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环境规划讲义.doc
小城镇环境规划讲义(水、气、噪声、固废部分)河南省环境保护研究所3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包括:水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现状水质调查与评价调查范围:包括城镇范围内的地表水域和地下水源。调查方法: 以资料收集为主,现场监测为辅。水质监测资料主要从当地水质监测部门收集。收集对象是有关水质监测报表、环境质量报告书及建于附近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等技术文件中的水质资料;如果现有资料不能满足规划需求,应按照调查时间的要求,安排实地监测。具体监测方法参见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调查时段:根据当地水文资料初步确定河流、湖泊、水库的丰、平、枯三个水期,同时确定最能代表着三个水期的季节或月份。调查内容: 包括水文和水质两方面。(1) 水文l 河流 包括河流概况、级别;控制断面的流量、流速、水温、泥沙含量等;北方河流还应了解结冰、封冻、解冻等现象。l 湖泊、水库 包括湖泊、水库的面积形状;流入流出的水量;停留时间;水量的调度和储量;水深、水温分层情况及水流状况(湖流流向和流速,环流和流向、流速及稳定时间)等。l 降雨 应调查历年的降雨资料,用于城镇水资源量的平衡分析。(2) 水质l 常规水质参数 以GB38382002表1种所列的各项指标为基础,根据水域类别及污染状况适当增减。l 水生生态参数 当水域的环境质量要求较高的时候,如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地、珍贵水生生物保护区、经济鱼类养殖区等应考虑调查水生生物和底质。水生生物调查包括浮游动植物、藻类、底栖无脊椎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水生生物群落结构等。底质调查主要调查河段底质中易积累的污染物(如重金属类。)水环境现状评价:现状评价是水质调查的继续,通过对水质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说明水质污染状况并作为环境影响预测的基础。评价依据: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有关法规及当地的环保要求是评价的基本依据。评价区内不同功能的水域应采用不同类别的水质标准,如地表水和地下水评价应分别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进行。选用的标准应报当地环保主管部门审查认定。 评价方法:(1)单因子评价法:即将每个污染因子单独与评价标准进行对照,利用概率统计得出各自的达标率或超标率、超标倍数、平均值等结果。(2)综合评价法:既某项评价因子的污染指数该因子年平均浓度该因子的评价标准值;某断面的综合污染指数该断面各项评价因子污染指数之和参加评价的污染物项数。城镇水污染源调查与分析1、工业污染源调查与分析:近年来,乡镇工业污染源排放量迅速增长,主要污染物占全国工业污染物排放量的比重快速上升,以成为全社会污染物增加量的主要来源之一,据统计,乡镇工业废水化学需氧量、粉尘、固体废物的排放量占全国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比重均接近或超过50%。乡镇工业在农村和城镇造成的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控制乡镇工业污染,是解决小城镇环境问题的关键。调查内容:l 城镇工业主要污染源、污染物的数量,以及在城镇各个水域的分布情况;如:掌握占当地污染负荷总量80%以上的企业的污染物排放种类、数量、排放规律、排污去向、主要影响水体的程度等信息。l 掌握城镇主要工业污染源的管理及污染治理现状。如:了解生产工艺流程、设备水平、环保设施、原料能源消耗、供水量、污染治理方法、治理工艺、运行费用等信息。调查方法:由环保部门根据当地污染源情况制定并发放污染企业情况调查表,内容含盖以上方面,一般要调查规划基准年污染源情况,重点企业(指排污量较大或环境影响较大的企业)根据规划需要可以要求申报连续23年的数据。环保部门通过组织重点抽查核实填报数据的准确性,并对各类企业的排污系数进行核准。以确保数据真实可靠。调查结果汇总:收集调查数据资料,开列城镇污染源清单,对排污单位按照废水排放量、COD排放量、氨氮排放量以及其他特征污染物排污量、入河量等指标进行排序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l 确定排污量较大的重点污染源清单;l 通过入河量分析确定环境影响较大的重点污染源清单;l 对污染企业的行业进行分析,确定当地主要的污染行业与类型;l 确定重点控制区,评价当前乡镇工业污染程度并预测其发展趋势。2、生活污染调查与分析由于城镇化速度不断加快,城镇人口迅速增长,生活污水的排放量越来越大,成为影响城镇水域的主要污染来源之一。因此开展城镇生活污水治理是城镇发展的必经之路。调查内容:(1) 城镇居民生活污水排放方式和主要污染物浓度;(2) 城镇生活污水治理状况与排放去向;(3) 城镇供排水管网配套情况。调查方法:生活污水的排放量调查一般采用系数估算法,即通过用人口乘以人均排污系数进行估算。