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6省道响水西段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
-
资源ID:2807096
资源大小:1.60MB
全文页数:2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326省道响水西段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
国环评证 乙 字第 1918 号326省道响水西段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 本)委托单位:响水县交通运输局编制单位: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二O一三年十一月目录第1章 工程概况21.1 项目背景21.2 项目基本信息21.3 地理位置及推荐方案21.4 主要工程数量及经济技术指标41.5 工期安排及投资51.6 合理性分析5第2章 环境现状评价72.1 评价范围72.2 环境现状评价7第3章 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93.1 污染源分析93.2 环境保护目标调查113.3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23.4 环境保护措施及技术经济论证14第4章 评价结论25联系方式261项目建设单位的名称和联系方式262. 承担评价工作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的名称和联系方式26本简本内容由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编制,并经响水县交通运输局确认同意提供给环保主管部门作326省道响水西段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受理信息公开。响水县交通运输局、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对简本文本内容的真实性、与环评文件全本内容的一致性负责。第1章 工程概况1.1 项目背景326省道响水西段是 连 通 盐 城 港 响 水港 区 与 响 水 西 部 地区 、 港 口 重 要 腹 地 的重 要 道路 , 同 时对 于 区 域 经 济 的 快 速 发展 和 新 形 势 下 大 力 提高 运 输 服 务 能 力和 服 务水 平 均具 有 重 要 作用 。目 前 S32 6 响水 西 段 为二 级 公 路 ,且 交通流量较大,城镇化较严重,与响水城镇化体系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在此背景下,响水县交通运输局决定新建326省道响水西段工程。1.2 项目基本信息表1.2-1 项目基本信息项目名称326省道响水西段改扩建工程建设单位响水县交通运输局建设项目性质新建建设项目类别E4721 铁路、道路、隧道和桥梁工程建筑工程总投资15000万元立项部门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3 地理位置及推荐方案路线起自326省道与204国道响水县城西绕成段交叉处,向西止于响水与灌南交界处(不含与204国道共线段里程),全线均为新建段。路线全长4km。项目地理位置见图1-1。图1-1 本项目地理位置图1.4 主要工程数量及经济技术指标本项目采用公路等级为一级公路,设计速度80 km/h,双向四车道标准,路基宽度24.5m。本项目新增永久性占地198亩,工程土方填挖合计12.8万方;共设置桥梁3座,平面交叉8处,涵洞12道。主要工程数量和经济技术经济指标表见表1.4-1。表1.4-1本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及工程量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一基本指标起讫桩号K5+361K9+3611公路等级一级公路技术标准双向四车道2设计速度km/h804占用土地(1)新增永久占地亩1985拆迁m26097二、路线1路线总长km43平曲线最小半径m/处1200/14直线最大长度m2706.605最大纵坡%/处3.00/26竖曲线最小半径(1) 凹型m/处5000/1(2) 凸型m/处4500/1三、路基、路面1路基宽度/红线宽度m24.5/342路基土石方数量(计价方)(1) 土方万m324.55(2) 石灰t194593特殊路基处理长度km1.61四、桥梁、涵洞桥梁大桥m/座106.12/1中桥m/座34.08/2涵洞道12五、路线交叉平面交叉处8六、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安全设施km4七、估算金额万元15000平均每公里造价万元37501.5 工期安排及投资项目计划于2013年底开工建设,2014年底全线建成通车,建设工期为1年。