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电大建筑测量精篇资料 小抄.doc
( a高程)的基准面是大地水准面。 A.高程 B.水平角C.水平距离 D.竖直角( b.铅垂线 )是测量工作的基准线。 A.水平线 B.铅垂线 C.坐标线 D.方向线钢尺的尺长改正值属于( c .系统误差 )。 A.偶然误差 B.中误差 C.系统误差 D.随机误差尺长误差和温度误差属( b.系统误差 )。 A.偶然误差 B.系统误差 C.中误差 D.闭合差钢尺的尺长误差对于丈量结果的影响属于( a系统误差 )。 A.系统误差B.偶然误差C.相对误差D.粗差当钢尺的名义长度大于其实际长度时,会把所测量的距离( a 量长) a量长b量短c不长不短d量长或量短在测量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纵轴为( c .x轴,向北为正)。 A. x轴,向东为正 B. y轴,向东为正 C.x轴,向北为正 D. y轴,向北为正在测量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纵轴为( c z轴,向北为正 )。 Az轴,向东为正 By轴,向东为正 Cz轴,向北为正 Dy轴,向北为正坐标方位角是以( c坐标纵轴平行线指北端 )为标准方向,顺时针转到测线的夹角。 A. 真子午线方向 B. 磁子午线方向 C. 坐标纵轴平行线指北端 D. 指向正南的方向DS05,DS1, DS3型微倾式水准仪,字母DS后面的05,1,3是指水准仪所能达到的每千米往返测高差平均数的 中误差,其单位是( d .mm)。 A.m B.dm C.cm D.mm DS1 型微倾式水准仪的观测精度要(B.高)于DS3微倾式水准仪。 A.低B.高 C. 相等D.略低在一地面平坦,无经纬仪的建筑场地,放样点位应选用( c.距离交会 )方法。 A.直角坐标 B.极坐标 C.距离交会 D.角度交会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 a绝对高程)。 A.绝对高程 B相对高程 C假定高程 D指定高程地面点到假定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 b.相对高程 )。 A.绝对高程 B.相对高程 C.测量高程 D.指定高程 水准测量中,用于对标尺截取读数的是十字丝( b.中横丝 )。 A.竖丝 B.中横丝 C.上丝 D.下丝整理水准测量数据时,计算检核所依据的基本公式是( c ) A. B. C. D. 观测竖直角时,要求使竖盘水准管气泡居中,其目的是( d使竖盘读数指标处于正确位置) A.整平仪器 B.使竖直度盘竖直 C.使水平度盘处于水平位置 D.使竖盘读数指标处于正确位置在水准测量中,若后视点A的读数大,前视点B的读数小,则有( a.A点比B点低 ) A.A点比B点低 B.A点比B点高 C.A点与B点可能同高 D.A,B点的高低取决于仪器高度用角度交会法测设点的平面位置所需的数据是( c两个角度)。 A.一个角度,一段距离 B.纵、横坐标差 C.两个角度 D.两段距离用测回法测水平角,各测回间改变度盘起始位置是为了消除( d度盘刻划不均匀误差)误差。 A.视准轴 B.横轴 C.指标差 D.度盘刻划不均匀误差由一个水平角和一条水平距离测设一个点位的方法是( b .极坐标法)。 A.直角坐标法 B.极坐标法 C.角度交会法 D.距离交会法微倾式水准仪的基本操作步骤为( a粗平一照准一精平一读数 )。 A.粗平一照准一精平一读数 B.安置一精平一照准一读数 C.粗平一精平一照准一读数 D.安置一照准一精平一读数普通光学经纬仪的基本操作步骤( a对中、整平、照准、读数) 1对中、整平、照准、读数2照准、精平、对中、读数 3粗平、照准、精平、读数4粗平、精平、照准、读数 用经纬仪测量水平角, 当观测方向为4 个时, 适宜用(B.方向观测法 )。 A.测回法B.方向观测法 C. 导线观测法D. 变仪高法水准测量时,一测站读完后视读数发现困水准器不居中,观测者整平后接着观测前视读数,这种操作程序(或者处理方法)是( b绝对不允许的 )。 A. 允许的 B. 绝对不允许的 C. 有时是可以的 D. 必须的消除视差的方法是( c反复交替调节目镜及物镜对光螺旋 )使十字丝和目标影像清晰。 A. 转动物镜对光螺旋 B. 转动目镜对光螺旋 C. 反复交替调节目镜及物镜对光螺旋 D. 调节微动螺旋用视距法测量水平距离和高差时(望远镜中丝瞄准标尺高,仪器高已知),需要用经纬仪观测的数据是( d上、中、下丝读数及竖盘读数 )。 