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转换层施工方案(修改版6.30).doc

    • 资源ID:2796960       资源大小:2.67MB        全文页数:14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转换层施工方案(修改版6.30).doc

    *大厦项目工程转换层施工方案 2014年6月 目 录1、编制说明及依据- 3 -1.1编制依据- 3 -1.2 本工程采用主要技术标准、规范、规程、规定- 3 -2、工程概况- 4 -2.1工程概况- 4 -2.2 转换层结构概况- 4 -2.3 转换层结构设计- 4 -2.4 转换层结构设计其它要求:- 6 -2.5 转换层设计及施工特点- 7 -3 施工准备与资源配置计划- 8 -4、转换层结构施工方案- 12 -4.1转换层各工序施工流程- 12 -4.2转换层模板施工方案- 13 -4.2.1施工方案的选择与设计原则- 13 -4.2.2模板支撑系统的基础情况- 14 -4.2.3、模板支撑体系设计- 14 -4.2.4、施工方法- 15 -4.2.5、模板及支架搭设的检查验收- 20 -4.2.6模板的拆除- 22 -4.2.7、转换层荷载对下部结构的要求- 23 -4.2.8、连续支撑验算- 23 -4.3 转换层钢筋施工方案- 25 -4.3.1、钢筋下料、制作要求- 25 -4.3.2、钢筋的连接- 26 -4.3.3 上部纵筋的预插、绑扎- 26 -4.3.4、梁钢筋绑扎安装- 28 -4.3.5、钢筋的质量要求及验收程序- 33 -4.4转换层混凝土施工方案- 36 -4.4.1转换层砼浇筑方案- 36 -4.4.2、砼的浇筑方案实施- 36 -4.4.3、大体积砼的保温养护- 42 -4.5成品保护要求- 42 -5、转换层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43 -5.1、组织保障措施- 43 -5.2、施工技术保证措施- 45 -5.3、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46 -5.4、施工应急救援预案- 47 -5.5模板支撑体系位移监测- 51 -5.6、环保及文明施工措施- 52 -6、 劳动力计划- 54 -7、 模板支撑体系计算书及附图- 55 -1、 编制说明及依据1.1编制依据1、本工程经图审合格的设计施工图及经审批的图纸会审纪要。2、本工程经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3、国家有关现行施工规范、规程、标准以及省、市对于建筑施工管理有关规定。4、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13版。5、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6、品茗安全计算软件7、工程所在地的环境和地质条件。8、我公司质量体系标准文件。9、本工程施工合同及协议书。1.2 本工程采用主要技术标准、规范、规程、规定1、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2、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3、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GBJ107-20104、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5、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12)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版)8、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9、砼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2011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1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12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13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1)14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15、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文)16 