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辛柴路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doc
1、建设项目概况1.1建设项目地理位置及相关背景辛柴路(天津大道跨线桥北侧桥头海河南道)工程项目作为国家会展项目的交通配套,利用天津大道蓟汕高速联络线立交匝道津沽公路形成进入国展的重要交通通道,近期可作为进场的施工道路,远期可以作为进出会展中心轮候区的主要通道。1.1.1 项目名称辛柴路(天津大道跨线桥北侧桥头海河南道)工程。1.1.2 建设性质改扩建。1.1.3 建设单位天津海河金岸投资建设开发有限公司。1.1.4 地理位置及线路走向本项目起点为天津大道跨线桥北侧桥头落地处,设计起点桩号为K1+631.755,线位向东北展线,依次与规划海沽道平交,最后线位与规划海河南路平交,工程设计终点桩号为K3+062.484。本项目沿现状辛柴路走向设置路线,将现状辛柴路拆除,原址重建并向西拓宽路面至50m。1.1.5 现有道路状况天津大道北侧为苇地、草地、鱼塘、空地等。本项目区域内现状道路主要有现状辛柴路及乡村道路,周边道路情况如下:(1)辛柴路跨天津大道节点:辛柴路跨线桥已实施全宽12.75m,右侧半幅桥梁,目前,双向两车道行驶,路面宽11.75m。 (2)辛柴路北段(天津大道以北):路面9m,路面为水泥路面+沥青罩面,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3)天津大道:客运专用通道,红线宽50米,双向8车道的城市快速路。路基宽度47米,设计车速80公里/小时。辛柴路上跨天津大道。(4)乡村道路:作为进入辛柴路的辅道,位于现状辛柴路东侧,与辛柴路跨线桥平行,并从辛柴路跨线桥下穿越,沿天津大道向北侧延伸。1.2 建设规模1.2.1项目建设规模辛柴路(天津大道跨线桥北侧桥头海河南道)工程位于津南区辛庄镇,工程起点为现状辛柴路跨天津大道跨线桥北侧桥头,终点为规划海河南路,全长约1.43千米。新建道路占地67930m2,除道路工程外,本次建设内容还包括排水工程、给水工程、燃气工程、通信工程、照明、交通工程以及工程范围内覆土深度不符合要求的热力管道、给水管道迁移切改,对沿线架空电力、通信管线进行切改入地。 辛柴路自道路修筑起点,分别在道路两侧铺设d800d2600mm雨水管;新建两条d300mm的再生水管道3600米;沿辛柴路规划铺设两条d400mm配水管,长度3400米;铺设一条d300mm中压管道,长度1800米;中央分隔带绿化面积约3570m2,人行道种植胸径约10cm的白蜡700棵。1.2.2主要技术标准道路等级:城市次干路。计算行车速度:辛柴路:40 kmh。单车道宽度:3.75m 和3.5m 。荷载标准:道路:BZZ-100KN。沥青路面设计使用年限:城市次干路:15年。雨水管径:d800d2600mm。1.2.3 交通量预测设计单位在项目建议书中利用相关模式计算本项目建成通车后,不同年份交通量预测结果见表1-2-1;车流量预测结果中大型车比例占30%,昼夜间小时车流量比例为4:1。 表1-2-1 辛柴路交通量预测结果 pcu/d路 段2013201720222027天津大道跨线桥海河南路9852575331303329641.2.4工程设计方案道路规划红线宽度50m,规划横断面为: 4.0m(人行道)-3.75m(非机动车道)-0.5m(隔离墩)-15.25m(车行道)-3.0m(中央分隔带)-15.25m(车行道)-0.5m(隔离墩)-3.75m(非机动车道)-4.0m(人行道),全宽50m。1.2.5 路基处理(1)一般路基处理路面结构以下进行2x20cm的8%石灰土戗灰处理。(2) 低填路段路基处理路基填土高度小于路床高度路段(路面标高-0.71m-清表后地面高程<80cm),超挖至路床底下80cm后进行30cm原槽翻拌戗灰(8%)处理。(3)一般沟渠段和鱼塘路基处理打坝、抽水、清淤至原状土后,于路基范围内满铺1层土工格栅,土工格栅反包裹锚固长度为2m;其上分层回填80cm拆房土作为承托层,拆房土每侧须宽出下坡脚0.5m;然后采用5%石灰土分层填筑至路床底部标高;作法同一般路段。1.2.6 路面结构(1) 车行道路面结构: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改性沥青)+6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10cm密级配沥青碎石(ATB-30)+18cm石灰粉煤灰碎石(6:14:80)+18cm石灰粉煤灰碎石(6:14:80)+15cm石灰粉煤灰土(12:35:53),总厚度为71cm。(2) 人行道路面结构6cm彩色环保花砖(或盲道砖)+3cm砂垫层+15cm石灰土(12%)+15cm石灰土(10%),结构总厚度39cm。(3)侧、缘石侧石:人行道内边缘采用C30混凝土侧石,规格采用18cm×31cm×100cm,侧石背后用C15混凝土做后戗,侧石抗压强度应30MPa。缘石:人行道外边缘采用C30混凝土缘石,规格为7cm×20cm×50cm,缘石抗压强度应30MPa。1.2.7 污水排水工程辛柴路(天津大道跨线桥北侧桥头海河南路)段尚未修建给排水设施。本工程拟在道路两侧分别由东向西铺设d400mmd500mm、由西向东铺设d400mm污水管道至海沽路后,连同上游d1000mm污水管道,沿海沽路由北向南铺设d1000mm至规划蓟汕联络线西北侧的拟建海河中游污水终点泵站。该泵站规划流量为0.83m3/s,出水排入津南污水处理厂。