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2传染病总论.ppt
传染病概述,课时目标,掌握感染过程的五种表现、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以及传染病的预防.熟悉传染病的消毒隔离及常见症状及体征护理 了解传染病病人护理评估.,感染与免疫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和临床特点 传染病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 传染病的预防 隔离与消毒传染病病人的护理评估 常见症状及体征的护理,总 论,传染病communicable diseases 是由各种致病性病原体感染人体后产生的传染性疾病,称之为传染病。传染病学 是专门研究传染病在人体内、外的发生、发展、传播和防治规律的科学。达到防治结合的目的。,1、感染(传染)的概念及其表现 传染是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与人体相互作用或斗争的过程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是否引起疾病取决于病原体的致病力和机体的免疫力这两个因素。,感染与免疫,感染过程的表现 由于病原体的致病力和人体免疫机能的不同,则产生5种不同的结局 病原体被清除 隐性感染(亚临床 感染)显性感染 病原携带状态 潜伏性感染,2、感染过程病原体的作用,侵袭力(invasiveness)毒 力(virulence)数 量:变 异:,3、机体的免疫力 非特性免疫 天然屏障 吞噬作用 体液因子 特异性免疫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1、基本特征 病原体 传染性 流行性 地方性 季节性 免疫性,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和临床特点,2、传染病的临床特点,1)病程发展的阶段性:潜伏期(incubation period)前驱期(prodromai period)症状明显期(period apparent manifestation)恢复期(convaiescent period)复发与再燃2)临床类型3)毒血症状,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流行过程:是指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发生和终止的全过程称之。流行过程必备的三个条件是: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传染源,病人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传播途径 空气、飞沫、尘埃传播 水、食物、苍蝇传播 手、用具、玩具传播 吸血节肢动物传播 血液、血制品传播 土壤传播,自然因素自然条件东西差异南北差异,社会因素社会制度经济条件文化素质,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传染病的预防,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不同传染病可针对不同环节为重点采取相应的措施 管理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对传染病人的管理 对密切接触者 对病原携带者 对动物传染源,一、管理传染源,对消化道传染病 三管一灭 对呼吸道传染病,二、切断传播途径,提高人群非特异性免疫力的措施 提高人群特异性免疫力的措施 预防接种,三、保护易感人群,标准预防,1、标准预防的基本特点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2)强调双向防护,即既要防止疾 病从病人传至医护人员,又要防 止疾病从医护人员传至病人。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 取相应的隔离措施。,2、标准预防的措施)洗手)戴手套)口罩、护目镜和面罩的应用)穿隔离衣、)污染物品、标本和废物的处理,隔离和消毒,1、传染病的隔离1)隔离的定义2)隔离的原则与方法3)隔离的种类:A严密隔离(黄色标志)B呼吸道隔离(蓝色标志)C消化道隔离(棕色标志)D接触隔离(橙色标志)E血液或体液隔离(红色标志)F昆虫隔离,2、消毒(1)消毒的定义(2)消毒的种类 疫源地消毒、预防性消毒(3)消毒的方法(4)消毒效果的检测,传染病病人的护理评估,1、病史 1)患病及治疗经过 2)目前病情与一般状况 3)心理社会状况2、身体评估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一般检查 2)病原学检查 3)分子生物学检查 4)免疫学检查 5)其他检查,传染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1、发热(1)护理评估(2)常用护理诊断(3)目标(4)护理措施及依据,护理措施及依据,体温过高1)严密监测病情变化2)采取有效降温措施3)加强基础护理4)补充营养和水分5)口腔和皮肤护理,2、皮疹:1)护理评估2)常用护理诊断3)目标4)护理措施及依据,护理措施及依据,皮肤完整性受损1)观察出疹情况2)环境与休息3)局部皮肤护理4)口腔黏膜疹的护理5)眼部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