投资估算总金额约为15000万元。1.6 合理性分析1.6.1 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拟建项目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发展改革委令2011第9号)中的鼓励类 第二十二条 城市基础设施 城市道路及智能交通体系建设;符合江苏省工商领域鼓励投资的产业、产品和技术导向目录中 四、交通运输、物流及邮电通信业 (一)交通运输业 2、公路 (1)公路及路网配套建设。因此,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1.6.2 规划相符性分析本项目建设符合江苏省省道公路网规划(2011-2020)、盐城市沿海发展规划(2009-2020)、盐城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07-2020)、响水县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响水县城总体规划(2010-2030)、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项目推荐路线方案有助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对环境影响小。第2章 环境现状评价2.1 评价范围表2.1-1 评价范围一览表环境要素评价范围水环境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以内区域, 桥梁跨越河流上游500米、下游1000米以内水域地下水环境公路建设、运营可能导致地下水水位变化的区域,一般在一个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区域内;声环境施工场地周边200m范围内区域;营运期道路中心线两侧200m范围内区域。大气环境拟建公路中心线两侧200m范围内区域;施工场地周围生态环境道路中心线两侧各300m范围内及工程临时占地。社会环境以拟建公路中心线两侧200m范围内为主,兼顾宜兴市市域范围2.2 环境现状评价2.2.1 生态环境现状经调查,本项目离通榆河(响水)清水通道维护区二级管控区最近距离为1358m,距离较远,在保护范围以外;本项目距离通榆河(响水)饮用水源二级管控区280m,距离较远。农业生态系统是沿线主要的生态类型,以种植业为主;项目沿线土地利用格局为以农用耕地为主,沿线乡镇人均占有耕地资源较少,项目占用土地以耕地为主;项目沿线无珍稀野生动植物分布。2.2.2 水环境现状2.2.2.1 地表水本项目评价范围内不存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及相关取水口。根据监测结果,本项目路线跨越的唐响河的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石油类、pH值、DO各项水质指标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SS水质指标超出地表水资源标准(SL63-94)三级标准。2.2.2.2 地下水根据本项目地质勘察报告,潜水含水层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富水性差;微承压水主要补给来源为浅部地下水的垂直入渗及地下水的侧向迳流,富水性及透水性一般,第承压水上段主要补给来源于区域地下水的侧向补给及上层地下水的越流补给,富水性及透水性均较好。根据监测结果,项目所在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基本上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类水标准。2.2.3 环境空气现状现状监测结果表明,项目沿线区域的PM10日均值、NO2小时值及日均值基本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本项目所在地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良好。2.2.4 声环境现状根据监测结果,昼间监测值范围49.258.2dB,夜间监测值范围43.347.1dB。噪声环境现状监测均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相应功能区标准限值。