、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建质(2009)254号文)17 、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模板支撑体系安全管理的通知(*安监(2012)19号)。2、 工程概况2.1工程概况 *工程为大底盘多塔楼结构,由*、*、*、*四栋塔楼通过五层高裙房及四层地下室连为一体,*塔楼为办公建筑,地下四层、地上38层,结构高度为*m,为B级高度建筑;*塔楼为主题酒店及办公,地下四层、地上33层,结构高度为* m,为A级高度建筑;*、*栋塔楼为公寓楼(局部商业),地下四层、地上34层,结构高度为* m,为B级高度建筑,主要结构类型为:框架剪力墙/框架-核心筒。根据设计图纸,其中C、D栋楼五层主体为转换层结构(结构标高:*m),层高*m,转换层以下为框架剪力墙/框架-核心筒,主要轴线尺寸为8m10.6m,框架主梁与转换层主梁的位置相一致,次梁与转换层框支梁的位置基本不一致,该部分转换层框支梁位置下为结构板。经结构转换后为短肢剪力墙结构体系。地下室负四、三层层高5.0m,负二层层高3.9m,负一层层高4.4m,一层层高5.76m,二、三、四层层高为5.2m,五层为转换层,层高6.64m。本工程转换层采用梁式转换层,转换层承担转换634层所有荷载传递至柱、墙,再传递至筏板基础,为本工程关键结构。2.2 转换层结构概况根据建质200987、254号文件精神,(搭设高度8m以上;搭设跨度18m及以上;施工总荷载15kN/m2;集中线荷载20kN/m及以上)范围内的模板为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本工程转换层结构梁截面尺寸为:600×2000,800×2000(2200、2400、2600、2800)、900×2400、1000×2200(2300)、1100×2300、1200×(2200、2400、2500、2600),1300×2300、1550×2500,该层结构标高为27.95m,结构层高为:6.64m,现浇板厚度为200mm,梁强度等级为C60,板强度等级为C30,框架柱、墙强度等级为C60,梁的最大跨度为9.4 m,梁线荷载为39.6127.9kN/m,大于20kN/m,属于高大模板支撑体系。通过支模架体系及楼层梁板进行荷载传递,拟采用3至5层楼面板及支撑体系共同承担转换层结构200厚现浇板及施工荷载;采用*至*层(局部*至*)楼面梁及支撑体系共同承担转换层大梁荷载。2.3 转换层结构设计本工程转换层位于*m*m标高之间,层高6.*m。在27.*95m标高位置与裙楼屋面连为一体。C栋转换层建筑面为866m2,呈“L”型布置,纵向长、宽38.3m×17.2m,横向长、宽38.2m×17.1m。D栋转换层建筑面为680m2,呈“L”型布置, 纵向长、宽33.65m×16.8m,横向长、宽33.3m×17.2m。2.3.1、结构板根据结构138#、142#、145#、148#、152#图纸设计,转换层及其下结构的楼板厚度分别设计为:楼层名称板厚(mm)备注六层(转换层)200本方案考虑的作业层五层楼板120本方案模板工程考虑的首层支撑板四层楼板120本方案模板工程考虑的次层支撑板三层楼板120本方案模板工程考虑的第三层支撑板二层楼板120本方案模板工程考虑的准备支撑板一层楼板180本方案模板工程考虑的准备支撑板2.3.2、框支梁2.3.2.1本工程转换层采用常见的梁式转换层,根据156-161#设计图纸,按照框支梁截面面积大小(线荷载)相近的原则划分成5组:(1)、600×2000、800×2000、800×2200、800×2400、800×2600;(2)、800×2800、900×2400;1000×2200、1000×2300;(3)、1100×2300、1200×2200;(4)、1200×2400、1200×2500、1300×2300、1200×2600、;(5)、1550×2500;选取每组最大截面的梁作为代表计算该组梁的支撑架体系, 800×2600、1000×2300、1200×2200、1200×2600、1550×2500,每组框支梁采用相同支撑架体系。