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上白石中心卫生院门诊综合楼环评报告.doc
-
资源ID:2762714
资源大小:291.50KB
全文页数:3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上白石中心卫生院门诊综合楼环评报告.doc
福建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 告 表(适用于第三产业建设项目)项 目 名 称上白石中心卫生院门诊综合楼项目建设单位(盖章)福安市上白石中心卫生院法 人 代 表吴丽妹(盖章或签字)联 系 人吴丽妹联 系 电 话6699773邮 政 编 码355012环保部门填写收到报告表日期编 号福 建 省 环 境 保 护 厅 制一、项目基本概况项目名称上白石中心卫生院门诊综合楼项目建设单位福安市上白石中心卫生院建设地点福安市上白石中心卫生院内排水去向交溪建设依据安建2014598号主管部门福安市卫生局建设性质改扩建行业代码Q8323 建设规模用地面积196.46平方米,建筑面积785.84平方米总 规 模用地面积196.46平方米,建筑面积785.84平方米总 投 资200万元环保投资6万元主要能源及水资源消耗名 称现状年用量年增用量年总用量水(吨/年)36002563856电(kwh/年)10万2万12万燃煤(吨/年)柴油(吨/年)燃气(吨/年)其它二、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现状、环境功能区划要求2.1 项目所在位置及周围环境概况本项目拟建门诊综合楼用地性质为医疗卫生用地,位于福安市上白石中心卫生院内,拟建门诊综合楼用地原为旧综合楼,现已拆除,现状为空地。项目门诊综合楼西北面为卫生院住院综合楼,东北面为郭氏宗祠,东南面为江滨路,西南面为民房。项目地理位置见附图1,项目周边环境现状及周边关系见附图2和附图3。2.2 自然环境概况(1)气象条件本项目区属中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山青水秀,淡水资源丰富,四季分明,常年平均气温13.6-19.8C,年平均气温19.3,一月平均气温9.6,七月平均气温29.1;极端最高气温43.2,极端最低气温度-5.2,无霜期285天,年降水量1618毫米,主要分布在春夏,全年阳光充足、雨水充沛。该地区年平均风速为1.5m/s,常年主导风向东南风,频率为10.3%,风速2.2m/s,受台风影响最大风速在4.4m/s以上,台风一般出现在79月份。项目区多年平均24小时降雨均值为113.44mm,年最大24小时降雨量变差系数为0.38;年最大6小时降雨均值为74.04mm,年最大6小时降雨量变差系数为0.45;年最大1小时降雨均值为45.1l mm,年最大1小时降雨量变差系数为0.34。(2)水系水文福安市境内水系发达,河流流域面积3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19条,2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4条。主要河流交溪,干流162千米(境内95千米),流域5549平方千米(境内1658平方千米)。交溪上游坡陡流急,中下游河段河床平缓,主河道坡降为万分之三十七,流域呈扇形,形状系数为0.21。交溪水系福安市境内的主要支流4条,分别为东溪、西溪、茜洋溪、穆阳溪。上游分为东溪和西溪,在城阳乡湖塘坂村处汇合后称交溪,向南流经福安市区时称富春溪,流经溪柄镇扆山村边纳入茜洋溪,至赛岐镇廉首村处接纳穆阳溪后称赛江,经甘棠时称白马河,经下白石后又称白马港,出白马门入三都澳,出东冲口注入东海。2.3 社会环境概况上白石镇位于闽浙两省,福安,柘荣,泰顺三县(市)交界处,距福安市区28公里,1958年7月建乡,1989年7月撤乡建镇,属于二级乡镇,104国道纵贯东部全境,赛江流域(交溪)由东北向西贯穿镇区。全镇总面积11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6万亩,林地8万亩,下辖21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90个自然村,总人口6552户2.83万人,系福安市北部山区农业重镇,素有“绿色油库”和“太子参之乡”的美誉。上白石镇山多地沃,适宜发展茶、太子参、果、竹等经济作物,现有油茶园2万亩,茶园2.4万亩,各类果园8000亩,太子参5000亩。上白石镇水力资源丰富,全省五大水系之一的交溪穿境而过,已建有燕坑、沙坑、财洪等水电站5座,总装机容量3700千瓦,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交溪(上白石)水库电站目前正在勘测设计。