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六和悦城产权酒店式度假公寓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
-
资源ID:2807744
资源大小:1.77MB
全文页数:4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三亚六和悦城产权酒店式度假公寓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
目 录1项目概况11.1项目背景11.2工程概况11.3工程建设与规划协调性分析32项目区环境现状52.1环境现状52.2环境影响评价范围63环境影响预测与拟采取的主要环保措施及效果73.1污染源分析73.2环境保护目标103.3主要环境影响及预测结论123.4拟采取的主要措施及效果174公众参与304.1公开环境信息情况304.2调查程序304.3调查对象304.4调查内容304.5调查结果与分析304.6公众建议和采纳意见314.7公众意见归纳分析325环境影响评价结论366联系方式371项目概况1.1项目背景“国家海岸·神州第一泉三亚南田温泉国际热带风情旅游城”(以下简称南田温泉旅游城)位于南田农场东风分场,规划开发面积为6.2km2,其空间布局为“一心三轴、两区多组团”。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提升为国家战略以及海棠湾“国家海岸”定位的确定,为南田温泉旅游城的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动力,在此优越的发展背景下,三亚铱海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在南田温泉旅游城投资兴建“三亚六和·悦城产权酒店式度假公寓项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三亚铱海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于2012年7月委托三亚市环境科学研究所承担“三亚六和·悦城产权酒店式度假公寓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编制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由于本项目在未办理环境影响评价手续前已开始动工建设,违反了环评法的相关规定,属于补办环评手续。1.2工程概况1.2.1工程位置项目建设地点位于三亚市南田温泉旅游城F4-01-01地块(中心坐标:N18º2409.9,E109º4323.6)。1.2.2工程建设内容和规模三亚六和·悦城产权酒店式度假公寓项目总占地面积58300.28m2,总建筑面积106395.63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74321.17m2、地下建筑面积32074.46m2,容积率1.2,建筑密度16.13%,绿地率40.5%。本项目定位为养生、养老、度假等多功能高档产权酒店式度假公寓,引进酒店式管理来提升公寓的品质。主要规划两大功能:公寓及其配套,主要建设内容为:六栋8层公寓楼、六栋9层公寓楼、一栋综合楼、一栋幼儿园以及一个地下2层的大底盘地下室。项目综合楼内设有小区市场、商铺和社区管理中心、7#楼内设有卫生服务中心,其中:卫生服务中心主要作为向小区居民宣传和咨询健康方面问题的机构,营运过程中将不产生医疗垃圾;小区市场主要以经营蔬菜、水果等,不在内设置畜禽屠宰点。1.2.3建设周期工程建设总工期为24个月。1.2.4工程特性表序号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指标值 1项目占地总面积58300.28m22总建筑面积106395.63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74321.17m2地下建筑面积32074.46m23太阳能应用补偿面积1749m24建筑基底面积9402.08 m25绿地面积23611.5m26绿 地 率40.5%7容 积 率1.28建筑密度16.13%9公寓户数682户10项目总停车位717个其中地上停车位23个地下停车位694个1.3工程建设与规划协调性分析1.3.1项目与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根据国家发改委颁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本项目不属于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之列,依据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中第十三章第13条规定:不属于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为允许类;三亚市海棠湾管理委员会于三海管备20123号文对本本项目予以备案立项。