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北京地铁6号线西延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 资源ID:2808559       资源大小:4.74MB        全文页数:9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北京地铁6号线西延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北京地铁6号线西延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北京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评价单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3年12月 北京北京地铁6号线西延工程线路走向示意图目录工程线路走向示意图1.项目概况11.1项目建设背景11.2工程概况11.3方案比选及与规划相符性分析3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72.1空气质量现状72.2声环境与环境振动82.3水环境现状92.4生态环境现状102.5项目评价范围103.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及拟采取的环保措施113.1建设项目的主要污染物类型、排放浓度、排放量、处理方式、排放方式和途径及其达标排放情况,对生态影响的途径、方式和范围113.2建设项目评价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173.3不同环境要素和不同阶段建设项目的主要环境影响及其预测评价结果253.4不同环境要素污染防治措施、执行标准、达标情况及效果, 生态保护措施及效果313.5环境风险分析预测结果及应急预案473.6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的技术、经济论证结果513.7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结果513.8建设单位拟采取的环境监测计划及环境管理制度514公众参与564.1公众参与方式与调查对象564.2 公众参与过程简介574.3工程方案变更前的公众参与调查584.4工程方案变更后的公众参与调查734.5公众反馈意见采纳说明814.6公参小结835.环评结论846.联系方式851.项目概况1.1项目建设背景根据北京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07-2015),北京近期轨道交通建设截至2015年新建15条线路(19个项目),线路总长447.4km,实现线网总长为561.5km, S1线工程为其中的一条线路,其中西段(石门营苹果园)作为中低速磁悬浮列车示范运营线,将先期建设,东段(苹果园站至五路区段)由地铁6号线西延工程代替。2012年的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调整(20072016 年)对此进行了调整, 确定S1线东段工程由6号线西延工程代替。6号线西延工程作为地铁6号线一期、二期的延伸线,与6号线一期、二期贯通运营,解决了中心城内断点,形成轨道交通长大骨干线。6号线西延工程西起石景山区金安桥站,东至海淀区五路居站(与6号线一期工程起点相接),沿线经过苹果园枢纽、首钢东部部分区域、西黄村、西井、锦绣大地、宝山、田村、阜石路等地区城市的重点发展区域和旧城改造重点地区。因此,该工程是北京市东西向重要的交通走廊,是北京市发展主轴向西延伸的通道,本线的建设非常必要、非常迫切。1.2工程概况(1)线路走向本工程线路西起金安桥站,沿京门铁路南侧规划用地向东敷设,下穿京门铁路和阜石路高架后,线路沿苹果园南路敷设,经苹果园枢纽、杨庄大街和实兴大街、杨庄东路、八大处路后转向东沿田村路敷设,沿线下穿五环路、规划小府路、京门铁路、101铁路线、巨山路、砂石场路、田村东路、玉泉路、永定路;过永定路后下穿永定河引水渠,沿永定河引水渠南路向东到达本线终点,与6号线一期工程相接。(2)主要工程内容 线路全长约10.291km,全部为地下线。 