第3章 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3.1 污染源分析3.1.1 施工期污染源分析3.1.1.1 噪声污染施工期噪声污染主要来自筑路机械的机械噪声。公路建设项目常用工程施工机械包括:路基填筑:推土机、压路机、装载机、平地机等;路面施工:铲运机、平地机、推铺机等;物料运输:载重汽车等;物料拌和:搅拌机等。常用公路工程施工机械噪声级80100dB。3.1.1.2 水污染施工期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机械设备冲淋油污水等施工废水,以及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1)施工废水: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COD、SS和石油类,主要污染物浓度为:COD 300 mg/L,SS 800g/L,石油类40mg/L。(2)生活污水:污水中主要污染物质为SS、动植物油、COD、NH3-N等,污水排放量为36m3/d。污水水质可参考同类工程生活污水的排放浓度:CODCr取500mg/L,BOD5250mg/L,NH3-N取30mg/L,SS取300mg/L,动植物油30mg/L。3.1.1.3 环境空气污染施工期环境空气污染源主要为扬尘污染和沥青烟气污染。(1)扬尘污染主要在施工前期路基填筑过程,以施工道路车辆运输引起的扬尘和施工区扬尘,类比同类项目监测数据,路基外20m外TSP浓度0.20.3mg/m3。(2)沥青烟,类比同类工程,下风向50m外苯并a芘浓度低于0.00001mg/m3,THC浓度在60m左右0.16mg/m3。3.1.1.4 固体废物(1)拆迁建筑垃圾:房屋拆迁将产生建筑垃圾6097m3。(2)施工人员生活垃圾:施工期生活垃圾产生总量约为108t。(3)桥梁桩基出渣:本项目的桥梁桩基出渣量约为3836m3。3.1.2 营运期污染源分析3.1.2.1 环境空气污染本项目营运过程中主要的大气污染源为机动车尾气。汽车尾气污染物主要来自曲轴箱漏气、燃油系统挥发和排气筒的排放,主要污染物为CO、NO2、THC等。运营期大气污染物排放源强见表3.1-1。表3.1-1 运营期大气污染物排放源强(单位:mg/(m·s))源强(mg/m·s)2015年2021年2029年COTHCNO2COTHCNO2COTHCNO2全路段日平均0.8430.1980.0580.9780.2300.0681.3470.3160.0933.1.2.2 水污染本项目运营期的水污染源主要来自路面径流。表3.1-2 路面径流污染物排放源强表项目径流水量×106SSCOD石油类排放量0.141417.76.41.63.1.2.3 噪声污染拟建项目营运期噪声污染主要来源于在公路上行驶的机动车辆,各类车型的行驶速度及辐射声级见表3.1-3、3.1-4。表3.1-3 运营期各型车行驶速度(km/h)路段车型201520212029昼间夜间昼间夜间昼间夜间新 G204 交叉点终点小型车66.967.766.767.766.267.6中型车48.247.048.447.048.847.3大型车48.147.148.347.248.747.4表3.1-4 各型车的平均辐射声级(dB)路段车型201520212029昼间夜间昼间夜间昼间夜间新 G204 交叉点终点小型车76.076.276.076.275.876.1中型车76.976.577.076.577.276.6大型车83.182.883.282.883.382.9表3.1-5各型车的小时交通量(单位:辆/h)路段车型201520212029昼间夜间昼间夜间昼间夜间新 G204 交叉点终点小型车26895294104356126中型车572054195419大型车983512845207733.2 环境保护目标调查3.2.1 社会环境保护目标本项目的社会环境保护目标见表3.2-1。表3.2-1 社会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序号保护目标保护内容保护目标概况1被征地居民、拆迁居民项目周边耕地资源项目新增永久用地198亩,拆迁量6097m22基础设施项目沿线农田水利灌溉设施;现有道路及房屋建筑3交通阻隔项目施工对现有道路交通和周边居民出行的影响3.2.2 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本项目的水环境保护目标为路线跨越的河流,见表3.2-2。表3.2-2 水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序号水体名称中心桩号与本项目位置关系河宽(m)水质目标功能W1红卫河AK5+728.5跨越25农业用水W2佃响河AK7+361.6跨越25农业用水W3唐响河AK7+984.6跨越50农业用水3.2.3 声环境和环境空气保护目标项目评价范围内声环境、环境空气保护目标有6处村庄敏感点。