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天水城区应急供水工程环境影响评价.doc

    • 资源ID:2809507       资源大小:390.50KB        全文页数:3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天水城区应急供水工程环境影响评价.doc

    国环评证 甲字第3702号天水城区应急供水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公示简本)委托单位:天水市天源水务有限责任公司评价单位:甘肃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编制时间:2014年1月1、建设项目概况1.1建设项目实施范围及相关背景(1)项目名称:天水城区应急供水工程;(2)建设性质: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本项目为新建项目;(3)建设单位:天水市天源水务有限责任公司。(4)实施范围:定西市陇西县、天水市武山县、甘谷县和秦州区。(5)项目由来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是省内重要的以制造业、物流业及旅游产业为发展重点的中心城市,是陇东南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西北地区宜居城市。受自然制约及经济的影响,天水是资源型缺水和工程型缺水并存的城市,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有436m3,每年因水资源供给不足造成的经济损失达5000万元以上。根据国务院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天水市作为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次核心城市,到2020年把天水建成西部重要的经济强市和文化旅游大市,经济区西端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繁荣、山川秀美、人民富裕、社会和谐。但天水市属于水资源贫乏性城市,现状供水水源全部为河谷浅层地下水,近年来,随着天水经济发展加快,城区用水量增长迅速,年均增长达243万m3,由于大量开采导致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城区供水水源地水源井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吊泵”现象。随着人口增长和区域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经济增长同水资源的互相关系也将愈加密切,天水城区应急供水工程缺乏导致城区供水量不足,必将成为制约天水市经济发展的瓶颈,实现有保障的水资源供给和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供需水协调,将会是天水城区面对的重大问题。因此兴建天水城区应急供水工程,增加城区供水量,是实现天水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必要。1.2 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天水城区现状有限的水资源及供水条件,已经严重影响了居民正常生活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随着人口增长和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缺水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天水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性问题,进而会制约关中-天水经济发展规划的实施。(1)解决天水市城区当前用水紧张状况,满足城市生活基本用水需求天水城区现状供水短缺,居民用水紧张,用水水平低。用水紧张是采用分区段限时供水,干旱年份局部地区无水可供。通过建设天水市城区应急供水工程,可调水解决天水市区当前用水紧张状况,满足城市生活基本用水需求。同时,可利用引洮工程良好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2)有效缓解天水城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用水矛盾,为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顺利试试提供水资源保障天水城区现状需水量4882万m3,可供水量为3830万m3,年缺水量1051万m3,缺水率22%,严重缺水。