上白石镇有着悠久的传统家庭手工业基础,历来商贸活跃,坪庄鞭炮、上白石漆筷、流尾猪苗等专业村远近闻名,商贸一条街日趋繁荣,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三、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3.1 环境功能区划要求(1)水环境本项目周边水域为交溪,根据宁德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定方案(2012)及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宁德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定方案的批复(闽政文2012187 号),“在附表中未列出的地表水水域(河口区经依法界定的海域除外)按类环境功能类别执行”,因此交溪环境功能类别为类,其水环境质量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标准。主要指标高锰酸盐指数6mg/L、BOD54mg/L、氨氮1.0mg/L、石油类0.05mg/L、粪大肠菌群10000个/L。(2)空气环境根据福安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上白石镇的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修改单(环发20001号)中的二级标准,主要指标日均值:SO20.15mg/m3、NO20.12mg/m3、PM100.15mg/m3。自2016年1月1日起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主要指标日平均值:SO2150g/m3、NO280g/m3、PM10150g/m3、PM2.575g/m3。(3)声环境根据福安市城市环境噪声功能区划,项目所处区域属商业居住混合区,其环境噪声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即昼间LAeq60dB(A)、夜间LAeq50dB(A)。3.2 执行排放标准本项目应执行的排放标准列于表3.2-1中。表3.2-1 项目应执行的排放标准一览表污染物类别执行的排放标准废水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18466-2005)表2排放标准(COD60mg/L,BOD520mg/L,SS20mg/L,氨氮15mg/L,粪大肠菌群数500MPN/L,总余氯0.5mg/L)废气污水处理站废气执行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18466-2005)表3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氨1.0mg/m3、硫化氢0.03mg/m3)噪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区排放限值(昼间60dB(A)、夜间50dB(A)固废生活垃圾按环境卫生管理要求收集后由环卫部门进行处理;医疗废物按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要求由上白石中心卫生院收集后由宁德市医疗废物处理中心福安市收集站送至宁德市医疗废物处理中心进行处理;污水处理站污泥执行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18466-2005)表4污泥控制标准(粪大肠菌群数100MPN/g蛔虫卵死亡率>95%),污泥送至宁德市医疗废物处理中心进行处理3.3 环境质量现状(1)水环境质量现状项目所在水域为交溪,根据宁德市环境监测站在宁德市环保局网站上公布的宁德市环境质量季报(2014年第3季度)可知,交溪福安上白石断面第三季度共监测2个频次,断面水质类别类,水环境功能达标率100%,表明交溪水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标准。(2)大气环境质量现状根据宁德市环境监测站在宁德市环保局网站上公布的宁德市环境质量季报(2014年第3季度)可知,福安API指数为63,SO2季平均值0.011mg/m3、NO2季平均值0.013mg/m3、PM10季平均值为0.075mg/m3,符合国家环境空气一级标准,优良天数比例为100%。项目所在区域为上白石镇区,项目周边无工业污染源,所在地环境空气质量可类比福安城区,因此可认为项目区域大气环境现状质量良好。