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盖梁满堂支架施工设计方案毕业论文.doc

    • 资源ID:2764456       资源大小:616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盖梁满堂支架施工设计方案毕业论文.doc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盖梁满堂支架施工设计方案年 级: 三 学 号: 姓 名: 专 业: 道路桥梁 指导老师: 二零一二年六月原 创 性 声 明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毕业论文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究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论文作者签名: 日 期: 盖 梁 满 堂 支 架 施 工内容摘要随着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和建设技术的不断提高。如今的建设更加注重工程的质量和效率,过去的老方法和老技术慢慢的和这个快脚步的社会脱节中。作为新一代的我们需要了解和熟悉适合现代化社会的施工。满堂支架施工的出炉解决了施工中的难题,结合桥梁的盖梁满堂支架施工经验,本文简要介绍了满堂支架工法特点及在施工中注意事项和技术要求。关键词:满堂支架,工法特点,技术要求目 录一.摘要3二.概述(一)工程概况3(二)盖梁工程量(三)施工工艺流程(四)施工平面布置图 三.搭设及预压(一)地基处理(二)材料选用和质量要求(三)支架安装(四)现场搭设要求四.支架预压7五.支架受力验算7六.人员安排情况及施工工期计划8七.安全文明生产施工措施9八.结论10 参考文献11 致谢正文(二)概述2.1工程概况本桥梁为拱桥拆除重建,新建桥梁通航为七级航道。此桥为三跨(13M+25.2M+13M)简支空心板桥梁,桥梁与河道正交,梁底高程为5.935M,桥梁总长为58.1M。桥梁下部:桥墩为桩柱式桥墩,桥墩盖梁宽度为1.7M,厚度为1M。K0+958.7桥桥墩盖梁工程数量钢筋编号钢筋直径设计单根长设计根数总长单位重总重合计该桥合计(mm)(cm)(m)(Kg)(Kg)(Kg)(Kg)1253214.611353.63.8531362.4 25:2747.916:868.512:2205.2 25:5495.8 16:1737 12:4410.4 225326911359.63.8531385.5 312316515474.80.888421.6 4123095.46185.70.888164.9512436.44001745.60.8881550.1612386.52077.30.88868.6716259.6212550.41.578868.52.2盖梁工程量 2.3施工工艺流程 场地整平基地基础处理支架安装模板安装钢筋安装钢筋制作原材料准备混凝土拌合钢筋安装梁体浇筑支架拆除拆模养护 2.4施工平面布置图 运 往大通路 往华清路 32M 河 (三)满堂支架搭设及预压3.1 地基处理本桥设计在钻孔桩顶没有承台(系梁)。故不需要对地基加固硬化,只需对系梁两端各2m进行砼加固处理即可。3.2 材料选用和质量要求钢管规格为48×3.5mm,且有产品合格证。钢管的端部切口应平整,禁止使用有明显变形、裂纹和严重绣蚀的钢管。扣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管支架扣件(GB15831)的规定选用,且与钢管管径相配套的可锻铸铁扣件,严禁使用不合格的扣件。新扣件应有出厂合格证、法定检测单位的测试报告和产品质量合格证,当对扣件质量有怀疑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管支架扣件(GB15831)的规定抽样检测。旧扣件使用前应进行质量检查,有裂缝、变形、锈蚀的严禁使用,出现滑丝的螺栓必须更换。3.3 支架安装本支架横桥向间距0.5m,纵桥向间距0.4m布置,遇墩柱位置时,适当调整立杆位置,基本保证横杆能将墩柱箍住,盖梁四周范围往外1m为工作平台范围(见支架平面布置图)。在高度方向横杆步距80cm,使所有立杆联成整体,为确保支架的整体稳定性,纵横方向设置剪刀撑(可支架纵、横向布置)。在地基处理好后,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放线,纵桥向铺设好支垫钢板,便可进行支架搭设。支架搭设好后,用可调顶撑面来调整支架高度或拆除模板用。