天水城区现状水资源条件,已无法支撑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无法保障各项社会经济的发展目标。从长远分析,随着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不断推进,社会经济用水需求不断增大,用水矛盾更加突出,在现状水资源及工程条件下,2020年缺水率高达67%,天水城区缺水情况,直接制约了城市发展规模,影响了天水城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引洮工程可利用富裕输水能力,向天水城区供水6079万m3,在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的条件下,可实现天水城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对于缓解城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用水矛盾,为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顺利实施提供水资源保障。(3)有效利用引洮工程资源,实现引洮工程效益最大化天水城区应急供水工程,可利用引洮一期总干渠富裕输水能力,提前借用引洮二期天水配水指标,向天水城区供水,即充分利用引洮建成前预留的水量和流量直白哦,最大限度避免二期工程建成之间一期总干渠的富裕流量规模的限制,同时,还可利用引洮工程达到设计水平之前的水量富裕,因此,天水城区应急供水工程充分利用了引洮工程水资源,实现了引洮工程效益最大化。1.3建设项目概况(6)甘肃省永靖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甘肃省地勘局第二地质矿产勘 1.3.1项目建设内容天水城区应急供水工程主要由主体工程、辅助工程、公用工程、储运工程、环保工程等五部分组成,其中主体工程主要包括输水管道、引水隧洞、调蓄水池及供水管道等建筑物组成,环保工程主要包括针对废水、废气、固废、噪声以及生态破坏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拟建工程组成及主要建设内容见表1-1。表1-1 拟建工程组成及主要建设内容一览表工程组成主要建设内容主体工程引水系统输水管道工程输水管线全长159km,占线路总长的93.56%,分为三段敷设;设计流量2.1m3/s,全线采用重力流输水。前段输水管道布置于大咸河河谷区,管道长度约54km,中段输水管道布置于武山、甘谷两县境内渭河河谷区,管道长度约83km,分别在武山、甘谷两县县城附近设置预留备用分水口;后段输水管道位于藉河河谷区,管道长度为22km。引水隧洞工程共设置引水隧洞4个,隧洞全长约11.04km,分别为在武山县鸳鸯镇广武坡山修建长为1.72km的1#穿管隧洞进入武山甘谷盆地;在甘谷县十里铺马务村至关子镇石川村上游修建长8.75km的自留无压过流隧洞;在藉河右岸分别修建长为256.1m的3#穿管隧洞和长约317.5m的4#穿管隧洞到达藉口镇。调蓄水池工程共设计1处调蓄水池,位于藉口镇小西河左岸杨家湾村,容积为155万m3,池底自上而下采用1000mm厚砂砾石垫层、100mm厚中细砂垫层、两布一膜复合土工布(900g/m2)、40cm厚10%水泥土垫层、原基平面夯实;池堤自上而下采用8cm厚M10水泥砂浆砌C20砼预制板、3cm厚M10水泥砂浆保护层、两布一膜合土工布(900g/m2)、40cm厚10%水泥土垫层、挖方段原基平面夯实。供水管线杨家湾调蓄水池至水厂供水管线长2.02km。管线穿越工程管线穿越河道工程共有13处横穿越大咸河,9次穿越渭河,7次穿越马务沟和4次横穿藉河,均采用河底穿越方式;另外,石门寺沟和牛尧沟等河沟均采用了河底穿越方式1处横穿越;管线穿越城区本工程管线穿越武山县城管道采用钢筋混凝土包管埋设于武山县城和左岸浆砌石堤岸下的方式;管线穿越铁路工程共有4次穿越铁路,总穿越长度为89.4m,均为埋管式,桥梁下穿过,可直接施工。分别在桩号11+358.111+367.3处,穿越长度9.2m;在桩号65+75865+769.2处,穿越长度11.2m;在桩号82+024.182+055.8处,穿越长度31.7m和在桩号122+094.5122+131.8处,穿越长度37.3m;管线穿越G30高速公路程共有10次穿越G30高速公路,总长度为435.7m,均为埋管式,桥涵下穿过,可直接施工。