设地下车站6座,其中换乘站3座,分别为金安桥站(与M11线、S1线换乘)、苹果园站(与M1线、S1线换乘)和田村站(与M3线、L6线换乘);扩建五里桥车辆段停车库1座。(3)设计年度初期为2019年,近期为2026年,远期为2041年。(4)主要技术标准表1-1 主要技术标准序号项 目技术标准1线路坡度正线:30,困难时35;辅助线:35,困难时402最小平面曲线半径区间正线:650m,困难情况下300;车站800;辅助线:一般情况200m。扩建停车库出入线:最小曲线半径200m,困难条件下不小于150m;3设计最高行车速度100km/h4轨距1435mm5钢轨正线、辅助线采用60kg/m钢轨6扣件地下线、停车库出入线及辅线均采用DT2型扣件7道床短轨枕式整体道床8车辆选用标准B型车,8辆编组,动车35T,拖车30T,车长156.5m9行车组织双线线路,右侧行车,全线独立运营,初期高峰小时列车对数为26对/小时,近期高峰小时列车对数为28对/小时10车站站台计算长度160m;站台宽度:全为地下岛式站台,宽度14m11供电采用分散式供电方式,由城市电网引入10kV电源;接触网采用)牵引网采用直流1500V 架空接触网,其电压波动范围为直流1000V 至1800V,隧道内采用刚性悬挂12通风空调沿用一期、二期的集成闭式系统的空调通风系统形式+全高安全门13给排水工作人员生活用水量3060L/班·人,车站公共区域冲洗水量为24L/m2·次,生活排水量按生活用水量的95%计算(5)客流量预测表1-2 客流量预测客流指标初期近期远期数据数据数据全日客流量(万人次)29.70 37.46 40.50 线路长度(公里)10.72 10.72 10.72 客流强度(万人次/公里)2.77 3.49 3.78 平均运距(公里)(全线)11.1511.0311.07早高峰客流量(万人次)4.00 4.81 5.69 早高峰系数(百分比)13.47%12.84%14.05%早高峰单向最大断面流量(万人次)3.02 3.29 3.86 (6)运营时间早上从5:00开始运营,晚上23:00结束运营,全天共计运营18小时。(7)施工组织拟于2014年开工,2016年建成。2016年10月初通车试运营。(8)项目投资本工程总投资为108.82亿元,技术经济指标为105740.70万元/正线公里。本项目资本金总额43.5亿元,占总投资的40%,由北京市政府财政及各区财政投资共同出资;其余63.5亿元,约占总投资的60%,暂按银行贷款方式筹资。1.3方案比选及与规划相符性分析(1)方案比选根据工程沿线的城市规划、城市道路、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地面与地下建(构)筑物和地面交通状况等情况,合理进行线路总体布置,选择线路位置及敷设方式,并与沿线既有现状和将来规划相协调,尽量减少拆迁工程量及施工过程中对城市交通的干扰。本工程在可研阶段对线路走向进行了多方案研究,除推荐方案外,还有比选方案,在通过公众意见、环境影响、交通规划、工程实施难度、工程造价、环保投资、土地利用等方面的综合对比后,考虑与城市规划的相容性和环境合理性,最终确定建设方案。本工程重点对起点(苹果园站)杨庄东街段的线路敷设方案进行了比选。线路方案比选示意图见图1-1。图1-1 线路方案比选示意图方案一:苹果园高架方案线路始于铁路南侧的起点站苹果园站,该站为高架三层车站,可与S1线实现单方向同台换乘,换乘方便;出站后,为减小线路对沿线居住区振动及噪声的影响,线路采用大坡道下坡。在杨庄大街东侧设苹果园南路高架一层车站。为尽量减少车站对道路断面的占用,减少对两侧住宅区噪声影响,车站位于苹果园南路和京门铁路之间的绿地范围内,之后为尽早入洞,出站后仍采用大坡度下坡,在杨庄东街路口西侧由地面转入地下。方案优点:在杨庄大街东侧设苹果园南路站,便于两侧住宅区客流出行。苹果园南路站为高架车站,工程难度小,投资省、造价低。方案缺点:车站为高架车站,对周边的居住区有一定的环境及景观影响。高架方案主要环境影响为噪声影响和景观影响。方案二:苹果园站地下方案该方案线路沿苹果园南路路中以地下方式敷设至杨庄东街。由于苹果园南路的规划道路红线宽度为40m,线路若以高架方案沿路中敷设,则距道路两侧建筑物较近,对沿线的振动、噪音影响较大。因此,该方案的线位只能以地下方式沿苹果园南路路中敷设,苹果园站设置于1号线苹果园站下方,为地下两层端头厅车站。方案优点:线路较少侵入道路两侧的地块,对道路两侧建筑噪声影响较小;线路全部为地下线,沿线地面景观影响较小;沿线公众意见支持率高。