的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海岛新区和2006年广东省政府批准的广东湛江临港工业园,其中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为1984年国务院批准设立、2006年国务院批准扩大规模,面积共1920公顷;广东湛江临港工业园即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2006年版)中S449053广东湛江临港工业园,核准面积543公顷。1.4.4. 支持中石油新建揭阳大型炼化项目支持中石油与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合资在揭阳(惠来)大南海国际石化综合工业园区建设大型炼化项目。并以此为契机,吸引一批中下游石化企业在其周边集聚,高标准、规模化新建大型石化基地,争取到2012年形成2000万吨炼油的年生产能力。揭阳(惠来)石化基地主要依2007年经广东省政府批准设立揭阳(惠来)大南海国际石化园区,总规划面积7321公顷,拟填海40平方公里。1.4.5. 抓好一批重大化工项目建设根据资源供给、市场需求等情况,抓紧建设一批与上下游相结合的对二甲苯(PX)、精对苯二甲酸(PTA)项目,重点推进茂石化60万吨/年PX、茂名90万吨/年PTA等项目建设,确保中海油100万吨/年PX项目按期建成投产;支持珠海BP公司进一步扩大PTA生产能力。以台湾建滔公司、中海油基地等骨干企业为依托,重点推动苯酚、丙酮、丙烯酸及酯等项目建设,提高我省石油化学原料总体配套能力。通过建设上述项目,延伸产业链,建设精细化工产业集聚区,大力发展精细化工产业。1.4.6. 加快调整产品结构支持现有炼厂加快开展油品质量升级改造扩建工程,推动乙烯装置改造,增加下游产品种类(尤其是基本有机化工产品),提高产品质量。积极探讨在我省合适的地区发展短流程石化产业链,择机发展重油制烯烃产业化项目。支持化肥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降低生产成本。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型农药品种,重点削减高毒、高残留杀虫剂品种,积极推动原药生产集约化、规模化。2. 规划区污染源与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现状2.1. 规划区污染源现状2.1.1. 惠州大亚湾区(1)水污染源根据大亚湾区环境统计资料,目前大亚湾区范围内共有70家重点工业废水污染源。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为845.50万吨/年,COD的排放总量为1716.48吨/年,石油类的排放总量为37.26吨/年。生活废水排放总量为491万吨,COD的排放总量为668吨/年,氨氮的排放总量为63.83吨/年。(2)大气污染源根据大亚湾区环境统计资料,目前大亚湾区范围内共有34家重点工业废气污染源,SO2的排放总量为8113.8吨/年,NO2的排放总量为9400.55吨/年。2.1.2. 茂名分公司炼油厂区(1)水污染源全厂区现有工程(已建、在建工程)废水排放量为708.7万吨/年,COD的排放总量为537.00吨/年,石油类的排放总量为28.17吨/年, 氨氮的排放总量为95.4吨/年, 硫化物的排放总量为0.45吨/年。(2)大气污染源全厂现有工程(已建、在建工程)废气中SO2的排放量为7511.73吨/年,NO2的排放量为2697.56吨/年,烟尘的排放量为798.63吨/年。2.1.3. 湛江东海岛新区湛江东海岛新区目前基本无工业污染源的排放,目前东海岛生活污水排放量约957.76万吨,COD排放量约332.88吨,氨氮排放量约46.72万吨。规划已批准的湛江钢铁基地污染源排放为:全厂废水排放量为431.69万吨/年,COD的排放总量为215.85吨/年,石油类的排放总量为12.73吨/年;废气中SO2的排放量为5503.56吨/年,NO2的排放量为16270.52吨/年,烟尘的排放量为3670.35吨/年。2.1.4. 揭阳(惠来)大南海国际石化综合工业园揭阳(惠来)大南海国际石化综合工业园内目前无工业企业。2008年惠来县总废水排放量2730万吨,废水中COD排放量6241吨,氨氮排放量1108吨。