转换层框支梁计算荷载时,框支梁钢筋含量经测算约为350Kg/m3,框支梁钢筋砼按27.5KN/m3取值。2.3.2.2、框支梁跨度主要有9.2m、8.3m、7.4m、5.6m等。梁主筋规格主要为2532的级钢,箍筋有46肢箍、规格有1216级钢,抗扭腰筋为2022级钢,受力主筋排数为24排。 框支柱纵筋为2532的级钢沿柱截面周圈均匀布置,箍筋为1016级钢。箍筋肢数为根根对拉。2.3.2.3、筒体剪力墙厚400mm、600mm、800mm;核心筒体板厚200,配筋为R10150双层双向。主筋净保护层厚度:柱为30mm;墙为20mm;梁为30mm;板为15mm。楼层部 位构件编号构件尺寸荷载标高层高板厚跨度(m)六层K/(2-6)KZL5(4)800×260058.2KN/m27.956.642007.4六层2/U)/(2-3)KZL18(1)1000×230064.4KN/m27.956.642007.4六层(J-K)/(4-5)KZL28(1)1200×220073.9KN/m27.956.642008.3六层K/(1/5-1/6)KZL5(4)1200×260087.4KN/m27.956.642005.6六层K/(1/4-1/5)KZL20(2)1550×2500108.5KN/m27.956.642009.2 2、转换层框支梁特征统计表:与下部结构对应的情况:转换层框支梁下兼有与之对应的下层框架梁,其梁截面尺寸基本为:800×1200。而转换层框次梁下只有部分有与之对应的下层梁,其梁尺寸基本为:250×650,其中C塔楼KZL22(3)、KZL24(2)、KZL18(1)、KZL19(1)、KZL20(3),D塔楼KZL14(3)、KZL15(2)、KZL22(2)、KZL23(2)、KZL24(4)、 KZL25(4)等框支梁跨下部无对应的结构梁,其支撑直接落在下层结构板上,将成为支撑体系设计的薄弱部位,必须进行连续支撑体系验算。2.3.3 砼强度等级根据设计图纸:地下室顶板梁板采用的砼等级为:C35二、三、四、五层梁板采用的同等级为:C30六层(转换层)梁砼等级为C60,板砼等级为C60转换层以下柱、墙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2.4 转换层结构设计其它要求:1、为了解决多个方向梁相交的节点处钢筋高出设计表面标高的问题,要求转换层所有主梁的底标高在原设计基础上降低50mm(即主梁截面加高50mm);为解决梁钢筋绑扎后难以调直(钢筋规格大、数量多、体型大)导致梁侧模无法安装到位的问题,梁宽度统一加宽50,并在梁侧面设置保护层抗裂钢丝网。2、梁纵筋能穿过中间支座节点通长设置的尽量通长设置,以减少中间支座节点处的钢筋密集程度。柱、梁主筋接头全部采用直螺纹机械连接。3、为方便梁纵向多层钢筋安装,10及以上的箍筋可采用焊接水平封闭,焊缝长10d(双面焊5d)。4、需要收头锚固的框支柱纵筋在距离梁顶150180mm处(由于主梁降低50mm,且为了避开梁纵筋的面筋第1排,对锚于梁内的纵筋可再适当降低),弯折锚固于梁内或板内(其收头和锚固长度作法详03G101-1图集)。5、框支柱在上部墙体范围内纵筋应伸入上部墙体内不少于一层。定位不准的纵筋可采用重新插筋方式。6、整个转换层砼强度等级未达到70%前不得施工上层。砼强度未达到设计强度的100%不得拆除梁支撑体系。2.5 转换层设计及施工特点1、结构转换层钢筋砼构件截面尺寸大、钢筋安装量大。除了施工荷载外构件自身荷载也重,梁最大线荷载达128.0KN/m,对模板支撑系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要求严格。因此解决好模板支撑体系非常关键,必须采取安全可行的措施,确保支撑的稳定性和模板架体的刚度。2、转换层梁体积相对较大,从梁最大截面尺寸判断属于大体积砼,应按大体积砼相关规范要求,在施工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内外温差控制,以减少和控制温度裂缝产生。