调查结果汇总:通过以上数据资料,可对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污水中COD、氨氮等主要污染指标的浓度以及生活污水入河量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l 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占城镇废水排放量的比重;l 生活污水的入河量及对环境的影响;l 生活污水的处理情况;2000年流域分区主要用水指标流域片人均GDP(万元)人 均用水量(m3)万元GDP用水量(m3)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m3)人均生活用水量(L/日)万元工业产值用水量(m3)城镇生活农村生活松辽河0.885306005331529091海 河0.903103502612246841黄 河0.533606804121675375淮 河0.702703902711686746长 江0.7441055048925687109其中:太湖流域2.6680030050636210879珠 江0.7951064091625614680东南诸河1.2245037066527411252西南诸河0.405101280616208109161内陆河0.68198029107902161661102000年行政分区主要用水指标省级行政区人均GDP(万元)人 均用水量(m3)万元GDP用水量(m3)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m3)人均生活用水量(L/日)万元工业产值用水量(m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m3)城镇生活农村生活全 国0.714306104792198978288北 京1.7829016029035417939143天 津1.64230140275209841772河 北0.753104202522226437122山 西0.501703402101424054187内蒙古0.5972012304461039964185辽 宁1.103202904622157829136吉 林0.674206205051028778291黑龙江0.88800910650139104271566上 海2.7265024035236892114395江 苏1.1560052047827111081370浙 江1.2943033054930510537182安 徽0.513005803091555387352福 建1.1351045085931511886317江 西0.48530109052119090252893山 东0.942702902611435534117河 南0.552204001971646666201湖 北0.7145063053823480122411湖 南0.57490860578279133110442广 东1.1050045082724918361239广 西0.4565014401176303139192628海 南0.665608501061311129142570重 庆0.5118035025423678155478四 川0.4825052039519563119351贵 州0.2824085064021992229612云 南0.4634075059326087114263西 藏0.451040232041594210389712陕 西0.462204703031744971230甘 肃0.38480125061919055149540青 海0.515401060644198124180476宁 夏0.4715503290121319243182514新 疆0.7124903520829246200104258建设部发布了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GB/T50331-2002,自2002年11月1日起实施。河南省城市居民日用水量被限定在升人。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地域分区日用水量(L/人·d)适用范围一80135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二85140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按产污系数70%计,核算城镇居民生活污水排放量。3、农业及畜禽养殖业污染调查我国大多数城镇农业仍采用传统的大量施用化肥、土地漫灌等经营方式,造成农田退水中营养物质浓度非常高,对各大江河湖泊水之带来了很大影响。同时,随着农村畜禽养殖业的迅猛发展更加剧了面源污染所占的比重。调查内容:l 耕地 调查各个类型耕地的面积、用水量、施肥量、化肥流失率、水土流失去向等。l 非耕地 包括裸露土地、荒弃耕地、山坡耕地以及其他土地等,调查各类非耕地的面积、土壤营养物含量、水土流失去向等;l 畜禽养殖企业概况 包括养殖方式、养殖种类、养殖规模等,用水量、污水、粪便处理方式和工艺、污水排放去向。调查方法:按照土壤类型、土地高程、种植结构等特点,把城镇的农业用地划分为不同类型的区块,每一类土地按照系数估算法计算每年污染物的流失量和入河量。基本思路是:某块土地污染物流失量=单位面积流失量×土地面积。确定单位面积流失量是面源调查的主要技术难点。一般可采用土壤退水实际监测法进行确定,如果没有实测条件,可参考其他相似地区的研究成果进行估算。畜禽养殖污染调查应选取城镇有典型意义的畜禽养殖企业进行实地调研,获取主要畜禽的用水量、排污量参数,然后发放畜禽养殖企业排污调查表,调查各种畜禽的污染物排放情况。各类畜禽的排污系数确定是技术难点,可以通过选取有代表意义的畜禽养殖企业进行实地调研确定。调查结果汇总:城镇农业面源调查应得出面源污染占城镇污染负荷的比重、污染类型和主要分布、入河规律和环境影响特征。畜禽养殖应开列畜禽养殖污染排放清单、主要分布和污染类型及占城镇污染负荷的比重等。大气环境现状评价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组织监测:采样及分析方法按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空气和废气的监测分析方法进行。