废气中SO2的排放量7493吨,NOx的排放量5526吨,废气中烟尘的排放量411吨。2.2. 规划区生态环境现状及其演变趋势2.2.1.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与趋势分析现状监测与评价结果表明:各石化基地所在的四个市区空气质量良好,SO2、NO2、PM10年均浓度值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其修改单二级标准值。从污染物排放量看,2007年,石化行业在广东省工业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中所占比重较低,其中工业废气为4.03%、氮氧化物为2.80%、烟尘3.34%、工业粉尘0.11%。从基地环境质量变化趋势来看:(1)大亚湾石化基地所在地:20062008年环境空气总的变化趋势为:区域中SO2 日均浓度逐年增加,但增幅不大;NO2、PM10的日均浓度增加后又出现了降低,基本上保持好的水平。年均浓度值基本持平。整体上,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不大,保持在二类环境功能区目标内,环境空气质量良好。(2)茂名石化基地所在地: 整体上,近两年略有改善,保持二类环境功能区目标内,空气质量良好。SO2年均浓度,从2002年到2006年呈明显上升趋势,2006年到2008年明显下降趋势; NO2年均浓度,2002年到2008年均未出现超标,且各监测点招标率均在32%以下,从2002年到2004年比较平稳,2004年到2006年缓慢上升,2007年到2008年明显下降;PM10年均浓度,2004年到2008年均未出现超标,且各监测点招标率均在60%以下,从2004年到2006年略有上升, 2007年到2008年明显下降。(3)湛江石化基地所在地:近年环境空气中PM10 的年均浓度呈下降趋势,可以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0.10mg/m3),SO2 和NO2 的年均浓度呈波动趋势,除2002 年SO2 外,其余年份SO2 和NO2 的年均浓度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一级标准。监测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各石化基地SO2、NO2、PM10的日均浓度、小时浓度监测值均未超过对应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且占标率相对较低。这说明,目前各石化基地大气环境质量良好。2.2.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与趋势分析(1)大亚湾石化基地所在大亚湾区:大亚湾区地表水主要超标河流为霞涌河、岩前河、淡澳河及坪山河。其中霞涌河及淡澳河流经城区受生活污水影响总磷和氨氮等因子超标;岩前河则受石化区建设过程中面源影响出现COD和氨氮等因子超标;而坪山河COD、氨氮和总磷超标,主要原因是由于从深圳进入大亚湾断面的水质已经无法达到标准要求;但大亚湾石化基地所在范围内的地表水符合环境规划规定的水环境功能区标准。(2)茂名石化基地所在地:近年小东江石碧段面的主要超标因子为氨氮、溶解氧,其他的污染物均未出现超标现象。从总体趋势上看,小东江石碧段面从2003年至2008年,主要的污染因子CODCr、BOD5、石油类、挥发酚、硫化物、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均呈比较明显的下降趋势,2006年后变化趋势比较平缓,因此总体上小东江石碧段面的水质市呈逐步改善的趋势。小东江的污染己从以石化型为主转向生活污染为主。该断面氨氮超标的主要原因是小东江在同时接纳了茂名市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沿岸小镇居民的生活及生产的面源污染。(3)湛江东海岛:东海岛现状用地以农田、村镇居住用地及少量城镇建设用地为主,目前尚未形成有效的雨、污水排放系统,污水、雨水沿道路边沟就近排入水体,对环境和水体造成一定的污染。