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09GPS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0605.doc

    • 资源ID:2805328       资源大小:664.50KB        全文页数:3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09GPS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0605.doc

    GPS 控 制 测 量作业指导书 受控文件 编号:JS/ZG-XX/A福州市勘测院目 录1 目的与适用范围22 引用标准23 术语24 概述与作业流程3第一部分 静态GPS控制测量65 主要技术指标要求与技术设计66 仪器设备的技术要求97观测前准备工作98 外业观测要求99 记录要求1010 数据处理1111重测和补测1312 GPS网平差1313数据处理成果整理和编写技术总结1514成果验收与上交资料15第二部分 GPS RTK控制测量1615 基本规定1616 技术设计、选点、埋石1717 观测1818 资料整理1919 检查验收19附录20附件1 GPS控制测量外业观测手簿21附件2 GPS点之记22附件3 GPS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提纲)23附件4 GPS控制测量技术总结(提纲)25附件5 福州市静态控制测量成果资料范本27附件6 福州市GPS RTK控制测量成果资料范本361 目的与适用范围1.1 为了加强GPS控制测量作业的规范化和确保GPS控制测量作业获取可靠的成果资料,以及对相关规范内容地补充和说明,制订了本作业指导书,并作为我院GPS控制测量作业与检查验收的依据。1.2 本规定第一部分适用于本院规定的二级以上GPS控制测量作业的生产项目。作业指导书中未涉及到的技术要求,应按照相关规范或项目技术设计书的要求执行。1.3 本规定第二部分适用于本院规定的三级导线精度以下精度的GPS_RTK测量。使用GPS_RTK布设二级以上控制点时,应编制专门的技术设计书来规范作业、保证精度。1.4 GPS_RTK测量除了应符合本细则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和地方现行有关标准、规范、规程的规定。2 引用标准(1) 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以下简称城规;(2)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GB/T 18314-2001),以下简称GPS规范;(3) 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CJJ 73-97),以下简称GPS规程;(4) 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 (CH 10021995),以下简称检查验收规定;(5)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GB 12898-91),以下简称水准规范;(6) 凡是本指导书未规定的,一律按城规、GPS规范、GPS规程、水准规范,检查验收规定执行。(7) 凡是设计书、GPS指导书与城规、GPS规范、GPS规程、水准规范、检查验收规定有矛盾时,一律按本指导书执行。