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doc

    • 资源ID:2794163       资源大小:1.37M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一章 行星地球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卫星、行星、恒星,流星、星云、彗星2.天体系统: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二宇宙中的地球(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 1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普通性 ·类地行星:水、金、地、火 ·巨 行 星:木、土 ·远日行星:天王、海王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 、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注:火星小行星带木星 同向性、公面性、近圆性2.存在生命的行星特殊性 ·地球位于太阳系,其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宇宙环境)·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具有适宜的温度条件(温度) ·地球适当的体积和质量,使其具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大气) ·地球上具有液态水源(液态水源)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为地球提供能量1.能量产生为H原子的核聚变,只有1/2亿到达地球,却是地球能量的主要来源2.对人类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 · 动动和生物活动 ·它是人类日常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煤,石油)3.全球总分布趋势: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或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主要影响因素:纬度因素、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1.太阳大气层结构:光球色球日冕(由内向外) 2.太阳活动类型: 黑子:光球上某块地方温度较低,周期11年,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耀斑:色球上某块地方突然增大增亮,太阳活动最强烈的显示 与黑子的出现相关常出现在耀斑之后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对电离层的影响,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对地球磁场的影响,产生极光和磁暴现象;对地球气候的影响,造成气候以11年为周期的异常变化,形成了水旱灾害和乔木生长年轮的疏密变化。第三节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1、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特点(方向、周期和速度)(a):特点地球自转地球公转示意图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周期恒星日(真正周期23时56分4秒太阳日(昼夜更替周期):24小时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速度角速度,除极点为0外,其它各点均相等,为150/小时。线速度,自赤道向极点逐渐减小,极点为0。1月初,位于近日点,速度快7月初,位于远日点,速度慢读图要求(必修P21图1-14):识记近日点、远日点位置,并注意冬至日、夏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置的差异;把握公转方向;正确理解公转速度变化的规律。7、昼夜交替现象(b):由于地球自转,其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小时)。拓展提示: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即晨昏线。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相垂直,平分赤道,自东向西运动。太阳光线与当地地平面的倾角即太阳高度,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0。8、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现象(a):偏转规律:顺着物体前进的方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无偏向力,纬度越高偏转越大。9、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及相关时间计算(c):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即地方时。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经度每隔150,地方时相差1小时。东边的地方时总比西边的早,表现为地方时的值越大。拓展: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上,地方时为12时。晨线在赤道上与之相交的经线,地方时为6时;昏线在赤道上与之相交的经线,地方时为18时。区时:为了使用上的方便,人们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该时区的区时,又称标准时。每个时区的区时与该时区各地的地方时相差最多不超过半小时。中国使用的是北京时间(东8区的区时,即1200E的地方时),英国为0时区(国际标准时间,也称世界时)。能力要求:学会由所给经度推算时区、由时区推算其中央经线和时区的经度范围,熟悉1800经线两侧的时区分布。掌握区时换算的基本方法:同侧减、异侧加,推算时区差,东加西减得区时。10、日期和国际日期变更线(b):日界线即1800经线(东西12区的中央经线),这里是新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东、西十二区:钟点相同,日期相差一天(东侧为西12区,日期晚一天;西侧为东12区,日期早一天)。