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环境监测》电子教案(50P).doc

    • 资源ID:2807645       资源大小:115KB        全文页数:5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环境监测》电子教案(50P).doc

    环境监测电子教案目录1、环境监测的定义与发展22、环境标准及水污染监测概述43、水样的采集保存和预处理74、水质物理指标检验及部分金属化合物的测定95、水质其他金属化合物及非金属无机物的测定126、水质有机污染物综合指标的测定147、特定有机污染物、水质底质监测和活性污泥性质的测定168、大气污染基本知识和空气污染监测方案的制定189、空气样品的采集方法和采样仪器2110、气态和蒸气态污染物的测定2311、空气污染指数的计算及颗粒物的测定、降水监测2512、污染源监测和标准气体的配制2713、固体废物监测2914、土壤污染监测3215、环境污染生物监测3416、噪声污染监测3617、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内容及监测数据的统计处理3918、实验室质量保证及标准分析方法4119、环境监测标准物质、环境监测管理和环境质量图4320、环境自动监测技术4521、简易监测和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481、环境监测的定义与发展一、授课题目:环境监测的定义与发展 二、教学目的 通过90分钟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当前的环境污染问题的产生,掌握环境监测的定义以及它在环境科学中的地位,明确环境监测的目的分类特点及作用,了解环境监测的发展以及常用的监测技术。 三、教学意义 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掌握环境监测的目的分类特点,根据污染特点、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追踪寻找污染源、提供污染变化趋势,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这对学生今后学习各种环境要素的监测技术起到很好的基础作用。 四、教学重点 环境监测的定义 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 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 五、教学难点 环境监测与环境分析的区别 环境优先监测 六、教学方式 电子课件 七、讲授内容: (一)环境与环境污染 环境与环境质量 环境污染与污染源 环境污染的类型 (二)环境监测的定义 (三)环境监测的目的与分类 环境监测的目的 环境监测的分类 (四)环境监测特点与技术概述 环境监测的发展 环境污染的特点 环境监测的特点 环境监测技术概述 环境优先污染物与优先监测 八、讲授方法 (一)环境与环境污染 1. 关于环境污染与污染源 联系最近发生的一系列环境污染事件及环境污染等热点问题提出当前环境面临的状况,比如:松花江污染事件、太湖流域污染事件 2. 环境污染的类型 阐述不同环境污染分类方法,阐明该分类方法对于从事环境监测工作的意义,分类方法如:按环境要素分类、按污染源分类、按污染物性质分类、按污染物生成过程分类、按污染物的分布范围、按污染方式。重点要学生理解分类方法对后续教学中环境监测的取样,保存及分析方法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环境监测的定义 通过不同环境监测相关教材对环境监测的定义的确定来理解环境监测的实质。从讲解环境监测与环境分析的区别让学生理解环境监测所包含的内容更为广泛。从讲解环境监测的过程让学生了解环境监测工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三)环境监测的目的与分类 1. 环境监测的目的 从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到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订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逐步讲解环境监测的目的。 2. 环境监测的分类 对环境监测的分类:监视性监测、特定目的监测、研究性监测分别举例阐述,如监视性监测(对某一河域长期的质量监测)、特定目的监测(污染事故监测松花江流域污染事故监测)、研究性监测(污染排放标准制定的监测)等。 (四)环境监测特点与技术概述 1. 