分别在桩号58+167.758+207.9处,穿越长度40.2m;在桩号67+17467+222.4处,穿越长度48.4m;在桩号67+874.667+933.6处,穿越长度59.0m;在桩号83+264.283+294.0处,穿越长度29.8m;在桩号94+886.794+937.1处,穿越长度50.4m;在桩号98+417.398+465.2处,穿越长度47.9m;在桩号104+048.7104+091.2处,穿越长度42.5m;在桩号128+734.1128+763.3处,穿越长度29.2m;在桩号162+892.8162+932.1处,穿越长度39.3m;在桩号163+318.9163+367.9处,穿越长度49.0m;辅助工程供水管线分水阀井本工程共设计2座分水阀井,分别在武山县城设1座分水阀井,给武山县预留水口,分水高程1465.59m;在甘谷县(桩号128+814.8)处设1座分水阀井,给甘谷县预留水口,分水高程1292.33m;管材本工程设计,除了内压大于2Mpa的管道采用钢管外,其余均采用钢筒混凝土输水管(PCCP管),管径分1.2m和1.4m两种。本工程采用管道外涂层+阴极保护的管道防腐措施,钢管采用聚乙烯树脂防腐蚀涂料,PCCP管采用阴极保护。管槽管槽开挖采用机械开挖为主、人工开挖为辅,管槽断面选用梯形断面,管槽底部开挖宽度为管道两侧各加0.5m,管顶最小覆土厚度为1.5m。对于设在填方段的管道要求管顶及两侧填土不小于1.5m,填土外边坡为1:1.5,回填土的压实系数不小于0.95。消能建筑物工程在允许减压管道段设置了4座消能箱,分别是:1#消能箱(桩号2+477.32+506.4)、2#消能箱(桩号11+433.611+462.7)、3#消能箱(桩号55+146.555+175.6)、4#消能箱(桩号152+503.5152+532.6)。消能箱前端设长2.0m,宽4.2m,高4.1m现浇C25钢筋混凝土镇墩,镇墩后为长6.1m,宽3.2m,高3.0m消能箱体,箱体内上下各设1道0.5m厚消能坎,并正对管口增设1道厚0.2m的角型铸钢板挡水消能。消能箱体四周均为现浇C25钢筋混凝土(其中侧壁和顶板厚0.5m,底板厚0.8m)。消能箱基础处理措施为:黄土地基为原土翻夯1.5m家0.3m厚10%水泥土垫层;砂砾石地基为原基平面夯实。闸阀井本工程共设计闸阀井382座。(含隔断阀井、复合式空气阀井和放空阀井)。镇墩与支墩管道沿线共设置镇墩802个,在管道垂直和水平方向转弯处、分叉处、管道端头的堵头处以及管径截面变化处,根据管径、转弯角度、管道设计内水压力、接口摩檫力以及管道埋设处土质的物理力学指标设置镇、支墩。检修隔断阀沿着管线每约23km设一个,保证管路发生事故时能够即时关闭检修,做到供水不间断,检修阀尽量布设在补(排)气阀井或放空阀井内。补(排)气阀在管道凸起点设自动补(排)气阀,管线竖向布置平缓时,不超过1000m亦设自动补(排)气阀。放空阀在管道低凹处设放空阀及放空管道,以排除管内沉积的泥沙。公用工程供水根据地质报告,榜沙河、渭河、藉河、小西河水质均较好,可作为施工用水水源。根据工程布置特性,施工用水初步规划为:压力管道0+00054+708.07段及2#隧洞以马河、通安驿等沿途乡镇为水源点,采用5t载重汽车拉水至6m3蓄水箱存储使用(占施工用水总量的29%);其余压力管道、隧洞及调蓄水池以渭河、藉河、小西河为水源点,采用IS离心水泵抽水至各施工点蓄水池沉淀处理后使用(占施工用水总量的71%)。供电本工程建设周期相对较长,施工点多、面广、负荷分散,总体负荷量相对较大。工程范围内的大部分地区电网基本上为农用电网,电力负荷小,供电保证率低。为了保证施工用电、并满足后期永久供电需要,拟就近接引35kV输电线路,不再另行布设临时用电线路。供风压缩空气:本工程施工供风系统主要为各隧洞施工点石方开挖及砼浇筑提供压缩空气,经计算,引水隧洞各施工点压缩空气高峰用量不超过16m3/min,拟采用两台10m3/min固定式空压机供风;输水管线及蓄水池施工压缩空气用量均较小,拟采用6m3/min移动式空压机供风,供风管道选用100mm钢管。隧洞通风:隧洞的通风采用机械吸出式通风。隧洞的通风主要由洞内最小风速所需风量控制,施工通风设备选用2台15kw的KJ6611型矿井轴流通风机,风管选用700mm的橡胶风管。施工通讯目前现场通讯无电话接线,中国移动、联通通讯亦覆盖此区,可以满足施工的需要。储运工程交通道路对外道路工程区途径陇西、武山、甘谷及天水秦州区四县区,沿线有天定高速、316国道、209省道及多条县乡级道路通过。其中省道209线由北向南傍工程区陇西段前行,316国道由西向东贯穿工程区后段。交通条件便利。进场道路压力管道沿线:新修现有道路施工营地之间的施工便道10.0km;引水隧洞:修建国道316线2#隧洞进口(马务沟)李家湾高家山洪家湾马家河沟西华镇石川2#隧洞进口的场内主干道1条,利用原有道路13.0km,整扩修道路1.7km,新修场内主干道各施工点之间的施工便道0.5km;调蓄水池:新修现有道路各施工点之间的施工便道0.5km。进场道路的设计标准均为四级公路单车道。