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华神木风电场110kV输电线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
资源ID:2809209
资源大小:3.42MB
全文页数:5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国华神木风电场110kV输电线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国华神木风电场110kV输电线路工程建设单位国华(神木)新能源有限公司法人代表王君联系人李育磊通讯地址榆林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长兴路国华会馆联系电话09123446139传真09123446139邮政编码719300建设地点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立项审批部门榆林市发改委批准文号审批会议已开,等待审批意见建设性质新建改扩建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电力供应D4420占地面积(m2)6331绿化面积(m2)3300总投资(万元)9106其中:环保投资(万元)63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0.7%评价经费(万元)3预期投产日期2015年12月工程内容及规模:一、建设的必要性国华神木风电场110kV输电线路工程包括新建110kV升压站、对侧110kV变电站扩建工程和新建110kV输电线路工程。工程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境内。国华神木风电场110kV输电线路工程是国华神木墩梁风电场一期的电力送出配套工程。国华神木墩梁风电场规划总装机容量200MW,计划分四期建设。一期工程,风电场拟安装33台单机容量1500kW的风力发电机组,建设容量49.5MW。国华神木墩梁风电场一期49.5MW工程场址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以南的解家堡乡和太和寨乡,地处东经110°2643110°3117、北纬38°323738°3446之间,距神木县城约30km。场址区南北宽约5km,东西长约7km,可利用面积17km2。根据陕西省气象局2010年2月编制的陕西省风能资源评价报告2010版,陕北长城沿线的定边县中西部地区、靖边中部地区,黄河沿线的部分地区及宝鸡凤县小部分地区属风能资源2级区。国华神木墩梁风电场一期工程所处的榆林市神木县是陕西风能资源可利用的地区之一,开发风能资源补充电网电量也符合国家能源政策。国华神木墩梁风电场一期风电场以南(S)风的风向和风能频率最高,盛行风向稳定。根据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方法判定该风电场风功率密度等级为2级,风能资源较为丰富,可建设成并网型风力发电场,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国华神木墩梁风电场一期工程位于规划的国华墩梁风电场范围内,符合风电开发规划。风电场的建设有利于积极开发陕西风能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项目建成后将对榆林电网的电源起到补充作用,同时该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风电设备国产化率的要求,有益于风机国产化率的提高。因此作为国华神木墩梁风电场一期工程配套电力送出工程的本工程建设将是十分必要的。国华神木风电场110kV输电线路工程,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有关鼓励类条款,属于鼓励类项目。本项目地理位置示意图见图1,其中红线表示本工程线路走径。二、建设规模及主要内容1 工程概况国华神木风电场110kV输电线路工程包括新建110kV升压站、对侧110kV变电站扩建工程和新建110kV输电线路工程。新建110kV升压站:新建国华神木墩梁风电场110kV升压站,容量为2×100MVA,110kV出线2回。站址位于风电场场内,占地6331m2,属风电场建设用地。