A.上、下丝读数及竖盘读数 B.中丝读数及竖盘读数 C.上、中、下丝读数 D.上、中、下丝读数及竖盘读数用视距法测量水平距离和高差时,需要用经纬仪观测的数据是(望远镜中丝瞄准便利高,仪器高已知)( d上、下丝读数及竖盘读数 )。 A上、下丝读数及竖盘读数 B中丝读数及竖盘读数 C上、中、下丝读数 D上、下丝读数及竖盘读数望远镜视准轴指( b.物镜光心与十字丝交点的连线 )。 A.物镜光心与目镜光心的连线 B.物镜光心与十字丝交点的连线 C.目镜光心与十字丝交点的连线 D.物镜光心、目镜光心与十字丝交点的连线如图1所示,水准尺黑面读数为( b1608 ) A. 1520 B.1608 C.1692 D. 1792下图为某经纬仪读数视窗,则读数为( b 214°5630" ) A. 215°5630 B.214°5630" C. 215°0330" D.214°0330"水准测量的直接测量成果是( d.两个点之间的高差 )。 A.某个点的绝对高程 B.某个点的相对高程 C.水平角 D.两个点之间的高差用测回法测水平角,各测回间改变度盘起始位置是为了消除( d度盘刻划不均匀误差 )误差。 A.视准轴 B.横轴 C.指标差 D.度盘刻划不均匀误差经纬仪视准轴检验和校正的目的是( c使视准轴垂直横轴)。 A.使视准轴平行于水准管轴 D.使横轴垂直于竖轴 C.使视准轴垂直横轴 D.使竖轴垂直于水准管轴经伟仪对中的目的是( a 使仪器中心与测站点位于同一铅垂线上 )。 A使仪器中心与测站点位于同一铅垂线上 B.使望远镜对准目标 C.使水平度盘读数为0 D使竖直度盘读数为0经纬仪视准轴误差是指(d 视准轴不垂直于横轴的误差 ) a照准部水准管不垂直于数轴的误差b十字丝不垂直于横轴的误差 c横轴不垂直于数轴的误差d视准轴不垂直于横轴的误差 用光学经纬仪测量竖直角时,竖直度盘应(C随望远镜转动)。 A随经纬仪转动 B固定不动 C随望远镜转动 D随照准部转动用经纬仪测竖直角时,每次读数前必须转动( d指标水准管微动螺旋)使水准管气泡居中。 A.望远镜微动螺旋 B.水平微动螺旋 C.脚螺旋 D.指标水准管微动螺旋观测竖直角时,要求使竖盘水准管气泡居中,其目的是( d .使竖盘读数指标处于正确位置) A.整平仪器 B.使竖直度盘竖直 C.使水平度盘处于水平位置 D.使竖盘读数指标处于正确位置1:2000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为( c0.2m ) A.0.05m B.0.1m C.0.2m D.0.5m 已知AB 的坐标方位角为190°, 则BA 的坐标方位角为(D.10° ) A.280°C.80°B.170°D.10°直线AB的象限角为南东2°30,则其坐标方位角为( b177°30 )。 A . 2°30 B .177°30C .182°30 D .357°30直线AB的象限角南东1030',则其坐标方位角( b.178030 ) A.1030 B.178030 C. 181030 D. 358030直线AB的象限角南东1030',则其坐标方位角为( c 178030' ) A. 1030' B. 181030' C. 178030' D. 35803'直线AB的象限角为南东°30',则其坐标方位角AB为( b175°30' ) A.4°30' B.175°30' C.184°30' D.355°30'欲选择一条纵向坡度不超过2%的路线,设图上等高距为2m,地形图的比例尺为1 :1000,则路线通过相邻两条等高线的最短距离为( a 100m )。 A. 100m B. 50m C. 150m D. 200m竖直角的最大值为( a.90° )。 A .90° B. 180° C.270° D.360用一把名义长度为30M实际长度为30. 002M的钢尺量得某段距离为221. 756M,则该距离的尺长改正为( a 0 .0185 )。 A. 0 .0185 B.一0 .0185 C. 0 .5544 D.一0 .5544钢尺量距时,量得倾斜距离为123. 456米,直线两端高差为1. 987米,则倾斜改正为( a.一0. 016 )m. A.一0. 016 B. 0. 016 C.一0. 032 D. 1. 987钢尺量距时,量得倾斜距离为123. 456米,直线两端高差为1. 987米,则高差改正数为( a.0. 016)m。 A.0. 016 B. 0. 016 C.0. 032 D. 1.987A、B的往测为210.41m, 返测为210.35m,其相对误差为( b1/3500 )。 