环境监测的发展和环境监测技术概述 通过介绍环境监测的发展和特点,使学生更为了解环境监测在环境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环境监测技术概述使学生了解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和今后的趋势,举例说明当今环境监测技术发展的动态和研究热点,如:生物监测技术。 2. 环境优先污染物与优先监测 重点讲解环境优先污染物与优先监测,指出环境优先监测在国外的发展及其重要性,进而讲解中国环境优先污染监测的发展。 九、时间分配 本堂课全部用时90分钟,分配如下: 环境与环境污染:用时20分钟,其中环境与环境质量5分钟,环境污染与污染源6分钟,环境污染的类型9分钟。 环境监测的定义:用时10分钟 环境监测的目的与分类:用时25分钟,其中环境监测的目的10分钟,环境监测的分类15分钟 环境监测特点与技术概述:用时35分钟,其中环境监测的发展5分钟,环境污染的特点5分钟,环境监测的特点5分钟,环境监测技术概述10分钟,环境优先污染物与优先监测用时10分钟 十、课件演示:(略) 十一、作业 (1)环境监测的主要任务是什么?(P291) (2)环境监测和环境分析有何区别?(P293) 十二、参考资料 环境监测吴忠标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环境监测陈玲,赵建夫 主编? 2004年? 化学工业出版社 环境监测新技术齐文启等编著 2004年 化学工业出版社 现代环境监测技术吴邦灿 编著 2005年(第二版)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环境标准及水污染监测概述 一、授课题目: 环境标准及水污染监测概述 二、教学目的 通过90分钟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环境标准的作用以及制定环境标准的原则,并了解部分环境标准。了解我国水质污染状况及水质监测方法,掌握有关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方法和原则。 三、教学意义 环境标准是政策、法规的具体体现。掌握环境标准,使学生理解环境标准既是环境保护和有关工作的目标,又是环境保护的手段。掌握水质监测项目和分析方法对今后学习和工作的开展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 四、教学重点 制订环境标准的原则 水质监测项目 地面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 五、教学难点 制订环境标准的原则 六、教学方式 电子课件 七、讲授内容: (一)环境标准 环境标准的作用 环境标准的分类和分级 制定环境标准的原则 部分环境标准 (二)水质污染与监测 水资源与水质污染 水质监测的对象和目的 监测项目 水质监测分析方法 污染物形态分析 (三)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 地面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 地下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 水污染源监测方案的制定 八、讲授方法 (一)环境标准 1. 环境标准的作用 从实际工作中环境标准对环保工作的指导为切入点,介绍环境标准的作用,使学生了解环境标准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地位。 2. 制定环境标准的原则 从目前国家积极制定与修正各项环境标准的工作展开讲述制定环境标准的原则,使学生了解环境标准的制订要充分体现科学性和现实性相统一,才能既保护环境质量的良好状况,又促进国家经济技术的发展。 (二)水质污染与监测 针对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水污染问题,让学生了解当前水质污染面临的严峻形式及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以不同水体为例介绍各类水体的常规监测项目和非常规监测项目;介绍水体监测中常用的监测方法,重点让学生掌握水质监测中常用的分析方法,理解在选择分析方法时所要遵循的原则。 (三)水质监测方案制定 以地面水水质监测方案为例,介绍水质监测方案制定的过程。使学生了解制订时须首先明确监测目的,然后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监测项目,布设监测网(点),合理安排采样频率和采样时间,选定采样方法和分析测定技术,提出监测报告要求,制定质量控制和保证措施及实施计划等。 在讲解河流监测断面设置和采样点的确定时,用生动的Flash动画介绍各种监测断面的设置和采样点的确定原则。 