3、转换层钢筋密集,特别是梁、柱节点处钢筋非常密,大梁主筋的上、下层筋各有24排,箍筋有46肢箍,特别是梁、柱节点及梁交叉处,有十几层钢筋交叉,钢筋排列间距小而紧凑,非常密集,能够排绑出来就已非常不容易。况且在排列梁主筋时还要给上层剪力墙插筋留出插筋位置(梁上层主筋排列时必须给剪力墙插筋让道),排列间距还要受到柱纵筋及其它梁纵筋排列的影响,总之钢筋安装排列绑扎难度极大,应仔细统筹安排。4、转换层砼浇筑时,由于钢筋非常密集,其下料和振捣也非常困难,特别是节点处估计振动棒都难以插下去,一旦疏忽,很容易出现“狗洞”等质量问题或质量事故,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和采取有效措施。5、本工程转换层柱、梁钢筋数量多、层数多、密度大、间距小,同时柱、梁内均设计有截面较大的型钢结构,导致钢筋之间、钢筋同型钢之间空隙很小,普通砼浇筑下料极其困难、浇筑难度极大,容易出现较大的砼质量缺陷。由于转换层为本工程的关键核心结构,不容许出现任何质量隐患,为充分保证转换层结构砼浇筑质量达到设计要求,转换层结构的混凝土宜采用同设计强度等级的自密实混凝土。6、转换层结构砼量比较大,每次浇筑砼应按规定的浇筑部位和标高一次性完成。因此,各方面必须作好充分的施工准备,特别是材料的准备。7、转换层大梁高度较大,砼浇筑过程的侧压力非常大,必须对大梁侧模采取可靠的加固措施,防止砼浇筑时“涨模”和变形。由于框支梁内设计有型钢梁,在型钢梁制作加工时必须按侧模加固方案设计的尺寸、标高制作高强丝杆孔。3 施工准备与资源配置计划3.1 施工准备3.1.1 技术准备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牵头,编制转换层专项施工方案,再从上到下,层层进行施工技术交底,让所有管理人员及至班组作业人员了解和掌握转换层结构从搭设支撑架到砼浇筑等施工程序以及各工序的施工要领、重点注意事项。做到人人事前心中有数,为转换层结构顺利施工作好充分的技术保障。1、仔细审查设计的结构、建筑、暖通、水电等图纸,把设计图上存在的问题或不明确的部位等解决在施工前面。2、认真熟悉转换层主体结构的施工图及设计要求,准备图纸技术交底和各个分项工程的技术交底。3、编制各种周转材料、半成品供应和加工计划熟悉各分项工程的特点和操作方法。完善临时设施的搭设,为转换层的各工序施工创造良好的条件。4、模板支撑架搭设、模板安装、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等施工作业展开前应组织相关施工人员进行方案的学习,由技术部门讲述施工方案中各分项内容,对重点部位单独交底,由专人负责,做到人人心中有数。5、检查墙、柱、楼梯插筋位置、数量,模板标高、位置、尺寸准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及支撑系统强度、刚度是否固定可靠、模板拼缝是否严密,符合规范要求,并已核实预埋件、预留洞、各种专业管线线管、孔洞的位置、数量及固定情况无误,最后报检、审批通过。3.1.2 材料准备1、承插型轮扣式组合钢管脚手架的钢管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直缝电焊钢管(GB/T13793)或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3092)中规定的3号普通钢管,其质量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中Q235-A级钢的规定,钢管规格为48.3×3.6mm。2、扣件采用可锻铸铁制作的扣件,其材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的规定,且扣件在螺栓拧紧扭力矩达到65N.m时不得破坏。扣件在使用前进行质量检查,有裂缝、变形、出现滑丝的螺栓严禁使用,根据市场实际供应情况,扣件选用不轻于2.3斤类型。3、可调托撑螺杆直径不小于36mm,螺杆与螺母旋合长度不少于5扣,螺母厚度不小于30mm,支托板厚不小于5mm。4、脚手板采用杉木制作的50mm厚的木脚手板,宽度为200mm,板的两端采用8 #铁丝双股并联箍两道并用铁钉牢固,凡有腐朽、斜纹、扭曲、破裂的均不得使用。5、梁、板模板采用15mm厚酚醛树脂覆膜的高强胶合板。柱、墙模板采用18mm厚酚醛树脂覆膜的高强胶合板6、背楞木枋采用50×100的西南云杉。