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毕业论文浅谈常见的不良地基及其加固处理方法.doc
浅谈常见的不良地基及其加固处理方法摘 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基本建设的蓬勃兴起,建筑用地日益紧张,许多工程不得不建造在过去被认为不适和建筑需要的场地上,这对地基处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软弱地基处理的优劣,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合理的软弱地基处理、上部结构设计,可以减轻和消除软弱地基对上部建筑物的不利影响。本文分析了软弱地基形成的原因,并针对软弱地基的实际情况,阐述了建设工程中常见的软弱地基及其加固处理的方法。关键词:软弱地基 加固处理 工程质量引言:软弱土一般指土质疏松、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的软土和未经处理的填土。持力层主要由软弱土组成的地基称作软弱地基。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基本建设的蓬勃兴起,建筑用地日益紧张,许多工程不得不建造在过去被认为不适和合建筑需要的场地上, 在软弱土层上建造建(构)筑物时,采用天然地基其强度往往不能满足设计要求,遇到诸如土体稳定、变形等一系列问题。于是,需采取措施对软弱地基进行地基处理,以满足设计的要求,确保建筑物的安全与正常使用。地基处理的对象包括:软弱地基与不良地基。建设工程越来越多地遇到不良地基。因此,软弱地基处理问题也就显得更为常见和更加重要。软弱地基处理的优劣,关系到整个工程建设的质量与速度。合理的软弱地基处理、上部结构设计,可以减轻和消除软弱地基对上部建筑物的不利影响。1.软弱地基形成的原因软弱地基是由淤泥、淤泥质土、杂填土、冲填土或者其它高压缩性土层形成的地基,这些地基基本上很少受到地质变动或者地形的影响,也从没有受到过地震、荷载等物理作用的影响,更没有受到土颗粒间化学作用的影响。软弱地基是一种不良的地基,其稳定性非常的差、强度较低、压缩性较高、容易出现液化,沉降量也很大。因此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地基的变形和稳定等问题。在软弱地基上建设的工程,由于其地基强度不够和变形,往往不能满足工程的质量,所以要采用一定的措施,对软弱地基进行处理,从而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减少地基的沉降和不均匀下降。 2.常见的不良地基及其特点2.1 软弱土地基软弱地基的种类很多,按成因一般可分为人工填土类地基;海相、河流相和湖泊相沉积而成的含淤泥质粘土类地基;各种山前冲积、洪积相所形成的夹卵石、漂石的粘土类地基。复杂的成因造成了它们在物理力学性能上的复杂性,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低强度、高压缩性、低渗透性、高灵敏度。2.2 杂填土地基杂填土是由建筑垃圾、工业废料、生活垃圾等杂物组成的填土。主要出现在一些老的居民区和工矿区内,是人们在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所遗留或堆放的垃圾土。不同类型的垃圾土、不同时间堆放的垃圾土很难用统一的强度指标、压缩指标、渗透性指标加以描述。杂填土的主要特点是无规律堆积、成分复杂、性质各异、厚薄不均。因而同一场地表现为压缩性和强度的明显差异,极易造成不均匀沉降,通常都需要进行地基处理。2.3 冲填土地基冲填土是由水力冲填而形成的土。近年来多用于沿海滩涂开发及河漫滩造地。冲填土形成的地基可视为天然地基的一种,它的工程性质主要取决于冲填土的性质。冲填土地基一般具有如下一些重要特点:颗粒沉积分选性明显,在入泥口附近,粗颗粒较先沉积,远离入泥口处,所沉积的颗粒变细;同时在深度方向上存在明显的层理;冲填土的含水率较高,一般大于液限,呈流动状态。