1.2.8 雨水工程辛柴路自道路修筑起点,分别在道路两侧由西向东铺设d800d2600mm的雨水管道,排入位于辛柴路与台儿庄路东北角的拟建雨水泵站,泵站流量为15.8m3/s,雨水经泵站提升后,就近排入辛柴路以北的海河。1.2.9 中水工程新建两条DN300的再生水管道,长度为3600米。1.2.10 给水工程保留现状DN1600及DN1800输水管道。沿辛柴路规划铺设两条DN400配水管,总长度3400米。1.2.11燃气工程铺设一条DN300中压管道,长度为1800米。1.2.12通信工程根辛柴路双侧各新建通信管道6孔,需敷设通信管道约38.9孔公里。1.2.13照明工程沿辛柴路铺设低压电缆3850米,路灯安装71基,新建箱式变电站1座。1.2.14绿化工程(1)人行道景观绿化本工程人行道种植胸径约10cm的白蜡约700棵。人行步道每隔4m预留树穴,其尺寸为1.2m×1.2m。树穴均采用混凝土侧石。以树为线,以设施为点,以节奏感丰富的人行步道为面的道路个性,创造与时俱进的道路景观。(2)分隔带景观绿化中央分隔带绿化面积约3570m2,设计以灌木为主,通过高灌木与低矮花灌木组合成空间序列景观,丰富道路绿化层次。1.2.15管线切改工程现状辛柴路已敷设有2趟d1200的热力管线,埋深1.21.5m,对现状热力管道保留,施工过程中加以一定保护措施。本项目管线切改工程对工程范围内覆土深度不符合要求的热力管道、给水管道进行迁移切改,对沿线架空电力、通信管线进行切改入地。1.2.16交通设施工程设置交通信号灯4处,交通标志15套,热熔交通标线6800平方米,安装防撞桶10个。1.3 工程占地及工程量统计1.3.1工程占地统计(1)永久占地本工程按线路设计红线宽度进行建设的情况下,永久占地面积约71500m2,现状辛柴路占地12870 m2,新征地58630 m2。工程主要占地类型为鱼塘以及空地。工程永久占地类型及其面积统计情况见表1-3-1。表1-3-1 工程永久占地类型统计结果序号项目数量 (m2)现状土地利用类型规划利用类型1现状辛柴路占地12870道路用地道路用地2鱼塘46085鱼塘3空地12545空地合计71500-(2)临时占地根据建设单位及设计单位提供的资料,本项目临时占地主要为料场和停放各类施工机械,占地面积约1000 m2。本项目施工期所用路面材料均外购成品,因此工程不设料场、拌和站;本工程用地范围内不设置生活营地,租用附近村庄或者企业房屋。1.3.2管线切改辛柴路(天津大道跨线桥北侧桥头海河南道)工程段已敷设有2趟d1200的热力管线,埋深1.21.5m;以及自来水管线、电力管线等基础设施。本项目涉及管线切改工程方案需进一步明确。1.3.3工程量统计根据本项目初步设计资料,设计单位统计本项目主要工程量见表1-3-2。表1-3-2 主要工程数量统计表序号工程内容单 位数量1主线沥青路面m2558002地面辅道沥青路面m220003路口罩面m21004人行道面积m2128005侧石(混凝土)m64006缘石(混凝土)m32007填方m3414508挖方m3227499淸淤m31144010建筑垃圾m31588911绿化带m2357012行道树棵7001.3.4 工程取弃土根据工程设计资料,本项目挖方和路基清淤及建筑垃圾共约5.0万m3,设计总填方量约为4.1万 m3。原则上挖方应就近利用于工程填方,不可利用部分清运处理。本工程用填方除了移挖作填的土方外,其余借方约0.2万方用土均为商品土,由地方土地管理部门统一调配解决,不由设计或施工单位自行安排取土地点。工程弃土主要是不可利用的淤泥,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资料,本项目工程弃土方总量约为1.1万m3。根据天津市生活废弃物管理规定(2008年5月1日起实施)等有关要求,建设单位以及施工单位不得将弃土随意堆放,必须办理相关手续后运至当地渣土管理部门指定地点。1.3.5投资估算本项目工程总投资29816万元。1.3.6施工安排本项目预计于2012年11月开工建设,2013年5月竣工。1.4规划符合性分析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中提出城市交通的发展目标是“构筑沿城市主要发展轴和发展带的复合交通走廊,优化城市道路网,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创造良好的自行车和步行交通环境,构建各种交通方式转换便捷的快捷、高效、安全、绿色的现代化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天津市总体规划和津南区总体规划(2008-2020年)都特别强调津滨间的城市发展主轴和沿海城市发展带。海河将天津分为南北两侧,南北两侧由于受地域的限制,发展极其不平衡,市区与滨海新区联系的道路多集中在北侧,海河以北基本形成了由高速公路、普通干线公路、地方道路、轨道交通等组成的综合交通走廊,并由交通带动区域城市产业发展;因此,本项目建成通车将加快海河沿岸的开发利用,带动海河经济的发展,缓解由于海河阻隔造成的市区及滨海新区南北不通、东西不畅的矛盾,加快海河两岸综合开发建设的速度。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海河中游规划,本项目辛柴路为国家会展项目的交通配套工程,利用天津大道蓟汕高速联络线立交匝道津沽公路形成进入国展的重要交通通道,近期可作为国展进场的施工道路,远期可以作为进出会展中心轮候区的主要通道。