九、时间分配 本堂课全部用时90分钟,分配如下: 环境标准:用时40分钟,其中环境标准的作用10分钟,环境标准的分类和分级5分钟,制定环境标准的原则15分钟,部分环境标准10分钟。 水质污染与监测:用时25分钟,其中水资源与水质污染5分钟,水质监测的对象和目的3分钟,监测项目5分钟,水质监测分析方法10分钟,污染物形态分析2分钟。 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用时25分钟,其中地面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18分钟,地下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4分钟,水污染源监测方案的制定3分钟。 十、课件演示:(略) 十一、作业 (1)制订环保标准的原则是什么?是否标准越严越好?(P298) (2)怎样制订地面水体水质的监测方案?以河流为例,说明如何设置监测断面和采样点?(P1412) 十二、参考资料 环境监测吴忠标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环境监测陈玲,赵建夫 主编? 2004年? 化学工业出版社 环境监测新技术齐文启等编著 2004年 化学工业出版社 现代环境监测技术吴邦灿 编著 2005年(第二版)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3、水样的采集保存和预处理 一、授课题目: 水样的采集保存和预处理 二、教学目的 通过90分钟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水样的采集保存方法及水样预处理方法,包括水样的消解和富集与分离(气提、顶空、蒸馏、萃取、吸附、离子交换和共沉淀法)。 三、教学意义 水样的采集和保存是取得准确监测结果的前提,而且环境水样所含组分复杂,并且多数污染组分含量低,存在形态各异,所以在分析测定之前,往往需要进行预处理。通过学习水样的采集保存和预处理方法的学习,使学生在今后工作学习中掌握常规的水样保存和预处理方法,对于实际工作的开展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四、教学重点 水样的保存 水样的富集与分离 五、教学难点 水样的保存 萃取法 离子交换法 六、教学方式 电子课件 七、讲授内容: (一)水样的采集和保存 水样的类型 水样的采集 流量的测定 水样的运输和保存 (二)水样的预处理 水样的消解 水样的富集与分离 八、讲授方法 (一)水样的采集和保存 1. 水样的类型 介绍三种不同的水样类型,重点突出个水样类型在什么情况下适用。 2. 水样的采集 从地表水的采集出发,介绍采样前的准备及采样方法、采样容器,进而推广到地下水、废水样的采集,并根据各种采集分析项目提出采集水样的注意事项。 3. 流量的测定 分别介绍地表水和废水的流量测定方法与仪器,并介绍部分实际工作中应用的流量计的使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4. 水样的运输和保存 重点突出水样运输中注意的事项以及常规监测项目的保存方法。并举水样保存的具体实例,分析保存的重要性以及方法选择的原理。 (二)水样的预处理 1. 水样的消解 首先介绍水样预处理的重要性,重点介绍水样的湿式消解,以及如何选择酸来消解水样,并强调适用湿式消解时的注意事项;简单介绍干灰化法。 2. 水样的富集与分离 介绍各种富集分离方法,(气提、顶空、蒸馏、萃取、吸附、离子交换和共沉淀法),着重讲解原理以及适用的情况;重点介绍萃取法和离子交换法。 九、时间分配 本堂课全部用时90分钟,分配如下: 水样的采集和保存35分钟,其中水样的类型6分钟,水样的采集6分钟,流量的测定8分钟,水样的运输和保存15分钟。 水样的预处理55分钟,其中水样的消解15分钟,水样的富集与分离40分钟。 十、课件演示:(略) 十一、作业 (1)水样有哪几种保存方法?试举几个实例说明怎样根据被测物质的性质选用不同的保存方法。(P1414) (2)25时,Br2在CCl4和水中的分配比为29.0,试问:(1)水溶液中的Br2用等体积的CCl4萃取;(2)水溶液中的Br2用1/2体积CCl4萃取;其萃取率各为多少?(P1417) 十二、参考资料 环境监测吴忠标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环境监测陈玲,赵建夫 主编? 2004年? 化学工业出版社 环境监测新技术齐文启等编著 2004年 化学工业出版社 现代环境监测技术吴邦灿 编著 2005年(第二版)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4、水质物理指标检验及部分金属化合物的测定 一、授课题目:水质物理指标检验及部分金属化合物的测定 二、教学目的 通过90分钟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掌握水质物理指标(水温、色度、浊度、残渣、电导率等)和金属化合物(铝、汞、镉等)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三、教学意义 水质物理指标与水质污染的状况有密切的关系,另外,受“三废”污染的地面水和工业废水中有害金属化合物的含量明显增加,掌握水质物理指标和金属化合物的测定对保护水质污染及人体健康有重要的作用。 