7、对拉螺杆采用M14、M16高强丝杆。8、搭设材料截面尺寸及力学性能:材料类型截面尺寸(mm)抗弯强度N/mm2抗剪强度N/mm2弹性模N/mm2截面惯性矩cm4截面抗抗矩cm3覆面木合板15、1813.01.36000木枋50×10011.01.39000416.6783.33钢管48.3×3.620512520600012.715.26可调托撑36承载力40 KN对拉螺杆M14轴向拉力17.8KN对拉螺杆M16轴向拉力24.6KN3.1.3管理准备主要做好如下安排和准备:1、明确分工并将责任落实到人头。要求转换层浇筑期间,领导小组所有成员手机必须24小时开机。2、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构,由技术负责人负责建立技术质量应急机构,由生产副经理负责建立生产安全应急机构,确保突发事件得到及时妥善处理。3、落实好夜间值班人员,转换层浇筑需要夜间加班施工,因此施工员、质检员及电工、维修工、塔吊司机指挥和班组长等必须夜间加班,跟班作业。4、落实机械设备、水电及劳动力、材料的准备情况,在转换层施工期间定期检查各方面的准备,特别是砼浇筑前必须细致检查,确定各方面都已落实到位(包括夜间照明等),准备充分,强调应提前与供电局联系,落实浇筑砼期间是否停电、准备应急使用的发电机,以及包括浇筑砼期间的夜间施工许可证办理等工作。5、落实专人在转换层下检查,通过敲打观察砼是否落底并浇捣密实,以及支撑架是否发生异常变形,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汇报,及时采取措施。6、落实专人养护砼工作,并做好养护记录,确保连续养护达到14天。3.1.4施工部署1、模板支撑体系:根据采取“一次浇筑施工法”的施工方案,转换层支撑采取多层连续支撑体系,转换层下第一层和第二、三层支撑采取满堂加密加强支撑(第一层架新搭设,第二、三层架体在搭设时应考虑能承受上部传递的荷载且不拆除模板,减少重复搭设和加固加密),转换层下第四、五层支撑只针对转换框支梁下为结构板或楼层次梁及型钢梁转换荷载后传递给次梁等情况,采取对板或楼层梁局部加强支撑(重新搭设钢管架顶撑加固)。2、砼制作、运输及浇筑:砼制作在商品砼搅拌站集中制作,确保不少于20辆砼运输车,1台电动输送地泵和1台汽车泵泵送,塔吊辅助布料浇筑。3、砼振捣:砼工不少于30人(分成2班作业),收抹工10人,准备4台振动棒和2台振动器(多余备用),同时在梁、板下安排34人的专人小组,随时用铁棒敲打梁侧模,观察梁下部砼浆是否渗出,特别要认真观察梁柱节点处,通过敲打听声音来确定砼是否落下来并已振捣密实,同时观察支撑架有无变形,以便及时处理。准备23部滚筒,随转换层楼板砼浇筑随滚压并收平,对板面砼应在砼初凝时实行二次振捣(即再次用滚压并收平)。4、砼保温及养护:每次砼浇筑完成后,在砼面覆盖薄膜,保持砼面水份,降低砼表面温度散失时间,另一方面安排专人一天24小时浇水养护,同时确保连续养护14天。3. 2 资源配置计划按本层的施工进度计划节点时间要求,认真组织各种材料、设备及资源并按时(或提前)分批进入场地,满足施工要求。1、周转材料计划:序号材料名称单位/规格数量备注1高强丝杆根10000一批进场2钢管m5000一批进场3扣件个2000一批进场4轮扣式立杆根8000二批进场5轮扣式横杆根17000 二批进场6可调托撑个15000二批进场7木架板m320一批进场8木枋m350一批进场9覆膜板m25000一批进场10安全密目网m21500一批进场11安全水平兜网m21000一批进场2、 机械设备需要量计划(转换层所需计划)序号名称型号数量功率(kw)1塔机Q70301台902塔机Q75252台903塔机R5515B1台404汽车泵56m1台5混凝土布料机HGY132台6地泵HBT80C2台1107振动棒10套2.28直螺纹套丝机47.59钢筋切断筋QJ4045.510钢筋弯曲机GW404311钢筋调直机GT6/827.512钢筋对焊机2100KVA13交流电焊机BX-330422KVA14圆盘锯WQ7-15-14415木工刨床MB5032台416平板振捣器3台1.517水平仪2台18全站仪1台19加压水泵扬程120米2台5.520扭力矩扳手10把3.3施工进度计划4、转换层结构施工方案 4.1转换层各工序施工流程4.4.1转换层结构施工流程定位放线绑扎转换层墙、柱钢筋支柱、墙模板搭设转换层梁、板支撑架支梁底模绑扎梁筋支下部梁侧模及梁、柱节点模板转换层下各层架体加固转换层钢筋隐蔽验收检查支上部梁侧模及梁柱节点模支楼板底模绑扎板筋钢筋隐蔽验收检查梁板砼浇筑(板砼二次滚压收平)覆盖薄膜、浇水养护14d。