掌握过日界线的日期变更规则(东减西加)。注意:日界线并不完全与1800经线重合,而是有几处折线(弯曲)。11、地球公转轨道、黄赤交角及图示(c):黄赤交角是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目前为23026。黄赤交角是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形式的综合体现。影响: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上的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作周年回归运动,移动情况如右图所示:强调: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移动范围是由黄赤交角大小决定的。读图要求(必修P21图1-15):了解地球公转轨道的特点;公转中,地轴的北极总指向北极星;认识赤道面和黄道面;识别黄赤交角、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大小。1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c):概念:正午太阳高度即一天中的最大太阳高度,出现在地方时的12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为900。纬度上的变化规律: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减。正午太阳高度在同一纬度上的季节变化:夏至日,北回归线及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南半球达最小值;冬至日,南回归线及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北半球达最小值。赤道在春分、秋分日达最大值。拓展提示: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H=900纬度差。13、昼夜长短的变化(c):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上,昼长夜短,且地理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另一半球,反之。学会比较不同纬度地点的昼夜长短。以北半球为例: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春分昼夜平分昼长于夜昼渐长昼最长昼长于夜昼渐短昼夜平分昼短于夜夜渐长昼最短昼短于夜昼渐长昼夜平分14、四季变化和五带分布(b):四季变化:四季更替表现为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夏季是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五带分布: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反映了年太阳辐射总量从赤道到高纬递减的规律。15、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及各层特点(a):划分依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纵波:在三态物质中都可以传播;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的传播速度高于横波。两个界面:莫霍面(平均17千米。海洋6、陆地33)古登堡面(2900千米)。三个圈层:地壳(由岩石组成)、地幔(分上、下地幔)、地核(分内、外核)。岩石圈的范围: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平均厚度100110千米。16、地球外部圈层及特点(a):地壳以外由大气、水和生物组成的自然界,可以划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三个圈层。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 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2. 大气的温室效应 ·过程:太阳暖地面地面暖大气大气还地面·太阳辐射:短波辐射,辐射透过大气到达地面,大气气温,地面气温 ·地面辐射:长波辐射,辐射穿过大气进入太空,大气气温,地面气温 ·大气逆辐射:长波辐射,辐射到达地面,大气气温,地面气温 大气问温室效应3.太阳辐射是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而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二热力环流1. 产生原因:地面受热不均地面冷热不均大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3. 代表类型·海陆风·城市风 ·山谷风:白天由于山坡增温强烈,气流上升,形成谷风夜间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三大作用力)1. 水平气压梯度力: 确定风向,影响风速,风产生的直接原因,方向由高压低压,始终与等压线垂直。 2. 地转偏向力: 影响风向,始终与风向垂直 3. 摩擦力: 影响风速,始终与风向相反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 ·七气压带+六风带重点把握课本图中三圈环流,以及气压、带风带形成的过程风带气压带的季节性移动(移50左右) 夏至日北移,冬至日南移 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移动二北半球冬夏季风气压中心 ·7月份:陆地印度低压(亚洲低压) 海洋夏威夷高压 ·1月份:陆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海洋阿留申低压 季风环流 东亚季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季风:夏季东南风,湿热;冬季东北风,干冷 南亚季风 ·成因:(冬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风带气压带的季节性移动 ·季风:夏季西南风、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湿热;冬季东北风、受副热带高副气压带控制,干暖三风带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候类型(成因和特点)  