四、教学重点 双硫腙分光光度法 冷原子荧光法 原子吸收法 五、教学难点 原子吸收法 极谱法 六、教学方式 电子课件 七、讲授内容: (一)水质物理指标检验 水温 臭和味 色度 浊度 透明度 残渣 矿化度 电导率 氧化还原电位 (二)金属化合物的测定 铝 汞 镉 八、讲授方法 (一)水质污染指标 本节水质污染指标主要从其所反映出的水体污染状况的意义出发,介绍各种指标监测的方法。 (二)金属化合物的测定 本节是水质污染监测的重点,首先用污染实例让学生了解这些监测项目的监测意义,我们将重点讲解汞污染监测中的冷原子吸收法和冷原子荧光法以及双硫腙分光光度法、镉污染监测的原子吸收法和阳极溶出伏安法,重点突出其在金属化合物监测的适用性,进而推广到所有金属化合物的测定,从方法的原理到监测仪器的构造原理逐步展开讲解。 九、时间分配 本堂课全部用时90分钟,分配如下: 水质物理指标检验30分钟,其中,色度、电导率、残渣各4分钟,水温、臭和味、浊度、透明度、矿化度、氧化还原电位各3分钟。 金属化合物的测定60分钟,其中铝10分钟,汞20分钟,镉30分钟。 十、课件演示:(略) 十一、作业 (1)冷原子吸收法和冷原子荧光法测定水样中汞,在原理和仪器方面有何主要相同和不同之处?(p14112) (2)说明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金属化合物的原理。用方块图示意其测定流程。(p14113) (3) 用标准加入法测定某水样中的镉,取四份等量水样,分别加入不同量镉溶液(加入量见下表),稀释至50mL,依次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测得吸光度列于下表,求该水样中镉的含量。(p14114) 编号水样量(mL)加入镉标准溶液(10g/mL)mL数吸光度12000.04222010.08032020.11642040.190十二、参考资料 环境监测吴忠标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环境监测陈玲,赵建夫 主编? 2004年? 化学工业出版社 环境监测新技术齐文启等编著 2004年 化学工业出版社 现代环境监测技术吴邦灿 编著 2005年(第二版)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5、水质其他金属化合物及非金属无机物的测定 一、授课题目: 水质其他金属化合物及非金属无机物的测定 二、教学目的 通过90分钟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其它金属化合物(铬、锌、铅等)和非金属无机物(酸度和碱度、pH、DO、氰化物、氟化物、含氮化合物、硫化物等)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三、教学意义 非金属无机物测定项目往往是水体监测中的必测项目,掌握非金属无机物的测定对于环境水体污染程度的确定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 四、教学重点 铬的测定 溶解氧的测定 含氮化合物的测定 五、教学难点 氧电极法测定溶解氧 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氟化物 六、教学方式 电子课件 七、讲授内容: (一)其它金属化合物的测定 铅 铜 锌 铬 砷 其它金属化合物 (二)非金属无机物的测定 酸度和碱度 pH值 溶解氧(DO) 氰化物 氟化物 含氮化合物 硫化物 磷 八、讲授方法 (一)其它金属化合物的测定 首先用各类金属污染实例让学生了解这些监测项目的监测意义,由上节讲到的各类测定金属化合物的普遍应用方法推广到其它金属化合物的测定。 (二)非金属无机物的测定 同样由各类非金属无机物的测定的意义出发,重点讲解各类指标的测定原理和方法,以及测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涉及到的仪器方法重点讲解原理及仪器组成、工作原理。 九、时间分配 本堂课全部用时90分钟,分配如下: 其它金属化合物的测定30分钟,其中铅4分钟,铜4分钟,锌4分钟,铬8分钟,砷8分钟,其它金属化合物2分钟。 非金属无机物的测定60分钟,其中酸度和碱度5分钟,pH值5分钟,溶解氧(DO)10分钟,氰化物6分钟,氟化物10分钟,含氮化合物15分钟,硫化物6分钟,磷3分钟。 