3.2.4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本项目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见表3.2-3。表3.2-3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序号保护目标保护目标概况B1农业生态工程永久占用耕地100亩,临时占用耕地20亩B2植被工程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造成的绿化及野生植被B3水生生物跨越以及临近河流、湖泊的各种鱼类3.3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3.3.1 社会环境项目的实施避开了响水县主城区和主要村镇,项目的建设对当地城镇建设的影响较小;项目的建设会对被征地和拆迁居民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采取合理的经济补偿和安置措施后,可以确保被征地和拆迁居民的生活质量不下降;项目建设期间会对局部陆上交通运输造成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是短暂的,采取合理的交通组织可以减少影响;工程设置了多处通道,营运期不会带来严重的交通阻隔。3.3.2 生态环境拟建项目各占地指标均符合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指标(建标1999278号文)的要求,项目建设对当地耕地资源有一定的影响,但不会对当地土地利用总体格局产生大的影响;工程占地会造成当地农业生产的减产,并会影响当地农灌系统和农作物的生长;项目建设对植被的影响是暂时的,总体影响不大;工程建设不会干扰沿线动物的正常活动,也不会对其生活习性造成大的改变;项目取土对水土环境有一定的负面影响。综上所述,在采取相应的生态影响减缓措施的情况下,本项目建设对沿线区域土地资源、农业生产、植被资源的影响处于可以接受的程度,不会对沿线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3.3.3 声环境(1)施工期根据公路工程典型施工机械在不同距离处的噪声预测结果,昼间单台施工机械的辐射噪声在距施工场地50 m外可达到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中的相应标准限值,夜间300 m外基本可达到标准限值(打桩机除外)。夜间施工将对项目评价范围内的声环境质量产生显著影响。根据现场调查,本项目沿线评价范围内有3处敏感点,公路夜间施工对沿线居民的生活,特别是夜间睡眠的影响较大。因此,施工期间应采取禁止夜间(22:00-6:00)施工措施避免夜间施工噪声污染,以减轻施工对沿线居民生活的不利影响。(2)运营期项目沿线共经过敏感点6处,除条房小学敏感点之外,其余村庄敏感点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 3.3.4 地表水水环境桥梁工程施工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围堰和围堰拆除过程中,会导致局部水域SS浓度升高,但这种影响是轻微的、短暂的和局部的;施工期,施工场地生产废水经简单的沉淀隔油处理后,用于洒水降尘,不排入水体,对水环境的影响较小;施工营地租用当地民房,废水通过化粪池或者蒸发池处理后排放,对水环境的影响较小。本项目运营期的路面径流采用边沟收集,集中排放,不会产生雨水漫流现象;径流中污染物浓度较低,不会改变直接受纳水体的水质类别和使用功能。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对项目所在地的地表水环境的影响较小。3.3.5 地下水环境本项目施工期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桥梁施工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施工期含油污水、建筑材料堆放期间的淋渗水等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通过采用清水护壁、桥梁封闭施工、设置堆放场地防渗区域等措施防止污染物进入地下水环境。本项目营运期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路面径流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由于土壤层的吸附作用,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运移过程中一般被吸附净化,但对地下水含水层影响较小。综上所述,本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较小。