评价:采用比较直观、简单的单项指数评价法。即某单项污染物的实测浓度/该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其物理意义是某种污染物超过环境质量标准的倍数。污染源调查与分析大气污染源的分类主要分为三类: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和交通污染源。在一般中小城镇中主要对前两类进行调查,但有些城镇交通污染源也不可忽视。排污量计算大气污染物主要调查计算:烟尘、粉尘、S02、NOx、CO等,也可选取其中几种主要污染物。如该地区还有污染严重的其他大气污染物,即该地区的特征污染物,则也要进行调查和计算。计算污染物排放量一般有以下三种方法:1、现场实测废气体积流量及浓度的测量方法见空气和废气监测和分析方法(国家环保局,1990年)。2.物料衡算法物料衡算法是对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物料情况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方法。对一些无法实测的污染源,可采用此法计算污染物的源强。物料衡算法既适用于整个生产过程的总物料衡算,也适用于生产过程中任何一个步骤或某一生产设备的局部衡量。不论进入系统的物料是否发生化学反应,或化学反应是否反应完全。即投入物料的总和=所得产品总和+物料和产品流失总和3.经验估算法对于某些特征污染物排放量,可依据一些经验公式,或一些经验的单位产品的排污系数来计算。 S02、烟尘经验估算法:QS=1.6×B×S%,Q烟=B×A%×b%×(1-)式中,Qs 、Q烟燃煤排放的S02及烟尘量,万t/a;B一一耗煤量,万t/a;S一一煤的含硫量;A一一灰分含量;B飞灰量(自然通风炉15%20%,风动炉30%40%,沸腾炉60%80%)一一平均除尘效率。生活污染源以居住小区为基本单位,调查人口、能源构成、能源消耗情况。其主要污染因子可限于调查二氧化硫、颗粒物两项,其排放量可按全年平均燃料使用量估算。对于有明显采暖期和非采暖期的地区,应分别按采暖期和非采暖期统计。大气污染源评价方法: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对污染源及污染物位次进行排序并评价。开列污染源清单,掌握占区域污染负荷90%以上的主要污染源的排放情况。噪声污染现状评价现状噪声测量与评价噪声监测点位的布设要覆盖整个评价范围,重点要布置在现有噪声源对敏感区有影响的那些点上。在监测的基础上,评价出现有重要噪声源的种类、数量及相应的噪声级。固体废物排放现状评价 小城镇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城镇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物和农业固体废物。一般来说,城镇每人每天的垃圾量为1kg左右。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可用普查的方式进行调查,逐个对工厂规模、性质、排污量以及固废综合利用和处理情况进行调查,从中找出重点排污对象,实施重点管理。污染源评价通常从排污量和污染物毒性两方面考虑,主要表现在对大气、水体、土壤、环境卫生和占用土地等5个方面的影响。小结 通过对生态及环境质量现状和污染源排放情况的调查,应分析区域环境质量变化趋势,明确区域的主要生态及环境污染问题,为今后制定区域环境目标、实施分区管理以及提出切实可行的生态建设及污染防治规划方案奠定基础。4预测与目标确定污染物排放量预测水污染物排放趋势的预测工业污水排放量预测:预测年污水排放量基准年污水排放量×(1工业污水排放量年增长率)tt基准年至目标年的时间间隔生活污水排放量预测:预测年生活污水量预测年份人口×人均日生活污水量×365或者根据水利部门的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确定预测年的工业、生活用水量,取产污水系数0.8来匡算污水量。大气污染物排放趋势的预测 根据基准年的单位工业增加值废气排放强度、单位工业增加值SO2排放强度、单位工业增加值烟尘排放强度和今后工业规划增长速度进行预测。预测值未计采取治理措施后的削减量。参照制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中5.1总量控制区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限值的计算方法。固体废物排放预测生活垃圾产生量预测:由于各地自然条件、居民生活习惯方式等的不同和其他因素影响,人均垃圾产生量的变化范围较大,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确定人均垃圾产生量指标,并结合人口发展规划进行预测。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预测:根据不同行业单位产品的产污系数和经济发展趋势,预测固体废物产生量。即:固体废物产生量单位产品的产污系数×企业产值目标确定的原则 各地应根据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以及地方环境保护计划,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与资源环境特点,针对主要环境问题,提出规划目标,并将其纳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目标。控制目标必须满足小城镇的性质发展定位与功能,必须满足小城镇居民生活的基本要求,应遵循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中强调的“以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中心,加强城镇生态建设和污染综合治理,改善城镇环境”的原则。