停止冲填后,表面自然蒸发后常呈龟裂状,含水率明显降低,但下部冲填土当排水条件较差时仍呈流动状态,冲填土颗粒愈细,这种现象愈明显;冲填土地基早期强度很低,压缩性较高,这是因为冲填土处于欠固结状态。冲填土地基随静置时间的增长逐渐达到正常固结状态。其工程性质取决于颗粒组成、均匀性、排水固结条件以及冲填后的静置时间。2.4 饱和松散砂土地基粉砂或细砂地基在静荷载作用下常具有较高的强度。但是当振动荷载(地震、机械振动等)作用时,饱和松散砂土地基则有可能产生液化或大量震陷变形,甚至丧失承载力。这是因为土颗粒松散排列并在外部动力作用下使颗粒的位置产生错位,以达到新的平衡,瞬间产生较高的超静孔隙水压力,有效应力迅速降低。对这种地基进行处理的目的就是使它变得较为密实,消除在动荷载作用下产生液化的可能性。2.5 湿陷性黄土地基黄土在自重应力或者在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共同作用下遇水湿陷,土的结构迅速破坏而发生显著附加变形的土称为湿陷性黄土,属于特殊土。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西北、华中和华东部分地区的黄土多具湿陷性。湿陷性黄土又分为自重湿陷性和非自重湿陷性黄土,也有的老黄土不具湿陷性。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上进行工程建设时,必须考虑因地基湿陷引起附加沉降对工程可能造成的危害,选择适宜的地基处理方法,避免或消除地基的湿陷或因少量湿陷所造成的危害。2.6 膨胀土地基膨胀土的矿物成分主要是蒙脱石,它具有很强的亲水性,吸水时体积膨胀,失水时体积收缩,是特殊土的一种。膨胀土的胀缩变形很大,极易对建筑物造成损坏。分布范围很广,如广 西、云南、河南、湖北、四川、陕西、河北、安徽、江苏等地均有不同范围的分布。2.7 含有有机质和泥炭土地基当土中含有不同的有机质时,将形成不同的有机质土,在有机质含量超过一定含量时就形成泥炭土,它具有不同的工程特性,有机质的含量越高,对土质的影响越大,主要表现为强度低、压缩性大,并且对不同工程材料的掺入有不同影响,对工程建设或地基处理直接构成不利的影响。2.8 山区地基土山区地基土的地质条件较为复杂,主要表现在地基的不均匀性和场地稳定性两个方面。由于自然环境和地基土的生成条件影响,场地中可能存在大孤石,场地环境也可能存在滑坡、泥石流、边坡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它们会给建筑物造成直接的或潜在的威胁。在山区地基建造建筑物时要特别注意场地环境因素及不良地质现象,必要时对地基进行处理。2.9 岩溶地基由于水的长期溶蚀作用,将可溶性岩石(主要为石灰岩)溶蚀为沟槽或溶洞的现象,称为岩溶。在岩溶(喀斯特)地区地下水的冲蚀或潜蚀下使其形成和发展,它们对结构物的影响很大,易于出现地基不均匀变形、崩塌和陷落。因此在修建结构物之前,必须进行必要的处理。3.地基处理方案选择前的调查研究 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案前,首先应开展必要的调查研究,从而为合理确定具体的地基处理方法提供充分依据,其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以下方面。 3.1 结构条件对于结构条件,主要应了解建筑物的体型、刚度、结构受力体系、建筑材料和使用要求;荷载大小、分布和种类;基础类型、布置和埋深;基底压力、天然地基承载力以及变形容许值等。 3.2 地质条件地质条件对于地基处理方法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应充分了解和掌握该场地的地形、地质成因、地基层状况;软弱土层厚度、不均匀性和分布范围;持力层位置及状况;地下水及地基土的物理和力学性质。各种软弱地基的性状是不同的,现场地质条件随着场地的位置不同也是多变的。即使是同一土质条件,也可能有多种处理方案。若根据软弱土层厚度确定地基处理方案,当软弱土层厚度较薄时,可采用简单的浅层加固的方法,如换填法;当软弱土层较厚时,可按加固土的特性和地下水位的高低采用排水固结法、水泥土搅拌法、挤密桩法、振冲法或强夯法等。如遇沙性土地基,若主要考虑沙性土液化问题,一般可采用强夯法、振冲法、挤密桩法或注浆法等。