3 术语3.1 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3.2 WGS-84:World Geodetic System 1984(1984世界大地坐标系);3.3 观测时段:测站上接收机开始接收卫星信号到停止接收的连续观测时间间隔,也称时段;3.4 同步观测:两台或两台以上的接收机对同一组卫星进行观测;3.5 同步观测环:三台或三台以上的接收机同步观测所获得的基线向量构成的闭合环;3.6异步观测环:由非同步观测所获得的基线向量构成的闭合环;3.7数据剔除率:同一观测时段中,删除的观测值个数与获取的观测值总数的比值;3.8天线高: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至测站中心标志面的高度;3.9 GPS静态定位测量:通过在多个测站上进行若干个时段同步观测,确定测站间相对位置的GPS定位测量;3.10 GPS快速静态定位测量:利用快速整周模糊度解算法原理所进行的GPS静态定位测量;3.11 单基线解:在多台GPS接收机同步观测中,每次选取两台接收机的观测数据解算相应的基线向量;3.12 多基线解:从n(n3)台接收机同步观测值中,由n-1条独立基线构成观测方程,统一解算n-1条基线向量。3.13 PDOP(Position Dilution of Precision):位置精度强弱度,为纬度、经度和高程等误差平方和的开根号值,具体含义:归因于卫星的几何分布,天空中卫星分布程度越好,定位精度越高。3.13 RTK(Real Time Kinematic 实时动态): 在进行动态测量时,基准站将已知 WGS84坐标和观测数据实时用电台传给流动站,在流动站实时进行差分处理,得到基准站和流动站坐标差x,y,Z;坐标差加上基准站坐标得到流动站每个点WGS84坐标,通过坐标转换参数转换得出流动站每个点的平面坐标X,Y和海拔高H。4 概述与作业流程4.1 概述GPS技术测量涉及GPS静态定位测量和GPS快速静态定位测量,它与常规的测角、测距手段相比精度高、速度快、费用省及操作简便等优点。GPS技术测量可分为外业数据采集和内业数据处理,前者在站点上安置仪器接收卫星信号,后者是将接收机接收的卫星信号传输到计算机上,用相关的软件进行基线处理和网平差获得坐标成果。4.2 作业流程GPS控制测量作业工艺流程图接收到测量任务原有资料和相关资料收集编写技术设计书生产准备实地踏勘、网形设计制定作业计划外业数据采集外业选点、埋点数据处理与平差编写技术总结、资料整理队检检查质检办检查总工办审定、验收以上流程为GPS控制测量作业工艺总流程图,部分环节技术质量管理没有明示,但应注意:其中“接收到测量任务”、“实地踏勘、网形设计”作业环节,作业单位应事前知会总工办,并且对总工办提出意见必须遵照执行。“实地踏勘、网形设计”作业环节在埋点完成后,必须经质检办检查合格后,才能观测。第一部分 静态GPS控制测量5 主要技术指标要求与技术设计根据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 73-97)4.1,将城市或工程GPS网划分为二、三、四等和一、二级,在布网时可以逐级布设、越级布设或布设同级全面网。5.1 GPS网的分级5.1.1 各等级GPS网相邻点间基线长度精度用下式表示,并按表1规定执行。=式中:标准差,mm;a固定误差,mm;b比例误差系数;d相邻点间距离,km;在跨等级施测的控制成果精度评定中,标准差计算需要作如下约束,a和b与该网平均边长有关,套用相应等级,平均边长为最外圈闭合环平均边长。此目的为限制越级布网引起的限差过大,避免精度评定失真。5.1.2 各等级GPS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规定;相邻点最小距离应为平均距离的1/21/3;最大距离应为平均距离的23倍。表1 精度分级等级平均边长(KM)固定误差a(mm)比例误差系数b(mm)最弱边相对中误差对应级别GPS规范级别二等91051/120000比B级弱三等51051/80000C四等210101/45000D一级110201/20000E 二级<115201/10000比E级弱注:当边长小于200m时,边长中误差应小于20mm。5.2 资料收集和技术设计5.2.1 接收任务作业队、科室接收任务后,按照测绘项目负责人制度规定确定该项目的项目负责人(必要时由院部确定该项目的项目负责人)。5.2.2 资料收集项目负责人接到任务后,应明确任务的内容、要求,收集相关的图纸、原有成果资料,了解测区范围、测区概况以及测区内原有平面控制点情况,有条件应组织人员到测区现场进行踏勘。尤其在控制网的起算控制点来源以及相关技术参数上,要求可靠、严密、依据充分。要求附有权威单位(如测绘局、勘测院、测绘队)出具的控制点成果资料提供单,并有盖章、签字。