方案缺点:6号线苹果园站受1号线车站限制,埋深较深;而S1线车站受阜石路高架桥限制,只能设置为高架三层车站,两者垂直换乘距离约30m,换乘不便,客流组织难度大;工程投资高。苹果园段高架、地下方案环境综合比较表见表1-3。表1-3 苹果园段高架、地下方案环境综合比较表序序号比较项目方案1:高架方案方案2:地下方案比选结果1环评法规要求根据地面交通噪声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107号文,新建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在穿越城市中心区时宜选择地下通行方式。本工程高架段位于石景山苹果园地区,根据北京市总体规划,此区域属于北京市中心城区域。符合该技术政策。地下方案优2规划及规划环评批复要求符合建设规划批复要求;建设规划环评批复要求穿过5环内和大型居住区时,原则采取地下敷设方式。符合规划环评批复要求。地下方案优3公众意见过渡段及高架段周边小区部分公众不支持高架方案。公众意见支持率高。地下方案优4换乘影响与s1线换乘较方便。与S1换乘不如高架方案方便,但增加金安桥换乘站后,可大大减小不方便性。且增加金安桥站后,6号线与M11号线换乘方便,同时缓解了在苹果园站S1与M1换乘的压力。相当5施工难度施工有干扰,需要改移500KV高压电塔,需要占用公共绿地,需改移2根800热力管,施工期对道路交通有一定影响,施工条件一般地下方案施工干扰少,无管线改移,施工条件好。但线路需下穿1号线,施工难度较大。地下方案优6交通影响施工期对地面交通产生一定阻隔,施工后无影响。对地面交通无影响地下方案优7环境影响分析声环境高架段及过渡段有奈伦熙府、苹果园1区、苹果园4区、大学生公寓、苹果园中学等8处敏感点,施工期和运营期均受到工程影响。采取全封闭声屏障后,地铁引起的噪声可控制在标准范围以内。无影响地下方案优环境振动各敏感点距离线路全在40m以上,高架段本身源强低,环境振动影响很小。采用地下方案线路环境振动满足标准要求。相当生态环境高架段及过渡段部分设置在绿化带内,施工期占有绿地,局部影响生态。施工后通过恢复及景观设计减小此影响。仅苹果园南路站采用明挖法施工占用部分绿地,占用面积较少,且施工后大部分绿地可得到恢复。地下方案优地下水水环境距离杨庄水源井8#、9#和15#最近距离小于50m,与地下水源保护区核心区内禁止建设取水构筑物以外的其他建筑物相违背,与法律法规不符。地下方案在苹果园南路地下敷设,距离水井最近距离均在核心区范围以内,与法律法规不符。相当大气环境过渡段及高架段施工期产生的扬尘对周边敏感点有一定影响。地下段采用暗挖施工,扬尘污染影响程度低。地下方案优景观距周边建筑物较远(均为40 m以上),另外,高架段对景观产生分割及突兀影响。高架车站对周边景观有影响。对地面景观无影响。地下方案优8工程投资高架方案投资小。投资较高架方案大。高架方案优综上所述分析,苹果园区间地下方案与高架方案相比,除工程投资较高架方案略高以外,地下方案与环保部技术政策及建设规划环评符合性高,施工协调难度小,施工期对地面交通小,在施工期及运营期的对环境噪声、景观、生态和大气等方面影响小,且沿线公众对地下方案支持率高,工程社会风险小。因此,经多轮次研究和多方论证后,本项目最终在苹果园区段采用地下方案,且为了减缓地下方案在换乘等方面的不足,地下方案通过延长一站一区间来解决。因此,综合分析,本工程所采用的地下方案为最优方案。(2)规划相符性分析6号线西延工程与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调整(20072016 年)所规划的6号线西延工程相比,在局部线路敷设方式,站点设计,线路走向等进行了优化,苹果园站杨庄东街区段由高架方案调整为地下方案,原苹果园站和苹果园南路站由高架站调整为地下站,同时,为了方便与S1站换乘,线路西延一站至金安桥站,较规划调整方案相比,6号线西延工程噪声、景观、社会等影响相应降低。总体来说, 本方案与规划调整方案基本相符,且在局部区段进行了优化,环境影响明显小于原规划调整方案。本工程属于非污染型的市政基础建设项目,线路敷设方式、走向和场地设置与环境保护规划相符,线路对所经过的水源保护区、文物保护建筑控制区等限制建设区影响小,且工程建设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明显。