A.1/3000 B.1/3500 C. 1/4000 D.1/5000在普通水准测量中,在水准尺上每个读数应读( b.4 )位数 A.5 B.4 C.3 D.2在进行水准测量时, 由A点向B点进行测量,测得AB之间的高差hAB=2.324m, A点高程HA=72.445m,则B点的高程HB 为( a 74.769m )。 A. 74.769m B. 70.121m C. -74.769m D. -70.121m在进行水准测量时,由A点向B点进行测量,测得AB两点之间的高差为0. 698m,且B点水准尺的读数为2. 376m,则A点水准尺的读数为( b3.074 )m。 A.1 .678 B. 3.074 C. 0 .698 D. 2 .376水准测量中后视点A的高程为52.000mm,后视读数为1.350mm,前视读数为1.980mm,则前视点B的高程为( c .51.370)m A.52.630 B.55.330 C.51.370 D.48.670水准测量中后视点A的高程为19. 574m ,后视读数为1. 334m ,前视读数为1. 785m ,则前视点B的高程为(C. 19. 123 )m, A 22. 693 B 16.445 C. 19. 123 D.19. 968水准点高程为24397米,测设高程为25000米的室内地坪。设水准点上读数为l445米,则室内地坪处的读数为( b 0842 )米。 A1042 B0842 C.0.642 D.1.048对某一边长观测四个回测,观测中误差为±2cm,则算术平均值得中误差为(b ±1 ) A ±0.5cm b ±1 c mc±4cm d ±8cm对某一边长观测四个测回,其结果分别为:123. 041m, 123. 045m, 123. 040m,123.038则其观测值中误差为( c .士0 .003 )m。 A.士0 .001 B.士0 .002 C.士0 .003 D.士0 .004设AB距离为200.23m,方位角为121°23' 36",则AB的X坐标增量为( a -104.30 )m。 A. -104.30 B. 104.30 C. 170.92 D. -170.92设AB距离为200. OOm,方位角为120000' 00",则AB的x坐标增量为(c.-100.00 )。 A.-170.92 B .170 .92 C.-100.00 D. 100 .00设AB距离为200. OOm,方位角为120°0000",则AB的x坐标增量为( d .-100. 00 )m。 A.-173. 20 B. 173. 20 C. 100. 00 D.-100. 00设AB距离为20000m,方位角为120°ooOO”,则AB的z坐标增量为( a -17320 )m A-17320 B17320 C10000 D-100.00已知经纬仪盘左、盘右测得某目标的竖盘读数分别为:L = 76034 00", R= 283024' 00" (注:竖盘的刻划注记形式为顺时针,盘左望远镜水平时竖盘读数为900),则一测回竖直角为( c13025'00" )。 A. 13026'00" B.一13025'00" C. 13025'00" D.一13025'0当盘左、盘右竖盘读数为:81°3812”,278°2124”,则指标差为( d -12” )。 A+24” B-24” C+12” D-12”当竖盘读数为: 81°38' 12",278°21' 24",则指标差为( d -0´12" )。 A. +0´24" B. -0´24" C. +0´12" D. -0´12"将经纬仪安置于A点且瞄准B点时,水平度盘读数为30°,欲测设45°的水平角值于AB直线的左侧,则水平度盘的读数应为( d 345° )。 A .15° B.75° C.165° D. 345°将经纬仪安置于A点且瞄准B点时,水平度盘读数为300,欲测设450的水平角值于AB直线的左侧,则水平度盘的读数应为( d3450 )。 A. 150 B. 750 C. 1650 D. 3450欲选择一条纵向坡度不超过2%的路线,设图上等高距为2m,地形图的比例尺为1:1000,则路线通过相邻两条等高线的最短距离为( b 100m )。 A. 50m B. 100m C. 150m D. 200m在地形图上有高程分别为26m,27m, 28m, 29m, 30m, 31m, 32m等高线,则需加粗的等高线为( d.30 )m。 A.26、31 B. 27、32 C.29 D.30要将0.lm宽的地物在地形图上表示出来,所选的测图比例尺不宜小于( b 1:1000 )。 