4.4.2 施工流水段的划分:1、本工程转换层施工段作业按C、D栋楼划分为2个施工段,即C栋施工段、D栋施工段。2、C、D栋楼工期前后错开约5天左右,分为两个施工段进行平行施工。3、施工工期:按总计划要求每个施工段在35天左右完成施工。4.2转换层模板施工方案4.2.1施工方案的选择与设计原则4.2.1.1、设计原则本施工方案编制将遵循四项基本原则,即一是符合性原则;二是先进性原则,三是合理性原则,四是符合工程质量、工期要求及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要求的原则。根椐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第五条第(三)条高大模板工程:水平砼构件模板支撑系统高度超过8m,或跨度超过18m,施工总荷载大于15KN/m2,或集中荷载大于20KN/m的模板支撑系统。本工程转换层集中荷载为33.6108.5KN/m,已超过上述条款,属于高大模板支撑体系,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通过专家论证并上报有关主管部门备案。在保障安全可靠的前提下,梁与板整体支撑体系设计的一般原则是:立杆步距要一致,便于统一搭设;板的立杆纵、横距为梁立杆纵、横距的整数倍,便于部分立杆的纵、横向水平杆件能拉通设置,增强梁、板支撑体系的整体稳定性;支撑体系的构造设置采用满堂支撑架加强型。4.2.1.2方案的选择本工程转换层属常规梁式转换层,为了使其施工方法得到优化,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采取以下三种不同的施工方案:方案一:根据常规的计算方法进行设计施工,荷载全部由每层支模架体系受力,逐层向下传递至基础层。按此方法计算设计的支撑架体系材料占用数量大,占用时间长,成本高,支撑层数过多,材料周转不利,且不利于下部结构的清理工作。方案二:在首层支撑系统中采用增加型钢梁卸载,在梁底部增加横向型钢作为底撑,然后设置竖向的斜撑,支点设置在框架柱根部,将作业层荷载直接传递给框架柱来减少竖向荷载,而下层仍然得增加支撑系统;这种方案虽然减少了部分材料用量,但型钢的价格高,用量也不少,实际总体造价仍然较高。方案三;转换层支撑架采用普通钢管扣件脚手架,不拆除下部二、三层的支模架,视下部梁、板为弹性体共同参与受力。即转换层自重及施工荷载由三、四、五层梁板及传递支模架共同承担。根据施工进度安排,转换层施工时间将会在30天左右,当转换层混凝土浇筑时,其下部五层梁板混凝土(掺入早强剂)应该已达到100%设计强度,而四层、三层梁板混凝土已达到100%设计强度。因此支模架系统设计时,可考虑拆除地下室及一、二层的支模架,利用三、四、五层梁板共同承担转换层的荷载,若局部支撑强度不满足,可以在相应部位增加楼层板(如利用二层、一层结构板)及支撑体系来满足上部荷载要求。综合考虑安全、质量、经济的要求,我们通过方案对比选择方案三,让多层楼层梁、板充分其承载力的作用,而且使脚手架得到充分周转利用,使支撑体系安全可靠,经济合理。4.2.2模板支撑系统的基础情况由上述方案选择得出转换层高大模板支撑体用多层楼层梁、板及支撑体系共同承受上部传递荷载,楼层梁、板作为转换层支撑体系的基础,经验算,楼层梁、板的强度、承载力满足要求。4.2.3、模板支撑体系设计4.1.3.1、整个模板支撑体系按照计算书结果进行设计,模板支撑体系构造按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及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执行,具体搭设布置详见支模体系示意图附图。4.1.3.2、梁侧模、底模支撑体系设计:本工程转换层框支梁截面尺寸划分为6种类别;所有该6种梁支设立杆沿梁跨方向间距皆以450mm为原则布置。其加撑加固设计如下:1、梁侧模对拉螺栓设置:(1)两侧有板情况:当梁高为2000mm时,侧面设置对拉螺栓4道;当梁高为2200、2300时,侧面设置对拉螺栓5道;当梁高25002600mm时,侧面设置对拉螺栓6道。