地铁6号线西延工程采用电力牵引,工程建成后可提高沿线的公共交通运输水平,提高公共交通客运量,进而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改善沿线的环境质量。此外,由于对噪声和振动超标敏感点采取相应的降噪和减振措施,不会对沿线的声、振动环境造成大的影响。因此,6号线西延工程的建设完全符合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中对污染防治目标和生态建设目标提出的要求,符合总体目标关于环境建设和生态建设的要求。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2.1空气质量现状工程沿线地区属环境空气二类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根据2012年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2012年北京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大气中二氧化硫年均浓度值为0.028mg/m3,同比下降1.5%,优于国家二级标准;二氧化氮年均浓度值为0.052 mg/m3,同比下降5.5%,超过国家二级标准30%;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值为0.109 mg/m3,同比下降4.4%,超过国家二级标准55.7%;一氧化碳年均浓度值为1.4 mg/m3,与上年基本持平。海淀区和石景山区2012年空气中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年均浓度值,见表2-1。表2-1 区域空气中主要污染物年均浓度值及超标情况 单位:mg/m3行政区主要污染物SO2NO2PM10年均浓度值标准值达标情况年均浓度值标准值达标情况年均浓度值标准值达标情况海淀区0.0310.06达标0.0540.08达标0.1140.10超标14%石景山区0.0240.06达标0.0550.08达标0.1240.10超标24%根据表2-1,工程线路所经过的两个行政区空气中超标的污染物均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其他两项指标不超标。2.2声环境与环境振动(1)声环境北京地铁6号线西沿工程设有6个地下站,其中有2个车站的3处风亭周围有敏感点分布。敏感点现状主要受到道路交通的影响。噪声现状监测结果为昼间65.567.6 dBA,夜间56.758.8 dBA,昼间2处超过标准,超标量为10.512.6dBA,夜间全部超过相应标准,超标量为2.113.8dBA。夜间超标率100%。(2)环境振动由环境振动监测结果分别可以看出,评价范围内共有振动敏感点39处,其中居民住宅36处,学校1处、卫生服务站1处,办公楼1处。各敏感点室外昼间的监测值为52.561.1dB,夜间的监测值为52.157.4dB,室内昼间的监测值为52.155.4dB,夜间的监测值为50.351.7dB。工程沿线各敏感点昼夜监测值均符合GB10070-88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中不同环境振动功能区划规定的昼夜限值。2.3水环境现状(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本工程沿线经过的唯一水体为永定河引水渠,以地下形式穿越。永定河引水渠上段为北运河水系。工程沿线地表水系分布见图2-1。根据现场调查,工程所经区段引水渠为无水,表2-2所引用水质现状为2011年北京市环保局公布永定河引水渠上段数据。表2-2 沿线主要地表水体基本情况河流名称水体功能水质分类河宽(m)穿越次数水质监测情况达标情况分析水质时间永定河引水渠上段(三家店罗道庄)工业供水和城市景观用水III421V12011年8月超标2012年3月超标图2-1 工程沿线地表水系分布图(2)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根据监测数据,受山区地下水补给影响,评价区地下水整体上西部、西北部地下水位较高,东南部、东部地下水位较浅,地下水在工作区西部由西流向东,在工作区西北部、东南部由西北流向东南,2012年地下水位标高在18-50m,水位埋深大于20m。