弃渣道路压力管线沿线单位弃渣量小,不需另设弃渣道路;引水隧洞弃渣道路主要结合各施工点进场道路布置,不再另计;规划修建调蓄水池弃渣道路1条,长2.0km的四级公路单车道。料场运输道路本工程推荐的混凝土骨料场交通条件较好,不再另设临时道路。料场本工程不设置自行开采料场,在工程区沿线共确定已有的混凝土骨料场9处,其中大咸河2处、渭河5处、藉河和小西河各1处,此外线路有多个小型料场可作备用或补充料源,料源的储量和质量均可满足工程建设所需。渣场工程弃渣主要弃于沿线布设的12处弃渣场内,要求并做好渣体拦挡、排水及覆土还田工作。施工营地在各施工主营地共规划布置临时施工营地32个,其中引水隧洞11个、压力管线20个、调蓄水池1个,以满足工程施工的需要,压力管线施工营地根据施工进展分段移设。仓储设施混凝土系统本工程为长线工程,砼拌和系统应满足分段施工的要求,因此,在压力管道沿线布置0.4 m3移动式拌和机,根据工作面进度分段移设即可;在引水隧洞和调蓄水池施工点布置0.75m3固定式拌和机,即可满足施工要求。机械修配厂本工程施工战线较长,施工点多,为降低临建工程费用,拟只在施工营地集中设汽车保养站,大型的铸造件和金属结构件拟委托专业厂家进行加工,设备的大修可在工地附近的县城进行。综合加工厂综合加工厂包括钢筋加工厂、木材加工厂,本工程拟在压力管道、引水隧洞及调蓄水池各施工点分别布置钢木加工厂,以满足施工需要。环保工程生态环境施工期确定施工活动范围、尽量减小临时占地、对于破坏的采取减缓、恢复、补偿措施;施工结束及时对临时占地进行生态恢复措施;废水生产废水施工期产生的生产废水经临时沉淀池处理后重复利用;生活污水施工营地产生的生活污水通过临时化粪池和旱厕处理;管理站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XYJSY-11-009,0.51t/h)处理达到GB8978-1996一级标准后,用作管理站绿化和道路降尘用水;废气施工扬尘汽车运土时外加蓬布覆盖,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开挖后及时回填,并在现场定时洒水,加强文明施工教育;车辆尾气选用先进的机械设备,加强管理;噪声机械噪声选用低噪声设备,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对高噪声机械设备操作人员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加戴耳塞、头盔等;固废弃土(渣)石尽量进行综合利用,做到无弃方,不设永久弃渣场;生活垃圾生活垃圾及时收集定期清运至施工区所在县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理。1.3.2项目建设规模本工程设计规划水平年2020年引洮向天水城区年供水水量6079万m3,供水时间为每年11个月(每年9月份为引洮工程停水检修期),引水流量为2.1m3/s。工程由引水系统(包含输水管道、引水隧洞)、调蓄水池及供水管道(调蓄水池至水处理厂)三大部分组成。本工程引水系统全长为170.04km,其中:输水管道全长为159km,分三段建设,前段输水管道布置于大咸河河谷区,管道长度约54km,中段输水管道布置于武山、甘谷两县境内渭河河谷区,管道长度约83km,分别在武山、甘谷两县县城附近设置预留备用分水口;后段输水管道位于藉河河谷区,管道长度为22km。共设置4个引水隧洞,隧洞全长约11.04km,分别为在武山县鸳鸯镇广武坡山修建长为1.72km的1#穿管隧洞进入武山甘谷盆地;在甘谷县十里铺马务村至关子镇石川村上游修建长8.75km的自留无压过流隧洞;在藉河右岸分别修建长为256.1m的3#穿管隧洞和长约317.5m的4#穿管隧洞到达藉口镇。本工程共设1处调蓄水池,位于藉河镇杨家湾,调蓄水池容积为155万m3。本工程共设计2条供水管线,全长为2.84km。其中一条从桩号164+950.1处的双向分水井跨金价和到对面藉口镇水处理厂进水池,另一条从杨家湾调蓄水池到水处理厂单设1条长为2.02km的供水管道,至藉口镇水处理厂进水池。1.3.3工程占地根据工程可研及其水保方案,结合拟建项目工程组成及主要建设内容,其占地分为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本工程永久占地包括引水管线、调蓄水池、隧洞弃渣场、蓄水池弃渣场、管理区及管理区永久道路占地,临时占地包括输水管线管沟开挖、临时施工便道、临时堆土、施工营地和临时施工场地。项目总占地489.41hm2,其中永久占地43.37hm2,临时占地446.04hm2,其中内陆滩涂77.50hm2、耕地278.09hm2、园地71.68hm2、林地16.60hm2、其它草地38.62hm2、交通用地6.92hm2。本工程主要由引水系统(包含输水管道、引水隧洞)、调蓄水池及供水管道(调蓄水池至水处理厂)等建筑物组成。