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昌平6混凝土框架结构办公楼毕业设计.doc
1 建筑设计总说明1.1 工程名称:北京城建集团三公司行政办公楼1.2 工程概况:拟建北京城建集团三公司行政办公楼为永久性建筑,根据北京市规划局批准的行政办公楼建设现划报告。(1) 工程造价:约1163.2万元(2) 建筑面积:5080.3(3) 建筑层数:六层(4) 建筑物耐火等级:二级 (5) 建筑物耐久年限:50年(6) 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7度1.3 原始资料1.3.1 设计地点:某机关院内。 1.3.2 建筑规模、内容及要求:(1) 层数:6层 (2) 大办公室:(每层4间)43.2(3) 标准办公室:(每层14间)21.6 (4) 交通部分要符合建筑设计及建筑防火规范(5) 结构形式 :框架结构全楼采用热水采暖,散热器设罩,电器,照明电路暗敷,除门厅,走廊,厕所,盥洗室用吸顶灯外,其它房间为日光灯照明,各房间按要求设置电源插座,设计中不考虑空调。1.3.3 结构部分1自然条件北京地区,最热月平均气温12.5,最冷月平均气温-4.4,夏季通风室外空气计算温度取25oC,冬季室外计算温度取-15oC。年降雨量628.9mm,日最大降雨量按95mm,一小时最大降雨量按55mm。主导风向:冬季:西北风 夏季:东北风基本风压:0.3kN/m2基本雪压:0.3kN/m2冰冻深度;天然地面以下850mm; 1.3.4 工程地质、水文资料(1)该地区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建筑场地为II类场地,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 =240kPa,结构型式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2)建筑等级、式样、结构形式,基本房间,交通系统,内外装修等的考虑与安排。地下水位:钻探至标高为4000m处未见地下水,常年地下水位于地表下20。 1.4施工部分1、施工条件 各大建筑公司均可承担施工任务,技术力量、机械吊装设备都能满足要求。2、开竣工日期自2012年7月1日开工至2013年4月底完工,雨季施工为7月l日至8月31日,冬季施工从11月15日至第二年3月15日。1.5建筑设计1.5.1 建筑方案的选定建筑物的设计,首先应满足建筑物使用功能的要求,其次又要有美观的外部造型和空间感,还应满足经济条件及场地条件的制约。根据本建筑物使用功能要求、设计要求经综合考虑,采用7.2×6大柱网框架结构,走廊宽2.7。1.5.2 建筑平面设计1.5.2.1 功能分析建筑平面根据使用性质来分析,主要可归纳为使用部分和交通联系部分两种。使用部分是指主要使用和辅助使用的面积,即建筑物中的使用房间和辅助房间。交通联系部分是建筑物中各个房间之间,楼层之间和房屋内外之间联系通行的面积,即建筑物的走廊、门厅、过厅、楼梯、坡道等所占的面积。1.5.2.2 主要房间的平面设计公共建筑由于各类功能的不同,房间的种类很多,要求各不相同,为了满足一定的使用要求,要考虑:合适的房间的大小和形状,良好的朝向、采光和通风条件以及有效的利用建筑面积和空间等。使用房间面积的大小,主要是由房间内部活动特点,使用人数的多少,家具设备的多少因素决定。本设计根据综合办公楼的特点以及框架结构可提供大空间的优势布置了7.2×6的柱网,这种设计便于各种大小办公室的分割,使用上能充分利用空间并且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同时墙身平直,结构简单,施工方便,也便于统一建筑开间和进深,有利于建筑平面组合。1.5.2.3 辅助房间设计辅助房间:建筑面积86.4 ,可存放资料或作为休息室(接待室)使用。厕所:男女厕所各占一个开间,面积为21.6 ,地坪比同层地面低30 ,为了防止溢水,每层分设。1.5.2.4 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设计交通联系部分包括:门厅、走廊、楼梯。(1) 门厅设计:门厅为建筑物的出入口是人流疏散的交通枢纽,设计上要符合安全规范,同时要做到大方、简洁。本设计中门厅总宽度为8.4,外门为3榀0.9×2.1双扇外开门, 设计详见平面图、立面图。(2) 走廊设计: 走廊是人流疏散的通道,设计时过道的宽度符合人流畅通和建筑防火要求。本设计中走廊宽度为2.7。(3) 楼梯: 参照办公楼的使用人数及建筑设计中的防火要求,应设置两部楼梯,楼梯结构采用板式楼梯。1.5.3 建筑立面设计,体型设计立面设计力求统一,使各部分主次分明,形式完整,给人以端正、庄严的感觉。立面效果由白色塑钢门窗与横向分格线体现,由于体型朴素简洁,给人一种均衡的美。从整体来看,给人明快、活泼、积极向上的感觉。立面设计符合建筑造型和立面构图方面规律,同时把适用、美观、经济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1.5.4 剖面设计本设计中,底层层高为3.9,26层为3.6。