如遇软土层中夹有薄沙层,则一般不需要设置竖向排水井,可直接采用堆载预压法;另外,根据具体情况也可采用挤密桩法等。如遇淤泥质土地基,由于其透水性差,一般应采用竖向排水井和堆载预压法、真空预压法;土工合成材料、水泥土搅拌法等。如遇杂填土、含粉细纱的充填或湿陷性黄土地基,在一般情况下可采用深层密实法。 3.3 环境影响 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案时还应考虑场地的环境影响,并予以妥善处理。如采用强夯法和振动沙桩密实法,施工时的振动、噪音和挤土对邻近建筑物和居民会产生影响和干扰。如采用真空预压法和降水法,往往会使临近建筑物及周围地区产生附加沉降。如采用高压喷射法或石灰桩,有时会污染周围环境。 3.4 施工条件。 (1)用地条件。如施工时占地较多,虽对施工较方便,但有时会影响经济造价。 (2)工期。从施工观点来看,工期不宜太紧,这样可有条件选择缓慢加荷的堆载预压法等地基处理方案,且施工期间的地基稳定性增大。但有时工程要求工期较短,这样就限制了某些地基处理方案的选用。 (3)工程用料。应尽可能就地取材,如当地产沙,应考虑采用砂垫层或挤密砂桩等方案的可能性。 (4)其他。如施工机械的有无、施工方案的难易、施工质量的控制以及管理水平和工程造价等也是考虑采用何种地基处理方案的重要因素。 4.确定地基处理方案时应具备的资料在选择和确定地基处理方案时,主要应具备下列几方面的资料: 4.1岩石工程勘察资料在确定地基处理方案时,必须有齐全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如果勘察资料不全,则应根据可能采用地基处理方法所需的勘察资料做必要补充勘察。 4.2周围环境情况地基处理施工时的震动和挤土可能会导致临近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附加沉降及开裂,因此,在确定地基处理方案前,临近建筑物和地下管线分布情况的资料。 4.3地基处理范围在对地基处理进行设计前,应具备详尽的建筑物结构设计资料,并确定地基处理范围。对于柔性桩,其处理范围通常都要按给定建筑物轮廓线范围向外适当放大若干尺寸,以满足土体中的应力扩散和抗液化要求。 4.4类似工程的地基处理经验某一地区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往往是该地区地基处理设计及施工经验的总结,它综合体现了材料来源、施工机具、工期、造价和加固效果,所以应重视并利用类似场地上同类工程的地基处理经验。 5. 地基处理方案的确定步骤 首先根据建筑物对地基的各种要求和天然地基条件,确定需要进行人工处理的天然地层范围以及处理后的地基应达到的各项指标,然后根据天然地层的条件、地基处理的具体指标、过去应用的经验和机具设备、材料条件、施工队伍的素质等进行地基处理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提出多种可行方案。最后,对提出的各种方案进行技术、经济、进度、环保等方面的比较分析,确定采用一种或几种处理方法。此时,可视需要进行小型现场试验或进行补充调查,然后进行施工设计 。6.常见的地基加固处理方法与适用范围随着建设事业的发展和对不良地基的充分利用,旧的地基处理方法在日益完善,新的地基处理方法不断涌现。从机械压实到化学加固,从浅层处理到深层处理,从一般松散土处理到饱和粘性土处理,方法颇多。常用的加固处理方法有:置换法、碾压夯实法、深层挤密法、排水固结法、化学固化法、加筋法等。6.1 置换法6.1.1 换土垫层法就是挖除浅层软弱土,而换填强度较高的砂、石等材料代替,以提高持力层的承载力,减少部分沉降量,加速软弱土层的排水固结,防止冻胀和消除膨胀土的胀缩。主要适用于处理浅层软弱土地基。6.1.2 EPS轻填法发泡聚苯乙烯(EPS)重度只有土的1/501/100,并具有较高的强度和低压缩性,用于填土料,可有效减少作用于地基的荷载,且根据需要用于地基的浅层置换,适用于软弱土地基上的填方工程。6.2 碾压夯实法利用压实原理,通过机械碾压夯击,将表面地基土压密实。