对侧110kV变电站扩建:110kV大砭窑变电站扩建2回间隔(1回进线,1回出线)。110kV西沟变电站扩建2回进线间隔。新建110kV输电线路:新建110kV国华神木风电场升压站至110kV大砭窑变线路长2×38.8km,新建110kV大砭窑变至110kV西沟变线路长2×12.4km。线路全长约2×51.2km。塔基占地2925 m2。项目基本组成见表1。110kV大砭窑变至西沟变线路110kV升压站至大砭窑变线路新建110kV升压站110kV大砭窑变电站110kV西沟变电站北新建110kV升压站新建110kV线路已投运110kV变电站敏感点监测槐树塔村新址监测点柳沟村监测点图1 工程线路路径及监测点位置示意图表1 国华神木风电场110kV输电线路工程变电站工程建设组成一览表序号工程名称地理位置现有工程概况本期建设内容有无新征占地是否“以新代老”主变规模(MVA)电气布置方式环保措施投运时间环保手续1新建国华神木风电场110kV升压站工程榆林市神木县解家堡乡主变规模为2×100(MVA);户外布置,110kV主接线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出线2回(大砭窑、西沟段家),事故油池(40m3)占地面积6331m2,属风电场建设用地2110kV大砭窑变电站扩建工程榆林市神木县西沟乡2×31.5户外布置,110kV主接线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现有出线4回(其中2回为本期扩建)。事故油池、污水处理装置2011年陕环批复2011344号新增2回110kV间隔,其中1回从墩梁升压站进线,1回出线至西沟变电站。在原站区围墙内进行,不需要单独征地否3110kV西沟变电站扩建工程榆林市神木县西沟乡2×20户外布置,110kV主接线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现有出线4回(其中2回为本期扩建)。事故油池、污水处理装置2005年陕环批复2006442号新增2回110kV进线间隔。在原站区围墙内进行,不需要单独征地否表2 国华神木风电场110kV输电线路工程线路工程建设组成一览表序号工程名称线路长度(km)导线(电缆)型号地线型号铁塔数量(基)主要基础形式(电缆敷设方式)占地面积(m2)架线方式双回1110kV国华神木风电场升压站至110kV大砭窑变线路架空38.8JL/G1A-300/40GJ-80/OPGW87全掏挖基础、柔板斜柱基础21752110kV大砭窑变至110kV西沟变线路架空12.4JL/G1A-300/40GJ-80/OPGW30全掏挖基础、柔板斜柱基础750合计51.211729252 新建国华神木风电场110kV升压站介绍新建国华神木风电场110kV升压站工程站址位于榆林市神木县解家堡乡国华神木风电场主控楼旁,计划2014年建成投运。升压站主控楼与风电场主控楼共用;升压站设备区位于国华神木风电场主控楼东侧,尺寸为68m×93.1m,占地面积为6331m2,属风电场建设用地。目前,升压站正在建设中,计划于2014年投运。(1)主变选用两台三相双绕组有载调压油浸电力变压器(带平衡线圈),型号SFZ10-100000/110,额定容量100MVA,主变采用自然冷却方式。即主变规模为2×100(MVA)。(2)110kV配电装置户外布置,断路器采用户外瓷柱式SF6断路器,额定开断电流40kA。110kV主接线采用单母线接线,出线2回(大砭窑、西沟)。(3)35kV电气主接线采用单母线分两段接线,即一、二期接入段母线,三、四期接入段母线,两段单母线不并列运行。35kV配电装置采用金属封闭铠装移开式高压开关柜,型式KYN-40.5kV,额定开断电流31.5kA。(4)无功补偿装置本期安装1 套容量为22Mvar的SVG。(5)配套建设有事故油池(40m3),用于升压站主变事故漏油的应急处置。由于升压站主控楼与风电场共用,因此其不另设值班人员,风电场建有化粪池等污水处理设施。监测点 图2 国华神木风电场110kV升压站平面布置及监测点位图(6)国华神木风电场升压站由东向西第一、二间隔出线,相序由东向西A、B、C。详细情况见下图“国华神木风电场升压站出线布置图”。图3 国华神木风电场升压站出线布置图3 对侧110kV变电站扩建工程3.1 110kV大砭窑变电站扩建工程(1)变电站现状110kV大砭窑变电站位于榆林市神木县西沟乡,始投运于2011年。为综合自动化无人值班户外变电站。目前主变容量为2×31.5MVA。110kV电气主接线采用单母分段接线,现有出线4回(其中本期扩建2回),1回从墩梁升压站进线,1回出线至西沟变电站。