在选择室内外标高时,把底层 时满足墙身防潮的要求。1.6 建筑材料选用 (1) C40混凝土:=19.1 =1.71 C30混凝土:=14.3 =1.43 HRB400级钢筋:=360 =360 HRB335级钢筋:=300 =300 HPB235级钢筋:=210 =210 粘土多孔砖:尺寸:240×115×90 (2) 楼地面: 瓷砖地面(水泥粗沙打底)8 100厚钢筋混凝土现浇板 V型轻刚龙骨吊顶 (3) 屋面: 30厚细石混凝土保护层 SBC120防水层 20厚水泥沙浆找平层 150厚水泥蛭石保温层100厚钢筋混凝土现浇板V型轻刚龙骨吊顶 (4) 外墙: 1:1水泥沙浆(细砂) 勾缝贴8厚面砖12厚1:0.2:2水泥石灰膏沙浆结合层(5) 内墙: 喷内墙涂料(中级耐擦洗涂料)20厚纸筋灰罩面6 厚1:3石灰膏沙浆抹平10厚1:3石灰膏沙浆打底(6) 地面: 瓷砖地面(水泥粗沙打底)500 100号混凝土100 厚3:7灰土(7) 散水: 10厚1:2.5水泥沙浆抹面 60厚C10混凝土80厚碎砖素土夯实3%找坡2 结构设计说明2.1 工程概况2.1.1 建筑概况本设计为昌平区行政办公楼,总建筑面积5598.7,东西长57.6,南北方向长20.7。该建筑为六层,总高度为24.9,其平面及立面布置见施工图(建筑施工图)。本工程为框架结构,上部结构中墙体用240×115×90多孔砖填充,楼面采用现浇板、柱子、梁也为现浇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室内大部分为瓷砖地面,其中卫生间铺马赛克,室内装修主要采用石灰膏砂浆和20厚纸筋灰罩面,外喷内墙涂料。室外,外墙瓷砖贴面。散水为无筋混凝土一次抹光。屋面保温为水泥蛭石保温层,上做SBC120防水层,30厚细石混凝土保护层。设备安装及水、暖、电工程配合土建施工。2.1.2 气象资料(1) 温度最冷月平均:-4.4最热月平均:12.5(2) 相对湿度:最热月平均66%(3) 主导风向:冬季为西北风,夏季为东北风。基本风压W=0.3kN/m² (4) 降雨雪量:年降雨量628.9,最大积雪深度200,基本雪压S。=0.3(5) 最大冻土深度:85cm2.1.3 工程地质、水文资料该地区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建筑场地为类场地,地下水位平均-6.6m,水质无侵蚀性。杂填土 f=0 kN/m2 1II级非自重湿陷性黄土 f=210 kN/m2 1 以下为粉质粘土 f=180 kN/m2 2.1.4 施工条件施工由某公司承包,该公司技术力量强,施工机械设备齐全,能从事各种民用建筑的施工。工程所需的各种门窗、中小型混凝土预制构件以及钢筋、水泥、沙、石等材料均可按设计要求保证供应;施工用水,用电可就近在主干道旁接入,劳动力可满足施工需要。2.2 设计依据2.2.1 本工程主要遵循以下结构设计规范房屋建筑统一标准(GB/T50001-2001)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104-200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BJ16-87)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砼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3-2001)钢筋砼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3-91)钢筋砼结构(教材)抗震结构设计(教材)钢筋砼结构构造手册(建筑工业出版社)多层及高层结构设计(建筑工业出版社)建筑施工组织(教材)工民建专业课程设计指南(建材出版社)各种设计中所需的标准图集。2.2.2 地质勘查报告2.2.3 各种结构设计等级的确定(1) 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类场地,框架结构的抗震等级为二级。(2) 混凝土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3)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为二级。(4) 应用其它规范时,按实际取相应的等级。2.3 荷载取值 雪载: 0.3 楼面: 2.0 走廊: 2.4 楼梯: 3.52.4 上部结构2.4.1 结构平面及竖向布置的要求结构的平面布置必须有利于抵抗水平荷载,受力明确,传力途径清楚,受力要求均匀对称,减少扭转的影响。在地震作用下,平面形状宜简单、规则、对称,尽量避免过大的外伸内偏,以减少地震的影响。为保证建筑物在水平力作用下不发生倾覆;并保证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高层建筑物的高宽比不宜过大,同时竖向结构的强度与刚度宜均匀、连续,不应突然变化,产生严重震害。建筑结构平面及竖向布置,应根据建筑物的性质、建筑地点的地形及其它环境因素,使其满足功能上的要求,并努力使建筑具有良好的体形和建筑观感。