2012年6月地下水位在水源三厂南部、田村等地形成小范围漏斗。相对于2012年6月,2012年12月评价区地下水位有所上升,上升幅度在4m左右,主要是受降雨补给增加影响。6号线西延工程建设区域地下水水位在18-50m,由西向东地下水位依次降低;地下水埋深在拟建的西黄村站至廖公庄站一带地下水埋深较大,2012年6月埋深超过40m,地下水在6号线西延线路的东端和西段埋深较浅,2012年12月埋深在25-30m。上述分析,表明评价区地下水自西向东流动,地下水位埋深较大,区域地下水补给能力较强,地下水位年变幅在4m以下,地下水埋深值较大,除地下水开采影响外,主要是1998年后北京地区持续干旱影响造成。2.4生态环境现状北京市地处海河流域上游,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全市土地总面积为16410km2,林地总面积为10533km2,林木绿化率达51.6%,城镇绿化覆盖率达4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约11m2。全市年降水量为517.9mm,水资源总量为17.77×108m3。全市生物丰度基本保持在多年平均水平,植被覆盖度增加明显,土地退化开始逆转,环境污染负荷逐年减小,全市生态环境状况恶化的趋势得到遏止,局部地区已有所改善。根据2010年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依据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2010年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I)为66.1,生态环境质量级别为良。2.5项目评价范围(1)生态环境:根据工程情况和区域环境特点,纵向评价范围:同工程设计范围;线路横向:综合考虑拟建工程的吸引范围和线路两侧土地规划,取工程征地界外150m,当有特殊保护目标时,评价范围应根据现场环境调查和生态保护需要确定;临时用地界外评价范围为界外100m。(2)声环境:车站风亭、冷却塔周围50m以内区域。扩建车辆段出入线、试车线外轨中心线两侧150m,扩建车辆段厂界外200m以内区域。(3)振动环境:本次评价范围为正线K0+403K10+694正线两侧60m以内区域;室内二次结构噪声影响范围为隧道垂直上方至外轨中心线两侧10m以内区域。(4)地表水环境:评价范围为各车站污水排放口与市政污水管网的接纳处。(5)地下水环境:包含杨庄水厂水源地的石景山、市水源三厂水源地防护区的海淀西南部等地作为本次地下水评价范围,面积95km2。(6)大气环境:车站风亭50m区域范围;施工期场界100m以内区域。3.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及拟采取的环保措施3.1建设项目的主要污染物类型、排放浓度、排放量、处理方式、排放方式和途径及其达标排放情况,对生态影响的途径、方式和范围3.1.1主要污染物类型本工程产生的环境影响以能量损耗型(噪声、振动)为主,以物质消耗型(污水、废气、固体废物)为辅;对生态环境影响以城市社会环境的影响(土地利用、城市交通、城市景观、植被等)为主,以城市自然生态环境影响(城市绿地等)为辅。本工程的环境影响从空间概念上可分为以下单元:区间隧道工程、车站等;从时间序列上可分为施工期和运营期。3.1.2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在施工期环境影响以生态环境影响为主,同时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振动、污水等对施工现场周围的环境也将产生一定影响。施工准备阶段基础开挖等施工阶段车站装修、设备调试阶段居民生活扬尘噪声交通干扰建筑垃圾交通干扰扬尘噪声工程弃渣废水扬尘噪声建筑垃圾废水工程降水图3-1 施工准备和施工期环境影响特性图(1)施工期内由于车站施工场地布置、渣料运输、施工占地等环节将不可避免地对沿线城市生态景观产生负面影响,如场地围挡与景观不协调、视觉污染、占用城市绿地、砍伐或移栽树木等。(2)施工中的挖土机、打桩机、重型装载机及运输车辆等机械设备产生的噪声、振动将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3)施工期产生的污、废水主要来自建筑施工废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以及场地内的雨水径流,其中建筑施工废水包括基坑开挖、地下连续墙施工、盾构施工等过程中产生的泥浆水、机械设备的冷却水和洗涤水,这部分废水中SS含量较高。