(3)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单位于2015年1月24日在项目场界四周布设4个点位,对项目所在地声环境现状进行了现状监测,监测结果见表3.3-1,监测点位示意图如下。N本项目3#1#2#4#民房 祠堂 道路 办公楼 表3.3-1 各点位声环境现状监测值 单位:dB(A)监测点位1#2#3#4#标准值监测值昼间55.854.954.556.760夜间47.948.146.346.850从上表中的监测结果可知,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质量现状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限值要求。3.4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本项目位于福安市上白石中心卫生院内,项目用地现状为空地,项目西北面为卫生院住院综合楼;东北面为郭氏宗祠;东南面为江滨路,东南面约60m为交溪;西南面为民房。项目评价区内无珍稀动植物、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及文物古迹等环境保护敏感目标。本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主要为项目排放的废水、噪声、固体废物等对环境的影响。因此,本项目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为项目周边的民房和交溪,其主要敏感目标见表3.4-1。项目周边环境现状见附图2,项目周边关系附图3。表3.4-1 主要环境敏感目标序号环境敏感目标敏感目标性质与项目相对位置保护级别1交溪地表水环境位于项目东南面约60m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标准2郭氏宗祠居民区位于项目东北面,最近距离约4.5m大气环境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修改单中的二级标准;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2类标准。3民房居民区位于项目西南面,最近距离约3.5m4住院综合楼医疗办公区位于卫生院内,新建门诊综合楼西侧,最近距离约1m四、项目概况及建设内容4.1 项目概况上白石中心卫生院是福安市唯一一所一级甲等乡镇卫生院,创建于五十年代,现有医务人员40人,36张床位,门诊量约160人/日。随着新农合工作的开展,病人对就医条件和就医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医疗用房无法满足当地群众的就医需求。由于原有危旧综合楼建于1986年,破旧不堪,存在安全隐患,为了改善卫生院的医疗用房条件,更好的做好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工作,卫生院拟投资200万元,将原有危旧门诊综合楼拆除重建。本项目为福安市发展和改革局核准的门诊综合楼项目,项目建设方案已得到了福安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的批准(见附件)。根据现场调查,目前原有危旧门诊综合楼现已拆除,场地已基本清理平整,无遗留环境问题。拟重建的门诊综合楼产生的废水依托卫生院现有的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4.2 建设内容及规模福安市上白石中心卫生院门诊综合楼项目包括:门诊综合楼一栋,框架结构,层数为架空层+3层,建筑物总高13.5米。项目用地面积196.46平方米,建筑面积785.84平方米,以及相应的配套设施。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表4.2-1。表4.2-1 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序号项目指标单位备注1 总用地面积196.46m22总建筑面积785.84m23建筑物层数4层包括底层架空层4建筑物总高13.5m5总投资200万元4.3 施工计划与方案本项目拟在拆除的旧综合楼所在位置新建门诊综合楼,项目从前期工作开始准备到施工完毕预计总工期约6个月。主要的施工方案为:拆除旧综合楼、场地平整、主体工程和配套设施施工、竣工验收、交付使用。4.4 项目平面布置本项目新建门诊综合楼各层平面布置为: 一层:为架空层,设大厅、职工活动中心等。二层:共6间,设内科、中医科、医生办公室、更衣室等。三层:共6间,设普外科、骨科、理疗科、医生办公室、更衣室等。