特征污染物补充监测结果表明,硫化物、甲苯、二甲苯、磷酸盐、氯化物、氟化物等6项指标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 -2002)类标准。(4)揭阳(惠来)大南海国际石化综合工业园区域:除官路桥下断面的水质现状为类,未能达到其水体功能的类标准,超标项目为DO和NH3-N,其超标倍数分别为0.13和0.20;其余各监测断面的水质均达到其相应水体功能的水质要求。结果表明该区域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良好。2.2.3. 海域环境质量现状与趋势分析(1)大亚湾海域:近岸海域近5年3个常规水质监测站的监测结果表明:活性磷酸盐指标稳中有降,石油类指标稳中有升,COD和无机氮两个指标均呈上升走势,且在06年后表现明显,说明大亚湾区发展对大亚湾海域环境质量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2007年冬季(1月、11月)和夏季(5月、6月、8月、9月)共6期的监测结果表明,大亚湾海域水质在白寿湾西北淡澳河口区超三类,在东部实验区超二类,在南部试验区,中部核心区和中部缓冲区均超一类。主要超标因子是DO、COD、铅、六价铬和石油类。根据对石化基地三角洲排污混合区近9年的海洋水质监测结果表明:水质无明显恶化,除2001年无机氮严重超标和2009年重金属铅超标之外,其他监测时段没有出现污染物超标现象,COD、氨氮、石油类等重点监测因子的浓度变化呈平缓趋势。(2)茂名市近岸海域:2007年枯、丰、平三个水期水东港及邻近海域水质评价结果表明:水东港及邻近海域枯、丰、平三个水期水质良好,所有站点全部评价指标均满足相应功能区水质要求;2007年枯、丰、平三个水期博贺湾海水水质评价结果表明:枯、平水期所有站点全部评价指标均满足相应二类功能区水质要求;丰水期超标因子为粪大肠菌群,超标率为33.3%。(3)湛江东海岛近岸海域:夏季:对一类水质要求的海域,DO超标较显著、其次是活性磷酸盐超标、再次是Cr6和石油类轻微超标,对二类水质要求的海域,全部指标均满足评价标准,对三类水质要求海域,仅pH值出现超标;冬季:对一类水质要求的海域,主要是活性磷酸盐和溶解氧有一定程度的超标,对二类水质要求的海域,全部站位和指标均满足二类标准,对三类水质要求的海域,全部站位的指标满足三类海水水质标准。2007年8月的水质现状调查评价结果表明:评价海域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活性磷酸盐、铜、铅、镉、锌、总汞等均符合二类海水水质评价标准,但在落潮期,2#站的无机氮和石油类超过二类海水水质标准; 2009年1月8日的监测结果表明,石油类可满足海水水质二级评价标准要求。(4)揭阳(惠来)石化基地近岸海域:20052008年揭阳大南海石化区近岸海域所有监测项目均达到国家海水水质二类标准,各功能区站位水质均符合其相应水域水质的要求,且近4年水质状况无明显变化。可见,惠来县近岸海域的海水水质现状良好。2.2.4. 海洋生态与渔业资源现状与趋势分析(1)大亚湾海域的调查结果表明,叶绿素a 含量均处于较低水平;浮游植物种类丰富,空间分布较均匀,多样性丰富;浮游动物不同站位种类、栖息密度和生物量存在一定差异,多样性非常丰富;底栖生物多样性指数属中等水平,大亚湾北部海域受人类活动一定程度的干扰;潮间带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均属较高水平。上述结果与历年的调查结论基本一致,表明大亚湾海域的生态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大亚湾海洋渔业资源较丰富,补充调查共捕获游泳生物59种,其中鱼类40种,虾类、蟹类、虾蛄类和头足类分别为4种、5种、3种和7种;各站渔获物中均以鱼类占绝对优势,其次为头足类。调查的渔获率比以往各次调查结果都高。(2)东海岛新区附近海域的调查结果表明,2007 年8 月叶绿素a 的变化范围为0.87mg/m33.45mg/m3。初级产力的变化范围为237.66mg·C/(m2·d)1021.64mg·C/(m2·d)。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种类共42 个属106 种,平均数量为1918.5×104cells /m3。