因此,项目的建设与国家、地方的产业政策是相符的。1.3.2项目与南田温泉旅游城控规相符性分析南田温泉旅游城结构空间布局为“一心三轴、两区多组团”,其中:一心为温泉度假服务中心,三轴为沿神泉大道(经五路)、经三路、纬九路形成的三条发展轴线,两区为温泉特色度假片区和旅游居住地产片区,多组团为风情度假、温泉度假、民俗度假、度假公寓等多个旅游度假组团。三亚六和·悦城产权酒店式度假公寓项目选址于三亚市海棠湾南田温泉旅游城F4-01-01地块,本项目定位为养生、养老、度假等多功能高档产权酒店式度假公寓,引进酒店式管理来提升公寓品质,这一定位与南田温泉旅游城规划中的度假公寓组团相呼应,较好的突出了该旅游城的规划理念。根据南田温泉国际热带风情旅游城规划图分析,本项目用地规划用地性质为度假公寓用地,且三亚市海棠湾管理委员会于三海管字2012105号文对本项目的设计方案出具了审查意见,同意项目的建筑设计方案。综上所述,项目的建设符合南田温泉旅游城控规以及三亚市相关规划的要求。1.3.3项目与南田温泉旅游城控规环评相符性分析本项目建设与南田温泉旅游城规划环评要求的相符性见下表:项目南田温泉旅游城环评要求本项目建设要求大气环境1、大气环境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一级标准2、使用天然气、太阳能的清洁能源,减轻环境空气污染,使用无磷洗涤剂等绿色产品;1、2013年前,项目区域的空气环境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一级标准;2013年起,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一级标准;2、项目营运期采用管道天然气为燃料,并在建筑顶部设有太阳能热水系统,定期对居民宣传环保理念,推行绿色环保产品的使用。水环境1、景观水体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III类标准;2、污水处理执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中观赏性景观环境用水(水景类)标准;3、污水管网未建成投入使用前,现有项目落实污水处理设施,污水经处理达标后回用于绿化;4、完善雨、污排水设施。1、项目北侧自然水体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III类标准;2、项目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的污水出水水质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中观赏性景观环境用水(水景类)标准;3、项目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标产生的中水回用于区域内绿化浇灌和补充水体。4、项目排水设施执行雨、污分流的原则。声环境1、执行相关功能区标准;2、降低施工过程对周边敏感目标造成的影响。1、项目区域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中的2类标准;2、项目施工严格按照环保规定进行,并合理布置高噪音设备,并采取相应的降噪措施。固体废物对垃圾进行分类收集管理,实行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项目设有垃圾箱和垃圾收集房,区内垃圾经专人清扫分类后统一清运至垃圾收集房,委托环卫部门当天清运处理。生态环境增强区内生态系统连通性,已形成具有较好生态功能的绿地系统。项目绿化面积达到40%,绿化程度较高,并充分利用临道路一侧区域种植多层次的绿化植被,使得项目与周边生态系统的连通性得到提高。2项目区环境现状2.1环境现状2.1.1生态环境现状1、植物项目植被调查范围为58300.28m2的区域,根据现场勘查,项目已经开始动工建设,部分用地上的植被已被清除。通过对施工单位、当地居民和植被专家了解到的情况分析,该地块在未平整前,主要植被以人工种植的芒果为优势物种,此外,还有少量的椰子树和次生灌丛。2、动物项目动物调查范围为用地区域内,由于该区域人为活动较为频繁,主要存在的动物基本为适应人为干扰能力较强的物种所构成,主要有鸟类、昆虫、鼠类等小型动物。2.1.2水环境质量现状根据三亚市环境监测站2012年8月2日对用地北侧天然水体现场采样监测的结果表明:其现状水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类标准。2.1.3空气环境质量现状根据三亚市环境监测站2011年对三亚三亚地区空气环境质量常规监测数据表明:三亚地区的环境空气质量中SO2、NO2和PM10的监测年均值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改版)GB3095-1996中的一级标准。