110kV配电装置采用户外软母线中型双列布置。站内已预留新增设备所需空间,本期无新增占地。其主体工程建设环境影响评价已取得省环保厅批复(陕环批复2011344号)。变电站生活污水经站内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后,用于站内绿化,无外排。站内建有30m3事故油池,可保障事故状况下废油的收集。据调查,变电站投运以来,从未发生过变压器油泄漏事故。(2)本期扩建内容利用原备用间隔预留位置扩建2回出线。同时配套新增电压互感器。图4 110kV大砭窑变进出线布置图3.2 110kV西沟变电站扩建工程(1)变电站现状110kV西沟变电站位于榆林市神木县西沟乡,始投运于2005年。为综合自动化无人值班户外变电站。目前主变容量为2×20MVA。110kV电气主接线采用单母分段接线,现有出线4回(其中本期扩建2回),1回从墩梁升压站进线,1回从大砭窑变电站进线。110kV配电装置采用户外软母线中型双列布置。站内已预留新增设备所需空间,本期无新增占地。其主体工程建设环境影响评价已取得省环保厅批复(陕环批复2006442号)。变电站生活污水经站内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后,用于站内绿化,无外排。站内建有30m3事故油池,可保障事故状况下废油的收集。据调查,变电站投运以来,从未发生过变压器油泄漏事故。(2)本期扩建内容利用原备用间隔预留位置扩建2回出线。同时配套增添电气设备。图 110kV西沟变进出线布置图4 新建110kV输电线路路径4.1 110kV国华神木风电场升压站至110kV大砭窑变线路线路自风电场升压站向北双回出线后,右转经墩梁至解家寨南左转向北,经贺家畔、石窑坪、杨山、沙川后,左折经龙兴寺、小炉峁,在王家渠东南再次右转向北,经火烧塔沟、麻地塄,在小麻地沟北左折钻两次500kV电力线,在鸳鸯湾东右折跨过柳沟后钻220kV电力线后再次左转,经秦家圪垯、桃木渠至山峰则西右转,经大井沟、毛峰则、红墩村、阴塔间,至沙石岭线路分歧,一回左转与大砭窑变至110kV西沟变线路同塔架设最终接至110kV西沟变,另一回经头道沟进入110kV大砭窑变电站,本段线路长2×38.799km。4.2 110kV大砭窑变至110kV西沟变线路110kV大砭窑变两回出线。一回线路出线接入风电场升压站至大砭窑变线路终端塔上直接接到风电场升压站;另一回线路接到大砭窑变至110kV西沟变线路终端塔上,与风电场升压站至110kV西沟变线路同塔架设,线路从110kV大砭窑变向南出线后右转,经郝家梁、新舍窠、井家桃峁、北峁,右转至炭窑沟南再左转至三道河向右折跨越三道河、榆神高速公路、国道、神延铁路后左转沿榆树峁向北,右折钻过一次330kV电力线后进入110kV西沟变电站。本段线路2×12.366km。线路全长约2×51.2km。目前,110kV线路工程正在建设中。4.3 导线及铁塔和基础本工程导线型号采用LGJ-300/40钢芯铝绞线;地线采用GJ-80镀锌钢绞线,通讯选用24芯OPGW复合光缆。本工程全线新建铁塔117基,直线塔选用:ZMC1、ZMC2、SZC1、SZC2、SZC3、SZC4;转角塔选用: JC1JC2SJC1、SJC2、SJC3、SJC4;终端塔选用SDJ。平均档距436m,塔基总占地面积2925m2。结合铁塔使用情况,综合考虑地质、气象条件及施工技术等,本工程采用柔性直柱基础形式。4.4 主要交叉跨越、砍伐及拆迁等施工情况国华神木风电场110kV输电线路工程线路主要交叉跨越等施工情况见表3。表3 本项目线路主要交叉跨越、砍伐及拆迁等情况表序号对象名称线路施工情况数 量单位备注1500KV电力线钻过2次2330kV线路钻过1次3110kV线路跨越(钻)6次435kV线路跨越4次5跨铁路跨越1次神延铁路6高速公路跨越1次榆神高速7跨公路跨越4次8树木砍伐400棵三、工程投资 国华神木风电场110kV输电线路工程静态总投资9106万元,其中环保投资为63万元,占总投资的0.7%,环保部分投资主要用于减少施工噪声、减少电晕放电噪声、塔基区植被恢复和升压站事故油池等。图6 国华神木风电场升压站至110kV大砭窑变线路路径示意图图7 110kV西沟变至110kV大砭窑变线路路径示意图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国华神木风电场110kV输电线路工程包含升压站和输电线路,工程位于榆林市神木县境内。线路经过的山区地貌属山区丘陵地带,沿河两岸地区为毛乌素沙漠与陕北黄土高原的接壤地带,属丘陵梁卯地形。