支架安装好后,在可调顶撑面纵向铺设10×10cm的木枋,然后在其上铺设底模,注意木枋的定尺长度,要保证两根木枋搭接的地方不会影响受力。支架底模铺设后,测放盖梁底模中心及底模边线位置。3.4 现场搭设要求(3.4.1)立好立杆后,及时设置扫地杆和第一步大小横杆,扫地杆距基面20cm,支架未交圈前应随搭设随设置抛撑作临时固定。(3.4.2)架体与各墩柱圈撑牢靠后,随着架体升高,剪刀撑应同步设置。(3.4.3)安全网在剪刀撑等设置完毕后设置。3.5 技术要求(3.5.1)相邻立杆接头应错开布置在不同的步距内,与相邻大横杆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三分之一;(3.5.2)在主节点处固定横向水平杆、纵向水平杆、剪刀撑等用的直角扣件、旋转扣件中心点的相互距离不宜大于15cm;(3.5.3)对接扣件的开口应朝上或朝内;(3.5.4)各杆件端头伸出扣件边缘的长度不应小于100mm;(3.5.5)立杆的垂直偏差应不大于架高的1300;(3.5.6)上下横杆的接长位置应错开布置在不同的立杆纵距中,与相连立杆的距离不大于纵距的1/3;(3.5.7)安全网应满挂在外排杆件内侧大横杆下方,用铁丝把网眼与杆件绑牢。(3.5.8)扣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3.5.8.1 扣件规格必须与钢管外径相同;3.5.8.2 螺栓拧紧力矩不应小于50KN·M;(四)满堂支架预压安装模板前,要对支架进行压预。支架预压的目的:1、检查支架的安全性,确保施工安全。2、消除地基非弹性变形和支架非弹性变形的影响。因现场施工原因,本支架不预压,直接将底模高程预抬1.5cm作为沉降量,在安装钢筋前后,要测量某几个固定点的高差变化,及时调整盖梁浇筑顶标高。同时,注意观察钢筋安装前后与砼浇筑时支架有无变化,砼浇筑过程中,铺垫木枋有无异常或超出容许挠度变化。另,砼浇筑速度宜放缓,易量减少支架上不必要的荷载。(五)支架受力验算5.1 立杆强度验算脚手管(48×3.5)立杆的纵向间距为0.4m,横向间距为0.5m(墩柱周围局部0.4m、0.3m),因此单根立杆承受区域即为底板0.4m×0.5m盖梁均布荷载,由横桥向木枋集中传至杆顶。现以间距为0.4m×0.5m立杆作为受力验算杆件。则有P计 = 65.33 kN /m2 对于脚手管(48×3.5),据参考文献2可知:i 截面回转半径,按文献2附录B表B知i = 1.578 cmf 钢材的抗压强度设计值,按文献2表5.1.6采用,f=205 MPaA 立杆的截面面积,按文献2附录B表B采用,A=4.89cm2由于大横杆步距为1.2m,长细比为=L/i = 1200 / 15.78 = 76由长细比查表(参考文献2)可得轴心受压构件稳定系数= 0.744 ,则有: N = Af =0.744×489×205 = 74.582 kN 而Nmax = P计×A =65.33×0.4×0.5 =13.066 kN可见 N N,抗压强度满足要求。另由压杆弹性变形计算公式得:(按最大高度4m计算)L = NL/EA = 13.066×103×4×103/(2.1×105×4.89×102)=0.516 mm 压缩变形不大盖梁钢筋砼自重约313.7吨,按上述间距布置底座,则每跨连续箱梁下共有(32.8/0.4+1)+1.7/0.5=332根立杆,可承受996吨荷载(每根杆约可承受30kN),安全比值系数为996/314 = 3.2 ,完全满足施工要求。 经计算,本支架其余杆件受力均能满足规范要求,本处计算过程从略。 (六)人员安排情况职务人数职务人数项目技术负责人 1人水泥工 5人施工员 2人钢筋工 4人安全员 1人机电工长 1人模板工 5人6.1施工工期计划(七)安全文明施工措施本次支架施工应经过有关部门的批准,才可以进行施工,在施工时要注意河道安全。填土时不准把土洒落在河道内,在工程完工后拆除时,要把现场处理干净保持场地畅通。7.1施工现场用电安全措施本次项目因均在水上操作,现场临时用电线路的安装、维修、拆除应由取得特殊工种上岗证的专职电工进行操作。所有电线路采用“三相五线制”,机电设备必须按“一机一闸一漏电”设保护装置。场内禁止使用裸体导线,架设的电力线路应符合有关规定要求。室内配电柜、配电箱前设绝缘垫,并安装漏电保护装置。各类电器开关箱和电器设备,按规定设接地或接零保护装置,禁止电源开关箱内存放工具、杂物。检修电器设备时必须停电作业,电源箱或开关握柄上应挂有“有人操作、严禁合闸”的警示牌或派人看管,严禁带电作业。露天照明,采用防水灯头,残缺的灯头、灯炮及时更换,防止发生电击事故,严禁用金属丝代替保险丝。7.2施工机械安全控制措施机械操作员,必须持证上岗,严禁无证操作,对驾驶员、机械操作员定期进行安全管理规定的教育。严禁酒后驾驶船和操作机械,禁止使用带病的机械和超负荷运转。