3.3.6 固体废物施工期产生桥梁桩基出渣和拆迁建筑垃圾应尽可能回用,不能回用的运至政府指定的建筑垃圾处理场,严禁乱丢乱弃;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至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严禁乱丢乱弃,对环境影响较小。3.3.7 环境空气拟建项目施工期的扬尘污染和沥青摊铺时的烟气污染,将对沿线环境空气质量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采用经常洒水等防护措施,运输筑路材料的车辆加盖棚布,料场远离居民点并掩盖等措施,可有效控制其不利影响。类比结果表明,营运期拟建项目汽车尾气排放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较小,距路肩50m处NO2浓度均没有超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的要求。3.3.8 环境风险分析本项目不跨越大型河流,通过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可以进一步降低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通过制定事故应急预案,可以减少发生事故时的环境危害;因此,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后环境风险事故处于可接受的水平。3.4 环境保护措施及技术经济论证3.4.1 设计期优化线路走向、合理布置施工场地,避让人口集聚区、减少噪声和空气污染,避让耕地、减少耕地资源的占用。3.4.2 施工期3.4.2.1 社会环境(1)建设单位必须按照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土资源厅省交通厅关于省交通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征地补偿安置的实施意见等有关规定,对被征地和被拆迁村民进行一定的经济补偿。(2)在施工期,应加强交通管理和组织,设置必要的警告、安全措施,减少交通堵塞和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3)施工期应尽量不破坏现有的排、灌渠道和现有道路,路线布设方案以及设置的构造物应满足水利设施泄洪需求,同时,与沿线乡镇政府和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做好水系和路网的重新规划和调整。3.4.2.2 生态环境1、土地资源保护(1)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和江苏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修改)等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向有关部门报批农用地转用和征用土地的手续,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补充与所占耕地(基本农田)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基本农田),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的耕地(基本农田)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按照省有关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专款用于开垦新的耕地。有关部门应及时调整土地利用规划,严格土地审批,严禁规划外用地造成的耕地损失,提高土地利用效率。(2)对地表上层20 cm厚的高肥力土壤腐殖质层进行剥离和保存,作为公路建设结束后农业用地复垦、地表植被补偿恢复和景观绿化工程所需的耕植土。(3)对施工场地和施工便道等用地,在工程结束后应立即进行农业复垦或其它生态修复措施,杜绝农业用地人为荒置导致的水土流失和土壤养分流失。2、农业生态保护对于项目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造成当地农民农业生产损失,建设单位应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对受影响农民给与一定的经济补偿,确保其农业收入不降低。3、植被资源保护(1)对于项目建设占用的人工栽植作物,施工进行前,应尽可能将这些作物进行移植,严禁随意破坏。(2)加强施工期管理,严禁施工人员及施工机械随意破坏当地植被。