四层:共6间,设值班室、行政办公室等。4.5 工作制度及劳动定员本项目门诊综合楼年工作日365天,日工作时间8小时。医务人员40人,门诊量约160人/日。五、项目可行性分析5.1 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本项目为卫生服务项目,经查阅2013年2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第21号令公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本项目属于其中第一类“鼓励类”的第三十六条“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服务业”之第29款“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建设”的内容。因此,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5.2 选址合理性分析本项目位于福安市上白石中心卫生院内,项目场址位于镇区中部,交通方便,方便群众就医。项目周边无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等。项目用地性质为医疗卫生用地,选址符合相关要求,因此项目选址合理。5.3 总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本项目拟建的门诊综合楼沿规划红线框架布置。项目各层平面布置为:一层为架空层、设大厅、职工活动中心等,二层设内科、中医科、医生办公室、更衣室等,三层设普外科、骨科、理疗科、医生办公室、更衣室等,四层设值班室、行政办公室等。门诊综合楼功能分区将科室按层划分,采用竖向连接,功能分区明确。平面功能按使用要求将等候区、主要交通空间及辅助功能集中设置在建筑平面的中部,建筑平面的两端集中设置医疗业务用房。门诊用地功能分区合理,交通流线组织清晰,布局满足靠近使用核心和就近原则,方便患者使用。因此,本项目总平面布置合理可行。六、工程污染源分析6.1 现有排污情况分析通过对上白石卫生院现有污染物排放情况调查分析,卫生院主要污染物为废水、废气、噪声、固体废物。6.1.1 现有水污染源上白石卫生院现有废水主要是病人及医务人员的生活污水和病房、手术室、化验室等排放的医疗废水。卫生院污水处理站设置在卫生院东侧,卫生院周边无饮用水源保护区,卫生院现有污水采用“A/O生物接触氧化+沉淀消毒”工艺处理达标后排入项目东南面的江滨路污水管网,最终进入交溪。根据福安市环境监测站2011年8月编制上白石中心卫生院综合楼改扩建项目环境保护竣工监测表,卫生院现有污水排放量约为2880m3/a,现有废水排入卫生院污水处理站采用“A/O生物接触氧化+沉淀消毒”工艺处理后排放,其出水水质满足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18466-2005)表2排放限值(COD60mg/L,BOD520mg/L,SS20mg/L,氨氮15mg/L,粪大肠菌群数500MPN/L)。卫生院现有污水处理站废水进出水水质监测结果见表6.1-1。表6.1-1 卫生院现有污水处理站废水进出水水质监测结果废水排放量(m3/a)污染物名称处理前浓度(mg/L)处理前排放量(t/a)处理后浓度(mg/L)处理后排放量(t/a)排放标准(mg/L)处理效率(%)2880pH7.377.48/6.876.97/69/COD2700.77823.80.0696091BOD562.40.180190.0552069SS950.274 180.0522081氨氮34.860.10012.390.0361564粪大肠菌群24000MPN/L/460490MPN/L/500MPN/L/6.1.2 现有大气污染源上白石卫生院现有废气污染源主要是污水处理站臭气。由于污水处理站调节池、缺氧池、好氧池、污泥池都需充氧曝气,因此曝气后溢出水面的气体有一定的臭味。臭味主要来源于污水中含氮、硫的有机物在厌氧条件下的生物降解或废水接入所含污染物质所产生的臭气,主要含氨和硫化氢等,但其排放量较难确定。根据卫生院提供的资料分析可知,污水处理站采取封闭式结构,臭气通过将调节池、缺氧池、好氧池、污泥池顶盖上引出通风管并汇合后,通过活性炭过滤处理达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表3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后排放。6.1.3 现有噪声污染源卫生院各种医疗设备均属低噪声设备,噪声声级4065dB(A),且安装在室内;因此卫生院噪声主要来自就诊病人及病房探访人员产生的社会生活噪声,如人员谈话声,诊室开、关门声等,声级不高,一般在5570dB(A)之间。