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粉土 、低饱和度的粘性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主要用来提高土的强度,减少压缩性,改善土体抵抗振动液化的能力和消除土的湿陷性。对饱和粘性土宜结合堆载预压法和垂直排水法使用。6.3 深层挤密法6.3.1 强夯法利用起重机械将大吨位的夯锤吊起,从8m40m的高处自由下落,对土体进行强力夯实;该法在作用机理上与重锤夯实法有所不同,它是利用巨大的冲击能,使土中出现冲击波和很大的应力,迫使土中孔隙压缩,土粒趋向紧密排列,并迅速固结,从而提高地基强度,降低其压缩性,防止砂土地基液化;强夯加固的影响深度在10m以上(国外已达40m)。该法适用于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素填土地基的深层加固。6.3.2 挤密法挤密法是指在软弱土层中挤土成孔,从侧向将土挤密,然后再将碎石土、砂、灰土、石灰或矿渣等填料充填密实成柔性的桩体,并与原地基形成一种复合地基,从而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减小地基沉降的目的。挤密法主要有夯实水泥土桩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法 、石灰桩法、灰土挤密桩法和土挤密桩法等类型。而夯实水泥土桩法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的粉土、素填土、杂填土、粘性土等地基。该法施工周期短、造价低、施工文明、造价容易控制,目前,在北京、河北等地的旧城区危改小区工程中得到不少成功的应用;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法适用于处理粘性土、粉土、砂土和已自重固结的素填土等地基。对可液化的地基,可采用碎石桩和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多桩型复合地基,达到消除地基土的液化和提高承载力的目的;石灰桩法适用于处理饱和粘性土、淤泥、淤泥质土、杂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用于地下水位以上的土层时,可采取减少生石灰用量和增加掺合料含水率的办法提高桩身强度。该法不适用于地下水下的砂类土;灰土挤密桩法和土挤密桩法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的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可处理的深度为5m15m,当用来消除地基土的湿陷性时,宜采用土挤密桩法;当用来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或增强其水稳定性时,宜采用灰土挤密桩法;当地基土的含水率>24%、饱和度>65%时,不宜采用这种方法。6.3.3 振冲法利用振冲器的振动作用和高压水流的水冲作用,使得饱和砂层发生液化,砂粒重新排列, 孔隙率降低;同时,利用振冲器的水平振冲力,回填碎石料使得砂层挤密,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降低沉降的目的;一般加固深度10m,以6m8m范围为宜。不加填料的振冲法仅适用于处理粘粒含量<10%的中、粗砂地基;加填料的振冲法适用于处理砂土和粉土等地基 。6.4 排水固结法6.4.1 加载预压法在预压荷载作用下,通过一定的预压时间,天然地基被压缩、固结,地基土的强度提高,压缩性降低;当天然土层的渗透性较低时,为了缩短渗透固结的时间,加快固结速度,可在地基中设置竖向排水通道,如砂井、排水板等;加载预压的荷载,一般可利用建筑物自身荷载 、堆载或真空预压等。当软土层厚度<4m时,可采用天然地基堆载预压法处理,当软土层厚度>4m时,应采用塑料排水带、砂井等竖向排水预压法处理。适用于处理软土、粉土、杂填土、冲填土等。预压法主要用来解决地基的沉降及稳定问题。6.4.2 超载预压法基本原理同加载预压法,但预压荷载超过上部结构的荷载;一般在保证地基稳定的前提下,超载预压法的预压效果更好,特别是对降低地基次固结沉降十分有效。