十、课件演示:(略) 十一、作业 (1)怎样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的六价铬和总铬?(P141-17) (2)怎样采集测定溶解氧的水样?说明电极法和碘量法测定溶解氧的原理。怎样消除干扰?两种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P142-22) 十二、参考资料 环境监测吴忠标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环境监测陈玲,赵建夫 主编? 2004年? 化学工业出版社 环境监测新技术齐文启等编著 2004年 化学工业出版社 现代环境监测技术吴邦灿 编著 2005年(第二版)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6、水质有机污染物综合指标的测定 一、授课题目: 水质有机污染物综合指标的测定 二、教学目的 通过90分钟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水体污染的综合性指标有哪些,掌握水质有机污染物(COD、BOD、TOC、挥发酚)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三、教学意义 水体中除含有无机污染物外,更大量的是有机污染物,它们以毒性和使水中溶解氧减少的形式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危害人体健康。已经查明,绝大多数致癌物质是有毒有机物,所以,掌握有机污染物指标的监测对水质状况了解和污染物治理非常重要。 四、教学重点 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 生化需氧量BOD的测定 五、教学难点 生化需氧量BOD的测定 六、教学方式 电子课件 七、讲授内容: (一)化学需氧量 重铬酸钾法 库仑滴定法 快速密闭消解滴定法或光度法 氯气校正法 (二)高锰酸盐指数 (三)生化需氧量 五天培养法 微生物电极法 其它方法 (四)总有机碳 (五)挥发酚 4氨基安替吡林分光光度法 溴化滴定法 (六)硝基苯类 还原偶氮分光光度法 氯代十六烷基吡啶分光光度法 (七)石油类 重量法 红外分光光度法 非色散红外吸收法 八、讲授方法 本节重点讲解各类综合指标所代表的意义以及测定方法,对化学需氧量和生化需氧量,运用Flash动画和实验视频录像,深入讲解各自的测定过程和注意事项,使学生能够对测定操作的每一步都能做到掌握和深刻理解。 九、时间分配 本堂课全部用时90分钟,分配如下: 化学需氧量25分钟,高锰酸盐指数5分钟,生化需氧量30分钟,总有机碳8分钟,挥发酚8分钟,硝基苯类6分钟,石油类8分钟。 十、作业 (1)简述COD、BOD、TOD、TOC的含意;对一种水来说,它们之间在数量上是否有一定的关系?为什么?(P142-28) (2)高锰酸盐指数和化学需氧量在应用上有何区别?二者在数量上有何关系?为什么?(P142-30) (3)下表所列数据为某水样BOD5测定结果,试计算每种稀释倍数水样的BOD5值。(P142-32) 编号稀释倍数取水样体积(mL)Na2S2O3标准溶液浓度(mol/L)Na2S2O3标液用量(mL)当天五天A501000.01259.164.33B401000.01259.123.10空白01000.01259.258.76十二、参考资料 环境监测吴忠标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环境监测陈玲,赵建夫 主编? 2004年? 化学工业出版社 环境监测新技术齐文启等编著 2004年 化学工业出版社 现代环境监测技术吴邦灿 编著 2005年(第二版)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7、特定有机污染物、水质底质监测和活性污泥性质的测定 一、授课题目:特定有机污染物、水质底质监测和活性污泥性质的测定 二、教学目的 通过90分钟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特定有机污染物的测定的意义和主要方法,了解水质底质的意义和目的,掌握水体底质监测样品采集及制备、分解和提取方法。另外,掌握活性污泥性质的测定的意义、原理和方法。通过整章节总结使学生使学生了解水体监测的主要监测项目和方法。 三、教学意义 特定有机污染物是指那些毒性大、蓄积性强、难降解、被列为优先污染物的有机化合物,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也引起的更多关注。 水、底质和生物组成了完整的水环境体系。通过底质监测,可以了解水环境污染现状,追溯水环境污染历史,研究污染物的沉积、迁移转化规律和对水生生物特别是底栖生物的影响,并对评价水体质量,预测水质变化趋势和沉积污染物对水体的潜在危险提供依据。