另外,还应仔细考虑各种的材料消耗量,及施工难易等因素,求得最优的经济效果。2.4.2 结构选型的确定拟建建筑物为六层行政办公楼,有下列结构供选择: (1)砌体结构:取材方便,施工技术要求不高,造价低廉,这些是优点。缺点是整体性差,抗侧移能力小,脆性大,抗剪强度低,自重大,建筑平面不灵活,抗震性能差,在地震区严格控制使用。故本设计不宜采用砌体结构。(2)钢筋混凝土结构:优点:合理的利用了钢筋和混凝土这两种材料的受力特点,形成了具有较高强度的结构,节约了钢材,造价可以适当降低;耐久性和耐火性好,维护费用低;可模性好;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整体性好,又具有较好的延性,适用于抗震设计结构;混凝土占比例较大的沙石材料,便于就地取材。(3)钢结构:刚才强度高,能减少结构自重,从而减轻结构地震作用:材料均匀,结构可靠性大,延性好,使结构具有很好的变形能力,非常适用于抗震结构,但由于我国目前钢产量有限,造价高,对技术要求也很高,从实际情况来分析,本设计也不宜采用钢结构。2.4.3 结构体系的确定 (1)框架结构体系:优点:建筑平面布置灵活,可以做成较大空间,立面富于变化,适用于房屋高度不大,层数不多的建筑物;缺点:侧移刚度小,水平位移大。(2)剪力墙结构体系:优点:承载能力大,刚度大,适用于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缺点:结构平面布置不灵活,难以布置较大空间。(3)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优点:综合了a.b两种体系的优点,适用于高层建筑;缺点:自重较大,造价高,不经济。经综合考虑,本设计选择框架体系比较合理,尽管其存在缺点,但可以通过合理的设计:如框架结构可以做成延性框架,并提高抗震性能以承受较大侧移变形,同时选用重量较轻的材料作隔墙和填充墙,来克服这些缺点。2.4.4 楼盖及屋盖现浇体系:100厚钢筋混凝土现浇板,板面平整,有良好的抗震性。2.5 结构设计原则、方法本设计为六层框架总高度为24.9,且质量与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可近似看作单质点体系的结构,手算水平荷载(地震反应及风荷载)时采用底部剪力法符合计算条件。竖向荷载可用弯矩的二次分配法进行计算,求得控制截面上的最大内力。2.6 主要构件的截面尺寸梁截面在参考建筑设计并考虑建筑物功能要求来确定,由于结构在纵横两个方向都要考虑承受地震力,使结构在纵横双向都应具有相应的刚度和强度。柱截面的选择应考虑轴压比的影响,以加强柱的延性,同时控制柱的剪跨比,以保证柱的抗剪能力,避免产生剪切破坏。表2.1 梁截面尺寸()及各层混凝土强度等级层次混凝土等级横梁(b×h)纵梁(b×h)次梁(b×h)AB跨,CD跨BC跨56C30350×700350×550350×800300× 70024C30400×700400×550400×800300×7001C40400×700400×550400×800300×700柱截面尺寸: 1层:700×700;24层:600×600;56层:550×550.2.7 柱网尺寸的确定及布置图2.1 柱网布置图3 结构计算3.1 工程概况北京城建集团三公司行政办公楼,建筑总面积为:5598.7,拟建房屋所在地最冷月平均温度:-4.4,最热月平均温度:12.5;相对湿度:最热月平均:66% ;主导风向:冬季均为西北风,夏季为东北风,基本风压:0=0.3KN/m2;降雨雪量:年降雨量582,最大积雪深度200,基本雪压:s0=0.3KN/m2;最大冻土深度:85cm。建筑场地为:类场地,地下水位平均:-20,水质无侵蚀性。该地区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动参数:。该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3.2 结构布置及计算简图根据该房屋的使用功能及建筑设计的要求,进行了建筑平面、立面及剖面设计,其结构平面布置图见图3.1;主体结构为六层,一层层高为3.9,其余各层层高均为3.6,墙体采用240厚粘土空心砖砌筑,单位墙体重力荷载去4.44。内墙240mm粘土空心砖,取单位重力荷载4.28.办公室门采用防盗门,门洞口尺寸:0.9×2.1,大会议室及楼道防火门:1.8×2.1,厕所为木门:0.9×2.1。窗为塑钢窗,洞口尺寸:2.4×1.8 。 楼盖及屋盖均采用现浇钢筋混泥土结构,楼板厚度取100,梁截面高度按梁跨度的1/121/8估算,梁宽约为梁高的1/21/3,同时不小于1/2柱宽,且不小于250,由此估算的梁截面尺寸见表3.1,表中还给出了各层梁柱的混泥土强度等级,其设计强度为:C40(=19.1,=1.71 ),C30(=14.3 ,=1.43 )表3.1 梁截面尺寸()及各层混凝土强度等级层次混凝土等级横梁(b×h)纵梁(b×h)次梁(b×h)AB跨,BC跨,DE跨CD跨56C30350×700350*550350×800300× 70024C30400×700400×550400×800300×7001C40400×700400×550400×800300×700柱截面尺寸可根据式:估算;为折算在单位建筑面积上的重力荷载代表值,近似取,为考虑地震作用组合后柱轴压力增大系数,边柱取1.3。