本项目各种医疗设备均分别安装在各功能科室内,人员活动均位于卫生院内,加上卫生院内建筑隔声隔声效果较好,通过楼板、墙壁及门窗的隔断,对卫生院声环境影响较小。其主要噪声源强见表6.1-2。表6.1-2 主要噪声源一览表序号噪声源声压级dB(A)源强位置墙体隔声量dB(A)室外墙体处噪声值1医疗设备4065卫生院内各功能科室2020452开、关门声6070卫生院内各功能科室2040503人员谈话声5565卫生院内各功能科室2035456.1.4 现有固体废物来源卫生院产生的固体废物包括医护人员与病人的生活垃圾、医疗废物以及污水处理站污泥。生活垃圾主要是医务人员与病人日常生活丢弃的废物,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处理。医疗废物来源广泛、成份复杂,如化学试剂、过期主要药品、一次性医疗器具、手术产生的病理废弃物等;废弃物成份包括金属、玻璃、塑料、纸类、纱布等,往往还带有大量病毒、细菌,具有较高的感染性。医疗废物属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08版)中的危险废物,其废物类别:HW01医疗废物,废物代码:851-001-01,危险特性:In (感染性),因此,卫生院产生的医疗废物采用专用容器收集后,暂时存贮在卫生院医疗废物临时存放间内,由上白石中心卫生院定期转运至宁德市医疗废物处理中心安全处置。根据福安市环境监测站编制的上白石中心卫生院综合楼改扩建项目环境保护竣工监测表,卫生院现有固体废物年产生量约19t/a,其中医护人员与病人的生活垃圾产生量约15t/a,集中收集后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处理;医疗废物产生量约为3t/a,污水处理站污泥产生量约为1t/a,医疗废物与污水处理站污泥采用专用容器收集后送至宁德市医疗废物处理中心进行处理。6.2 本项目排污情况分析6.2.1 施工期污染源分析6.2.1.1 施工期水污染源(1)施工废水项目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主要包括砂石料冲洗废水、施工机械与车辆冲洗废水等,主要含泥沙及油类。根据同类工程的测算资料,该类工程正常施工期间,施工设备及砂石料冲洗用水每天约为6m3/d,清洗废水排水量按用水量的80%计算,则施工期间清洗废水排放量约为4.8m3/d。项目应在施工区修建沉淀池,施工废水经沉淀过滤处理后回用于洒水抑尘,不外放。(2)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本项目工程规模小,施工人员较少,且主要为当地人员,因此,本项目施工期不设施工营地,施工人员食宿在当地自行解决,因此项目施工场地基本不产生生活污水,无生活污水排放。6.2.1.2 施工期大气污染源本项目施工期间大气污染源主要为施工扬尘、施工设备尾气、装修有机废气。(1)施工扬尘施工期间,扬尘主要由以下因素产生:施工场地内地表的挖掘与重整、土方和建材的运输等;干燥有风的天气,运输车辆在施工场地内和裸露施工面表面行驶;运输车辆带到建设场地周围城市干线上的泥土被过往车辆引起的道路扬尘量,与路面尘量、汽车车型、车速有关,一般难以估计。(2)施工机械废气本项目施工过程用到的施工机械,主要有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等机械,它们以柴油为燃料,都会产生一定量废气,包括CO、THC、NOX等,其排放量较小,影响范围有限,对环境影响比较小。(3)装修废气本项目室内装修阶段对环境产生污染的材料主要是人造板、饰面人造板以及油漆、涂料、香蕉水等有机溶剂,其主要污染因子为甲苯和二甲苯,此外还有极少量的甲醛、丁醇和丙醇等。装修废气主要影响范围为施工场地内,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较小。施工期主要大气污染源的污染物种类及其源强列于表6.2-1。表6.2-1 施工期大气污染源一览表序号污染源排放因子排放量主要产生阶段1场内扬尘粉尘不确定基础阶段2道路扬尘粉尘不确定基础阶段3施工机械废气CO、THC、NOX等少量基础阶段4装修废气甲苯和二甲苯等少量装修阶段6.2.1.3 施工期噪声污染源项目施工过程主要包括土方及地基基础阶段、主体工程阶段、装修阶段。施工期间各个阶段中所使用的主要工程机械包括推土机、挖掘机、铲车、卷扬机、强夯机、电钻、振动棒、电焊机、运输车辆等。在施工阶段,随着工程的进度和施工工序的更替,将会采用不同的施工机械和施工方法。噪声源随着施工设备的不同而不同,施工场地噪声源主要为各类机械设备作业噪声和运输车辆造成的交通噪声等。