(3)选用乡土物种,在土方工程完成后立即栽种,并在栽种初期,予以必要的养护。如采用立体绿化护坡工程时,可先选择固着性强的先锋物种,在运营期间逐步用乡土物种替代。(4)工程临时用地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居民要求及时进行地表植被补偿恢复,并在竣工验收前实施完成。4、水土保持与防护对主体施工区、取土场和其他临时工程区采取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防护措施。3.4.2.3 声环境1、尽量采用低噪声机械设备,施工过程中还应经常对设备进行维修保养,避免由于设备性能差而导致噪声增强现象的发生。2、具有高噪声特点的施工机械应尽量集中施工,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作到快速施工;集中施工场的位置应妥善选取,首先必须紧靠大型施工场地,以缩短运输路线;施工场界距居民点至少保持300米的距离;考虑施工时间的合理安排,尽量不要在深夜施工,并通过地方政府进行协调和协作。3、施工噪声影响属于短期影响,主要是夜间干扰施工场附近居民的休息,强噪声的施工机械夜间(22:006:00)应停止施工作业,严禁夜间进行打桩作业。4、利用现有道路进行施工物料运输时,注意调整运输时间,尽量在白天运输,这样可以减少对运输道路两侧居民夜间休息的影响。在途经村镇、学校、医院时,应减速慢行,禁止鸣笛。需新建的便道应尽量远离学校、村镇等敏感目标。5、加强施工期噪声监测,发现施工噪声超标并对居民点产生影响应及时采取有效的噪声污染防治措施。3.4.2.4 地表水环境1、组织管理措施(1)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桥梁工程施工尽量安排在枯水期进行。(2)合理布置施工场地。施工场地应尽可能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施工人员首先应考虑租住现有的民房。(3)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和生活垃圾等严禁乱丢乱弃,严禁向附近任何水体倾倒残余燃油、机油、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加强对施工机械的日常养护和水上作业的监管力度,杜绝燃油、机油的跑、冒、滴、漏现象。(4)加强施工人员的环保教育。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环保教育,学习各项管理制度。2、工程措施(1)施工营地租用响水县小尖镇民房,通过化粪池和蒸发池处理粪便和餐饮废水,经处理后的污水回用于农田。(2)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泥浆运输至指定的场所进行处理,设置弃渣排水池,含水率较高的弃渣在排水池中通过排水和蒸发实现固化,在天气晴朗的情况下,一般半日内即可达到固化效果,严禁直接排入河沟、鱼塘。(3)砂石料冲洗废水主要为SS,采用沉砂池去除大的颗粒物后,处理后的废水用于洒水降尘,污泥经干化处理后回用。因砂石料冲洗废水主要为SS,且处理后的水用于洒水降尘,因此,砂石料冲洗废水无须进行混凝沉淀处理。(4)混凝土养护废水主要污染物是SS和碱性物质,采取中和、沉淀处理后排入砂石料冲洗废水沉淀池作进一步处理,处理后的水可以用于洒水降尘。(5)机械设备冲洗废水采取沉淀隔油池处理后的水可以用于洒水降尘。3.4.2.5 地下水环境施工期废水经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道路防尘。沉淀池采取粘土铺底,再在上层铺1015cm的水泥进行硬化。通过上述措施可使各单元防渗层渗透系数10-7 cm/s。对于工程施工期间可能对地下水发生污染的环节,只要管理好施工的全过程,做到科学、合理、有序,将施工不当给地下水水质造成的影响可降低至最小程度。3.4.2.6 固体废物施工期产生桥梁桩基出渣和拆迁建筑垃圾应尽可能回用,不能回用的运至政府指定的建筑垃圾处理场,严禁乱丢乱弃;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至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严禁乱丢乱弃;设置临时堆渣场(在集中施工场地内设置),集中堆存,避免随意堆存。3.4.2.7 环境空气施工现场应设专人负责保洁工作,及时洒水清扫,减少扬尘;施工现场周边设置符合要求的围档,对堆土场、散装建筑材料堆放场要采取压实、覆盖等预防措施;渣土运输车辆实行密闭运输,运土卡车要求完好无泄漏,及时清洗渣土运输车辆;合理规划渣土运输车辆行驶线路和时间,减少扬尘污染。