此外,辛柴路西侧规划建设体育中心,与国家会展中心相望,海河中游北岸主要打造国际传媒和交流中心,海河中游地区将是天津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发展高端服务业的重要内容,促进海河中游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本项目建设符合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天津市津南区总体规划(2008-2020年)以及海河中游规划关于城市性质、城市职能及发展战略的要求。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2.1环境空气工程所在区域常规大气污染物中 SO2、NO2、PM10年均值均低于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值。2.2声环境工程起点受天津大道和现状辛柴路交通噪声影响,工程起点N1监测点处昼间、夜间噪声均不满足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1类要求,昼间超标0.9 dB(A),夜间超标2.8 dB(A);由于现状辛柴路车流量很小,工程沿线现状无明显噪声源影响,N2监测点位噪声现状昼间达标,夜间不满足满足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1类要求,夜间超标1.1dB(A)。2.3地表水环境由监测统计结果可知,2011年海河(闸上)溶解氧、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氨氮、污染物浓度均不满足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V类)。2011年海河海河二道闸区域水质属于中度污染水体。秃尾巴河为景观水体,功能为农灌、排沥,水质执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类标准。2.4生态环境本项目周边为鱼塘、空地等,无成片人工绿化区域以及自然生态系统。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3.1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3.1.1施工期噪声污染防治措施根据有关规定,为减轻施工噪声对环境质量的不利影响,本评价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提出以下施工噪声防治措施:(1)合理布局施工现场(2)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3)合理安排施工运输车辆的走行路线和走行时间(4)合理选择施工机械设备(5)做好宣传工作,倡导科学管理和文明施工(6)加强环境管理,接受环保部门环境监督(7)施工单位需贯彻各项施工管理制度3.1.2施工期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措施主要的防治扬尘措施如下:(1)施工现场应当明示本项目标志牌和环境保护措施标牌;(2)施工方案中必须有防止渣土、散体物料在运输过程泄露遗撒污染环境的措施,并编制防治扬尘的操作规范;(3)本项目工地设置的出入口应设清洗车轮措施,出入工地的车轮不带泥土;(4)施工现场必须设立垃圾暂存点,并及时清运工程垃圾与废土; (5)施工现场四周要设置有效、整洁的防尘土隔离围挡并洒水抑尘;(6)本工程应采用商品混凝土和成品灰;3.1.3施工期水污染防治措施本评价针对工程性质、可能造成水环境污染的途径而提出如下防治措施:(1)施工废水应进行隔油和沉淀等简单处理后再排入市政管网;(2)施工期车辆及场地冲洗水经沉淀处理后用于施工场地抑尘;生活污水需经隔油、沉淀等简单处理达标后,排入市政管网;工地内可设置环保型厕所;废水严禁直接排入附近水体或者平地漫流;(3)禁止在附近河流以及水塘内清洗施工器具;3.1.4 施工期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1)对于施工弃土、建筑垃圾等固体废物,要求分类集中收集,可回收利用部分综合利用,如合格的弃土可就近用于道路的路基填方等;不可利用部分应和有关部门签定处置协议,外运到指定地点;(2)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规定办理好淤泥、渣土、建筑垃圾等固体废物的排放的手续,获得天津市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在指定的受纳地点弃土;(3)弃土堆放边坡要夯实,防止雨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有条件应设置弃土堆放的护墙和护板;(4)弃土运输须采用密闭或者封闭良好的车辆,禁止超载运输,防止弃土散落;(5)针对破除辛柴路旧路面过程产生的固体废物,须设集中暂存点,并加罩棚或封闭,及时外运综合利用或者清运到市容部门指定地点;(6)破除旧路面等固体废物应加以回收利用,可用作本项目填方或外运至其他路基填方回用;(7)将弃土运输、最终处置中的环保措施列本项目的弃土处理协议中,有关单位按照协议规定具体落实这些措施。