各类机械施工的噪声级均比较大,加之人为噪声及其他施工声响,若未经妥善的隔声降噪处理,将对周围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不同施工阶段各类施工机械在距离噪声源1米的声级见表6.2-2。表6.2-2 各类施工机械的噪声声级预估值一览表施工阶段声源声级dB(A)施工阶段声源声级dB(A)土方阶段挖土机7090结构阶段混凝土输送车8085土方阶段空压机8090结构阶段震捣棒9095土方阶段静压式打桩机8990结构阶段吊车、升降机等7580土方阶段运输车辆8590装修阶段电锯、电钻951006.2.1.4 施工期固体废物来源本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是场地清理、基础开挖、建筑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主要包括场地清理及土建工程产生的废砖块、废石块、渣土、废弃的混凝土等。施工期的固体废物具有产生量大、时间集中的特点,其成分是无机物较多。建筑垃圾的产生量与施工水平、管理水平、建筑类型有直接的联系,根据同类工程调查,按1×104m2 建筑施工面积的施工过程中,建筑废渣的产量为200t,以此推算建筑施工垃圾年产量。本项目总建筑面积785.84m2,则据此估算项目整个施工期间将产生约15.7t建筑垃圾。6.2 运营期污染源分析6.2.1 运营期水污染源改建后卫生院排放的废水主要为住院病人和门诊病人及医务人员生活污水和病房、手术室、化验室等排放的医疗废水等。上白石卫生院门诊综合楼拆除重建后,由于只是对旧楼拆除后重建新楼及配套铺设污水管网,废水处理依托现有污水处理站,改建前后卫生院的医务人员、床位均不变,门诊量由于就诊环境的改善,预计门诊量由现有的160人/日增至180人/日。因此卫生院改建后产生的医疗废水、医务人员及住院病人生活污水排放量与改建前相比,仅门诊病人生活污水排放量与改建前相比有所增加。根据福建省地方标准行业用水定额(DB35/T772-2007),门诊病人用水定额按35升/(人·次)计,则改建后卫生院新增用水量为0.7m3/d(256m3/a)。污水排放系数0.8,则新增污水排放量0.56m3/d(204m3/a)。卫生院现有污水排放量为7.89m3/d(2880m3/a),则卫生院改建后污水排放量为8.45m3/d(3084m3/a)。改建后卫生院废水进入卫生院东侧现有污水处理站处理,污水处理站设计污水处理能力为24m3/d,可满足全院的废水处理要求。污水处理站采用“A/O生物接触氧化+沉淀消毒”工艺处理达标后最终排入交溪。改建后卫生院废水排放情况见表6-5。表6-5 改建后卫生院主要水污染物源强废水排放量(m3/a)污染物名称处理前浓度(mg/L)处理前排放量(t/a)处理后浓度(mg/L)处理后排放量(t/a)排放标准(mg/L)处理效率(%)3084pH7.377.48/6.876.97/69/COD2700.83323.80.0736091BOD562.40.192190.0592069SS950.293180.0562081氨氮34.860.10812.390.0381564粪大肠菌群24000MPN/L/460490MPN/L/500MPN/L/6.2.2 运营期大气污染源改建后卫生院废气污染源与改建前未发生变化,主要是污水处理站调节池、缺氧池、好氧池、污泥池曝气后溢出水面的气体含有的臭味。臭味主要来源于污水中含氮、硫的有机物在厌氧条件下的生物降解或废水接入所含污染物质所产生的臭气,主要含氨和硫化氢等,但其排放量较难确定。污水处理站臭气通过将调节池、缺氧池、好氧池、污泥池顶盖上引出通风管并汇合后,经过活性炭过滤处理后排放。经类比同类卫生院污水处理站臭气实测数据:氨0.024mg/m3,硫化氢0.001mg/m3,由此可知,污水处理站臭气经过活性炭过滤处理后可满足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表3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6.2.3 运营期噪声污染源改建后卫生院噪声污染源与改建前未发生变化,噪声主要来自就诊病人及病房探访人员产生的社会生活噪声,如人员谈话声,诊室开、关门声等,噪声声级一般在5570dB(A)之间,其主要噪声源强见表6-2。6.2.4 运营期固体废物来源改建后卫生院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是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以及污水处理站污泥。改建前后卫生院的医务人员、床位均不变,门诊量由于就诊环境的改善,预计由现有的160人/日增至180人/日。因此卫生院改建后产生的医疗废物量、医务人员生活垃圾与改建前相比,均未发生变化。