适用于淤泥质粘土和粉土地基。6.5 化学固化法6.5.1 深层搅拌法利用深层搅拌机械,将固化剂(一般的无机固化剂为水泥、石灰、粉煤灰等)在原位与软弱土搅拌成桩柱体,形成复合地基,可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变形;水泥土深层搅拌法分为喷浆搅拌法(简称湿法)和喷粉搅拌法(简称干法)。适用于处理饱和软粘土地基,对于有机质较高的泥炭质土或泥炭、含水率很高的淤泥和淤泥质土,适用性宜通过试验确定。6.5.2 灌浆或注浆法有渗入灌浆、劈裂灌浆、压密灌浆以及高压注浆等多种方法,浆液的种类较多。该法适用于软弱土地基、岩石地基、建筑物的纠偏等加固处理。当地基中含有较多的大粒径块石、大量植物根茎或较高的有机质时,应根据现场试验结果确定其适用性。对地下水流速度过大、喷射浆液无法在注浆套管周围凝固等情况下不宜采用。高压旋喷桩的处理深度较大,除地基加固外,也可作为深基坑或大坝的止水帷幕,目前,最大处理深度已大于30m。6.5.3 单液硅化法和碱液法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渗透系数为0.1m/d2md的湿陷性黄土地基。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对级湿陷性地基,应通过试验确定碱液法的适用性。6.6 加筋法6.6.1 加筋土法在土体中加入起抗拉作用的筋材,如土工合成材料、金属材料等,通过筋土间的作用,达到减小或抵抗土压力,调整基底接触应力的目的;可用于支挡结构或浅层地基处理。适用于浅层软弱土地基处理、挡土墙结构。6.6.2 锚固法主要有土钉和土锚法,土钉加固作用依赖于土钉与其周围土间的相互作用;土锚则依赖于锚杆另一端的锚固作用,两者主要功能是减少或承受水平方向作用力。适用于边坡加固,土锚技术应用中,必须有可以锚固的土层、岩层或构筑物。6.6.3 竖向加固体复合地基法在地基中设置小直径刚性桩、低强度等级混凝土桩等竖向加固体,如CFC桩、二灰(石灰与粉煤灰的拌合料)混凝土桩等,形成复合地基,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减少沉降量。适用于各类软弱土地基,尤其是较深厚的软土地基。6.7软弱地基局部处理在工程建设中,需要经常对地基作局部的加固处理,这样可以保证工程的质量,缩短工程建设的进度。在对软弱地基作局部处理时,要首先查明局部地基异常的原因和范围,然后根据软弱地基的实际情况,适用各种软弱地基处理方法,使得建筑物的各个部位的沉降量趋于一致,从而减少地基的不均匀沉降。6.7.1松土的处理当遇到范围较小的松土坑时,可以先将松软土挖掉至老土,然后用压缩性相近的材料回填,当天然土为砂土时,用砂或级配砂石回填,回填时应分层洒水,夯实或用平板振捣器振密,每层厚度不大于20cm,同时根据土的性质和范围的不同,采用不同比例的灰土分层夯实。应通过配置适当的钢筋提高地基上部的刚度能力。6.7.2砖井和土井的处理如果砖井在基槽的中央,这时的内填土已经变得很密实,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应把井的砖圈放低到槽低下面1米的位置,同时用合适比例的灰土夯实到槽低,当井的直径大于1.5米以后,这时采用提高上部结构的刚度,并运用钢筋做墙内的地基,使得地基梁跨越砖井,对于井在基础的转角处的情形,一方面应对基础进行必要的加固处理,另一方面采用拆除回填的方法进行合适的处理。6.7.3局部范围内硬土处理对于桩基周围有部分过分坚硬的土质时,要对这些东西进行局部的处理,这就需要挖掉旧的墙基、老灰土、大树根等等,这样就能减少地基的不均匀下降,也能有效避免建筑物建成之后的开裂,从而保证建筑物的质量。6.7.4管道处理对于槽底附近的上下水管道,要采取其它的措施,防止出现漏水情况,避免出现水侵湿地基,使得地基出现不均匀的沉降。对于在槽底下方出现管道的情况,要把管道进行清除,或者将基础局部落低,使得管道穿过基础墙,同时也要防止建筑物下沉,从而对管道形成破坏漏水,造成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影响建筑物的质量问题。