(2)一侧有板情况:当梁高为2400-2600mm时,侧面设置对拉螺栓6道;当梁高为2800时,侧面设置对拉螺栓7道;2、梁底方木设置:当梁截面为1550mm×2500时,底部设置方木不少于16根;当梁截面为1200mm×2600时,底部设置方木不少于13根;当梁截面为1000×2300mm时,底部设置方木不少于10根。当梁截面为800×2600mm时,底部设置方木不少于9根。当梁截面为800×2200mm时,底部设置方木不少于8根。当梁截面为600×2000mm时,底部设置方木不少于6根3、底部加顶撑:当梁截面为600mm×2000时,底部加顶撑2根立杆;当梁截面为800×2200mm、800×2600mm、1000×2300mm时,底部加顶撑3根立杆;当梁截面为1200mm×2200、1200mm×2600时,底部加顶撑4根立杆;当梁截面为1550mm×2500时,底部加顶撑5根立杆。4、其余梁底部加顶撑的数量,根据梁截面面积的大小参照上述与其梁截面面积相近似的梁底部加顶撑数量(线荷载相近似)设计支撑体系。4.2.4、施工方法4.2.4.1、施工工艺流程模板施工顺序为:测量放线弹出楼层梁位置线铺设木架板型钢梁铺设搭设支撑架梁底模板柱、墙模板梁侧模板顶板模板粱柱头模板整体加固。其中各段施工工艺流程:柱模:放线设置定位钢筋拼装柱模板初步校正固定背次楞钢管型钢柱箍安装校正垂直及加固;梁、板模:轴线水平线复核搭设支架支梁底模支梁侧模支顶板模验收。4.2.4.2、模板支撑体系搭设方法及构造要求1、根据方案设计要求,先在楼层板面上划分出楼层框架梁及楼层次梁的位置线,再在楼层梁位置先通长铺设50厚木架板,然后在木架板上面按设计方案选取 规格、间距铺设16号工字钢梁,放置方式为88×160,当工字钢梁顺框支梁跨度方向布置时,应在工字钢上面(垂直于工字钢方向)铺设槽钢(或工字钢),间距450。最后在钢梁上搭设脚手架。其中工字钢梁应采用钢管及扣件锁紧连接成整体防止失稳,局部工字钢间距较密时,不能用钢管及扣件锁紧的,应在工字钢端部采用三级16钢筋焊接成一体。2、本工程梁底、板底立柱钢管选择定尺钢管,通过计算确定模板支撑体系立杆的间距、步高。立杆下铺垫板,上端设可调顶托,通常情况下支模架搭设时按同轴最大柱边线300mm位置排脚,但由于本工程梁较宽,一般方法站脚后造成梁底两侧立杆间距过大或根本无法站脚,通常无法满足荷载要求,故而本工程采取先排布梁两侧立杆,立杆距离梁侧200-300,立杆间距按900为基本尺寸排列,局部不足900时,按实际调整,梁底部立柱顶撑钢管加密间距及数量按设计方案布置。现浇板支模架立杆间距按横、纵900布置。梁、板支撑架水平杆步距统一一致,保证梁、板模板支撑架水平杆贯通布置,所有水平杆步距不大于1500。在支撑架底平面以上200mm左右处设置纵、横向扫地杆。3、支撑架体体系的剪刀撑、斜杆撑一般采用46m的钢管,框支梁沿梁宽度方向布置“Z”字型的剪刀撑时,采用2-3m短钢管。4、支顶安装前,应放出轴线、梁位置线以及楼面水平控制标高。安装支撑架后,要调节可调顶托来进行调平校直。但可调顶托调节螺杆伸出长度不宜超过200,螺杆外径与立杆钢管内径的间隙不得大于3mm,安装时应保证上下同心,可调顶托顶部至顶托下方的架体水平杆距离不大于300,若大于300时,应增加一道水平杆,可调顶托应与支撑架在同一竖直中心线上。支撑架安装宜排列整齐,并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有保证其稳定的支撑系统。为防止顶托与小横杆连接处发生滑移,从而危害整个架体的安全,顶托内采用木方将小横杆卡紧固定。5、连墙(柱)杆:为保证支撑架的整体稳定性及整体抗倾覆、侧移能力,需设置连墙件对架体进行水平拉结。本工程转换层采用一次浇筑,无已浇筑的梁、柱等构件可连接,故采用在五层楼周边梁内预埋短钢管(埋入梁内300、伸出楼面高度为500),间距4000,第一道扫地杆及剪刀撑同预埋钢管连接成一体,以确保高支架的整体抗侧移、倾覆能力。6、转换层支撑架剪刀撑布置:(1)、支模区域外侧周围设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式剪刀撑。(2)、框支梁竖向剪刀撑布置:顺梁长度方向的支撑架两侧面设置竖向连续式竖向剪刀撑,顺梁宽度方向,在其支撑架宽度范围内(一般为:梁宽度+600)设置“Z”字型竖向剪刀撑,从梁一端开始布置顺梁方向间距不大于4m。(3)、现浇板支撑架剪刀撑布置:每跨内的框支梁侧面竖向剪刀撑间距大于5m时,在现浇板支撑架跨内中部设置竖向剪刀撑,且间距大于5m。