城镇居民生活的基本环境质量要求是判定环境保护目标的最低标准。确定环境保护目标必须首先保障居民生产、生活的正常需要,还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提高环境保护目标,即在小城镇的不同发展阶段,实行不同的控制阶段目标,力争达到居民生活的环境质量适宜或基本适宜的程度。 控制目标必须与相关技术发展的实际水平相适应。目标的确定,应该统筹兼顾环境和经济技术发展的两方面,并确保二者协调发展。必须考虑所应用技术的经济性和实用性,以确保环境保护目标在实际操作中能够顺利实现。 小城镇环境规划目标及其指标体系的模式可参照河南省环境优美小城镇考核指标。例:总体目标依托莘庄镇区位、政治、交通和人文的优势和较高的绿化覆盖率、较为完善的市政设施基础,以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和谐为指导思想,结合上海市和闵行区的有关规划,分两阶段(近期和远期)达到以下目标:1) 逐渐调整产业结构,在稳步发展第二产业的同时,加速发展包括咨询业、商业、商务、房产在内的第三产业,逐步形成“三、二”型产业结构,GDP年均递增速率超过上海市平均水准12个百分点,规划期末莘庄镇单位面积GDP产出超过上海市平均水准15以上,人口密度控制在上海市中心城区人口平均密度的70左右;2) 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态支持系统。各类用地分布合理,功能分区协调;生态园林绿地系统完善,生态廊道功能完善;逐步形成高质量的社会环境景观;加强包括城市绿地、河道整治和各类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3) 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管理体制,严格控制工业污染物的排放,控制单位GDP污染物排放强度,单位GDP污染物排放强度保持大幅度低于上海市平均水准。 规划指标体系通过对莘庄镇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现状的调查,结合闵行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确定莘庄镇生态环境规划指标体系和目标值:主要包括社会经济发展指标、产业可持续发展指标、环境质量指标、污染控制指标、生态建设指标等五类指标和31项指标。详见表5-1。表5-1莘庄镇环境规划目标体系指 标 名 称计量单位基准年2001目标值备注近期2010远期2020(一)社会、经济发展指标1. 常住人口万人11.516.921.7莘庄户籍非常住人口不计2. 常住人口密度人/km25889870011000莘庄户籍非常住人口不计3. 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比例人/10万人口18617>25000>350004. GDP亿元14.0550.18199.485. 各产业增加值占GDP比例第一产业0.2300第二产业64.4855.4344.64第三产业35.3244.5755.366. 单位面积GDP产出万元/km27189275521021407. 人均GDP元/人2117053400157071户籍人口计8 . 自来水普及率1001001009. 居民燃气普及率10010010010. 排水管网普及率9610010011. 城镇卫生厕所建设与管理率达到国家卫生镇有关要求达到国家有关要求达到国家有关要求(二) 产业可持续发展源指标12. 单位工业增加值废水排放强度m3/万元3.8<5.0<7.013. 单位工业增加值CODCr排放强度kgCODCr/万元0.89<2.0<2.014. 环保投资占GDP的比例3.1>1.5>1.5(三) 环境质量指标15. 地表水环境质量基本达到环境功能区要求达到环境功能区近期目标要求达到环境功能区远期目标要求16. 空气环境质量基本达到环境功能区要求达到环境功能区近期目标要求达到环境功能区远期目标要求17. 声环境质量达到环境功能区要求达到环境功能区近期目标要求达到环境功能区远期目标要求18. 水面率4.754.754.7519. 镇级以上河道水面保洁率100100100(四)污染控制指标20.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10010010021. 城市综合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909910022.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10010023.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010010024. 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置利用率10010010025.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达标率10010010026. 危险废物综合利用处置率100100100(五)生态建设指标27. 绿化覆盖率31.7404528. 人均绿地面积53.846.240.5常住人口计29.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m227.92522常住人口计,并假设公共绿地与绿化覆盖率同比增长30. 城镇道路绿化普及率>9810010031. 