2.1.4声环境质量现状根据三亚市环境监测站2012年8月2日对项目现场进行的声环境现状监测的结果表明:项目用地区域声环境质量现状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5-2008)中的2类标准。2.2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2.2-2008、HJ/T2.3-93 、HJ2.4-2009和 HJ -2011)评价范围的划分原则和现场踏勘调查实际情况,确定本项目的相关评价范围如下:1、生态环境:项目所在区域及向周边延伸50m。2、声环境:项目所在区域,并向周边延伸200m。3、水环境:项目用地北侧相邻的天然水体上游200m和下游200m,共计400m的河段。 4、大气环境:项目大气环境评价范围以项目中央为中心,边长为5km的正方形范围。3环境影响预测与拟采取的主要环保措施及效果3.1污染源分析3.1.1施工期污染源分析1、废水施工期由于施工人员相对集中,将产生一定量的生活污水。此外,还有冲洗施工机械、工具等生产废水。施工期水污染源主要为生活污水,按人均日用水定额0.2m3/d计,污水产生系数按0.85计算,则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产生量为34m3/d。根据三亚市环境监测站提供的以往此类项目施工期产生的生活污水监测数据表明,项目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经三级化粪池预处理后主要污染物浓度一般为:COD:250mg/L;BOD5:150 mg/L ;SS:200 mg/L;氨氮:30 mg/L;总磷:30 mg/L。2、大气污染源(1)扬尘:场地平整、土方运输、施工材料装卸和运输等施工过程会产生一定量的粉尘,施工场地道路与砂石堆场遇风亦会产生扬尘,因此对周围大气环境产生影响,主要污染因子为TSP。(2)尾气:主要来自于施工机械和交通运输车辆,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为NO2、CO和烃类物等。(3)油烟、烟气:施工期间施工队伍使用的生活燃料为清洁燃料罐装液化石油气,日常生活中将产生少量烟气和油烟。3、噪声项目施工期主要噪声源为施工机械和车辆,不同施工机械噪声水平相差很大,重型和中型载重车在加速状态下的噪声级范围分别可达8893dB(A)和8290dB(A)。4、固废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成份:废弃的沙石、水泥、木屑、碎木块、弃砖、水泥袋、废纤维、碎玻璃、废金属、废瓷砖等。5、水土流失项目建设引起的水土流失现象主要发生于施工期,由于在施工过程中需对场地进行平整和开挖等活动,破坏了原来的土层结构和植被的清除,造成该区域的地表裸露,使其原有的水土保持功能降低或丧失,在大雨或暴雨天气下受地表径流的冲刷易引起水土资源破坏和损失。6、取弃土平衡本着“因地就势、人工与自然和谐统一以及就地消化”的原则,项目建设开挖产生的土方尽可能的用于场地回填,减少对原地表的扰动。根据项目方提供的资料和现场调查情况,其用地内土方平衡后的弃土方为60800m3。3.1.2营运期污染源分析1、废水(1)项目用水分析:根据项目的特征,其用水类型可分为生活用水、绿化用水、水体景观用水和不可预见用水四大类。生活用水:项目生活日用水量为516.2 m3,年用水量为188410 m3。绿化用水:项目每年绿化浇灌用水量约为59535m3,用水水源为经处理达标的废水。景观水体用水:项目景观水体的损失量为1240m3/a,按365天计平均每日的用水量约为3.4m3,用水水源为经处理达标的废水。不可预见用水:不可预见用水主要为消防用水和跑、冒、滴、漏等,水量按生活用水量的10%计,则不可预见用水量约为18834m3/a。(2)项目废水产生量分析项目每天产生的生活污水量为438.77m3,年产生量为160151.05m3。2、废气项目营运期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为燃料燃烧产生的烟气及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油烟、备用发电机运行时产生的烟气以及来往项目区域的机动车辆排放的汽车尾气。(1)烟气和油烟项目主要以管道天然气为燃料,其燃烧产生的主要产物为H2O、CO2,燃料使用量按每人每天为0.2Nm3计,1 Nm3天然气燃烧产生11.65Nm3烟气,则项目产生的烟气量为174万Nm3/a。(2)备用柴油发电机项目配备一台功率为600kw的备用柴油发电机,其油耗约为150kg/h,采用“0”号柴油为燃料。根据三亚地区的供电情况及停电频率估算,项目发电机平均累计工作时间为48h/a,年耗油量为7.2t/a,其废气产生量为101160m3/a。(3)机动车尾气项目区域共设有停车位717个,其中:地上停车位23个,地下车库停车位694个。汽车尾气所含主要污染物为CO、NOx和THC,所排放的尾气含有的污染物浓度与汽车行驶条件存在一定的关系,根据查阅相关信息,汽车在空档时THC和CO浓度最高,低速时THC和CO浓度较高,高速时THC和CO浓度较低。