浮游动物有12 生物类群,共62 个种。底栖生物量的变化幅度为9.40g. m-231.4 g.m-2,平均生物量为17.84g.m-2,栖息密度的幅度为40ind.m-2160ind.m-2,平均密度114.3ind.m-2。潮间带生物的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分别为94.30g.m-2 和135.8 ind.m-2。鱼卵的平均密度为4423.57 枚/1000m3,仔稚鱼平均密度为55 尾/1000m3。贝类生物体中铅和汞含较高,不能满足第一类生物质量标准的要求,但满足第二类生物质量标准的要求。2009 年1 月,调查期间,浮游植物种类共23 个属45 种(变种、变型),平均数量为315.7×104cells /m3,浮游植物的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不高,平均分别为1.51 和0.33;本次调查的浮游动物经初步鉴定有5 个生物类群,共42 种,平均生物量为154.55mg/m3,种类多样性指数平均为3.19,种类均匀度平均为0.68,调查期间浮游动物的优势种是由丹氏纺缍水蚤、瘦尾胸剌水蚤、小拟哲水蚤、肥胖箭虫、小哲水蚤和亚强次真哲水蚤等组成;调查期间采泥底栖生物平均生物量为36.13g/m2,平均密度253.3ind/ m2,调查海域的采泥底栖生物由6类生物组成,其中以多毛类出现的种类最多有9 种,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1.81,底栖生物均匀度平均值为0.62。本次调查共采获鱼卵124 枚,未能定种的有5枚,仔稚鱼9 尾,经鉴定隶属于6 科共6 种。在本次调查中,采获的鱼卵种类以鲷科(Sparidae)为主,这一个科鱼类的鱼卵占采获的鱼卵总数量的63.71%,本次调查全海域鱼卵的平均密度为44.6 枚/1000m3,仔稚鱼平均密度为3.2 尾/1000m3。(3)揭阳(惠来)石化基地附近海域调查结果表明,表层叶绿素的含量范围为1.442.59mg/m3,平均值为2.05 mg /m3。表层初级生产力范围为249.8338.2 mg C/ mg 2·d,平均为308.8 mg C/ mg 2·d。评价海区叶绿素浓度和初级生产力水平相对较好。浮游植物共有86种(含变型、变种),主要优势种有中肋骨条藻和尖刺菱形藻,分别占浮游植物数量的42.6%和26.0%。该水域生产力相当高,浮游植物平均数量为1.49×108cells/m3。然而该水域浮游植物多样性和均匀度较低,其平均值分别为2.639和0.441。海域鱼卵的平均密度为41.3枚/m3,仔稚鱼平均密度为0.24尾/m3,近岸海域数量较高,离岸较远海域数量较低。整个调查水域的浮游动物总生物量较高,平均总生物量为301.19 mg/m3;个体数量方面,平均密度为22940 ind/100m3。本调查水域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都不是很高,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的平均值分别为2.68和0.59。底栖生物由6类生物组成。不同生物类别在调查站的出现率,以棘皮动物的为最高(出现率100%);其他的分别依次为,多毛类和甲壳类(出现率均为75%)>鱼类(50%)>软体动物和腔肠动物(均为25%)。底栖生物量的平均生物量为9.43g/m2 。各站栖息密度平均为97.5ind/m2。(4)大亚湾湾内除2008年春夏季叶绿素a季节变化较大外,其余年份季节变化相对较小。年度变化中,春季从2004到2006年基本稳定,而2007年出现较大的下降,2008年又明显增长;夏季叶绿素a年度变化从2005年到2007年基本呈现下降趋势,其余年份相对较稳定。初级生产力季节与年度变化和叶绿素a变化基本一致。大亚湾湾内春夏季浮游植物个体数量年度变化不大,而夏季,2005和2008年夏季浮游植物明显高于春季,特别是2008年。大亚湾湾外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较为稳定。大亚湾湾内浮游动物的类群组成较为稳定。湾外与本次调查结果相比,1983年的浮游动物密度调查结果显著高于本次调查结果,而本次调查的浮游动物生物量则高于1990年的调查结果。湾内底栖生物种类数量呈现下降趋势。