A.1:500 B. 1:1000 C.1:2000 D. 1:5000系统误差具有( b累积性)。 A. 离散性 B.累积性 C. 随机性 D.补偿性距离丈量的结果是求得两点间的( a水平距离 )。 A.水平距离 B.斜线距离 C.折线距离 D.铅垂距离高差与水平距离之( c比 )为坡度。 A.和 B.差 C.比 D.积等高线越密集说明( a坡度越大 )。 A.坡度越大 B.坡度越小 C.地面越高 D.地面越低地面两点间的水平距离是指( b该二地面点之连线投影于水平面上的线段长度)。 A.该二地面点间连线的长度 B.该二地面点之连线投影于水平面上的线段长度 C.该二地面点之连线铅垂投影于铅垂面上的线段长度 D.过该二地面点的铅垂线之间的距离相邻等高线之间 的高差称为( c等高距 )。 A. 间曲线 B.等高线平距 C. 等高距 D.计曲线在地形图上加粗描绘的等高线称为( c 计曲线 )。 A.首曲线B.间曲线C.计曲线D.山脊线 同一等高线上,各点的(C.高程)必定相等。 A坡度B坐标C.高程D水平距离 附合导线坐标计算与闭合导线坐标计算不同点是(A. 角度闭合差的计算)。 A. 角度闭合差的计算B. 方位角的计算C. 高程增量的计算D. 坐标的计算导线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调整方法是将闭合差反符号后( c按边长成正比例分配 ) a按角度个数平均分配b按导线边数平均分配c按边长成正比例分配d按边长成反比例分配导线角度闭合差的调整方法是将闭合差反符号后( b按角度个数平均分配 )。 A. 按角度大小成正比例分配 B. 按角度个数平均分配 C. 按边长成正比例分配 D. 按边长成反比例分配在闭合导线角度闭合差调整时,对角度闭合差按观测角个数进行( a平均分配)。 A.平均分配 B.根据大小按比例分配 C.随机分配 D.按等差数列分配在距离丈量中衡量精度的方法是用( b相对误差)。 A.往返较差 B.相对误差 C.闭合差 D.中误差在距离丈量中衡量其丈量精度的标准是( a相对误差)。 A相对误差 B中误差 C.往返误差 D闭合差用一般方法测设水平角,应取( c.盘左、盘右的1/2方向线 )作放样方向线。 A.盘左方向线 B.盘右方向线 C.盘左、盘右的1/2方向线 D.标准方向线由一个水平角和一条水平距离测设一个点位的方法是( b极坐标法 ) A.直角坐标法 B.极坐标法 C.角度交会法 D.距离交会法视距测量可同时测定两点间的( b水平距离和高差 )。 A距离和高差 B水平距离和高差 C.距离和高程 D水平距离与高程在距离丈量中衡量精度的方法是用( b .相对误差 )。 A往返较差 B.相对误差 C.闭合差 D.中误差 二、判断题C采用盘左、盘右取平均的方法就可以消除指标差对水平角 的影响。( × )C采用盘左、盘右取平均的方法可以消除竖盘指标差对竖直角的影响。( )C采用盘左、盘右取平均的方法可以消除指标差对竖直角的影响。( )C测量的基本工作包括高程测量、距离测量和角度测量。( )C测量工作的本质是确定地 面点的空间位置。( )C测量水平角时应以十字丝中横丝与目标的顶部标志相切。 ( × )C测量误差来源于仪器误差、观测者本身及外界条件的影响。( ) C 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是程序上由" 由局部到整体';步骤上"先碎步后控制';精度上"从 低级到高级". ( ×)C测水平角的误差与观测点的距离成反比。( )C测站检核的方法有变仪器高法和双面尺法。 ( )C测站检核的方法有仪高法和高差法。 ( × ) C产生视差的原因是十字丝分划板位置不正确。( × )C初略整平就是转动脚螺旋使管水准器气泡居中,使仪器竖轴垂直。( × )D 导线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调整方法是将闭合差反符号后按导线边数平均分配。( × )D大地水准面有无数个。( × ) D导线测量的外业包括勘测选点、高程测量、边长测量、和连接测量。 ( × ) D导线内业计算的目的是确定导线点的高程值。( × )D地面点位的空间位置是由水平角和竖直角决定的。( × )D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处表示地形坡度小,等高线稀疏处表示地形坡度大。( × )F方位角就是自某标准方向起始逆时针至一条直线的水平角。 ( × ) G测量的基本工作是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 ( × ) G钢尺精密量距时应采用经纬仪定线。 ( )G钢尺量距中倾斜改正永远为零。( × )G钢尺量距中倾斜改正永远为正数。( × )G高程的测设就是将设计所需的高程在实地标定出来。 ( )G高度闭合差的分配原则为与距离或测站数成反比例进行分配。( × )G观测条件相同时所进行的各次观测为等精度观测。( )G观测值中误差越大,观测精度越高。 ( × ) G光学经纬仪测竖直角时,竖盘指标差对盘左、盘右竖直角的影响大小相同、符号相反。( )Ii角误差即水准仪的水准管轴与视准轴不平行产生的误差。( )J经纬仪整平的目的就是使望远镜处于水平位置。 ( × ) J精密量距时对丈量结果应进行尺长、温度和倾斜三项改正。 ( )P评定角度测量的精度适合用相对误差。(× )Q倾斜改正值为负数。( ) S示坡线是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用以指示坡度上升方向。 ( × ) S示坡线是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用以指示坡度下降方向。( )S视差现象是由于人眼的分辨率造成的,视力好则视差小。( × ) S视距测量可同时测定两点间的高差和水平距离。( )S竖直角是同一竖直面内水平方向转向目标方向的夹角。( )S竖直角是同一水平面内铅垂方向转向目标方向的夹角。( × )S竖直角是同一水平面内水平方向转向目标方向的夹角。 ( × ) )S水平度盘按顺时针刻划。( )S水平角就是地面上两直线之间的夹角。 ( × ) S水平角是空间任两方向在水平面上投影之间 的夹角。( )S水准测量的外业包括现场的观测、记录和必要的检核。 ( )S水准测量手簿的校核是为了检查测量结果的精度。( × )S水准测量中对水准尺读数的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 ) S水准尺红面尺底自0. 000m起算。( × )S水准管轴平行于视准轴是水准仪应满足的主要条件。( )S水准仪粗略整平就是转动脚螺旋使管水准器气泡居中,使仪器竖轴竖直。( × )s水准测量测站检核的方法有变仪器高法和双面尺法。 ()S算术平均值是等精度观测值的最可靠值。( )S所谓视差, 是当眼睛在目镜端上、下微动时, 看到十字丝与目标的影像相互移动的现象。( )T同一等高线上的点高差相等。 ( × ) T同一直线的正反方位角相差90°。(× ) T 同一直线的正反方位角相差180° ( ) T图根控制网是直接用于地形测图的控制网。 ( )T图上O.lmm所代表的实地距离即为地形图比例 尺的精度。( )W望远镜的视准轴应垂直于它的水平轴。( )W望远镜视准轴指物镜光心与十字丝交点的连线。( )X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为等高线平距。( × )X象限角是指从坐标纵轴至直线的锐角。( )Y以导线测量作为施工控制的场地适合用极坐标法测设点位。 ( )Y以方格网或建筑基线作为施工控制,适于用交会法测设点位。( × )Y用盘左及盘右两个位置测角,可以消除视准轴不垂直于横轴的误差。( ) Y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对距离测量的影响比对高程的影响小。( )Z在半径为lOkm的区域,地球曲率对水平距离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Z在测量平面直角坐标系中,X轴向东为正。 ( × ) Z在水准测量中转点的作用是传递高程的。( )Z在水准测量中转点的作用是传递距离。( × ) Z 直角坐标法测设点位适用于以方格网或建筑物基线为施工控制的场地。( )Z指标差z对盘左、盘右竖角的影响大小相同、符号相反。( )Z自由静止的海水面向大陆、岛屿内延伸而形成的封闭曲面,称为大地水准面。( ) 下图为一闭合水准路线,各测段的观测高差和测站数均注于图中,M。为已知水准点,其高程为Hmo=100. 123m ,请在下表中计算A、B.C 三点的高程。 上为 26 题 上为27题 如图所示,在0点安置经纬仪对A .B 两方向采用测回法进行水平角观测,一测回的观测数据均注于图中,请将观测数据填入表中,并完成各项计算。 盘左: 80° 10'36 盘右: 260°10'48 盘左: 138°34'42" 盘右: 318° 34'48"钢尺丈量AB的水平距离,往测为357. 23m,返测为357. 