3.1.5施工期环境风险防范措施施工期防范环境风险的重点措施是加强施工管理,具体要求如下:(1)加强本项目的施工管理,强化施工单位安全责任意识,对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2)本项目施工前核实管线确切位置、埋深、管径等详细数据和工程方案,然后在权属单位的严格监督下进行施工,确保不对已有管线造成破坏;(3)施工前对施工区域进行周密堪察,明确现有管道埋设情况,例如收集相关图纸、多挖探视断面等;(4)一旦发生事故,施工人员应立即与管线主管部门沟通,并根据事故原因采取相关的措施控制泄漏源、对泄漏物质进行收集后妥善处理,同时关闭泄露点附近的控制阀门,避免更多的泄露;(5)若泄露油料污染土壤,需要根据污染程度采取相关恢复措施,必要时将受到污染的土壤收集清运;(6)针对可能发生的风险事故以及需要采取的控制措施,制定事故发生后的应急预案,成立事故应急小组,同时在施工区域显著位置安放必要的应急设备。3.2 营运期噪声污染防治措施(1)宏观治理措施沿线两侧的项目开发过程中,依据环保部门提供的科学数据,合理规划、科学布局,避免产生新的噪声敏感点。本项目线位在距离路中心484m范围内进行详细建设规划时,临路第一排建筑宜为商业建筑或其它非噪声敏感建筑,不宜在临路第一排建设噪声敏感建筑,如学校教室、医院病房、居住区、机关、科研单位等。(2)降低声源噪声此方面措施主要是通过严格控制施工质量,保证优质工程来实现。(3)控制噪声传播途径,科学建设道路两侧的绿化设施,尽量种植高大、枝叶繁茂的乔木,同时密植灌木、草坪形成立体绿化。3.3 营运期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措施针对营运期汽车尾气、道路扬尘污染,本报告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对道路的养护,使道路保持良好运营状态,减少塞车现象发生;(2)协同有关部门加强汽车保养管理和检验工作,以保证汽车行驶安全和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量; (3)严格执行国家和天津市制定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无尾气排放合格证车辆禁止上路;强化实行在用车的年检、路检和抽查制度,加强车管执法力度,控制机动车的废气排放量;(4)鼓励和支持生产、使用优质燃料油,采取措施减少燃料油中有害物质对环境空气的污染,例如鼓励生产和使用以压缩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和电力等清洁能源的机动车;(5)科学设置道路两侧绿化,栽种可吸收或吸附汽车尾气中污染物的乔木、灌木等树种及草坪,以控制废气向周围环境扩散,并做好绿化的维护工作;(6)及时清扫路面尘土,尽量使工程全线的机扫率达到100%;(7)建议道路管理部门和环境卫生部门协作,考虑本项目营运期进行定期洒水或者冲洗路面的制度化、规范化,同时结合当地再生水利用规划,在工程营运期尽量采用再生水进行路面冲洗。3.4营运期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针对营运期水污染,本报告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营运期冬季含融雪剂的路面径流或者残雪不得排入两侧绿地内,另外在冬季尽量减少融雪盐用量或者使用新型符合环保要求的融雪剂,也可采用机械清雪、人工清雪的方式;(2)营运期加大路面清扫频率和路面管理工作,减少路面颗粒物数量以降低雨后路面径流中污染物含量。3.5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建设单位购买商品土时,必须与具有相关供土资质的单位签订购买合同,同时在合同中明确取土场生态恢复责任。施工弃土应在指定地点排放,确保各施工单位能够按照环保要求取、弃土;取弃土场不得占用耕地。(2)为保护取、弃土场生态环境,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签订合同时或在工程招投标文件中可明确提出取土场不得设置在农田等生态敏感区域,应按有关部门指定的区域及方式进行取土,取土后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土坑改造为鱼塘或者及时进行绿化,恢复植被;对于土质良好、养分充足的取土场表层土,应给予保留用于其它地块改良或者用于取土场生态恢复;工程弃土必须运至渣土管理部门指定地点,不得随意弃置,弃土后应该对弃土场地进行压实、绿化,必要时要进行边坡防护。(3)应做好挖填土方的合理调配工作,避免在降雨期间挖填土方,以防雨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按渣土管理的有关规定,统一安排弃土运输路线,应避开主要居民区、学校等敏感区域。(4)施工场地范围在满足工程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占用土地;对道路的占用更应谨慎,非占不可时,应报请交通管理部门制定施工期车辆分流疏解方案,并通过媒体提前通告,减缓对当地交通和公众出行的影响;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工程结束后及时清理施工现场并进行生态恢复。(5)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保护现状道路行道树等植被,尽量减少对现状树木的破坏,移栽树木应采取科学方式确保成活;施工结束后,对施工期破坏的植被应按绿化规定进行补种补栽。对现状绿化,在施工范围内严格按相关规定执行,临时占用要报批并及时恢复、砍伐或迁移树木要报批,不得随意修剪树木。