经现场调查,大砭窑、西沟这两座已建投运变电站的环境现状均符合国家标准,都受交通噪声影响。另外,本工程线路大部分在山区丘陵地带走线,部分线路位于毛乌素沙漠与陕北黄土高原的接壤地带,环境现状符合国家标准,沿线主要受交通噪声影响,以及跨越电力线路、公路处的环境保护措施。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国华神木风电场110kV输电线路工程包含新建升压站工程、变电站扩建工程和线路工程。其中,新建升压站工程在风电场内进行;扩建施工在站区围墙内进行,且只安装支架,没有大的土方建设,施工结束后会对站区进行地表恢复。线路施工在沿线进行,架空线路段塔基施工结束后会对施工区进行迹地恢复。因此,本项目对周边自然环境影响很小,主要现场调查工程沿线居民电磁环境影响。经现场调查,大砭窑变、西沟变这两座110kV变电站地处山区丘陵,周边无居民,升压站地处山区丘陵,距最近的居民区约80米。架空线路沿丘陵山梁走线,距居民区较远,居民区分散且多位于山凹处。因此,本项目升压站和线路沿线居民受到的电磁环境影响很小。经调查本工程110kV升压站至大砭窑线路东北距离神木县县级保护文物龙兴寺约400m,线路距龙兴寺较远,线路的建设不会对龙兴寺产生影响;110kV升压站至大砭窑线路在山峰则处跨越长城遗址,跨越段长城已毁坏并隐没在沙漠之中。本工程不在长城遗址上建输电杆塔,线路高空跨域,不会影响长城遗址。本项目评价范围(以站址为中心的半径500m和架空线路走廊两侧2000m)内,无自然保护区、通信、导航和军事设施等。国华神木风电场110kV输电线路工程环境保护目标最终确定为距离变电站较近或110kV沿线距离较近的居住点或人群聚集区。本项目环境保护目标情况和保护级别、监测点布设分别见表4、表5示意。北110kV大砭窑变至西沟变线路110kV升压站至大砭窑变线路新建110kV升压站110kV大砭窑变电站110kV西沟变电站槐树塔村新址龙兴寺经过长城遗址处跨越高速、铁路柳沟村图8 国华神木风电场110kV输电线路工程敏感目标示意图表4 本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及保护级别序号保护目标距离/及方位保护内容保护级别1正在建设的槐树塔村新址升压站南侧约80m人群健康(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2类噪声标准.电磁辐射符合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规定。噪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噪声标准。2柳沟村(柳耿林家)线路西侧约14m人群健康3龙兴寺(县级文物)线路东北约400m文物古迹4长城遗址线路西侧约100m文物古迹5三道河村线路西侧约70m人群健康升压站周围四邻关系及平面布置见图9,各环境保护目标与工程位置关系见图10、图11。110KV国华神木风电场 升压站正在建设的 槐树塔村约80m北110kV出线图9 国华神木风电场110kV升压站及周围四邻关系图110kV升压站至大砭窑变线路柳沟村(柳耿林家)14m乡 村 公 路北图10 线路经过柳沟村(柳耿林家)平面图110kV线路14m柳沟村(柳耿林家)53m图11 线路经过柳沟村(柳耿林家)剖面图表5 国华神木风电场110kV输电线路工程环境现状监测点布设一览表序号监测点行政归属性质备注1正在建设的槐树塔村新址神木县建设用地、生产用地电磁环境现状监测 2柳沟村(柳耿林家)神木县建设用地、生产用地电磁环境现状监测3110kV升压站神木县工业区、建设用地电磁环境现状监测4110kV大砭窑变电站进线侧神木县工业区、建设用地电磁环境现状监测5110kV西沟变电站进线侧 神木县工业区、建设用地电磁环境现状监测项目沿线现状照片:1、110升压站升压站站址南侧升压站站址西侧升压站站址东侧升压站站址北侧2、敏感点柳沟村新建的槐树塔村房屋3、110kV大砭窑变电站110kV大砭窑变东侧出线110kV大砭窑变南侧大门4、110kV西沟变电站110kV西沟变南侧大门110kV西沟变南侧出线工程沿线环境情况龙兴寺龙兴寺西南侧线路走廊线跨越榆神高速线路在长城遗址附近走线线路在三道河村空地走线线跨越铁路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1地理位置神木县地处榆林市东北部,东南临黄河、东北与府谷县为邻,北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本工程位于榆林市神木县解家堡乡和西沟乡。