河道绿化普及率951001005环境功能区划分水环境功能分区水环境功能区类型为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针对水域使用功能、经济发展以及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要求,将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混合区、缓冲区和水域环境分类管理功能区(包括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渔业用水区、工农业用水区、景观娱乐用水区等。1.混合区混合区通常指排放口附近不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特殊水域,是污水和清水逐步混合稀释的区域,由于排放标准远远高于环境质量标准,因此混合区内水质允许劣于V类。2.过渡区水质相差比较大的水环境功能区之间划定的、使相邻水域管理目标顺利衔接的过渡水质类别区域。过渡区体现水域水质的递变特征,一般下游用水要求高于上游水质状况,具有往复流且水质要求不同的相邻区域之间可划定为过渡区。3.自然保护区为了保护自然资源,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区域,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划出一定面积的陆地和水体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称为自然保护区,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I类标准的区域。4.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划定的城镇饮用水集中式取水构筑物所在地表水域及其地下水补给水域、地下含水层的某一范围称为饮用水源区。在饮用水源地取水口附近划定的水域和陆域为一级保护区,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II类标准:在一级保护区以外划定的水域和陆域为二级保护区,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III类标准。5.渔业用水区鱼、虾、蟹、贝类的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洄游通道和养殖鱼、虾、蟹、贝类、藻类等水生动植物的水域称为渔业用水区。通常按照水质要求划分为珍贵鱼类保护区和一般鱼类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主要包括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II类标准。一般鱼类用水区包括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III类标准。6.工业用水区各工矿企业生产用水的集中取水点所在水域的指定范围称为工业用水区。工业用水区的水质以满足地表水的生态保护要求、下游水环境功能区高功能用水的水质要求为依据,一般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类标准。7.农业用水区灌溉农田、森林、草地的农用集中供水站所在水域的指定范围称为农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的水质以满足地表水的生态保护要求、下游水环境功能区高功能用水的水质要求为依据,严于农业灌溉用水标准,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V类标准。8.景观娱乐用水区具有保护水生生态的基本条件,供人们观赏娱乐、人体非直接接触的水域称为景观娱乐用水区。景观娱乐用水区水质最低要求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V类标准。水环境功能区划分的基本原则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分的基本原则可归纳为以下儿点:1.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水环境保护区划分应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相结合,要合理地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当代和后代人赖以生存的水环境,保障人体健康及动植物正常生存的要求,实现可持续发展。2.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优先保护的原则在各类功能区中,以饮用水源地为优先保护对象。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禁止排放污水,禁止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禁止从事旅游、游泳和其他可能污染生活饮用水水体的活动;二级保护区内污染源必须严格执行一级排放标准,保证保护区内水质满足规定的水质标准,若不能满足,必须削减排污总量。3.地下水源地污染预防为主的原则当地表水作为地下饮用水源地的补给水,或地质结构造成明显渗漏时,应考虑对地下饮用水源地的影响,要防止地下水饮用水源地的污染,必须将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及陆上污染源进行统筹考虑,保护地下水水质,防止地面沉降、地面塌陷或地裂缝的产生。4.不得降低现状使用功能及按高功能保护的原则划分地表水保护区时不得降低现状使用功能。对于水资源丰富且水质尚好但尚未开发的地区,如因发展经济的需要要求降低水体现状功能时,应论证该区未来是否有环境质量高功能要求,并进行社会、经济影响评估。当同一水域兼有多个功能时,依最高功能划分保护区。