通过活性污泥性质的测定可以掌握水体净化和污水处理的运行状况,对环境水污染治理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四、教学重点 底质监测样品的分解和提取 活性污泥性质的测定 五、教学难点 底质监测样品的分解和提取 六、教学方式 电子课件 七、讲授内容: (一)特定有机污染物的测定 苯系物 挥发性卤代烃 氯苯类化合物 挥发性有机物 (二)底质监测 底质监测的目的和意义 样品采集 样品的制备、分解和提取 污染物质的测定 (三)活性污泥性质的测定 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 活性污泥性质的测定 八、讲授方法 (一)特定有机污染物的测定 通过介绍特定有机污染物,如苯系物、挥发性有机物对环境污染及人体健康带来的危害,使学生了解这些特定有机污染物的测定方法和意义,具体内容让学生自学。 (二)底质监测 通过对底质监测的目的和意义的介绍,使学生明确底质监测的重要性,联系水体中的布点方法介绍底质监测布点的方法,重点讲解有机污染物的提取,与后面固体废物样品和生物样品的制备提取有一定相关性,从而有助于理解后续章节的理解。 (三)活性污泥性质的测定 图文并茂介绍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通过污水处理厂的实际例子讲解,并与水污染控制课程中的内容相结合,使学生掌握活性污泥性质的测定方法及测定的意义。 九、时间分配 本堂课全部用时90分钟,分配如下: 特定有机污染物的测定15分钟。 底质监测50分钟,其中底质监测的目的和意义10分钟,样品采集5分钟,样品的制备5分钟,样品的分解5分钟,有机污染物的提取20分钟,污染物质的测定5分钟。 活性污泥性质的测定25分钟,其中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10分钟,活性污泥性质的测定15分钟。 十、课件演示:(略) 十一、作业 (1)怎样测定污泥沉降比和污泥体积指数?测定它们对控制活性污泥的性能有何意义?(P14338) 十二、参考资料 环境监测吴忠标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环境监测陈玲,赵建夫 主编? 2004年? 化学工业出版社 环境监测新技术齐文启等编著 2004年 化学工业出版社 现代环境监测技术吴邦灿 编著 2005年(第二版)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8、大气污染基本知识和空气污染监测方案的制定 一、授课题目: 大气污染基本知识和空气污染监测方案的制定 二、教学目的 通过90分钟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空气污染基本知识,空气污染物的存在状态及时空分布特点,掌握空气污染监测方案的制定,包括采样点的布设,采样频率和采样时间的确定原则与方法。 三、教学意义 大气污染污染监测基本知识的掌握,有助于学生开展大气污染监测工作,比如根据空气污染物的存在状态确定采样仪器与方法。掌握空气污染监测方案的制定有助于实际工作中空气污染监测的开展。 四、教学重点 空气中的污染物及其存在状态 监测站(点)的布设 五、教学难点 空气中的污染物及其存在状态 六、教学方式 电子课件 七、讲授内容: (一)空气污染基本知识 大气、空气和空气污染 空气污染的危害 空气污染源 空气中的污染物及其存在状态 空气中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点 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表示方法 (二)空气污染监测方案的制定 监测目的 调研及资料收集 监测项目 监测站(点)的布设 采样频率和采样时间 采样方法、监测方法和质量保证 八、讲授方法 (一)空气污染基本知识 1. 空气污染及其危害 运用图片及实例说明当前大气污染所面临的严峻形势,通过一系列环境大气污染事件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所带来的危害。 2. 空气中污染物存在状态及时空分布特点 结合环境化学知识,针对空气污染物的形成及不同存在状态展开讲述,使学生能够了解空气的时空分布特点,并且与后续采样布点的原则相结合讲解。 3. 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表示方法 举计算实例讲解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表示方法。 (二)空气污染监测方案的制定 通过与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相比较,展开讲述环境监测方案制定的程序,并根据空气污染自身特点,讲解空气污染相比于其它环境介质所采取的不同的监测方案,特别是布点原则的确定。 