2地形地貌神木县地处黄土高原和毛乌苏沙漠过度地带东段,西北高,东南低,海拔在7381448m之间。地形可分为三大形态区:黄河沿岸峡谷丘陵区,约占全县总面积的10.94%,长城以南为丘陵沟壑区,约占总面积的37.76%,长城以北为风沙草滩区。本工程沿线海拔在10001300m之间。线路经过地区为毛乌素沙漠与陕北黄土高原的接壤地带,属丘陵梁卯地形。以起伏变化不大的梁式面状丘陵为主,梁面宽阔平坦,沟谷斜坡基岩直接出露,由于冲沟众多,切割剧烈,梁面破碎凌乱。风积沙丘、沙垄遍布河谷两岸,沙丘大部分为固定类型,局部为流动、半固定类型,由南向北逐渐加厚。因为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植被稀疏,主要植物有沙蒿、沙柳等,多为人工种植,河流侵蚀严重,是黄河泥沙的主要输沙地区之一。沿线固定或半固定沙丘为主的风沙地貌随处可见,沙丘总的趋势是向东南不断移动,每年前移在1.255.50m范围之内,年平均沙丘前移1.68m,由于风沙流造成的风蚀和沙埋对塔基的稳定也带来一定的危害,需采用固沙措施。本线路地质构造复杂,在大地构造上属鄂尔多斯台向斜宽缓东翼北部之陕北斜坡,其基底是坚固的前震旦系结晶系。中生代以来,地史上历次构造运动对本区影响较小,表现为以垂直向运动为主,从而形成一系列沉积间断的假整合面,没有火成岩活动。地层总体呈缓缓西倾的单斜构造,倾角1°左右。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图A(1:400万),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GB18306-2001B1(1:400万),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相应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工程沿线地下水类型为松散层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潜水,烧变岩裂隙潜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渗透补给。地下水埋藏深度:河漫滩地段介于0.52.0m,其余地段埋深大于5m。沿线地下水、土对砼无腐蚀性。线路沿线赋存地层由老到新有:上三叠统永坪组,下侏罗统富县组、中侏罗统延安组、直罗组、安定组,第三系与第四系。线路沿线出露的地层、岩性变化较大,沉积岩主要为泥岩、砂岩、泥质砂岩、砂质泥岩;第四系主要为风积沙、黄土类土、砂砾石层组成。3气候、气象神木县位于陕西省东北端中纬度内陆区域,属于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性季风区。该地区气候特点表现为四季分明,气候多变,光照充足,日温差大。春季多风;夏季干旱少雨,时有暴雨,且急促而集中;秋凉雨涝;冬季干旱而少雪。根据神木气象站对近年来沙尘天气分析,扬沙天气逐年增多,强度也在增加。年平均气温8.5。无霜期169天,年平均降水量440mm。4河流、水系主要河流有黄河、窟野河、秃尾河和流入红碱淖的内陆水系。5植被、生物多样性工程所在区域植被覆盖率较高,以耐碱、耐干旱的矮小草本植物为主。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1人口与行政区划神木县辖21个乡镇(办事处)、629个行政村,总人口42万,面积7635km2, 是陕西省面积最大的县。2人文景观及文物古迹神木县有丰富的文物古迹,天台山,古麟州城、二郎山、汉墓群、秦长城遗址、明长城遗址、石峁遗址、黄羊城遗址等。3工农业概况神木县地域广阔,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石英砂、天然气、石油、铁矿和石灰石等,其中以煤炭储量为最。煤炭主要分布在县境西部和北部,储煤面积达4500 km2,占全县总面积的59%,已探明储量500多亿吨,且煤质优良,埋藏浅,易开采,为世界少有的优质动力环保煤和气化用煤,在国际能源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富煤区每平方公里地下储煤量高达1000多万吨。神木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含气区主要分布在尔林兔、大保当及锦界一带,气田北接内蒙古乌审旗的苏里格气田(中国最大的气田),西接榆林含气区,储量可观。 