仅病人生活垃圾产生量与改建前相比有所增加,门诊病人生活垃圾产生量按0.4kg/(人·次)计,则改建后卫生院新增病人生活垃圾2.9t/a。卫生院改建前产生固体废物产生量约19t/a,其中医护人员与病人的生活垃圾产生量约15t/a,医疗废物产生量约为3t/a,污水处理站污泥产生量约为1t/a,则卫生院改建后固体废物产生量约21.9t/a,其中医护人员与病人的生活垃圾产生量约17.9t/a,医疗废物产生量约为3t/a,污水处理站污泥产生量约为1.05t/a。医疗废物与污水处理站污泥采用专用容器收集后送至宁德市医疗废物处理中心进行处理,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由于环卫部门清运。6.3 污染物排放“三本账”本项目改建前后,卫生院的医务人员、床位均不变,门诊量由现有的160人/日增至180人/日,因此卫生院改建后所产生污染物中主要是废水和固废产生量与改建前相比有所增加。本项目改建前,卫生院现有污水采用“A/O生物接触氧化+沉淀消毒”处理工艺处理后可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18466-2005)表2排放标准;污水处理站臭气经过活性炭过滤处理后可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表3中的污水处理站周边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项目的固体废物主要是生活垃圾、医疗废物,生活垃圾收集后由环卫部门一并处理,医疗废物定期送至宁德市医疗废物处理中心处置。根据对本项目改建前后的污染源分析可知,现有环保设施的处理能力仍可满足在改建后全院的处理需求。本项目改建后,污染物排放“三本账”情况见表6.3-1。表6.3-1 本项目改建前、后污染物排放量项目污染物现有工程排放量本项目排放量以新带老削减量排放总量排放增减量废水废水量(万t/a)0.2880.308400.3084+0.0204COD(t/a)0.0690.07300.073+0.004BOD5(t/a)0.0550.05900.059+0.004SS(t/a)0.0520.05600.056+0.004氨氮(t/a)0.0360.03800.038+0.002固废医疗废物(t/a)33030处理站污泥(t/a)11.0501.050.05生活垃圾(t/a)1517.9017.9+2.9合计(t/a)1921.9021.9+2.95七、环境影响分析7.1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7.1.1 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废水主要是施工废水,施工废水排入临时沉淀池,经沉淀过滤处理后回用于洒水抑尘,不外放。因此,本项目施工期对交溪水环境无影响。7.1.2 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施工期主要大气污染物是粉尘和废气,均表现为无组织排放形式。粉尘来自施工物料和施工固体废物的运输、装卸、堆积、作业等的扬尘;废气一方面来自燃油施工机械工作运行时和交通运输车辆排放的尾气,主要污染物为SO2、NOx、CH和TSP等,另一方面来自建筑物后期装修由于油漆、涂料、香蕉水等稀释剂的使用而排放的甲醛、苯类、酯类等有机废气。(1)施工扬尘施工扬尘主要是施工期间,门诊综合楼内建设过程挖土、运土、填土和房屋装修的建筑材料运输、堆放、装卸过程等中的扬尘,为无组织排放的面源,其主要污染因子为粉尘。其源强与尘土的量、扬尘颗粒物的粒径大小、比重以及环境风速、空气湿度等因素有关,风速大、颗粒小、沙土含水率低时,扬尘污染较严重。施工扬尘污染影响范围和程度在不同环境因素条件作用下差异较大,难以定量说明。据有关监测研究资料,建筑施工扬尘处TSP浓度为对照点本底浓度的2.02.5倍,在扬尘点下风向050m为重污染带、50100m为中污染带、100200m为轻污染带,200m以外基本恢复本底值,影响甚微。在干燥、风速大的气候条件下,这种影响范围会更大些。据类比调查,在一般气象条件,施工扬尘的影响范围为其下风向150m内,被影响的地区TSP浓度平均值为0.49mg/m3左右。根据现场施工季节的气候情况不同,其影响范围也有所不同。本项目周边分布有居民住宅及院内病房,其与项目施工场界的直线距离近,受项目施工扬尘影响较大。因此,本项目在施工期间,应采取严格的防尘措施,确保将施工场区的扬尘污染降到最低限度。参照同类施工场地的一般做法,施工场地边界采用300目的树脂网封闭,场地经常洒水保持表土湿润,物料运输车辆采用密闭的专用车辆等,由于本项目工程量小,施工场地起尘量小,在采取有效的防尘降尘措施后,施工场地扬尘的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较小,且施工扬尘的影响是间歇、短暂的,施工结束后影响即随之消失。