汽车在进出停车场时一般是低速行驶,因此,THC和CO浓度排放量较大,污染物的排放量取决于汽车在区域内的行驶速度和行驶距离。3、噪声项目在营运期产生的噪声主要来自抽水泵、地下室排风机、分体式空调室外压缩机、备用发电机及机动车辆等,其噪声值见下表。序号噪声源声源位置噪声强度dB(A)1排风机地下室852抽水泵地下室设备房903备用发电机地下室设备房1054分体式空调室外压缩机建筑墙体外605机动车辆停车场、地下室854、固体废弃物项目营运期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生活垃圾,生活垃圾的主要成分:矿泉水瓶、鸡蛋皮、果皮、木筷、塑料袋、烂菜叶、碎玻璃或玻璃瓶、废纸、饮料罐、破布等,其产生量为1076.75t/a。3.2环境保护目标1、保护项目用地北侧天然水体水质,使其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类标准。2、保护项目区域及周边的声环境,使其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标准。3、保护项目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使其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改版)(GB3095-1996)中的一级标准。4、保护项目所在区域及周边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5、保护项目周边区域的环境敏感目标。环境要素敏 感 目 标方位(项目为中心)距离(项目与敏感目标的用地边界)大气环境部队营房东北侧200m声环境水环境天然水体北侧相邻生态环境园 地南侧相邻3.3主要环境影响及预测结论3.3.1生态环境1、植被项目建设对植被的影响主要在施工期,施工前对场地的清理及平整,使得场区地表裸露,造成区域内植被物种和数量减少,破坏了原有植物群落的稳定和自然景观,因植被破坏引起的上述不良影响,将造成项目区域生态系统结构发生变化,生态系统功能衰弱,对区域生态环境带来一定负面影响。项目在建设的中后期和营运期,将遵循植物生态学原则、生物多样性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和景观效益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原则这四条基本原则,科学、有序的恢复用地内的植物群落,尽可能的创造多样化的生境。总之,项目进行植被恢复应根据生态学原理,合理布局和配置植被结构,尽量选择和本区域相容的绿化品种,注重提高生物多样性,逐步形成结构相对稳定的人工生态系统。总之项目建成后,植草、种树替代现有植被,不会给项目用地区域以外的地表土地造成明显的不良影响。2、水土流失根据预测,项目施工阶段在未采取水土保持措施的情况下,其土壤流失量较大;在采取水土保持措施的情况下,施工阶段的土壤流失量可得到明显下降。因此,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相应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减少水土流失造成的生态破坏的发生,项目在营运阶段,其地表以基本采取了硬化和植被绿化等措施,基本不会产生明显的水土流失现象。3.3.2水环境1、施工期水环境影响根据工程分析和现场调查,项目施工人员日常生活过程中产生的生活污水量为34m3/d,通过在场区内合理布置生活营地,并在生活营地旁设置三级化粪池对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进行收集,定期委托环卫部门清运;施工场地内的工程建筑废水通过在场地内设置的废水沉淀池进行沉淀处理后回用;由于项目用地未设置导流渠、截水沟和沉砂池,且用地北部临天然水体处未设置围挡,在遇到大雨或暴雨天气时,场区内的泥沙易随降雨产生的地表径流直接进入北侧的天然水体,造成水体悬浮过高,为此,施工单位应尽快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避免对区外水环境造成影响。2、营运期水环境影响项目营运期产生的废水主要为日常产生的生活污水,根据工程分析,项目营运期产生的生活污水量为438.77m3,由于项目用地周边配套的市政污水管网还未建成,因此,项目近期产生的生活污水经预处理后排入自设的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经处理的污水出水水质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18921-2002)中观赏性景观环境用水(水景类)标准后进行回用于场区绿化和景观水体补水。由于项目产生的生活污水量较多,经处理后的达标水体未能全部回用于场区绿化和景观水体补水,预计每日富余的水量为246.37 m3。根据对项目周边调查,在项目用地北侧有一条天然水体流经,项目方可将处理达标后的中水排入北侧的天然水体。