若因特殊情况确实无法提供盖章、签字证明的,必须与总工办协商解决,并要得到总工办认可,同时提供必要的控制点检核资料方可生效。5.3 布网技术要求5.3.1 各级GPS网最简独立闭合环或附合路线的边数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 最简独立闭合环或附合路线的边数级 别二等三等四等一级二级闭合环或附合路线的边数(条)68101010对用于基础测绘的等级控制网布设、大型工程、长期工程或有特殊需要需利用GPS技术作业的工程,需有书面的技术设计。在踏勘的基础上,项目负责人设计最佳的布网方案和编写技术设计书,并经总工办审批后实施。(1) GPS网技术设计原则:GPS网的布设应视其目的、要求的精度、卫星状况、接收机类型和数量、测区已有的资料、测区地形和交通状况作业效率综合考虑,按照优化设计原则;在设计图上应标出新的GPS点的点位、点名和级别,还应标出相关的各类测量站点、水准路线及主要的交通路线、水系和居民地等。(2) GPS网布设技术要求: 各等级GPS网可布设成多边形或附合路线; 各等级GPS网最简独立闭合环或附合路线的边数应符合表一的规定; 各等级GPS网相邻点间平均距离应符合表1规定。相邻点间最小距离可为平均距离的1/3;最大距离可为平均距离的3倍; 布设的GPS网原则上要求落在已知起算控制点构成的框架范围内。特殊情况无法满足时,应提交总工办商定解决可行的布网方案,备档。 新布设的GPS网应与附近已有的更高等级GPS点进行联测,联测点数不少于3个; 为求得GPS网点在某一参考坐标系中坐标,应与该参考坐标系中的原有控制点联测,联测的总点数不少于3点。在需用常规测量方法加密控制网的地区, GPS点应有12方向通视; 为求得GPS网点的正常高,应根据需要适当进行高程联测。二、三等GPS网每隔36点联测一个高程点,四等以下等级网可依据具体情况确定联测高程的点数; 各等级GPS点按水准规范四等水准或与精度相当的方法进行高程联测;5.4 外业选埋点5.4.1点位周围空旷,障碍高度角不宜大于15°。5.4.2距离高压输电线50米以上,距离强无线电发射源(如移动通信基站、电视信号发射塔等)200米以上。5.4.3避开大面积水域、玻璃墙等强反射面。5.4.4地面稳定易于保存,便于安置仪器和操作。5.4.5一般点位用统一的标志,临时点位可用简易标志。5.4.6 四等网以上参照GPS规程5.2进行造标埋设,考虑城市一、二级GPS点的破坏率高、埋标较难,可按我院预制的铸铁GPS标志,直接埋设在水泥地上,有条件的应按GPS规程5.2进行造标埋设。 5.5 航测控制测量的技术要求根据像片控制点的布设方案,以及影像刺点的有关要求进行作业;6 仪器设备与软件的技术要求6.1 接收机的选择:可按表3规定执行。表3 接收机的选择级 别项 目二等三等四等一级二级接收机类型双频双频或单频双频或单频双频或单频双频或单频标称精度10mm+2ppm10mm+5ppm10mm+5ppm10mm+5ppm10mm+5ppm观测量至少有L1、L2载波相位L1载波相位L1载波相位L1载波相位L1载波相位同步观测接收机数332226.2 接收机的检验与维护具体参照GPS规程6.2、6.3执行。6.3 GPS数据处理与平差软件:统一采用Trimble Geomatics Office v1.6 (简称TGO)进行GPS基线数据处理与平差处理。7 观测前准备工作 7.1 项目负责人根据任务书的要求,组织好人员,进行分工,安排工作实施计划。7.2项目负责人就技术设计书中的技术要求及作业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向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作业人员认真学习相关的规定、技术标准和管理文件。7.3 准备好相关的仪器、工具、材料等设备及必要的手薄、图纸资料等。7.4 除按规范要求对所使用的GPS接收机进行严格的检查外,还应检查以下内容:a.光学对点器对点误差3毫米;b.通电、接线检查;c.清除过时记录。8 外业观测要求8.1观测计划。项目负责人根据测区地形和交通状况、相应等级基线最短观测时间等因素综合考虑,编制观测计划表,按该计划表对相关作业人员下达相应阶段的作业调度计划,并根据实际作业的进展情况,及时做出调整。