以上废水无处置不当,随意外排,将会对附近地表水体构成污染隐患。(4)施工作业对环境空气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扬尘污染,主要来源于土石方工程、地表开挖和运输过程;燃油施工机械排烟。(5)工程施工对沿线道路交通产生不利影响;施工场地临时占地及开挖破坏也将影响周边居民的出行。(6)工程建设将带来部分居民的拆迁安置,如安置措施不适当,将对拆迁居民生活质量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3.1.3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运营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长期的,主要体现在噪声、振动、污水、和固体废物等影响方面。车站运营列 车 运 行交通疏散冷却塔噪声风亭噪声风亭异味废水固废噪声振动图3-2 运营期环境影响特性图本工程运营期的环境影响主要来自线路、车站。列车运行产生的环境影响主要为:列车运行时引起的振动对沿线居民住宅、学校、医院等的影响。车站产生的环境影响主要为:交通疏散、乘客和职工办公生活产生的生活污水、固体废物、环控设备噪声和风亭异味等。3.1.4主要污染源及排放(1)施工期主要污染源施工噪声本工程施工期噪声源主要为动力式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施工场地挖掘、装载、运输等机械设备作业噪声,施工机械噪声和车辆运输噪声由于持续时间较长,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也相应较大。施工机械一般包括重型运输车、推土机、挖掘机、平地机、空压机、电锯等,施工中各种施工机械的噪声水平见表3-1。表3-1 施工机械噪声水平 单位:dB(A)施工阶段施工设备距声源距离(m)51030土方阶段翻斗车848981846872重型运输车8679.672.7推土机8992767765挖掘机848676.268.8基础阶段平地机/86927783空压机9288.676.9风镐958576结构阶段振捣棒797364电锯978473.1场地振动施工期振动主要来自大型机械运转、载重车辆行驶、钻孔、打桩、锤击、回填夯实等施工作业。此类振动的影响范围通常在距振源30m以内,常用施工机械作业时产生的振动源强值见表3-2。表3-2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的振动值 单位:dB(VLz)机械名称距振源距离(m)5102030风 镐88928385787375挖掘机8284788074766971推土机83797469压路机86827771空压机84858174787076振动打桩锤100938683重型运输车8082747669716466柴油打桩机104106989988928388钻孔灌浆机/63/盾构机/8085/生产、生活废水施工期内污、废水主要来自雨水冲刷产生的地表径流、建筑施工废水和驻地人员生活污水。建筑施工废水包括基坑开挖、地下连续墙施工、地下隧道盾构施工等过程中产生的泥浆水、机械设备的冷却水和冲洗废水;生活污水包括施工人员的日常生活用水、食堂下水、洗涤废水和厕所冲洗水。根据污染物成分可将废污水大致分为高浊度泥浆水、含油废水、生活污水等。扬尘及燃料废气本工程沿线人口稠密,活动频繁,故施工中产生的扬尘和燃料废气对环境敏感。扬尘主要来自土建结构施工阶段,如建筑物拆迁、地表开挖、钻孔、渣土运输等环节,燃料废气主要来自燃油动力机械和运输车辆。固体废物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包括4部分:1)车站及线路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2)地下段修筑产生的弃土弃渣;3)施工场地布置、等临时占地造成的建筑物拆迁;4)施工人员日常生活垃圾。