为便于工程运行后期与其它供水工程衔接,在供水管道经过武山、甘谷两县城处设置2处备用分水设施;调蓄水池主要用于引洮工程总干渠停水检修期向水厂供水,应设置在藉口镇新建城区供水水厂附近,其高程应高于水厂,以便自流供水。1.4工程总体布置及线路走向本工程的水源为引洮一期供水工程,自引洮供水一期工程2#分水闸取水,取水口管底高程2089.95m,随后采用管道顺坡下到马河镇边(桩号1+374.8,管底高程2015.31m),随后南北向行进进入大咸河河谷(此处设计有1#消能箱,桩号2+477.32+506.4,管底高程1997.44m);之后管线一直在大咸河河谷行进,在通安驿镇下河谷处设2#消能箱消能(桩号11+433.611+462.7,管底高程1880.69m);此后管线途经云田镇后在陇西县三台镇火焰村(在此处离开大咸河河谷,桩号52+840.3,管底高程1676.50m)折向进入陇西鸳鸯盆地,在火焰村东边布设了3#消能箱消能(桩号55+146.555+175.6,管底高程1680.01m),3#消能箱后管道就进入了82.14km的倒虹管道段;此后管线沿渭河左岸阶地至渭河垭儿峡处绕过峡口,然后再沿渭河左右岸阶地东南方向行进,途经三台镇(桩号58+321.7,管底高程1645.87m)、四十里铺(桩号66+244.7,管底高程1606.45m)、桦林乡(桩号72+132.5,管底高程1569.50m)、鸳鸯镇(桩号77+900.6,管底高程1543.96m),到达武山鸳鸯镇广武坡山下1#穿管隧洞进口(桩号79+582.3,管底高程1535.10m);管线用1.713km长1#穿管隧洞穿过广武坡山(隧洞出口桩号81+294.4,管底高程1535.10m);之后管道进入武山甘谷盆地,管线跨铁路过渭河进入渭河左岸,然后管线沿渭河左岸阶地行进到达武山县城(此处设1座分水阀井,给甘谷武山县预留水口,分水高程1465.59m),管线过武山县城采用了钢筋混凝土包管埋设于武山县城河左岸浆砌石堤岸下的方式(本段线路桩号91+442.993+879.7,管底高程1462.391450.83m);管线过武山县城后向东仍沿渭河左右岸阶地行进,途经洛门镇(桩号105+300.9,管底高程1393.50m)和磐安镇(桩号113+427.4,管底高程1354.32m),到甘谷县十里铺马务沟口到倒虹吸管高程最低点处(桩号128+555.0,管底高程1284.24m);之后管线顺马务沟上行,在128+814.8处设1座分水阀井(给甘谷县预留水口,分水高程1292.33m),此后管线进行上行到上马务村到达2#隧洞进口(桩号137+316.2,管底高程1564.90m),为保证供水安全,管道末端设1座减压阀;然后水流从2#隧洞进口无压自流到关子镇石川村上游2#隧洞出口(桩号146+027.0,管底高程1558.68m),2#隧洞穿越了渭河和藉河分水岭,总长8.71km,设计纵坡1/1400;此后管线沿藉河右岸东南向重力流输水,经计算在七十里铺处设4#消能箱消能(桩号152+503.5152+532.6,管底高程1460.70m);然后管道继续沿藉河右岸行进,途经3#、4#2座较短穿管隧洞(3#隧洞总长256.1m、4#隧洞总长317.5m)到藉口镇(桩号163+318.91,管底高程1326.19m),该处为藉河管线段最低点;此后管线由东南折向正西方向沿小西河左岸阶地上行,到桩号164+950.1处(管底高程1347.86m)设双向分水井分水,一条长82m管道跨小西河到对面藉口镇水处理厂进水池,另一条继续向沿小西河左岸阶地到上行到杨家湾调蓄水池(桩号166+973.40,管底高程1377.00m)。另外从调蓄水池沿小西河左岸设1条供水管向藉口镇水处理厂供水,供水管道总长2.02km,与上行输水管道共槽布设。1.4.1输水管线线路方案根据可研报告,本工程输水线路共分两段,即第一段线路:引洮总干渠取水口至陇西县三台镇段;第二段线路:引穿渭河与藉河分水岭段;每一段均设计2个输水线路方案比较方案,本次评价采用推荐设计方案。(1)引洮总干渠取水口至陇西县三台镇段引洮总干渠取水口至陇西县三台镇段推荐设计方案为方案一,即引洮供水一期工程总干渠末端2#总分水闸经渭河支流大咸河向天水市调水。输水管道管线从总干渠末端2#总分水闸前(高程2089.95m)分水,与引洮一期三干渠并行沿山坡下至马河镇后进入大咸河河谷区,顺大咸河河谷到三台镇火焰村后,上行至渭河一级阶地,线路总长54.85km,总落差409.94m,管线沿线布设减压消能箱2座,复合式空气阀井111座,放空阀井34座,隔断阀井21座、镇墩389个。(2)引穿渭河与藉河分水岭段受管道水头和地形地质的条件限制,管线在采用隧洞穿越渭河与藉河分水岭后,引水管道进口高程需控制在1565m左右,并由此选择穿分水岭隧洞进入藉河流域后的出口位置位于关子镇是川村西侧。可研阶段分别对隧洞进口拟选的马务沟段和大沙沟段两个方案进行了比较。推荐方案为马务沟段方案,即管线在渭河马务沟沿马务沟够到逆沟向上埋设8.74km管线,然后进入2#隧洞(该隧洞长8.71km,为自流无压隧洞,)至2#隧洞出口,全长17.45km。