8.2出测前检查仪器可用存储空间是否够用,更换电池,检查仪器各螺丝是否旋紧。8.3仪器架好后检查仪器是否已在工作状态(有时在更换电池、架设仪器时不小心碰仪器电源开关),若仪器已在工作状态应先关闭电源,等一切准备就绪后再开启电源;从脚架上拆离仪器前检查电源是否已关闭。8.4在接收信号过程中禁止在仪器周围使用对讲机、手机等,若确实需要使用也应在距离接收机10米以外低于接收机平面的地方时用。8.5观测员要细心操作,观测期间防止接收机震动,更不得移动,要防止人员和其他物体碰动天线或阻挡信号,不允许接收机关闭又重新启动。8.6经认真检查,所有规定作业项目均已全面完成,并符合要求,记录与资料完整无误,方可搬站。8.7各等级GPS控制测量基本技术要求按表4执行。表4 各级GPS网测量基本技术要求规定等 级项 目二等三等四等一级二级卫星截止高度角(°)1515151515同时观测有效卫星数44444有效观测卫星总数66444观测时段数221.61.61.0时段长度(分钟)9060454040采样间隔(秒)10301030103010301030时段中任一卫星有效观测时间(分钟)1515151515PDOP66666注:1 在时段中观测时间符合表三中第七项规定的卫星,为有效观测卫星;2计算有效观测卫星总数时,应将各时段的有效观测卫星数扣除其间的重复卫星数;3 观测时段长度,应为开始记录数据到结束记录的时间段;4 观测时段数1.6,指每站观测一时段,至少60%测站再观测一时段。5 对于时段长度、采样间隔、时段中任一卫星有效观测时间等项目,以上仅考虑静态,对于快速静态观测方法应按照GPS规范10.3.1执行。9 记录要求9.1天线高(仪器高)应在开机前和关机后量取。9.2 接收机启动前与作业过程中,应随时逐项填写测量手簿中的记录项目,测量手簿格式、记录内容及要求见附件一。9.3 各项记录一律使用铅笔,不得开叉和涂改,不得转抄和追忆,如有读、记错,可整齐划掉,将正确数据写在上面并注明原因,其中天线高不得连环涂改。9.4 手簿整饰,存储介质注记和各种计算一律使用蓝黑墨水书写。9.5 接收机内存数据文件卸到外存介质,不得进行任何剔除、删改和编辑,应及时备份一式两份。并注明工程名、点名、点号、观测单元号、时段号、文件名、采集日期、测量手簿编号等。10 数据处理10.1数据处理人员要求数据处理工作为GPS测量过程的关键环节,一般由项目负责人亲自负责或总工办指定专门人员负责,要求数据处理人员熟悉掌握GPS控制测量原理,掌握城市控制测量原理,熟悉有关坐标系统技术原理,熟练掌握TGO数据处理与平差软件。10.2 基线向量解算10.2.1 软件及要求各等级GPS网基线解算及基线预处理可采用随接收机配备的软件(须经总工办认可)。统一采用TGO GPS数据处理与平差软件。10.2.2 准备工作基线解算前,应按规范、技术设计书对外业全部资料进行全面检查。起算点坐标系应按以下优先顺序采用:(1)国家GPS A、B、C级控制网或其他高等级GPS网控制点的已有WGS-84系坐标;(2)国家或城市较高等级控制点转换到WGS-84系后的坐标值;(3)不少于观测30分钟的单点定位结果的平差值提供的WGS-84系坐标。10.2.3 解算方案a.根据外业施测的精度要求和实际情况、软件的功能和精度,可采用多基线解或单基线解;b.每个同步观测图形只能选定一个起算点;10.2.4 基线向量解算基本要求a. 基线解算,按同步观测时段为单位进行。按多基线解时,每个时段须提供一组独立基线向量及其完全的方差协方差阵;按单基线解时,须提供每条基线分量及其方差协方差阵;b. 二等以上GPS网,基线解算可采用双差解、单差解或非差解;c. 三等及以下各等级GPS网,根据基线长度允许采用不同的数据处理模型;但是15公里内的基线,须采用双差固定解。15公里以上的基线允许在双差固定和双差浮点解中选择最优结果;d. 对所有同步观测时间短于35分钟的快速定位基线,必须采用合格的双差固定解作为基线解算的最终结果。e基线处理过程要求提供处理记录手簿,内容包含有:A、卫星高度角。B、通过、未通过基线。C、引用历史工程GPS基线。D、某卫星删除、某基线处理有效观测时间。E、其它。