(2)运营期污染源分析噪声污染源运营期噪声污染源主要包括停车库出入线、试车线,以及地下车站环控系统噪声源,本次评价在充分研究本工程资料的基础上,选择北京地铁5号线、北京地铁1号线作为本次评价的主要类比工点,现将主要噪声源类比调查与监测结果见表3-3。表3-3 噪声源强类比调查与监测结果噪声源类别测点位置A声级(dBA)测点相关文件类比地点(资料来源)运行时间排风亭百叶窗外1m64.8设有3m长消声器北京地铁5号线正常运营时段前日30min至停运后30min结束进风亭百叶窗外1m62.1设有3m长消声器正常运营时段前30min至停运后30min结束冷却塔当量直径4.2m64.1型号为:HBLCD2-250A。大系统开启时间为正常运营时段前30min至停运后30min结束;小系统持续运行。停车库出入线距轨道中心线7.5m,地面以上1.2m69.3B型车,运行速度2030km/h,碎石道床北京古城车辆段、太平湖车辆段/试车线87B型车,运行速度60km/h,碎石道床、木枕、DT-I扣件、43kg/m接缝钢轨北京地铁1号线车辆厂地面试车线/振动污染源振动污染源主要来自列车运行,本工程全部为地下线。地下线振动污染源源强采用地铁噪声与振动控制规范(DB11/T838-2011)中给出的源强数值,即:六节编组B型车使用普通扣件,直道匀速70km/h运行时,其洞壁处Z振级基准源强VLZmax为84dB,并结合该规范,进行一系列合理修正后,预测各振动环境保护目标处的振动值。水污染源运营期污水主要来自车站的日常生活污水,外排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有SS、BOD5、COD等。经预测,工程建成后污水排放总量约为52.79m3/d。大气污染源本工程车辆牵引类型采用电动机车,沿线车站均不新增锅炉。大气污染源主要为风亭排放的异味气体,影响不明显。固体废弃物固体废物主要有乘客候车、运营管理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其中乘客在车站停留时间较短,产生生活垃圾量也较少,以饮料瓶罐、纸张、果皮等为主。3.1.5生态环境影响途径和方式(1)工程占地本工程建设将永久占地9.71万m2,临时占地16.3万m2,占用土地类型面积统计见表3-4。根据表3-4可知,永久占地以市政公用设施用地为主,占43.0%;临时占地类型以绿地和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为主,约占91.9%。占地和改变土地利用类型主要集中在地下车站地面设施(出入口、风亭、冷却塔等)和施工场地等。表3-4 全线工程占地土地类型现状面积统计编号土地利用现状永久占地临时占地面积(m2)比重(%)面积(m2)比重(%)1绿地21412.2%71004.4%2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6872.87.1%8303050.9%3交通运输用地5972.96.1%3406520.9%4市政公用设施用地82134.684.6%3884023.8%合计97121.3100.0%160035163035(2)土石方工程工程主要内容是地面开挖,工程以弃土为主 ,本工程挖方116.6×104m3,总弃渣量约为94.5×104m3,如任其随意堆放或弃置将会对城市生态环境和景观产生严重影响,易引发水土流失,堵塞城市下水道,淤积河道等。(3)景观影响本工程全线共设地下车站6座,风亭12组、冷却塔6组。在规划、设计地面建筑物时,如有条件则出入口和风亭等尽量与周围建筑物结合设置,且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建筑物的体量尽可能减小,需充分考虑车站所在区域的地块性质及土地利用格局,因地制宜灵活布置,做到车站建筑形式多样化,与区域景观风格协调统一。根据现阶段设计,车站站址多设在道路交汇处,出入口一般分列道路两侧或十字路口的4个象限内,风亭和冷却塔多紧邻道路红线设置,也有与地面建筑物合建。沿线各车站的地面建筑物与周边景观异质度低,不会产生大的影响。(4)植被破坏经现场调查,工程沿线未发现受保护的古树名木和珍稀的植被资源。工程所经区域为城市建成区,沿线植被类型以行道树和绿地为主,主要分布在高架段,行道树多以杨属、柳属、槐属等常见树种为主。本工程对地表植被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高架线路和施工场地的征占地对植被资源的破坏。经初步估算,本工程永久占用绿地的面积约为2141m2,临时占用绿地约为71004m2,需砍伐或移栽树木约300株。