指挥机械作业的指挥人员,指挥信号必须准确,操作人员必须听从指挥,严禁蛮干作业。起重作业应严格执行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和建筑安装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中的有关规定和要求。设专人对机械设备、各种车辆定期检查、维修和保养,对查出的隐患要及时进行处理,并制定防范措施,防止发生机械伤害事故。7.3作业安全措施高处作业人员须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穿防滑鞋,安全带定期作荷载、冲击试验。作业人员不得穿拖鞋、硬底鞋、易滑鞋上班。禁止其它无关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持证上岗。作业平台上的脚手板必须满铺,且平顺、牢固、无探头板。施工搭设的梯道,脚手架、防护栏、安全网等防护设施应符合安全要求,经安全员检查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架子工程施工应严格执行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和建筑安装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有关规定。高处作业面上用的料具应放置稳妥,小型工具、材料应随时放入工具袋内,传递料具应安全可靠,严禁抛掷,禁止重叠施工。夜间作业应保持良好的照明,施工区域的前后悬挂醒目的安全警示牌和警示灯。高处作业使用的各种机电设备,钢丝绳等设备应按有关规定、要求办理,并指定专人负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更换、处理(八)结论经过几个月的奋战我的论文终于完成了,从一开始的迷茫,到慢慢的进入状态,一直到如今的思路很清晰。我感觉到了自己在无形中提高着,进步着几个月的时间我收集了大量的资料,阅读了许多的技术规范类的书籍,我在其中学到了很多很多。我知道现在的社会,建筑类的工作更需要的是技术人才,这一直是我奋斗和追求的一个目标。回顾几个月的论文写作过程是辛苦的事忙碌的更是困难的,但得到的却是无尽的。在没有做毕业设计以前觉得毕业设计只是对这几年来所学知识的单纯总结,但是通过这次做毕业设计发现自己的看法有点太片面。毕业设计不仅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种检验,而且也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提高。通过这次毕业设计使我明白了自己原来知识还比较欠缺。自己要学习的东西还太多,以前老是觉得自己什么东西都会,什么东西都懂,有点眼高手低。通过这次毕业设计,我才明白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都应该不断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知识和综合素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我非常耐心的,带着一个严谨认真的态度,进行毕业设计的写作和修改。经过老师的指导,这次思路清晰了很多,主要把文章分成了三大块,现状分析及切入点、行业分析及相关策略、具体实施方案。这样文章显得清晰而又充实。经过多次修改,毕业设计基本成形。看着亲手打出的一字一句,心里满满的只有喜悦。毕业设计的顺利完成,首先我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程老师的帮助,感谢您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感谢您的细心指导和关怀。您默默的付出,告诉我们怎样按要求完成毕业设计相关的工作,认真的读每一个同学的毕业设计,然后提出最中肯的意见,再次向我的导师致以最衷心的感谢和深深的敬意。另外,要感谢在大学期间所有传授我知识的老师,是你们的悉心教导使我有了良好的专业课知识,这也是毕业设计得以完成的基础。参考文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建筑施工计算手册江正荣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2006)

    注意事项

    本文(盖梁满堂支架施工设计方案毕业论文.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