1.4.2引水隧洞方案根据可研设计,本工程共设置4个引水隧洞,其中1#、3#和4#隧洞为穿管隧洞,2#为过流隧洞。1.4.3蓄水池选址根据可研设计,本工程共选择2处蓄水池位置进行必选,推荐方案为杨家湾调蓄水池。杨家湾调蓄水池位于藉口镇上游,距水厂22.5km,布置于小西河左岸级阶地上,场地长度0.680.9km,宽度0.270.38km,西侧接河谷、级阶地,东及南侧靠小西河防洪堤,北侧发育放牛沟,地形平坦开阔,海拔高程13941380m,高出河床35m,地势西南高,东北低。1.5工程布置及建构筑物1.5.1输水管线(1)输水方式工程全部采用管道或隧洞全封闭输水方式。工程总体布置为从总干渠末端2#总分水闸(马河镇)重力流长距离引水到甘谷县马务沟(2#隧洞进口),然后水流从2#隧洞进口无压自流到关子镇石川村上游2#隧洞出口(2#隧洞穿越了渭河和藉河分水岭),此后管线沿藉河右岸东南向重力流至藉口镇(中间设有3#、4#2座穿管隧洞),自藉口镇管线分为两支,一支直供水处理厂净化,一支沿小西河左岸进入杨家湾调蓄水池进行调蓄。本工程采用有压重力流输水方式。本工程管道段线路主要沿大咸河河谷、渭河阶地、藉河阶地布置,沿线建筑物主要以管道结合隧洞为主布设,管道纵坡随地形布设,纵坡相对较陡(输水管总长166.97km,落差712.95m),水头充足,可采用有压重力流管道输水及无压暗渠(管道)输水两种方式。在马务沟内布置了近9km长的爬坡管线,利用前段有压重力流输水提供水头。杨家湾调蓄水池到藉口镇水处理厂供水管线,自然落差35.7m,采用重力流供水。(2)管道选型天水城区应急供水工程全部采用全封闭管道输水方式。选择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PCCP管)、直缝钢管。(3)跨河沟建筑物本工程采用有压重力流管道输水且管压较高,为保护管道及跨沟建筑物安全,同时为保证河沟水流顺畅通过,本次设计穿越河沟均采用河底穿越方式。(4)输水管道布置输水管管道设计流量2.1m3/s,全线采用重力流输水。本着减小管道压力,降低工程投资的原则,在保证管道全线能够重力流输水的前提下,根据设计压坡线在桩号2+477.32+506.4、11+433.611+462.7、55+146.555+175.6等3处采用消能箱减压,然后管线继续向前延伸至2#洞进口消力池(桩号137+316.2);2#洞为自流无压过流;管道在出2#洞后再以管道重力流输水到水处理厂和调蓄水池,该段根据设计压坡线在152+503.5152+532.6处采用消能箱减压。全线布置建筑物有隧洞4座、消能箱4座、消力池1座、汇流池1座、闸阀井(含隔断阀井、复合式空气阀井和放空阀井)382座、分水阀井2座、镇墩802个。(5)管道敷设管道的地基岩性主要为冲洪积碎石土、冲洪积粉质壤土、含漂石砂卵砾石层、粉砂质泥岩、砂岩等。管槽开挖主要考虑管道安装要求,管槽底部开挖宽度为管道两侧各加0.5m。管槽开挖边坡为临时开挖边坡,管线大多位于黄土地区,开挖边坡采用1:0.75,管顶填土高度均大于最大冻土深度,填高为1.2-2.5m。对于设在填方段的管道要求管顶及两侧填土不小于1.5m,填土外边坡为1:1.5。在跨沟段管道埋置在冲刷深度以下并作相应的表面护砌处理。当管基为砂砾石时,采用原土平面夯实处理即可,夯实干密度21kN/m3;当管基为碎石土时,采用原土平面夯实,夯实干密度16KN/m3 ,然后采用0.3m厚10%水泥土垫层;当管基为粉质壤土时,采用原土翻夯1.5m,再铺设0.3m厚10%水泥土垫层进行处理。本工程引水管线线路长,管道沿途经过农田、道路、沟道及河道,管道顶部最小覆土深度不小于1.5m,沟道及河道按冲刷深度确定。(6)管道附件及其建筑物根据管道水锤防护设计,在全线有压输水管道沿程设置空气阀、检修阀、放空排水阀、调流调压阀、减压阀、压力波动预止阀及流量计阀等水力控制设备,为满足管道的检修以及安全运行,在管道上相应阀体位置设置有空气阀井、检修阀井、放空排水阀井、减压阀井、分水闸阀井等附属构筑物以及管道镇墩,在阀井顶部设置800的检修进人孔,采用C25钢筋砼结构。由于其中有71座阀井共用,本次设计闸阀井总计384座。输水管线及附属构筑物见表1-2。表1-2 输水管线附属构筑物汇总表序号阀井名称单位数量阀井尺寸(长×宽)1复合式空气阀座2942.9m×4.0m2放空泄水阀井座633.3m×1.9m3流量计阀井(800mm)座22.8m×4.0m4流量计阀井(1200mm)座13.2m×4.0m5流量计阀井(1400mm)座23.2m×4.0m6隔断阀井座803.0m×4.0m7减压阀井(1200mm)座33.0m×4.0m8减压阀井(1400mm)座23.0m×4.0m9调流调压阀井(1200mm)座13.0m×4.0m10调流调压阀井(1400mm)座53.0m×4.0m11分水闸阀井座23.0m×4.0m1.5.2引水隧洞(1)隧洞选型根据本工程输水线路布置,天水市城区引洮应急供水工程隧洞工程采用城门洞型断面。