5.因地制宜、合理利用水体环境容量的原则在地表水高功能区和优质地下含水层高标准保护的前提下,允许通过改变排放方式,调整排放口位置,划分混合区,掌握水环境的季节特征,合理利用水体环境容量。6.对专业用水区及上下游跨行政管理水域统筹考虑的原则属于专用单一功能的水域,如卫生部门划定的集中式饮用水取水口及其卫生防护区,渔业部门划定的渔业水域均为专业用水区,分别执行专业用水标准,由相应管理部门依法管理。上下游跨行政管理水域应规定跨界控制断面的水质要求和允许排污总量指标。对具有生物富集、环境累积效应的有毒有害物质,应在上游严加控制。7.与调整工业布局、执行排放标准、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紧密结合的原则划分地表水保护区,应与陆上工业布局、城市建设发展规划相结合,将区域污染源达标排放方案、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实施方案与地表水保护区水质目标的实现相结合,使保护区的划分与区域总体规划相协调。8.实用可行,便于管理的原则划分方案应实用可行,有利于强化目标管理,解决实际问题,便于行政区域内管理和跨行政区相互监督。城镇水环境功能区划分的技术程序1.汇集本城镇水域使用功能要求,确定控制断面收集城镇各个部门对水域环境质量的要求,分析城镇水环境监测布点现状情况,按照以上水环境功能区划的基本原则,参考初步确定的各个水域的使用功能,根据污染源分布、水样提取稳定性等因素确定考核水环境功能区的水质监测断面的位置。城镇控制断面的选择要考虑与国控、省控断面的衔接,同时要考虑到获取水文资料的便利,兼顾水文站点位。2.分水期收集水质监测资料,进行水质现状评价收集控制断面的常规监测资料,分水期进行水质评价。从不同水期的多个水质监测指标中找出主要污染物类型、主要污染时段,分断面列出水环境问题清单。3.协调水环境功能区水质目标,划分水环境功能区与水环境管理的有关部门进行研究协调,把本城镇内水域与相邻政区内水域统筹考虑,国家已经制定了流域规划的城镇可参考国家规划,确定各个控制断面的水环境质量目标。在本辖区内,以饮用水源保护区为重点保护目标,判断混合区范围是否侵占其他功能区,高、低功能区之间是否留有足够的过渡区衔接,具体划定各类功能区的范围。通常,一般水环境功能区(渔业用水区、景观用水区、工农业用水区)的划定要求是:保证排放的水污染物在水环境功能区边界处已经达到足够的稀释倍数(一般10倍以上),在功能区边界处能够达到相应的功能标准。若上游为低功能区,下游为高功能区,期间应留有足够的过渡带,过渡带长度应保证水质恢复到高功能区标准。4.上报审批汇总上述各个步骤的数据和结论,编写水环境功能区划分的技术报告,按照法律规定将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的技术报告提交省级人民政府审批,一般水环境功能区(渔业用水区、景观用水区、工农业用水区划分技术报告提交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大气环境功能分区按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原则与技术方法(HJ14-1996),结合城镇自然环境概况和土地利用规划、规划区域气象特征和国家大气环境质量的要求,将规划区域大气环境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区域。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分功能区范围执行大气质量标准一类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一级二类区规划居民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二级三类区特定工业区三级噪声控制功能区划分按照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94进行划分,应坚持以下原则:1、有效控制噪声污染的程度和范围,提高声环境质量,保障城镇居民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场所的安静。2、以城市规划为指导,按区域规划用地的主导功能确定。3、便于城镇环境噪声管理和促进噪声治理。4、易粗不宜细,宜大不宜小。噪声控制一般分5类,功能区分别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6规划方案城镇水环境规划方案小城镇水环境规划方案要在对影响水环境质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源调查的基础上,制定措施,对各类污染源进行综合整治。加强湖泊、水库和饮用水源地的水资源保护,在农田与水体之间设立湿地、植物等生态防护隔离带,科学使用农药和化肥,大力发展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按照种养平衡的原则,合理确定畜禽养殖的规模,加强畜禽养殖粪便资源化综合利用,建设必要的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设施,防治水体富营养化。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提倡处理后的污水回用。污染综合治理与控制城镇污染控制方案包括严格排放标准、排污总量控制、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污水治理与资源化等内容。1、严格执行排放标准浓度控制是对人为污染源排入环境的污染物浓度所作的限制规定,以达到控制排污量的目的。