湾外底栖生物量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冬季大亚湾鱼卵仔鱼的数量分布及出现的优势种类没有明显的变化。大亚湾潮间带植物2008年的调查结果与历史调查结果相比,相同季节种类数、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呈现升高的趋势。大亚湾的鱼类种类在逐渐减少;鱼类有小型化的趋势;冬季鱼类种类和数量较20世纪80年代多。2.2.5. 陆地生态环境现状与趋势分析目前,大亚湾区土地基本处于工业开发利用的初期,其石化工业区基本处于工业开发利用的中后期;茂名河西石化工业区土地基本处于工业开发利用的初中期,其中石化茂名分公司土地基本处于工业开发利用的后期;东海岛新区和石化区土地基本处于工业开发利用的初期;大南海国际石化综合工业园和揭阳(惠来)石化基地土地基本处于工业开发利用的初期。四大石化基地所在的陆地区域植被净生产力都较低,除惠州大亚湾石化基地外,其余都处于植被生态质量等级的最低2类。大亚湾区、湛江石化基地所有土壤监测项目均未出现超标,土壤环境质量处于优良状态;茂名石化基地王石桥村的土壤环境质量较好,大路和袂花大队的氟化物、硫化物稍微偏高。大亚湾区2000年2009年的建设主要以石化工业区为主,石化工业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土地基本处于工业开发利用的中后期;茂名河西石化工业区和中石化茂名分公司2000年2009年的建设中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产业调整变化,中石化茂名分公司所在区域2000年2009年基本处于工业开发利用的中后期;东海岛新区和石化区2000年2009年的还未发展建设,土地基本处于工业开发利用的初期;揭阳(惠来)石化基地和大南海国际石化综合工业园2000年2009年的还未发展建设,土地基本处于工业开发利用的初期。虽然四大石化基地所在的陆地区域2000年植被净生产力都较低,除惠州大亚湾石化基地外,其余都处于植被生态质量等级的最低2类,但是与2009年的植被生态质量等级对比发现,除因大亚湾区的石化工业区建设产生建设用地增加造成植被生态质量降低外,其余区域的指标生态质量出现不同程度的提高。3. 规划方案的资源环境压力及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广东省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分析规划四大石化基地的资源环境压力,同时分析项目落户基地所在区域的配套基础设施,并提出本规划环评的指标体系。3.1. 惠州大亚湾石化基地与中海油炼化一体化扩建项目3.1.1. 大亚湾石化基地建设布局3.1.1.1. 石化区项目现状布局石化区已开发面积约10.5平方公里。截止至2008年12月为止,石化区已批准建设项目40个(包括配套共用工程),占地面积共670.6万平方米。总投资超过500亿元,已批COD、SO2指标分别为1139吨、12575吨。石化区内目前主要项目有:壳牌乙烯80万吨/年项目占地面积占地2.6平方公里,总投资238亿元,以石脑油/凝析油为原料,经蒸汽裂解,设计年产80万吨乙烯及年产230万吨石化产品,包括11套生产装置,该项目于2006年建成运行。中海炼油1200万吨/年项目占地2.389km2,生产装置16套,年产汽油等15大类石化产品共1143万吨,该项目于2009年5月建成试运行。另外有16个中下游项目及一批配套的公用工程项目已建成投产,在建及未建的中下游项目9个、国华热电厂一期等3个公用工程项目。3.1.1.2. 惠州炼油二期炼油改扩建及乙烯项目布局最终形成的2200 万吨炼油按两套装置布置,其中新建1000万吨炼油装置规划布置在E3地块的西部的0.74km2面积上,即现有1200 万吨炼油装置的西侧;罐区布置在F1F2 地块0.52 km2面积上,紧邻中海油罐区。新增中海油100万吨乙烯工程的装置,布置在石化大道的南部的D1D2 地块1.65 km2面积上。惠州石化基地现状和规划炼油、乙烯项目位置示意见图3.1-1。3.1.2. 中海油炼化一体化扩建项目工程概况惠州中海油炼化一体化扩建项目(炼油二期项目)是在炼油一期1200万吨/年的基础上,改扩建1000万吨/年炼油,新建100万吨/年乙烯装置,并配套建设相关的储运、公用工程、辅助生产系统及厂外工程等。