3.4.3 运营期3.4.3.1 生态环境1、道路管理部门必须强化沿线的绿化苗木管理和养护,确保道路绿化长效发挥固土护坡、减少水土流失、净化空气、隔声降噪、美化景观等环保功能2、配备专业人员定期对绿化苗木进行浇水、施肥、松土、修剪、病虫害防治,检查苗木生长状况,对枯死苗木、草皮进行更换补种。3.4.3.2 声环境1、加强道路交通管理,限制车况差、超载的车辆进入,可以有效降低交通噪声污染源强。2、加强道路通车后的道路养护工作,维持道路路面的平整度,避免因路况不佳造成车辆颠簸而引起交通噪声。3、项目营运后,将改变公路两侧声环境功能,项目主线红线外一定范围内超出2类功能区的噪声限值,原则上参照声环境功能区划红线外35m范围内不宜规划新建学校、医院和居民点等,应以商业、工业和办公用房为主;在实际过程中,应根据典型路段计算的噪声衰减断面(未考虑建筑和树木遮挡屏蔽),在考虑建筑和树木遮挡屏蔽等可能的降噪措施的前提下,经核算本项目主线噪声防护距离为红线外157m。4、根据敏感点的环境特征和噪声超标情况,采取了通风隔声窗、低噪声路面等保护措施;同时应按照报告书的要求,加强营运期噪声监测,对噪声污染进行跟踪治理。3.4.3.3 地表水环境(1)道路全线设置完善的排水系统,通过雨水口、雨水管、排水渠收集道路用地范围内的雨水径流,避免径流漫流对沿线植被造成冲刷或引起沿线城镇区域的内涝。(2)加强道路排水系统的日常维护工作,定期疏通清淤,确保排水畅通。3.4.3.4 地下水环境桥梁桩基钻孔施工过程中工应采取清水护壁,或采取封闭施工,尽量减小钻孔施工与周围地下环境的接触面积,减少泥浆等污染物进入地下环境污染地下水;为防止油料等物质不慎泄露对堆放场地附近的地下水环境带来影响,可在建筑材料堆放地设置一定的防渗区域,专门存放油料及化学品物质。3.4.3.5 环境空气(1)加强公路中央分隔带、路基边坡绿化带的日常养护管理,缓解机动车尾气排放对沿线大气环境的影响。(2)加强公路路面、交通设施的养护管理,保障道路畅通,提升道路的整体服务水平,使行驶的机动车保持良好的工况从而减少污染物排放。(3)加强机动车管理,实施机动车尾气排放检查制度,限制尾气排放超标的机动车的通行。(4)定期清扫路面和洒水,减少路面扬尘。3.4.4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3.4.4.1 环境保护管理计划本项目设计期、施工期、运营期的环境管理计划分别见表3.4-1、表3.4-2、表3.4-3。表3.4-1设计期环境管理计划表潜在的负面影响减缓措施实施机构负责机构监督机构影响城镇规划科学设计,使公路景观与城镇规划相协调设计单位响水县交通运输局江苏省环保厅互通用地内的公用及相关设施的迁移和再安置路线设计避让环境敏感点、指定并执行公正和合理的安置计划和补偿方案影响环境景观科学设计,使公路景观与地形、地貌及周围建筑相协调损失土地资源、破坏地表植被、造成水土流失采用少占耕地、园地的方案,重视复垦、优化路线纵断面设计、路基防护工程设计、绿化设计公路对居民的阻隔布置位置和数量恰当的通道交通噪声和扬尘污染科学设计,保护声、气环境,种植相应的林带进行防护影响水利设施、排灌系统优化水利设施的改建方案,更改沟渠时充分考虑表3.4-2 施工期环境管理计划表潜在的负面影响减缓措施实施机构负责机构监督机构灰土、沥青拌和站的空气污染以及施工现场的粉尘拌和站合理选址,拌和设备设置除尘装置;施工现场设置围挡和洒水防尘承包商响水县交通局江苏省环保厅噪声污染居民点禁止夜间施工,如有技术需要要连续施工的应申请夜间施工许可施工现场、施工营地的污水、垃圾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加强环境管理和监督,固体废物选择合理的堆放地点,并设置相应的措施防止雨水冲刷影响生态环境对施工人员加强宣传、管理和监督,尽量少占临时用地;严禁施工和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水体;固体废弃物不得随意抛弃,应集中统一处理;严格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以减少对水体的影响,及时进行绿化工作;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派专人不定期巡查,专门处理各种破坏环境的事件干扰沿线基础设施加强对基础设施的防护,避免破坏农田水利优先修筑涵洞、改移农田排灌沟渠临时占地对土地利用的影响保存表层土壤,及时平整土地,表土复原水土流失地面开挖坡面应尽可能平缓,岸坡在雨前应用草席等覆盖,堆土场周围设置围挡表3.4-3 运营期环境管理计划表潜在的负面影响减缓措施负责机构监督机构环境空气污染加强环境监测,种植防护林响水县交通运输局江苏省环保厅噪声污染噪声超标严重的敏感点设置隔声窗生态环境及景观环境破坏公路绿化及植被恢复,对于施工便道和取土坑应尽可能恢复坡面径流污染采取措施,不使其直接排入河塘、农田固体废弃物污染制订禁止乱丢废弃物的规定,在收费站提供固体废弃物回收点,合理处理回收物交通事故制订和执行交通事故处理计划危险品运输泄漏制订和执行危险品事故防范和处置应急措施3.4.4.2 环境监理计划1. 