不等跨内柱取1.25,等跨内柱取1.2;n为验算层以上楼层层数;为柱截面面积;为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为框架柱轴压比限值,一级、二级和三级抗震等级,近似分别取0.7、0.8和0.9。 由规范查得该框架结构的抗震等级为二级,其轴压比限值=0.8;各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近似取12;由图3.1结构平面图可知边柱及中柱的负载面积分别为7.2×3,7.2×4.35,由上式得第一层柱截面面积为: 中柱:如果取柱截面为正方形,则边柱和中柱截面高度分别为363.75和420.81。根据上述计算并综合考虑其他因素,本设计柱截面尺寸取值如下: 1层:700×700;24层:600×600;56层:550×550.框架结构计算简图如图3.2所示。取顶层柱的形心线作为框架柱的轴线,梁轴线取至板底;26层柱高即为层高,取3.6;底层柱高从基础顶面取至底层板底,即=3.9+0.6+1.65-0.1-0.4=5.0。 图3.2 结构设计简图3.3 重力荷载计算3.3.1 屋面及楼面的永久荷载标准值上人屋面:30厚细石混泥土保护层 22×0.03=0.66SBC120防水层 0.420厚水泥砂浆找平层 20×0.02=0.450厚水泥蛭石保温层 50×0.015=0.75 100厚钢筋混泥土板 25×0.1=2.5V型轻钢龙骨吊顶 0.25合计 4.9615层楼面:瓷砖地面(包括水泥粗沙打底) 0.55100厚钢筋混泥土板 25×0.1=2.5V型轻钢龙骨吊顶 0.25合计 3.303.3.2 屋面及楼面可变荷载标准值上人屋面均布荷载标准值 2.0楼面活荷载标准值 2.0走道部分活荷载标准值 2.4 楼梯处活荷载标准之取 3.5 屋面雪荷载标准值 (式中为屋面积雪分布系数,取=1.0)3.3.3 梁、柱、墙、门、窗重力荷载计算梁、柱可根据截面尺寸、材料容重及粉刷等计算单位长度上的重力荷载,对墙、门、窗等可计算出单位面积上的重力荷载。具体过程见表3.2。表3.2 梁柱重力荷载计算层次构件B()H()kN/gn1边横梁0.400.70251.057.3505.422873.183462.692中横梁0.400.55251.055.7752.19109.148次 梁0.300.70251.055.513618595.404纵 梁0.400.80251.058.4006.6341884.96 柱0.700.70251.0512.8635.000362315.2524边横梁0.400.70251.057.3505.4522881.273152.5中横梁0.400.55251.055.7752.159111.746次 梁0.300.70251.055.513618595.404纵 梁0.400.80251.058.4006.65281564.08 柱0.60.6251.059.453.600321088.6456边横梁0.350.70251.056.4315.516565.9282496.813中横梁0.350.55251.055.0532.2888.933次 梁0.300.70251.055.513614463.092纵 梁0.350.80251.057.3506.7281378.86 柱0.550.55251.057.943.60032917.76注1:表中为自重;为考虑梁柱的粉刷层重力荷载而对其重力荷载的增大系数;g表示单位长度构件重力荷载;n为构件数量。注2:梁长度取净长;柱长度取层高。3.3.4 荷载分层总汇顶层重力荷载代表值包括:屋面恒载;50%屋面雪荷载,纵横梁自重,半层柱自重,半层墙自重。其他层重力荷载代表值包括:楼面恒载;50%楼面均布活荷载;纵横梁自重,楼面上、下层各半层柱及纵横墙体,门窗等。将前述分项荷载相加,得集中于各层楼面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如下: 屋房: G7=1448.3 ;第六层: G6=13398.08 ;第五层: G5=13912.94 ;第四层: G4=14568.62;第三层: G3= 14683.47;第二层: G2=14683.47 ;第一层: G1=15476.49 。1448.3 13398.0813912.9414568.6214683.4714683.4715476.49图3.3 各质点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单位:kN) 3.4 横向框架侧移刚度计算横梁的线刚度,其中为混凝土的弹性模量;为梁的计算跨度;为梁截面惯性矩(矩形梁),具体过程见表3.3,柱的线刚度计算见表3.4。