炼油二期项目包括厂内工程和厂外工程两部分。厂内工程包括主体工程(生产装置)、储运工程(含厂内铁路)、公用工程、环保工程及辅助生产设施等。图3.1-1 惠州石化基地现状和规划炼油、乙烯项目位置示意3.1.3. 大亚湾石化基地污染源汇总按照原大亚湾化工区区域环评批复对水污染控制的要求和石化区污水排放规划的要求,化工区废水全部排往大亚湾三角洲混合排污区,而西区和澳头行政附近的污水处理后排往淡澳河,霞涌的生活废水近岸排放。根据上述惠州炼油二期炼油改扩建及乙烯项目的污染源分析结果,结合第四章规划区污染源现状与环境压力分析结果,得出现状和预测的大亚湾石化区水污染和大气污染源强(见表3.1-1)。表3.1-1a 大亚湾石化基地(化工区)现状及规划水污染源汇总类别中海一期(炼油)中海二期(炼油、乙烯)已批准规划在建项目其他已有项目(清源+壳牌)合计废水排污水域三角洲三角洲三角洲三角洲三角洲排放水量万t289.044757.3964.1557.01667.534化学耗氧量166.58454.3538.438334.1993.468石油类13.7737.83.1827.882.55硫化物1.372.023.39氨氮27.3840.823.45 30.1 101.75挥发酚0.821.182氰化物01.181.18表3.1-1b 大亚湾区现状及规划大气污染源汇总类别中海一期(炼油)中海二期(炼油、乙烯)已批准规划在建项目已有项目合计废气二氧化硫34153675.452453.138113.817657.38 二氧化氮41292846.652212.369400.5518588.56 烟尘1080803.221883.22硫化氢0.8434.5935.43非甲烷总烃2544.82352.214897.01氨1.76/1.76苯7.53.8811.38二甲苯5.205.2VOC078.178.13.2. 茂名石化基地3.2.1. 茂名石化工业区规划概述茂名石化基地依托广东省茂名石化工业区建设,工业区批复面积27平方公里,首期8平方公里。近期规划项目为中石化茂名分公司炼油改扩建项目,炼油能力由目前的1350万吨/年扩建至1800万吨/年。茂名石化基地内建有茂名分公司100万吨/年乙烯厂,以及石化行业下游产业。图3.2-1茂名石化基地项目平面布置示意图3.2.2. 茂名分公司油品质量升级改扩建项目工程分析茂名石化基地近期规划项目为中石化茂名分公司炼油能力由1350万吨/年扩建至1800万吨/年。根据北京飞燕石化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评价结果,中石化茂名分公司油品质量升级改扩建工程完成后,原油加工能力由1350万吨/年增加到1800万吨/年,其中高硫原油加工量高达1310万/a。原油API为29.24,平均含硫量1.8%。3.2.3. 茂名石化基地污染源汇总茂石化改扩建完成后, 其S02排放量比改扩建前减少1131.67t/a,其它废气污染物因生产能力增加,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N02增加了1178.91 t/a,非甲烷总烃增加了738.05t/a,硫化氢增加了1.78t/a。由于采取了污水回用的措施,因此,虽然全厂加工能力增加,但外排废水量减少445.6万t/a,相应的废水污染物外排量均有所减少,其中COD减少了90.03t/a,石油类减少了4.11t/a,氨氮减少了18.53t/a,硫化物减少了0.03t/a。规划项目污染物排放情况情况详见表3.2-1。表3.2-1 规划项目污染物排放情况汇总表废气SO2NOx烟尘非甲烷总烃H2SNH3排放量(t/a)6380.063876.471195.604640.608.500.60废水废水排放量(万t/a)COD石油类氨氮硫化物挥发酚排放量(t/a)563.1446.9624.0676.870.420.22固体废物危险废物一般固废处理量(t/a)22742.3137771.33.3. 湛江石化基地3.3.1. 东海岛新区规划概述东海岛新区规划范围为商资函200658号批准的10 km2范围,四至范围为:东至东简镇龙腾村西侧、坡头村西侧,南至穿岛公路北侧,西至东山镇青蓝北村西侧,北至海边

    注意事项

    本文(广东省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