九、时间分配 本堂课全部用时90分钟,分配如下: 空气污染基本知识45分钟,其中大气、空气和空气污染5分钟,空气污染的危害10分钟,空气污染源5分钟,空气中的污染物及其存在状态10分钟,空气中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点5分钟,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表示方法10分钟。 空气污染监测方案的制定45分钟,其中监测目的5分钟,调研及资料收集8分钟,监测项目6分钟,监测站(点)的布设20分钟,采样频率和采样时间3分钟,采样方法、监测方法和质量保证3分钟。 十、课件演示:(略) 十一、作业 (1)空气中的污染物以哪几种形态存在?了解它们的存在形况对监测工作有何意义?(P2281) (2)已知某采样点的气温为27,大气压力为100.00 KPa。用溶液吸收法采样测定空气中SO2日平均浓度,每隔4h采样一次,共采集6次,每次采集30min,采样流量0.5L/min。将6次气样的吸收液定容至50.00mL,取10mL测知含SO22.5g,求该采样点空气在标准状况下SO2日平均浓度。(P2288) 十二、参考资料 环境监测吴忠标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环境监测陈玲,赵建夫 主编? 2004年? 化学工业出版社 环境监测新技术齐文启等编著 2004年 化学工业出版社 现代环境监测技术吴邦灿 编著 2005年(第二版)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9、空气样品的采集方法和采样仪器 一、授课题目:空气样品的采集方法和采样仪器 二、教学目的 通过90分钟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掌握空气样品的采集方法以及浓缩富集法(溶液吸收法、填充柱阻留法、滤料阻留法、静电沉降法等),了解采样仪器的组成及专用采样仪器(空气采样器、颗粒物采样器等)的原理及使用。 三、教学意义 掌握空气样品的采集方法以及浓缩富集法以及采样仪器的组成及专用采样仪器的原理及使用对开展大气采样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对大气污染治理的原理也能有较好的理解。 四、教学重点 空气样品富集采样法 颗粒物采样器 五、教学难点 颗粒物采样器的原理 六、教学方式 电子课件 七、讲授内容: (一)直接采样法 注射器采样 塑料袋采样 采样管采样 真空瓶采样 (二)富集采样法 溶液吸收法 填充柱阻留法 滤料阻留法 低温冷凝法 静电沉降法 扩散法 自然积聚法 综合采样法 (二)采样仪器 组成部分 专用采样器(空气采样器、颗粒物采样器等) (三)采样效率 (四)采样记录 八、讲授方法 (一)空气样品的采集方法 展开讲述各种采样方法的原理及操作方法,并且结合大气污染控制中的知识进行讲解(如静电沉降法),重点讲解其在大气采样中的使用范围,比较各种采样方法的优缺点,使学生能够对各种采样方法做到较好的理解与掌握。 (二)采样仪器 结合大气采样实际应用的试验装置进行讲解采样仪器各组成部分的功能与原理,在颗粒物采样器讲解时,结合大气污染中的除尘原理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既理解采样原理,又能够对今后学习大气污染除尘的原理做到较好的理解。 (三)采样效率和采样记录 针对大气存在状态的特殊形式,讲解不同存在形式的采样效率表示和评价方法,强调大气采样中的记录,使学生对实验记录的严谨性有充分的理解。 九、时间分配 本堂课全部用时90分钟,分配如下: 空气样品的采集方法55分钟,其中直接采样法10分钟,富集采样法中溶液吸收法10分钟,填充柱阻留法10分钟,滤料阻留法5分钟,低温冷凝法5分钟,静电沉降法5分钟,其它方法10分钟。 采样仪器27分钟,其中组成部分8分钟,专用采样器空气采样器4分钟,颗粒物采样器15分钟。 采样效率6分钟 采样记录2分钟 十、课件演示:(略) 十一、作业 (1)直接采样法和富集采样法各适用于什么情况?怎样提高溶液吸收法的富集效率?(P2286) 十二、参考资料 环境监测吴忠标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环境监测陈玲,赵建夫 主编? 2004年 ?化学工业出版社 环境监测新技术齐文启等编著 2004年 化学工业出版社 现代环境监测技术吴邦灿 编著 2005年(第二版)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0、气态和蒸气态污染物的测定 一、授课题目:气态和蒸气态污染物的测定 二、教学目的 通过90分钟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掌握气态和蒸气态污染物的测定原理与方法,特别是对大气常规监测中SO2和NOX的测定原理和过程有很好的理解与掌握。 