根据南田温泉旅游城管理单位的建设计划,整个旅游城的开发拟先行建设配套的市政项目,配套的的市政项目在3至5年内必须全部建成使用,项目营运后期待市政配套设施接入项目区域,项目方可将营运期产生的生活污水就近排入南田温泉旅游城经五路上的市政污水管网图,最终由海棠湾第一污水处理厂处理。3.3.3大气环境1、施工期空气环境影响根据项目的规模和特点分析,其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主要为施工扬尘、运输车辆及机械设备排放的废气以及施工人员生活中产生的废气和油烟。(1) 施工扬尘项目施工扬尘主要有:场地开挖及平整、运输车辆行驶、建筑材料装卸等过程产生的扬尘;建筑材料堆放和临时堆场产生的风力扬尘。若防治不当,易对周边的大气环境和敏感目标造成一定的影响。在同样路面的情况下,行驶车辆的速度越快,其产生的扬尘量越大;在同样车速的情况下,路面清洁度越差,则扬尘的产生量越大。根据类比调查,一般情况下,施工场地、施工道路在自然风作用下产生的扬尘所影响的范围在100m以内。抑制此类扬尘最有效的措施是采取洒水降尘,根据调查,如果在施工期内对车辆行驶的路面每天洒水45次,可使扬尘的产生量减少70%左右,有效降低了车辆行驶引发的道路扬尘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程度和范围。项目施工过程中对土地的开挖及平整造成的地表破坏、土壤裸露松散,在有风条件下引起扬尘,影响范围视作业时的风力大小而定,风力越大,产生的扬尘越大,影响的范围也越大。项目施工场地内堆放的建筑材料和临时堆场受风力影响时容易产生扬尘污染,这类扬尘的主要特点是受风力的影响,因此,在大风天气下应尽可能的减少施工作业是抑制此类扬尘产生的一种有效手段。(2)施工运输车辆及施工设备产生的废气污染项目施工期运输车辆及施工设备排放的废气中含有NOX、CO、THC等污染物。施工单位必须使用污染物排放符合国家标准的运输车辆和施工设备,加强设备、车辆的维护保养,使车辆、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严禁使用报废车辆和淘汰设备。除此之外,施工过程中使用油漆和稀释剂产生的挥发物中含有甲醛、苯等有害物质,会对周围的环境空气造成一定的污染。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尽量采用新工艺,加强管理,减少污染物排放。项目施工队伍使用的生活燃料为罐装液化石油气,将产生少量的废气和油烟,对环境的影响不大。2、营运期空气环境影响项目在营运期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是日常生活中使用燃料燃烧产生的烟气及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油烟、备用柴油发电机运行时产生的烟气以及来往项目所在地的机动车排放的尾气等。(1)油烟、烟气项目营运期使用的燃料为清洁能源管道天然气,其住户日常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油烟和烟气经抽油烟机处理后由集中烟道排放。(2)机动车尾气项目营运期区域内交通量的增加带来了机动车尾气污染问题。通过加强对机动车辆的管理,控制区内交通车辆的数量,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汽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禁止报废车辆和尾气排放不达标车辆进入区域内和地下停车库等措施以控制该区汽车尾气污染的。另外,针对地下集中停车场汽车尾气污染情况,应加强地下停车场通风换气,定时进风换气,可有效的降低汽车尾气的影响程度。(3)备用柴油发电机烟气根据三亚地区的供电情况及停电频率估算,项目柴油发电机平均累计工作时间为48h/a,废气产生量较小,所排放的烟气经处理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相对有限,对该区域的大气环境影响不大。3.3.4声环境1、施工期噪声影响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噪声主要分为机械噪声、施工作业噪声及施工车辆噪声。机械噪声主要由施工机械造成,如挖土机械、打桩机械、升降机等,多为点声源;施工作业噪声主要指一些零星的敲打声、装卸建材的撞击声、施工人员的吆喝声、拆装模板的撞击声等,多为瞬间噪声;施工车辆噪声属于交通噪声。在上述这些施工噪声中以施工机械噪声对周围声环境的影响为甚。根据预测,按照场地施工机械综合噪声90dB (A)计算,声源产生的噪声在衰减过程由噪声源到符合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标准场界昼间70dB (A),夜间55 dB (A)的达标距离为:昼间50m,夜间56m,故单台高噪声设备(90dB)在用地区域内至少距项目用地边界60m时可以使场地施工噪声达标。