(2)隧洞过流隧洞本工程仅有2#隧洞为过流隧洞,因设计过流量较小,2#隧洞断面按施工要求进行断面设计,为便于施工,断面型式采用城门洞型,断面尺寸:净底宽2.0m,直墙高1.3m,顶拱半径1.0m,顶拱圆心角180°。洞内均为无压力流态。穿管隧洞隧洞洞门采用C15砼重力式挡土墙,并在洞帘喷砼或预制砼网格护坡。穿管隧洞工程特性表见表1-3。表1-3 穿管隧洞工程特性表隧洞编号隧洞长度(m)断面型式断面尺寸B×H(m)顶拱半径(m)顶拱圆心角(度)1#隧洞1710.6城门洞型3.4×1.71.701803#隧洞256.1城门洞型3.4×1.71.701804#隧洞317.5城门洞型3.4×1.71.701801.5.3调蓄水池(1)调蓄水池选型杨家湾调蓄水池进水设计流量2.1m3/s,设计调蓄库容155万m3。调蓄水池位于藉口镇上游,距水厂约2.0km,布置小西河左岸级阶地上。根据工程区地形条件,综合考虑工程区内调蓄水池的供水水位要求、地形地质条件、交通及施工条件后,选在在小西河左岸杨家湾村一级台地较平缓处采用半挖半填或全挖方式形成蓄水池。(2)调蓄水池防渗型式本工程新建的调蓄水池建筑物级别为3级,由于填筑部分及池基底部砂砾石覆盖层较厚,因此拟采用全库盆防渗设计方式。从防渗材料考虑,防渗体可由混凝土、沥青混凝土、土质防渗体或土工合成材料组成。根据本工程场建设条件,要求调蓄水池应尽量减少渗漏量,同时考虑到调蓄水池地基为砂砾石层,且大部分为挖方,填方高度最大为8m。本工程采用土工合成材料防渗体布置,其施工简单,池堤与池底板防渗连接方便,在停水检修期时也便于工程维修。土工合成材料防渗体还具有较大的弹性或塑形变形性能,可适应土体的沉降、胀缩等优点。因此,本次设计调蓄水池拟采用全库盆两布一膜复合土工布防渗方式。全池形成一个封闭的复合土工膜防渗体。为保护复合土工布免受个别尖砾的顶刺破损,布下设置40cm厚10%水泥土垫层作为下部保护层,同时兼做辅助防渗层。(3)调蓄水池结构布置调蓄水池结构布置为:池底自上而下采用1000mm厚砂砾石垫层、100mm厚中细砂垫层、两布一膜复合土工布(900g/m2)、40cm厚10%水泥土垫层、原基平面夯实;池堤自上而下采用8cm厚M10水泥砂浆砌C20砼预制板、3cm厚M10水泥砂浆保护层、两布一膜合土工布(900g/m2)、40cm厚10%水泥土垫层、挖方段原基平面夯实。调蓄水池填筑段池堤的设计参照碾压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执行。池堤采用砂砾石填筑,分层压实。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2.1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拟建项目区分散在广大农村区域,位于农业耕地范围内,属单一农业生态系统,周边散布少数农村聚居区,项目区附近不存在大规模工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本次环评引用天水市环境监测站对“甘肃武山工业园区”区域的环境质量监测资料以及甘谷县环境监测站2011年4月24日至4月30日进行的环境空气质量专项监测,监测项目为SO2、NO2、PM10、TSP。拟建项目引水管道沿渭河河谷敷设,史家庄监测点距离引水管道垂直距离约900m,谢家坡监测点距离引水管道垂直距离约300m,下街子监测点距离引水管道垂直距离约700m,武山县监测点距离引水管道垂直距离约1000m,雷家口监测点位距离引水管道垂直距离约2.3km;蒋家寺监测点距离引水管道的垂直距离约2km、巩家庄监测点距离引水管道的垂直距离约1000m、觉皇寺村监测点距离引水管道的垂直距离约600m。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结果表明,评价区各监测点中NO2、SO2、TSP、PM10的最大污染指数均小于1,各监测点均未出现超标现象,说明评价区环境空气中这四种污染物的污染较轻,其中TSP污染指数高于其它三种污染物,说明评价区TSP浓度较高,但尚未超标。声环境质量:各环境噪声监测点连续两天的昼夜噪声监测值均低于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区标准限值,表明拟建项目所在区域的声环境质量较好。水环境质量:由于本项目管道沿渭河河谷布设,因此,本次环评引用甘谷县监测站于2011年4月18日20日对“甘肃盈科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年产4500吨油墨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甘谷县城段地表水的监测资料。