33m;丈量CD的水平距离,往测为248. 73m,返测为248. 63m,最后求得D , D。及它们的相对误差各为多少?哪段丈量的结果比较精确? 解:AB段:DAB =(357.23-357.33)/2=357.28m K=(357. 33一357.23)/357.28=0.10/357.28=0.00028 CD段:DCD=(248.73-1-248.63)/2=248.68m K =(248. 73一248.63)/248.68=0.10/248.68=0.00040 AB段丈量的结果较精确。现需从A点测设长度为129.685m的水平距离AB,初设B点后,测得温度t=23,AB两点的高差h=1.168m,已知尺长方程为lt=300.0023+1.2×10-5(t20°C)×30m,问需沿地面测设多少长度? 解:尺长改正ld=0.0023/30×129.685=0.0099 m 温度改正lt=1.2×105(2320)×129.685=0.0047 m 倾斜改正lh=1.1682/129.685=0.01052 m 需沿地面测设长度DAB=129.685(0.0099)0.0047(0.01052)129.701m一附合水准路线的高差观测成果及测站数如下表,请在表格内按测站数调整闭合差并求出各点的高程。如图所示,闭合水准路线含四个测段,求出1、2、3点的高程。2.竖直角观测成果整理:测站目标竖盘位置竖盘读数 半测回角° 指标差一测回角° 备注DP左94 23 184 23 18214 23 39盘左视线水平时读数为90°,视线上斜读数减少右265 36 004 24 00K左82 36 007 24 00187 23 42右277 23 247 23 24在A点以B点为已知方向用极坐标法测设P点,已知,,试求测设角值。解:如图所示,已知水准点BM,高程为10. 648m,闭合水准路线计含4个测段,各段测站数和高差观测值如下所列。按下表完成其内业计算。测段号点号测站数观测高差(m)改正数(m)改正高差(m)高程(m)1BM14+1.240-4+1.23610.648111.88424-1.420-4-1.424210.46036+1.786-1.780312.240410-1582-10-1.592BM210.64824+0.024-240辅助计算+24mm用钢尺对某段距离进行6次等精度丈量,观测值列于下表,试计算该线段丈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观测值中误差、算术平均值中误差及相对误差。丈量次数丈量结果(m) V (mm) VV 计 算 1428.243-981观测值中误差±6.5算术平均误差±2.7算术平均值相对中误差1/158600 2 428.227+7493428.234+39 4428.235-115428.240-6366428.228+636算术平均值X=428.234 V=0 VV=212将下图水平角观测值填入水平角观测手簿,并进行计算。已知:1=O°0136”,bl=165°3318”,2:180°01´42 b2=345°33´36 测站竖盘位置目标水平度盘读数° 半测回角° 一测回角° O盘左A0 01 36165 31 42165 31 48B165 33 18盘右A180 01 42165 32 54B345 33 36 一致四边形闭合导线内角的观测值见下表,试进行角度闭合差计算并校核精度( )。内角 ( ) ( ) ( ) ( )观测值(右角) 112 15 2367 14 1254 15 20 126 15 25解:计算角度闭合差 ,精度符合要求。设地面上A,B两点,A为后视点,B为前视点,A点高程为18. 763m,后视读数为1. 523m,前视读数为1. 875rn,计算A,B两点的高差?A点与B点哪点高?B点高程为多少?视线高程为多少?对某角度等精度观测6测回,观测值如下表1所示,求该角度的算术平均值及其中误差。 用水准仪对A、B两点的高差进行10次观测,其结果如下: 1.429m、1. 433m、1. 430m、1. 428m、1. 432m、1. 427m、1. 431 m、1. 430m、1. 429m、1. 434m, 计算所测高差的算术平均值、观测值中误差和算术平均值中误差。解:算术平均值 观测值中误差m=±2.2 mm 算术平均值中误差mx=士0.7mm 如图所示,在O点安置经纬仪对A、B两方向采用测回法进行水平角观测,一测回的观测数据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