(4)、框支梁支撑架水平剪刀撑距架体底平面或相邻水平剪刀撑的间距不大于6m,扫地杆布置层设水平剪刀撑形成整体。(5)、竖向剪刀撑斜杆同底面倾角应为450-600,水平剪刀撑同支架纵(横)向夹角应为450-600,“Z”字型竖向剪刀撑同支架立柱夹角应为450-600。(6)剪力撑斜杆接长采用搭接方式,搭接采用3个旋转扣件连接,搭接长度为1000mm,杆端伸出扣件盖板边缘不少于100mm。纵向剪刀撑一端抵紧于垫板,另一端与立杆、水平杆、主节点柱箍钢管)采用扣件扣牢。剪刀撑斜杆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50mm。4.2.4.3、模板安装施工工艺1、立墙、柱模板本工程墙、柱模板采用对拉螺栓加固,立模板前应先根据放出的边线设置定位钢筋,定位钢筋与墙柱主筋焊接牢固,端头平整,防止加固拉紧后击穿模板导致跑位。立第一块模板,相邻两个的面的第一块模板接缝应错开设置,保证柱子模板的整体性。第一块模板与地面接触的外侧地面上应订制一块模板条子,防止地面不平导致漏浆,当缝隙过大,模板条子无法全部封堵时应采用砂浆在柱模加固后填补密实。之后循序拼装上部模板。在该层施工时模板已经过周转,板上多有穿墙螺栓孔,拼装时注意孔洞的对穿,方便套设PVC套管,且减少模板的孔洞。当碰到柱子主筋而实在无法避开时,才新开螺栓孔。安装到上层梁底(底板)后,在模板外侧设置钢管内楞,用铁钉加铁丝固定;穿设穿墙螺栓,套好PVC套管,用线锤检查柱模板的垂直度,经垂直校正后,立即用钢管抱箍固定,拧紧高强螺帽,柱子下部1/2高位置设置双螺帽,所有加固用蝶型卡必须双倍设置。调整轴线位置,调整垂直度,上口安放保护层限位卡及保证钢筋间距的内撑卡。柱根部单面开设清扫口,以保证在混凝土施工前清干净木屑等杂物。柱模板支设完成上口拉通线验收。墙模板支设与柱模板相同,但墙内侧应设置水泥撑棍(大于400厚,设置钢筋内支撑)以保证墙体厚度。内支撑应成梅花型布置。当墙柱模板立好后,由木工工长组织测量组就垂直度及轴线位置进行复核,偏差超过规范的应校正。木工工长应全面检查螺帽是否拧紧。墙、柱模板加固螺栓间距、抱箍步距等详模板工程专项施工方案2、铺梁底板、侧板根据楼面弹设的轴线用线锤引至柱子模板上口(如模板未立,可引测在箍筋上),按梁的分中要求量取边线,选择其中一边打下铁钉(或做好记号),两头拉线确定梁底位置,线应拉紧。根据拉出的梁边线设置梁底模板,梁底模板采用15覆膜板,梁底模次楞采用50×100 mm木枋,具体数量根据设计方案配置,梁底板配置时方木接头应错开设置。当梁底板设置好后尽快在梁底小横杆上设置定位扣件,夹紧梁底模,防止后继施工导致梁底跑模。梁底与柱接头位置方木不应空余过长,且梁底模板应压在柱子立板上,用铁钉固定。之后再次校核轴线位置,确保梁底模位置正确。梁底木楞间距应符合计算尺寸要求。当有通长次梁时,底膜设置应拉通长线,现场木工工长应严格要求,避免梁底不顺直导致后续的装饰施工困难。考虑梁大,钢筋绑扎困难,梁侧模板应在梁钢筋绑扎完毕后封闭,根据梁高配置梁侧面模板,梁两侧模板采用15覆膜板,梁两侧设次楞50×100 mm的木枋,数量参照梁侧模设计方案,次楞木枋沿高度的间距为根据总数量进行均匀布置。根据型钢梁腹板开孔间距、标高,计算模板开孔位置(绑扎梁箍筋时,注意避开腹板开孔位置,防止影响穿螺杆)打好螺杆孔,套PVC管,设置对拉螺栓,之后放置内外楞钢管,蝶型卡,用螺帽拧紧。全面封闭前应确认梁内垃圾、杂物等已清理干净。3、 铺现浇板底模板当板底钢管小横杆设置完毕后可进入平板模板铺设,先设置板底木楞,木楞间距应符合计算间距,200厚板模板下铺设搁栅50×100 mm木枋,间距不大于250mm,板底木楞搭接接头应错开设置,板底木楞端头距离梁侧面150mm左右。之后计算平板尺寸,合理选择平板模板组拼方式,从板块的一侧向另一侧铺设整张的模板,最后填补空缺位置,模板接缝位置下面应有木楞,且应分中设置,接缝模板用铁钉与下部木楞钉牢,接缝应严密,当模板本身规格差异导致接缝偏大时,应采用镶贴条子板补填,当缝宽不大时可直接用胶带封堵。平板模板周边应压在梁侧、柱模板之上,便于拆模,但不得外露。柱角部缺口应方正,锯缝不得超出缺口。4、梁、柱接头模板根据以往经验,梁、柱接头为模板安装的关键环节,由于梁的贯穿,增加柱上口模板加固困难,通常情况下柱上口不方正,梁口模板与柱模接缝不严密漏浆或梁口部位柱子模板暴

    注意事项

    本文(转换层施工方案(修改版6.30).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