表3.3 横梁线刚度计算表类别层次b×h0l1.52边横梁13.25×104400×7001.143×101060006.191×10109.287×101012.382×1010243.00×104400×7001.143×10105.715×10108.573×101011.43×1010563.00×104350×7001.000×10105.417×10108.126×101010.834×1010走道梁13.25×104400×5500.555×101027006.801×101010.02×101013.602×1010243.00×104400×5500.555×10106.167×10109.251×101012.334×1010563.00×104350×5500.486×10105.4×10108.1×101010.8×1010注1:I0=b×h³/12;l取梁的跨度;计算梁的截面惯性矩时,本设计对边框架梁取Ib=1.5×I0;对中框架取Ib=2.0×I0注2:柱的线刚度ic=Ec×Ic/hc,其中Ic为柱的界面惯性矩I,h为框架柱的计算高度。具体过程见表3.4:表3.4 柱线刚度计算表层次hc()Ec()b×h (×)Ic()ic=EcIc/hc()150003.250×104700×7002.00×101013×10102436003.000×104600×6001.08×10109×10105636003.000×104550×5507.63×1096.36×1010柱的侧移刚度D值按下式计算:D=,式中为柱侧移刚度修正系数,查表由公式计算。根据梁柱线刚度比K的不同,图3.1中的柱可分为中框架中柱和中框架边柱,边框架中柱和边框架边柱,现以第二层C-2柱的侧移刚度计算为例,说明计算过程,其余柱的计算过程从略,具体计算过程见表3.5表3.7。截取第二层C-3柱及与其相联的梁的相对线刚度如图3.4所示,图中数据取自表3.3和表3.4。查表可得梁柱的线刚度比K为:11.43×101012.334×101012.382×101013.602×10109×1010图3.4 第二层C-3柱及与其相联的梁的相对线刚度=(11.43×1010+12.334×1010 +12.382×1010+13.602×1010)/(9××1010×2)=2.764=2.76/(2+2.76)=0.580D=0.508×12×9×1010 /3600²=42333.表3.5 中框架柱侧移刚度D值()层次边柱(14根)中柱(14根)icDi1cDic61.7030.460270893.4020.6303700089724651.7500.467274813.5690.64137748913206341.270.388323332.640.56947417111650021.3230.398331672.7640.58048333114100010.9520.492504611.9990.500473371369172表3.6 边框架柱侧移刚度D值()层次 边柱(6根)中柱(4根含过道梁/ 2根不含过道梁)icDi1cDic61.2740.389229072.5550.5613303633565851.3130.396233202.6770.57233684342024340.9530.322268331.98010.4974141741130020.9920.332276672.0630.5084233342000010.7560.456467691.4850.57058462631386将上述不同情况下同层框架柱侧移刚度相加,即得到框架各层层检测移刚度见表3.7。 表3.7 横向框架层间侧移刚度D值()层次123456200055815610001527800152780012552301232904由表3.7可见,0.7,故该框架为规则框架。3.5 横向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侧移计算3.5.1 横向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得内力和侧移计算(1)横向自震周期计算按式Ge=Gn+1(1+3h1/2H)+Gn+2 (1+)将G7折算到主体结构的顶层,即Ge=1448.28×(1+3/2×3/26)=1698.94 结构顶点的假想侧移由式:VGi=; ; 计算;计算过程见表3.8,其中第6层的Gi为G6和Ge之和。表3.8 结构顶点的假想侧移计算层次Gi()VGi()i ()()i()615097.0215097.02123290412.25192.94513912.9429009.96125523023.11180.69414568.6243578.58152780028.52157.58314683.4758262.05152780038.13129.06214683.4772945.52156100046.7390.93115476.4988422.01200055844.2044.20按式T1=1.74计算基本周期T1,其中的量纲为,为结构基本自震周期,取=0.7,则T1=1.74×0.7×=0.535s.(2) 水平地震作用及楼层地震剪力计算本设计中,结构高度不超过40m,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变形以剪切型为主,故可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按底部剪力法求得的基底剪力,若按分配给各层质点,则水平作用呈倒三角形分布。