石油主要分布在尔林兔、大保当一带,与天然气含气区分布基本一致。 全县有66个铁矿矿点,多为窝状埋藏,在孙家岔镇刘石畔村有一处为层状埋藏,厚达lm。主要有磷铁矿、褐铁矿和赤铁矿三种,平均含铁量为30%,最高达60%,为本县生铁冶炼业提供了可靠的资源条件。 石灰石要分布在栏杆堡、麻家塔等地,储量较大,可制造电石、碱、漂白粉、水泥、石灰、石材等。神木县以畜牧、红枣、小杂粮为三大主导产业,培育壮大了一批农畜产品加工、特色种养殖等现代农牧业龙头企业,产业发展水平大幅提高。工业反哺农业力度持续加大,实施了860个“双百帮扶”项目,涉农项目五年累计投入财政资金21.5亿元。尔林兔、四卜树等“一区五园十村”现代特色农业基地,地膜花生和谷子亩产均创全国最高记录。全县红枣保存面积达21万亩,羊子存栏87.2万只,居全省第一。4交通运输神木县交通便利,以神府、榆神、包神、神盘4条二级公路为主,11条县级公路为骨架,700多公里乡村公路构成脉络。包神铁路、神延铁路和神府高速等横穿全境。5文物古迹神木县境内有杨家城(杨继业世代居住地)、红碱淖(全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汉墓群和秦长城、明长城遗址等,是陕西省政府公布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同时也是国务院公布的对外开放县之一。本工程线路所在区域在山峰则南面有一段残毁长城遗址,本工程可选无长城遗址痕迹处跨越,且不在遗址上立塔、取土,前后铁塔距遗址约100m。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1、电磁环境110kV升压站、大砭窑变、西沟变电站的工频电磁场和无线电干扰监测结果见表6。表6 110kV变电站四周区域电磁环境状况监测结果统计监测点位工频电场强度(V/m)工频磁感应强度(mT)无线电干扰场强dB(mV/m)升压站东侧墙外1.090.01833.12升压站南侧墙外1.040.01830.51升压站西侧墙外1.650.01731.18升压站北侧墙外1.140.01832.54大砭窑变南侧出线121.400.09538.40西沟变南侧出线96.410.08738.24结果表明,110kV变电站所在区域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均低于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推荐的暂以4kV/m作为工频电场评价标准和工频限值0.1mT作为磁感应强度的评价标准;无线电干扰场强限值(测试频率为0.5MHz)满足不大于53dB(mV/m)的要求。110kV输电线路工程所在区域的工频电磁场和无线电干扰环境现状的监测结果见表7。表7 本工程线路所在区域电磁环境状况监测结果统计监测点位工频电场强度(V/m)工频磁感应强度(T)无线电干扰场强dB(mV/m)槐树塔新村0.0560.01733.47柳沟村(柳耿林家)0.0750.01833.62监测结果表明,110kV线路工程所在区域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均低于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推荐的暂以4kV/m作为工频电场评价标准和工频限值0.1mT作为磁感应强度的评价标准;无线电干扰场强限值(测试频率为0.5MHz)满足不大于46dB(mV/m)的要求。2、声环境110kV升压站、大砭窑变、西沟变电站的噪声监测结果见表8。表8 110kV变电站厂界噪声监测结果统计测点昼间dB(A)夜间dB(A)升压站东侧墙外36.833.4升压站南侧墙外36.332.1升压站西侧墙外38.634.7升压站北侧墙外40.534.4大砭窑变南侧出线37.634.3西沟变南侧出线42.532.8从监测结果可知,110kV升压站、大砭窑变、西沟变电站的厂界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区标准限值。本工程线路所在区域的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见表9,表中监测数据为等效连续A声级(Leq)。