监测结果表明,在两个监测断面上,监测因子pH、CODcr、溶解氧、BOD5、氨氮、总磷、氟化物、硫化物等7项均未超标,达到地表水III类水质标准;砷、汞、镉、铅、石油类、挥发酚等6项未检出。总氮在两个断面均超标,超标率为100%,1#断面均值超标倍数为10.87倍,2#断面均值超标倍数为810.80倍。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区各测点的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值均小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二级标准限值,说明评价区内土壤现状为二类土壤,满足农田耕作土壤要求,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影响。2.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级范围及评价等级2.2.1环境空气拟建项目废气排放源主要为施工期产生的无组织扬尘,主要污染物为TSP;运营期无大气污染物产生。根据技术导则(HJ2.2-2008)中评价工作等级的计算依据和划分原则,确定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考虑拟建项目性质及其建设内容、周围环境敏感点的分布特征,确定本项目的大气评价影响范围为:以工程各施工区边界和供水管线两侧各500m的范围。2.2.2声环境拟建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结合项目所在区域环境概况和项目特征确定。拟建项目所在区域属声环境功能2类区,营运期噪声主要为水泵噪声,主要集中在泵房附近,源强约在7085dB(A)之间,经减震隔声后噪声级增加量较小,且营运后受噪声影响的人群基本无变化,故确定拟建项目声环境评价等级为二级。施工期其评价范围为工程各施工区边界和供水管线边界及供水管线两侧各200m的范围,运行期其评价范围为各泵站边界向外200m的范围。2.2.3地表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HJ/T2.3-93)中的有关规定,结合拟建项目工程规模、建设特点及相应的保护要求,拟建项目废水来自于施工期和营运期,施工期废水主要包括混凝土拌和废水、汽车保养与机修废水以及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营运期废水主要来自工作人员生活污水。对于混凝土拌和废水采取沉淀处理后回用,生活污水经临时旱厕处理后部分堆肥还田,剩余的随泼洒蒸发、消耗。拟建项目运营期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和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用于绿化。其施工期和营运期废水排放量均小于1000m3/d,废水水质复杂程度为简单。因此,拟建项目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确定为三级。评价范围为拟建项目取水口上游1.5km处至取水口下游2.0km内的范围。2.2.4地下水拟建项目属于从引洮一期供水工程总干渠末尾2#总分水闸内取水的供水工程,其水源为地表水源,为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中的规定的类建设项目;故其地下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应根据建设项目地下水供水(或排水、注水)规模、引起的地下水水位变化范围、建设项目场地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以及可能造成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大小等条件来确定,详见表2-1,拟建项目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判定见表2-2。表2-1 类建设项目评价工作等级分级评价等级建设项目供水(或排水、注水)规模建设项目引起的地下水水位变化区域范围建设项目场地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建设项目造成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大小一级小-大小-大敏感弱-强中等中等较敏感强大较敏感中等-强

    注意事项

    本文(天水城区应急供水工程环境影响评价.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