10.3外业数据质量检核10.3.1 同一时段观测值的数据剔除率,其值小于10%;10.3.2 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两两比较应满足下式的规定: 2式中:相应级别规定的精度(按实际平均边长计算)。10.3.3 各等级GPS网同步环闭合差中,三边同步环中只有两个同步边成果可以视为独立的成果,第三边成果应为其余两边的代数和。由于模型误差和处理软件的内在缺陷,第三边处理结果与前两边的代数和常不为零,其差值应小于下列数值:/5 /5 /5式中:相应级别规定的精度(按实际平均边长计算)。10.3.4 三等以下各等级网、及二等GPS网外业基线预处理结果,其异步环(独立闭合环)或附合路线坐标闭合差应满足:3333式中:n闭合环边数相应等级规定的精度(按实际平均边长计算)=11 重测和补测11.1未按施测方案要求,外业缺测、漏测、观测时段数不足,或数据处理后,观测数据不能满足表4(各等级GPS网测量基本技术要求规定)要求,有关成果应及时补测。11.2允许舍弃在复测基线边长较差、同步环闭合差、异步环闭合差或附合路线闭合差质量检核中超限的基线,而不必进行该基线或与该基线有关的同步图形的重测,但必须保证舍弃基线后的独立环所含基线数,不得超过表2(最简独立闭合环或附合路线的边数)的规定,否则,应重测该基线有关的同步图形。11.3由于点位不满足GPS控制测量要求而造成一个测站多次重测仍不能满足各种限差检核要求时,可以布设新点重测或者舍弃该点,但必须经相关部门的批准。11.4对需补测或重测的观测时段或基线,要具体分析原因,在满足表4(各级GPS网测量基本技术要求规定)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安排一起进行同步观测。11.5补测或重测的分析应写入数据处理报告。12 GPS网平差12.1测量平差计算人员要求GPS网平差工作为GPS测量过程的关键环节,一般由项目负责人亲自负责或总工办指定专门人员负责,要求平差工作人员熟悉掌握GPS控制测量原理,掌握城市控制测量原理,熟悉有关坐标系统技术原理,熟练掌握TGO数据处理与平差软件。12.2 二等GPS网无约束平差与整体平差,参照GPS规范12.5.2、12.5.3执行。12.3 三等以下GPS网无约束平差12.3.1 在基线向量检核符合要求后,以三维基线向量及其相应方差协方差阵作为观测信息,以一个点的WGS-84系三维坐标作为起算数据,进行GPS网的无约束平差。无约束平差须提供各点在WGS-84系三维坐标、各基线向量及其改正数和其精度信息;12.3.2 无约束平差中,基线分量的改正数绝对值(、 )应满足下式:333式中:为相应级别规定的基线精度。否则,认为该基线或附近的基线存在粗差,应在平差中采用软件提供的自动方法或人工方法剔除,直至上式满足。12.4 三等以下GPS网约束平差利用无约束平差后的可靠观值,可选择在WGS-84坐标系(必要时)、国家坐标系或地方独立坐标系下进行三维约束平差或二维约束平差。平差中,对已知距离和已知方位,可以强制约束,也可以加权约束。平差结果应有相应坐标系中的三维或二维坐标、基线向量改正数、基线边长、方位、转换参数及其相应的精度信息。约束平差中,基线分量的改正数与经过粗差剔除后的无约束平差结果的同一基线相应改正数较差的绝对值(、)应满足下式222式中:相应级别规定的精度否则,认为作为约束的已知坐标、已知距离、已知方位中存在在一些误差较大的值应采用自动或人工的方法剔除这些误差较大的约束值,直至上式满足。12.5 福州市区GPS数据平差处理规定平差处理中,坐标系统直接采用中央子午线经度为119°1823.05134(根据福州资用坐标换算得到),横轴(Y)加常数为430564.642米(相当于500公里常数)。13 数据处理成果整理和编写技术总结13.1 原始观测记录(包含接收机内存数据文件)要求备份,基线解算、无约束平差和约束平差的过程资料及成果要求备份,并打印成两份,打印成果要装订成册,注明目录、资料内容。备份要求:通过院局域网将所有数据、文档备份到服务器上。13.2 GPS控制测量成果(包括点之记),必须通过院地理信息中心开发的福州市控制点管理系统软件功能进行录入,录入成果待质检办检查,总工办审定合格后,项目成果提交才算完整。13.3 由项目负责人编写外业技术总结。