三、教学意义 本节是大气污染监测的重点,也是关于在大气常规监测中的一些必测项目的内容,掌握本节内容,特别是SO2和NOX的测定原理和过程对进行常规大气环境监测的开展具有较好的理论指导意义。 四、教学重点 SO2的测定原理和过程 NOX的测定原理和过程 五、教学难点 定电位电解法测定SO2光化学氧化剂的测定 六、教学方式 电子课件 七、讲授内容: (一)SO2的测定 (二)NOX的测定 (三)CO的测定 (四)光化学氧化剂的测定 (五)臭氧的测定 (六)氟化物的测定 (七)硫酸盐化速率的测定 (八)汞的测定 (九)总烃及非甲烷烃的测定 (十)VOCS和甲醛的测定 (十一)其它有机污染物质的测定 八、讲授方法 大气SO2、NOX的测定,结合在实际环境监测工作中进行该项目监测的图片与录像进行讲解,重点让学生掌握方法的原理,仪器的操作及应注意的相关事项。有关监测项目结合水质监测中的部分相关性进行讲授,让学生能够在掌握大气监测方法的同时,再次掌握水体污染监测的原理。 九、时间分配 本堂课全部用时90分钟,分配如下: SO2的测定15分钟,NOX的测定20分钟, CO的测定6分钟,光化学氧化剂的测定5分钟,臭氧的测定5分钟,氟化物的测定7分钟,硫酸盐化速率的测定6分钟,汞的测定7分钟,总烃及非甲烷烃的测定8分钟,VOCS和甲醛的测定6分钟,其它有机污染物质的测定5分钟。 十、课件演示:(略) 十一、作业 (1)简述四氯汞钾溶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与甲醛缓冲溶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测定SO2原理的异同之处。影响方法测定准确度的因素有哪些?(P228-9) (2)简述用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空气中NOx的原理。用简图示意怎样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法测定NO2、NO和NOx?(P228-10) 十二、参考资料 环境监测吴忠标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环境监测陈玲,赵建夫 主编? 2004年? 化学工业出版社 环境监测新技术齐文启等编著 2004年 化学工业出版社 现代环境监测技术吴邦灿 编著 2005年(第二版)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1、空气污染指数的计算及颗粒物的测定、降水监测 一、授课题目: 空气污染指数的计算及颗粒物的测定、降水监测 二、教学目的 通过90分钟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空气污染指数的计算方法,掌握颗粒物的测定原理与方法以及仪器的使用,了解大气降水监测的采样点布设及降水组分的测定。 三、教学意义 通过空气污染指数的计算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怎样去判断主要环境大气污染物,颗粒物的测定原理与方法及大气降水监测的采样点布设及降水组分的测定的掌握使学生在今后常规大气颗粒物监测中更好的去开展工作。 四、教学重点 空气污染指数的计算 颗粒物的测定 五、教学难点 TSP中污染组分的测定 六、教学方式 电子课件 七、讲授内容: (一)空气污染指数的计算 (二)颗粒物的测定 TSP的测定 PM10的测定 灰尘自然沉降量及其组分的测定 TSP中污染组分的测定 (三)降水监测 采样点的布设 样品的采集 降水组分的测定 八、讲授方法 (一)空气污染指数的计算 通过实例计算使学生掌握如何计算空气污染指数,并判断主要的环境大气污染物。 (二)颗粒物的测定 重点讲解TSP和PM10的测定的意义与方法以及仪器的使用和工作原理;结合水质污染监测讲解TSP中污染组分的测定,使学生掌握本节内容的同时,加深对水质监测原理的掌握,特别是对其中有机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进行重点讲解。 (三)降水监测 从样品的采集到测定逐步展开讲解,使学生了解降水监测的意义与方法。 九、时间分配 本堂课全部用时90分钟,分配如下: 空气污染指数的计算15分钟。 颗粒物的测定60分钟,其中TSP的测定10分钟,PM10的测定15分钟,灰尘自然沉降量及其组分的测定10分钟,TSP中污染组分的测定25分钟。 降水监测15分钟。 十、课件演示:(略) 十一、作业 (1)假定某地区的TSP日均值为0.35毫克/立方米,SO2日均值为0.155毫克/立方米,NO2日均值为0.060毫克/立方米,计算其空气污染指数,并判断主要

    注意事项

    本文(《环境监测》电子教案(50P).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