对一般层,这种分布基本符合实际,但对结构上部,水平作用力小于按时程分析法和振型分解法求得的结果,特别对周期较长的结构相差更大,地震的宏观震害也表明,结构上部往往震害严重。由此引入,即顶部附加地震作用来考虑顶部地震力的加大。考虑了结构周期和场地的影响,且使修正后的剪力分布与实际更加吻合。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按下式:计算,即=0.85=0.85×(1448.3+13398.08+13912.94+14568.62+14683.47+14683.47 +15476.49 )=0.85×88171.78=74946.013.由Tg=0.15s得=()0.9×=(0.40/0.535)0.9×0.12=0.092则=0.092×74946.013=6895.03.1.4Tg=1.4×0.40=0.56s>T1=0.535s,可不用考虑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各质点的水平地震作用按式将上述的代入可得 具体过程见表3.9。各楼层地震剪力按式计算,结果列入表3.9(其中为作用在k层楼面处的水平荷载水平地震作用或风荷载)。表3.9 各质点横向水平地震作用及楼层地震剪力计算表层次/26.001448.3037655.80.030206.85206.85623.0015097.02347231.460.2771909.922116.77519.4013192.04255925.580.2041406.573523.34415.8014568.62230184.200.1841268.694792.03312.2014683.47179138.330.143985.995778.0228.6014683.47126277.840.100689.506467.5215.0015476.4977382.450.062427.496895.01各质点水平地震作用及楼层地震剪力沿房屋高度的分布见图3.5。 图3.5横向水平地震作用及楼层地震剪力(3)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位移验算(4) 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层间位移和顶点位移分别按式和计算,符号意义同前。计算过程见表3.10,表中还计算了各层的层间弹性位移角为: 表3.10 横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位移验算层次/62116.7712329041.7219.0436001/2097 53523.3412552302.8117.3236001/1283 44792.031527800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3.1414.5136001/1148 35778.0215278003.7811.3736001/952 26467.5215610004.147.5936001/869 16895.0120005583.453.4550001/1451 由表3.10可见,最大层间弹性位移角发生在第2层,其值为1/8691/550,满足式的要求(式中为多遇地震作用标准值产生的楼层内最大的层间弹性位移;h为计算楼层的层高;为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钢筋混泥土框架取=1/550)。(4) 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以图3.1中3轴线横向框架内力计算为例,说明计算方法,其余框架内力计算从略,框架柱端剪力及弯矩分别按式 和 计算,其中取自表3.5,取自表3.7,层间剪力取自表3.9,、表示该柱上、下端的弯矩,h为计算高度。各柱的反弯点高度比y按式y=y+y1+y2+y3确定,其中y 为框架柱的标准反弯点高度比,按式y=yn+y1+y2+y3确定;yn由查资料表2.4查得。本设计中底层柱需要考虑修正值y2,第二层柱需考虑修正值y1和y3,其余柱均无修正。具体计算过程见表3.11。 表3.11 各层柱端弯矩及剪力计算层次HiVi 边柱中柱Di1Vi2yDi2Vi2y63.62116.7712329042708946.51 1.700.3965.30 102.14 3700063.53 3.4020.3477.76 150.95 53.63523.3412552302748177.14 1.750.44122.19 155.51 37748105.96 3.5690.40152.58 228.87 43.64792.03152780032333101.41 1.270.45164.28 200.79 47417148.73 2.640.45240.94 294.49 33.65778.02152780032333122.28 1.270.46202.50 237.71 47417179.33 2.640.452