根据对项目周边敏感点的分布情况和现场调查分析,距离项目最近的敏感点为东北侧200m处的部队营房,由于其距离较远,项目施工产生的噪声对部队营房造成的影响不大;在正常情况下,项目夜间将不进行施工,因此基本不会对该敏感点造成影响,若项目因工程需要必须在夜间进行施工的,需提前以沟通、张贴公告等方式告知周边居民和单位,并做好协调工作。2、营运期噪声影响项目营运期对声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抽水泵、排风机、分体式空调室外压缩机、备用发电机、污水处理设施等设备运行时产生的噪声;区域内机动车辆行驶产生的交通噪声和日常社会活动产生的噪声。项目营运期使用的抽水泵、备用发电机和排风机等设备运行时产生的噪声源强在6595分贝之间,在进行设备选型时要求选用低噪声设备,并将其设置在地下室独立的设备房,同时采取相应的消声、减震、隔音、吸音等降噪措施,且设备产生的噪声影响较为短暂,而备用发电机全年使用频率约48小时,通过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设备产生的噪声对外界造成的影响不大;项目污水处理设施设置在场地中部的公共活动区的绿化带下,并采用地埋式的设置方式,其产生的噪声对居住区造成的影响不大。3.3.5固体废弃物1、施工期固废项目施工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其成分主要为:废弃混凝土块、破损砖瓦、钢筋头、塑料碎片、弃渣泥土、残羹剩饭等。项目产生的建筑垃圾若不及时处理,在场地内堆积后对该区域的景观、土壤等环境造成影响;生活垃圾若随意丢弃,易滋生病虫害和产生恶臭,对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2、营运期噪声影响项目营运期产生的的固体废物主要为生活垃圾,生活垃圾通过设置垃圾箱和垃圾收集房,并设专人清扫,垃圾经分类收集等手段进行垃圾减量化后,统一清运至垃圾收集房集中后,委托环卫部门当天清运处理,对周边环境影响不大。3.4拟采取的主要措施及效果3.4.1生态环境一、施工期项目施工过程中对土地的平整、植被清除,扰动和破坏了原地貌,使得施工区域易发生水土流失现象。由此可见,本项目施工期造成的生态问题主要为水土流失影响。预防水土流失现象发生所采取的措施主要由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组成,工程措施又分为土建工程措施和植物工程措施。项目需采取的土建工程措施:1、在项目用地周边修建围墙,完全做到“先围挡,后施工”,将项目水土流失范围控制在用地内。2、采取分片建设、滚动施工的方式,减少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3、土方工程产生的弃土方均做到及时清运,避免临时堆方长时间在场地内堆放。若弃土方必须临时堆放在用地内,应在临时堆土场周边设置土袋式围挡和布设截水沟,必要时在其外部用遮布覆盖,做好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防止水土流失。4、建设时应合理布置施工场地、安排施工进度,减少地表裸露时间。5、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方针,统筹安排水土防治措施的总体布局。6、施工期间产生土方量较大的工段应避开雨季施工。项目拟采取的植物工程措施:项目在进入施工后期,应尽快进行绿化恢复,加快对已建成的区域进行绿化建设,避免已建成区域的地表长时间裸露,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水土流失。二、营运期项目施工期对场地内原有植被进行了清除,营运期主要是对施工阶段后期所采用植被绿化的生态防护措施进行维护保养,在这基础上,使项目建设区域的生态得到较好的恢复。1、项目施工期对场地进行改造后,原来类型较为简单的植被被清除,取而代之的是多层次、多类型的植被,在一定程度上对该区域生态的恢复起到了良好的改善,对区域生态多样性起到促进作用。2、据生态学原理,合理配置园林绿地结构,绿色空间建设应注重乔、灌、草的结合,绿化应以乔木为主,辅以灌木,形成乔灌草立体结构。3、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增加垂直绿化,重视绿化景观效果的同时也应重视绿化的生态效益,使园区绿地发挥出最大的生态效益,起到良好的隔音降噪、吸附扬尘、调节小气候等环保功能,营造优美的居住环境。4、加强项目绿化的农药、化肥使用管理,科学合理地施用农药、化肥,减少农药、化肥用量,要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生物农药,严禁使用国家及省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品种。5、绿化植被选择上因地制宜的选用优良乡土物种进行绿化,物种的选择应慎重,禁止引入外来入侵物种。3.4.2声环境一、施工期施工期由于各阶段使用的机械设备组合情况不同,所以噪声影响的程度也不尽相同。基础施工阶段设备多属高噪声机械。主体施工阶段,噪声特点是持续时间长,强度高。相比之下,装饰期间的噪声相对较弱。