对于一般性树木,常采取移栽或砍伐。对于草地和灌木类,一般在施工前铲除。根据规划,工程所占绿地规划属于石景山区工矿用地。因此,评价认为,本工程建设同区域绿地规划不产生冲突,且工程结束后,临时占用的绿地将得以恢复或补偿。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保护,积极采取移栽、补植、迹地恢复等措施,减轻工程建设对植被资源的破坏。3.2建设项目评价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1)声环境保护目标车站风亭、冷却塔影响范围内声环境保护目标共3处,全部为居民住宅,见表3-5。表3-5 声环境保护目标序号所在车站风亭(冷却塔)编号敏感点名称风亭冷却塔位置敏感点概况功能区1西黄村站1号风亭西黄村(车站东)田村路以北,车站东侧影响范围内5户1类2西黄村站2号风亭、冷却塔西黄村(车站西)田村路以北,车站西侧影响范围内10户1类3田村站1号风亭田村小区田村路以北,玉泉路以西45层2栋4a类(2)环境振动保护目标环境振动保护目标共39处,其中居民住宅36处,学校1处,办公楼1处,社区卫生服务站1处。见表3-6。表3-6 环境振动保护目标=目标编号目标名称里 程敏感点和线路相对位置所在区间最近距离(m)埋深(m)执行标准主要振动源图号1北辛安村K0+730K0+780右侧金安桥站苹果园站23-14.7混合区、商业中心区京门铁路图6-12金顶街四区4#楼K1+670K1+700左侧15-21.7交通干线道路两侧苹果园南路图6-23苹果园四区K2+340K2+550左侧苹果园站苹果园南路站17-20.8交通干线道路两侧苹果园南路图6-34在建廉租房K2+580K2+620左侧32-21.2交通干线道路两侧苹果园南路图6-35苹果园一区K2+900K3+100左侧苹果园南路站西黄村站32-21.8交通干线道路两侧苹果园南路、京门铁路图6-4K3+100K3+380左侧32-21.86苹果园中学(教学楼)K3+500K3+580左侧51-23居民、文教区居民、文教区图6-57苹果园街道办事处K3+600K3+680左侧32-24.4交通干线道路两侧苹果园南路、京门铁路图6-58苹果园南路甲23号居民楼K3+690K3+720左侧37-26.3交通干线道路两侧苹果园南路、京门铁路图6-59西井三区K4+100K4+140左侧8-29.6交通干线道路两侧苹果园南路图6-610雍景四季(北京冠景新城小区)K4+380K4+420右侧9-27交通干线道路两侧苹果园南路图6-711雍景四季K4+460K4+780右侧30-23交通干线道路两侧田村路图6-712西黄村K4+480K4+600左侧9-23交通干线道路两侧田村路图6-79-2313西黄村(车站东,田村路北)K4+900K4+950左侧西黄村站廖公庄站23-23.9交通干线道路两侧田村路图6-814西黄村东里K4+980K5+100左侧31-26.8交通干线道路两侧田村路图6-815西黄村南里1#楼、3#楼K4+860K5+190右侧11-27交通干线道路两侧田村路图6-816西黄村(车站东,田村路南)K5+100K5+200右侧18-28.7交通干线道路两侧田村路图6-817廖公庄(五环东)K5+350K5+440左侧9-30.2交通干线道路两侧田村路图6-918西黄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新址)K5+470K5+500左侧32-30.7居民、文教区田村路图6-919廖公庄1(田村路北)K5+790K5+850左侧16-32.8交通干线道路两侧田村路图6-1020廖公庄2(田村路南)K6+000K6+050右侧20-32.1交通干线道路两侧田村路图6-1021廖公庄3(田村路北)K6+180K6+250左侧廖公庄站田村站24-30.8交通干线道路两侧田村路图6-1022什坊院1(田村路南)K7+140K7+500右侧21-22.9交通干线道路两侧田村路图6-1123什坊院2(田村路北)K7+230K7+500左侧27-22.9交通干线道路两侧田村路图6-1124畅茜园-圣华里K7+700K7+980右侧14-23.7交通干线道路两侧田村路图6-1225田村K8+070K

    注意事项

    本文(北京地铁6号线西延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