表9 本工程所在区域声环境状况监测结果统计测点昼间dB(A)夜间dB(A)槐树塔新村30.229.8柳沟村(柳耿林家)35.633.2从监测结果可知,本工程所选监测点的噪声现状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限值的要求。环境质量状况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1、空气环境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其修改单(环发20001号)中的二级标准。2、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二类功能区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1、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二类功能区标准,施工期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1990)相应标准。2、危险废物贮存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相关规定,生活垃圾执行生产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有关规定。3、电磁环境评价标准:工频电场、磁场执行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中的推荐值,即居民区工频电场强度限值4kV/m、对公众全天辐射时的工频磁感应强度限值100mT。无线电干扰场强执行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GB15707-1995)要求,在距边相导线投影20m距离处,测试频率为0.5MHz的晴天条件下,不大于46dB(mV/m)。其它要素评价执行国家及地方的有关标准。总量控制指标本项目无总量控制问题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工艺流程简述: 施工期:施工环节环境影响噪声、扬尘原地貌破坏、水土流失、噪声、扬尘噪声、扬尘场地平整、土方填挖基础处理土建工程设备安装图12 输变电工程施工流程及环境影响示意图运行期: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设备噪声110kV配电装置110kV电网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噪声35kV、10kV配电装置10kV电网110kV主变压器主控楼生活废水、垃圾35kV电网图13 输变电工程运行期工艺流程及环境影响示意图主要污染工序:1施工期(1)升压站或变电站部分:施工分三个阶段:施工准备、基础施工、安装工程。施工准备阶段主要包括场地平整、修建排水设施、组织施工材料等;主要施工工艺为清理表土植被、开挖基础、土石方调配以及碾压、平整。基础施工主要是建筑物基础开挖与回填,包括控制室基础、主变基础、构架基础、配电室基础、电容器基础等的开挖与回填以及站内的土建构筑物施工。安装工程主要包括变压器、配电装置等的安装和调试。站区内的设备安装视土建部分进展情况机动进入,大件设备一般采用吊车施工安装。(2)架空线路部分:施工分三个阶段:施工准备、基础施工、立塔挂线。 施工准备阶段主要是施工备料及临时施工道路的施工。塔基或钢管杆基础施工主要是塔基区的场地平整、基坑开挖、基础浇筑、回填等。立塔挂线主要是铁塔材料组装、主附件的拼装和输电导线的架设、拉紧等。2运行期(1)升压站或变电站部分:升压站或变电站运行时变压器、配电装置等产生电磁噪声和风机噪声。升压站或变电站运行时产生的工频电磁影响和无线电干扰。升压站或变电站无人值守设计,国华神木风电场设置有污水处理装置,风电场的值班人员产生的污水经风电场的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后,无外排。(2)架空线路部分:架空线路在运行时,由于导线之间、导线与地面之间存在较大的电位差,因此将在架空线路周围空间相应形成工频电场;由于电流的磁场效应还将在线路周围空间形成工频磁场,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架空线路的电晕放电、间隙放电(火花放电)等会引起无线电干扰。电晕干扰主要造成对附近居民的收音机、电视机等电器的干扰,对电视频段接收产生干扰的主要是火花放电。电晕现象会在项目投入运行后逐步减弱并趋向稳定。