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成因气候特征热带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10º之间赤道低压控制全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º回归线之间赤道低压、信风交替控制干湿季交替热带季风气候北纬10º回归线大陆东岸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夏高温多雨冬高温少雨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回归线30º内陆、西岸副高、信风交替控制全年干旱少雨亚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南北纬25º35º大陆东岸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夏高温多雨冬低温少雨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º40º大陆西岸副高、西风交替控制冬温和多雨夏炎热干燥温带温带季风气候南北纬35º55º大陆东岸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冬寒冷干燥夏高温多雨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º60º大陆西岸全年受西风影响夏凉爽多雨冬温和多雨温带大陆性气候南北纬40º60º大陆内部大陆气团控制冬寒夏热干旱少雨寒带苔原气候南北半球极地附近极地气团控制全年严寒冰原气候南北半球极地附近极地气团控制全年严寒高山高山气候高大的山地、高原地区气温随高度变化气温随高度变化第三节 常见的天气系统一锋与天气 1. 气团:冷气团/暖气团 气团的温度、湿度 2. 锋(锋 = 冷、暖气团+锋面)冷锋暖锋概念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暖气团上升状况被迫抬升徐徐爬升雨区位置锋后及附近(冷气团一侧)锋前(冷气团一侧)天气特征过境前单一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单一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过境时暖气团被冷气团抬升,常出现阴天、下雨、刮风、降温等天气现象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升,冷却凝结产生连续性降雨过境后冷气团替代了原来暖气团位置,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转晴暖气团占据了原来冷气团的位置,气温升高、气压下降、天气转晴天气举例北方夏季暴雨,冬春季寒潮,沙尘暴春、夏季南方降水(3)准静止锋梅雨天气·冷暖气团势力相当·降雨形式:锋面附近·天气状况:晴朗长时间的持续性降水转晴注意:冷锋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锋面形式二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以下以北半球为例,南半球与之相反.图2.21读图要求:了解冷锋和暖锋的锋线符号;把握区分冷锋和暖锋的主要依据(气流运动方向);注意锋面的倾斜方向,雨区的分布特点。20、气压系统(气旋(低压)和反气旋(高压)与天气(b):位置北半球南半球名称气旋反气旋气旋反气旋示意图中心气压分布低高低高水平气流方向逆时针辐合顺时针辐散顺时针辐合逆时针辐散中心气流方向辐合上升辐散下沉辐合上升辐散下沉过境天气阴雨(如台风)晴朗干燥(如伏旱)阴雨晴朗干燥读图要求:了解气旋、反气旋水平和垂直方向气流运动特点,会判断等压线图上各点的风向;注意南、北半球气旋和反气旋气流状况的差异;掌握锋面气旋的基本构成形式(锋面的类型及各部位的天气特点);判断不同点的风力大小及可能形成的锋面性质及天气特点。 锋面气旋·锋面与气旋系统的结合,出现于低压槽处,我国很常见(见上图) ·相关概念:冷锋符号、暖锋符号、云系范围(雨带) 台风和寒潮 台 风概念中心附近平均最大风力达到12级一是那个的热带气旋,是热带气旋级别最高的一种结构台风眼(下沉气流,无风)旋窝风雨区外围大风区多发季节711月最为频繁源地发生在热带、副热带海域。北太平洋海域最频繁,称为台风,大西洋和印度洋海域称为飓风灾害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影响区域我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岸和美国东部,孟加拉湾沿海预防措施利用气象卫星,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寒潮(冬半年)·概念:由冷空气迅速入侵所造成的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和冻害等现象·危害 强烈降温会使农作物受冻害 冻雨会压断电线,造成通信中断,且交通运输也受阻大风会吹翻船只,毁坏建筑物 ·预防措施:预报警报,船只返港、农作物和畜群提前防寒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全球变暖一全球气候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全球变暖问题.原因: ·温室气体CO2的排放量的增加 工农业生产生活、汽车尾气等·人为的毁林,森林对CO2的吸收减少二全球气候变化(变暖)的可能影响·冰川融化、海水膨胀,致使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地区面临被淹没的威胁·全球气温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使原有正常的工农业生产活动受到影响·世界政治经济结构不稳定三.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进行清洁生产,减少汽车使用,控制CO2的排放;·利用新技术,使用新能源;·植树造林,防止森林火灾。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一:水循环:1、水循环概念:指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随的运动形态和物理状态的变化。2、能量来源: 太阳能和重力势能。在太阳能及地球重力的作用下,水在 陆地 、 海洋和 大气 间通过吸收 热量 或放出 热量,以 固、 液、 气三态的转化形成了总量平衡的循环运动。水循环又使地表物质得以大规模地运动,并塑造了多种 地表形态 。