6.7.5橡皮土的处理对于地基的土质出现粘性土的时候,这种土一般含有较多的水分,对这部分进行夯排以后,就会形成所谓的橡皮土,因此,对于这样的情况,要采用其它办法先进行处理,比如进行晾槽或者使用白灰抹等办法,使得土的含水量得到有效的降低,对于出现的地基颤动情况,应把这些土进行全部的挖除,并填入相应部分的砂土,从而消除地基颤动情况。 6.8建筑设计处理措施 在对各种软弱地基处理的同时,可以通过对建筑物设计进行有效的处理,来减少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这样即能节约工程建设的成本,又保证了工程建设的质量。在不改变建筑物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建筑物的设计要尽量简单,对于复杂的建筑物,应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可以把建筑物进行适当的划分,从而形成各个较好的单元,对于建筑物的差异大的情况,可以把建筑物的距离离开一定的距离。如果拉开一定距离的两个单元需要进行连接时,可以采用自由沉降连接,或者运用其它措施进行处理。通过增强建筑物刚度和强度,增加建筑物对地基不均匀变形的调整能力。在开挖基槽时,如果发现有淤泥或淤泥质土时,不要扰动其原状结构。在建筑建设过程中,可根据具体的情况,优先先盖建筑物的重点部分,通过对各部分进行有效的调整,降低建筑物的沉降差异。 6.9建筑结构设计中采用的措施 。6.9.1增强结构整体刚度 建筑物常因功能的需要,使本身具有一定的刚度,一般工业及民用建筑刚度比较大的有两种,一种为绝对刚性,如钢筋混凝土筒仓,烟囱等;另一种为相对刚性,如多层砖石房屋,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它具有一定的刚度,可是它的强度较低,不能与它的刚度协调一致,其抗拉能力尤弱,因此碰到软土地基时应适当增加其关键部位的抗拉强度,这样有利于利用建筑物的刚度来调整建筑物部分不均匀沉降。此外在建筑物的相应部位可设置沉降缝以减少不均匀沉降。沉降缝设置的部位应在:建筑物长高比过大的适当部位。平面形状复杂建筑物的转折部位。地基压缩性有明显不同处。建筑结构类型不同处。建筑物高度和荷载差异处。分期建造房屋的交界处。拟设置伸缩缝处。通过以上部位设置沉降缝可大大减少由于地基土软弱引起的不均匀沉降。 6.9.2注意相连建筑物的相互影响 建筑物荷载不仅使本建筑物下的土层产生压缩变形,在它以外一定范围内的土层,由于受到基础压力扩散的影响也将产生压缩变形,这种变形随着距离增加值逐渐减小,由于软土地基的压缩性很高,当两建筑物之间距离较近时,这类附加不均匀压缩变形甚大,常造成邻近建筑物的倾斜或损坏,若被影响建筑物的刚度强度较差时,危害主要表现为产生裂缝;当刚度强度较好时则表现为建筑物的倾斜。 6.9.3减轻建筑物的自重 减轻自重可减少建筑物的总沉降量,从而有利于对不均匀沉降的控制。也可在预先估计沉降量大的部分减轻自重,用以直接调整不均匀沉降。由于一般砖石结构民用建筑墙身重量所占比例很大,故若能用轻质材料和改变结构体系来减轻这部分的重量,对控制沉降会有明显效果。另一个减轻自重的途径是采用架空地面来代替填土,一般此部分约占地基容许承载力地1040%,因此这部分若应用得当会有很好效果,此时基础形式可做空心基础,薄壳基础,沉井等,有时也可做成地下室,在大量减轻自重的同时,还会增加一定的使用价值。 7 地基处理工艺比较 目前较常采用的地基处理工艺有:换填垫层、塑料排水板(袋装砂井)堆载预压、塑料排水板(袋装砂井)真空预压、水泥喷粉桩(搅拌桩)、碎石桩、挤密砂桩、CFG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动力排水固结法等。 各种地基处理工艺的优缺点比较如下: 换填垫层(加固深度3-4米) 优点:施工工艺成熟,方法简便快捷,造价较低,可迅速提高地基承载力。 缺点:换填厚度越大,造价越高;不适合处理软土层较厚、埋深大的地基,地下水位高、易渗水路段抽排水费用高。塑料排水板(袋装砂井)堆载或超载预压(加固深度小于20米) 优点:施工工艺成熟,方法简便,造价低,可有效消除主固结沉降。 缺点:工期长,若堆载高度太大则会显著增加造价;难以有效解决地基次固结沉降。 