项目施工期应加强对周边环境敏感目标的保护,主要措施如下:1、注意保养施工机械,使机械维持最佳工作状态,使噪声维持最低噪声水平。2、使用商业混凝土等各种有效措施以减少噪声产生频率。3、提高意识,全程严加控制,选用新的施工工艺和设备,淘汰高噪声设备和落后工艺,基础工程应使用液压式打桩机,禁止使用冲击式打桩机。4、合理布局各类施工机械,各高噪声机械置于地块西北部位置,根据实际施工的需要尽量远离敏感点,避免多台高噪音、振动机械设备在同一场地、同一时间使用,并在机械外部设置临时性隔声挡板。5、运输车辆进入场区内应严格按照指定路线减速行驶、禁鸣喇叭,通过敏感目标附近时应限速行驶,并在场区内设置相应的警示牌。6、加强施工期间的管理,严格按照环保部门规定的时间进行施工作业,禁止在夜间22:00至凌晨6:00和午间12:00至14:00的时间段内随意施工,若必须施工的,须向有关部门申请,并严格按照规定时间进行,并提前告知周边居民和单位,施工时严禁高噪声的施工作业。7、装卸材料时应注意,施工工具不要乱扔、高空抛落等。二、营运期本项目营运期产生的噪声主要来自备用发电机、抽水泵、空调室外压缩机和地下室风机运行时产生的噪声以及小区内车辆行驶产生的交通噪声等。根据各噪声源的类型,项目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具体如下:1设备噪声防治措施项目在设备选型上应选用高效环保优质型低噪声设备,禁止选用达不到环保要求、落后、淘汰的设备。优化设备的选址,将抽水泵、备用发电机等高噪声设备设置在地下室独立的设备用房内。设备用房的墙体铺设海绵等吸音材料,针对设备采取设置减震胶垫、橡胶喉以及弹性吊架等减震降噪措施,将其产生的噪声控制到最低程度。在空调室外压缩机的外部设置百叶窗等隔音设备,降低其运行时产生的噪声对住户的影响。地下室排风口应朝向空旷区域,并在其周边设置多层次的绿化带用以降噪,禁止排风口的设置朝向建筑物及周边敏感目标。2交通噪声防治措施项目区域内采取限速行驶、禁鸣喇叭的措施,并设置相应的警示牌。项目管理人员要有序指挥车辆进出,其次停车场的位置应设置指示牌加以引导,避免车辆不必要的怠速、制动、起动甚至鸣喇叭。对区内道路进行精心设计和保养,铺设吸声路面减少轮胎摩擦声,地上停车场铺设植草砖,有规划地增加道路及停车场两旁的绿化建设,以植被良好的吸声功能进一步减轻小区交通噪声的影响。为减少地下停车库出入口噪声的影响,车库出入口斜坡正上方应封顶,出入口侧墙及顶部应作吸声处理,在地下停车库出入口两侧应进行竖向绿化。项目方可在与周边市政道路相邻的区域内进行大面积、多层次的绿化,利用植被良好的隔音、吸音功能进行降噪。3社会噪声防治措施项目应加强环境保护的管理和宣传,提高防治噪声污染的公众意识,提高公众参与区域噪声控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消除社会噪声的影响。3.4.3水环境一、施工期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将会产生少量的生活污水和施工废水,项目场地内通过设置三级化粪池,将施工人员日常生活过程中产生的生活污水经收集后,定期委托环卫部门清运处理;针对施工废水和雨天形成的地表径流,可采取在场地内设置导流渠、截水沟和沉淀池,将产生的施工废水收集沉淀后回用。二、营运期1、项目废水的处理措施及排放去向本项目营运期产生的生活废水经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回用于场区内绿化浇灌和景观水体补水,富余中水排入用地北侧的天然水体。经工程分析,项目废水污染因子较为简单,主要是COD、氨氮等,本项目生活废水主要采取的防治措施有:(1)生活污水粪便污水经三级化粪池处理后和淋浴废水一起排入区内污水管网,然后进入区内污水管网排入自设的污水处理站处理。 (2)游泳池清洗废水:游泳清洗产生的废水中污染物含量少,主要以悬浮物为主,可经去毛发和消毒等简易处理后可排入市政雨水管网。(3)温泉废水:温泉废水必须经去氟处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4)鉴于事故性排放对北侧天然水体水质影响较大,项目污水处理设施应配备事故池,杜绝事故性排放发生。根据本报告工程分析对项目产生的污水量分析,并结合项目的特点,确定本项目的污水产生量为438.77m3/d。因此,污水处理站的建设应按日处理污水450m3的能力进行设计,即可确保满足整个项目的污水处理能力。根据拟建项目的污水水质和处理后的中水用于绿化浇灌和作为景观水体补水使用,本报告对各种处理工艺进行比较分析后,推荐项目污水处理站选用水解酸化+好氧相结合(生物接触氧化法)的处理工艺对项目生活污水进行生物三级处理。项目污水处理设施在运行时易产生恶臭,可能会对所在区域内的居民造成一定影响,项目需设置独立的除臭间,并采用等离子除臭或其他有效的脱臭处理措施,防止恶臭对居民生活的影响。然而不管是采用何种恶臭除臭方法,减少污水处理站恶臭环境影响的最主要手段都要求严格的管理,因此,加强污水处理站的运行操作管理是减少恶臭气体排放对周围环境影响的最有效的方法。