施工开始前,认真检查施工计划中是否包含有环境保护措施;2. 根据施工日程安排,定期检查监督施工过程“三废”排放是否符合环保要求;3. 检查监督施工过程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4. 检查监督其它环境保护措施和计划;5. 水土保持措施检查。3.4.4.3 环境保护监测计划声环境、环境空气、水环境监测计划分别见表3.4-4、表3.4-5、表3.4-6。表3.4-4 声环境监测计划阶段监测地点监测项目监测频次说明管理监督机构施工期100 m以内有施工现场的敏感保护目标区LAeq1次/年(可根据需要适当增加),每次监测1昼夜每次抽2个附近有施工作业的敏感点,昼夜间有施工作业的点进行噪声监测。1.建设单位响水县交通运输局;2.江苏省环境保护厅负责监督营运期周下庄、条房九组LAeq1次/年,每次监测1昼夜监测方法标准按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中的有关规定进行,监测时间:1000-1100、2200-600表3.4-5水环境监测计划阶段监测地点监测项目监测频次说明管理监督机构施工期通榆河、黄响河SS、高锰酸盐指数、石油类1次,连续监测3天,每天取一个混合样桥梁施工期监测,监测断面设置及采样方法按国家标准执行。1.建设单位响水县交通运输局;2.江苏省环境保护厅负责监督运营期通榆河、黄响河SS、BOD5、高锰酸盐指数、NH3-N、石油类2次/年,每次连续监测3天,每天取一个混合样丰、枯水期各监测一次,监测断面设置及采样方法按国家标准执行。表3.4-6 环境空气监测计划阶段监测地点监测项目监测频次采样说明说 明管理监督机构施工期100 m以内有施工现场的敏感保护目标区TSP1次/年,每次连续2天采样连续12小时以上拌和场下风向设监测点,并同时在上风向100 m以处设比较监测点。1.建设单位响水县交通运输局;2.江苏省环境保护厅负责监督营运期周下庄、条房九组TSPNO2NO2连续18小时采样,TSP连续12小时采样采样分析方法依照有关标准进行。3.4.5 环保措施与投资及效益分析3.4.5.1 环保措施与投资本项目的环境保护措施和投资见表3.4-7。表3.4-7 环保措施和投资一览表污染源环保设施名称环保投资(万元)作用实施时间废水施工废水截水沟、隔油池、沉淀池、清水池、泥浆沉淀池3处理水回用于防尘施工期防雨篷布1防止雨水冲刷施工期噪声隔声窗88设计指标为降噪15dB(A)施工期废气施工围挡1削减风力扬尘,阻挡粉尘扩散施工期拌和站除尘装置2污染物达标排放施工期洒水车1削减起尘量施工期生态影响临时用地表层耕植土保存与植被恢复2保存临时占地的表层耕植土以及施工后的恢复植被施工期水土流失防治2防治水土流失施工期固废生活垃圾委托处理费2固体废物运往指定地点处理施工期环境风险应急器材及设备2应急环境污染事故运营期其他环境监测14.7监控施工期、运营期的环境质量施工期运营期环境保护管理机构10保证各项环保措施的落实施工期运营期合 计128.73.4.5.2 环保投资效益分析表3.4-8对项目采用的环保措施产生的环境综合效益进行了定性评价,由表可见,本环评拟采用的环境保护措施技术经济合理,切实可行。表3.4-8 环保措施综合损益定性分析表环保措施环境效益社会经济效益综合效益施工期环保措施1施工时间的安排2控制料场、拌和站距敏感点的距离3拆迁及再安置4施工废水,生活污水处理5地方道路的修建1防止噪声扰民2防止空气污染3防止水环境污染4方便群众出入5减轻项目建设产生的社会环境影响。1保护人们的生活,生产环境2保护土地,农业,植被等资源。3保护国家财产安全,公众身体健康使施工期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道路建设得到社会公众的支持路界内、外绿化1道路绿化2临时场地植被恢复1道路景观2水土保持3恢复补偿植被1防止土壤侵蚀进一步扩大2保护土地资源3增加土地使用价值4改善道路整体环境1改善地区的生态环境2增加旅客乘坐安全,舒适感3提高司机安全驾驶性噪声防治工程1设置声屏障、低噪声路面减小道路交通噪声对沿线地区的影响1保护沿线居民、学校的生活环境保护人们生产、生活环境质量及人们的身体健康污水处理、排水防护工程1建污水处理设施2排水及防护工程保护道路沿线河流的水质1水资源保护2水土保持保护水资源环境监测、环境管理1施工期监测2营运期监测1监测沿线地区的环境质量2保护沿线地区的生活环境保护人类及生物生存的环境使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3.4.6 环境影响经济效益分析采用补偿法、专家打分法对工程建设的环境影响经济损益进行定量化分析,见表3.4-9。表3.4-9 环境影响经济效益分析表环境要素影响程度描述效益备注环境空气无明显的不利影响0按影响程度由小到大分别打1、2、3分:“+”表示正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