因此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对卫生院原有诊室的正常医疗工作和病人正常看病活动的影响不大。(2)施工废气施工车辆、打桩机、挖土机等因燃油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烃类等污染物大气污染物会对大气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但这种污染源较分散且为流动性,污染物排放量较小,表现为间歇性特征,因此影响是短期和局部的,该项污染源将随着本项目的建成而不再存在。这类废气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比较小,受这类废气影响的主要为现场施工人员。本项目室内装修阶段对大气环境产生的污染的主要是装修材料中挥发的有机气体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一般来说,装修材料中大部分无机材料是安全和无害的,如龙骨及配件、普通型材、地砖、玻璃等传统饰材料,而有机材料中部分化学合成物则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它们大多为多环芳烃,如苯、酚、蒽、醛等及其衍生物,具有浓重的刺激性气味,可导致人各种生理和心理的病变。由于卫生院是特殊的公共区域,项目周边均为居民区及院内病房,因此在卫生院建筑装饰材料的选用过程中,应采用环保型材料作为主要装修材料,如环保型弹性地板、环保型墙面保护材料(墙塑)等,把对环境造成的危害降低到最小。装修阶段对大气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后期,主要影响为施工场地,在采用环保型装修材料后,对项目周边环境空气的影响较小。7.1.3 施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1)施工噪声来源及源强在施工阶段噪声源主要包括施工场地各类机械设备作业产生的噪声、运输车辆造成的交通噪声等。从表6-2可以看出,不同施工阶段各类机械施工的噪声级均比较大,加之人为噪声及其他施工声响,若未经妥善的隔声降噪处理,将对周围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2)对施工场界声环境影响根据噪声污染源分析可知,由于施工场地的噪声源主要为各类高噪声施工机械,这些机械的单体声压级一般在80dB(A)以上,且各施工阶段均有许多设备交互作业,这些设备在场地内的位置及其使用率也有较大变化,因此很难计算其确切的施工场界噪声,根据本工程施工量,类比其他施工场地的噪声实测数据,计算出各施工阶段的昼间、夜间场界声压级,详见表7.1-1。 表7.1-1 各施工阶段昼、夜场界声级估算值 单位:dB(A)施工阶段昼间场界噪声昼间噪声限值夜间场界噪声夜间噪声限值土方阶段7287.670708655打桩阶段829170799055结构阶段80.890.870788855装修阶段728270718055由表7-1可以看出,工程施工期间场界噪声一般不能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所规定的施工场界噪声限值(昼间70dB、夜间55dB),夜间噪声超标一般比昼间严重。(3)对敏感目标的影响分析项目施工机械除各种运输车辆外,一般可视为固定声源,表7-1列出的场界噪声为距离施工场界外1m处的估算值,因此可将各施工阶段噪声作点源处理。在不考虑其他因素情况下,施工机械噪声预测模式如下:LA(r)=LA(r0)20lg(r/r0)式中:LA(r)、LA(r0) 分别为预测点、参考点处的A声级; r、r0 分别是预测点和参考点距点声源的距离,其中r0为1m。在不考虑声屏障衰减和环境背景噪声值情况下,本项目昼、夜间施工噪声在离场界不同距离的预测值见表7.1-2。表7.1-2 施工噪声在场界不同距离的预测值一览表 单位:dB(A)施工阶段距施工场界距离10m20m50m100m150m200m土方阶段昼间5267.64661.63853.63247.628.544.12641.6夜间506644603652304626.542.2440打桩阶段昼间627156654857425138.547.53645夜间597053644556395035.545.53344结构阶段昼间60.870.854.864.846.856.840.850.837.347.337.844.8夜间5868526244543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