浓度控制在我国水污染治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0年工业达标排放成为我国环境管理的重要措施,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城镇污染防治,首先是要对企业污染物排放加强监督和管理,要求排污企业严格执行排放标准,实现稳定达标排放。在这方面已经有法可依,需要严格监管。2、实施总量控制总量控制是对污染物达标排放后仍然不能达到环境质量要求的区域实施的污染物排放控制措施。总量控制的技术路线是根据区域环境容量要求,把允许排污量按照一定原则分配给区域内的各个污染源,同时制定一系列的保证措施,以保证区域内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区域允许排放总量。总量分配一般要依据以下基本原则:² 优先保证生活需要随着城镇化进程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城镇生活排污量的比重逐年上升,在倡导绿色消费、重视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应优先保证生活排污总量的需求。² 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充分考虑城镇整体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对规模小、工艺差、污染重的企业要从总量控制的角度从严要求,坚决控制排污指标:对不符合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的企业以及“关、停、并、转”的企业坚持不分配总量指标。同时支持重点建设项目,城镇重点建设项目对改变城镇产业结构、促进城镇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按照“以新代老、总量减少”的环境保护政策,采取地方支持、企业协助等不同方式,支持城镇重点项目建设,分配排污指标。² 防范风险在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实际工作中,治理项目的调整、工程项目的延期、区域引进项目的增加、局部经济发展过热等都是很可能出现的现象。为确保完成总量控制目标,需要在总量指标分配工作中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削减量计划要留有余地,要充分考虑治理项目可能出现的延期或调整等不利因素。² 区别对待环境质量良好、经济暂时落后的地区,从宽控制排污总量;环境污染严重、水源地、风景名胜区以及国家划定的重点地区,严格控制排污总量。3、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最近20多年来,我国乡镇企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容忽视地带来了较大的环境污染。企业清洁生产,减少污染负荷,是乡镇企业的正确发展方向。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当中明确提出结合产业结构调整,提倡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采用高新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支持企业通过技术改造,节能降耗,综合利用实行污染全过程控制,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大力推行节能、节水,实施重点行业的能耗和用水定额标准。积极开展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环境标志产品认证,提高企业环境管理水平和国际竞争能力。开展上市公司的环境绩效评估和环境信息公告。4、污水治理与资源化建设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是解决城镇水环境污染的最终出路。在刚刚出台的“中共河南省委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决定”中提出,到2007年,所有县级以上城市、县城和部分重点镇都要有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中等以上城市大气、水质排污达标,全省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基本满足环境容量要求,城镇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达到国家标准,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一般污水处理程度可以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处理,污水处理的工艺和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考虑建设成本和运行费用,城镇可以选择合适的处理工艺,并逐步建立配套的污水处理收费机制,保证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污水经二级或三级处理后,可以考虑中水回用和污水资源化。城镇绿化或街道冲洗等用水可以考虑利用中水,达到农灌标准的污水可以考虑进行农灌,这样既节约了水资源,又减少了水污染。5、农业污染控制农业污染控制是城镇污染控制的重要环节。主要采取农田改造、合理施用化肥农药、控制畜禽养殖污染等方法。² 农田改造采取调整农业结构、农作物轮种等方法,改善土壤结构。在农田内开展绿化种树,在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