(1)测区范围与位置,自然地理条件,气候特点,交通及电讯等情况;(2)任务来源,测区已有测量情况,项目名称,施测目的和基本精度要求;(3)施测单位,施测起止时间,作业人员数量,技术状况;(4)作业技术依据;(5)作业仪器类型、数量、精度以及检验和使用情况;(6)点位观测条件的评价,埋石与重合点情况;(7)联测方法、完成各级点数与补测、重测情况,以及作业中发生与存在问题的说明;(8)外业观测数据质量分析与野外数据检核情况。13.4 由项目负责人编写内业技术总结。(1)数据处理方案、所采用的软件、所采用的星历、起算数据、坐标系统,以及无约平差、约束平差情况;(2)误差检验及相关参数和平差结果的精度估计等;(3)上交成果中尚存问题和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建议或改进意见;(4)各种附表与附图。(5)将外业技术总结统合整理形成项目技术总结报告。14 成果验收与上交资料14.1 成果验收(1)成果验收按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 (CH 10021995)进行。交送验收的成果,包括观测记录的存储介质及其备份,内容与数量必须齐全、完整无损,各项注记、整饰应符合要求。(2)验收重点包括:a. 实施方案是否符合规范、本指导书和技术设计要求;b. 补测、重测和数据剔除是否合理;c. 数据处理软件是否符合要求,处理的项目是否齐全,起算数据是否正确;d. 各项技术指标是否达到要求。14.2 上交资料用GPS控制测量的零星控制项目(指一级以下)技术要求可适当放宽,上交资料可参照范本(附件五)。对控制范围超过5平方公里或甲方要求由院外部门检查验收时,应严格按本指导书和相关规范的技术规定执行,上交资料严格以下内容提交:(1)测量任务书(或合同书)、GPS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2)控制网起算控制点资料联;点之记、选点资料和埋石资料,有条件还需环视图、测量标志委托保管书;(3)仪器检验包含:接收机鉴定和检验资料、水准仪及水准尺检验资料;(4)外业记录包含:接收机内存数据文件、测量手簿及其他记录手簿;(5)计算资料包含:复测基线长度较差报告,同步环闭合差报告,异步环(独立闭合环)或附合路线坐标闭合差报告、三维无约束平差报告、二维约束平差报告;(6)GPS控制测量坐标成果表;(7)GPS点网图、水准路线图;(8)技术总结和成果验收报告。第二部分 GPS RTK控制测量15 基本规定15.1 GPS_RTK测量可使用于三级导线以下精度的控制测量、工程测量、地形测量、市政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地籍测量。测设点位精度应符合相关规范相应指标。15.2 GPS_RTK测设的控制点是满足专门工程需要的,其他工程借用时必须进行必要的关联性检测。15.3 对于长线路工程,应先布设静态GPS控制点后再进行GPS_RTK作业。15.4 对于范围大、施工周期长的工程,应布设永久性的GPS静态控制点。15.5 对于同一工程需要进行基准站换站作业时,必须进行重合点校核,校核精度要符合城市测量规范CJJ8-99中的有关要求。15.6 GPS_RTK基准站要选择观测条件好、距离测区近、等级高的已知点。对于使用不同等级的已知点,GPS_RTK作业半径应小于表5规定,控制点稀疏的困难地区可适当放宽。表5 GPS_RTK 基准站控制点等级及作业半径基准站控制点等级二等三、四等一、二级作业半径(km)64215.7 图根点点位中误差要求为±5cm,取2倍点位中误差(10cm)作为两次测量坐标值较差的限差。GPS RTK观测点位中误差m=±,其中1、2、为两次点位观测值之差的1/2,n为总点数。15.8 对仪器内设定的各种设置,在作业过程中不得进行任何变动。16 技术设计、选点、埋石16.1 资料准备和技术设计:作业前应充分收集测区内已有的有关测绘资料(如地形图、已知点成果和点之记),并对资料进行分析,选取用于架设基准站的控制点和校核点及新测点的设计,做好作业策划,必要时应编写技术设计书。16.2 踏勘和选点:根据设计,进行实地踏勘,逐点落实设计的点位。选做基准站的控制点和校核点与实地对应情况,点位与周边的观测环境情况,新布设点位是否合适,实地选择点位,埋设永久或半永久测量标志。