3.4.4大气环境1、施工期项目在施工建设期间产生的扬尘和废气可能会对区域周边的大气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在施工期间,应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尽量减少产生的污染物对区域及周边敏感目标的影响,项目施工时应采取了如下防治措施:1、使用车况良好、尾气排放达标的运输车辆和机械设备。2、在建筑物外部设置帷幕防尘。3、项目建筑材料和临时堆土场应集中设置在项目南部区域,并采用毡布覆盖以及围网等防尘措施。4、运输车辆应采取防风遮盖措施以减少行驶过程中的扬尘产生,对没有遮盖措施的车辆将严禁上路。5、在施工场地出入口处设置防尘垫和车辆清洗平台,用以清洗来往运输车辆的车体和轮胎。6、对场地内的施工道路采取平整、压实,避免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扬尘。7、施工单位应设置专人,定时对场地内的施工道路进行洒水降尘。8、在土方工程施工期间,应尽可能加快工程进度,若遇到大风干燥天气时避免进行土方作业。2、营运期项目营运期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主要为住户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油烟和烟气、来往项目区域机动车排放的尾气、备用发电机运行时产生的烟气和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抽签。为了降低对周边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采取的防治措施有:1、项目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油烟和烟气经抽油烟机或油烟净化装置处理,经处理后的油烟和烟气排放浓度和排放量均较小,并由集中烟道或专用烟道排放,对周边环境影响不大。 2、备用发电机应采用含硫量低的轻柴油为燃料,为较好的降低尾气中污染物的产生量,应选择性能较好的发电机,并委托专业的环保工程公司进行尾气治理,且备用发电机的使用频率较低,其产生的废气经治理后外排,对周边环境影响不大。3、加强地下停车场的通风系统,定时进风换气,排风口的朝向不得对准住宅楼和周边环境敏感目标。4、由于项目用地周边敏感点较少,且污水站采用地埋式,并采用低温等离子的方式进行除臭处理。项目方通过在污水处理站排气口外部进行大面积、高密度、多层次的绿化,种植一些具有清香味道的花木,可有效地降低污水站产生的臭气对外环境的影响。5、加强项目区内绿化建设,以植被良好的纳污功能净化空气。3.4.5 固体废物1、施工期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项目施工期产生的拆迁垃圾和建筑垃圾按照相关部门的要求及时清运处理;项目施工营地产生的生活垃圾通过垃圾收集池收集后,委托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处理。2、营运期项目营运期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生活垃圾,生活垃圾经分类收集等手段进行垃圾减量化后,由专人清扫至垃圾收集房临时存放,当天由市环卫部门清运处理。3.5环境保护投资及经济损益分析1、环境保护投资项目总投资1亿元人民币,其中环保投资约为67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8%。2、社会效益分析项目实施将带来综合的社会效益如下:(1)可以实现土地合理利用,优化和整合土地资源,提升土地价值,满足本地区经济发展和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2)项目的施工及营运需要大量的人力,施工期需要大量的技术劳力人员和单纯体力劳力人员,营运期则需要大量的服务管理人员,为社会就业人群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和岗位,大批人员上岗就业,经济收入有所提高,给当地居民就业带来有利的影响。(3)项目建成后,可以带动南田温泉旅游城的开发进度,给我市带来更大的社会影响。3、经济效益分析本项目通过投入的环保投资所增加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项目大面积的绿化、使用太阳能和设置污水处理设施等措施将成为本项目的特点;垃圾分类回收的收入能节约开支,补贴管理。因此,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4、环境效益分析本项目基础设施的建设内容包括大量生态保护工程和环境保护工程,其投资额占总投资的6.8%。生态保护建设对区域动植物资源、美化环境意义重大,可以有效的减缓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生成的破坏,提高本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