(6)施工中严格控制施工场地的范围,尽量减少工程排水、施工垃圾、施工运输车辆和人员的活动对现有植被的破坏;(7)为保障施工及沿线交通车辆安全,施工作业面应设置安全围栏,设有安全警示灯和指示路牌;(8)对工程永久占用养殖水塘,在施工前必须办理征地以及变更土地性质的手续,同时采取必要的复垦、补偿、表土保护利用等措施,最大限度的减轻工程建设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3.6社会环境保护措施本项目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改善当地交通环境、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应该针对建设过程中产生的社会环境影响采取必要防治措施,保证对社会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限度。(1)减缓交通影响措施在施工现场明显位置应安置告示牌,说明工程主要内容、施工时间、竣工时间等内容,尽量使公众谅解由于施工带来的不便,并在告示牌上注明联系人、投诉热线等。为尽量降低工程施工对周边现状道路交通影响,施工期间各种车辆走行线路应进行统一分流规划,避免造成交通堵塞;对施工机械和施工运输车辆通行路线也进行统筹安排,颁布有关限制规定,以确保当地交通的畅通和正常运行。(2)公共设施保障措施本项目在施工前应充分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对工程所涉及的供热、供水、供电、通讯等配套公用设施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建设单位应提前协同有关部门确定相关管线的保护、拆迁、改移方案,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工作,确保施工时不影响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及出行。(3)其它方面环保措施施工前建设单位应会同天津市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在工程范围内有可能埋藏文物的地方进行文物的调查或勘探工作。而在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经过文物埋藏区,应立即停工,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有效保护,同时报告当地文物主管部门,并配合文物部门进行挖掘工作,挖掘工作完成后经文物主管部门认可后方可继续施工;施工过程发现古树名木或者其它需要特殊保护的重要建筑、物种时,也必须采取停工上报、协助保护等措施。3.7环境收益分析(1)本工程采取生态防护、恢复措施:表土回填,施工便道、施工营地的生态恢复措施,水土保持防护。防护措施产生的生态效益虽然暂时难以定量化换算为货币价值,但是从环保角度分析其正效益显著,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也不容忽视。(2)本项目的建设进一步完善了海河中游区域路网体系,为国家会展项目发展战略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本项目通车将缓解由于海河阻隔造成的市区及滨海新区南北不通、东西不畅的矛盾,将进一步带动与促进海河中游地区的经济发展。本工程虽然投入了环境保护成本,但仍然会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本工程建设过程中通过采取各类生态防护和恢复措施、合理安排施工、严格管理,预计各项环保措施发挥效能后,其生态收益较为明显,达到了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根据社会环境影响分析结论可知,辛柴路(天津大道跨线桥北侧桥头海河南道)工程的实施对社会、经济的不利影响程度不大;本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未来进出天津国家会展中心的一条重要通道,并提高海河中游地区交通可达性,促进津南区经济发展。3.8 环境管理与监控计划为确保本评价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并对各项环保措施的实际效果进行检验,必须制定系统科学的环境管理与监控计划。施工期的环境监理主要针对施工期各种污染因素进行,尤其是容易影响施工区域环境质量的施工噪声和施工扬尘。根据本项目的工程特点、环境特征,本评价提出如下施工期监理重点内容:施工噪声监理机构应监督施工单位对施工机械噪声污染的防治情况,例如夜间禁止施工的执行情况,对可固定设施是否采取了围护隔声、安装减振底座降噪等措施。 施工扬尘应考查施工单位是否采取了符合标准的围挡、洒水及清扫制度的设立和执行情况、渣土等散体物料的堆放方式和苫盖措施、运输过程的防洒漏措施等。废水施工期的废水应进行简易处理后排放,车辆冲洗水必须进行沉淀处理后排放。固体废物对施工期固体废物监理重点是施工产生的弃土是否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存放、运输,是否落实了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提出的防治二次污染的措施。