点位选择应该视野开阔,远离高大的建(构)筑物、反射面、树木,远离强电场磁场及电磁波发射源等干扰源,符合GPS_RTK对点位和环境的要求。实地绘制点之记,栓距不宜少于三个。16.3 控制点编号定为6位,第一位“R”代表RTK成果;第二位为15数字,分别代表:1工程队,2数字化队,3管线队,4规划队,5恒图公司;后四位表示顺序点号。16.4 选用经检验合格的接收机和电台,接收机的选用、检验、维护应符合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中第六章仪器设备的技术要求。17 观测17.1 基准站17.1.1 基准站应架设在城市等级控制点上,必须使用木质脚架,对有定向要求的天线应进行定向。为了使无线电信号具有最大的覆盖范围,数据链发射台应设在制高点上,基准站设在制高点上能保证观测到足够多的GPS卫星。17.1.2 不在等级控制点上架设基准站时,检核点不少于2个。由于福州市采用地方平面直角坐标系,任何架设基准站方法均要求校正点不少于2个。17.1.3 应避免选择容易产生多路径发射效应的点位作为基站点,同时避开电波干扰而导致信号中断,甚至卫星失锁;这些电波干扰源主要有:高压输电线、蜂房电话、电站、电台、电视发射台、雷达站、移动通讯设备等。17.1.4 开机、关机前应分别量取GPS接收机天线的高度,两次互差不大于3mm,并做好记录。每隔一段时间应对仪器设备的状态进行检查,确保在作业过程中仪器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中。17.1.5 运输转移过程中,不得出现设备无缓冲震动情况,以免GPS接收机天线的几何中心与相位中心的常数发生变化。17.1.6 对基准站输入必需的控制点信息并检查“天线类型输入”的正确性。17.2 流动站17.2.1 初始化时应符合下列条件:POP值<6;卫星高度截止角>15º;有效的观测卫星数5颗。17.2.2 流动站跟踪杆应有一个三角支架,测量时跟踪杆的圆气泡必须严格居中。17.2.3 在开始作业前应检查“天线类型输入”的正确性,并对一个以上已知点进行校核(校核点必须是二级以上控制点),点位误差不大于±5cm,在测区周围如有相关的已知点也应加测校核。17.2.4 电子手簿在记录观测数据时应是GPS_RTK观测值的固定解。17.2.5 GPS_RTK固定解在稳定收敛至mm级精度,开始观测,稳定一分钟后开始记录并存储,记录不得少于2次,记录观测时间不得少于2分钟,坐标分量两次较差10mm,取较近两次平均值为成果坐标,记录点号在原点号后顺序加-1、-2、-3等。17.2.6 重新对仪器进行初始化,间隔30秒,GPS_RTK固定解在稳定收敛后,开始观测记录,坐标值与17.2.5中的该点所有记录值点位较差2.5cm,点号在原点后加“-Y”。17.2.7 为保证控制点的预期使用,每项工程应提供3个以上的坐标成果,每个控制点与另外至少一个控制点通视,控制点间距离不宜小于120m。必要时应利用现状地形条件进行检核。17.2.8 采用GPS_RTK测量中的放样功能,只可以在开阔场地拨地测量中运用,且必须应利用现状地形条件进行检核。17.2.9 采用GPS_RTK测量进行点位坐标的测设,应进行必要的检核,保证数据100正确。18 资料整理控制点坐标值取两次观测值符合限差要求的测量点坐标值取平均作为正式成果。18.1 GPS_RTK成果单独成册时应包括:(1) 封面;(2) 目录;(3) 说明;(4) 坐标成果表;(5) 实测网图(按比例绘制);(6) 外业记录手簿;(7) 原始数据记录簿(包含基准站、校核站信息,实测点最少三个坐标值、记录时间、仪器高、观测精度(rms值)等有关记录);(8) 检验记录及说明;18.2 GPS_RTK成果不单独成册时,提交(4)、(5)、(6)、(7)四项。资料整理参照附件6 福州市GPS RTK控制测量成果资料范本编制。19 检查验收19.1 检查验收19.1.1 外业(1) 原始记录应按要求现场记录,字迹要清晰、整齐、美观,不得涂改、转抄。(2) 外业观测结束后,应及时将数据结果录入计算机硬盘,并进行数据备份。(3) 电子手簿内存数据文件转存到外存介质上时,不得进行任何剔除、修改,不得调用任何对数据实施重新加工组合的操作指令。