3、类型:包括 海陆间大循环、内陆循环、海上内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示意图:4、主要环节:包括 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分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等。例子:台风登陆属 水汽输送 环节,江河入海属 地表径流 环节,它们都属于 海陆间循环。5、意义:联系四大圈层,在它们之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塑造地表形态使各种水体相互转化,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更新陆地水资源。6 、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对地表径流,及对小范围的蒸发、降水环节进行影响,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和人工降雨等是常见的形式。7、(1)地球水体的种类 海洋水 、 陆地水 、大气水 ,其中海洋水占地球水体的96.53 。冰川水占陆地淡水的2/3 。(2)陆地水的最主要的补给水源 大气降水,内流河的最重要的补给水源 冰雪融水 , 东北河流春季汛期主要由 积雪融水 补给,夏季汛期主要由 降水补给。 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存在互补关系。黄河下游 河流水 补给 地下水。补给类型补给季节补给特点主要分布地区雨水补给夏秋两季为主时间集中,不连续水量变化大东部季风区季节积雪融水补给春季有连续性,水量稳定东北地区冰川融水补给夏季为主水量较稳定西北地区、青藏高原湖泊水水补给全年水量较稳定对径流有调节作用普遍(有湖泊地区)地下水补给全年稳定一般与河流有互补作用(调节)普遍第二节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二:洋流1、洋流的概念:海水沿相对稳定的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现象2、洋流的分布规律:中低纬度海区,副热带环流: 北半球: 顺时针 旋转 大陆东岸为暖流 南半球: 逆时针 旋转 大陆西岸为寒流 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副极地环流: 逆时针 旋转。大陆东岸为暖流,大陆西岸为寒流 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夏季自西向东流, 顺时针 ;冬季自东向西流, 逆时针 西风漂流:自西向东环绕南极洲一周 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气候 暖流:增温增湿。同一纬度地区,暖流经过的海区温度比较高,降水较多。西欧地区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就直接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俄罗斯的摩尔曼斯克海港终年不冻与北大西洋暖流有关 寒流:降温减湿。同一纬度地区,寒流经过的海区温度比较低,降水较少。沿岸寒流对澳大利亚西海岸、秘鲁太平洋沿岸的荒漠环境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寒暖流交汇处形成的渔场:北海道渔场( 日本暖流 和 千岛寒流 交汇处)(2)海洋生物纽芬兰渔场( 墨西哥湾暖流 和 拉布拉多寒流 交汇处)北海渔场( 北大西洋暖流 和 东格陵兰寒流 交汇处) 上升流形成的渔场:秘鲁渔场( 秘鲁寒流 )(3)海洋环境污染: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的速度,但也扩大了污染的范围(4)航海事业:顺风顺流可以提高航速,节省燃料专心-专注-专业第三节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一水资源及其分布 1.概念·广义:水圈中的水量总体·狭义:陆地上各种可以被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如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2.分布 衡量因素:平均径流总量 就大洲而言:亚洲、南北美洲、非洲、欧洲、大洋洲就国家而言:巴西最丰富,其次俄罗斯,我国居第六 我国分布特点:时空分布不平衡 ·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夏秋多,冬春少二水资源与人类社会 1.水资源的数量影响一个地区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 2.水资源的质量影响一个地区经济活动效益的高低 3.以上影响程度受当地生产力高低的制约 ·科学技术落后开发利用河流水、湖泊水 ·科学技术发达大量开采浅层地下水,开始开采深层地下水,发展海水淡化、修建蓄水工程,进行跨流域调水三合理利用水资源 1.原因: ·人类社会的发展水资源的需求 ·人类的生产生活水资源的污染2.水资源利用的措施 开源: 节流: ·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节水意识 ·蓄水修建水库 提高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开渠引水,多水贫水 ·海水淡化,人工降水 第四单元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1.内力作用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地面趋于起伏·能量来自地球内部(内能),地震、火山、泥石流、滑坡等2.外力作用 ·风化/侵蚀(溶蚀)、搬运、堆积地面趋于平坦 ·能量来自太阳(太阳辐射),风力、流水、冰川和生物作用等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岩浆岩 ·岩浆在内压力的作用下,沿地壳薄弱地带浸入地壳上层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岩石 ·两类:浸入岩地壳上层冷却,花岗岩喷出岩喷出地表冷却,玄武岩2.沉积岩 ·地表岩石在歪理的作用下受破坏,变成碎屑物质,被搬运到低处沉积、固结成岩 ·层里结构砂岩、砾岩、页岩、煤 化石古生物遗体和遗迹3.变质岩 ·岩石在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的高温高压下,是使原来的成分结构发生改变,新的岩石·石灰岩(受热)大理岩 页岩(受挤压)板岩4.