塑料排水板(袋装砂井)真空预压(加固深度小于15米) 优点:可一次加载,省去分级加载和卸载的时间,预压时间少于堆载预压,可有效消除主固结沉降,适合大面积区域(道路、堆场、码头、机场等)软基处理,不存在弃土问题。 缺点:工序要求高,尤其是止水帷幕和真空封膜要保证密封,造价稍高于堆载预压;难以有效解决地基次固结沉降。水泥喷粉桩(加固深度小于18米) 优点:工艺成熟,进度快,工期较短,可有效消除主、次固结沉降。 缺点:淤泥有机质含量、塑性指数较大时,处理效果不好;处理深度通常小于18米;造价较高。 动力排水固结(加固深度8-10米) 优点:地基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大部分固结沉降,成为超固结土,大大降低工后沉降并迅速提高承载力;此外,还可实现对地基的预震作用,有效地消除砂土液化;该法还有利于地下管线的开挖。 缺点:施工程序复杂;降水和排水措施必须得到保障;水塘路段须采取额外措施以保证处理效果;处理深度一般不大于10米;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 碎石桩(加固深度20-25米) 优点:工期短,工艺成熟,有较好的抗液化性能;利于孔隙水消散。 缺点:造价昂贵;对于十字板剪切强度很低的淤泥质土,成桩困难,桩径较难控制,承载力提高幅度小。工后沉降不易控制。 挤密砂桩(加固深度约为20米) 优点:兼有挤密、置换和排水固结的作用;可有效处理易液化地基;造价比碎石桩低;工期较排水固结法短。 缺点:处理淤泥质地基需结合堆载预压,且需控制好置换率;不适合高承载力要求地基。 CFG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加固深度2530米) 优点:进度快,可达到较大的加固深度(大于20m)显著提高软基承载力和减少沉降。 缺点:造价较高,淤泥质地基采用何种成桩工艺(排土或挤土)有争议;淤泥质地基慎用。8.施工时应注意的事项和施工要点砂垫层的承载力决定于砂的级配及施工质量,砂垫层以中粗砂为好。施工时要适当加水,分层压实,压实方法可使用平振、插振、夯实、辗压和水撼法,在砂垫层中掺入一定数量的碎石和卵石,即成砂石垫层。石子的最大粒径不宜大于5cm,并将砂石拌和均匀。开挖基坑铺设砂垫层时,必须避免扰动土层表面和破坏坑底土的结构,因此,基坑开挖后应立即回填,不能暴露过久或浸水,更不得任意践踏坑底,在地下水位以下施工时,应采取排水或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使基坑保持无积水状态,在淤泥质粘土等软弱的基坑表层上铺抗拉强度较高的合成纤维布或竹筋等,再在上面填砂或石,可以增加地基的强度和防止地基的侧向移动。9.总结通过对软弱地基的处理,改良各种不良地基,使得满足各种大型和高程建筑的需要。在软弱地基处理的时候,要结合拟建区域内地基土的组成及力学性质等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地基处理方法,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参考文献:1黄绍铭,高大钊.软土地基与地下工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叶书麟,叶观宝.地基处理与托换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3顾晓鲁,钱鸿缙,刘惠珊等.地基与基础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4马小峰.浅谈软土地基处理方法J.山西建筑,2008. 5杨峰.软弱地基处理方法的运用J.工程建设与档案,2003.6JGJ799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7陈晋中.土力学与地基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 业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