19.1.2 内业(1) 已知数据点号、坐标和基准站仪器高输入的正确性。(2) 作业前检核已知点记录是否满足要求。(3) 测点成果点位精度指标、作业半径情况。(4) 保证成果正确性的重复观测记录数据情况。(5) 测点间成果的符合性。19.2 分队检查合格后,应填写过程控制跟踪表,评定质量分,完成各项签名后上交质检部门。19.3 质检部门质检员检验合格后填写检验结论,评定质量分,完成各项签名后上交总工室审核、签发。19.4 分队备份完全档案,定期上交数据备份中心。附录本指导书由院总工办组织编制、归口解释和管理。本指导书起草人:高昭良、陈琳、吴增铭、林起忠、林贤恩; 本指导书审核人:高昭良;本指导书审定人:陈瑞霖本指导书批准人:钱兆向。附件1 GPS控制测量外业观测手簿GPS控制测量外业观测手簿项目名称作业部门接收机号观 测 员时段序号点 号点 名天 线 高观测起止异常情况记录:福州市勘测院 日期: 年 月 日附件2 GPS点之记GPS点之记日期:2000年9月 6日 记录者:吴增铭 绘图者:吴增铭 校对者:温晓东点名及种类GPS点点 名彭湖山土 质土点 号2001相邻点(名、号、里程、通视否)叶洋(2001)、湖坪(2004)标石说明(单、双层、类型)旧点混凝土钢芯、国家一等点、旧点旧点名彭湖山所 在 地闽侯县.白沙镇交通路线福州白沙上洋所在图幅号 7-50-71-甲 1:5万概略位置 X: 2907671 Y: 413686 N: 26°16 E: 119°49备注附件3 GPS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提纲)1 测区概况。内容包含:测区行政隶属情况,测区范围与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条件,气候特点,地形、交通及通讯等状况。2 任务来源及工作量内容包含:任务的来源,下达任务的目的、用途及意义;测量的点数(新点数、起算点数、水准点数、检核点数);GPS点的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测量任务的范围、精度和密度要求、提交成果资料的项目和时间,完成任务的经济指标。3 作业技术依据。内容包含:规范、规程、国家标准、测量任务书及作业指导书。4 已有资料内容包含:施测区域的各类图件,如1:1万1:10万比例尺地形图、交通图等;施测区域的已有各类控制点成果,如三角点、水准点、GPS点成果资料以及技术设计与总结等;测区有关的地质、交通及通讯等方面资料;测区控制点的分布及对控制点的分析、利用和评价。5 布网方案内容包含:GPS网点的基本图形及相应的连接方式(如点连接、边连接、网连接等);GPS网结构特征的测算;点位布设略图(GPS设计网图)的绘制。6 选点与埋标内容包含:GPS点位的基本要求;点位标志的选用及埋设方法;点位的点名及编号等。7 观测内容包含:仪器选用及检验、观测时段数、观测计划的制定及人员组织安排;对观测工作的基本要求;对数据采集提出注意的事项;对观测数据质量提出的分析和评价要求。8 数据处理内容包含:使用的软件和数据处理基本方法;确定原有控制点作为起算点的方法(方案);各项闭合差检验指标和点位精度评定指标。9 完成任务的措施内容包含:要求措施具体,方法可靠,在实际工作中具有可行性。10 提交成果内容包含:指导书正文中第14项内容及各种附表与附图。附件4 GPS控制测量技术总结(提纲)1概述1.1 测区概况。内容包含:测区范围与位置,自然地理条件,气候特点,交通及通讯等情况,以及对实施测量的影响评价。1.2 任务概况。内容包含:任务来源,项目名称,施测目的及施测单位等。2已有资料内容包含:测区已有测量情况,已有资料的基本精度,利用情况评价。3作业技术依据。内容包含:测量实施过程所引用的规范、国家标准、测量技术设计书及作业指导书。4外业施测4.1 施测方案内容包含:施测起止时间,作业人员数量,技术状况;作业仪器类型、数量、精度以及检验

    注意事项

    本文(09GPS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0605.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