岩石圈物质循环图(手作图)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褶皱岩层形态未侵蚀的地表形态(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地形倒置现象(背斜成谷,向斜成山)与人类生产关系背斜岩层向上拱起中心老,两翼新成为山岭背斜顶部受张力,岩层破碎,常被侵蚀成谷地1、储油气构造;2、建隧道,因为背斜处岩层向上拱起,符合力学原理,较为坚固,不易积水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中心新,两翼老成为谷地向斜底部受到挤压,岩石坚硬,抗侵蚀能力强,反而形成山地1 、储存地下水断层沿断裂面两侧岩块错位地垒(上升一侧):华山、庐山、泰山、峨眉山等;地堑(下降一侧):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吐鲁番盆地、东非大裂谷等。1、 断层处往往形成沟谷、河流,原因是断层处岩石破碎,易受侵蚀作用2、 工程建设遇断层须加固或避开。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1.自然因素的考虑·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尽量避免地形、地质和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原则上:地形平坦,地质稳定,水文条件好2.社会经济因素的考虑:·路线以直达运输为主,并适当照顾重要经济点·地方性公路尽量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的需要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1.河流侵蚀地貌(1)概念:河流在流动过程中,破坏搬运地表物质,形成侵蚀地貌(2)类型·“V”形河谷:发育初期或河流中上游,落差大、流速快,以溯源侵蚀为主·“U”形河谷:发育后期或河流中下游,落差小、流速慢,以两岸侧蚀为主2.河流堆积地貌(1)概念: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堆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2)类型 ·洪积冲积平原(源头、上游)洪水期 出山口,地势突缓 冲(洪)积扇 扩大+彼此 洪积冲积平原 ·河漫滩平原(中下游) 泥沙凸岸,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面积不断扩大,枯水季节落处水面,称为河漫滩;洪水季节被淹没,继续堆积。多个河漫滩连在一起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平原(入海/湖口) 入海/湖口处坡度变缓,外加海/湖水的顶托作用,水流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在河流前方堆积河口三角洲*3.河流弯曲的可能性因素 ·地转偏向力 ·岩石的性质与缝隙特征 ·地表植被覆盖状况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河流两侧通常为聚落、城市密集分布区,如四大古文明发源地2.河流为聚落的形成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 ·便利的对外联系和运输条件 ·河流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深厚肥沃农耕村落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平原:地形完整、开阔平坦村落呈现圆形或不归规则的多边形,规模较大河网密布的平原地区村落沿河道伸展呈带状,规模相对较小·高原、山地:河流河谷,山间盆地(气温、水源、土壤),如藏南谷底·热带(湿热)地区:高地之上(凉爽),如昆明、墨西哥城第五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 自然地理环境由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人类圈组成的有机整体。自然地理环境五要素:气候、地貌(地形)、水文、土壤、生物(植被)。2 、(1)整体性: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土质疏松 、 缺少植被保护 、 降水集中 。(2)整体性的表现:表现一: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表现二: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表现三:某一要素的变化,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形成从不同区域来看,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普遍存在。全球地域尺度上,有已知的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陆地上不同的地区,受热量和水分差异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气候、植被和土壤类型,形成不同的陆地自然带一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热量为主)·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自然景观和自然带沿纬度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典型代表: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荒漠(赤道向高纬)·横穿整个大陆的自然带:热带雨林带、针叶林带、苔原带二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水分为主) ·水分由沿海向内陆递减自然景观和自然带由沿海向内陆作有规律的更替 ·典型代表: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我国40°沿海向内陆)三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热量+水分)·热量和水分随海拔高度有规律变化自然景观和自然带沿海拔高度作有规律的更替 ·典型代表:常绿阔叶林高山针阔混交林高山针叶林高山灌木、草甸高寒荒漠

    注意事项

    本文(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doc)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