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内容类型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称处理前产生浓度及产生量(单位)排放浓度及排放量(单位)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固体废物/噪声110kV输电线路本身噪声不大,可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要求。电磁送电线路变电站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0.5MHz)4kV/m,居民区0.1mT,居民区46dB(mV/m),其它无线电干扰、工频电磁场预测分析见专项评价主要生态影响1、建设期生态环境影响本工程新建的110kV升压站出主要影响是土地占用,110kV大砭窑变、西沟变扩建间隔在站内进行无新增占地。升压站占地面积为68×93.1m,工程施工中的场地平整、基础施工会破坏地表植被。升压站的建设需要开挖土方3200m3,开挖的土方由风电场的建设挖方统一处置。本工程架空输电线路总长度为51.2km,塔基占地面积约2925m2,在线路施工时,会破坏部分地表植被,引起水土流失等问题。线路工程需新开挖土方,多余的土方就地垫高塔基,整个工程施工完毕后及时绿化,因此,线路的施工对当地生态造成影响很小。2、运行期生态环境影响升压站和扩建后的110kV变电站对周围的环境影响很小。线路工程建成投运后,对周边环境的主要影响主要表现为电磁环境的影响,详见后面“运行期环境影响分析”章节。总体来说,本工程的建设和运行对当地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一、变电站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1、本工程升压站的建设主要影响是造成的土地占用,占地为风电场内规划工业用地,占地面积为6331m2。大砭窑变、西沟变扩建间隔在站内进行无新增占地。2、变电站施工中因为地面平整、车辆运输、更换设备、大件吊装等会产生噪声和扬尘影响,但影响极为有限,在施工结束后会立即停止,只要合理安排好施工时间和进度,就可以有效减轻施工噪声和扬尘等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因此这部分影响不大。3、施工中产生的建筑垃圾量很少,且为暂时集中堆放,施工单位及时清理后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二、线路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1、110kV送出工程线路所在区域为农村地区和工业地区。本工程线路总长度为51.2km,共立塔117基,塔基占地为2925m2,占地类型为建设用地、耕地和荒地,都不属基本农田。在线路施工时,会破坏部分地表植被,引起水土流失等问题,工程开挖土方用于基础回填,多余的土方就地垫高塔基,整个工程施工完毕后及时绿化,线路的施工对当地生态造成影响很小。2、铁塔基础采用灌注桩,避免基础大开挖。塔基施工结束后,将剩余土回填或平摊在塔基上,不产生弃土;在塔基及周围及时种草植树,可在较短时间内恢复植被,不到一年即可恢复到原有状态。3、施工材料全部堆放在临时生活区,专人保管。野外施工时每次运至施工现场的材料较少,且当天用完,施工现场不存放,因而施工材料不占用农田。4、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所产生的噪声,会对周围居民生活产生影响。施工噪声的影响持续时间较短,施工结束影响立即消失,且夜间不进行施工,对居民生活影响较小。5、线路所经区域大部分为山区丘陵,线路塔基施工会造成轻微的水土流失。只要在施工过程中采取合理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避开雨季和大风季节,及时处置弃土弃渣,即可将因施工引起的水土流失降低到最低程度。6、输电线路跨越河流采用一档跨越的架线方式,不在水体中立塔。塔基尽量远离河岸,施工不向河中排放废弃物,不会对河流产生影响。由以上分析可知,国华神木风电场110kV输电线路工程的变电站和输电线路施工都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