生态环境主要考查施工弃土是否在指定地点排放,施工过程对现有植被的保护以及施工后植被恢复,取土场的生态恢复以及生态补偿等。 社会环境对于社会环境,监理重点内容包括是否采取有效措施减缓对交通造成的不利影响等。本项目具体实施监测计划时,地方环境监测站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可行的监测计划,包括监测点位、时段、频次、监测因子等。环境管理部门、建设单位可根据环境监测结果评估所实施的环境保护措施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及时调整环境保护管理计划,并督促各项环保措施的进一步落实,对于某些不能达标的情况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4、公众参与4.1公众参与信息公开(1)第一次公开环境信息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要求建设单位应当在确定了承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后7日内,向公众公告下列信息:a、建设项目的名称及概要;b、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的名称和联系方式;c、承担评价工作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的名称和联系方式;d、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和主要工作内容;e、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f、公众提出意见的主要方式。根据上述要求,建设单位和环评单位已经在本项目环评大纲编制阶段结合现场踏勘将上述含有上述信息的文字材料向沿线公众进行了公示,同时在评价单位网页上设置了公示内容网络链接。(2)第二次信息公开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要求,在环评报告书编制过程中(环评报告书报批前)需向公众公告如下内容:a、建设项目情况简述;b、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概述;c、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要点;d、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要点;e、公众查阅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的方式和期限,以及公众认为必要时向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索取补充信息的方式和期限;f、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和主要事项;g、征求公众意见的具体形式;h、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时间。本项目第二次公开信息工作计划在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完成后进行,将含有上述有关项目信息的文字材料免费发放给工程选址周边公众,同时评价工作组在天津市环评中心网页上进行公示。4.2 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和形式本评价拟主要采取发放公众参与调查表的方式征求公众意见,计划发放调查表不低于20份(调查问卷见附件)。另外在第二次信息公示期间,公众也可以通过信函、传真或网络向建设单位和环评单位发表意见。4.3 公众参与小结本项目辛柴路(天津大道跨线桥北侧桥头海河南道)工程随机调查公众广泛支持本项目的建设,未出现反对意见;公众对施工期、营运期可能产生的各方面影响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对于公众比较关注的施工期产生扬尘、噪声污染、给公众生活、工作和出行带来的不便及营运期噪声等问题,建设单位应充分给予重视,加强施工期的噪声、扬尘治理、做好交通疏导,确保沿线公众出行的安全及便利。5、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声环境施工期机械设备噪声对周围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预测结果表明施工场界超过GB125232011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标准。建设单位通过采取严格的噪声污染防治措施,能够将施工噪声的影响降至最低限度。运营期道路交通噪声将对线路两侧声环境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各路段夜间噪声值比昼间低6 dB(A)左右;工程线路两侧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1类)达标距离为昼间276m,夜间484m;4a类达标距离为昼间28m,夜间100m。 (2)环境空气施工期通过采取围挡、有效的洒水抑尘等措施可以使施工扬尘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限度;沥青烟基本不会对工程沿线环境空气质量产生明显影响。在下风向一般气象条件下40m以远处NO2浓度预测结果满足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日均浓度要求(0.08mg/m3);预测年份最不利情况下道路两侧200m范围内不同距离NO2浓度均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一次值(0.20mg/m3)要求。(3)水环境施工期施工现场应设置环保型厕所,委托市容部门定期清运。运营期路面径流对收纳水体的影响是较小。(4)固体废物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来源于施工期建筑垃圾、工程弃土和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固体废物通过采取分类收集、可利用部分回收、其它部分委托市容部门及时清运,预计不会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5)生态景观项目建成后选址区域生态系统结构的变化不显著,对占用现状水塘采取相应的生态补偿、生态恢复措施;通过采取合理设置取弃土场、及时进行生态恢复、向具有相关资质的供土单位购买商品土等措施,能够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使弃土得到妥善处置;在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前提下,本项目造成水土流失不显著。本项目绿化工程的实施对当地景观具有明显改善作用。(6)社会环境工程在施工期对现有道路交通、线路两侧公众通行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采取相应防护措施;本项目道路工程的建设能够促进当地国民经济的发展,并改善当地交通条件,特别是未来将成为进出国家会展中心轮候区的主要通道。(7)环境风险本项目施工期、营运期发生环境风险事故的概率较低,只要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和制定严密的事故应急预案,本工程的环境风险是可以接受的。(8)公众参与环评过程对要求公示的内容进行了两次信息公开,然后采取发放公众参与调查表的方式收集公众意见。总计发放公众参与调查表20份、有效回收20份,统计结果表明,随机调查的公众普遍理解本工程建设的意义,广泛支持项目的建设,没有出现反对意见。(9)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结论本项目投资总额为29816万元人民币,其中环境保护投资总额大约为259万元,约占项目总投资的0.87%。施工期环保投资主要用于噪声、扬尘等污染防治措施,运营期环保投资主要用于竣工验收和工程管理等。本项目在环保投资足额投入、环保措施切实实行的前提下,预计能够将环境影响降至可接受程度。 本项目在认真落实报告书中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严格执行国家和天津市相关环保法规、政策以及环保“三同时”制度的前提下,其建设具备环境可行性。6、联系方式建设单位:天津海河金岸投资建设开发有限公司联系人:穆艳明联系电话:84259545环评单位:天津市环境影响评价中心 联系电话:87671901 传真:87671901 邮编:300191辛柴路(天津大道跨线桥北侧桥头海河南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建设单位(盖章): 天津海河金岸投资建设开发有限公司评价单位: 天津市环境影响评价中心目 录1、建设项目概况11.1建设项目地理位置及相关背景11.2 建设规模21.3 工程占地及工程量统计51.4规划符合性分析7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82.1环境空气82.2声环境82.3地表水环境82.4生态环境8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83.1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83.2 营运期噪声污染防治措施113.3 营运期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措施113.4营运期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123.5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23.6社会环境保护措施133.7环境收益分析143.8 环境管理与监控计划144、公众参与164.1公众参与信息公开164.2 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和形式174.3 公众参与小结175、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76、联系方式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